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的崛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3 回复:3

[人文通史] 普鲁士的崛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吾。茗止°

ZxID:13451103


等级: 热心会员
好运连连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12 0
一、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之路

  普鲁士是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谜。

  因为,它的开始和终结时间,至今还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题目。

  一个国家,居然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的,而且居然还不是一个远古国家,真是奇闻了。

  我觉得,与其说那些生僻的名词,不如直接跳去普鲁士的最初历史。

  还是来看看那个时候的德意志大地吧。

  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遭到了惊人的破坏,这里到处都遭受到了历史上最没有纪律军队的蹂躏。

  战争过后,德意志有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摧毁,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捷克和萨克森的矿山全部被破坏,工商业急剧衰退,工场手工业生产遭到摧残,农民变得一无所有。

  整个国家,无疑就是人间地狱。

  与这幅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意志邦国的“欣欣向荣”:德意志大地上不再是单调的几个公国了,居然有314个邦国和1475个骑士庄园存在,也就是说,在德意志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有1800个独立政权存在,这些政权单单窝里斗就能把德意志毁灭好几遍了。

  而贫弱不堪的德意志成为了欧洲病夫,成为大国们争相欺凌的对象,法国抢走了洛林,瑞典在波美拉尼亚驻军,低地勃艮第的广大地区被荷兰夺走。德意志成为欧洲“八国联军”竞相蹂躏的对象,已经国将不国了。

  换言之,世界上已经没有“德意志”这个国家了,德意志和中东、远东一样,只是一个地区的名称,而且将随风飘散,消逝于历史的尘埃中。

  法国人的计划终于得逞了:德意志将永远不能统一。

  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引起了德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讽刺诗中写道:

  “法国人和俄国人占有了陆地,海洋是属于英国人的。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陆地没有了,海洋没有了,德意志拥有的只有梦想的天空。德意志人民在痛苦中哭泣,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德意志,你的明天到底在哪里?谁能统一德意志?除了上帝之外。

  历史给出了答案。

  三十年战争中,遭到打击最小的邦国就是最早退出的捷克,而遭受最大损失的就是东北部的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那儿几乎90%的人民死绝,真的是“白茫茫大地真净”。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支离破碎的德意志大地

  就在波美拉尼亚的边上,有一个小国家,叫做“勃兰登堡”。这个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属于最东边的边疆地区,当时统治该地区的是马克伯爵。1365年,马克伯爵获得选侯称号,由于爵位绝嗣不得不另选他人做继承人。而当时最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疼的是:

  没有诸侯愿意来当这个侯国的侯爵。

  为什么呢?

  原来,这片土地是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最贫瘠的土地,跟法兰西平原、东欧平原完全不能比,奥地利人轻蔑地称呼它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砂石罐头”。

  这是一片盐碱地,种植不了庄稼,无法发展农业。这儿虽然沿海,海边却是一片滩涂,无法发展航海业。这儿压根就没有人居住,更没有劳动力,无法发展工业。什么都没有,所以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没有人生存。

  这样一个贫瘠的土地,能当犯人的流放地,但是实在没有人愿意在这儿生存。

  说到这儿想起了一个佛教故事,说的是古印度两位国王前去求佛,一个国王向佛祖抱怨,自己的国家只有高山没有海洋,无法航海。另外一个国王说自己的国家只有海洋没有高山,捕获不到山珍。

  佛祖对他们说:“你们一个有高山,一个有海洋,为何你们不珍惜自己已有的东西,却要奢望别人拥有的东西?”两位国王顿悟。

  同样,这片土地虽然贫瘠,但还是大有前景的啊。滩涂只要排出积水就可以种植庄稼,发展农业。

  盐碱地旁边的易北河和奥得河可以发展内河航运,经济发展了,自然就有人来。有人来了,自然就可以发展工业。

  所以问题不在于没有条件,在于如何利用好你的条件,再去创造条件。

  当没有人看中这片土地的时候,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毛遂自荐,请求前往勃兰登堡担任侯爵。1417年,当他从温暖湿润,如童话仙境般的奥地利调往勃兰登堡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仿佛他被流放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傻的人。

  事实上,腓特烈·霍亨索伦还是获益颇丰的,他不仅得到了勃兰登堡的爵位,而且还成为了选侯,可以参选德意志诸侯,霍亨索伦家族终于有了一个家,他们把勃兰登堡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辛勤地用婚姻关系结交德意志诸侯。

  但是收效不大,大家都看不上他们一家。

  勃兰登堡有一个著名城市,得名于一只熊(bear),就叫做“柏林”。

  可惜,就是没人看重这个房子啊,只是因为这块地不好。

  那么这个勃兰登堡跟普鲁士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啊,那就要说起一段历史往事了:条顿骑士团。


二、条顿骑士团

  在中世纪的时候,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落入阿拉伯帝国手中,教皇为了加强权威,便打着夺回圣地的口号,组织了很多次“十字军东征”,很多国家都派出了自己的骑士团,法国派出的骑士团叫做“圣殿骑士团”,德国派出的骑士团叫做“条顿骑士团”,这些骑士团大多举着《圣经》的幌子,干着杀伤抢掠的强盗行径。而意大利的最搞笑,干了坏事又不敢承认,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交易,他们的居然叫做“医院骑士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最早的红十字会,去救死扶伤的。

  这三大骑士团在中东一带搅得天翻地覆,教皇还把马耳他岛屿赏赐给了医院骑士团,他们在岛上成立了马耳他国,该国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欧洲袖珍国马耳他曾经是骑士团建立的

  当时的德意志和波兰中间有一片土地,居住在上面的民族被人们叫做“波罗的海民族”,他们使用着怪异的语言,有着奇高的身高而且性情暴躁,勇猛善战,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民族,无论是日耳曼人还是斯拉夫人都对他们感到头疼。

  普鲁士人就是波罗的海民族中的一员,他们居住在那儿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古罗马时代,罗马作家塔西陀书中就出现了普鲁士人,被称为“爱斯梯人”,在波兰人出现后,普鲁士人成为了波兰人的死敌,波兰人视普鲁士人为眼中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波兰人一再企图在战场上征服普鲁士人,没有成功。

  波兰国王恨死这些普鲁士人了,可是那个时候的波兰还没有实力与精力对付普鲁士人,他们还要腾出手来对付四面八方的邻国,思前想后,波兰国王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构想:

  招募雇佣兵,替自己去打跑普鲁士人。

  波兰翼骑兵曾经在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中击败奥斯曼土耳其,但并未挽救国家的危难

  我不得不说这位波兰国王脑子进水了,居住在波兰境内的普鲁士人让他们寝食难安,然而这帮子普鲁士人至少还是要安居乐业的民族,还是有儿有女,拖家带口的民族。

  而雇佣兵是什么?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可以做任何事情的职业军人,是杀人不眨眼的流亡军人,更是谁给的钱多就跟着谁的精明商人。他们全是单身汉,无儿无女,为了生存不得不杀戮。

  雇佣兵比普鲁士人更可怕,请雇佣兵来打普鲁士人,无异于引狼入室。

  然而波兰国王还是傻乎乎地寻找雇佣兵去了,按理说欧洲最好的品牌是瑞士牌雇佣兵,他们老实敦厚,木讷淳朴,安分守己,几乎不惹是生非,所以深受顾客的喜爱。

  可是瑞士人因为太抢手了,要价太高,波兰国王又开始吝啬起来。

  宁买贵的,不买差的。波兰国王忘掉了这个买卖中的金科玉律,开始寻找廉价的买家。

  不久,终于找到了:条顿骑士团。

  当时欧洲最声名狼藉的雇佣兵就是骑士,这帮骑士可不是电影中的痴情浪子,而是穷凶极恶的职业强盗,或许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在那种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必须迸发出兽性的本能,不然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中被吃掉。

  三大骑士团中,最声名狼藉的就是条顿骑士团,他们比法国圣殿骑士团还要凶悍,比意大利医院骑士团还要野蛮。

  千挑万选,波兰国王选了一个最差劲的雇佣兵。

  那么,条顿骑士团在哪里呢?当时他们还在耶路撒冷,1198年3月5日,条顿骑士团成立于巴勒斯坦的阿卡(Acre),此后一直以阿卡作为总部至1291年。

  条顿骑士团接到波兰国王的求救信后,大为吃惊,心想自己名声太差,欧洲唯恐避之不及,为何波兰国王还要邀请自己?难不成是一个圈套?

  条顿骑士团

  不过波兰靠近德意志,去波兰还可以顺便回家看看,这些骑士们喜出望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波兰人的请求。

  波兰国王痴心地等着条顿骑士团的到来,几个月后,条顿骑士团们终于来了。

  他们和圣殿骑士披着一样的白色披风,上面绣着红色十字和宝剑,佩戴黑色十字章。

  没等条顿骑士团出去找生意,生意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神圣罗马帝国在普鲁士的一个叫做但泽的地区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但泽走廊是东西方要道啊,怎么能让日耳曼人占领?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这下不得了了,普鲁士人不仅得罪了波兰人,更得罪了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很是气愤,听说条顿骑士团在那儿“讨生活”,下诏命令他们讨伐普鲁士人。

  1226年,仅仅两年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授予条顿骑士团获得普鲁士境内的所有贵族特权。与此同时,波兰王国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也加入了条顿骑士团,这下子条顿骑士团同时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的支持,开始在这一带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了一系列据点,普鲁士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不久就控制了普鲁士全境,条顿骑士团将这块土地租赁了下来。

  波兰国王对于条顿骑士团的行动是很谨慎的,毕竟这是波兰的领土,波兰国王迁徙了大量波兰人来此居住,并且让很多波兰贵族也加入了条顿骑士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管是波兰人还是古代普鲁士人都被日耳曼人同化了,大量的普鲁士人或者是被杀了,或者是融合了,普鲁士语也已经消失,该地区统一使用了德语。

  那么,波兰人为何不干脆赶跑条顿骑士团呢?其实还是一个贪婪的原因,因为这帮日耳曼武士擅长打仗,所以波兰人留着他们,充当一个看门狗的作用。

  凭心而论,条顿骑士团确实为波兰打了不少仗,最著名的当属里格尼兹会战,1241年4月9日,蒙古西征军攻入波兰,条顿骑士团与波兰联军出击,身为主力的条顿骑士团大战蒙古骑兵,蒙古将军拔都命令蒙古骑兵全线退却,随后掉转头发动猛攻,杀了一个回马熗,大败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损失惨重。

  蒙古西征军队曾经击败条顿骑士团

  不久条顿骑士团又在对俄国的战役中惨败,那场战役被称为俄国的立国之战。

  但不管怎么说,这片土地都是波兰的领土,这帮条顿骑士团只是租赁的形式,波兰才是真正的房东。

  为了赶跑条顿骑士团,波兰人也费劲了脑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波兰人最想象不到的情景出现了:

  波兰王室绝嗣了。1370年,波兰老国王死去,没有留下儿子。

  中世纪的欧洲与中国一样,女性没有继承王位的权利,于是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了立陶宛大公,立陶宛大公当上了波兰国王。

  既然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是一个人,那么波兰自然就跟立陶宛合并了,成立了波兰-立陶宛大公国。

  这下子,条顿骑士团的死期到了。

  因为立陶宛人和普鲁士人、拉脱维亚人一样,都属于波罗的海民族。

  立陶宛人自然要为同族的普鲁士人报仇了,立陶宛大公心想:你小子当初对普鲁士人那么心狠手辣,有没有想到今天啊?我要为同族的兄弟们报仇。

  波兰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发生了一连串战争。条顿骑士团一败涂地,不得不割地赔款。

  1466年,波兰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展开决战。只要条顿骑士团胜利,他们就能灭了波兰,而一旦波兰胜利,条顿骑士团恐怕就得回德意志老家了。

  决战开始了,英勇善战的立陶宛人如潮水般冲垮条顿骑士团,日耳曼人惨败,只能签订《托伦条约》,除了赔款给波兰600万之外,还必须把包括但泽地区的西普鲁士还给波兰。

  至此,条顿骑士团拥有的只有东普鲁士,而这块地区与德意志本土并不相连。

  条顿骑士团保留有普鲁士的残余领土,却要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也就是说他们臣服于波兰国王了。

  看着匍匐在脚下的日耳曼骑士们,波兰立陶宛国王开心地笑了,心想:心高气傲的日耳曼骑士一定受不了这种侮辱,没多久就要搬走,回家去了。

  其实《托伦条约》的条件并不算苛刻,毕竟波兰是房东,日耳曼人是房客,住了这么多年,也该把拖欠的房租缴纳了,没赶你们走已经是不错的了。

  所以务实的条顿骑士团就是赖着不走,走了这片土地就没有了,那才是傻子做的事情。不仅不走,而且还把东普鲁士变成了三不管地带: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波兰立陶宛都管不到这儿,这里成为了日耳曼犯罪分子的天堂,大批小偷、强盗、妓女、赌徒、乞丐都涌入东普鲁士,这里也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流放犯人之地,总之,谁都不要的垃圾都往这个垃圾桶里扔。

  谁都不要的人,我们普鲁士要。因为人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发展的动力。骑士们和妓女们在这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就叫做普鲁士国,这些日耳曼骑士继承了古代普鲁士人的名字,被称为“普鲁士人”。

