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武侠片里看到蒙面黑衣人拿竹管子刺破窗纸,朝室内吹毒气将人麻翻的情景。总感觉这种窗户纸很不结实。但其实,古代的房子一般都有比较大的房檐,窗户一般都比较小比较高,还有各种花式的窗棂,除非恶略天气,一般不会影响到窗户。
那么,古代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在秦汉之前一般都用绢、布糊窗,这说的也是富人。
纸的出现: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证明,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但这时候,纸还没有普及,质量也不是很好,容易烂,不能大面积的当窗户纸用。
纸张的普遍使用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的时候出现过“洛阳纸贵”的现象。《晋书·文苑·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隋唐的时候,纸仍是很贵的,很多普通人家只有几根窗棂。有的是直接手动用木板装卸采光通风,有的是用草席挂在窗上方用木棍支起,有用纱布,穷人也有用稻草遮蔽的。
到唐宋时期文人多用韧皮纸书写,这种纸比较厚密,双面写字,拟稿之后的废纸,其主要用途就是糊窗或者糊墙了。北宋王安石有《纸暖阁》:“楚谷越藤真自称,每糊因得减书囊。”说的是他用已经写过字的楚地谷皮纸和吴越藤纸糊窗子的事情。除了比较厚实的文书废纸,防水纸也很适合做窗户纸。《唐宋白孔六帖》里记载:“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取其甚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油纸。窗户纸容易破损,选用油纸不但可以防雨雪湿破,而且还能增加透光度。
清代宫廷地位较高的殿堂用高丽纸糊饰,这是一种用绵茧或桑皮制造的白色绵纸,不仅透明白净,而且质地坚韧,经久耐用。直到清朝晚期,紫禁城各宫殿的门窗逐渐换上了玻璃,窗户纸才逐渐从宫廷中消失。
除了纸、布等这些,还有一种用在窗户上的材料,叫明瓦,这也是富人才能用得起的。
明瓦:主要材料为海洋贝类的贝壳、羊角、天然透明云母片,打磨成带有四个圆角的方形薄片。最早出现于宋代,在旧时江南很普及,用量也大,制作明瓦于是成为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南京就有条街叫明瓦廊,明代时期工匠按行业聚居,这条街集中了生产、销售明瓦的手工业者,故得名。清代道光年间,苏州明瓦行业还组织了联合会,称“明瓦公所”。到了晚清,大量平板玻璃涌现,成为明瓦的终结者。明瓦行业自此没落。”
明瓦毕竟是蚌壳做的,透明度、采光度无法与玻璃相比。可以想见,即使外面阳光明媚,在紧闭的室内也只有微微的天光透过木格花窗上的明瓦照射进来,给人斜阳黄昏的感觉。意境倒是不错的,这种明瓦,老苏州称其为“蚌壳窗”或“蛎壳窗,至于。另一个名字就是蠡壳窗,“蠡”即贝壳。清代黄景仁 有《夜起》:“鱼鳞云断天凝黛,蠡壳窗稀月逗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