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21 回复:1

[人文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陌峥

ZxID:6991100


配偶: 黑白纪
开摆。9.28广播剧,1.2求书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8-03 0
— (茗日夏末) 影视推荐部分不属于人文通史内容,不计入加分字数,但除去该部分字数字数已大于1w5,可按“素材整理”加分。 (2023-08-04 16:39) —
名    称:广岛原子弹事件
发生时间:1945年8月6日
地    点:日本广岛
参战方:美国、日本
结    果: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投降
参战方兵力:美国陆军航空兵第509混合大队
伤亡情况:14万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保罗·蒂贝茨上校
投弹轰炸机:B-29A 44-86292
发起者:杜鲁门
原子弹代号:小男孩
—————————————————————————
中文名:长崎原子弹事件
外文名:Nagasaki Atomic Events
发生时间:1945年8月9日
发生地点:日本九州岛的西端长崎市
伤亡损失:约7.4万人死亡
面    积:406.4 km2
原子弹代号:胖子
—————————————————————————
众所周知,广岛、长崎这两座城市在二战末期遭美国原子弹轰炸。然而,长崎其实并不在美国人原子弹打击的目标中,甚至最后被核武器打击也是种种机缘巧合造成的。



Ⅰ、广岛原子弹事件








广岛原子弹事件,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1945年夏,日本败局已定,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了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定了在九州和关东地区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出于对盟军官兵生命的保护,尽快迫使日本投降,并以此抑制苏联,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军方高层人员决定在日本投掷原子弹以加速战争进程。
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事件起因

1944年底,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浴血苦战,付出重大的代价,攻陷塞班岛。美军全面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意义非同一般,这里距东京两千多公里,致使美国第一次能够从海岛基地空袭日本本土。提尼安岛、塞班岛共有800多架B-29型轰炸机。它们一次能携带几吨炸弹,飞行两千多公里,轰炸东京、佐世保、名古屋,神户、横须贺,几十个轮次下来,日本65个城市已几乎没有完整的建筑物。与此同时,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也有一批B-29型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受一项特殊训练。这批飞行员是从各个飞行部队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除了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要到海外执行任务外,其他一概不准过问,他们的组织代号为“509小组”。这个使用的B-29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为了使飞机更快更灵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他们的训练课目十分单调:可载10吨炸弹的弹舱每次只装1颗炸弹,但投掷这颗炸弹时,炸弹飞行距离要超过9000米,弹着点距目标须在300米之内。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于白宫突然昏迷,并于当天下午去世。当天晚上,副总统哈里·S·杜鲁门宣誓就职,继任美国总统。典礼只进行了一分钟。就在这个晚上,陆军部长告诉新总统一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几年前,罗斯福总统接受了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项建议,决定开始研制一种威力空前巨大的新式武器。英美有关科学家被组织起来,在散布于全国的实验室进行工作;有10万以上的人在全国各地极端紧张地工作。计划保持绝对的机密,除了极少数人以外,从事这一工作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将被用于哪里,也不知道他们生产的产品是做什么用的。这个能终结整场战争的武器在后4个月内就会被研制出来,它叫原子弹。

1945年2月,盟军发动硫磺岛战役,在付出6871人阵亡、21865人受伤的沉重代价后,美军占领了硫磺岛。1945年4月,盟军发动冲绳战役,盟军伤亡7万余人。此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日本九州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在关东登陆的“奥林匹克”行动计划。硫磺岛和冲绳战役的结果使得美军对日军的抵抗能力和己方可能的伤亡重新做出评估。预计盟军方面伤亡在100万人以上,这是盟军难以承受的。

为减少盟军伤亡,加速战争进程,迫使日本投降,并抑制苏联在远东的扩张,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日本东京在内的六个城市(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古都,出于战后对日本统治的政治需要被排除;东京此前受到过多次轰炸,不容易评定原子弹效果;新潟是日本重要的铝制品生产基地,但距离过远;小仓是日本九州的重要工业基地,但投掷当天气象条件不佳;经过考虑,美军把核攻击目标选定为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广岛是日本的陆军之城,是日本防卫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所有前往中国、朝鲜、东南亚、南洋诸岛的日本陆军均从广岛起航。长崎则是日本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的重要基地。