  这不是普鲁士,这是一个自由国啊,里面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他们在这片自由地繁衍生息,把这片土地建成理想国。

  1512年,条顿骑士团换团长了。

  换团长有什么稀奇的?骑士团这么多年,不仅是日耳曼人,就是波兰人、立陶宛人都当过团长,要是找个蒙古人来当团长才是大新闻呢。

  这位团长是来自于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

  团长信奉马丁路德的新教,把这个“普鲁士国”变成了新教国家。

  普鲁士国成为波兰王国下属的一个公国,而且此人还自封为“普鲁士公爵”,把普鲁士变成了公国。听说普鲁士改邪归正了,波兰也很开心,册封了普鲁士公爵的爵位。至此,普鲁士公国得到了波兰的承认,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属国。

  最早的普鲁士大公国,版图位于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和立陶宛、波兰等地,并不在今天的德国版图之内

  不过条顿骑士团的总部还是设立在奥地利的维也纳,而不是勃兰登堡。

  理由不用说了吧,这么一个军事组织,还是放在别的邦国吧,放在本国那就是在自家卧室养了一只狮子啊。

  至此,勃兰登堡侯国跟普鲁士公国终于有了联系。


三、普鲁士终于变成了王国

  条顿骑士团吸收了众多德意志移民,这个地区也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温饱问题解决了。

  不幸的是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击败,不得不承认其宗主权,而且根据协约规定,在今后的三百年内都必须承认波兰的最高主权,等于从1466年开始一直做属国直到1766年。正是因为承认了宗主权,所以波兰才准许条顿骑士团在此地居住。

  本以为苛刻的条约可以吓走条顿骑士团,可他们不是吓大的,最终还是站稳了脚跟,还把普鲁士国升级成为了“普鲁士公国”。

  看着一纸条约,普鲁士公爵哈哈大笑:连小孩子都不相信这种玩意儿,难道波兰国王也相信?难道有人真的相信我要做奴隶做到1766年?所以普鲁士公爵的目标就是站稳脚跟,牢牢占据这块土地。

  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在几个世纪内都是平行和独立发展的,后来由于一位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产生了联系。

  霍亨索伦家族来自于德国南部施瓦本的索伦堡,所以就以索伦为姓氏,德语中的“霍亨”是高贵的意思,比如前文说过的“霍亨斯陶芬”。

  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这个家族特别喜欢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叫这个名字,英文读作“弗雷德里希”)后来来到勃兰登堡,等同于干部下乡,当时勃兰登堡处于无政府状态,容克地主勾结强盗抢夺普通民众的财产。腓特烈看到这种景象,大怒,率领雇佣兵拿着大炮朝强盗据点猛轰,经过一番狂轰滥炸,一举摧毁强盗骑士的堡墙,最终使强盗骑士听命于自己。

  腓特烈名声大振,然而这片土地经济还是不见起色,从德意志其他地方迁来的移民并不是很多。

  宗教改革时期,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都信奉了路德宗新教,由于公开支持新教,所以全欧洲被天主教迫害的新教徒都前往此地避乱,普鲁士地区变得繁荣起来。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普鲁士重视教育,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717年普鲁士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即便在最贫穷的情况下普鲁士也坚持教育,1544年在首府哥尼斯堡建立大学,很快成为东北部新教的堡垒,新的移民的增加反映了这块国土的开放与开发,普鲁士公国也像勃兰登堡一样,成为一个移民的国家,富有活力。

  由于这两个国家都是霍亨索伦家族的人来统治,所以王位传到同一个人手中,就自然而然地合并了,跟波兰立陶宛的合并一样,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成立了。

  当时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地图,只有这么大的面积,在欧洲毫不起眼

  虽然勃兰登堡侯爵级别不高,但是身为七大选帝侯之一,有被选为皇帝的权利。神圣罗马帝国使用选帝侯的机制,七个候选人都有可能被选拔为皇帝,这七个候选人是:

  美茵茨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特里尔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科隆选帝侯徽章(教会选帝侯)

  波希米亚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国王)

  普法尔茨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伯爵)

  萨克森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公爵)

  勃兰登堡选帝侯徽章(世俗选帝侯—侯爵)

  他们拥有很高的权力,在皇宫担任御前大臣,大选帝侯显然是极高的荣誉了,虽然勃兰登堡只是侯爵,但是同样有作为选帝侯的资格,算是入门级的。所以和勃兰登堡合并,确保了普鲁士有很好的政治正确性。

  同时,普鲁士在席卷德意志巨大伤亡的30年战争中站队正确,站在法国一边,所以在那场毁灭性的三十年战争中幸免于难。

  当时的欧洲,最大的事情就是30年战争了,名不见经传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下子横空出世,他毫无顾忌地进行一系列军事改革,把征兵体制从募兵制变成了征兵制、直接把步兵方阵从正方形变成了长方形,此外,他还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军团。这一系列的改革震撼了整个欧洲。

  瑞典雄狮古斯塔夫

  1630年,古斯塔夫率领瑞典军队,在神圣罗马帝国登陆,杀入了这片叫做“德意志”的土地。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古斯塔夫就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大为惊恐,双方在莱比锡附近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布莱登菲尔德会战”,这场战役被美国西点军校称为“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的开端”,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场现代化战争。

  瑞典步兵军团装备有最新式的火熗,而且变成了长方形,一排火熗手发射的时候,威力惊人。帝国骑兵先后7次冲锋,居然全都失败!最终瑞典大败神圣罗马帝国,整个帝国陷入崩溃当中。

  神圣罗马帝国不得不启用了久已被废黜的华伦斯坦,双方在莱比锡附近的一个叫吕岑的小地方摆开战场,混战中,一颗子弹射中了古斯塔夫的头颅,瑞典就此退出了德意志,但是华伦斯坦也因此被忌惮,并且“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被刺杀,法国走上了前台,孔代亲王带领法国军队杀入德意志。

  德国兔死狗烹的岳飞——华伦斯坦

  这次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奥地利,再也无路可退了,奥地利和法兰西之间爆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诺德林根战役。这次战役,法国人利用先进的火炮猛攻神圣罗马帝国军队,联军中的巴伐利亚右翼溃败,随后,法国连连取胜,千里奔袭,直接攻打巴伐利亚,这一次巴伐利亚大公也吓了一大跳,命令军团退出了战争。1648年5月,法国在楚斯马斯豪森战胜了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占领了巴伐利亚全境,兵锋直指维也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终于低下了头颅,承认失败,不得不与法国签订了盟约,这就是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三十年战争终于结束。

  法兰西成为三十年战争最大的赢家,称雄数百年,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几乎吞并了尼德兰南部和德意志莱茵河地区,成为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霸主。

  大革命前的法国已经是欧陆霸主了

  德意志成为最大的输家,不仅一无所获,而且长达30年的战争都以这片土地作为战场,不管是瑞典人还是法国人,他们践踏的都是德意志的土地,德意志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六分之五的乡村被毁,农田荒芜,粮食歉收。工商业停滞,经济一片萧条,遍地饿殍的德意志成为了最恐怖的地狱。

  德意志被毁灭最惨烈的当属北部波罗的海边的波美拉尼亚和梅克伦堡,几乎90%的人口死亡,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直到1995年,德意志北部还经常挖出被瑞典军人杀死的德意志人骸骨。

  整个勃兰登堡——普鲁士意外成为了一片净土。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支离破碎的德意志

  然而在三十年战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远离核心地区的勃兰登堡地区却很平静,因为站队正确,勃兰登堡一普鲁士也算战胜国,身为战胜方,勃兰登堡一普鲁士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至关重要的易北河和奥得河出海口地区都被列强割让给了瑞典。这种感觉中国人最能体会了,一战之后,身为战胜方的中国,山东青岛却被列强转让给了日本,中国举国愤慨,这才导致了“五四运动”。弱国无外交,身为弱国,只能任人鱼肉。

  与此同时,在普鲁士,贵族的不服与骚乱接连不断,不少人以效忠波兰国王来对抗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

  这个时候,勃兰登堡-普鲁士才明白,自己被法国、瑞典等出卖了,不仅没有得到一丝好处,而且还被背叛了神圣罗马帝国,得不偿失。

  愤怒的腓特烈面面对贵族、容克和分离主义势力,地位虚弱,他下定决心要打破这种局面。

  在迁入柏林王宫后,他说:“我一定要把勃兰登堡一普鲁士造成为强权国家”,现在好像距离这一目标越来越远了。不过三十年战争教会普鲁士两个道理:

  一是必须保有一支独立的、听命于自己的常备军。

  二是必须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皇权,对付封建割据势力。

  三十年战争后期,普鲁士就已经完全抛弃了旧式军队,按照瑞典古斯塔夫的榜样建立了新军。新军由长期服役的士兵组成,由职业军官领导,成为德意志的第一支职业化部队。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之子腓特烈(还是叫这个名字)由于承诺要帮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皇帝便把他的封号由选侯提为国王。1月18日,腓特烈在哥尼斯堡创建了新的国王称号并加冕成为“在普鲁士的国王”,之所以取这个名字,而并非'普鲁士国王’,因为名义归属波兰,他的志向远在整个德意志,自己终将君临天下,如今只是暂时在普鲁士的国王。

  第一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他的孙子就是赫赫有名的腓特烈大帝

  自此,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才正式存在,我们的故事由此才算正式开始。


四、普鲁士艰难奋斗之路

  1701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达到了人生的最巅峰,他的一系列扩张使得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

  同年,他的孙子安茹菲利普登上了西班牙王位,路易十四宣称西班牙将与法国合并!也就是说以后比利牛斯山将不复存在,西班牙将和法国成为一个国家!

  这个消息一出,立马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场大战由此产生。

  看到法国即将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西班牙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美洲殖民地,奥地利和英国十分恼火,他们迅速开始了反对法国的斗争,不久,荷兰、葡萄牙、德意志诸国和意大利诸国都加入了反法行列,而支持法国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巴伐利亚。

  除了是白兰地XO,路易十四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长达72年,“朕即国家”是他的名言,他和康熙东西辉映

  路易十四有点慌神了,他觉得自己做的也没什么错的,英奥是反应过激了。没想到,英国率先向法国宣战,不久,法国在南部的葡萄牙,北部的尼德兰,西部的英吉利海峡和东部的奥地利全部遭到了攻击,四面八方的攻击让法国有点招架不住。

  面对着全欧洲的围剿,路易十四还是相信法国军队是世界最强大的陆军,坚信自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法国再强大也不可能抵挡整个欧洲。法国节节溃败,先是盟国巴伐利亚被击败,法国成为孤家寡人。不久,西班牙的直布罗陀被英国攻克,西班牙投降,直到今天,直布罗陀也是英国的领土。

  西班牙旁边的直布罗陀一直被英国占领着,占领这边就锁住了整个地中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班牙多年一直想收回直布罗陀,今年9月,英国核潜艇在这里遭到了西班牙巡逻舰的近距离跟踪干扰,两国甚至差点擦熗走火

  法国更大的噩梦在后头,他在萨伏依和尼德兰均遭到了围攻,并丢失了南尼德兰和西德意志的大片领土,路易十四威风扫地,不得不求和。

  没想到,之前路易十四太过于嚣张了,让英国人很是不爽,他们居然拒绝了路易十四的求和!英国决定致法国于死地,彻底消灭法国。

  听到这个消息,法国忍不住说:英国,你好狠啊!

  没有退路了,只好背水一战,法国只好负隅顽抗,没想到人在死亡边缘居然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法国居然回光返照了,开始取得一些胜利。

  奥地利和英格兰要致法国于死地,要是法国恢复过来,必将疯狂报复英奥,于是奥地利和英格兰坚决不能让法国恢复元气,奥地利开始满世界找盟友。

  奥地利当时的名声并不好,要找到一个盟友是非常难的,不负众望的是终于找到了,它就是:普鲁士!

