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中的十大美女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692 回复:14

[人文通史] 西方绘画中的十大美女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笙歌醉

ZxID:926118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燕燕。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0
西方绘画中的十大美女
[size=4][color=#7030a0][b]一、《蒙娜丽莎》[/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attachment=11331758]
[/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
[/b][/color][/size]
[b]作品欣赏[/b]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b]微笑之谜[/b]
[b]
[/b]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厌恶 9%,恐惧 6%,愤怒 2%。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据利文斯通说,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既新鲜又荒诞,然而论证是有力的。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达·芬奇,可谓是个“怪杰”。他喜欢穿粉红色外套,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还常称自己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别人要借助镜子才能读出他写的东西。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说,表现人体美和呼唤人性的觉醒,既是大师的人生哲学,又是他的艺术观。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b]背景之谜[/b]
[b]
[/b]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英国《卫报》网站2011年1月9日报道: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卡拉·格洛里说,画中蒙娜丽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桥和一条道路属于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蒙娜丽莎》里的背景是虚构的。格洛里表示,近期在画作上发现的数字密码支持她的推断。格洛里声称,她将在今年发表自己的新发现。她说:“画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可以在意大利北部小镇博比奥找到,那座拱形大桥亦然。达·芬奇可以透过小镇城堡的窗户看到这座大桥。”


  格洛里在研究《蒙娜丽莎》画中人物真实身份期间得出上述结论。她认为,画中女子有可能是比安卡·焦万娜·斯福尔扎,15世纪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女儿。而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画中女子真名为莉萨·焦孔多,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商人的妻子。格洛里说:“博比奥当时在卢多维科治下,那里的图书馆很有名,和其他许多艺术家及科学家一样,达·芬奇有可能去过那儿。”中世纪时期的博比奥以其修道院而闻名,《蒙娜丽莎》画作中的背景大桥就坐落在特雷比亚河上,后者曾被美国作家海明威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去年一些意大利研究人员声称,《蒙娜丽莎》背景中桥拱上写着数字“72”。格洛里认为,这个数字代表着1472,因为这座大桥在1472年被大水冲毁,后又重建。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意大利研究人员西尔瓦诺·温切蒂认为,这个数字另有含意。他说:“这里没有丹·布朗密码,只是传递一些信息,表达他的想法。数字7 和2在卡巴拉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温切蒂的小组还在研究其他可能成为达·芬奇模特的女子。但他表示:“我们认为比安卡·焦万娜·斯福尔扎不太可能是画中女子,因为她15岁就去世了,而画中女子至少有22岁。”格洛里则表示,在完成画作的那些年里,达·芬奇可能故意把斯福尔扎的脸画得更成熟,以在其父亲垮台后掩盖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1]

[b]原型之谜[/b]
[b]
[/b]
  500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尤其是画中人脸上神秘的微笑是人们猜测的不解之谜。


  在关于《蒙娜丽莎》原型的传说中,有人说画中人是当时佛罗伦萨城内的一个名妓,也有人说画中人是达·芬奇本人的女人版自画像。去年,一个名为谢文·纽兰德的美国教授声称,他已经发现了《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真正秘密。《蒙娜丽莎》脸上之所以永远带着微笑,是因为画中的主人当年在做达·芬奇的模特儿时正好怀了身孕,是一个母亲对新生命即将诞生时产生的那种神秘的微笑。


[b]身世大白[/b]
[b]
[/b]
  几百年来,有关画中女子真实身份的论证从未停止过。德国海德堡大学专家在图书馆的历史文件书页旁注笔记中获得最新线索,揭开了蒙娜丽莎的身世之谜。


  海德堡大学专家宣称,通过分析图书馆内一本约500年历史的藏书页空白处潦草的笔记,他们可以确认,这位有着神秘微笑的女子闺名丽莎·盖拉尔迪尼,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布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这份文件由大学笔迹部负责人阿迈恩·施勒希特博士两年半前发现。文件原所有者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与达·芬奇熟识,是当时佛罗伦萨政府官员。他文件空白处所留笔记中,把达·芬奇比做古希腊艺术家阿佩莱斯,说达·芬奇正同时创作3幅作品,其中之一便是丽莎·德焦孔多的画像。文件标注日期为1503年10月,与专家判断作品完成的大致时间1503至1506年间刚好吻合。

  《蒙娜丽莎》是法国巴黎罗浮宫(前译“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也被称为“德焦孔多夫人”,其中的姓氏在意大利语中有欢欣快乐之意。


[b]说不尽的蒙娜丽莎[/b]
[b]
[/b]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

[size=4][color=#7030a0][b]二、《蓬帕杜侯爵夫人像》[/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attachment=11331759]
[/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
[/b][/color][/size]
蓬帕杜夫人(法语:Madame de Pompadour),1721年12月29日~1764年4月15日),又译蓬巴杜夫人,全名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蓬帕杜侯爵夫人(Jeanne-Antoinette Poisson, Marquise de Pompadour),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社交名媛(courtesan)。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历史人物,她曾经是一位拥有铁腕的女强人,凭借自己的才色,蓬帕杜夫人影响到路易十五的统治和法国的艺术。

[b]灰姑娘[/b]
[b]
[/b]
  蓬帕杜的枯荣兴衰几乎与拿破仑一样富有传奇色彩。她本名叫让娜-安托瓦妮特·普瓦松,生于巴黎一个不起眼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弗朗索瓦·普瓦松,四十多岁时续弦,娶了一位门当户对、远近闻名的年轻美人儿。普瓦松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有一段时期,为了逃避因从事投机生意而带来的牢狱之灾,他不得不长住国外。在这期间,传闻普瓦松夫人红杏出墙。在珍妮的生父是谁这个问题上,曾有过长时间的争论。她在性格上酷似她的教父Charles François Paul Le Normant de Tournehem,后来富翁教父成为她的法律监护人,不过,据说包税人图尔内姆也与其母亲有染。同时代的人都难以相信这个光彩照人的小女孩儿会是普瓦松这样一个俗人的女儿。 