1945年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2、事件过程




根据计划,美军将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京都、新潟、广岛、小仓,长崎是后来才加上去的。

广岛,与其在半个多世纪中拼命向世界表现的“和平之城”形象不同,当时是一座陆军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卫军第二总军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中国军管区所在地。在广岛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军队,在“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市民夹道欢送下,登上运兵船,前往鸭绿江与清军作战,前往奉天与俄军作战,前去吞并朝鲜,前去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前往卢沟桥,前往哈尔滨平房,前往南京、武汉、平顶山、桂河大桥......广岛附近还有著名的吴海军工厂,拥有日本一流的海军造船厂。

长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仓则是日本北九州地区的兵器工业城市。其他备选目标:新潟也是兵器工业城,还是化学工业城。京都在前期的大轰炸中被美军故意遗忘,积累了大量从周边迁移过来的兵工厂和居民。东京则是日本政治、经济中心。

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3架B-29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在此以前,B-29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此时正奉命来轰炸广岛。

9点14分17秒,一架装载着原子弹的B-29(44-86292)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时,自动投弹装置被启动了。60秒钟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45秒钟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具体地点为日本广岛相生桥以西100米的岛病院上空600米处),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1945年6月21日,美军攻陷冲绳。美军虽然胜利,但为期82天的战役造成了48000余人的损失(如加上非战斗减员,总伤亡人数超过7万人)。日本出动2550架次“神风”自杀飞机(见词条“神风特攻队”),击沉美国军舰26艘,伤164艘,受到重创的军舰甚至包括美国王牌航空母舰企业号。

6月底,日本军方于东京制定了“在日本决战”的方针。经过塞班岛、硫黄岛、冲绳岛战役之后,日本军阀们底气倒足了。他们手上还掌握着几百万陆军,有所谓“宁为玉碎”的决心,准备打几年,打出个体面的结局。同样是经过塞班、硫黄、冲绳之战后,美国军方心里倒有点发毛。这几次战役全打胜了,但付出的代价之高,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照这个样子进攻日本本土,很难说会付出多大代价。在他们这时制定的计划中,战争要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后才进攻日本主要岛屿本州。当然,他们认为,也有缩短战争的可能,他们还有一张牌没打出去,这就是“509小组”。这段时间以来,“509小组”与提尼安岛基地的其他B-29型轰炸机一样,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所不同的只是,他们还是每次只携带一颗炸弹,每次投弹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与以前的训练课目一样,要求弹着点准确,并在视力范围内爆炸。经过实战,他们的这项技术已大为提高,并且熟悉了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这时,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他就是带队的蒂贝斯上校。美国第一颗作战原子弹被分成四个部分,由三架飞机和一艘巡洋舰分别运到提尼安岛,并在这里被组装起来。它将由一架序号为82号的B-29型轰炸机投掷。据美国方面事后报道,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509小组”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4架B-29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完全报废。

1945年8月5日,蒂贝斯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10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44-86292号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斯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且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原子弹被装上82号机。随82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B-29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广岛、长崎或小仓。

8月6日凌晨2时40分,“509小组”准备起飞,82号机临时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蒂贝斯的母亲的名字。飞机滑出了跑道,升空。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从装上引爆装置那一刻起,用丘吉尔事后的话来说,82号机上装了一个“愤怒的基督”,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降临人世了。7时,天空一片晴朗。7时30分,为投弹做准备。因此可以确定把原子弹扔到哪儿了,广岛和长崎相距不远,前者在本州岛的西部,后者在九州岛西北。目标:广岛。7时35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509小组”飞机迅速离开。8时正,“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8时16分,原子弹被投出弹舱。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8时16分。原子弹在离地面600米处爆炸。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


