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别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1 回复:1

[宗教民俗] “年”的别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aamaio

ZxID:14175459


等级: 素材组
庸俗的懒人ᓚᘏᗢ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9-01 0



在古代,“年”是一个有着礼制规定的称谓,所谓“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尔雅•释天》)。随着时代变化,“年”又有了其他一些别称,如春、秋、霜、稔、兹等。







在远古的唐虞时代,称年为“载”。唐代孔颖达疏《尚书•尧典》曰:“载,取万物终而更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载,)才之假借也。才者,草木之初也。”唐虞时代重视农事,把草木初生的春天视为一年的开始,因此将“年”称作“载”。如宋代陆游《书愤》中即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句,如今我们使用的书面语中,仍有“一年半载”“千载难逢”等词语。





夏朝时称年为“岁”。《尚书•尧典》记载:“期,三百有六旬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岁”原本是星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岁,木星也。”一岁即一年。《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三岁”即三年。
此外,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都是年的意思。古代的“年”和“岁”微有区别,“年”的计时是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年终的除夕,而“岁”是从一年的冬至日到下一年的冬至前一日。现代汉语中,“岁”多用于表示人的年龄。







除了表示祭祀之意,殷商时期称年为“祀”。彼时,以四时祭祀的一个周期为纪年标准。人们供奉、敬事天地君亲鬼神,不同的节令有着不同的祭祀活动。《尚书•洪范》《尚书•伊训》中,分别有“惟十有三祀”“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的记载,句中的“祀”即为年意。
历史上称年为“祀”的时间不长,现在已很少使用。1956年为纪念古代科学家张衡,河南南阳重修张衡之墓并勒石为碑,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句中的“祀”指年。





“春”除了指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之外,还泛指年。如唐代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现在,人们还使用“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等语,其中“春”也是年的意思。





“秋”与“春”相似,除了指一年中的秋季,亦泛指年。如唐代大诗人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此外,人们至今还在说“千秋万代”“千秋大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等语,其中“秋”也都是年的意思。





表示冬季寒冷的“霜”可用于指代年。如南北朝吴迈远《长相思•晨有行路客》:“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唐代贾岛(一说刘皂)《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北宋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稔”原指谷物成熟。古代,以谷物一熟为一年,故称年为“稔”。《尔雅•释天》:“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年”的异体字写作“秊”,上半部分是“禾”,下半部分为“千”;“禾”是谷物的象形,“千”为人字的变体,合于一体,会意“人负禾”,表示收获与年丰。《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已侈,所谓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谓矣”和《国语•郑语》“凡周存亡,不三稔矣”中,“稔”即年的意思。





“兹”在古诗文中也解作年。如《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谷登衍,今兹蚕麦善收。”上述句中的“今兹”,皆为“今年”之意。另如《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上述句中的“来兹”,均指“来年”之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05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别称大全
https://www.paipai.fm/r5888944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