撒纸钱的“一撮毛”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8 回复:1

[野史八卦] 撒纸钱的“一撮毛”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一醉如故

ZxID:24098662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4-18 0

       在王忠和先生所著《民国四公子》里,其中张伯驹一章曾用不少笔墨提到他与京剧届朋友杨小楼,余叔岩等人的惺惺之交。杨小楼去世后,因无子,张伯驹就代为找到名人前清翰林,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为杨题主,把杨小楼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出殡时,请来了北平有名的“一撮毛”撒纸钱,以致许多人为了看“一撮毛”,跟着出殡队伍走了很远。
      据常人春先生所著《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所讲:
      出殡扬洒纸钱始于晚清。《旧都文物略·杂事备》载:“舁殡出门,预上秫秸扎架,广方数尺,遍粘纸钱。临起杠时,举火焚架,绷弓一断,喷出无数纸钱,借风空冲云际,谓之‘买路钱’。近以火患预防,乃手持大叠纸钱,沿途扔之,其高骞数丈,散若蝴蝶,蹁跹回旋,纷然徐下。”
       扬洒纸钱的目的,据说是打发“外祟”和“拦路鬼”的。凡起杠、换杠、换罩,经过十字路口、丁字街口、庙宇、祠堂、井水窝子、河泊、桥梁、城门,遇有路祭棚、路祭桌、茶桌,都要在杠前高高扬起纸钱。
      新丧出殡用白纸钱,其钱直径四寸,中有小方孔,是用较厚的报纸砸成的。停灵暂厝超过三年以上者出殡安葬或二次改葬起灵,用花红彩色的纸钱;帝、后、亲王等奉安大典用金色纸钱(1916年袁世凯死,出殡时扬的也是金纸钱)。过去,南纸店论斤出售。一些砖瓦铺因卖“倒头三件”——吉祥盆儿、砖、焰食罐子(宝瓶),所以代卖纸钱(多系一些回收品)。也是按份量计价。纸钱无包装,只用一根麻绳子穿入其孔,像一串大柿饼,携带行走时,可以背在身上。
       旧时,扬纸钱也是一种专门技术,其中大有“学问”。伺候大殡的,最少得有四个人轮番扬纸钱。他们先将纸钱揉搓开,不能有粘连的双张。揉好的纸钱分叠卡在手里,夹在腋下,掖在兜里。只要一起杠,打响尺的杠头一喊加钱儿,先由两个人,同时身形一矮,眼望空中,纵身跃起,右手用力将纸钱往上一扔,纸钱借着风力,马上在几丈高的空中扩散成一大圆伞盖,逐渐扩大,翩翩飞舞。不等下落,紧跟着由另外二人再扬两把。如果,本家要烧一所纸糊的阴宅四合房或几张尺头桌子之类的大型冥活,那就更妙。纸钱趁着火势,可以飞得更高,而且经久不落,形成漫天皆白,几有铺天盖地之势,是一大奇观。
       旧时,扬纸钱自成一行,有师有徒。清末民初,最为著名的是全福,满人,绰号“一撮毛”。无出其右者。手下有徒弟多人,素日即在空旷高坡上练习扬洒技功,锻炼臂力。专应王府大殡扬纸钱的活。据说,他坐着包月洋车来回赶档子。所用的名片,皆印绰号“一撮毛”,正名却以小字跨在绰号下边,可见其知名度了。
       据说,一次某宅门出殡,忽从送殡的至亲里冒出一位阔少,非要跟“一撮毛”打赌,说“全爷,您要能把纸钱扔过这平则门城楼,我送您一所小四合房!”“一撮毛”闻听精神大振,登时请了一个安“呦,二少!您这可真赏小的脸啦!行啊,今天我露一手,不然决不拿爷的钱份儿,算我白尽孝啦。”说着通知手底下四个徒弟“备料”(把纸钱揉搓好)。刚刚接近门脸,“一撮毛”稍一哈腰,纵身一跃,足有一米多高,猛劲扬出头一把,徒弟们随着也各扬一把。这五把纸钱直入云霄,随风向四外扩散,漫天皆白。当时东风甚紧,居然没有落下几张来。大杠出了城,经过瓮圈儿,过了箭楼,直至吊桥,还没落下一半,直到这殡的最后边的马车过完,纸钱才落尽,回头再看护城河,水面全白了。坐在马车里的姑奶奶们见了,感到“一撮毛”名不虚传,马上让仆人下车找了事的往前传,“赏全爷五块大洋!”那位打赌的阔少既然许了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事后,只得送“一撮毛”一所小房。据说类似情况屡次发生。“一撮毛”凭着给人家扬纸钱居然挣下好几所住房。
       他随着殡仪撒纸钱时,旁边有人替他用筐背着许多整串的纸钱,路远的纸钱量多还要用车拉着。他随时取下三四寸厚的一叠来,在手里捻着。每遇路口桥头庙前城门等应撒纸钱的地方便先把左臂连肩向下一倾,藉势向上一撒,雪白的纸钱便在空中散开,飘飘荡荡如一群白蛾飞舞。
  他撒纸钱技巧固然好,可是也有密诀。他在普通撒的时候并不十分大奇。只有上大杠,过城门,或行至高建筑物旁如鼓楼等地时,撒得特别高远。因为在上大杠时,照例要烧许多纸钱以及供花冥器等,这时撒出纸钱一方面特别卖气力,一方面藉焚化纸活时的火力,自然高飞远举,上面风大藉风力更有直入青云之势了。城门及鼓楼等处则利用风的回旋,鼓荡得愈来愈高。
  再者一撮毛所用的纸钱一定是上好的,次等的因纸的质料不佳,撒时不能得心应手,至于撒出以后被小孩子们拾去理好卖与砖瓦铺再出售的二水儿纸钱则不值一撮毛一顾了。
        一般平民,贫民死了人出殡是请不起“一撮毛”的,同时,也买不起那么多纸钱。过去有人讲,贫民户的一棚丧事,还不及一个富户的几把纸钱。其实,不要讲贫民户,就是那些平民户出殡,也只能从送殡的近亲中请出一两位人干这个差使。由于没有经验,往往不免整叠地上去,整叠的下来。再不然稍偏一点,借着风力全上了民房和铺户。1936年12月16日,平市各界为苏州名妓赛金花举行的公葬仪式上“纸钱只洒到屋檐就落下了,大家又想起了‘一撮毛’……他今天应该来帮帮忙就好了”。
       许多名人出殡,都由“一撮毛”沿途撒纸钱,袁世凯,黎元洪,杨小楼等均是,吴佩孚出殡之时更是万人空巷,从什锦花园胡同的“吴公馆”到德胜门内的拈花寺,“一撮毛”全福沿途撒纸钱600多斤。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4-20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