  图尔内姆资助珍妮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一手安排她嫁给了自己的外甥埃蒂奥斯,通过这次婚姻她获得了离皇家牧场很近的Étiolles地区的一座物业(离巴黎28公里)。Charles帮助让娜进入社交界。在上流社会的沙龙里,埃蒂奥斯夫人结识了文化大腕伏尔泰,他成了埃蒂奥斯夫人一生的良师益友。伏尔泰称赞她“有一个缜密细腻的大脑和一颗充满正义的心灵”,尽管他的这一判断可能会因为对她的痴恋而稍显晕头。 

  珍妮九岁时,一个著名的女巫曾预言她会成为国王的情妇。1730年的路易十五不仅真正掌握着绝对的世俗权力,而且还是一位年仅二十岁的英俊无比的白马王子。不难想象,任何一位年轻的姑娘都会梦想得到他的爱情。不过,他在十五岁时就娶了一个并不出众的波兰公主玛丽·莱津斯卡,而且也曾对其非常溺爱。尽管如此,普瓦松夫人仍然鼓励她的宝贝儿“小王后”不要放弃灰姑娘的梦想。
[b]
[/b]
[b]进宫觐见[/b]
[b]
[/b]
  法国的王后比丈夫大七岁。1745年,路易十五认识埃蒂奥斯夫人时,莱津斯卡已经是一个乏味无趣的四十二岁的老妇人和七个孩子的母亲,其中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公主,还有一个自命不凡的王储。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职责,现在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祷告、赌博(不过赌运很差)和慈善活动上。路易的侍臣们常常为他物色女人,有一位侍臣据说曾做过柏松夫人的情夫。不过,作为一个虔诚的权力人物,他总是从配剑贵族中挑选自己的正式情妇。此时,他正欲另觅新宠,宫廷各派都有自己的人选。但是,除了埃蒂奥斯夫人和她的同伙外,大家都认为这个出身并不光彩的女人甚至连边儿都靠不上。不过,经过精心策划,这个“巴黎最美丽的女人”的美誉在宫廷里沸沸扬扬传开了。王室打猎有时会穿过她家附近的森林。在那儿,“她或者穿着浅蓝色的衣服、坐着粉红色的马车,或者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坐着浅蓝色的马车,”停在国王的必经之路上,终于引起了国王的注意。 


  珍妮无意成为国王艳史中的一位过客。据她本人所言,她最终成为国王的情妇是在凡尔赛的一次化装舞会上。国王和侍从们打扮成了修剪成形的紫杉树篱,其中一棵紫杉树带着柔美轻盈的狄安娜女神悄然退场。摘下面具之后,原来是皇帝陛下与埃蒂奥斯夫人。此后几个星期,她的马车不断出现在出入凡尔赛宫的路上.到了3月份,她成了国王的情妇,安排入住在凡尔赛国王楼下的公寓。 5月7日,她正式对外宣布离婚。


  然而,未来并不会就此成为一条铺满鲜花的无忧大道,做国王的情妇不是件省心的事。她的这位国王是出了名的心猿意马、轻浮善变,她不得不发挥全部个人天赋,施展妖娆娇媚和聪敏才智维持他对她始终情意盎然,甚至为此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些之后让她声名狼藉的奢靡纵乐之事。她得到的回报是,一座城堡、凡尔赛宫的一套卧室和王后女侍臣的职位,国王将她称作“完美无瑕的奇迹”,并赐予她在重要政务上发表高见的殊荣。

  1745年,法国正与奥地利、荷兰和英国交战。路易十五有了新欢之后,就意气风发地开赴了前线,而埃蒂奥斯夫人则回到家中,开始为觐见国王做准备。 路易的情书几乎每日一封,并加封埃蒂奥斯夫人为蓬帕杜侯爵夫人,同时获得一块以此命名的附带盾徽的封地盾徽、城堡。她的家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与她十分亲密的兄弟有了一个Vandiere侯爵的封号;她名义上的父亲,因为在贵族眼中还远远配不上享有宫廷生活的雍容华贵,被弃置一旁,最终遭到彻底遗忘;而她的丈夫,一位对她已经毫无用处,却依旧看不清形势对她的皇室新欢醋性大发不知收敛的男人,则得到了被顺手休夫和驱逐出境的下场。这位新侯爵夫人有着快速非凡的记忆力,才一个夏天,她就又学会了怎样像一位贵妇人那样走路和说话,而且还掌握了王宫特别是国王所独有的生活戒律。路易十五对她的转变极感自豪。不过,侯爵夫人却几乎懒得改变她的小市民风格,总是大声粗率地畅所欲言,而且无拘无束地想笑就笑,一点儿不摆架子。就连路易也被她的一些语言风格所吸引。不管怎么说,在她进宫觐见的那一天,尽管宫廷上下充满了敌意,准备用讥讽将她彻底打垮,而她却以自己的从容不迫和优雅大方成为完美的化身。


[b]伟大的天命[/b]
[b]
[/b]
  关于蓬帕杜,人们几乎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众仙女或许是打赌,或许是一时冲动,决定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标本作为她们的玩具。于是,她们把各自的优点特点都赋予这个有生命的娃娃,目的是想看看这种天赋会在世上对她产生怎样的影响,看看她会怎样来使用这种天赋。像所有的艳妇一样,她的歌声萦绕在人们心头,令人难以忘却。她总是想方设法取悦路易,令国王对她神魂颠倒。她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保留剧目轮演剧团,在她专门建造的几所私人剧院里以专业的水准演出业余戏剧,每家剧院都造价不菲。在这个轮演剧团的五年生涯中,这个国王身边的红人儿主演和导演了六十二部歌剧、戏剧和芭蕾舞剧中的一百二十二场演出,据说都超过了法国的一些喜剧名角。


