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地方官制和节度使到底是什么区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5 回复:1

[人文通史] 唐代的地方官制和节度使到底是什么区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吾。茗止°

ZxID:13451103


等级: 热心会员
好运连连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13 0
  唐代的官制,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集大成者,由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在演变的过程中达到了封建制度的顶峰。

  中央

  首先,在内官,就是中央官制上,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这是沿用隋朝的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机要在中书和门下两省,尚书不过是执行政务的。

  在唐代,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三省的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

  因为太宗是做过尚书令的,所以,这个官职便不再授予他人了,便把次官仆射,改作长官。后来又把他官加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目,也算作宰相。

  中书面受机务,门下省掌封驳,尚书省承而行之。三省皆在一个政事堂内办事,并没有三个机关分立,实际上,这是皇权强化的表现,相权被分化了。

  尚书省又分六部,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中叶以后,翰林院因为和天子十分亲近,也渐渐的掌握起了实权。

  除三省六部官制之外,历代都有九卿,唐代也是如此,唐代九卿即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的长官。

  还有御史,御史本是执掌监察的官员统称。唐代的御史,威权渐重。武后时,改为肃正台,分置左右,左察朝廷,右澄郡县。中宗时,复名御史台,也分左右。睿宗时,命两台督察内事,把左右废掉。

  地方

  地方官即外官。与内官的权利日趋于轻相比,外官的权利,则日趋于重。

  秦汉两代实行的郡县两制,汉代划分州,就变成了三级制,即州郡县制。州设刺史,汉末又改为州牧,郡设太守。

  东晋以后,疆域日趋缩小,却多置州郡,于是就造成了州郡愈多,辖境愈小。这时又是一个军阀擅权的时代,州郡虽小,却是有兵权的,所以往往一人都督诸多州郡的军事,实际上,辖境也很大。如桓温、桓冲、谢玄、王恭,他们一人往往是都督七八个州的军务。

  隋朝以来,罢郡,以州领县,把州郡并作一级,州县制取代了州郡县制。隋朝后期,把州县制改为郡县制。

  唐朝建立后,又用州县制取代了隋末的郡县制。

  但是,唐朝的州级行政单位数量太多,造成了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困难。

  至于是何原因?想想就知道了,唐朝疆域如此之大,大过历朝历代,州自然多了。

  于是,在州之上再设置一个道。道就是方镇,也叫藩镇。

  州县制便成了道州县制。

  贞观元年,即公元627年,依据全国的山川形势划分了十道。分别为: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将天下分为十五道。在原来10道的基础之上,将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将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再增加了京畿道、都畿道、黔中道。

  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又将岭南道分为了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共有16道。

  一道之中,是没有长官的。

  所以,唐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依旧是州为刺史,县有县令。

  节度使

  现在就要来说说节度使了。节度使与地方官制有本质的区别。

  节度使本不是官制,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设道之初,一道之中,没有长官。

  中宗复位的这一年,在每道设了一个巡察使。

  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为按察使。

  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又改为采访处置使。

  无论是巡察使、按察使还是采访处置使,这都是一个虚职,这种使官,都称为监司之官。替皇帝办事,开始就是驻守在诸郡中的大郡,访察善恶,举其大纲,并不具有行政权,和汉朝的刺史一样。

  汉朝的刺史、州牧后来夺了地方州郡的实权,唐朝的地方监司之官也拥有了实权。

  这都是因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皇帝需要依靠藩镇的力量去平叛,便给予藩镇很大的自治权,让其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官吏等等。于是,朝廷授予这些人旌节,称节度使。

  肃宗至德以后,罢采访使,改为观察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由节度使兼任。

  以地方军队平定叛乱,此时,已经成了一个军人的世界了,只要有军马的地方,都设置了节度使。节度使又兼任观察处置使,实际上,凡是有节度使的地方,任凭他有多少使的名目,都由节度使一人兼任。

  于是,就造成了藩镇的军权和行政督察权合二为一。

  这就相当于,督军兼任省长,既有行政权又有军权,地方藩镇的实力越来越大,便成了尾大不掉的形式了。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了,正常情况下,一省的省长是不具有军权的,但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原因,省长拥有了军权。

  这样的好处是只要一有叛乱,中央便可下令地方藩镇平叛,用一方藩镇去平另一方藩镇。

  坏处是明显的,天子下达的命令地方多不执行,藩镇叛乱问题时有发生,只有中央不满足地方节度使的要求,便反叛,颇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意味。

  总之一句话,唐中期以后,中央政府,实权渐弱,地方藩镇坐大。

  唐亡以后的五代十国,多是唐朝的藩镇,中央都亡了,地方自然割据称王了。

  一句话总结唐代地方官制和节度使的区别:州县制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正儿八经的地方官,是封建官僚制度下的产物;节度使则是安史之乱的产物,是某个朝代战时政策下的军阀坐大,是封建官僚制度之外的特殊产物。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8-14 0
已审核。

节度使相关内容较全面,保留。

相关推荐:
唐朝的官制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5628&keyword=

简述唐代中央官制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8395&keyword=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