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李白有生之年的理想是什么?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李白曾有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有诗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看上去,李白似乎要归隐,又似乎想成就一番事业。李白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李白的理想并不矛盾,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理想是建功立业,然后再归隐。
也就是说,他不甘于一生碌碌无为,所以积极出仕;他又不太喜欢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所以他想做出一番事业后回归山水之间。
其实李白的理想是做官,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一样的,因为大家在唐朝已经开始学习儒学,而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唐朝已经开始非常的流行,尤其是当武则天实行科举制度之后,儒家思想可以说是成为了一种主流思想,如果大家都输入儒家思想的时候,便可以知晓儒家思想当中孔老夫子提倡的便是学而优则仕,如果要是学习好了,那便要去做官,因为只有做官才能展现自己自身的实力,其实很多的文人参加科举不仅仅是要去博得功名,让自己光耀门楣,更重要的是想要通过科举制度来检验一下自己在学习道路上还有哪些缺陷,以至于想要展示一下自身的风采,所以才会有更多的文人选择去读古书,去参加科举考试。
毕竟李白也是普通人,所以他阅读过很多的诗篇之后便也萌发了做官一展自己雄心抱负的想法,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便乘船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漫游之旅,一开始他还是想通过科举考试去做官的,但是随着自己的漫游,他突然发现了另外一条道路,那就是可以寻求名人的帮助,因为在唐朝如果想要做官,不仅仅有科举考试这样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如果自己够有文采,也可以让名门望族去推荐自己做官,李白突然就选上了这样一条道路,他认为自己够有文采,也够有实力足,一定可以在唐朝里面做一个大官,所以无论走得多远,李白心中做官的梦想是一直没有放弃过的,所以他出四川也是为了寻求做官的出路,而李白也是愿意做一个官员的,这是李白一生的梦想。
虽然从李白的自身情况看他其实真的不适合做官,但是那个时候的李白却执意为此,可能就是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太过于深刻,也太想要展现自身的才华,或者说李白也太过于想要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份责任,毕竟作为大丈夫就应当要为国效力,所以当自身拥有一定实力的李白,一定要去做官!
但对于后世的我们看来李白压根儿就不适合做官,因为他就像是一个大男孩一样,没有丝毫官场的情商,只有浪漫的性格,丝毫不懂得收敛自身,就算进入长安也只顾自己沉醉于美酒当中,这样的人有才华但是没有为官的能力,虽然他一心想要为官,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所以现实不允许李太白为官,这也阴差阳错的让李白成为了古今都负有盛名的一代伟大诗人。
如果当时李白做官也非常优秀的话,他还会成为一代诗仙吗?
转侵删
[ 此帖被sarahyu00在2020-04-07 22:2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