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台”地名从何而来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0 回复:1

[人文通史] 江苏“东台”地名从何而来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kurlinda

ZxID:14081361


事情会做完的,世界会完蛋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10-03 0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乡愁,地名,便是乡愁的引子。在异乡的街头,听到家乡的名字,总会使人眼眶一湿。是的,想家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城市,那个夜夜呢喃的名字,一触及,就是乡愁决口,挡也挡不住,任它泛滥。这就是故乡的意义,你不去刻意想它,它却一直在你情感的三生石上刻着,一刀一刀,直至永恒。

      过去,我们的先辈叫自己东台人,今天,我们也叫自己东台人,明天,我们还叫自己东台人,哪怕日后,我们离家万里,去家数年,我们依然还叫自己东台人。不得不承认,对于东台人来说,“东台”便是三生石刻下的字,不变、不改。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从何时起称自己为东台人的呢?东台之名从何而来?

       先看“东台”二字,从字面上看,东即东边,台即土筑的高台。《老子》里就有言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样解释下来,“东台”字面意思就是指东边的高地。这样的字面解释,也不无道理,因为在最初,东台的地貌便是如此。

      作为古淮夷地区的东部滨海平原,一年年,江淮入海,海浪拍岸,自然,塑造着东台,大量长江、淮河水系冲击回流的沉积物,堆积成了我们脚下的土壤。

     从古海岸到东冈沙堤,再到今天的条子泥,东台的海岸线往东伸了又伸。就在这延伸进程中,东边的土壤堆成了较高的沙冈地,相比于地势低洼的里下河潮间带的西溪地区,东台便成了西溪东部那一片地势又平又高的地方,即所谓“东台”。

      然而,因地形地貌而成名这一说,并没有出现在史籍中,而是沧海桑田变迁中的一种自然推演。那么,“东台”二字,最早出现在何时呢?目前可见史料推断,东台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年)的史籍中,可以肯定的是,“东台”最初是作为盐场的名字而出现的。

       首先,我们来捋一下东台的隶属:

     古称淮夷地→西周武王分封时属吴国→春秋后期“吴亡入越”→战国时期“越灭入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地属东海郡广陵县;

      →秦朝后期建海陵县,领海安、西溪2镇,海陵县虽然地域范围几经变更,但是其称谓却使用了千余年,是东台历史上使用最久的一个称谓;

      →东晋时期,东台地属徐州刺史部海陵郡建陵、宁海两县境内;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位于西溪的宁海县并入海陵县,朝廷将原宁海县署作为海陵盐监署所在,时辖南北八个盐场,东台场名列其中;

       →南唐昇元元年(公元937年),海陵县升格为泰州,“海陵盐监移驻东台场”,东台之名始见于史籍;

      →明太祖时期,海陵县并入泰州,隶属扬州府;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东台县正式建立(注:分泰州东北九场、四乡设置,属扬州府),为“扬州八属”之一。

      此后,东台作为一个单独的县市名称出现在国家的版图上。

       从“东台场”到东台县,东台完成了从地域名到县市名的转变。每一次变大、变独立,都是东台地位和影响力提升最直接的显示,而其根本原因则是盐业生产。

       “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因为有了盐业生产,才有了这些盐场,因场署周围居住的人多了,从而形成村庄,时间久了,这些场名也就成了地名。我们可以想见,在那个盐烟黯黯的岁月里,一个个亭灶周围,百姓民居炊烟袅袅,人多一点的地方,有小商小贩在用力吆喝着琳琅满目的生产生活用品。生产和生活,在这里盎然生辉。

       在东台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曾出现过几段地域扩展的“高光时期”。

        一个是东晋年间。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时,广陵郡分置出海陵郡,时辖宁海(今东台西溪)、建陵(今东台溱东青蒲)、蒲涛(今如皋白蒲)、临江(今靖江顾来)、如皋(今海安立发桥)5个县。

       一个是唐宋时期。唐武德九年,海陵盐监设在了东台西溪,下辖南北8个盐场,地域北至今盐城市大丰区斗龙港河南,南到今长江边,含南通全境。

       一是在明清时期。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为了便于管理,两淮盐运使司泰州分司署迁到了东台场,管辖栟茶场、角斜场、富安场、安丰场、梁垛场、东台场、何垛场、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这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淮南中十场”。由此,东台成为里下河一带名副其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盐运泰州分司运判马会,筑东台城以备倭寇,从此,东台有了自己的城池。

      由明入清,岁月更迭,不变的是盐业的发展。到清乾隆年间,当年的荒滩上,已经居住了超百万的人口。人一多,事情就多,盐场主要管理盐业生产,扬州府又鞭长莫及,于是便有了乾隆四年(1739年),扬州知府高士钥报请设置东台县。然而,东台置县,从请求建县到建县,前后达30年之久。这其中,有着太多的考量和权衡,幸运的是,高士钥之外,其他父母官就置县问题坚持不懈奏请朝廷,最终获得了朝廷的批准。在两江总督高晋等人的呈奏中,有这样一段话:“查州之东台镇,地方离州一百二十里,毗连何垛,地广人稠,为州东第一大镇。”这,也是东台置县的有利资本。

      建县之后的东台,迎来了新的繁华,清嘉庆版《东台县志》这样记载当年的东台盛景:“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一位位盐商远道而来,一船船淮盐从这里出发,新的东台再次启程。

      东台还有个雅称,叫做“东亭”。此亭非“亭台楼阁”的“亭”,而是盐场的另一种称呼。按照《旧唐书·食货志》记载,煎盐处为“亭场”,《宋史·食货志》亦称“煮海为盐,其煮盐之地曰亭场”。由于东台为重产盐区,至宋代已亭场林立,所以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出现了“东亭”这个名称。比如北宋词人贺铸就曾留有诗句“何意东亭好风日,流鶑忽作故园声”,明代诸生乔寅,客居东淘也就是今天的安丰时,曾作诗《东亭春暮》,明末清初诗人程岫寓居东台梁垛场时,留有诗句“沧波东去是东亭,郭外萋萋草色青”“登舟望东亭,黯黯盐烟黑”。


      作为一个县出现的“东台”,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身份,因为这份独立,衍生出了自己独属的地域文化、地域乡愁,从此,故乡那片土地,便被称作“东台”。

      和所有独立的县城一样,历史上的东台也有自己的城池、城墙,城内共有五座城门:东城门“迎春门”、南城门“南屏门”、北城门“奎拱门”,西城门有两道,内有“西屏门”,外有“聚东门”。至今,东台城还有“东门”“南门”的地名称呼。

      当然,作为一个行政单位的东台,地域范围也几经变化。近百年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战时需要,当时的东台境内政区划出过半。此外,新中国成立后(注:1950年1月),东台隶属也由千百年来隶属泰州、扬州,而划归盐城地区即后来的盐城市。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东台撤县建市(县级),东台由此又完成了由东台县到东台市的地名演变。


     无论是因地势得名,还是因盐业得名,“东台”这个地名,在历史上都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千年来,生长于斯的老百姓,称呼着“东台”、建设着“东台”、丰富着“东台”。于是,一年又一年,“东台”成了我们共同的故乡,是成长的故乡,也是情感的故乡。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10-08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东台发绣
https://www.paipai.fm/r7560313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