  普鲁士-勃兰登堡当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同时也是波兰王国的诸侯,虽然这个国家脚踏两只船,可是这个国家毕竟也是一方诸侯,如果能此刻拉上一把手,也算为反法斗争添砖加瓦了。

  普鲁士大公腓特烈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高兴,因为法国和普鲁士并不接壤,只要自己接受了求援的请求,再虚与委蛇,并不真出兵,也不会有损失。

  而且,说不定自己还可以捞上一笔呢。

  这位普鲁士思前想后,跟皇帝要什么好呢?是领土还是荣誉?思前想后,他觉得有一项东西是无价之宝,那就是王位。

  当时的普鲁士只是公国,勃兰登堡只是一个选侯,都不是国王,他觉得国王这个称号抵得上江山万里,如果自己能成为国王,那么可真的使普鲁士一跃千里了。

  当普鲁士大公把这个请求送去维也纳的时候,奥地利皇帝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因为国王太多了,波西米亚和匈牙利都是国王,多一个普鲁士也没什么不好的,况且普鲁士人又不是斯拉夫人,也是自家同族日耳曼兄弟,给他们国王总比给波西米亚好。

  没想到皇帝这么快就答应了,腓特烈高兴地哈哈大笑。

  不久,派来册封的人带来了皇帝的诏书,说:普鲁士想升为王国可以,但是现在帝国正在打仗,普鲁士必须派遣8000士兵去前线打仗。

  早期的普鲁士军队

  腓特烈听到之后完全怔住了,自己本来准备一手当国王,一手远离战场的,没想到这点小心意被皇帝看穿了,皇帝心想,你又想占便宜又想偷懒,有这么好的事情吗?皇帝警告他:要想当国王必须要派兵帮助自己。

  腓特烈只好派兵,作为回报,皇帝派人册封其为国王,号为“在普鲁士的国王”,这个称号很是讲究,一方面,普鲁士本来就有一半在波兰境内,这个称号并没有把东普鲁士说成是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不会激怒波兰。同时,腓特烈心想自己将来或许可以有更多的领土,如今只是暂住普鲁士罢了。

  与此同时,腓特烈忍痛派出8000士兵,这8000普鲁士士兵与数十万法国军人交战,当时的普鲁士不管是军事技术还是军事水平都和欧洲的先进国家相差太远了,这些人就是白白送死的,最后全部死在战场上了。

  这个时候,普鲁士还只有3万军队,3万人中一下子就少掉8000人,腓特烈心如刀绞,这是他最大的本钱啊,少了他们,自己将一无所有。但是为了政治地位,只能忍痛了。

  西班牙王位战争结束了,法国一败涂地,割让弗兰德斯(今天的比利时)和北意大利(今天的威尼斯等地)给奥地利,西班牙割让直布罗陀给英国,而派兵出征的普鲁士,则一无所获。

  普鲁士国王觉得自己被戏耍了,很气愤。但也无可奈何。

  不过普鲁士并非一无所获,这次普鲁士牺牲了很多战士,却换来了一个友谊:与大英帝国的联盟,这是这次行动最大的收获。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英国的联盟一直持续将近200年,这在后面战争的时候尤其重要,后面会说到,英普联盟挽救了普鲁士的国家性命。

  同时,普鲁士军事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让军事改革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普鲁士日后将以军事的全新面貌站上来。

  腓特烈一世当上国王之后,他的儿子也叫做腓特烈,虽然日后这个儿子将被称为“腓特烈大帝”。

  这位王子腓特烈·威廉在1713年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扩军,军队从3万扩张到了8万,这位军队国王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的严厉,动辄打骂,还把军事管理的一套带到了国家管理中,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军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的儿子——腓特烈十分不满,他打心眼里痛恨自己的父亲,痛恨普鲁士的军事管制。

  腓特烈·威廉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儿子腓特烈,觉得他没有出息!这个小腓特烈究竟有着怎样的少年岁月呢?

  儿时的腓特烈


五、叛逆少年小腓特烈差点娶了特蕾莎

  霍亨索伦家族的人很有意思,居然一家几代人都叫“腓特烈”,要么是腓特烈,要么是腓特烈·威廉,就不知道换个名字,说明这家族的人都是典型的一根筋,脑袋转不过弯来。

  在严厉的爸爸腓特烈·威廉的军事教育下,少年时的小腓特烈十分叛逆,事事都喜欢与父亲对着干,父亲让他休息,他偏要操练。父亲让他操练,他偏偏去休息了。父亲看到儿子如此的不争气,暴怒起来自然一阵痛打,老腓特烈的棍棒更加加深了小腓特烈的叛逆,他对于父亲是恨之入骨。

  不过老腓特烈对于小腓特烈确实严格了一点,老父亲用严格的军事管制对自己的儿子,这本来就是违反常理的,小孩子需要的是快乐的童年和儿时的玩伴,这些小腓特烈几乎都没有。

  小腓特烈从起床到读书到祷告再到进餐,都有严格的时间表,一切必须安装军事规矩来办,可想而知,一个孩子如何能适应这些呢?

  小腓特烈的负担也很重,他同时要学习数学、几何、物理学、天文学、德文、法文、经济学、美术、音乐、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和神学,就算是放在今天,课程也非常多,这还只是书面的课程,体育课还包括骑马、射箭、射击等等,甚至还有军事操练,有的时候父亲直接把小腓特烈带到军营中,给他一个联队由他指挥,可以说小腓特烈的军事才能也是父亲培养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严格的教育使得小腓特烈日后成为一个博学的君王,他可以说非常流利的法文,可以吹4个小时的长笛,所有的这些都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幼学如漆这句话有点道理的。他可以和著名的博学之士伏尔泰谈天说地,可见其知识有多渊博,腓特烈甚至可以谈论起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而且有很多科学与理性的思维,可见其眼界的广博。这些都是老腓特烈的功劳。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腓特烈从小崇拜的人物,博学多才的他为了让夏莱夫人学习历史,亲自撰写了《风俗论》为她讲解

  缺少朋友的小腓特烈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比他大两岁的姐姐维米哈尔娜,两人从小就很亲近,腓特烈说他们是“两个身体,一个灵魂”,形容他们的思想接近、情趣相通。甚至于晚年的时候,腓特烈认为自己一生只能相信她一个人。

  喜怒无常而同时又冷酷无情的父亲造成了小腓特烈的叛逆心理,而且父亲还经常鞭打小腓特烈,甚至有一次,狂怒的父亲差点用窗帘勒死小腓特烈,故而小腓特烈对于父亲深恶痛绝,不久就搞出一出离家出走的闹剧。

  原来,小腓特烈长大了,已经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他的爸爸老腓想让他娶德意志公主,而小腓特烈的妈妈,汉诺威公主,也就是英国皇室(当时的英国皇室来自于德国汉诺威)的公主却要他娶英国公主阿美利亚。父母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小腓特烈受不了了,他心想:我娶的人应该是我爱的人,凭什么你们帮我做主?

  为了躲避父母包庇婚姻,小腓特烈几次离家出走,每次都被老爸逮回来,不用说了,等着他的又是一顿暴打。

  看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可能值得商榷,就算对于温顺的中国人管用,对于桀骜不驯的德国人也不一定管用。父亲的棍棒并未使得小腓特烈成为孝子,小腓变得更加叛逆了。

  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小腓特烈定下了逃跑计划,并且准备带上了自己的伙伴——冯·卡特,不幸的是,小腓特烈写给卡特的一封信却交给了卡特的堂兄——一位骑兵队长手中,骑兵队长把王子逃跑计划交给了国王,这一次逃跑又失败了。

  狂怒不已的父亲决定惩罚小腓特烈,他几乎要杀死小腓特烈,父亲说卡特是帮助王子逃跑的罪犯,没有规劝王子回头,却跟着王子一起瞎折腾,这一次他决不轻饶。

  父亲给小腓特烈带去了一句话:来参观卡特的死刑仪式!

  小腓特烈真的惊呆了!他没想到父亲这一次居然来真的,发这么大的火。他苦苦请求父亲,说一切的罪责都由自己承担,不要连累到自己的朋友。

  父亲置若罔闻,他已经不相信自己的顽劣儿子了。

  于是,小腓特烈的好友被处决,眼睁睁看着朋友的人头落地,小腓特烈痛苦不已。

  这一次他没有再用离家出走来威胁父亲,他把悲伤放在自己心里。

  从此之后,小腓特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变得沉默寡言,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心中,他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

  小腓特烈觉得:与其叛逆地与父亲作对,还不如扮演听话的乖儿子。他真的养成了王子的心性。

  他真的变得成熟了。

  看到小腓特烈变得成熟,父亲很是高兴,儿子的婚事不久也要开始张罗了。

  纵观小腓特烈一生,他似乎对任何女人都不感兴趣,然而史书上也看不到他对于男人感兴趣的记载。因此虽然有历史学家指出他可能是同性恋的取向,但也有更多历史学家第一时间予以反驳。

  所以,小腓特烈并非是不喜欢女人,而是没有遇到那个适合自己的女人,他只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国家建设与军事建设上。

  小腓特烈非常喜爱军事,又是一位王子,所以希望找到一个尊贵的公主,这个公主一定要有极高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这样才能与他情投意合。

  这样的人存在吗?当然存在,她就是奥地利公主特蕾莎。

  那是小时候,他在柏林看到帝国的公主,特蕾莎·哈布斯堡,这位可爱的小公主的娇贵与坚强,温柔与自立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那个时候他还小,对于男女之事还不明,但是那位穿着公主裙的小女孩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奥地利还曾经想与普鲁士联姻,想让特蕾莎公主和腓特烈王子成亲,然而普鲁士不想受奥地利控制,所以这项和亲未能实现,要是两人真的结为夫妻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合并成一个国家了,那么历史可真的要改写了,世界上可能要少掉十分之一的战争,从西里西亚战争到二战。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1733年,小腓特烈结婚了,对方是布伦瑞克-贝芬公国的公主伊丽莎白,但是失望的情绪却无边地蔓延开来。因为这场婚姻是父亲包办的,对方是一个毫无情趣的女人,自己对她丝毫不感兴趣,婚后腓特烈也对妻子很是冷淡,由于他长时间呆在军营,所以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只不过此时的小腓特烈不再叛逆了,父亲给他找的人,他只有唯命是从。

  1734年,神圣罗马帝国著名的将军,萨伏依公国的欧根亲王前去法国作战,普鲁士国王老腓特烈求他带上小腓特烈,让儿子历练历练。然而这场战争小腓特烈却遭遇了失败,被法国的萨克斯伯爵击败,毕竟初出茅庐的小腓特烈还是太嫩。

  然而这场战争却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甚至超过了战役本身,那就是欧根亲王对于小腓特烈,厌恶到了极点。欧根亲王是一个和蔼的意大利老头,身为神圣罗马帝国亲王,他还是喜爱开玩笑,然而小腓特烈却不苟言笑,从来不说笑,这让他很不舒服,在小腓特烈面前总要戴上面具,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性情。

  更重要的是,小腓特烈虽然没打什么仗,但是他极强的军事才能和冷峻的军事风格还是显露无疑,欧根亲王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一旦腓特烈登上王位,普鲁士的邻邦将会被他的侵略性吓一大跳”。

  欧根亲王最疼爱的就是特蕾莎公主,这位老爷爷对于小萝莉公主疼爱有加,听说腓特烈曾经差点与特蕾莎成亲,吓一大跳,他表示坚决反对,因为他有多爱特蕾莎,就有多厌恶腓特烈。

  一些野史上面说腓特烈之所以没有娶特蕾莎,是因为欧根亲王的阻挠,这个说法不对,因为那个时候腓特烈已经结婚了,奥地利公主无论如何不会去做小妾的,而且在腓特烈结婚3年之后,特蕾莎也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洛林公爵,这位法国洛林王子为了能够娶特蕾莎公主,特地去绝嗣的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国即位为大公,然后再以帝国大公的身份迎娶公主,但是欧根亲王厌恶腓特烈,这是事实。

  腓特烈对于音乐的兴趣一生未减,他著有一本《谈长笛吹奏技巧》,这本书一直到现在还是长笛吹奏的经典之作,他还与巴赫等音乐家交好,除此之外,他对于音乐、诗歌、文学、哲学、历史、物理、经济。园艺和养狗都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广泛的兴趣终生不改。

  1740年,老腓特烈病危,小腓特烈被叫到病床前,经过多年的谅解,父子两人早就冰释前嫌,父亲表示,自己只所以严格对待儿子,一方面是自己患有狂暴症(一种叫做卟啉症的医学疾病),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儿子可以成熟,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不要再任性了,日后如果任性,受苦的是全普鲁士的人民。小腓特烈含泪点头,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腓特烈即位,时年28岁。

  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20

吾。茗止°

ZxID:13451103


等级: 热心会员
好运连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8-12 0
六、把江山扛在肩上

  腓特烈当上普鲁士国王之后,虽然仍然保持着对文学、音乐的兴趣,还曾经邀请伏尔泰来普鲁士居住,然而其主要着重点还是在军事领域。

  毕竟当时的欧洲,群雄争霸时代,谁军事强,谁就可以创造辉煌。

  腓特烈的改革一直被人质疑为军国主义,其实他还是有很多开明的改革的,比如取消审查制度和刑罚法案,并且准许一副讽刺他本人的漫画刊载出来,不过腓特烈最大的改革还是在军事领域,这一时期,普鲁士发生了黑色裂变。

  让我们来看看腓特烈是如何改革,使得普鲁士迅速强大起来的。

  首先,腓特烈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他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工作,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军营度过,一天工作达18小时,平均每天只睡6个小时左右,为了节省睡觉的时间,他从来不脱下自己的军装,睡觉的时候都用的木头枕,方便自己随时醒过来,平日里都穿着军装,方便自己醒来后随时去军营视察。正是这种几乎自虐性的高强度工作,使得普鲁士改革进展尤为神速。

  腓特烈对此也有怨言,他说:

  “上帝创造了驴子、柱子和国王来承受世间所有重担。”

  在他看来,当国王是一项苦差事,跟做驴子差不多。不过,腓特烈愿意维持着工作狂的状态,他就像一个车轮,只要停止运转,就会立刻倒下。

  腓特烈由于自身阅历较浅,所以向普鲁士名将安哈尔特-德绍亲王请教军事原理,并且将亲王请到教练场,对士兵进行集训。

  腓特烈的第二项军事改革就是扩军,他大量地增兵,将普鲁士军队从3万扩张到了8万之多,腓特烈体恤士兵,给每个征兵都配以极好的待遇,很多士兵都心甘情愿地为国王效命。

  腓特烈的第三项改革就是军事技术方面的了,普鲁士士兵人数增加了,然而素质如何增加呢?腓特烈为普鲁士士兵配备了古罗马时代的节奏行军法,将士兵训练成为动作迅速的职业军人。结果,同等数量的军阵,普鲁士的步兵可以以比敌人快一倍的速度精准地移进预定的战场。

