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美国这一仗打醒了世界各国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2 回复:1

[军事战争] 海湾战争:美国这一仗打醒了世界各国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多罗明溪

ZxID:10430355


等级: 派派版主
越来越好!9.3日上任!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2-07 0


海湾战争(英文:Gulf War ,阿拉伯文:حرب الخليج ,波斯文:جنگ خلیج فارس),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20世纪90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

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名    称:海湾战争
发生时间:1990年8月2日 至 1991年2月28日
地    点:波斯湾
参战方:美国、英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卡塔尔、法国、阿联酋等34个国家组成的联军;伊拉克共和国
结    果: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胜利,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
参战方兵力:联军 66万人
伊拉克: 86万人
伤亡情况联军:阵亡223人,负伤697人,13人被俘
伊拉克:阵亡25,000人,负伤75,000人
主要指挥官:诺曼·施瓦茨科普夫、萨达姆·侯赛因
战争起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外文名:Gulf War, Persian Gulf War
目    的:维护区域和平
投入作战武器:F15战斗机/战斧巡航导弹/空射巡航导弹



历史背景

石油资源

石油以其蕴藏量大、成本低、易储运、用途广和污染小等特点,成为现代能源中的主要优质燃料,被人们誉为“黑色金子”。它在世界文明生活中的地位愈益重要,已不再单纯是一般经济资源,而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战略物资。世界石油的开发和利用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争夺石油资源的历史。

海湾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约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约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约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万桶)的43%。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约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约占64.6%。

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一直享有“海湾明珠”之称。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伊科关系

1990年7月16日早晨,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美国国防部情报部门却从侦察卫星传来的影像中,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在伊拉克东南部与科威特的交界处,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却突然出现了一支伊拉克装甲部队。当时美国的侦察卫星就已经能够清晰地辨别出,这支装甲部队使用的是苏联研制的T-72坦克。

这种先进的坦克,只有伊拉克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才会装备。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美国发现这是在两伊战争中多次为伊拉克担任先锋,并且屡建战功的汉莫拉比师。7月18日,又有两个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精锐师出现在伊科边境上。这样的动作,显然是意味着伊拉克接下来将对弱小的科威特采取某种行动。两伊战争的硝烟味还未散去,刚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遍体鳞伤的伊拉克,为何要向科威特磨刀霍霍呢?

在讲伊科关系前,先要讲一下两伊关系。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两伊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第一阶段,伊拉克全面进攻,伊朗组织边境防御和反攻。1982年2月,伊朗发展反攻势头,伊拉克被动挨打。1984年开始,双方展开地面拉锯战,加强空中与海上袭击。第四阶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再次攻入伊朗境内。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700多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其中伊拉克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伊拉克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提高了其产量,造成油价下降,希望以此来迫使伊拉克解决它们之间的边境争执。伊拉克指责科威特借两伊战争的机会在伊拉克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伊拉克声明,它作为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缓冲地在两伊战争中为所有阿拉伯国家做了一个贡献,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

萨达姆一开始没打算来硬的,他和科威特埃米尔会面时曾表示,伊拉克是为了阻止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到其他阿拉伯国家才打的两伊战争,自己为保护阿拉伯兄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以科威特为首的有钱的阿拉伯兄弟们应该出资帮助伊拉克还清债务,至少免除伊拉克欠他们的债务。

科威特心里清楚得很,萨达姆是为了实现统一中东地区的野心才发动的两伊战争,自己也根本不需要伊拉克的保护,自己拥有漂亮国爸爸在后面撑腰。科威特没有听信萨达姆的忽悠,拒绝了他的要求。萨达姆眼看打感情牌不好使,于是翻起了历史旧账,声称科威特原本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因为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科威特曾是伊拉克巴士拉省下属的一个县。直到英国人将奥斯曼帝国赶出中东之后,这里才分别成立了伊拉克和科威特两个国家。

更要命的是,伊拉克和科威特有一段未划定的边界,这也为萨达姆提供了找茬的由头。萨达姆宣称,科威特一直在盗采伊拉克的石油,科威特在战时向伊拉克提供的贷款,绝大部分都来自于科威特盗采伊拉克石油所获得的收入。萨达姆上嘴唇一碰下嘴唇,140亿美元贷款的合理性就不存在了,这赖账水平真的是要给满分。