3、事件后果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

但是,广岛的事件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相,对外宣称是有一枚陨石陨落在广岛市。并认为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

但1945年,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日本仍在继续着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国联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签字的时间是9点过4分。接着,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签字。他代表美国、中国、英国和苏联及与日本作战的其他国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4、纪念活动


战后美首次派代表出席广岛原子弹纪念仪式
美国派遣驻日大使罗斯出席本周五在广岛举行的“原子弹和平纪念仪式”。这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第一次派高官到日本参礼。为让更多人了解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表明自己反对核武器的决心,广岛市拟在原子弹纪念日当天发表一“拒绝核武器”的《和平宣言》,其中一个重点将是呼吁日本当局摆脱美国的核保护伞。
日本自1998年开始,在纪念日以前发函邀请各持核子弹的大国出席仪式。美国过去一向不给予回应,2010年却决定派代表参加,引起日本上下关注。
白宫发布消息时表示,“之所以派遣罗斯大使出席,是为了哀悼在二战时丧生的人们”。
美国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发表的反核宣言有关。2009年,他访问日本时曾表明:“广岛与长崎的受害情况,刻骨铭心。任期内,若能访问这两个城市,将会感到荣幸。”
有分析认为,美国这次派遣美大使前去参加原子弹纪念日,很可能是要替奥巴马开个头。2010年11月份,奥巴马将前往日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届时广岛以及长崎可能会被列入他的行程中。
拥核国家英国、法国以及中国也派出代表出席。此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已率先抵达日本。潘基文表示:“将大力支持广岛市长所提出的2020年达到世界实现无核的倡议。要达到废核,制定时间表很重要……历经65年,日本的受害者大多老去,我要努力完成他们希望尽快销毁核武器的心愿。”
2015年是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事件70周年。2015年8月7日,印度民众举行集会游行,纪念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70周年。 [3]

历史证人的离去
2014年7月28日,当年执行“广岛投弹任务”的轰炸机机组人员中西奥多·范柯克,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养老院中逝世,享年93岁。至此,从空中目击人类历史上首次核攻击带来惨状的历史证人、执行“广岛投弹任务”的12名轰炸机机组人员全部离世。

敦促日本政府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
2019年8月6日,日本广岛市迎来原子弹爆炸74周年纪念日,人们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为原子弹爆炸遇难者祈祷,广岛和平宣言敦促日本政府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


5、事件争议


平山郁夫相关画作
《广岛生变图》现藏于广岛县立美术馆,画作内容为“不动明王”立于燃烧的广岛上空。佛教中,不动明王为五大明王之首,以威力大著称,降魔时作愤怒状,以唤醒世人,吓退顽冥。

美国核弹先驱称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正义之举
当地时间(2005年)5月24日,美国数学巨擘、当年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的原子弹先驱彼得·拉克斯在获得数学界的最高荣誉——阿贝尔奖,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原子弹炸日本乃“正义之举”,否则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5月24日他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认为美国将原子弹投向日本是正当的,如果美军被迫登陆日本的话,那么所造成的伤亡肯定要超过盟军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投下原子弹后,日本很快认输投降,一切也随之结束了。” 兰克斯持这种态度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原子弹轰炸日本对现今的警示作用。“人们在21世纪之所以对原子弹感到恐惧,部分原因正是他们从广岛和长崎身上,真真切切看到了原子弹所能带来的巨大灾难,也正是这种恐惧,使得人们在当今时代也不敢动用核武器。

藤田茂的忏悔:在华罪行最终招致灾难
曾经教唆手下,刺杀俘虏来试胆。作为日军中将,藤田茂坚决执行“三光政策”,麾下部队所到之处十室九空;作为普通人,他来自广岛,姐姐和侄子被原子弹炸死。藤田茂说:“我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估量的罪行,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灾难。我的姐姐和侄子,无疑是等于我亲手杀害。“