  蓬帕杜夫人不像皇后或者其他情人,她陪同路易打猎,打扑克牌,参加巡游活动,甚至为他推掉晚宴,在自己编排的戏剧上抬举他。另一方面,她又找画家为她画像,让画家将她的相貌画得年轻点,以吸引皇帝的注意。她对国王的掌控在玛丽露易丝( Marie-Louise O'Murphy de Boisfaily ,"la belle Morphyse")的事情上尤为显著。1755年,曾作为路易情妇的玛丽露易丝由于年轻和经验不足,嫁给了Jacques de Beaufranchet,一个奥弗涅贵族。他们的儿子路易斯德塞后来在法国大革命中跟随拿破仑。


  政治上她支持贝利勒将军和舒瓦瑟尔公爵。蓬帕杜夫人和巴黎的警察部门和邮传部门的大臣成了密友,以获取情报并与路易交流。1756年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的奥地利打算报仇,在对普鲁士进行战争之初寻求法国的支持。在蓬帕杜夫人的策动下(有历史学家指这是蓬帕杜夫人打算以战争巩固她的地位),路易十五决定参加七年战争。战争实际上受到蓬帕杜夫人的操控,前线的将军甚至收到她用眉笔画的作战图。七年战争让法国损失惨重,丢失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


  她曾经支持过红衣主教伯尼斯及舒瓦瑟尔。家族联盟、对耶稣会的镇压以及巴黎条约(1763年)都有她在幕后参与。

  而在宫廷中有不少人对她并不喜欢,贵族们觉得国王跟着这样的一个平民实在是有失体统。她经常因为她的姓氏被取笑为poissonnades(poisson在法语中是“鱼”的意思)。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蓬帕杜体质虚弱,患有慢性偏头痛、肺病和妇科病,四十二岁时便香消玉殒。有人说她是因为心肌梗死而病逝,有人说是蜂鸟一样的生活方式耗尽了她的生命。


  在受路易眷顾期间,他们总是在四处奔波。她的大部分精力和王国的相当一部分税收都挥霍在了买房、盖房和装饰上,实际上就是一幢又一幢的避身之所。在宏伟优雅的城堡里,在隐秘的僻静之地,不必遵守严格的宫廷礼仪,还能躲过成千上万双眼睛批判审视的目光。路易十五甚至喜欢在餐后亲自动手,为他们二人冲上一杯咖啡。在她去 世之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凡尔赛宫第二豪华的卧室里,蓬帕杜作为法国的实际皇后——也可以说是法国的第一个精英公务员——统治着整个国家。 后人不禁怀疑,蓬帕杜就像是最高明的神医,给了路易十五一剂不多不少、甘苦合适的良药。她像母亲一样毫无条件地给他以安抚和慰藉,使他永远处于一种半昏迷状态,对自己形成一种习惯和依赖,以此来制约他的权力和怒火。然后,当她为了个人的利益需要他大发雷霆或普洒恩典时,她就会使出爱情的杀手锏。 


  合法王后对新情敌出奇地容忍。作为回报,国王的情妇也非常地尊敬和服从王后陛下。在他们开始私通后不久,这位新宠就说服国王替王后还清了赌债,对王后寒酸失修的寝宫重新装饰一新,还把原本打算赏给普瓦松夫人的一个金鼻烟盒赐给了王后。最后,她还建议王后接纳她成为一名女侍臣(这可是为那些没有丝毫过失的公爵夫人们专门保留的一种荣誉)。如果那样的话,她本人的身份地位就会得到道德上的提升。不过,这一点她未能如愿。 


  在先前等级森严的政权里,没有任何一位王室的情妇能够与王后平起平坐,但是这一位却使自己成了国王的主人。即使在她失去了销魂的容颜,路易十五又另寻他人来满足欲望的时候,蓬帕杜依然能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与威望。在她有生之年,不管是路易十五私人妓院“鹿园”里的妙龄少女,或是宫廷里不停密谋扳倒她的一个又一个阴谋小集团,或是把苛捐杂税和饥荒归咎于她的奢侈生活的那些平民百姓对她的强烈敌视,或是把她视为笃信基督教的路易十五背弃教会和家庭的罪恶根源的神职人员,亦或是七年战争中军事上的惨败(她、她的选人不当以及那些愚蠢的地图都对此难辞其咎),都丝毫不能动摇她的权力。除了拿破仑、罗伯斯庇尔和戴高乐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位法国的平民——当然更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获得过这样的至高权力和影响力。但是,即便如此,她又得到了些什么呢? 


  蓬帕杜的顾问和密友贝尼斯神父写到,“侯爵夫人一点儿也没有那些野心勃勃的女人们的恶劣行径。不过,她却像那些沉醉于自己的花容月貌、自视聪明的女人们一样心胸狭窄、不可信赖。”狄德罗对她的盖棺定论更为严厉:“这个女人耗费了我们那么多的人力财力,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荣耀和力量,而且还破坏了欧洲整个政治体系。除此之外,她还剩下些什么?一纸《凡尔赛和约》(1783年,译注);会得到永远景仰的布沙东的《情妇》;会使将来的古董商们惊愕诧异的几幅盖伊创作的石雕;人们偶尔会看上几眼的出自范洛家族的一张精美画像;还有一抔黄土。”如果她像爱路易十五那样为法国效力,波旁王朝还可能延续。她留给世间的,除了一群文书历时一年才估算清楚的惊人财产之外,恐怕就只剩下一个谜了:蓬帕杜究竟是履行了还是背叛了一个伟大的天命?这个谜依然值得深思。