  安哈尔特亲王也为普鲁士的军事技术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士兵们用来装填火药的木棒改成了铁棒,用铁棒子去杵弹药,可以杵得更实在些,也不担心折断。因此,普鲁士炮兵的装填弹药的速度比其他国家的炮兵要快上一倍。

  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后,西班牙发明了燧发熗,当时的欧洲普遍进入热兵器时代

  除了增强装填弹药的速度,腓特烈还训练士兵们射击的速度,经过一系列高强度的训练,普鲁士的射击速度比起奥地利,要快上一倍。

  骑兵是重要的兵种,腓特烈也格外重视骑兵,他一方面保留骑兵的机动性,一方面又给骑兵配备了火熗,注重训练骑兵在战马上的射击能力,普鲁士骑兵仍然马刀锋为基本战术,不强求火熗射击。

  普鲁士骑兵以重骑兵和中型骑兵为主,但是战斗力一般,还大量招募了乌克兰、塞尔维亚等雇佣兵

  军事思想领域,腓特烈也很有建树,他著有《军事教令》一文,阐述了其军事思想,他的军事理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确保你自己的侧翼和后方,而设法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结合该军事思想,腓特烈发明了一种斜形队形,这种一种平行四边形的方阵,相比较过去正方形的方阵,可以更加有效地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而保护自己的主力部队,而那句名言和拿破仑的名言“战争无非就是集中自己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交相辉映,腓特烈的军事思想对于拿破仑和后世德国军队的建设都有巨大影响。

  当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军事只是表象,经济还是深层,倘若经济不好,一支军队也不会有很好的战斗力。腓特烈也注意普鲁士的经济发展,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法令,普鲁士的经济发展得很是繁荣。

  普鲁士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黑色裂变!它的步兵移动速度、步兵射击速度等等,都比奥地利要快上一倍左右。当法国和奥地利还没有察觉的时候,普鲁士已经今非昔比了。

  既然扩充了军备,那么就要开始扩张,腓特烈要为普鲁士争取发展空间,瞄准了南部的煤矿产地——西里西亚,这片土地名义还属于奥地利管辖,虎口夺食,不得不说很胆大。

  一切准备就绪后,腓特烈和安哈尔特率领自己的这支雄师开进了西里西亚,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爆发。

  1724年,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公主特蕾莎7岁的那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还是没有一个儿子,根据神圣罗马帝国法令,女儿是无法继承皇位的,所以查理六世颁布了《国本诏书》,在这份诏书中特别强调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亚不可分割,如果自己仍然没有儿子,那么女儿可以继承皇位。

  这位皇帝望眼欲穿地等着儿子的来临,却最终失望了,他接下来连生了两个女儿,再接下来,一个也生不出了。这样,长女玛丽娅·特蕾莎注定要成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者,这也注定了她艰难的人生。

  玛丽娅·特蕾莎因为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公主,所以早就成为了欧洲各国王室眼中的明珠,奥地利拥有这么一位美丽的公主,皇帝也格外珍惜,普鲁士王室、俄罗斯王室都差一点与之联姻,然而,这位小公主从小就喜欢上了,自己的表格,英俊的洛林公爵弗兰茨,这位英俊的王子自从15岁来到维也纳的宫廷中生活后,就成为特蕾莎和姐妹们闺房中永远的话题。

  终于,特蕾莎如愿以偿地嫁给了洛林公爵,她也是欧洲为数不多地嫁给爱情,而不是政治的公主,可以说是幸福至极。

  1740年,特蕾莎的父亲去世,年仅23岁的玛丽亚·特蕾莎登基,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全部领地,成为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女王以及奥地利的大公。在匈牙利女王的登基庆典上,当女王宣誓之后,满朝文武都被女王的美貌、勇气和决心深深打动了,齐声高呼:“女王万岁!”

  登基不久,特蕾莎就遇到了生死冤家,与她同年登基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看来,有的人缘分是注定的,只不过不是身为一生的恋人,而是一辈子的仇人。

  腓特烈的父亲一直想统治西里西亚公国,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况且这个公国并不属于奥地利的领地,普鲁士想把它据为己有,但这片土地还是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普鲁士要想得到还必须向帝国打申请,腓特烈的父亲没有完成的遗愿。当然要腓特烈来完成。

  特蕾莎一登基为奥地利大公,还没来得及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帝,就遇到了这件棘手的事情,对于腓特烈这个人,她是有所耳闻的。对于普鲁士,她更是熟悉不过。对于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要求,她的回复很简单,只有两个字:不行!

  碰了闭门羹之后,腓特烈对于特蕾莎有了一点厌恶,他立即去向神圣罗马帝国说明理由,说自从西里西亚大公绝嗣之后,那片土地已经成为了无主地,大量的矿山荒芜,请求帝国把它赐给普鲁士。

  如果是遇到其他心情好的皇帝,一高兴,说不定就把西里西亚给普鲁士了,别忘了,当初霍亨索伦家族要去勃兰登堡的时候,皇帝很开心,准许他们去了。当初普鲁士想荣升为王国的时候,皇帝也很开心,也给他们王冠了。

  如今,新王登基,天下大赦,一个小小的西里西亚,就给了我们普鲁士吧。

  特蕾莎见腓特烈还不死心,回答更干脆,还是两个字:不行!

  腓特烈彻底被激怒了,他心想:你奥地利这么不给我面子?我也要让你难堪!

  什么事情能让奥地利难堪呢?

  思前想后,有了。现在的奥地利大公,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人-特蕾莎,居然是个女人!

  腓特烈决定抓住特蕾莎的性别做文章。

  当时的特蕾莎还只是奥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女王,还没有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由于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已经500年了,所以特蕾莎加冕为皇帝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腓特烈就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向全德意志邦国,乃至全欧洲发出质疑,质疑特蕾莎不配当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本来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当皇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特蕾莎已经嫁给了洛林公爵,一些德意志邦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女人成为全德意志最大的诸侯,更不愿意看到他的老公,一个小白脸成为皇帝的老公。不久,萨克森大公国向奥地利抗议,巴伐利亚大公国也表示不支持特蕾莎加冕,那不勒斯王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女人当皇帝,普鲁士身为幕后总导演,自然坚决反对。

  外国势力看到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继承发生了龃龉也非常高兴,法国和西班牙也加入了反对特蕾莎当皇帝的队伍中,当时全欧洲支持特蕾莎当皇帝的只有英国和俄国两家,这两国都出过著名的女王,其他各国均反对特蕾莎当皇帝。

  就连教皇那边也不准备给特蕾莎加冕,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女人当皇帝。

  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致命的话,那么,奥地利民众的反对捅了特蕾莎心口最后一刀。奥地利是天主教国家,民众思想比较保守,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女人做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看到自己最亲爱的臣民都反对自己了,特蕾莎痛哭不已,她想不到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反对自己,难道仅仅因为自己是女人?

  特蕾莎最终妥协了,她太累了,她真的只是一个女人,只能依靠在男人的肩膀上。拿什么去与天斗,与地斗,与全欧洲斗?她让出来皇位,让自己的丈夫弗兰茨当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弗兰茨最终加冕成功,开创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由于弗兰茨性情恬淡,所以大政方针还是由特蕾莎来掌控,他只是一个台前皇帝,特蕾莎才是垂帘听政的女皇。

  但是特蕾莎毕竟没有当上皇帝,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普鲁士腓特烈的阻拦,她的心中恨透了腓特烈。

  而腓特烈终其一生,最痛恨的自然就是奥地利了。心想:如果没有奥地利的阻拦,普鲁士可以少掉多少障碍!

  “我就是不喜欢奥地利”,这是腓特烈一辈子的心里话。1785年7月23日,病重的腓特烈在床榻前颤颤巍巍地加入由14个国家组成的联合抵制奥地利势力扩张的君主联盟。第二年,腓特烈就去世了,可以说,特蕾莎和奥地利是腓特烈一辈子的敌人。

  弥留之际,能把腓特烈唤醒的估计就是奥地利的消息了,腓特烈一定说:快扶我起来,我还要去反对奥地利!

  他们,真的要注定成为一辈子的敌人了。


七、一触即发的战争

  1760年8月14日,波兰,里格尼兹,这儿曾经是蒙古军队西征所达到的最西边,在这儿蒙古军队大败波兰和波西米亚联军,最终因为大汗去世而撤兵。

  腓特烈没工夫去回想历史,此时他正在帐篷中垂头丧气,情势不容乐观,他的军队已经快要丧失一半了,或许有一天,他也会成为俘虏,他想尽一切办法想挽留颓势,却无法力挽狂澜。

  腓特烈经常与士兵们打成一片,士兵们都很喜爱他,他也从士兵那儿了解到很多军事情况,此刻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了士兵,他们看到自己的国王闷闷不乐,都自觉地走开去了。

  最终,腓特烈还是坚定地去了指挥所,面对全体军官发表演说,给他们打气,后世的拿破仑评价腓特烈说:“越是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他越是显得镇定。”

  其实腓特烈的内心并不平静,他是人,不是神,他也会沮丧、苦恼、失望、迷惘。然而他更是普鲁士国王,江山扛在他的肩头,如果他临阵脱逃的话,全普鲁士人民都要遭殃。

  腓特烈此刻才回忆起自己的父亲,虽然他从小接受了父亲虐待式的教育,但父亲教会他的忍耐与坚持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腓特烈抬头看着满天星,父亲会不会在天堂看着他。

  腓特烈发表完演说之后,意外得知奥地利决定绕到自己军队的后方偷袭自己的后勤,于是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亲自率领普鲁士军队绕到奥地利军队的后方,当时的战争由于火熗的射程很短,几乎都是贴身的肉搏战,普鲁士军队浴血冲杀,终于击败了奥地利军队,取得了里格尼兹会战的胜利,但是一场战役的胜利对于战局的逆转没有丝毫作用。

  其实腓特烈并不想打这场仗,但是情势所逼,他不得不走上战场。此刻的腓特烈,好累,好累,他不禁回想起此前的和平时光,对于他而言,和平是最大的奢望。那么,已经停战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何会再度交火呢?

  事情要从4年前说起,那个时候的奥地利和普鲁士早已经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对于奥地利而言,普鲁士夺走了她的西里西亚,又让她在列强面前颜面扫地,她十分想报此一箭之仇,她说自己宁可卖掉最后一条裙子,也绝不能丢掉西里西亚。

  而对于普鲁士而言,奥地利一直不愿意把西里西亚交给他,也一直在羞辱普鲁士,没有给普鲁士应有的尊严,他也很想教训一下奥地利。腓特烈评价特蕾莎说她“总是哭哭啼啼的,但也总想把别人给吞了。”以显示特蕾莎的无赖和贪婪。而特蕾莎对于腓特烈的评价则是狂妄与无知,两人早已经水火不容。

  就在停战的数年中,奥普两国都没有闲着,他们都在练兵,准备有一天再兵戎相见。

  奥地利毕竟掌握者神圣罗马帝国,而特蕾莎又在全欧洲君主面前哭诉腓特烈和普鲁士,很快,她就找到了俄罗斯作为自己的盟友,并且和法国冰释前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奥地利签订了凡尔赛合约,双方正式结盟。

  法国与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如果普鲁士和他们合纵,或许有更大的胜算,然而法国和俄罗斯最终抛弃了普鲁士,普鲁士在整个欧洲大陆变得孤立。

  面对这种不利的局面,腓特烈在全欧洲结交盟友,“我们需要一个盟友”,他明白,在战争中没有盟友的国家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18世纪的欧洲,没有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系,今天的盟友可能明天就逆转成为了敌人,这也正是前文所说的“没有敌人或者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法国抛弃普鲁士而去跟奥地利结盟后不久,原先和奥地利结盟的英国因为与法国的矛盾,而倒向腓特烈这边,腓特烈很是高兴,毕竟英国国王与自己有亲戚关系,更重要的是英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海军,有了英国的助阵,他感觉有了强大的依靠。

  而英国民众对于腓特烈也很是喜爱,一家名叫《伦敦年鉴》的杂志称呼他为“腓特烈大帝”,并且把他归到最伟大的军事家行列,这个称号很快不胫而走。而一家陶瓷厂也把腓特烈的头像印在了茶杯之上,并且卖的很是畅销。其实英国人未必就喜欢腓特烈,只是他们很厌恶法国,腓特烈一直跟法国作对,所以他们也就爱屋及乌了。对于这些虚名,腓特烈很冷静,他认为君主不应该执着于这些虚的头衔,他说:“头衔只是傻瓜的装饰品,伟大的人有一个名字足矣。”

  此时的欧洲,阴云密布,英国与普鲁士结盟,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结盟,俨然形成了两大阵营,双方的冲突,一触即发。

  当时的欧洲形势,图片来自于布哈林制作的地图

  1756年8月26日,因为担心奥地利攻击西里西亚,腓特烈决定先下手为强,进攻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的一个小国家-萨克森,普鲁士以排山倒海的攻势一下子就把萨克森占领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奥地利都沸腾了!腓特烈坚称自己是自卫行动。

  我们都知道,只有你被人攻击的时候立刻还击,这才叫做“自卫”,此时奥地利并没有攻击普鲁士,普鲁士却先下手为强,这个总有点说不过去。

  奥地利听说萨克森被占领了,立即派出自己的军队迎战,由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全面战争,史称“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时期的欧洲,图片来自于布哈林制作的地图

  在普鲁士士兵攻占萨克森的时候,一位士兵不小心撞倒了萨克森的王后,使她受了一点轻伤。这点花边消息传到特蕾莎的耳中,女人天生对于八卦新闻有着极强的敏锐性,特蕾莎立马就开心地跳了起来!因为她知道,腓特烈占领萨克森,全欧洲人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觉,然而腓特烈伤害萨克森王后,这就是一个大罪状了。

  为什么呢?