以色列官员称核爆是报应,日本应追悼中国人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针对近期(2013年08月16日)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举办的原子弹爆炸死难者和平祈愿仪式,以色列政府一位官员在其个人博客里写道,“对这种只考虑自己的仪式,我已经腻了。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是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报应”。日本驻以色列大使馆于15日向以色列外交部提出抗议。
据报道,这名以色列政府官员还在博客中称,“日本应该追悼那些因遭遇帝国主义大肆屠杀而牺牲的中国人、朝鲜人以及菲律宾人等。”


Ⅱ、长崎原子弹事件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德国法西斯于5月8日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1945年8月9日,美军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死亡7.4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到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亲身体验了原子弹造成的无穷遗患。

1、事件背景

波兹坦公告后,日本政府置之不理,为了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向广岛市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铀弹,在距离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整个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广岛遭受到核攻击后,日本政府仍然拒绝同意波茨坦公告,盟军认为应进一步攻击摧毁日本抵抗的决心。

2、事件经过

1945年8月8日晚10点,一枚名为“胖子”的原子弹被装载至“Bockscar”号弹舱内。这是一枚钚弹,与广岛投放的铀弹“小男孩”相比,结构更复杂,威力也更大。

1945年8月9日,第2次空投任务落到了第509混成大队斯威尼机组身上。斯威尼曾率领他的机组驾驶"艺术大师"号观测飞机在广岛轰炸中担任轰炸效果观测任务。由于这次"艺术大师"号上仍保留着科学仪表,将再次当作观察机使用。斯威尼只好用另1架B-29轰炸机——"博克之车"作为原子弹载机。8月9日凌晨3点39分,"博克之车"装载着"胖子"从提尼安机场起飞向日本飞去。斯威尼一次次地祷告,希望自己和保罗·蒂贝茨一样幸运。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飞机刚起飞不久便发现有一只油箱出了故障,600加仑燃料可能无法使用。斯威尼粗略估计了一下航程,认为燃料基本够用,决定继续飞行。

当"博克之车"飞到硫黄岛上空汇合点时,另外2架提前起飞的观测和照相飞机本应在那里等候与他汇合,可他只遇到了其中1架。斯威尼在那里等候了30分钟仍不见另外1架的踪影,于是毅然朝着日本九洲北部的小仓飞去。9点5分,"博克之车"飞抵小仓上空。这天小仓上的空气象条件很差,空中布满厚厚的云层,地面也是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博克之车"在小仓上空盘旋了3周,始终未能找到瞄准点——5号军火库。这时小仓的地面防空部队发射了密集的高射炮火,斯威尼只得驾驶飞机提高飞行高度。

当斯威尼决定再一次进入小仓上空搜寻目标时,接到无线电报务员报告:从截获的日本截击航空兵使用的频率看,可能会有战斗机升空拦截。机上一阵慌乱。斯威尼来不及与基地联系便调转机头,他决定改为轰炸长崎,于是向西南97英里处第二目的地长崎飞去。离开小仓后他命令向基地发报:小仓上空无法投弹,改炸长崎。10点28分,飞机抵达长崎上空。恰巧这天长崎也是多云天气,第1次进入长崎上空也未能找到目标。燃料表的指针在急剧下降,斯威尼心情异常紧张,他决定第2次进入时无论如何也要把"胖子"投下去,于是向机上人员宣布:“改用雷达瞄准,准备投弹,返航。”

投弹手克米特·比汉像菲阿比一样也是一位老手。当他正准备换用雷达仪器瞄准时,突然发现身下两块云团之间有一大段空隙,透过空隙可以清楚地看到瞄准点——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他立即通知斯威尼,可进行目视轰炸。10点58分,投弹手瞄准了山谷中的一条跑道投下了原子弹,“胖子”脱离“博克之车”飞向长崎。但是,原子弹并没有投到原定的目标点,而是投到了该目标以北2500米的地方,即浦上河流域,落在两家三菱兵工厂之间,巨大的爆炸力瞬间将两家生产军事物资的工厂炸了个粉碎。