[b]去世[/b]

  蓬帕杜尔夫人在1746年和1749年两次流产,并且1754年爱女芳芳的夭折让蓬帕杜夫人大受打击。但她仍尽力减少路易十五身边的情人以确保她的地位。尽管在1750年代以后他们已经不再是情人,路易依然与她保持友谊关系。1764年4月15日她因肺结核病病逝,终年四十二岁。她死后受到她的敌人公开指责指应为七年战争负责。蓬巴杜夫人离世的时候,她的那位负心情人路易十五看着她的棺木在雨中离开,带着一点点可怜的伤感,淡淡地说:“夫人的旅途没有遇上好天气啊”。


[b]用美丽俘虏国王[/b]
[b]
[/b]
  让娜长大之后,在母亲的安排下与埃蒂奥斯结婚,成了埃蒂奥斯夫人,开始进入上流社交圈。与当时众多的贵族夫人一样,经营自己的沙龙是埃蒂奥斯夫人首要的任务。凭借着自己的教养和优雅的谈吐,埃蒂奥斯夫人将沙龙搞得有声有色。在沙龙中,她结识了后来启蒙时代的大师、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伏尔泰,两人的友谊维持了终生。


  为埃蒂奥斯夫人的罗裙所眩惑的伏尔泰对她极力赞扬,称赞她“有一个缜密细腻的大脑和一颗充满正义的心灵”。


  经过伏尔泰的鼓吹与宣传,埃蒂奥斯夫人的沙龙开始宾客盈门,名流云集,俨然成为巴黎沙龙界中的翘楚。


  女巫的预言不久便实现了。作为法国伟大太阳王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了其曾祖父一切好色淫奢的特点,却将雄才大略轻易抛弃。于是,埃蒂奥斯夫人开始精心策划“钓鱼”行动。通过伏尔泰等名流的口和笔,“巴黎最美丽的女人”称号被冠在埃蒂奥斯夫人头上,并传入路易十五的耳中。国王常常借打猎的机会有意无意地穿越埃蒂奥斯家的林地,埃蒂奥斯夫人便会适时出现。深懂颜色调配的她,或者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衣服坐在粉红色的马车上,或者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坐在浅蓝色的马车上,远远望去恰似一幅美丽的油画。路易十五被埃蒂奥斯夫人的美丽打动,为了见夫人一面,国王的打猎开始变得十分频繁。不久后,国王加封埃蒂奥斯为蓬帕杜侯爵,埃蒂奥斯夫人也因此变为蓬帕杜夫人,她与路易十五长达二十年的蜜月就此开始了。


[b]把法国推向战争的深渊[/b]
[b]
[/b]
  蓬帕杜夫人善于利用自己的情感,让国王对自己的建议言听计从。国内官吏的升迁、贵族领地的得失很大程度都取决于蓬帕杜夫人的艳唇。她深知如果只是单单凭借自己的容貌来吸引国王,那她不过是国王寻欢生涯中的一站而已,她让国王去照顾他的黄脸婆王后,并帮王后还清大量的赌债,此举不仅使王后对她心存感激,而且也使得国王路易十五对她另眼相看。


  真正让国王路易十五不单单将蓬帕杜夫人当作一个肉体玩物的,还在于蓬帕杜夫人对于政治的见解。由于蓬帕杜夫人的走红,巴黎的警察部门和邮传部门的大臣也成为她的密友,在为这些大臣向国王美言的同时,蓬帕杜夫人事实上可以查看任何人的信件,也可以布置一些密探跟踪她感兴趣的人。这样,整个法国大到军国大事,小到闺房秘闻,都难逃蓬帕杜夫人的法眼。在掌握国王猎艳行踪之余,蓬帕杜夫人还将自己从沙龙中听来的各位名人对于军国大事的高见,现炒现卖给国王,她的一些言论常常使得头疼的国王茅塞顿开,一番亲热之后,国王把她当成了女中诸葛。


  随着时间的推移,蓬帕杜夫人的卧室已然取代凡尔赛宫,成为法国真正的政治中心。真正能让蓬帕杜夫人留在法国政治史上的,莫过于她用自己的纤纤素手轻轻一推,将法国推进了灾难深重的“七年战争”。1756年欧洲大陆黑云压城,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的奥地利急欲复仇,在对普鲁士进行战争之初寻求法国的支持。就在路易十五举棋不定的时候,他的红粉知己蓬帕杜夫人却跃跃欲试。此时她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已有十余年之久,面对年老色衰的规律,尽管她能在一些行政事务上为国王出谋划策,但是心中总是不免焦虑。此时奥地利的请求,在蓬帕杜夫人看来,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一旦推动法国参战,无能的国王将陷入繁杂的军事政务难以自拔,肯定会时时去蓬帕杜夫人闺房请教,这样蓬帕杜夫人便能进一步拢住国王的心。因此她便不断向路易大吹枕头风,而且还使出激将法。抱着开创伟业,让红粉情妇崇拜的冲动,路易十五决意与奥地利结盟,参加对普鲁士的战争。


  在此后的七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展开了殊死搏斗。蓬帕杜夫人的目的达到了,凡尔赛宫她的香闺成为法国实际的参谋部,一些法军前线将领还收到一些用眉笔画的作战示意图,那自然是蓬帕杜夫人的杰作。蓬帕杜夫人虽然称心如意,但是法国却在战争中遭到巨大失败。法国不与奥地利仅在欧洲大陆遭到失败,在海外,法国还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