与打嘴仗相对应的是,萨达姆暗中进行的战争准备。到1990年7月份,萨达姆陆续派遣三个共和国卫队的精锐师,进入到伊科边境上的战斗阵位上。数百辆坦克和数万名伊拉克士兵在距离科威特仅十几公里的位置上枕戈待旦,巴比伦雄狮已经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獠牙。这样的画面被美国的侦察卫星探测到之后,反而让美国情报部门认为,这不是萨达姆真要动手。因为就伊科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而言,萨达姆只需要派一支两万人的警察部队就可以轻松拿下科威特,根本不需要杀鸡用牛刀。而且当时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外交谈判并未破裂,萨达姆这样的行动不过是为了恫吓科威特,增加在谈判中的筹码。让科威特答应免除伊拉克的债务,并且支付24亿美元的保护费。

与此同时,萨达姆在巴格达向伊拉克人民公开指责科威特不遵守国际石油组织的生产配额,肆意扩大石油产量,压低石油价格,致使伊拉克蒙受了1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又是140亿美元,多么熟悉的数字。并且把锅又甩向了美国,声称这是美国背后谋划,科威特执行的一场阴谋。目的是要掐断伊拉克的经济命脉。

事实上并没有谁要掐断伊拉克的经济命脉,倒是伊拉克想要一口吞掉科威特。逻辑鬼才萨达姆,用他高超的口才煽动起伊拉克人民仇视科威特的情绪,伊拉克民众认为科威特人富裕的生活,是牺牲了伊拉克的利益而造成的。自己之所以过得这么苦,都是科威特人的错,那是一帮只会偷油的奸商。这样情绪的酝酿,为战争的爆发制造了舆论环境,从而转移国内的经济危机。自己的国家出了问题,却不断把锅甩到国外,这是许多统治者的惯用伎俩。

眼看阿拉伯兄弟之间即将同室操戈,阿拉伯世界各大话事人纷纷前来充当和事老,调解纠纷。埃及总统穆巴拉克首当其冲,萨达姆倒是很给面子,说到:“在所有和平手段穷尽之前,伊拉克是不会诉诸武力解决问题的。”紧接着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也来斡旋,萨达姆托阿拉法特给科威特带个话,只要科威特向伊拉克支付100亿美元,伊拉克就不会动手。这100亿不是白要的,科威特盗采石油给伊拉克造成的损失。萨达姆甚至还召见了美国大使,向美国保证不会对科威特动武。

萨达姆表面上接受各方的斡旋,释放烟雾弹,迷惑国际视听,暗地里的备战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伊科边境上的伊拉克军队已经增加至10万人。当美国人把侦察卫星拍到的伊拉克军队大军压境的照片给阿拉伯各国看时。他们依然相信萨达姆的行为不过是讹诈科威特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钱从科威特的钱包里掏出来,萨达姆也承诺了不会动用武力。

就当所有人,甚至包括伊拉克街头抗议科威特的群众都相信战争不会爆发的时候,只有萨达姆知道,这次要动真格的。7月28日,萨达姆亲自会见了共和国卫队的官兵,并且为他们颁发了勋章,做最后的战前动员。到8月1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的通信网络、武器弹药、后勤补给、军队部署已经全部到位,只差萨达姆一声令下。通过侦察卫星看到这些的美国才意识到,战争已经一触即发了,这不是演习。

8月2日凌晨两点,战机的轰鸣声和坦克的履带声惊醒了沉睡中的科威特。十万伊拉克大军兵分两路,犹如巴比伦雄狮伸出的两只利爪,凶猛地扑向科威特。两万承平日久的科威特军队,根本不是久经沙场的共和国卫队的对手。不到三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攻入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首都军民誓死抵抗,科威特埃米尔的兄长,同时也是亚奥理事会主席的法赫德亲王,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在保卫达斯曼王宫,掩护埃米尔和王储撤退的战斗中阵亡。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到下午7时,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城,宣布推翻科威特现政府,成立科威特临时政府。随后,萨达姆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划入伊拉克的版图,成为伊拉克“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伊拉克欠科威特的全部债务也就一笔勾销了。

