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意有之、水太凉,猜猜这三个典故分别指的是哪三位奸臣?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3 回复:1

[人文通史] 莫须有、意有之、水太凉,猜猜这三个典故分别指的是哪三位奸臣?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lengzichen

ZxID:10454712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倾听回忆
I'm lazy,and I'm fat,and I'm proud of it.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0
说到中国历史上有关奸臣的典故,很多人会想到“指鹿为马”的赵高,“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以及“冲冠一怒”的吴三桂等等。其实在他们之中还有几个典故比较有意思,那就是“莫须有”、“意有之”和“水太凉”,有的朋友可能不说就已经知道这三人分别指的是谁了,他们分别指的是害死岳飞的秦桧、害死于谦的徐有贞、不清不明的钱谦益(此人身为明朝的官员不为明朝办正事,投降清朝又不为清朝办正事,所以号称“不明不清”)。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典故的由来:

莫须有

这个典故相信大家是最熟悉的,当年奸臣秦桧等人罗织罪名陷害岳飞父子以及大将张宪,韩世忠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跑去诘问秦桧:岳飞到底是犯了什么罪?当时秦桧并没有找到岳飞等人确切的犯罪证据,只是含糊其词地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意思就是说,岳飞的儿子岳云写给张宪的反动信件虽然没有找到,但这件事可能是存在的。韩世忠听后非常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从此以后,“莫须有”也就成了秦桧的代名词。

意有之

这个典故的由来和岳飞的冤案有得一拼,只不过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另一个民族英雄于谦而已。明朝“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也先还想乘胜一举攻下北京灭掉明朝,此时的明廷则是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在此紧要关头,临危不乱的于谦挺身而出,一方面当即拥立了正在北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明代宗)为新皇帝,另一方面召集全国各地的军队进京勤王,并且还组织军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破坏了也先的图谋,可以说是几乎凭一己之力撑住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明英宗成功复辟后其实也不愿意杀他,称“于谦实有功”,但徐有贞等人认为“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明英宗最终只好同意杀掉于谦。

因为于谦为人刚直不阿,几乎让人找不到把柄,当锦衣卫对死刑犯进行最后的核对时,一帮人找不到相应的罪名,这时候徐有贞又站出来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意思就是说,于谦虽然没有什么明显要谋反的迹象,但是应该已经有这样的念头了。于是,从此以后,“意有之”变成了徐有贞的代名词。

水太凉

这个典故可能了解的人相对较少,因为前面两个人是因为杀害了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岳飞和于谦才“名震天下”的,而现在小编要说的故事主角则是南明的礼部侍郎钱谦益。钱谦益本来是一个沽名钓誉的政客,在明朝为官时就没有什么政绩,一味地在东林党和阉党之间周旋以谋取私利。据说当年清朝军队兵临城下时,钱谦益本来和自己的红颜知己“名妓”柳如是说好了要相约跳湖殉国的,但是当他试了一下水以后,说了一句“水太凉,不能下”。话音刚落,柳如是便“奋身欲沉池水中”,结果也被他硬托住没跳下去,所以世人纷纷嘲笑他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

钱谦益怕死也就罢了,毕竟他开城投降的理由是为了拯救全城百姓(不投降就要屠城),于是他以明朝东林领袖、当世名士的身份投降了清廷,在当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投降清廷也就罢了,他又“当了婊子又要立牌坊”,不但不为清廷办事,还暗中联络反清势力意欲复明。后来乾隆皇帝就对他非常反感,说他“其意不过欲借此掩其失节之羞”,并毫不客气将其写入满清的《贰臣传》。后世为了讽刺钱谦益的失节行为,就用“水太凉”三个字来代替他的名字。
[ 此帖被lengzichen在2024-12-13 11:42重新编辑 ]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2-17 0
修改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