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转】变废为宝 水清鸟至 银行“碳”路绿色金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9 回复:0

[新闻资讯] 【时尚】【转】变废为宝 水清鸟至 银行“碳”路绿色金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七染

ZxID:238000


10.6周年.求书/广播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0
转自:新华网
http://www.news.cn/money/20241104/8d0c315b4de8487aa068f404a52510d0/c.html

在西安市高陵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西安泾渭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有一处名为“十三巢”的厂房。每天有数千吨生活垃圾经过严格分类和处理后,在这里被转化为电能。“垃圾从进厂到焚烧发电,全程实现自动化控制,既高效又环保。过去,垃圾是城市发展的负担;现在,它们变成了宝贵的绿色能源。”西安泾渭康恒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华丽转身,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建行为我们提供了7.49亿元的贷款支持,并在项目规划、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上述负责人说。

  这是银行业践行ESG理念、探索ESG实践的缩影。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将践行ESG理念作为推进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将ESG管理要求融入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书写了绿色金融的生动故事。

  以绿色金融为抓手

  白洋淀景区位于河北安新县东部,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一直以来我们靠水吃水,从淀里取食也向淀里排污,导致过去一段时间水质变差。而随着近几年的治理,白洋淀水清了,引来了很多没见过的鸟。”家住白洋淀区域的村民贾先生说。

  近年来,工行河北雄安分行持续为白洋淀生态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累计向白洋淀综合生态修复项目投放贷款2.1亿元,在白洋淀风景区投产工行首家5A级智慧景区项目。如今,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多种野生鸟类陆续来这里“落户”。

  今年以来,银行业深入践行ESG理念,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以绿色金融为主要抓手,持续优化信贷政策,引导资金流入绿色低碳转型企业,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从部分银行三季报中披露的绿色金融政策落实情况来看,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95%;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57亿元;中国银行绿色信贷较上年末增加7586亿元,增长24.42%;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7320.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7%。多家银行重点支持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治理、碳减排技术等领域。

  此外,多家银行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实践,不断丰富ESG领域专项贷款产品,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投向绿色产业,进一步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今年6月,中国银行为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发放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挂钩贷款,这笔贷款用于支持企业在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绿色生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利率与企业ESG绩效挂钩,旨在激励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加大投入。”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GEP生态价值贷”的落地是工商银行近年来在ESG领域的有效实践。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方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植销售丝苗米为主的民营企业,目前种植稻谷1600亩,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2024年,由于传统抵押物不足,该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当地工商银行获悉企业融资需求后,结合专业机构对水稻种植项目的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的价值评估结果,综合测算贷款风险,成功向该企业发放“GEP生态价值贷”120万元,实现了生态价值向金融价值的转化,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在银行信贷聚焦降碳减排等重点领域的同时,多家银行还将ESG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创新运用到客户评级、授信等流程中。

  例如,中国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从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报告、控制和缓释等方面加强对客户ESG风险的规范与管理。

  建设银行行长张毅介绍:“我行创新推进ESG风险管理,将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自主构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体系,开展十个碳密集行业气候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在业内率先上线适用全量对公客户的ESG评级工具,已实现对上百万家企业客户的精细化评价,将ESG要素纳入客户信用评级,推动ESG风险管理融入投融资业务全流程。”

  邮储银行积极探索企业客户碳核算创新应用,将碳核算与客户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产品创新等相结合,引导客户绿色低碳发展,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加快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拓展碳核算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为促进低碳转型夯实基础。

  例如,邮储银行福建省三明市分行创新制定碳核算积分卡,将碳核算工作与客户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产品创新等相结合,通过制定碳核算评分卡,鼓励客户开展碳核算,根据客户碳核算结果的数据质量等级,对客户进行相应的评分,同时通过开展二次碳核算积分测算,对实现降碳的客户给予加分,在客户准入、授信重检等环节开通绿色通道,给予贷款定价适当减点支持。

  此外,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也将ESG指标引入银行业务全流程,在银行对外授信和投资管理过程中,对客户进行ESG尽职调查,充分识别ESG风险程度,确定合理的定价范围、授信额度、投资权限等。

  宁波银行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运营效率。宁波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行‘绿色金融业务管理系统’建立起多维度、自动化的ESG风险分类评价模型,自动识别贷款是否用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绿色领域,当确认为绿色贷款后,会在业务办理流程上开通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的绿色通道,以此拓展绿色金融服务场景,实现绿色金融业务资金的精准投放。”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银行业实行ESG授信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全量企业客户进行“财务+ESG”的双轨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绿色产业的识别和支持,对绿色信贷和投资组合白名单客户实行差别化利率管理政策,全方位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做到言之有物行之有效

  尽管银行在ESG领域整体发展迅速,但实践中仍面临多重现实约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ESG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ESG投资以间接投资为主,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中的占比超90%,ESG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绿色标准不统一,产品统计口径不同,影响细分行业之间的可比性;信息披露不规范、虚假披露等问题并不鲜见。

  其中,洗绿、绿色通胀等现象较为严重。光大兴陇信托发展研究与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袁吉伟向记者表示,ESG投资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监管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承诺缺乏有效验证机制,导致ESG投资领域容易出现洗绿问题。

  具体来看,部分金融产品存在名不副实、夸大宣传的问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金融产品名字中带有ESG、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词语,但实际上只是制造营销噱头,金融产品投资管理过程中根本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ESG因素。”袁吉伟表示。

  另外,投资策略未能有效落实也是典型洗绿行为之一。金融产品销售文件列明了多项ESG投资策略,但是金融机构并没有实际执行这些策略,而是采用了其他投资策略。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误导宣传金融产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资绩效。“部分金融产品声称,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或者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衡量指标,或者实际披露的衡量指标经过人为篡改,欺骗投资者。”袁吉伟说。

  对此,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ESG理念要得到更广泛认同,必须言之有物,具有可信赖的确立依据和统一的确立标准,同时还要行之有效,能够得到科学、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和验证。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能够在解决ESG分歧和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增强ESG信息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为确立并验证ESG主张的实际效益与价值贡献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建议,一要尽快制定法律,规定强制性信息披露规则;二要尽快确定科学合理的ESG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

  展望未来,刘珺表示,需对全球ESG发展进行战略性、整体性再思考再定位,尤其要关注一些关键发展要素,包括技术红利的现值要显著提高,全球议题与经贸冲突的协调机制要尽快建立,ESG主张的确立依据和价值验证机制要继续完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在ESG发展中贡献更大力量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表示,目前,ESG已经被监管机构写入相关文件,金融机构在授信时不仅要关注信用风险,还要关注环境、社会风险,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对于银行来说,要从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入手,在能力建设方面下功夫,对投融资流程进行气候、环境风险压力测试。

【责任编辑:王唯一】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0

精彩
0

感动
0

搞笑
0

开心
0

愤怒
0

无聊
0

灌水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