同一天,正在度假的美国总统老布什紧急赶回白宫,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宣布对伊拉克实施贸易禁运。欧共体紧随其后也宣布禁运。由于科威特在海外有雄厚的资产,为了防止这些资产落入萨达姆的口袋,美欧共同宣布冻结伊拉克的海外资产。联合国安理会也急忙召开会议,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伊拉克撤军的660号决议。

萨达姆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宣布扩充兵力,增编11个师,仿佛要与整个世界为敌。伊拉克上下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大家踊跃参军。美国人通过侦察卫星发现,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径直涌向了沙特阿拉伯的边境。并且萨达姆还在不断往科威特增兵。

这也是萨达姆的高明之处,在思想观念上入侵科威特被宣传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以支持其合法性。科威特被描写为伊拉克自古以来的一部分,被英帝国主义者分割。占据科威特则是建立大阿拉伯联盟的一步。此外在宣传中还有其他一些理由。萨达姆·侯赛因除使用阿拉伯民族主义外还称占领科威特是重建巴比伦帝国的一步。中东的其他一些事件也与入侵科威特有关。巴勒斯坦大起义正在高潮时期,而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都对西方国家有依赖性。通过这些努力,萨达姆将自己展示为一个愿意站起来反抗以色列和美国的政治家形象。





美伊关系

1979年美国将伊拉克列入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两伊战争期间美伊关系逐渐改善。

随着革命后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为了防止伊朗获胜从而输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美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援助,将其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上撤除,并销售武器给伊拉克。除了公开渠道的援助,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指导伊拉克军队的猜测也广泛流传。

1989年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与科威特特工首长会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声称获得了一份这次会晤的备忘录。后来伊拉克以这份备忘录为由声称中央情报局和科威特阴谋瓦解伊拉克的经济和政治稳定。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1990年美国布立顿号巡防舰开进波斯湾海域,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美国和伊拉克的关系恶劣。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盟国。

1990年7月末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谈判停止,伊拉克在科威特边境大量驻军,萨达姆·侯赛因召见美国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进行一次四日谈话。

直到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城,美国人这才猛然回过味来,明白了攻打小小的科威特,伊拉克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之后,就已然掌握了全世界20%的石油储备,已经足以影响国际油价。如果萨达姆搂不住火,顺势南下攻入沙特,就沙特那7万中看不中用的军队,根本抵挡不住伊拉克军队的钢铁洪流。萨达姆占领整个阿拉伯半岛也不是什么费劲的事。到那时,全世界将近一半的石油储备就握在萨达姆的手中,以石油美元体系为基础的美元霸权也就玩不转了。那还得了,这不是挖美国人的祖坟吗。

老布什意识到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来阻止萨达姆的野心。可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无一兵一卒可以调动,距离波斯湾最近的军事基地,是远在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正当老布什着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份沉睡了十年,代号为90-1002的绝密计划呈现到他面前。这份计划经过完善之后,取了另一个名字,叫“沙漠盾牌”。



美国参战的原因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79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还是卡特,那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年初,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亲美的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巴列维国王本人流亡国外,霍梅尼领导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且迅速走上了反美道路。激烈的反美情绪急剧发酵,甚至在11月份发生了伊朗学生闯入美国大使馆,扣押美国外交人员的事件,爆发了持续444天的“伊朗人质危机”。伊朗由原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转变成头号反美先锋,美国在伊朗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1979年12月份,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阿富汗战争爆发。苏联侵占阿富汗之后,如果继续南下巴基斯坦和伊朗,就将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严重威胁到美国在波斯湾的海上石油生命线。

这两件事情无疑都损害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和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在1980年的国情咨文中,卡特总统就声称:“任何试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力量都将被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美国将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击退这种攻击。”这时候卡特所说的外来力量主要指的是苏联。



到80年代末,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在两伊战争中迅速膨胀起来,与其他海湾国家的实力对比非常悬殊,打破了原有的中东力量格局。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鲍威尔,就指示美军中央总部根据新的形式,制定新的作战计划,避免阿拉伯半岛遭到苏联以外的地区强国的威胁,这个地区强国明显指的就是伊拉克。不过话又说回来,伊拉克军事实力膨胀的过程中,美国也没少出钱出力。