  因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是萨克森王后的亲戚,路易十五娶了萨克森王后的女儿做妃子,也就是说,萨克森王后是路易十五的丈母娘!

  腓特烈伤害萨克森王后的消息经过特蕾莎等一批八卦女的宣传,迅速在欧洲宫廷发酵,路易十五不久就得知自己的丈母娘居然被普鲁士羞辱了,这让他对腓特烈深恶痛绝,于是法国国王一纸命令,要求法国军队开赴前线,与普鲁士军队作战。

  由此可见,千万不要惹女人,她们的嘴是非常厉害的,特蕾莎的几句话立马就激怒了法国国王,让法国参战。

  正当普鲁士攻克萨克森后没多久,它就遇到了奥地利和法国的前后夹攻。

  从这个时候开始,腓特烈开始了极其紧张的岁月,他几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几乎停止了睡眠,他真的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

  那么普鲁士唯一的盟友英国呢?英国虽然厌恶法国,但是它不想真的出兵帮助普鲁士,而是想作壁上观,坐享其成,所以它只是名义上支持了一下腓特烈,并没有派兵支援他!后来觉得可以

  采取无损失的方法支援,便派遣了一支海军,去殖民地与法国军队作战,这项行动倒是为后来战局的逆转发挥了作用。

  看到英国如此的不讲义气,腓特烈几乎气晕了!盟友不是这么当的!然而,英普联盟已经建立,他也无法更改,没有英国的援助,他只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全欧洲,看到整个欧洲先联合起来对付普鲁士,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真的要与天斗吗?

  此时的普鲁士在东西南北几乎各个方向都遭到了进攻,腓特烈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对抗百万大军了,在一系列艰苦的追击战之后,腓特烈精疲力竭,他准备突围出去,回到大本营柏林进行休整。1757年11月,腓特烈率领2万普军和几十门火炮,来到靠近莱比锡的一个名叫“罗斯巴赫”的小村庄,此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了:

  法国数万军队和奥地利数万军队正火速赶来,共54,000人,配备有156门火炮,要彻底剿灭普鲁士!


八、全力出击!西里西亚!

  彻底撕破脸皮之后,腓特烈在普鲁士进行了著名的军事改革,随后大军开赴西里西亚,准备攻占西里西亚,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爆发。

  面对着普鲁士凌厉的攻势,奥地利大公特蕾莎猝不及防,被打得节节败退,没多久就把西里西亚割让给了普鲁士,仅仅1年的时间,普鲁士就占领了西里西亚全境。

  事实上,当时特蕾莎面临的问题很多,不仅有巴伐利亚对于她丈夫皇位的质疑,还有萨克森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忠诚。为了安抚萨克森,平息巴伐利亚叛乱,特蕾莎不得不暂时对普鲁士妥协,准备平息战乱后再收拾普鲁士。

  腓特烈率领军队从西里西亚进军,当他来到摩拉维亚,也就是今天的斯洛伐克的时候,看到这块土地十分贫瘠,不足以养活军队。于是,腓特烈只好又退回了波西米亚,看到普鲁士想退回波西米亚,奥地利军队立马赶上前去截断普鲁士,双方在查图西茨展开大战,由于普鲁士军队中炮兵人数多于奥地利,最终普鲁士击败奥地利3万大军,这是腓特烈第一次独立指挥的大战役。

  不久,奥地利就与普鲁士签订了《巴黎协定》,正式停火。普鲁士退出波西米亚,但是暂时取得了西里西亚。

  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之后,腓特烈说:“训练有素的军队,充实的国库和士气高昂的士兵,这些都是战争的取胜的决定因素。”同样的,这些也都是腓特烈军事改革的重要方面,可以说,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正是检验腓特烈军事改革成果的一次考试。

  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是结束了,然而因为特蕾莎的女性身份引发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还在继续着。

  在那个时代的欧洲,还是歧视女性的时代,除了英国有女王之外,保守的欧洲大陆,尤其是东欧内陆的奥地利,要想有一位女皇帝难上之难。

  可是,特蕾莎就是不信邪,虽然只做了奥地利大公,等到奥地利击败巴伐利亚,笼络了萨克森之后,奥地利大公特蕾莎决定收复西里西亚,她多次对英国外交官表示要跟普鲁士大干一场,没多久,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就爆发了。

  特蕾莎命令军队进攻普鲁士王国的大本营——勃兰登堡。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围魏救赵”战略,也是腓特烈自己说的“设法迂回敌人的侧翼和后方”。看来,腓特烈被自己的战略给坑了,阴沟里翻了船。

  不过,腓特烈的军事才能岂是特蕾莎可以比的,别忘了,当腓特烈学习军事理论的时候,特蕾莎还在织布绣花。当腓特烈在与父亲谈论军事的时候,特蕾莎还在闺房中谈论美男子弗兰茨。女人毕竟和男人不一样,军事是男人的天赋,这一点,不可否认。

  看到大本营勃兰登堡被攻击,腓特烈并没有急着去救勃兰登堡,他而是来了一个“反围魏救赵”,心想,奥地利来攻我大本营,我也可以再去攻奥地利的大本营啊,于是腓特烈直接率领军队进入了波西米亚,特蕾莎的封地。

  这一次特蕾莎惊慌失措,下令奥地利军队立刻回援波西米亚,至此,勃兰登堡的威胁自然就解除了。

  奥地利看到普鲁士横扫千军,也非常地担心,在他们的一再请求下,英国军队开始介入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几次交锋之后,英国军队和普鲁士军队不分上下,甚至在丰特诺伊战役中,英国军队还被普鲁士击败。同年6月,在霍亨弗里德堡战役中,腓特烈对于战争的战略规划事必躬亲,亲自指挥普鲁士军队成功将奥地利和萨克森军队分割开来,随后各个击破,取得重大胜利,这是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的转折点。

  这个时候,英国“帅亲王”查理·斯图尔特发动叛乱,要求继承英国王位,英国忙于平叛,这对于普鲁士而言是一个好消息。由于普鲁士刚刚在霍亨弗里德堡战役中取得大胜,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威望,英国便和普鲁士签订和平协议,英国承认普鲁士对于西里西亚的所有权,同时,普鲁士也支持英国平叛,英国随后退出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之所以被誉为最早的世界大战,在于英法在北美洲的大战,这次大战,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调,英国拥有了美国和加拿大,尽管美国不久后就建国了

  对于英国的中途退出,奥地利很是愤慨,特蕾莎仍然决定收回西里西亚,面对特蕾莎的不依不饶,腓特烈十分愤怒,在克塞耳斯多夫战役中,普鲁士军队几乎是自杀性地冲向萨克森军队中,与萨克森军队展开肉搏战,最终攻克萨克森大公国首都德累斯顿,萨克森宣布投降,奥地利最后一个盟友失去,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结束。

  1745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签订《德累斯顿和约》,正式结束了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然而特蕾莎还是心中不服气,此后居然撕毁协定又发动了几场战争,撕毁协定这样的事情太失国际风度了,所以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帮助奥地利,这样,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才正式结束。

  经过了8年的战争,奥地利最终还是失去了西里西亚,奥地利既丧失领土,又丧失了名声,特蕾莎对于腓特烈的仇恨简直就是超越古今,他们不同以吵架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当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还是会再度开战的。

  而玛利娅·特蕾莎不得不认命,自己的丈夫,洛林公爵弗朗茨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她只是皇帝的妻子,奥地利大公,虽然自己名义上是皇帝。自己的丈夫是花花公子,总是沾染惹草,可是她也不得不默默忍受,让他成为名誉的皇帝,而且自己的王朝也从“哈布斯堡王朝”改名为“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因为丈夫是洛林公爵。仅仅因为自己是女人,这是时代的局限。

  而普鲁士经过这8年的战争,最终得到了西里西亚,同时也从实战中锻炼了军队,军事实力得到了质的提升。战争期间,腓特烈4点钟就起床了,直接穿着身上的整套军队制服就投入到战争中去,该习惯伴随了他一生,一直到晚年,他都没有脱衣服的习惯,喜欢穿着制服,和衣而睡。

  奥地利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同时,在全欧洲寻找自己的盟友。

  普鲁士也开始总结一系列战争经验,提升自己的军事实力,也在外交上花了不少心思。


九、要么战斗,要么去死

  罗斯巴赫会战时的普鲁士已经万分危急,如果说失去西里西亚会让普鲁士万劫不复的话,那么如果这场战役失败,普鲁士军队就会全军覆没,腓特烈就会变成俘虏,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普鲁士这个国家,连国家都没有了,普鲁士还拿什么去强国富民,还有什么脸面立于世界舞台?到时候一切都化为乌有。

  所以说,历史蕴藏着很多偶然,这场战役如果失败,普鲁士从地图上消失,这就是一次偶然事件。

  但是历史上更蕴藏着必然,这些必然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去力挽狂澜,在狂风大浪中如履平地,化险为夷!

  来看看此时的状况吧,元帅与公爵都在外征战,根本来不及回援腓特烈,此时他只有2万多人,相当于法奥联军的一半,人数上的劣势使他陷入逆境中。

  更糟糕的是,腓特烈和他的普鲁士军队已经被包围了,等着被歼灭!

  千钧一发之际,腓特烈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灭亡,要么投降!

  身为男人,只能站着死,绝不能跪着生。所以罗斯巴赫会战必须要取胜,而且是大胜,以弱胜强,这样才能迎来战争的转折。

  大家都会明白为何这场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最经典的战役之一,成为必学的教学案例了。

  回到战场上来吧,如今腓特烈面临的情形就是自己被包围了,他需要突围。这种突围战如何去打呢?

  所有的兵法都说过突围战的破解之道,那就是找到突破口,直接刺破,便能土崩瓦解,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木桶有一个“短板效应”,只要有一块板比其他的木板要短小,水就会流出,这个木桶就失去了作用。再说得形象一点,水缸被砸开一个缺口,水流干了,也就失去了作用,这是“司马光砸缸”的典故。

  罗斯巴赫会战图

  这揭示了突围战的一个最重要原理:先捡弱的打!打掉了短板,木桶就盛不住水了。这是突围战最基本的原理。

  一战定乾坤!

  腓特烈勘察敌情后发现,法奥联军居然在向自己侧面缓慢移动,想偷偷地从侧面开始进攻。联军中的奥地利部队一开始移动,包围圈就出现了一个缺口,腓特烈当机立断,从这个缺口出去!立刻命令军队调动,只用了几十分钟,军队全部调转了阵营,移动到了奥地利的侧面!

  奥地利本来想从侧面包抄普鲁士,没想到普鲁士却反而从侧面包抄了奥地利,普鲁士以惊人的速度像机器人一样的完成了部队旋转运动,从向西变成了向南,令法奥联军叹为观止,这体现了普鲁士极高的战斗纪律和士兵极高的服从性。

  法国军队看到普鲁士军队开始移动了,决定先发制人,也以为腓特烈胆怯,开始逃跑了,想立即将其歼灭,于是命令部队攻击普军,由此法奥联合包围圈终于出现了一块短板!

  前面说了,突围战的基本方法是打短板,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是身为包围的人,如何让被包围的敌人突不去呢?如何掐死被包围的军队呢?原理和前面的木桶效应一样,只不过反过来,所有的板都要加固加高,尤其是可能出现短板的地方,短板一旦出现,立刻增兵,将其加高,这样敌人就突不出去了。中国历史上歼灭战很多,白起、韩信都是善于打歼灭战的高手,白起长平之战围了赵国军队数月,居然一条缝隙都没有!赵军无论如何也突不出去,只能被歼。

  法国军队看到自己出现短板了,大惊失色,立马派兵加固,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普鲁士的塞德利茨将军立马抓住战机,率4000骑兵猛攻法国军队,普鲁士如同一把钢刀,立刻把法国军队斩为数截!

  普鲁士炮兵和火熗手紧随骑兵之后,开始发动火力攻击,在火力上,普鲁士军队是不如法奥联军的,前面说过,联军有158门火炮,可是普鲁士只有几十门。

  但普鲁士的射击速度极快!相同的时间射出了更多的子弹,因此居然对敌人形成了火力压制!

