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4406675】
对于青春痘,我们都不陌生,那为什么有的人到了三四十岁,还在长呢?这个时候还在长青春痘,代表还年轻吗?
不是的哈!这就跟我们后面要提到的湿热体质有关。
我们先来了解下“痘痘”为什么形成?不同部位长痘痘都反应了身体哪些问题?
现代医学称“痘痘”为“痤疮”,是一种可以在面部、脖子、前胸、后背甚至肩膀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的形成原因复杂,主要跟:激素变化;油脂分泌增多;毛囊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有关。当然还有别的诱因,比如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等。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痘痘为“肺风粉刺”,不同部位产生的原因不同。
《素问·刺热篇》将面部分侯脏腑,额部侯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下颌候肾,可见古时就认识到,颜面不同的部位对应着不同脏腑的功能。
痘痘,发生于额部、眉间、鼻根的,多以肺热、心火为主;分布于额、鼻、口周、两颊等纵向部位的, 多有脾胃湿热;在面颊、下巴等横向部位的,多有肝气不舒。
有些女性容易在下巴长痘,此起彼伏,每次月经来潮前几天尤为明显。这个时候正是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的时候,中医辨证以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主,痘痘因为经前阴血下聚于胞宫,阳热虚火浮越于上而发。
脸部清洁是关键
清洁是预防、控制痘痘的一个重要步骤。
对于油脂、角质、化妆品、灰尘、细菌等,要依据自身皮肤肤质做适当清洁, 注意个人卫生。
面部可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剂,比如弱碱性的香皂或洗面奶,每天频次不必太多,2次左右较为合适,除非出油十分明显。千万不要过度清洗或去除角质,防止损伤皮肤保护层,破坏皮肤屏障,反而导致环境中的刺激物、细菌病毒的入侵。
此外,应保持床单、枕巾、被套的干净,运动后及时洗澡,避免油脂、汗水、灰尘等阻塞毛囊;少听信“偏方”,少往脸上糊不明成分的东西;避免自行按压、捏挤、针挑痘痘等,防止感染或留下疤痕;化妆品选择要合理,如亲水性保湿剂。
若是面部出油特别多,可以采用皂角、透骨草水煎外洗清洁,以抑制油脂分泌。
背部长痘有方法
针对背部长痘,中医认为,背部属阳,分布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而督脉是“阳脉之海”,有统率阳经和调节阳气的作用。当阳气推动作用增强,相当于激素水平上调,各组织代谢功能旺盛,则可见到皮脂腺分泌油脂增多、细胞代谢脱落加速,所以背部也容易出现痘痘。
背部痤疮常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部分患者伴有疼痛,面部、胸部及背部皮肤油腻;与此同时,可伴口臭、口苦,纳呆 , 便溏、黏滞不爽或便秘、尿黄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大多属于脾胃湿热证,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中医临床一般予茵陈蒿汤或芩连平胃散加减治疗。
当然,也可以中药外敷或者熏洗背部治疗。可以选用白芷、丹参、大黄、苦参、蒲公英、硫磺等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功效的中药外洗。
(Bye the way:床单记得勤洗勤换噢~)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湿热体质人群爱长痘。
怎么辨别自己是湿热体质呢?
湿热体质可由先天禀赋形成,也可由后天失调而致,如嗜烟酒、常熬夜,或滋补过度,催生或加重湿热体质;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消愁,或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也会形成湿热体质。因湿热之邪一阴一阳,在人体内缠绵难解,如油入面,故湿热体质者具有“内蒸外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湿热体质者具有容易心烦急躁的心理特征,这是因为湿热化火扰心之故。湿热体质者除了易生痤疮外,还易患湿疹、疮疖、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臭、黄疸及高尿酸血症、脂溢性脱发、脂溢性皮炎、胆囊炎、代谢综合征、脂肪肝、前列腺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湿热体质怎么调理?
湿热体质者多为湿热蕴结不解,其调体法则为分消湿浊、清泻伏火。
1. 饮食调养
湿热体质者宜食用性味甘寒或苦寒的清热利湿食物,如动物性食物包括泥鳅、田螺、鸭肉等,谷物及豆类食物包括绿豆(芽)、赤小豆等,果蔬类食物包括马齿苋、芹菜、黄瓜、苦瓜、西瓜、冬瓜、丝瓜、莲藕、荸荠、梨、薏苡仁、莲子、茯苓等。
饮茶宜饮绿茶和花茶。少食羊肉、动物内脏等肥腻之品,以及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与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3 款适合湿热体质者的养生药膳:
①泥鳅炖豆腐
【原料】泥鳅 500 克、豆腐250 克、食盐适量
【制作】泥鳅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适量食盐,炖至熟烂即成。
【效用】清利湿热。适合湿热体质者食用。
②金银花水鸭汤
【原料】金银花 9 克,生地黄6克,水鸭1只,猪瘦肉250克,生姜 2 ~ 3 片,食盐、生抽适量
【制作】金银花、生地黄洗净,稍浸泡;水鸭宰净,去肠杂、臀部,洗净斩块;猪瘦肉洗净,不用刀切。然后将所有原料与生姜片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先用大火煲沸,再转小火煲3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抽即可。
【效用】 祛湿解毒。适合湿热体质易发痤疮、常感口苦口干者食用。
③凉拌马齿苋
【原料】 鲜马齿苋100克,酱油、醋、食盐、味精、香油适量
【制作】 鲜马齿苋洗净,用开水焯后,沥干水,放入盘中,加酱油、醋、食盐、味精、香油,拌匀食用。
【效用】 清利湿热。适合湿热体质出现小便热痛、皮肤疮疡者食用。
2. 形体锻炼
湿热体质者宜做强度较大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各种球类运动、武术等。夏季应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最好选择凉爽时锻炼。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可选择爬山登高。平时也可做八段锦,在完成整套动作后,将“双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加做 1~3 遍。
3. 精神调摄
湿热体质者宜稳定情绪,应尽量避免烦躁。可选择不同形式的兴趣爱好,如练习书法、养花等。宜多听曲调悠扬的音乐。
4. 起居调护
湿热体质者起居应避湿热。居室宜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居处潮热,可在室内用除湿器或空调改善湿热环境。宜选择款式宽松、透气性较好的天然棉、麻、丝质服装。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避免服用咖啡等可引起兴奋的饮料。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积聚。嗜烟饮酒容易积热生湿,是导致湿热体质的重要原因,所以湿热体质者必须限烟戒酒。
5. 穴位按揉
【选穴】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四横指处,尺骨与桡骨之间。正坐位或仰卧位取穴)、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
【操作】采用指揉的方法,每穴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 1~2 次。可拔罐、刮痧。
【功效】支沟穴为三焦经的经穴,具有清热理气、降逆通便等功效;阴陵泉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能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两穴合用,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促使湿热从大小便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