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金湖县,您随便找人问“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是啥菜,人们都能说出答案:油炸豆腐块、炒菠菜,因为这两道菜就典出此地:
1751年,一只华丽的船队沿着大运河南下,迤逦来到宝应县城。次日,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老爷渡过氾光湖,溯三河而上,一行人来到湖西瓜山庄大王庄(今金湖县金北镇东南)时,早已饥肠辘辘。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人烟稀少,只得找到附近一王姓人家,请求主人设法弄点吃的。
主人客气地招呼客人坐下,只见来客只有一人坐下,其余人等皆垂立一旁。主人略通文墨,从来客的衣着举止及随从阵势就知来头不小,是个贵客,赶紧热情接待。
因连年水灾,王家倾其所有,也拿不出像样的饭菜。更因当时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家中已无米下锅,只得将仅有的一些大麦扁子拿来煮饭,家中正好有豆腐、百叶,还有就是自家菜园长的蔬菜。没有荤腥,好像说不过去,怠慢客人了。主人一咬牙把生蛋换零花钱用的老母鸡给杀了。好在家庭主妇心灵手巧,经过一番折腾,不久饭菜终于上桌了。相比于宫中,此时早就过了吃饭时间。
主人先端出大麦扁子饭,对贵客说:“十年种谷九不收,大麦扁子伴春秋。何日待客白米饭,但等淮水不乱流。且请老爷委屈充饥!”婉转说出里下河地区民众夏季耕作、秋季无收的困苦。老爷听后如有所思地说:“添麻烦了!”
接着,端出烧卜页,客人道:“此菜何名?”主人稍加思索,想尽量说得斯文些,答曰:“千层白玉板。”接着,主人见贵客爱问菜名,便主动介绍道:根红叶绿的炒菠菜是“红嘴绿鹦哥”,豆腐条子青菜汤是“原野藏白鹭”,清炖鸡汤是“凤落江中洲”。接着主人又客气道:“粗茶淡饭,不成敬意,请老爷谅解!”
贵客每日饱尝珍馐,每天吃的是厚重之味,从未吃过此等农家土菜,但因此时腹中饥饿,更觉别有风味,此即民间所说的“饥好吃”。贵客听完菜名,轻声念叨“千层白玉板,红嘴绿鹦哥;原野藏白鹭,凤落江中洲。好!主家,你的菜好看、好吃、好听!”
主人听到贵客夸赞而非常自豪,一时未及理会贵客说的“主家”是指主人,竟信口说道:“老爷过奖了,小民不敢为主。”
贵客改变了口气,笑道:“朕等一行南巡途中,惟有你反映了朕需要知道的民情,招待也最热情,且富有诗意。”此时,主人听出来了,贵客就是当今皇上乾隆,赶紧磕头请安。接着,乾隆指着王家祖宗牌位道:“你家可谓出头之王,‘王’字出头就是‘主’字,为谢你诚意,朕赐你‘主’姓!”并亲手在王上加了一点。从此,宝应湖西就有一支王姓家族改姓主,堂名就叫“恩赐堂”。
原来乾隆要效仿祖父康熙南巡,此次是他第一次南巡,宝应湖西之行的目的就是要探寻淮河、洪泽湖不断泛滥成灾的原因及对策。
临走前,乾隆等除了付给一些银两作饭钱,还送给主人官服一套、旌旗一面、长毛一杆,以作纪念,并说以后如遇战乱兵燹,将旗子插在村头,可免官兵骚扰,如遇进京赶考,带上官服,可优先录取。但几年后,主氏遇火灾,御赐物件均被烧毁。东西没了,但主氏将此事原原本本载入家谱。金湖县恩赐堂主氏家谱载,主氏改姓至今有十代人。二百五十年时间,正好繁衍十代人左右。
此故事后被广泛传布到大江南北,故事发生地则被移花接木到镇江、海宁等地,菜谱则被好事之徒演化为“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经过这一改,更有诗情画意,读起来也更为对仗、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