  危急时刻,腓特烈的弟弟,普鲁士的亨利亲王冒着熗林弹雨,亲自上前线,率领步兵射击,连王爷都不顾自己性命,普通士兵能不被感动吗?普鲁士士兵大喊一声,全都跟着亲王冲入法军阵地,法军有些支持不住了。

  普鲁士的炮兵走的太快,深入到了联军内部,发动猛烈炮火攻击,这一次,联军终于溃败了,最终普鲁士以雷霆万钧之力击碎了法奥联军的围剿,普军只损失了541人(其中死165人,伤376人)。

  罗斯巴赫会战以腓特烈的勇敢决断和技艺高超而饮誉后世。拿破仑对腓特烈的评价是:“愈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愈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所能说的最高赞誉之词。”

  罗斯巴赫会战终于结束了,这场战争极大地增强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心,当年孔代亲王在德意志南征北战,给德意志人民带来了屈辱的回忆,如今普鲁士击败法国军队,德意志人民都拍手称快。

  普鲁士赢得了比战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民心!奥地利勾结法国军队组成联军,德意志人民心中觉得奥地利是德意志的败类,而普鲁士以一己之力战胜了联军,德意志人民都觉得普鲁士才是英雄,这为后来无数德意志邦国背弃奥地利,投向普鲁士创造了先决条件。更为德意志统一创造了民意基础。

  历史的天平已经从奥地利转到了普鲁士!

  罗斯巴赫会战是一场经典的突围战,已经写进了军事教科书中,成为经典案例。然而,战争还是没有结束,突围后的腓特烈还是被法奥联军追着打。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腓特烈明白这一点,于是决定主动发起进攻,腓特烈到达了洛伊滕,立刻对奥地利军队展开了包围,以3万普鲁士军队居然包围了6万奥地利军队,堪称奇迹。

  这场洛伊滕会战几乎就是反过来的罗斯巴赫会战,被包围者普鲁士如今成了包围者,包围者奥地利如今反而成为了被包围者。

  腓特烈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不仅可以打突围战,也可以打歼灭战。

  我们都知道部队不可以驻扎在水边,因为没有退路,南宋李成就把部队安置在河边,虽然被岳飞全歼。然而韩信却把部队安置在了河边,背水一战,灭掉了赵歇。

  我们也知道,部队不可以驻扎在高地上,若敌人把它包围,便断了自己的退路,三国马谡就把营地设在高地上。

  然而,设立在高地上可以居高临下,一鼓作气冲垮敌军,这一次腓特烈就是如此。他与马谡的不同是马谡是一座孤山,没有水源的供给,而腓特烈这座山可以隐蔽机动部队,更有水源可以攻击。

  腓特烈也并不是想学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他把部队驻扎在河边的洛伊滕村,然而,就在这条河的拐角处,却有一座孤山,就算他们被包围,还可以躲到山上去,并非没有退路。

  所以,兵法最重要的就是活学活用,以当时的地形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如岳飞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果死读兵法,那就是纸上谈兵,兵书上说不可背水驻扎,不可在孤山上驻扎,这些只是一般情况,然而也有特殊的情况,必须活学活用。

  如今腓特烈已经将奥地利军队包围,而他自己进可攻,退亦可守,有水又有山,可见这场战役自己虽然也是以少胜多,然而比起上一场,必然是大胜。

  腓特烈率领部队从东南进入战场,击溃奥地利前哨部队,随后腓特烈命令主力进攻奥地利左翼,另一支部队则在前面掩护。

  没想到奥地利错误地以为掩护的部队是主力进攻部队,于是把所有的奥军都压了上去,这样左翼就空虚了,腓特烈正好对奥地利军队左翼发动攻击。这一系列的包围中,腓特烈也注意不能留下短板,不然奥地利就能突围出去了,毕竟前一场战争,自己就是这么突围出去的。

  由于奥地利军队有6万之多,普鲁士则只有3万军队,所以一时间还是不能蛇吞象的,战局陷于胶着中。

  又是奥地利出现了短板,这一次奥地利发现普鲁士军队主力在左翼了,便发动骑兵主力进攻普鲁士左翼,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位置,正好夹在洛伊滕村和普鲁士骑兵队中间!而且正好在孤山隐蔽队伍的旁边,这样一来,所有的普鲁士军队全部冲了出去,正好把这部分奥地利骑兵团团围住,顿时奥地利骑兵进攻队形大乱,出现了溃败的迹象。

  宜将剩勇追穷寇!腓特烈看到奥地利已经左翼溃败了,立马发动坚决的攻击,这一次,奥地利大军全线崩溃了。普鲁士则士气高涨,追歼数十里,歼灭奥地利军队4万人!要知道,这场战役中的普鲁士军队只有3万人啊,蛇终于吞下了象。

  这是腓特烈军事生涯的最巅峰,这两场战役,奠定了腓特烈作为最伟大名将之一的地位。而腓特烈军事神话的取得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他的父亲日复一日对他的军事教育和他从小接触到的军事理论,他此刻才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没有这些军事基础,普鲁士早就战败灭亡了。

  虽然普鲁士接连打了两次大胜仗,却仍然无法改变普鲁士大战略上的孤立形势。与此同时,法国和奥地利继续对普鲁士进攻,而俄罗斯也彻底地加入了进来,普鲁士面对四面八方的围剿。

  俄罗斯加入战争还是颇为戏剧的,奥地利大公特蕾莎和俄罗斯女王伊丽莎白都是好友,她们都恐惧于普鲁士这位邻居的强大,那个时候东欧大部分国家在土耳其统治下,少数分国家在奥地利和俄罗斯的统治下,这两位女人最终联合绞杀腓特烈,据说是因为腓特烈反对特蕾莎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被质疑为歧视女性,而俄国当时正好是女皇在位,所以对于腓特烈格外地厌恶。

  普鲁士纵然再强大,也没有办法抵挡得住全欧洲的进攻,腓特烈终于有点支撑不住了,此后第三帝国的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也曾经以七年战争的腓特烈作为偶像和精神支柱,觉得奇迹会降临,那么奇迹降临了吗?战争何时才是尽头?

  俄罗斯的加入使得战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此说来,普鲁士并不担心奥地利和法国对于它西线的进攻,它担心的是东西线同时遭到进攻,后来一战和二战也说明了这一点。

  腓特烈遭遇了人生中最苦难的几年,他几乎每天都在压抑着,其实心中一直渴望嘶吼,发泄出苦闷。然而他不能,他还要指挥他的部队,他还要照顾他的子民。所以他只能选择战斗。

  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是他父亲教育他的,如今腓特烈铭记在心。

  腓特烈之后又开始了无休止的战争,普鲁士和俄罗斯展开了极其惨烈的拉锯战,普鲁士今天战胜俄罗斯,明天就被俄罗斯击败。普鲁士今天得到一座城池,明天就被俄罗斯夺过去,有的城池

  甚至在普俄之间转手数十次!

  就在这惨烈的拉锯战中,普鲁士百姓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数十万百姓丧生,普鲁士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然而普鲁士人民还是支持他们的国王,毕竟如今是俄罗斯军队在主动进攻普鲁士。

  看着自己的国家沦为一片废墟,腓特烈心如刀绞,然而他只能强打起精神,继续战斗。

  坚持就是胜利!

  普鲁士鏖战几年之后,取得了里格尼兹战役的胜利,这就是前文所说的腓特烈演讲的那个场景时的战役。

  而普鲁士的盟友英国则在海外殖民地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夺取了法国的殖民地,把印度和加拿大全部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获益颇丰,客观上也牵制了部分法国军队。

  就在这个时候,晴天霹雳传来,柏林被俄军攻占!那可是普鲁士的大本营啊!七年鏖战就是为了守护柏林,如今柏林失手了,腓特烈有何脸面去见普鲁士列祖列宗?

  腓特烈太累了,他真的觉得活着是一种痛苦,还不如死去算了,死亡或许还是一种解脱。然而他一想到自己的子民,就知道,他还不能死去。

  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出现了戏剧的转折,厌恶腓特烈的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去世,他的侄子彼得三世上台,彼得对于腓特烈崇拜得五体投地,他最喜爱的军事家就是腓特烈,自然不会跟偶像打仗,于是,俄罗斯沙皇彼得命令俄罗斯军队掉转熗口,转而对付奥地利!攻占柏林的俄国将军就这样全部投到了普鲁士的阵营,甚至彼得还想亲自去腓特烈的麾下效力,腓特烈心想还是算了吧,没答应他。

  彼得三世,一个颇为奇特的皇帝,身为俄罗斯帝国皇帝,出生于德意志的荷尔斯泰因公国,几乎不会说俄语,是一个日耳曼人,因此对于腓特烈大帝本能地亲昵

  戏剧性的转折发生了,俄罗斯与普鲁士突然化敌为友,令奥地利惊诧不已。法国又被英国引到加拿大去了,现在只是普奥的对决了,普鲁士再打不过奥地利,也不用在德意志混了。于是,腓特烈立马开始大反攻,又进行了几场战役,最终奥地利明白,没有别人的帮助,自己是不能击败普鲁士的,可怜的女人特蕾莎哭成了泪人,也只好承认失败,普鲁士最终取得了西里西亚,还因为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际威名,成为欧洲列强之一,也是全文欧洲战国七雄史中最后一个上位的列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豪赌的希特勒在最痛苦的时候,躲在地下室看腓特烈二世的传记,希望也化险为夷。听到罗斯福去世的消息,还以为奇迹再度降临了,但是希特勒没有这样的好运气,美国继续打击下,第三帝国毁灭了。

  普鲁士付出了惨烈的教训,然而却得到了如此大的好处,不仅领土没有丧失,国际威名还提高了,奥地利则既丧失了西里西亚,又因为勾结法国引起德意志人民反感,失去民心。腓特烈和普鲁士得到了如此大的收益,让特蕾莎很不满,到处哭诉,对此腓特烈以“哭哭啼啼”评价特蕾莎,与特蕾莎相比,腓特烈自然是胜利者。

  这就是一场鏖战七年的战争,最终普鲁士靠着一股韧劲坚持到了最后,几次面临亡国边缘,然而最终保住了西里西亚,他个人也获得军事史上永世的不朽英名。普鲁士也由此崛起,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战后腓特烈开始厌恶战争了,毕竟这种东西让他几乎丧命,他开始致力于经济建设,兴建水坝,鼓励普鲁士工业发展,普鲁士的纺织、采矿、搪瓷都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声,战后他继续统治普鲁士达23年之久,并且多次和俄国、奥地利共同瓜分了波兰,把东普鲁士和勃兰登堡终于连成了一片。腓特烈的目的是要让普鲁士强大起来,战争是为了这个目的,经济建设还是为了这个目的。

  然而,当奥地利想吞并巴伐利亚的时候,普鲁士还是联合了萨克森等表示反对,腓特烈亲自领兵出征,奥地利军队听说腓特烈来了,以为这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没想到他居然还在世,吓得都不敢跟他打,双方相互对峙,甚至士兵们都在种庄稼收土豆,腓特烈的威名成功地吓住了奥地利,最终特蕾莎下定撤兵,双方再度议和。

  这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草草收场,成为闹剧,相比较法国路易十四被全欧洲围剿,法国被打得割地赔款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普鲁士占领西里西亚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这场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堪称规模最小,也是最为和平的了。

  1780年,特蕾莎去世了,这位与腓特烈纠结一生的人,终于去世了,这对于腓特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特蕾莎几乎就是腓特烈的“妻子”,与之相伴了一生,也争斗了一生,腓特烈派人吊唁,他说特蕾莎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自己非常尊重她,她是一位在智慧和雄心上可以与自己匹敌的领袖,虽然是女人,取得的成就却与男人无异。六年之后,腓特烈终于病倒了,虽然他总是坚持每天五点钟就起床并且工作一整天,这是他战争时期的习惯,然而晚年的他已经没有精力再去从事如此高负荷的工作了,他真的病倒了,这位普鲁士巨人终于敌不过岁月的痕迹。

  腓特烈的老朋友一个接一个地走了,伏尔泰,这位和腓特烈终身保持友谊的大哲学家,也去世了,虽然伏尔泰到死都在讽刺他,然而他们还是一生的好友,那种讽刺更像是朋友间一种玩笑。

  故人陆续凋零,腓特烈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一生太累了,无论是年少受到的严厉教育还是年轻时的军事战争,他都备受折磨,从来没有睡过一天好觉。

  他从来没有想现在一样快乐,他终于可是安心地睡下了,不必在中途突然惊醒起来打仗,更无需为自己的子民担惊受怕了。

  他似乎又想到了特蕾莎,自己小时候遇到她时,她还是一个穿着公主裙的可爱女孩,如今早就成为老人,去世了,她的儿子约瑟夫似乎也是听到了人们说的母亲和腓特烈的闲话,极其痛恨腓特烈。而腓特烈也不喜欢约瑟夫,临死前一年还是加入了由14个国家发起的,联合抵制奥地利势力扩张的“君主联盟”。

  真的解脱了,他可以安心睡去了,1786年,腓特烈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

  腓特烈一生无论是战争还是经济建设都功勋卓著,把一个落后的普鲁士建成军事、工业强国,在整个欧洲有具足轻重的影响力,他70岁时检阅普鲁士军队的时候,全世界都派人前来一睹战神风采,称他是“世界的王”。腓特烈的崇拜者很多,比如说著名的拿破仑,他攻克柏林之后,说:“如果腓特烈还活着的话,我们永远无法站在这儿。”意思是法国永远无法踏足普鲁士的土地。

  有人说,普鲁士当时打的几乎亡国了,也没有成为欧洲霸主,腓特烈二世为何有这么高的地位,甚至被称为“腓特烈大帝”呢?

