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看人重点就看四个方面: 一是经验:是否有相关的经验很重要,越是中高阶越重要。现在的业务环境变化太快,很多企业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慢慢培训新手,尤其是承重的岗位。经验需要打开看,比如总部/一线、前端的方案设计规划/后端的流程运营执行、组织处于孵化期/快速发展期/亏损期等等。 二是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等。我一般会通过具体的实践经验去判断能力,能力是经验/经历的总结沉淀。所以,多做项目、多轮岗、及时总结复盘非常重要。 三是潜力:不管是哪个层级的候选人,我都会非常关注潜力。当然越是低阶越看潜力。经验决定过去、能力决定现在、潜力决定未来。 然而,与经验可以积累、能力可以培养不同,潜力只能选拔、无法培养。尽管市面上关于潜力的模型有很多,但我就看5个方面:成就动机、跨领域思考能力、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社会洞察力和同理心、情感成熟度。 像好奇心、同理心这样的潜力,基本是无法培养的。面试时不一定5个方面全部都可以评估出来,但判断3-4个方面还是没问题的。 四是行为风格/性格特质:这个同样只能选拔、无法培养。主要是评估对环境的适应性或与团队的匹配性。面试的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对一个人冰山下的、隐性的特质进行全面的、深度的判断。 我的经验是最好先通过人才测评工具测一下(当然得选靠谱的工具,并且有能力解读测评报告),面试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只是印证一下一些关键的问题就好。 建议: 1)简历中的经验描述在精不在多。很多人的简历罗列长长一串工作事项,涵盖了专业领域里的所有内容,似乎是要证明自己什么都做过。其实没必要,只要介绍自己最擅长的、认知最深的、最有心得的就可以了。 不会有面试官因为你什么都做过就录用你。对于那些认知不深的事项,可以不写,否则一旦面试官问起,反倒会减分。所以,突出重点、特色即可。相对能够吸引我的,主要是一些量化的战功、特别的创新项目等等。 2)经历过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沉淀下来什么、有什么思考、总结了哪些经验教训,这些才是关键。 3)尽可能在介绍经验时,突出自己的潜力和行为风格,让面试官全面了解你。 BEI+STAR BEI即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行为事件访谈法。通过让候选人描述其在最近1-2年的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详细的、结构化的(即后面提到的STAR)介绍当时发生了什么。然后,面试官对内容进行分析,来确定候选人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由于面试时间有限,我一般会让候选人选择最近两段工作经历各介绍一件事,一件成功、一件不成功。 STAR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个词的缩写,是面试官最常使用的工具,根据这四个方面的描述来收集候选人与工作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能力。 建议: 1)好的面试官经常会用这两个工具。建议大家可以在网上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一下。 2)每个职业发展阶段都要做出几个有亮点的事情,不论成功或不成功,只要对你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和帮助就行。要能够养成习惯及时总结或定期总结。别面试时才临时现编,效果大概率不好 3)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够完整的、有逻辑的、有条理的、重点突出的描述一件事情。滔滔不绝讲了好久我都不清楚TA究竟在讲一个什么事、究竟想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最好能遵守STAR法则,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别啰啰嗦嗦。另外,还推荐“只说3点”原则,比如3个挑战、3个原因、3个结果、3个收获等等。改善的方式可以是精心准备、刻意练习、多多分享、收集反馈。 面试问题、考察点及建议 问题1:描述你在最近1-2年的工作中最成功/最不成功的一件事 考察点: 1.专业能力:通过所描述事情对业务/组织的价值意义大小、重要程度来判断专业高度。 建议: 1)任何人的快速成长和提升,一定是经历过一些对当时的自己非常有挑战性的关键项目、一些至暗时刻。如果你介绍的是一个与推动业务快速发展、财务或用户增长、组织变革、流程优化、降本增效等相关的挑战性、创新性项目,我相信很多面试官会很有兴趣了解。如果是说一些普通的、常规、细节的事情,就别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2)事情的选择一定是已经闭环完成的。如果只是还在过程中,其实是无法判断成功与否的。 3)事情的周期最好也别太长,控制在半年或一年以内。我曾听过一个历时三年的小型变革项目,直观的感受就是效率太低、太拖沓。 问题2: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公司当时面临什么问题/挑战、是什么原因、有多大影响?这个项目要达成什么目标?事情涉及哪些人、多大范围?你在当中是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你为什么要选择去做这个事? 考察点: 1.专业能力/经验:通过对事情认知的深度和全面性来判断专业能力。 2.