 [b] 蓬帕杜夫人与艺术 [/b]
[b]
[/b]
  蓬帕杜夫人因其爱情魅力而出名,但最出名的还是她在艺术王国留下的足迹。


  蓬帕杜夫人因为爱好表演,尤其是拥有一副好嗓音,她在凡尔赛宫王室教堂旁边修建了两座剧院,并成立了一个保留剧目轮演剧团,以专业水准演出业余戏剧,在这个剧团存在的5年中,她个人主演和导演歌剧、戏剧和芭蕾舞剧100多场。她资助过大量的宫廷艺术家,广为世人所知的有华图、布歇、法尔康涅等。至于在推动建筑和装饰艺术发展上的努力,蓬巴杜夫人更是功绩显赫。


  从她19岁时穿着粉红长袍坐着蓝色马车以吸引国王眼球的时候开始,便注定了她对美丽事物的天然敏感和擅长色彩搭配将使她成为时尚的引领者。作为路易十五时期历时20余年的法国实际皇后,她成了洛可可风尚当之无愧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并将这一漂亮、雅致、轻浮又罗曼蒂克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吹遍全欧洲。她对凡尔赛宫进行了洛可可式的装饰,参与设计了巴黎协和广场以及她个人购买的多处豪宅,包括小翠侬宫和现在的爱丽舍宫。她指导工匠们把中国式花瓶变成带有洛可可镀金青铜手柄的盛水罐,把塞夫勒瓷器变成写字桌上的流行饰品,其中一款经典粉红因此被称作蓬巴杜玫瑰红。当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装饰类型还有很多,比如大偶像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迪恩迷死人的发型。


[b]蓬帕杜夫人与文学[/b]
[b]
[/b]
  像同时代所有上流社会女性一样,从沙龙步入社交界的蓬巴杜夫人也热衷于若干名字响当当的文人学士聚集麾下。进入宫廷之前她就结识了伏尔泰,这位几经流放令当政者很是烦心的自由派才子对她赞赏有加,不但为她的宫廷、政治和外交事务充当顾问,还公开发表了一些在多数人看来很是晕头的溢美之辞,他甚至试图将她推荐给自己的崇拜者普鲁士的腓特烈国王,结果被一句冷冰冰的“我不知道她是谁”打发完事,据称不久后发生的“七年战争”,便缘于这次公然轻侮事件埋下的种子。她与另两位激进人士狄德罗和孟德斯鸠也过从甚密,前者的首部百科全书便是在她的慎重赞助下才得以在一个君主国家出版。凡尔赛宫夹楼里的医务室,被蓬巴杜夫人开辟成接待自由派的沙龙,一干危险分子就在国王的眼皮底下公然探讨和议论叛逆,每当他们言辞过于激进或全然不顾音量分贝,她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他们注意分寸。或许,她的这些行为多少存在潮流因素的考虑,毕竟,在18世纪中后叶的法国,社交中心已经由宫廷完全转移至沙龙,而唯物主义新哲学已然成为思想主流,就连国王前厅里的人们都在议论自由和平等。作为一位仅凭个人天赋跻身统治地位的女性,对一个王朝未来的兴衰投入关注显然不如及时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她宁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可以展示她天赋的事情之上。


  她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自学阅读了大量的手稿,她为自己的图书馆收集了数千册藏书。
[b]
[/b]
[b]艺术赞助人[/b]

  蓬帕杜夫人是广为人知的文学艺术赞助人。她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自学阅读了大量的手稿,自己的大型图书馆里有数千册藏书。她资助过著名作家伏尔泰,而这位在她成名之前就已结识的剧作家显然也是她宫廷角色中的一个重要顾问。另外,狄德罗编写的首部百科全书也是多亏了蓬帕杜夫人的慎重支持,才得到了这个君主国的认可。此外,她还资助过大量的宫廷艺术家,为世人所知的是深受贵族和宫廷贵妇喜爱的洛可可画家布歇和让·马里·法尔康涅(著名的圣彼得堡彼得大帝雕像的作者)


[b]艺术造诣[/b]
[b]
[/b]
  蓬帕杜夫人最著名的两项建造成就是巴黎的塞夫勒瓷器厂和陆军士官学校。她把樊尚瓷器厂迁到了塞夫勒,自己的一所住宅附近。在她的推动下,塞夫勒瓷器成为写字桌上的一种流行饰品,塞夫勒瓷器的经典粉红色因此就叫做蓬帕杜玫瑰红色。 


  蓬帕杜夫人钟爱新的建筑和装饰艺术,她所采用的式样也因此被称为“蓬帕杜风格”。在这些兴趣的促使下,她购买了戴弗农公馆(即现在的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等多处豪宅。她还参与设计了巴黎协和广场和凡尔赛宫的小翠安农宫。小翠安农宫是建筑师加布里埃尔最知名的建筑,专门为蓬帕杜侯爵夫人设计,被认为是法国最完美的建筑之一。在凡尔赛宫的王室教堂边,她还修建了两座剧院,并成立了一个剧团,为国王进行了122场演出。 


  蓬帕杜发型也是以蓬帕杜夫人命名的,这种发型就是由她开始推行的。留这种发型的男性把前面的头发向上梳起,女性则在前额上留一绺卷发。20世纪50年代,蓬帕杜发型在男性乡村摇滚乐艺术家和演员中风靡一时,其中包括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迪恩。20世纪后期,著名的乡村摇滚乐歌手布莱恩·塞瑟留的也是这种发型。另外,还有一些拉丁式的蓬帕杜发型,它们与欧洲和阿根廷的探戈时尚潮流关系更密切,偶尔也与20世纪后期的其他一些音乐风格有关。 