  原来,七年战争之所以被称为事实上第一次的世界大战,就是因为普鲁士与英国结盟,普鲁士与法国、奥地利等欧陆强国血战的时候,英国也和法国这两个殖民大国在北美殖民地大战,甚至英国能够拥有北美殖民地,拥有今天的加拿大,都亏了七年战争,正是七年战争海外的胜利让英国最终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七年战争前后英国扩大的版图,正是七年战争海外的胜利让英国最终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而同时,因为七年战争,法国被英国击败,法国怀恨在心,在10年后支持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人派兵派钱支援美国独立战争,以至于有人说,“没有法兰西就没有美利坚。”七年战争老兵、前普鲁士军官冯-施托伊本以志愿者身份来到英国殖民地,帮助美军训练,对独立战争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19世纪,美国军事作家道奇(TheodoreAyraultDodge)将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古斯塔夫、腓特烈、拿破仑并作一传,称其为古今六大名将,后来,英国军事作家利德尔-哈特(LiddleHart)将古斯塔夫和腓特烈去掉,仅留其余四人,就是中文网络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西方四大名将”的来源。但不得不说,美国人对于腓特烈大帝是非常崇拜的,正因为有了普鲁士的七年战争,才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然而,腓特烈大帝之后,几位继任者都很无能,不仅在经济还是军事上都毫无建树,离开了老舵手的掌舵,普鲁士几乎要翻船了,最终还被拿破仑占领,那是一个属于拿破仑的时代,而不是普鲁士的时代,普鲁士已经离开七年战争的荣光太久了。

  普鲁士后来先后支持奥地利和英国在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覆灭后,普鲁士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从军事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展开。

  普鲁士还能重现昔日的荣光吗?

  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发明居然拯救了普鲁士,使得它再度复活,并且以雷霆万钧之势展开了统一德意志的宏图伟业!

  大家即使不是学习化学的,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玻璃”这种物质吧,玻璃晶莹剔透,和钢铁、水泥一同构建了现代化炫目的都市。然而,早期的玻璃并不是透明的,因为它不纯净,有很多气泡和斑痕。

  当时的世界上只有法国钟表匠吉南一个人制造的玻璃是纯净的,他建造了玻璃厂,垄断了玻璃的生产,不过这项技术是他们一家子乃至于全法国的传家宝,是绝对不能外泄的,所以吉南直到临终时才把其中的秘密传给了他的儿子,后来一些化学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却也守口如瓶。

  这样到了19世纪,全世界能够生产高密度光学玻璃的只有几家工厂,他们垄断了光学玻璃制造业,使这种玻璃的价格贵得惊人!

  战争需要使用大量的玻璃,这可急坏了俄罗斯人,他们决定不惜血本,也要弄清楚制造光学玻璃的秘密!他们找到了英国的老板,最终花了数百万才得到这个决定机密,从此之俄国人也能制造透明无瑕的玻璃了。

  这个秘密是什么呢?说出来吓你一大跳!恐怕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自己也会哑然失笑吧,原来,这个所谓的价值连城的“秘密”主要就是两个字,而且是所有化学操作必备的两个字:

  搅拌!

  也就是说制作玻璃之后,必须要用一根棍子不停地搅拌玻璃液,通过不停的搅拌,就可以去除掉气泡了!我们做任何化学实验,都要搅拌一两下,这个秘密也太搞笑了吧。当然这里的搅拌并不是我们做化学实验时候的一两次,而是上万次,甚至十万次之多!通过不停地搅拌,去除掉气泡。

  就是这个一个秘密,居然还保守了几百年!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然而这个一个简单的方法,当重复10万次以上,也发挥了巨大的效用。

  之所以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下面一个故事与它异曲同工,那就是滑膛熗的改进。

  世界上最早的火熗据说是中国宋朝的“突火熗”,不过很多人觉得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火熗,只是鸟铳。现代化的火熗还是欧洲发明的,最早发明的熗支就是滑膛熗,滑膛熗曾在中世纪后风行一时,但由于当时科技条件有限,射程比较有限,只有100米左右。

  16世纪西班牙人发明了燧发熗,这种熗支只要扣动扳机,将燧石打在火门边上,点火,随即发射。这种熗参考了古人“燧木取火”的方法,用来发射弹药。不过这种熗也有弱点,那就是有的时候会失灵,熗会打不响,毕竟石头用久了,也会磨掉的。

  奥地利人凯尔奈在18世纪改进了滑膛熗,使得它变成了线膛熗,因为滑膛熗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子弹发射出去之后,往往射不准,这样凯尔奈在熗管里面塞进去膛线,子弹贴着膛线飞行就有了准确的方向,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了,他是从陀螺中找到原理的,有线做引导,子弹便会沿着轨道飞行,不会打歪了。

  由于膛线的英文读作“来复”,所以这种熗又叫做“来复熗”,也就是现代标准熗支的祖宗。

  不过线膛熗很快就被欧洲各国淘汰掉了!不仅是奥地利,连法国几乎都不用滑膛熗,而是又改用了燧发熗。

  线膛熗既然这么好,为何会弃之不用呢?原来线膛熗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而且比起滑膛熗还要致命,会危及到熗手的性命,那就是会走火!

  当时的线膛熗是从前面装子弹的,装子弹的时候熗口瞄准的是自己!这样一个不小心,自己就把自己给爆头了。因为线膛熗有如此大的危险性,所以各国都淘汰了线膛熗,重新起用了滑膛熗。

  到了19世纪,法国人包力开始改进线膛熗,他就不相信线膛熗会从此被历史淘汰,他突发奇想:

  为何不把子弹从后面装入呢?这样就不会打到自己了。

  没想到他的想法一提出来,就被大家耻笑。原来这个问题所有军人都想到了,只不过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因为子弹一旦从熗身后面装入,熗身就要被打开了,就好比宇宙飞船打开了舱门,密封环境将不存在,也就闭塞燃烧,所以子弹是发不出去的,包力试验了很多次,还是失败了。

  1835年,普鲁士军方注意到了这一信息,开始招募大量军事人才改进线膛熗,一个叫做德莱塞的人开始试验将前装熗改为后装熗,然而还是一次次地失败了。

  有的时候人们会陷于一种思维定势中,比如说微软公司最早提出了ipad平板电脑的构想,可是一直没有制造成功平板电脑,后来苹果公司却做成功了,为什么呢?因为微软每次试验都带着一个键盘!有了这个键盘,平板电脑永远都是笔记本。而苹果却取消了键盘!将键盘变成了虚拟的,所以制造成功了。

  电脑一定要有键盘吗?未必吧,然而微软却死脑筋,认为平板电脑一定要有实体键盘,所以未能研制成功ipad。

  同样,当时的军事家研制后装熗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思维定势,那就是子弹装进熗身,就要在熗身中点火发射,而熗身每次都要打开装火药,所以无法形成闭塞空间点火,这就是一个永恒的矛盾。

  问题是:为什么子弹一定要在熗身中点火呢?为何不能在其他地方点火?为何整条熗身都要被用做熗膛?

  就像前文所说的玻璃,制造的时候为何不能搅拌一下?就像平板电脑,为何一定要有实体键盘?这些问题小儿科到幼儿园的水平,然而人们形成了思维定势,一下子就是不能想明白!一旦想通了,才意识到自己很蠢。

  德莱塞灵光一现,他创造性地在熗身的前半段设置了一个密闭空间,这个密闭空间就是“熗膛”。从后面打开熗身,这个时候熗膛还是密封的环境,装入熗支后,熗手要拉提熗支一下(打过熗的都知道这个动作),让子弹从熗身进入到密封的熗膛中,随后扣动扳机,一根铁针刺破子弹,火药遇到真空,如同火箭般喷涌发射,子弹就射出了。

  其实这个密封空间跟茶瓶差不多,茶瓶不是整个瓶子都用来装水,装水的只有一个密封的“瓶胆”,这个“熗膛”就类似于“瓶胆”!

  这就是后装熗的发明,聪明的德莱塞用这么一个小办法就改进了线膛熗,这个消息自然是绝对军事机密,因为当时的奥地利还装备的是燧发熗。

  1866年7月3日,普法战争时期,普鲁士用后装熗大败奥地利,奥军伤亡5万,普军伤亡不足1万,普鲁士的后装熗震惊全欧洲,随后从瑞士到俄罗斯都装配了后装熗。

  直到后膛熗的豋场之后所有的前膛式步熗就从此退出战争的舞台

  线膛熗的一小步,实在是普鲁士的一大步。趁着奥地利还不知道此项军事机密的时候,普鲁士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宏图大业。

  1862年,吵吵闹闹的普鲁士议会迎来了新首相,听到新首相进来了,议员们置若罔闻,头都不抬一下,继续在争吵着不着边际的问题。

  新首相来到讲台前,怒拍桌子,开始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演讲的最后,他说,“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这位铁血宰相的演讲一下子震惊议院,他就是俾斯麦!此时他已经50多岁了。俾斯麦出生于4月1日,白羊座的他有着如太阳般火爆的性格,为人桀骜不驯,在校期间共和同学决斗27次之多,打起架来心狠手辣,决不手软,是所有同学中当之无愧的孩子王。因为屡次触犯纪律而回到家乡继承庄园。

  当时普鲁士虽然已经在装备上和工业上具备了统一德意志的能力,然而普鲁士已经丧失了统一的雄心,再也没有腓特烈大帝时期如朝阳般上升的朝气了。需要一位铁腕人物将普鲁士再次拧成一股绳,在这样的情况下,俾斯麦应运而生。1848年全欧洲都爆发了革命,普鲁士也不例外,俾斯麦立刻组织士兵勤王,得到国王的赏识。

  普鲁士此次内乱几乎使得其历代君主奋斗数百年的成绩付之东流,革命除了使得普鲁士实力受损外,还极大地损害了其国际声誉和地位。在马克思的笔下,自己的国家普鲁士就是一个反动国家的典型。而在德意志人民心中,普鲁士几乎变成了一个反动国家。这样的国家代表着反动与历史的逆流,如何能统一德意志?指望着它来统一德意志?真是天大的笑话!

  19世纪德意志邦国组建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利用维也纳议会来决定各国的命运。实际上,所谓邦联,只不过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又一个形式而已,奥地利继续在德意志邦国中享有特权,而德意志的分裂又严重影响了普鲁士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因此德国统一成为了普鲁士资产阶级的要求,更是全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要求,更是一种历史必然趋势。

  谁能顺应历史潮流,谁就是历史的推动力量!倘若普鲁士能够统一德意志,必将名垂青史!

  眼看着普鲁士即将沦落为“反动国家”,逐渐失去民心,丧失统一德意志的千秋功业的机会,俾斯麦心急如焚,担心大好形势一去不复返,倘若错过时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开统一大业?他这样的急性子几乎一刻也等不及了,他不停地上书国王,请求立刻出兵统一德意志,然而由于普鲁士实力还不济,国王也无可奈何。

  俾斯麦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普鲁士不进步,便意味着退步。果然,统一德意志的权杖从普鲁士手中滑落了!历史的天平开始倾向于奥地利!

  1850年代,奥地利开始压倒普鲁士,处于较优势地位。同年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意志代表会议,会议在奥地利的操纵下要求恢复联邦议会,妄图夺取德意志最高大权。普鲁士严词拒绝,然而在奥地利的威胁之下,普鲁士最终还是妥协了。这显示了此时的普鲁士还不足以与奥地利对抗。

  听到这样的消息,俾斯麦真的是快要气到爆炸了!真是天大的耻辱啊!腓特烈大帝多次大败奥地利,那是何等的雄风。而如今的普鲁士却要受奥地利的欺负。俾斯麦仰天长叹:普鲁士啊,你何时才能像个男人一样地雄起,进而去完成统一大业?

  普鲁士啊,就算你不能完成统一,也千万不要成为奥地利的傀儡啊。不然你何以对得起为你殚精竭虑、奋斗终身的腓特烈大帝?何以对得起数百万血染沙场的士兵们的在天之灵?