投弹后“博克之车”油料已严重不足,在返航途中不得不在冲绳岛紧急着陆,补充油料。“博克之车”经过了20个小时飞行,很晚才返回提尼安岛。“
这是继袭击广岛之后,美军对日本实施的第二次原子弹袭击,由5架B-29轰炸机组成的突击队将原子弹“胖子”投到了长崎市中心。
“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轰炸造成了长崎市7.4万人死亡


Ⅲ、小男孩:人类历史上首次投入实战的原子弹


“小男孩(Little Boy)”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另一枚人类使用的原子弹为投掷在长崎的“胖子”。

该原子弹使用熗式构型,将一块低于临界质量的铀-235用炸药射向三个同样处于低临界的环形铀-235,造成整块超临界质量的铀,引发裂变连锁反应。这种设计的核武器在使用前并未进行过实际试验。美国于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沙漠试爆的第一枚原子弹是以钚为原料。

“小男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的首枚原子弹的名称。1945年8月6日由保罗·提贝兹(Paul Tibbets)驾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号(Enola Gay)在广岛上空约31000英尺(9.448km)高度投下,于日本当地时间早上8时15分在约1800英尺(548m)的空中爆炸。


1、制造背景

二战末期,美国的浓缩铀只足以制造一枚铀核弹,而且已有使用受控制的铀核反应堆的经验,对这种铀-235的核反应已有相当认识。因此认为可以毋需浪费珍贵的铀进行实弹试验。


2、结构特征

小男孩装有64kg的铀-235,但当中只有不到1kg在爆炸中进行了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15kt TNT炸药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即约63TJ(1TJ = 1012J)。

原子弹主要由引爆控制系统、高能炸药、反射层、由核装料组成的核部件、中子源和弹壳等部件组成。引爆控制系统用来起爆高能炸药;高能炸药是推动、压缩反射层和核部件的能源 ;反射层由铍或铀-238构成 。铀-238不仅能反射中子,而且密度较大,可以减缓核装料在释放能量过程中的膨胀,使链式反应维持较长的时间,从而能提高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核装料主要是铀-235或钚-239。

为了触发链式反应,必须有中子源提供“点火”中子。核爆炸装置的中子源可采用:氘氚反应源、钋-210-铍源、和锎-252自发裂变源等。原子弹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以及各种核反应产生的中子、γ射线和裂变碎片,最终形成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因素。1945年美国造出了3颗原子弹,一颗用于试验,两颗投在日本。

小男孩采用的引爆设计因为存在颇大的危险性,所以之后只在试验武器上出现,而再没有在其他武器上使用。如果运载小男孩的飞机坠毁,弹内的的铀块可能被撞击会挤在一起,到达临界质量后或会释放大量辐射,甚至可能全面爆炸。如果飞机掉进水中,炸弹入水后亦很可能会起爆。


3、爆炸原理

原子弹的威力通常为几百至几万吨级TNT当量,有巨大的杀伤破坏力。它可由不同的运载工具携载而成为核导弹、核航空炸弹、核地雷或核炮弹等,或用作氢弹的起爆装置(又称“扳机”,为点燃轻核引起热核聚变反应提供必需的能量)。
“小男孩”包含64kg的铀,但只有不超过1kg的铀参与了核裂变,其中只有0.6g的物质真正地转化成能量,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约15kt TNT炸药,即63TJ。


4、爆炸威力

场景

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本州岛西部港口城市广岛,像往常一样热闹,人们在买菜,进早餐,准备上班。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不断遭到美国飞机的空袭,唯独广岛安然无事。这里是军事工业基地,当局预料到迟早要挨炸,已将40万人口疏散到剩下24.5万人了。
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B-29超级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在广岛投掷核武器“小男孩”。该款轰炸机经特别改装,可携带原子弹。事件中估计71379位平民罹难,广岛遭受极大的破坏。这是原子弹的第二次引爆,并首次应用于军事行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迫使日本在第二次受袭后的第六日投降。原子弹爆炸后,广岛市重建为“和平纪念都市”。最接近引爆位置的幸存建筑物,定名为“原子弹爆炸圆顶屋”,为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一部分。市厅持续提倡废除核武器,更主张世界和平。1968年以来,各地若有核武引爆,他们都会去信抗议。

