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人知道张兆和,可能是因为沈从文。
因为沈从文的那一首诗:“我行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人,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那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便是指的张兆和。
张兆和,生于1910年,“合肥四姐妹”中三小姐,出生名门,且才华横溢。
18岁时获得中国公学女子全能第一名,她不仅功课很好,体育也不错,青春活力健康饱满,与那个时代一般的女子竟大不相同。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酷爱户外运动,皮肤也比一般的姑娘深,有个外号“黑牡丹”。如果看过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对“翠翠”的描写,便是根据张兆和的形象来的。
张兆和的青春活力,吸引了一大批追求者,活泼的她将追求者一一编号:从“青蛙一号”到“青蛙十三号”,而十三号,便是沈从文,她的现代文学老师。
来自湘西小城的沈从文,时年二十六岁,他带着一口湘西乡音和一张小学毕业证站上了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台。但沈从文因为没有学历也没有背景,在当时的文化圈,其实并不太受欢迎。
新旧交替的社会环境里,新派都是留洋回来的,看不起没有学历的沈从文;老派精通中国传统国学,看不起写新式小说的,新老派互相看不起,又都看不起沈从文。
好在新派中的郁达夫和徐志摩倒很爱护他,徐志摩将他介绍给了胡适,胡适当时是校长,又喜欢提拔新人,就邀请他到上海公学讲课。
沈从文什么时候看上了张兆和?
年轻时候的沈从文和张兆和(照片来自网络)
据他们的儿子说:一次沈从文看见张兆和一边吹口琴一边走过操场,当她走到尽头,将头发一甩,转身又往回走,仍是边走边吹,动作利索,神采飞扬,他一眼就爱上了。
那个时候,当老师的看上学生,也不算稀奇,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作家都是。有些才气的男子,喜欢上青春飞扬的女生而已,正常得很。但张兆和不喜欢沈从文。
大众眼中的“土包子”入不了“名门闺秀”的眼,她见多识广,他身上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她的,让她觉得他与众不同。
他只有一支笔,于是他殷勤地握紧手中的笔,写下了一封封给她的情书:
我侥幸又见到你一度微笑了,是在那晚风为散放的盆莲旁边。
这笑里有清香,我一点都不奇怪,本来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沁人心脾的东西!
望着北平高空名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去。
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里。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那么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沈从文的情书,缠缠绵绵,将张兆和置于绝对的女神地位,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普通女孩,收到这样的情书心里总是有些小得意的。
直到沈从文在一封情书里写到:
我不但想得到你的灵魂,也想得到你的身体。
张兆和忍无可忍,拿着一大摞的情书去找校长胡适,要胡适给个说法。胡适翻了翻情书,对张兆和说:“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兆和坚定地回答:“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
随后胡适给沈从文去了一封信,信里说:“你错用情了。爱情不过是人生的一件事,我们要经得起成功,更要经得起失败。万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
但沈从文不听劝,仍然孜孜不倦地写着情书,写了四年,一封回信也没有。
张兆和毕业后回了苏州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开了张家的大门。兆和不在家,二姐允和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
沈从文听说兆和不在家,以为是在躲着他,未曾进门,就回了旅馆。家里人都知道有一个沈从文给兆和写了许多信,二姐允和又一向热心,要妹妹把沈从文请到家里来,兆和去请了沈从文。两人关系自此有了变化。
沈从文离开后给允和写信,在他那里,允和大概是热心不过的好心人。他写道:
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家老爷子向来开明,在儿女婚事上也主张他们自理,一说便成。允和立马打了一个电报给沈从文,电文只有一个字:“允”。允表示允婚,也算署了名。
张兆和怕沈从文看不懂,又发了一个电报过去:“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一切好像尘埃落定,但属于沈从文和张兆和真正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沈从文和张兆和与孩子的合照(照片来自网络)
结婚以后,沈从文还保持着给张兆和写情书的习惯,热烈一如既往。但他们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因为结婚而变得更近,反而因为婚姻生活渐行渐远。
张兆和嫁给沈从文以后的日子,过得极清苦。虽然她出生富贵,但不知道沈从文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提出不要嫁妆。当然他也没有给彩礼。两个人结婚的时候,可谓家徒四壁。
从前凡事要人伺候的三小姐,挽起袖子成了一个勤俭持家的贤惠妻子,她努力把一个家照顾得井井有条,却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钱来维持她从前的优雅和美丽。
沈从文想不到,他心心念念娶回家的心上人,会变成这样一个粗糙冷漠不解风情的女人。她陷入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里,让他完全感受不到婚姻的美感。
于是他转而投向其他人,一个能给他浪漫爱情的人。事情发生在张兆和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个女人很崇拜沈从文,制造了一些小浪漫,向沈从文告白。
沈从文出轨了,他在林徽因的劝说下跟张兆和坦白。坦白的原因,并不是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或者想要求得原谅。
他大概是想通过坦白,来换得某种和平。但他还是不够了解张兆和,张兆和骨子里的清高还在,她可以为他吃苦受累,却容不得背叛。
张兆和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但沈从文却并不想离婚,他骨子里农村人的淳朴也还在,不至于为了情人抛妻弃子!
当然,我们都知道结果,沈从文和张兆和相伴到老。而在他们变老之前,沈从文因为同一个人出轨两次,前前后后差不多十年的时间。
风雨飘摇几十年,沈从文经历了许多事情,他被批判被斗,差点活不下去,他自杀过,得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最后幡然醒悟,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意识到自己对张兆和的伤害有多深!想要求得张兆和的原谅。但被伤过的心,永难愈合。
只不过张兆和始终是一个善良好心的人,或许是看到了沈从文遭受的那些苦难再不忍心,也或许是怕再刺激到沈从文,总之,她答应了恢复和沈从文的关系。
许多人都有一个疑惑:张兆和到底爱不爱沈从文?
沈从文和张兆和
多年以后,张兆和说过:“我不喜欢他,但他追得太厉害了,而且情书写得太好了。”
我想,以张兆和年轻时的脾气,喜欢一个人,不必让他等四年。但最终她还是嫁给了沈从文,她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可供选择的人里最先出现的那个人,一定是那个给她写了四年情书又闹得天下皆知的人。
而另一方面,沈从文的情书写得是真好啊,对于喜爱文学的张兆和而言,被打动好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张兆和喜欢沈从文写的情书,也许她是爱沈从文的,只不过爱的是那个情书里的沈从文。她始终不了解他,结婚之前的了解来自情书,看到的是他的情思缱绻和才华不俗。
至于结婚以后,她照顾他的生活,照顾他的家人,尽心尽责做一个好妻子。可他做了什么呢?
被伤害过的心,即使复原,也还是有疙瘩。她心里的疙瘩隔着她和他,再无法靠得更近,更何况,伤害一而再再而三。沈从文以他和情人高青子的故事写了一部爱情小说,整部小说情欲隐隐。张兆和再难做到平和。
最后
老年的沈从文和张兆和
1988年,沈从文病危,临终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三姐,我对不起你!”但张兆和并未因为这一句道歉释怀,而沈从文,终究还是带着遗憾离世。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着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心里的疙瘩渐渐就消失了。
张兆和在1995年编完《从文家书》,曾在后记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他的佳作不止一本,越是从烂纸堆里翻出他越多的遗作,哪怕是零散的,有头无尾的,有尾无头的,就越觉斯人可贵。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2003年,张兆和过世,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人拿着沈从文的照片问她:“这是谁?”她说:“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
一个遗憾离世,一个选择了遗忘,一段开始于浪漫情书的感情,至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