潜力:成就动机(是不是主动做难而有价值的事)、同理心(是否关注面试官感受)。 建议: 1)候选人和面试官作为两个陌生人初次沟通,一定不要假设对方对自己描述的事情很了解,这是缺乏同理心的体现。 2)不要一上来就介绍自己具体是怎么做这个事情的,先让面试官了解这是一个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事,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不做对业务、组织有什么影响等等。背景信息越完整,越能让面试官理解你在其中的价值。这些问题当然不会一股脑全都问出来,我会一个一个来,看候选人如何回答,是否会自己相对完整的介绍,还是特别着急的想进入具体细节。 问题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核心思路和方法是什么?过程中你主要采取了哪些行动,大致的流程是怎样的?其中哪些行动是最关键的? 考察点: 1.专业能力/经验:思路、方法、流程,这些是判断专业能力的核心依据。 2.潜力:跨领域思考能力(是否有创新方法)。 建议: 1)过程中可能做的事情比较多,但一定要提炼出对问题解决最有效的动作/方法,我通常会要求总结归纳出最重要的三点,这是专业能力很重要的体现. 2)如果有一些创新性的做法,也要清晰、有条理的呈现出来,这其中会体现思考能力。 3)不要滔滔不绝、别自嗨,时不时和面试官互动一下,看看自己描述的是否是面试官最感兴趣的。如果是中高阶的候选人,通常面试官不太愿意听太琐碎的内容;而低阶的同学,可能还是要说得具体一点。 问题4: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困难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 考察点: 1.专业能力/经验:这个问题开始进入评估专业能力的深水区,判断专业深度。只有完整、深度参与了项目,并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有效的回答这个问题。 2.潜力:成就动机(投入多大的精力去解决问题)、跨领域思考能力(能否找到新的方法)、学习能力(如何快速了解陌生知识)、同理心(如何获得他人支持)、情感成熟度(是否坚韧乐观)。 3.性格特质:只有深陷困境时,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性格特质。 建议: 1)这是整个面试过程中的夺命题,可以对一个候选人进行最全面的评估考察,会有很多追问,一定要提前准备。要解决一些很重要的难题就一定会遇到很多挑战(政策、环境、资源、时间、时机、人际、固有观念等等),说不出挑战,或者应对方法的逻辑性、有效性不强,就只能说明经验、水平和段位还不够。 2)回答这个问题时,不仅要体现专业性,还要体现出你的潜力和特质。比如我看到有些同学能够很快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有的非常坚韧坚持、有的对数据很敏感/分析能力很强、有的敢想敢干/说干就干等等。这些特质的展现都有利于面试官判断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 问题5:项目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你会重点从哪几个方面/维度来评估效果?对业务/组织的影响有哪些? 考察点: 1.专业能力:重点是看对效果的评估是选择过程性指标还是结果性指标。如果是结果性指标,还要看与业务/组织的关联度。 建议: 1)对效果的评估,如果是选择结果性指标的专业段位通常要高于过程性指标. 2)结果性指标最好要对业务/组织产生较大的影响。很多年前我在朋友圈曾写过一个帖子:“什么是专家?我的理解是:能够有效扑捉、判断、解码组织/业务在某个专业领域的需求,并能有逻辑的运用适当的理论/工具/方法解决业务/组织问题(或发现机会)的人士。对于很多专家而言,懂理论、懂工具,但在业务/组织需求解码和解决方案逻辑性方面面临很大挑战。” 问题6:达成这样的效果,你认为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现在回想起这个项目,你有什么不甘心的地方吗,如果再做一次是否可以做得更好?通过这个项目,你最大的三点收获或心得是什么? 考察点: 1.潜力:成就动机(很不甘心就是成就动机的体现之一)、学习能力(善于总结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建议: 1)做完一件事,什么叫“完”?大家都知道PDCA循环(戴明环),“完”是以总结改进为标志的。 2)怎么总结?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复盘”这个工具。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五步: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哪好、哪不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规律、制定改善计划。 我面试过的不少候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的反馈,通过我的这些“夺命连环问”,帮助他们很好的总结和梳理了曾经的工作,很有启发和收获。一次面试,如同一次学习。但是,这毕竟是面试啊~ 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对专业能力和潜力的评估是最多的。关于潜力,成就动机、跨领域思考、学习能力,这三项最为关键。 对于成年人,掌握游戏规则很重要。你知道了面试官的套路,怎么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展现自己就清晰多了。但从知道到做到,还有很长的路。 并且,有些东西你即使知道了,也很难做好,比如潜力、特质,很难后天习得或改变。当然,能力和经验倒还是可以努力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