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西方的言情小说,回过头来再审视我们自己的作品,会发现以前很多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味的过程。
我最近一直在看西曼,几乎有三十多部了。西方的小说,无论与我们的小说有什么差异,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东西方对于爱情这回事的态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中国的言情(包括内地、港台),故事最大的矛盾冲突就是他者的介入。台言这一点表现得最明显,无论男女双方爱得多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到头来总会有一个第三者出现,来考验情人的爱情坚定忠诚与否。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人对于爱不爱一个人,是通过对他人的拒绝来表现爱情的。没有战胜诱惑的过程,似乎就不足以表明爱情的深度与浓度,或者纯度。这在生活中也可以窥出一点,比如夫妻、情侣之间吵架,吵急了某一方就会说:“当初我是拒绝了多少人的追求,那么多对我好的人我都不要就跟了你。”或者说:“多少漂亮、身材好的姑娘围着我我都看不上,就一门心思爱上你。”原来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小说里,爱情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人对另一人的感觉,它还包括了很多东西。
西方的小说对于爱情的观点明显大异其趣,这显然是跟西方人的价值观、文化习俗息息相关的。在西方的言情作品里,我很少看到第三者的介入成为男女爱情的危机,事实上,困扰和考验男女的,有很多东西,比如两个人的价值观、个性、家庭背景、社会阶层所带来的各种差异……西方人携手相守之前,首先要战胜的,是对于自己的各种顾虑的克服。说的本质一点,爱情在他们看来,是一种个人的东西,两人爱不爱对方,自己心里清楚,跟是否拒绝他人,或者他人介入无关。爱情是一种自由,即便有人想插足,只要两人确定自己到底爱的是谁,就完全可以无视他者的存在。
通过对比,也许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点什么。中国人的爱情,是一种证明,证明为了所爱的人,我们拒绝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奉献了什么。一直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什么都不曾付出的人所宣称的爱情,是绝对会受到怀疑甚至鄙弃的。也就是说,为了让一个人相信自己爱他,我们似乎非得通过某种渠道去证明这一点,于是,相爱时买单,结婚时买房,小三来了还要誓死抵抗就成了男女双方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西方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自由的族群,这种对个人价值的重视也延伸到了他们的爱情观上。爱上谁、选择谁完全是一件个人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为这种权利插手干涉。两个人要相爱了,除了他们自己,与其他人何干?如果有第三者出现了,相爱的人自然不受干扰,若有一方变心,只能说他不再爱那个人,而爱上别人了。这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个人的权利。若用拒绝其他人的爱情来证明自己的爱情,显然是荒谬的。这大概是西方人与中国人对待爱情的最大不同。
回到我的主题上。正因为我们看待爱情的这种角度,体现在小说中就难免成为了一种故事内容的限制。小说的套路(以台言为例):男女相识——相爱——他者介入——解决他者介入的矛盾——相守。内地的小说本人看的不多,不好置喙。不过我想,也许内地小说只是多了更多第三者数量和矛盾的问题,套路的本质并没有变。
也许有人会忍不住问我了:那么你到底想要爱情小说怎么样?博采众家之长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西方的小说,善于描叙环境背景和各种场景、铺陈情节矛盾的伏笔、细腻刻画人物个性。用故事讲述爱情,而不是把爱情当做小说的全部,这是我们的言情小说亟待解决的问题。爱情其实是一个发现自我和他人优点与弱点的过程,是一个相爱双方解放自我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证明的过程。
PS:昨天心血来潮看了看一部台言,意兴阑珊地看了前面的情节,当看到一个明显具备炮灰配角特质的第三者上场时,我打了个呵欠,关上MP4翻身睡觉了。十几年如一日啊,没有丝毫改变。睡前我模模糊糊地想。
[ 此贴被路小透。在2011-01-30 16: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