1990年春,根据新的地区形势,美军中央总部制定了一份关于保卫阿拉伯半岛的“基本计划纲要”,并且根据该纲要进一步制定了代号为“90-1002”的绝密作战计划。到1990年7月,伊科关系愈发紧张,海湾地区战云密布。美军中央总部组织举行了代号为“内部观察90”的军事演习,主要演习内容就是如何应对伊拉克入侵阿拉伯半岛,检验“90-1002”计划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针对中东沙漠的作战环境,对部队编制、武器装备、作战计划、后勤运输进行完善。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老布什在白宫召开紧急会议,除国务卿贝克正在苏联与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进行会晤以外,布什政府的全部军政要员和关键人物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大家就外交上如何表态很快达成一致,但是在经济和军事上该如何采取对策,与会者分歧很大,只能议而不决。



当天下午,老布什乘专机飞往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与前来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进行会面。铁娘子撒切尔在会面中表达了对萨达姆的强硬态度,主张对伊拉克采取严厉的行动。美国铁杆跟班的态度,给老布什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8月3日,老布什又从阿斯彭赶回白宫,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在会上主张必须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并且必须推翻萨达姆政权。然而,决定对一个拥有100万军队、50万预备役部队、数千辆坦克和装甲车、数千门火炮、将近一千架各型战机、50多艘作战舰艇的地区强国动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布什政府内部分歧严重,而且美国国会和社会舆论的反对声量也很大。这是因为美国血淋淋的双脚刚从越南战争的泥潭里拔出来不过十多年,严重的战争创伤依然深深刺痛着美国社会。美国人非常恐惧再次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尤其是损耗巨大的地面战。

老布什和自己的核心领导班子深入分析当下的国际形势,认为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还是存在一些有利条件的:

第一、此时的老对手苏联已经日薄西山,深陷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的各种问题,东欧阵营和苏联本身面临着瓦解的危机,而且戈尔巴乔夫当政下的苏联主张与美国缓和关系,双方不像从前那样针锋相对。苏联没有精力和意愿来阻挠美国出兵。

第二、伊拉克庞大的军事实力和吞并科威特的野蛮行径,让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为代表的中东国家深感威胁,他们不会支持萨达姆,转而会与美国进行合作。

第三、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美国西方盟国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利益,他们也会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第四、伊拉克悍然吞并一个主权国家,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让自己遭受到全世界舆论的一致谴责,处于空前孤立的局面。尽管伊拉克拥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美国完全有把握领导全世界战而胜之。

反伊联盟

毕竟面对的是有相当实力的伊拉克,战场又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中东地区,如果只是美国和伊拉克单挑,财政负担和后勤补给都是不小的挑战,稍有不慎有可能就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沙漠盾牌”计划也就无法顺利实施。

所以美国决定成立一个广泛的反伊联盟,建立起一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一同向海湾出兵,最大限度地获取全世界各国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孤立萨达姆。为此,老布什本人、国防部长切尼、国务卿贝克等重量级人物四处奔走,疯狂游说各国加入自己的反伊联盟。老布什本人更是疯狂打电话摇人,在战争爆发后的4天时间里,老布什创纪录地给12位外国首脑打了23通电话,频繁地时候甚至每一两个小时就要打一次。

1991年1月进攻战斗打响前,共有40个国家加入了非约束性反伊联盟,称自愿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8],包括北约盟友、几个阿拉伯国家,还有包括苏联在内的几个前冷战对手。

参加反伊联盟并为解放科威特作出贡献的34个国家有: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韩国、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66万人军队中美军占74%。许多联盟国并不愿参加。有些认为这场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内部的战争,其他害怕美国在科威特的影响加强。最后许多国家在经济援助、免债等优惠条件下同意参加。



双方兵力

多国部队

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人数为69万人;坦克3700辆,其中美国2000辆;装甲车5600辆;作战飞机1740架,包括了美国F-117A隐形战斗机59架,B-52轰炸机40架;战舰247艘,航空母舰9艘(美国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中途岛号航空母舰、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突击者号航空母舰、美国号航空母舰、法国的克里蒙梭级航空母舰“克里孟梭”号、福煦号航空母舰和英国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