  蓬帕杜夫人与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来自法语词rocaille,原指用石块和贝壳装饰庭园,后引申为洛可可式布置或装饰,是18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高雅昂贵的装饰风格,常用于室内设计、绘画、建筑和雕塑。主要特点是轻快柔美、装饰精致,强调漂亮而不是深度,主题偏重于罗曼蒂克、神话、幻想、日常生活而不是沉闷的历史或宗教事务。这种艺术风格富有优美的动感,线条运用好玩有趣,着色柔美雅致。洛可可艺术的鼎盛时期大致与路易十五统治法国的时期(1715-1774)相对应,这与蓬帕杜夫人的促进不无关系。 


  蓬帕杜夫人是一位很有才艺的女性,对洛可可室内装饰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她对凡尔赛宫进行了洛可可式的装饰,还雇佣时尚装饰用品经销商把中国式花瓶变成了带有洛可可镀金青铜手柄的花瓶状水罐。在装饰方面,完全成熟的洛可可式风格主要以蔓藤花纹、贝壳、细致的曲线和不对称的装饰为特点,在巴黎苏比斯府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巅峰状态。整体效果绚丽鲜活,背景与18世纪的贵族社会生活非常相称,而且强调个人隐私和对人际关系的崇拜。 


  在洛可可绘画中,巴洛克绘画所特有的那种强烈的匀称、浓重的色彩和英雄主义主题也都让位于轻快细腻的动感、浅淡的色彩和各种爱的主题,如华托画作中的罗曼蒂克式爱情、布歇画作中的性爱以及夏尔丹作品中的母爱。蓬帕杜夫人资助的华托和布歇都是洛可可风格的代表性画家,洛可可彩粉画中的粉红色和薄荷色是蓬帕杜夫人最喜欢的颜色。 


  18世纪60年代,洛可可艺术风格开始走向衰落,一些批评家抨击它没有品味、轻浮,象征着一种腐朽的社会,后来与巴洛克艺术一起被新古典主义所取代。但两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家对洛可可风格的怀旧式诠释为其丰富了新的内容,如在服装设计上出现了以华托命名的华托背(指女式礼服从领口到下摆有宽裥的不束腰背部)。蓬帕杜夫人领导了追求快乐漂亮的洛可可时代,今天的设计师们把对这种风格的了解作为2006年时尚创新的基础,美丽豪华仍然被视为女性服饰创新设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




[size=4][color=#7030a0][b]三、《大宫女》[/b][/color][/size]
[attachment=11331755]



    作者安格尔,这幅作品描绘了具有东方风韵的后宫妃妾,笔法感性富有光泽,人物体态光滑柔美,神情充满神秘。


 安格尔的艺术“清高绝俗,庄严肃穆”,这一切可以通过他的重要作品《大宫女》体现出来。画中,安格尔放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使之统一在一片安详静谧的和谐气氛之中,就像是精心计算过一样,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都是和整体息息相关的极其“危险”的事件,随意改动其中的任何一处,都会使整个画面彻底坍塌。这也似乎验证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与和谐”的理论,毕氏仰望夜空,都能感觉到星辰的组合像是用数字组成的音乐,他曾说他有很多次真的听到了“诸天音乐”。在这幅画上,比例、色彩像数字一样按一种奇妙的秩序排列着,华丽而不失平和。安格尔早年游学意大利时,也一定通过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哲学的这种富于神性的美。故意拉长的身体,似乎体现了一种古希腊雕刻的肃穆庄严的美感。艺术并不是盲目地复制现实,而是对倾入全部感情的生活中绽放的精神之花的倾力表达。这是一种美感,不需要任何理由。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形体脱开世俗的桎梏之后,精神才会完满。这也表现在他的很多绝妙的素描之中。比如他为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画的一幅肖像,精简而不失气度,摒弃了日常光线在视觉中的假象,把阴影和调子减少到极至,内在的形体和神采才能辉映于方寸之间,如藕塘雨后新荷,不惹半点尘埃。

《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裸体肌肤的黄色,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安格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


  [size=4][color=#7030a0][b]四、《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 [/b][/color][/size]
[attachment=11331761]



作者维吉·勒·布兰。这幅作品之所以传世,是因为她表现出了人间崇高的母爱,作品手法简洁,妙到自然,实为一代精品。


维吉·勒布朗(1755——1842年)出嫁前名字是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她是著名肖像画家巴斯特尔·维吉的女儿,在家庭影响下从小酷爱绘画,并成为名画家格瑞兹[10]的学生。后来嫁给古画收藏家、同时也是画家和画商的勒布朗,从而以“维吉·勒布朗夫人”之名活跃于画坛。她天赋极高,生性聪慧,又受父亲、师长和丈夫的熏陶与帮助,终于成为为数较少的女性画家中最著名的一位。


1783年维吉·勒布朗进入法国皇家艺术学院。学院没有给勒布朗定级和登记。但是历史画《和平带来富饶》[11]为她在1783年的沙龙上带来了荣誉,1783年的沙龙展示了历史画和肖像画,包括《戴草帽的自画像》。而且为她在学院提高了地位,在登记页上她的范围更广泛。1783年以后依旧创作历史画,不是只限于肖像画。1787年展示了《带女儿的自画像》和《玛丽·安托内特与孩子们》,丰富了自己女艺术家的形象。受院长委托制作了另一幅艺术家与女儿的自画像,并展出于1789年的沙龙。


1789年大革命爆发时,她在意大利旅行,没有回到混乱的巴黎,她继续旅行,没有受到革命风暴的影响,总是平静地画画。法国大革命时期,她流亡国外十二年,曾先后到过意大利、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瑞典,以画肖像为生。当时欧洲各国都以能得到她所画的肖像而感到荣幸。她在法国时,曾经被选为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在国外,她又获得俄国彼得堡美术学院“荣誉教师”的称号。1801年返回巴黎,仍致力于肖像画,现在共存有八百多幅作品。晚年她不再画画,而是专注于回忆录的写作。