  没过几年,普鲁士就开始了反击。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建立了关税同盟,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普鲁士也开始了新一轮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别忘了,它还有着一项前文说过的秘密武器呢。普鲁士人德莱塞从热水瓶瓶胆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后膛熗,普鲁士政府及时注意到了这项专利,迅速使用。最终这种秘密武器大放异彩。

  此时的普鲁士,军事力量也处于上升期,这正好为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之下,俾斯麦被任命为首相。甫一上任,立马便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战争,由于害怕软弱的资产阶级,俾斯麦干脆一切行动都绕开了议会。

  但俾斯麦并不是一个绝对狂妄的人,他之所以要实行铁血政策,是有底气的。

  首先,普鲁士的工业产值已经十分高,经过了10多年的经济发展,普鲁士工业产值达到了全欧洲第三名,仅次于英法,强大的经济实力保证了军事行动的资本。

  其次,普鲁士得到了著名的莱茵兰地区,即今天的德国的北威斯特伐利亚州。利用莱比锡民族大会战的胜利,普鲁士击败了拿破仑,乘胜进军后越过了莱茵河,战后处理拿破仑的遗产的时候,奥地利取走了很多帝国利益,为了补偿普鲁士,把鸟不生蛋的莱茵兰地区补偿给了普鲁士,这片土地堪称乱成一锅粥的地区,从中世纪开始就有上百个小城邦,还有许多大主教,比如科隆主教、明斯特主教、特里尔主教,如此复杂的地区经济贫困,指望能拖垮普鲁士。

  然而,上帝跟奥地利开了一个玩笑,本来遍地贫民窟的莱茵兰地区,却意外成为了普鲁士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可能普鲁士的悲惨感动了上苍,这片土地发现了欧洲最大规模的铁矿,稠密的人口保证了充足的劳动力,这块土地成为了普鲁士的工业革命发源地,和英国伦敦地区一样,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工业发达的地区,这就是著名的鲁尔工业区。

  西部标注“明斯特”的地区就是莱茵兰地区

  依靠着鲁尔工业区,普鲁士迅速开展工业革命,更别说普鲁士此时还拥有西里西亚的煤矿,两者结合,普鲁士的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这个时候的鲁尔区钢企林立,蒂森克虏伯成为全球最大钢企。

  普鲁士经济的发展赢得了莱茵兰地区工人阶级的支持,许多足球俱乐部,比如多特蒙德、门兴格拉德巴赫,都把普鲁士的德文首字母“B”写在队名中

  再其次是铺设铁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奔腾年代》讲述了铁路和火车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普鲁士也是较早铺设铁路的国家,依靠着国家强力政策,构造了当时世界最长最完善的铁路网。所以后来在普奥战争中利用铁路运送战士,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到达萨多瓦村,毛奇元帅听说后说:这场战役赢定了。

  日后,被誉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访问德国,拜访了偶像俾斯麦,询问如何令清朝强大起来,俾斯麦回答说,只有两点,富国强兵,要想富先修路,大力修筑铁路。要想强,必练兵,大造钢铁铸武器。

  富国强兵的普鲁士用实力说话,拥有了统一德意志的绝对实力。

  但俾斯麦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他在从事统一战争的同时,还在灵活运用着外交手段,在全欧洲合纵连横。他知道,普鲁士要完成统一必须要得到两个国家的支持:英国和俄国。德意志能安全存在于欧洲也取决于两个国家的态度:英国和俄国。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俄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国家。稳定住了英国和俄罗斯,便稳定住了普鲁士的东西线。后来一战二战时德国的灭亡正是因为两线作战,可见俾斯麦的远见。

  因为普鲁士并未干涉克里米亚战争,故而换来了俄罗斯的中立。因为普鲁士将与法国一争长短,势必会削弱法国的力量,所以也取得了逢法必反的英国的支持。俾斯麦坚信,有了这两个国家的支持,德意志统一大业必将毫无阻碍地实现。俾斯麦更坚信,自己的“铁血政策”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换来全德意志的统一。

  前面说到普鲁士统一汉诺威和萨克森,击败了奥地利。因为当时的奥地利比较庞大,还包括波西米亚、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地区,普鲁士一时间吞不下它,只好将其踢出德意志了,决定成立一个去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联邦”。

  普鲁士已经统一了德意志北方,到那时德国统一大业并没有最终完成,广大的德意志南部还处于独立地位,要统一南方,就必须彻底打败法国。

  俾斯麦利用修改的电报激怒了拿破仑三世。不久,法国向普鲁士宣战了,普法战争爆发。

  法国主动向普鲁士宣战,这只是俾斯麦计划的第一步,他计划的第二步是让不懂军事的拿破仑三世御驾亲征,这个计划还没有实现。

  没想到,拿破仑心高气傲,他的皇后欧仁尼更是头脑简单,说自己的丈夫天下最帅,而且军事最好,不亚于拿破仑大帝。前半句话或许正确,后半句话可就错误了。

  拿破仑三世好面子,见皇后都这么说,立马就率领40万军队御驾亲征,浩浩荡荡杀向普鲁士。

  普鲁士40万军队也立刻集结完毕,渡过莱茵河,进入法国境内,与法国交战数次,法国军队节节败退,而拿破仑三世却自信满满,决定好戏还在后头。

  只用了一个月,普鲁士军队就成功将法国军队分割包围,法国左翼的莱茵兵团共17万人被包围住动弹不得,而亲自由拿破仑三世率领的右翼军队共12万人则被普鲁士军队围在博蒙地区,双方激战之后,拿破仑三世亲自率领军队退居色当。

  说起色当,大家可能没印象,要说到默兹河,大家更不会有印象,如果说到默兹河流经的一座城市-凡尔登,大家就知道了,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期决定欧洲各国命运的关键性战役,法国和德国数百万人大激战,堪称“凡尔登绞肉机”。

  没错,色当和凡尔登一样,都是默兹河流经的城市,这儿是法国北部和德国接壤的地区,历来就是军事重镇,如今,拿破仑三世被围困在色当,毛奇当机立断,命令数十万军队风驰电掣般前往色当,将法国围歼。

  1870年8月31日,普鲁士军队如期来到色当,并且占领了默兹河右岸,封锁了法军逃跑的方向,当听到普鲁士军队再次准时到达并且如期完成作战命令后,毛奇长舒一口气,此次战役,普鲁士定是最后赢家。

  但是当时的世界,人们普遍看好法国,毕竟法国实力太过于强大,还是老派的欧陆帝国,普鲁士要想打败法国就像日本要想打败大清一样,但奇迹往往就这么发生了。

  1870年9月1日,普鲁士20万军队发动色当战役,774门火炮万炮齐鸣,普鲁士第三军团及时切断法国由色当回撤的铁路线,堵住了法军向比利时撤退的通路。9月2日,普鲁士军队包围法国夏龙兵团,将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包围起来,皇帝率领禁卫军展开一次次突围均告失败。

  普鲁士军队开始猛烈的炮击,随后排山倒海般地冲向法国军队,此时的普鲁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历代先烈们均在此刻灵魂附体,普鲁士士兵回想起法国军队在三十年战争时期蹂躏莱茵河的场景,不由得迸发出直冲云霄的激情,如一条喷薄而出的火龙,呼啸着奔向法国军队,如同喷发的火山岩浆,爆发出撕裂天与地的能量。

  在普鲁士军队凌厉的攻击下,法国军队全线溃败了,拿破仑三世兵败被俘,成为欧洲历史上为数不多在战场中被俘虏的皇帝。法国军队损失12。4万,只有3000人冲出重围,逃亡比利时。而普鲁士仅2320人阵亡。

  色当战役失败后,拿破仑政府迅速倒台,与此同时,普鲁士再次横扫千军,法国左翼兵团投降,普鲁士军队如入无人之境,攻占了法国三分之一的领土,派兵进入巴伐利亚和符腾堡,德意志南部诸国均同意加入德意志联邦,德意志统一大业最终实现了。

  普鲁士击败法国之后,收回了法国在100年前“太阳王”路易十四扩张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都德据此写下了著名的《最后一课》,可是围绕着这地区的归属,法德因此结怨,甚至延续到了后来的一战和二战,今天,这地区仍然属于法国。

  不过,此番普鲁士击败了法国,确实震惊了世界,也宣告着,统一的德国,作为列强,虽然姗姗来迟,但还是到来了。

  1871年1月18日,攻克巴黎之后的普鲁士军队在巴黎凡尔赛宫恭迎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今天他将在此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在围绕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究竟如何称呼上,还有一番争论,是叫“德意志皇帝”,还是叫“德意志的普鲁士皇帝”,争论不休,最终俾斯麦带头喊:威廉皇帝万岁,各位德意志邦国的国王也跟着喊。至此,德意志统一大业最终实现。

  在加冕典礼上,俾斯麦看着凡尔赛炫目的镜宫,恍若看到了德意志千年绚烂的历史:从奥托大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开始,到巴巴罗萨十字军东征,哈布斯堡家族掌管奥地利,三十年战争德意志人民流离失所,普鲁士从一片废墟中建立,腓特烈大帝几次濒临崩溃都咬着牙坚持下来,七年战争最后普鲁士大败奥地利,普奥战争普鲁士军队横扫千军如卷席,如今,德意志终于统一了,俾斯麦的铁血计划也大功告成。

  普鲁士统一德国具有进步意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的完成为普鲁士促进德国统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反过来,统一的德意志去除了封建割据和贸易堡垒,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俾斯麦和普鲁士顺应了历史潮流,可以说是推进历史进步的力量。

  这是普鲁士最为辉煌的时刻,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中,普鲁士仍然作为实体存在着。

  此时的普鲁士达到了光辉的顶点,可是也埋下了扩张的种子,一味地痴迷武力与军事扩张,必将导致更大的悲剧。
[ 此帖被吾。茗止°在2023-08-12 19:28重新编辑 ]
吾。茗止°

ZxID:13451103


等级: 热心会员
好运连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8-12 0
十、普鲁士的灭亡与毁灭

  统一后的德国却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理,这是值得批判的,最终德国走上了扩张称霸的毁灭之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失去了20%的东部土地,更失去了著名的但泽走廊。当然,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体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来说,德意志帝国算好的了,帝国虽然不在了,国家并没有大面积解体。

  可是德国人没有反省,而是铆足了劲,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一开始利用“闪电战”,灭亡了波兰,收回了但泽,但疯狂的纳粹政权很快开始灭亡了法国,统一了欧洲西部地区,随后入侵苏联。

  发动二战后,希特勒演讲,称战役不结束,不脱下军装,为国而死战

  纳粹用一年的时间,打的苏联溃地千里,凭借着巨大的战略纵深和强大的工业实力,苏联开始反攻。

  同时,关于普鲁士的前途问题,各大国已经开始制订后路了,英国首相丘吉尔极为厌恶普鲁士,他有一句名言,说“普鲁士就是万恶之源。”认为这是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源头,但普鲁士毕竟是以开明专制和严明的纪律性著称的,与法西斯并不是一回事,德国法西斯并不源于普鲁士,而是源自意大利法西斯和奥地利人希特勒的纳粹党,可是普鲁士的命运已经注定了。如果德国战败,普鲁士必定没有立足之地。

  1943年12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巨头就打败德国作出了部署,同时,作出了取消普鲁士的决定。

  会议决定,战后完全取消普鲁士的国家构制,把普鲁士的东部领土,即德国东部领土全部割让给波兰,与此同时,波兰的东部边界按照以往“寇松线”的标准,将大量土地割让给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整个波兰向西移动。

  战后的领土划分,黄颜色的德国领土划给波兰,蓝颜色的波兰领土划给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因此,德国一旦战败,普鲁士必将不存在了。

  可在战场上,德国人的好运气也用完了。1944年,苏联红军相继发动了10次大型反击战役,将德军完全赶出了苏联国土。之后,苏联红军横扫东南欧。

  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西线战场,德国遭到巨大打击。

  1945年4月6日,苏联红军开始攻打东普鲁士的大本营——柯尼斯堡,这是普鲁士的龙兴之地,更是著名哲学家康德哲学思辨地,在猛烈的炮火下,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在波罗的海红旗舰队配合下,攻克柯尼斯堡,东普鲁士被占领,随后被改为苏联的“加里宁格勒州”,一直到今天,都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永远地离开了德意志。

  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本来是东普鲁士

  1945年4月,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随后美苏两国经过商议,把此次战争最后一场硬仗给了急需要复仇的苏联:

  攻克柏林。

  苏联红军集结了250万军队、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开始猛攻纳粹大本营——柏林。

  1945年4月27日,朱可夫亲自指挥的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攻入柏林,三天之后纳粹党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2日,柏林投降。纳粹德国还在负隅顽抗,5月6日,经过6万人的伤亡,苏联红军攻克德国西里西亚最大的城市——布雷斯劳。同一天,布拉格战役还在酣战中,但大势已定。

  1945年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战后,德国的东部普鲁士和西里西亚等地区全部失去,被割让给了波兰,布雷斯劳也被改为了波兰语的名字“弗罗茨瓦夫”。作为波兰来说,这是收复故土,毕竟这是普鲁士二三百年扩张的土地,对于德国人来说,这已经是德国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了,但上面的800万德国人都被驱逐到了德国西部地区。

  虚线部分为德国二战后失去的领土

  战败后,德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规定了分区占领,赔偿,等丧失主权的条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分区占领。德国西部地区被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后来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德国东部地区则被苏联占领,后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开始了半个世纪的分裂,这是战败的惩罚。

  而前首都柏林更被美苏分占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冷战时期,这是世界的桥头堡,一道柏林墙分开了两个世界。

  丑陋的柏林墙正好挡住了著名的勃兰登堡门,令无数人唏嘘不已

  本文的主角普鲁士,于1945年5月9日,正式死亡。

  普鲁士虽然彻底消失了,也长期被人们所遗忘,但是它对于军事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普鲁士蓝军服、正步走等都源自普鲁士,更别说,它曾经的开明专制造就了一大批德国天才。可是普鲁士最终却落得毁灭的下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3-08-14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专家解密:解放军正步并非源于苏联源于普鲁士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7372672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