“沙漠风暴”作战行动中,空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其中,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等国共在沙特、巴林、卡特尔、阿曼、阿联酋、土耳其和迪哥加西亚的空军基地部署了1200多架作战飞机,包括了F-117隐形战斗机、F-15E战斗轰炸机、F-15C/D战斗机、F-111战斗轰炸机、F-4C反雷达攻击机、B-52C战略轰炸机,另外还有法国的幻影-2000和英国的“旋风”等战斗机,电子战飞机则包括了E-3D空中预警机、EF-111A电子干扰机、E-8A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系统飞机、TR-19战略侦察机、RF-4C战术侦察机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化、电子战机群。另外,还有3个航母战斗群,游弋在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海上阵地上。

战略投送能力是衡量陆军强大与否的标准,美军提出即时全球打击系统,其中陆军要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5个师的作战部队部署到全球任何地区,就是为陆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第一次海湾战争,42天内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其他多国总兵力为7万人。合计50万大军。这大大超出了美军提出的30天内部署5个陆军作战师的作战预期。

伊拉克

伊拉克战前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力达到77个师、约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威特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2个师,约54万人,拥有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架。

战争经过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的谈判宣告破裂。

1990年8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5时30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0年8月2日下午8时,美国发动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的“沙漠盾牌行动”防御行动。以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和独立号航空母舰为首的两支美国海军舰队进入战斗地区。最后美军在当地的驻军达50万人。

1990年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也门未出席),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1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以及1个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678号)。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678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1月15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联合国会员国能够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

1990年8月3日苏联和美国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时,停止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1990年8月3日阿拉伯联盟发表决议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并要求伊拉克撤兵。阿拉伯联盟的决议还要求在阿拉伯内部解决这场冲突,并警告外部干涉。

1990年8月4日,美国决定向海湾派遣部队。

1990年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1号决议对伊拉克施加经济制裁。8月7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军第82空降师的1个旅约2300人作为先头部队乘飞机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沙特。

1990年8月7日,美国军队开赴沙特阿拉伯。

1990年8月中旬,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1990年11月,各盟国共同决议,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之前撤出科威特,否则将采取武力措施。

1990年11月29日的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其中设定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截止日期为1991年1月15日,并授权“以一切必要手段执行第660号决议”——一种授权动武的外交语言。

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

1991年1月12日,美国国会授权军队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此后不久联盟的其他国家也授权它们的军队。

1991年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

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7A、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

1991年2月,多国部队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消灭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驻军。

1991年2月15日,伊拉克宣布愿意接受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

1991年2月19日,苏联提出四条和平建议,萨达姆表示同意。

1991年2月22日,苏联进一步提出伊拉克撤军方案:停火一天后开始撤军,在21天内撤完。但后来被美国拒绝。

截至1991年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伊军实施消极防御,以藏于地下、隐真示假、疏散国外等措施躲避空袭,保存实力;同时不断以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的目标,迫使多国部队延长空中战役时间并出动大量飞机寻歼伊军飞毛腿导弹。伊海空军则对多国部队实施有限反击,多次以飞机和导弹艇出击,但均告失败,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多数偏离预定目标或被美爱国者防空导弹击落。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4时,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千米正面上由东向西展开5个进攻集团:阿拉伯国家东线联合部队,沿海岸向北进攻,占领科威特市;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从沙科边界“肘部”向北进攻,夺取穆特拉山口,切断科威特市通往科东北部的道路,将伊军主力吸引到科威特;阿拉伯国家北线联合部队从沙科边界西段向阿里塞米姆机场方向进攻,协同友邻部队消灭科威特境内伊军并占领科威特市;美第七军实施主要突击,从巴廷干河以西向北推进,直插伊拉克纵深,而后挥师东进,与其左邻第十八空降军协同作战,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约8个师)围歼在巴士拉以南地区;美第十八空降军实施辅助突击,从沙伊边境突入伊境至幼发拉底河岸,控制塞马沃以东通往巴格达的8号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内伊军部队,协同美第七军歼灭伊军共和国卫队。


(盟军陆战计划)

伊军继续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发射导弹,使美军伤亡百余人;在海湾布设水雷1167枚,炸伤美海军两艘军舰。

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1991年2月28日,达成停战协议,海湾战争结束。

1991年3月10日,“告别沙漠行动”开始,美军从波斯湾撤离54万军队。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海湾战争永久停火的687号决议。古巴反对,也门和厄瓜多尔弃权。

