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稳健,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就有了坚实基础。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了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了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
这已是我国连续第3年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2020年12月,人民银行和原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原银保监会)每年梳理30家参评银行进行系统重要性评估,识别出其中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并发布名单。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规模大,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的金融服务,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高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有助于夯实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根基,增强市场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并提出更高的监管标准和要求,对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具有重大意义。”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历史经验表明,系统重要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会呈现出与一般风险不同的特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对金融体系产生较强的传染性,并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冲击。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充分显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等成为反思危机教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从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4个维度共13项指标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得分超过100分的银行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并按照得分高低分为5组,组别越高表示系统重要性程度越高。由于银行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和增长速度不同,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组别分布可能发生边际变化。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稳健,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资产规模合计占到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61%,占到金融业总资产的一半左右,成为金融体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系统重要性银行贷款同比增长11.5%,通过减费让利等措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加大小微民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系统重要性银行保持较高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截至6月末,上市系统重要性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2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8%、15.6%,拨备覆盖率达到254%,均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逐步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规则,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稳健程度,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推动银行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董希淼说,系统重要性银行应提早规划安排,适时补充资本,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风险处置机制,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后,不同类型的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各不相同。国有大行自身资本充足率较高,资本补充压力相对可控,而部分股份制银行未来或面临较大的资本充足率压力和资本补充压力。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将共同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规定满足附加资本和附加杠杆率要求,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损失吸收能力,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不断夯实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王擎宇)
原址:
http://finance.china.com.cn/money/bank/20231006/60377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