我们可以说《和平带来富饶》不只是女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评价为“女性的”历史画。勒布朗的作品中只采用了女性人物,也采用了一种再现《贺拉斯兄弟之誓》中女性的风格:微微倾斜的身体,如花的轮廓和温暖的色调。这些特点使《和平带来富饶》不能进入更为“男性化”的历史画行列。更特别的是,勒布朗在1783年展出的其他作品中表现的两个古典女神显示出布歇[12]的影响。这种联系很难使安吉维尔[13]欣赏,使他在学院中推举她。


勒布朗在学院勉强接受后,在沙龙初次登台便引起了轰动。有的批评家在赞扬她时会提到她的成功是因为她的年轻和漂亮,她的家庭属于上流社会。1783年的沙龙展示了《戴草帽的自画像》[14],这幅画把她的时尚和美丽展现出来。


[size=4][color=#7030a0][b]五、《自由引导人民》 [/b][/color][/size]
[attachment=11331763]



    作者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把政治的意义融入在绘画中,将自由与人性化为一体,引导着法兰西人民勇往直前。画中女性的美丽与不屈不失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7月26日,经过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  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  


七月革命这激怒了法国人民,他们再一次采取暴力革命,工人、商人、知识分子、城市居民,纷纷走上街头,举起熗支和石块,向王宫的壁垒进军。人民进行了三天艰苦的巷战,最终战胜了保皇党人的军队,逼迫国王查理十世退位。


  德拉克洛瓦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战斗,但由于巷战打得最激烈的地方距离他的工作室很近,因此目睹了许多真实、悲壮的场景。例如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而少年阿莱尔则勇敢地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上,在中弹倒下之前还杀死了一名国王的士兵。受到人民起义的感召,德拉克洛瓦决定创作这件以当代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在给哥哥的信中,他写道:“虽然未能为祖国的自由而作战,但我至少要用绘画来为祖国争光!”


[b]创作来源[/b]
  《自由引导人民》 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画面气势磅礴,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法国七月革命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议会。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
  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b]作品赏析[/b]
  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谁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战死的人、受伤的人、冲锋的人,全都表现得精确逼真,令人如同身临其境看到现场一样。不过,难免有观众会问,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这样一位袒胸露怀的女子形象呢?这就要谈到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气质了,他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雕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  


卢浮宫不仅如此,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熗。这种将自由女神与反抗人民组合,具有强烈号召力的作品在雕塑家吕德的作品中再次出现。这是位于巴黎凯旋门上的一块浮雕。它表现了1792年,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抵抗奥地利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情景。如今,这两件作品都穿越历史,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正如诗中所歌唱的那样:“自由!你的旗帜虽然已被撕破,但仍在大雷雨中迎风飘扬,你的号角声虽然已经破碎而逐渐微弱,但它仍超过暴风雨的最高声浪。你树上的花朵已经散落,而且树皮被斧子砍伤,看起来粗糙,不值一文,但树液仍然存留着——而且我们看见那种子深深种植着,甚至种在北方的胸膛里,将带来一个美好的果实甘美的春天。”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熗,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熗,急速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


[b]作品影响[/b]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所展示的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正是表现了巴黎市民英勇战斗的情景。引导他们前进的是一个“自由女神”的形象,她一手拿熗,一手高举大革命时期的三色旗,成为画面构图的中心。紧跟她前后左右的是工人、市民、孩子、学生等。他们手持武器,踏着血迹和尸体奋勇前进。硝烟弥漫的背景中隐约出现巴黎圣母院教堂的轮廓。整幅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size=4][color=#7030a0][b]    六、《花园中的年轻女郎》[/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attachment=11331762]
[/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
[/b][/color][/size]
作者玛丽·卡萨。这幅作品传神地表现了一位年轻女子的纯真姿态。画面上少女的认真、专注神情,与迷人的体态,都融在了山花遍野的大自然中。

1865年,卡萨特二十一岁时与母亲赴欧洲游历。她先到意大利研究柯勒乔作品,又到西班牙探讨委拉斯开兹、鲁本斯的名画。1872年,她以《嘉年华会》入选巴黎沙龙展,一年后定居巴黎。此时的巴黎正是一群法国画家尝试发表印象派新绘画的时期。卡萨特非常欣赏印象派画家对外光的表现和色彩明亮的画面,尤其对德加的作品特别喜爱。她买了数幅德加的画作挂在家里摹仿,作了姐姐丽迪亚的画像。后来她认识了德加,并获邀参加印象派画展,不断在印象派画展上展出作品。德加宣称卡萨特是他遇到的一位“感觉与我一样的同好”,并对她的绘画技巧赞不绝口。两人建立了长久友谊。法国作家左拉也对卡萨特的绘画极为赞赏,塞尚、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主将也将她引为知己。

1891年,四十七岁的卡萨特举办首次个展,为法国美术界所推崇。不过此时她在美国仍不受重视,直到1904年芝加哥美术协会邀请她为年度展览主宾,卡萨特才回到美国。十年后,费城美术学院为她颁奖,她逐渐为世人关注。但她并没有在美国定居,晚年移居法国南部的格拉赛。1926年6月14日卡萨特去世,享年八十二岁。直到1947年美国才举办卡萨特回顾大展,在她离世二十年之后,她终于被祖国追认为一位伟大的女画家。

[size=4][color=#7030a0][b]  七、《泉》[/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attachment=11331760]
[/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
[/b][/color][/size]
作者安格尔。此品美在灵透自然,纯真无邪,西方少女的纯美于此一览无余。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不尽的怀思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是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一位领导人,他和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欧仁·德拉克罗瓦之间的著名争论震动了整个法国画坛。