1991年5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要求伊拉克应支付海湾战争赔偿金和设立赔偿基金委员会的第692号决议。

1991年4月,安理会通过第687号决议,并成立联合国赔偿委员会,负责受理因伊拉克非法入侵和占领科威特而使外国政府、国民和公司遭受损失、损害和伤害的索赔事宜。赔款从伊“石油换食品”项下赔偿基金中支付。

战损情况

伤亡数字

伊拉克军
伊军伤亡人数大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舰艇143艘,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

多国部队
多国部队方面伤亡4232人,其中美军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多国部队阵亡192人,受伤318人。美军损失飞机56架(多国部队共68架)、坦克35辆、舰艇2艘。

平民伤亡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出兵伊拉克,在对伊空袭中造成2500至3500名平民死亡、9000座房屋被毁。战争结束后,因为基础设施被破坏、缺医少粮和被制裁,又造成约11.1万名平民死亡。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估计,战争和随后的制裁导致约50万名儿童死亡。

战争开支
美国国会计算的美国的战争开支为611亿美元。其他有人估计为710亿美元。世界各地其他国家共支付了约530亿美元: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国家支付360亿美元,德国和日本支付160亿美元。约25%的沙特阿拉伯的支付是以对部队提供服务、补给和运输的方式支付的。

美军的开支在所有盟军中只占74%,因此全球的总支出肯定还要高。比如英国支付了41亿战争费用。

为了加速美国向海湾的运输力度,日本、希腊、挪威、丹麦等海运大国还为美军提供了大型运输船。据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公布的数据,上述国家提供的船只所运输的物资占美国运往海湾全部物资的46%。

在美国的争取下,有十余个国家同意为美国提供现金和物资援助。其中,科威特援助的最多,现金159.74亿美元和价值3200万美元的运输工具;沙特提供援助现金132.65亿美元以及价值35.75亿美元的实物;阿联酋援助38.75亿美元和价值2亿美元的实物;日本援助99.61亿美元现金和价值7.8亿美元的各种设备;德国支援57.6亿美元现金和价值8亿美元的物资;韩国援助3.29亿美元现金和价值5700万美元的物资。

盟国最终为美国提供了700亿美元的现金和物资,其中540亿美元提供给美国,另外的则提供给埃及、土耳其和约旦等国。这样一来,美国自身只负担全部作战经费的20%,60%由沙特、科威特和其他海湾富裕国家承担,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则承担其余的20%。

战争特点

作战模式

海湾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其最大特点为,这是一次高科技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普遍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1)电子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电磁优势将成为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2)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在空袭中,由于大量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提高了空袭的准确性,又使平民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3)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空中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空中作战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而出现。在历时43天的空中作战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各种用途的飞机,分别执行空袭、侦察、电子战、护航、加油、运输、观察等任务,对伊军的指挥中心、防空体系、重兵集团等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空袭,完成了战略空袭、夺取战区制空权、消弱伊军地面部队和支援地面作战等4个阶段的任务,对战争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B-52轰炸机是美国空军战略打击力量的支柱。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B-52轰炸机对伊拉克实施了“地毯式轰炸”。



机动作战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从地面和空中对敌实施双重包围,通过地面部队的高速推进和空中兵力投送,在敌后方形成积极活动的正面,直接攻击敌主力部队。这种以机动作战为主的战法,目标明确,行动坚决,更快地推动了战役进程的发展。

远程火力

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兵器远距离精确打击的性能,主要进行远距离火力战。例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通常都是在伊军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之外发射反坦克导弹,摧毁伊军坦克装甲车;M1A1坦克也是在敌方火力射程之外开火,摧毁伊军坦克和阵地设施。远程火力战使技术装备优势一方能够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己方人员的伤亡。





电子作战

预警、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是现代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手段。在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由于可剥夺敌军在此方面的能力,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而成为实施“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作战方式。在战争开始前,美军即使用电子作战飞机对伊军电子设备实施强烈干扰,压制伊军的通信和预警雷达系统,保证了空袭行动的突然性。在战争全过程中,美军又针对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实施强大的电子战,对伊军电子设备、防空雷达和通信网络等进行“软压制”。结果,使伊军指挥失灵,通信中断,空中搜索与反击能力丧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夜间作战

在这次战争中,美军飞机、坦克、步兵战斗车乃至单兵武器都装备有红外夜视装置、激光夜视仪和红外热成像设备等夜视夜瞄器材,这使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夜间可以发挥同在白天一样的作战效能,使美军能昼夜不停地连续作战,更有效地打击伊军,更快地推进战役战斗的进程。

战争影响

对美国

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各种手段迅速建立起强大的反伊联盟,扮演了盟主的角色,表现出其处理国际事务的“领袖”作用;它把苏联撇在一边,无视许多国家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和呼声,执意发动战争,充分暴露其支配、领导全球的野心;它仅以死亡286人的代价换来了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军事上重新恢复了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自己的“越南战争综合症”,使其干预国际事务的信心大增。

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大大提高,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都是其推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具体步骤,不仅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对伊拉克

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二千亿美元。在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中,重点轰炸了一些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给日后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带来沉重的打击。军事上,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

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伊拉克凭借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使其经济发展在中东地区处于中上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四千美元。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仅达到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美在伊拉克南部地区投下了约三百吨的贫铀炸弹,导致这一地区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其它疑难病症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三点六倍,孕妇流产的比例是过去的十倍多。

世界影响

海湾战争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战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昔日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

从一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战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战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仅剩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改变世界基本力量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

对中国的影响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央曾下令将刘华清上将叫来,与他共同商量今后的军事发展。得到指令的刘华清迅速前往中央,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会。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从海湾战争中可以看出,我国推行了近40年的兵制已经过时,以后的战斗必将走向信息化和现代化,要想更好地把控战争节奏就得从现在开始做准备。”

对于中国而言,海湾战争不仅是一次对国际局势的深刻警醒,更是一次对自身国防建设的深刻反思。中国意识到,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民族尊严,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因此,中国开始加快国防现代化的步伐,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

而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的遭遇,更是让中国深感忧虑。伊拉克在萨达姆的领导下,曾经是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国家,但由于过于依赖石油资源,忽视了国防建设和外交关系的平衡,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战争的灾难。

伊拉克的失败,不仅在于其军事力量的不足,更在于其政治决策的失误和对外关系的失衡。

中国从伊拉克的失败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中国明白,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种资源或某一种外交策略,而必须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外交的多元化。同时,中国也更加重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投入研发先进的武器装备,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海湾战争之后,中国加速了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战斗机、航母等,以提升军队的作战实力。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中国还从海湾战争中看到了美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强势地位和其军事力量的恐怖之处。这让中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因此,中国开始更加注重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可以说,海湾战争对中国来说既是一次警醒也是一次机遇。它让中国看到了自身在国防建设上的不足和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但同时也激发了中国奋起直追的决心和勇气。

在此后的这些年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经济,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军事体系的步伐。中国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军事实力,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海湾战争时期只能旁观的国家了。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维护自身的利益。这得益于中国在海湾战争之后对国防建设的持续投入和对国际局势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九零年代的海湾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场深刻的警醒和鞭策。它让中国看到了自身在国防建设上的不足和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但同时也激发了中国奋起直追的决心和勇气。

在这场战争的洗礼下,中国更加坚定了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的决心,也更加注重国防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后续动态

伊拉克南部和北部的起义被打击后,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建立了保护当地居民的禁飞地带。美国和英国控制这些禁飞地带。平均每过两天有炸弹投下。但大多数炸弹是在1996年9月中的数周的所谓的“沙漠袭击行动”和1998年12月的“沙漠之狐行动”中投下的。

伊拉克境内基础设施的破坏涉及到了它的居民的生活。战后数年后伊拉克的发电量还不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破坏导致污水进入底格里斯河,而平民从该河中吸取饮用水,这导致了许多疾病。

战后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依然有效,取消经济制裁的条件是武备检查认为伊拉克满足其要求,而伊拉克政府始终没有完全与武备检查合作。伊拉克被允许在联合国石油换粮食计划中出口一定的产品。199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说这个制裁导致儿童死亡率提高到每年9万。对伊拉克的制裁和美国在沙特阿拉伯的驻军使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声望大为降低。