安格尔的画风线条工整,轮廓确切,色彩明晰,构图严谨,对后来许多画家如德加、雷诺阿、甚至毕加索都有影响。

安格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加龙河上游的塔恩-加龙省首府蒙托邦,父亲是一位肖像画家和音乐家,是他的艺术启蒙教师,1791年他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绘画;1797年到巴黎进入古典主义画派的主要代表人雅克-路易·大卫的画室;1799年考入美术学院油画系;1801年获一等罗马奖;1806年到罗马设画室,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820年迁到佛罗伦萨,接受了大批肖像画的订作;1824年回到巴黎,立即获得很高荣誉;1825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29年任美术学院院长;1835年再次回到罗马,创作了一系列肖像素描和油画;1841年回巴黎,继续创作多幅巨作。

安格尔一生最崇拜拉斐尔和古代大师,直到87岁高龄还在研究拉斐尔的作品,其最后一件作品就是根据乔托的构图画的。他的主要作品有《土耳其浴女》、《泉》、《路易十三世的宣誓》、《奥德利斯克与奴隶》以及一系列肖像画和大量的素描,还有类似中国画白描的只用线描钩轮廓的作品。

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罗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安格尔生前享有很大的声誉,死后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size=4][color=#7030a0][b]  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attachment=11331757]
[/b][/color][/size]
[size=4][color=#7030a0][b]
[/b][/color][/size]
作者温特哈尔特。在西方历代画家们的笔下,表现贵妇人与美少女似乎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这幅作品把贵妇人的高贵纯洁,典雅气质融为一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堪称俄国乐派的典范,其夫人古典与浪漫的诗意情怀,更能代表俄罗斯的精神。


[b][size=4][color=#7030a0] 九、《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color][/size][/b]
[b][size=4][color=#7030a0][attachment=11331756]
[/color][/size][/b]
[b][size=4][color=#7030a0]
[/color][/size][/b]
作者雷诺阿。这幅作品是为一位银行家的女儿所作,画像上青春美丽的少女,含羞带笑,纯真优雅,给人以恬静与向往。

雷诺阿出身平民,他的性格气质都是接近平民的。他从无高傲的表现,在贝尔拉的酒家里,侍役们像对待同等地位的人那样跟他说话。他对模特儿的选择从不过于挑剔:“我只要有不反光的皮肤就行”,还有就是不要“像上流社会的女士那样涂脂抹粉的”。雷诺阿有着健康的、基本的趣味他在社交场合总是保持着一种沉默寡言、多愁善感的样子,一副阴郁的面孔。可是当雷诺阿画起画来,他的脸便立刻容光焕发,作画时他竟会哼出悦耳歌声。


  雷诺瓦以画人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美,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印象派中雷诺瓦的特色在于描绘迷人的感觉,从他的画作中你很少感觉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怀,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母亲或是长姐般的笑容。雷诺瓦认为绘画并非科学性的分析光线,也并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绘画是要带给观者愉悦,让绘画挂置的环境充满了画家想要的感觉。

[b][size=4][color=#7030a0] 十、《贝蒂》[/color][/size][/b]
[b][size=4][color=#7030a0][attachment=11331754]
[/color][/size][/b]
[b][size=4][color=#7030a0]
[/color][/size][/b]
作者格哈德。这是一幅油画作品,非摄影作品。画家以照相般精确的手法描绘女儿贝蒂,画面上贝蒂转过身去红、白、粉的服装衬托出脑后的发髻,背影美妙传神,且给人以淡淡的忧伤。

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生于德国Dresden,尽管自诩为德国的波普艺术家,但是格哈德·里希特和他的朋友对商业文化的认识与他们在美国与英国的同行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抽象绘画、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风格等等,格哈德·里希特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时地将惊奇带给这个既丰富又单调的艺术世界。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刘佳汝

ZxID:15669090


等级: 热心会员
不要再看小说了,不要再泡论坛了,混蛋!一堆作业在等着你奋斗啊,混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2 0
很不错,确实很漂亮
潇湘诡妖

ZxID:16102767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2 0
迷死我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是最打动我的
水中的飞鸟

ZxID:14087558

等级: 牛刀小试
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10-22 0
只知道其中三幅
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0-23 0
已审。
一般这样的题材很难得到加分,但是楼主的这个帖子,每个介绍和说明都很足,也有图片对应,是个好贴~搜集辛苦了!感谢支持素材区~
zixin991

ZxID:11377790


等级: 文学大师
山有林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0-23 0
个人觉得因为最后一幅图,显现出了前面9幅中的确实是美女。

楼主留言:

最后一幅是背影美……

叛逆老和尚

ZxID:467599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0-24 0
看到标题的时候,觉得应该会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呢~~
最喜欢《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

楼主留言:

这个美女也特别喜欢画自画像……

黑白一点点

ZxID:6918244

等级: 热心会员
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10-25 0
真的超级美的
长见识了哦~
春树

ZxID:16559865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10-25 0
漂亮的说
金鱼花火

ZxID:646768


当时明月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10-25 0
都是西方美术史上的名画,我之前第一次看到第二张图时,就很喜欢这个,虽然是情妇身份,不过她的影响是很大的
chichuren

ZxID:12163681

等级: 热心会员
山田凉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10-26 0
其实很多艺术作品重在其价值啊
秋枫殇

ZxID:6651966

等级: 热心会员
人生就是一场戏。喜剧是留给自己看的笑话,悲剧是让别人看笑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10-26 0
只知道第一幅
绾。

ZxID:1352014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10-31 0
美女……其实看画是看不出来的
无所谓、小姐

ZxID:1474879


等级: 文学之神
我没法像个农民那样善良、 只是麦子还在对着太阳愤怒生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10-31 0
第一个太有名了

云起雷鸣

ZxID:2590852


等级: 热心会员
人间不值得,德云社值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11-01 0
觉得第二幅最漂亮~~
相思赋予谁,小辫儿张云雷。人生那么长,想嫁杨九郎。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