为了检查伊拉克是否遵守对它施加的大杀伤武器和弹道导弹的限制联合国建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伊拉克接受了一些武备检查,否定了一些其他检查。检查组在一处发现一些生物武器计划的迹象,在许多其他地方发现了不符合规定的地方。1997年伊拉克将所有检查组成员驱逐出境,理由是美国利用这个检查组来搞间谍活动。1997年到1999年间检查组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重返伊拉克。1999年,这个检查组被另一个检查组取代。2002年,伊拉克,尤其是萨达姆·侯赛因,成为美国反恐战争的目标,这最终导致了2003年的美伊战争。

许多从海湾战争返回的士兵说他们获病,后来这个病被称为海湾战争综合症。参战士兵家庭中的婴儿中有很高的一部分有严重的智力缺陷或病症。这些病症和出生缺陷的原因还不清楚和有争议。一个1994年发表的报告称士兵接触到21种可能影响生育的毒物。其中包括武器中含有的贫铀、油田大火和炭疽疫苗。海湾战争的一个关键结果是极端伊斯兰主义的复活。萨达姆政府改向伊斯兰教方向的做法并未能为它带来多少支持者,但沙特阿拉伯依靠美国的支持,以及沙特阿拉伯被看作与以色列站在一个战线上使得其政府的合法性大大降低。伊斯兰主义者反对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活动大大加强。为了赢得伊斯兰主义者的支持,沙特政府花巨资支持可能会支持它的组织。在新建立的中亚国家中沙特阿拉伯政府向极端组织分发上百万古兰经,建造了上百座清真寺。在阿富汗内战中沙特阿拉伯成为塔利班最大的资助者。

战争评析


海湾战争作为冷战后首场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局部战争,使美国摆脱了多年来一直影响它的“越南战争综合症”,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了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海湾战争后美国对全球和地区事务的干涉和介入程度大大提高,如对波黑、索马里、海地等地区事务的干涉,以及实施北约东扩、制裁和武力打击伊拉克、发动科索沃战争等等,都是其推行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具体步骤不仅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海湾战争显示出高技术武器的巨大威力,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已经作为现代战争的基本样式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由于高技术武器的使用,使现代战争的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织结构以及战争进程与结局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强烈震撼,促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未来新型战争的热潮,从而引发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军事革命。世界各国无不在研究对策调整战略,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海湾战争对各国军队的震撼也是颠覆性的。习以为常的作战模式似乎一夜之间,和伊军的防线一样碎成了渣渣。此后,各国军队开始了从作战思想到武器装备的全方位改革更新。海湾战争,最终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军队全面转型的动因之一。 (《新民周刊》 评)

海湾战争以追求质量效益的高技术战争面貌,刷新了60多年前数量规模型的机械化战争。而今,在信息革命冲击下,战争动因、形式、内容全面革新,很难用“信息化战争”走向“智能化战争”一言以蔽之,而需要与时俱进革新战争观念和战争思维,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海湾战争是美军继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出台,对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作出重大调整之后,对外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中,美军指挥层级简明、作战方案详尽、运行机制流畅、指控关系明确,其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在随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中得到了继承和延续,是揭示美军“作战指挥链”的最佳战例。 (中国军网 评)

海湾战争时,美军的指挥系统还是“C3I”。随后,便出现“C4I”,接着是“C4SI”,“C4SRI”,“C4SRKI”,“信息栅格”,“大数据”。在这个发展链条中,“大数据”的建成,标志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优势”将转化为“决策优势”。这一转化,正是美国《2020联合构想》提出的革命目标(或转型目标)之一。在“联合构想”中,美提出的“新四军”,即“快速机动军,精确打击军,传感器军,聚焦后勤军”,是新军事革命中最重要的结构调整。新的军种不是以作战空间划分,而是以作战功能划分。新军种在原来体制的基础上,对作战功能进行综合集成就能实现,从而减小了革命的阻力。美未来军力的重点是与打造领先的自主信息系统相适应,加速新概念武器,特别是定向能武器的发展,改变战争规则和战争面貌。(中国军网 评)
[ 此帖被多罗明溪在2024-12-07 09:0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2-07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4场世界级战役,其中一场美军秀出实力,让中方改变作战思维
https://www.paipai.fm/r7908153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