伤害

冲击波和气浪
爆炸的瞬间,中心气压直接达到了数十万atm,引发了极为强烈的冲击波和气浪。
爆炸中心的风速大约是440m/s,相当于12级台风的风速的10倍。超音速的风和冲击波一起向外扩散,将一般的建筑一扫而光。
爆心的风压达到了35atm,相当于在1m2的地方加压350t的重物。就算在半径1km以内,风压也达到了10atm。此范围以内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以外,全部遭到毁灭。2km以内的风压约3atm,此范围以内的木质房屋全部被摧毁。

红外线
核爆释放出了大约0.22MJ的红外线,在爆炸后的3秒内大量放出。红外线的能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爆心处的能量约420J/cm2,500m处的能量约 240J/cm2,1km内是约100J/cm2。
也就是说,地面受到的能量相当于受普通太阳照射的1000倍。
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了6000℃之高。爆心附近的房屋瓦片等纷纷“起泡”,木质房屋达到着火点自燃。

放射线
爆炸发射出了大量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
据推算,地表快中子数量约为12000亿/cm2,慢中子(热中子)数量约90000亿/cm2。

黑色的雨
原子弹爆炸产生了巨大的蘑菇云,蘑菇云里含有大量核辐射尘埃。这些尘埃和云中的水汽混合在一起,形成了黑色的雨落在广岛一带。这种雨具有高放射性,因此污染了河流,而当时因口渴不慎饮入这些雨水的难民,多数即在数日内死亡。

后果

烧灼伤:原子弹引发的大量红外线和放射线,爆心1km以内的人,均受到了五级重度烧伤,表皮全部碳化。
红外线的影响范围是3.5km以内。此范围内的木质房屋大都自燃,更是造成了二次烧伤。爆心1km以内而又在屋外的人,90%在7天内死亡。
外伤:冲击波本身会对被害者造成损伤;冲击波毁坏的建筑物的碎片以高速冲向被害者,也会造成二次外伤。有些人的器官和脏器甚至直接从身体里飞了出去。
放射能症:原子弹爆炸发射出的大量放射线,使大量被害者得了急性放射能症。症状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发热、脱毛症、皮下出血等等。也有人因此得了白血病。被害者大部分在一个月内死亡。
二次放射能症:随后赶来救援的人,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也有人得了放射能症,不过数量较少。受黑雨影响的人,也得了二次放射能症。
大多数的估计认为在广岛约有7万人立即因核爆而炸死,大约相同的人受伤,随后再有大量的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怀孕的母亲亦因为辐射而出现流产,部分初生婴儿畸形发育。到1945年年底,据估计因烧伤,辐射和相关疾病的影响的死亡人数,约从9万到14万。还有估计到1950年止,由于癌症和其他的长期并发症,共有20万人死亡。
爆心500米以内的被害者,有90%以上的人当场死亡或当日死亡。500米 ~ 1千米以内的被害者,超过60% ~ 70%的人当场死亡或当日死亡。暂时生存下来的人,有50%的人在6天内死亡;过了6天,又有约25%的人死亡。
直到1945年11月,爆心500米以内的人98% ~ 99%已经死亡;500米 ~ 1千米范围内,90%的人已经死亡。从1945年8月到12月,总共有9 ~ 12万人死亡。
截至1999年,广岛市依然将相生桥附近的地区列为放射污染区。


5、后续发展

原子弹是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军事上的一个突出例子。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4颗。一颗用于试验,两颗投在日本,其余的一颗未使用。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是: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法国——1960年2月13日;中国——1964年10月16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以塔爆方式进行 ,用的是内爆构型的铀弹。1965年5月14日第二次核试验时 ,核装置用飞机空投 。1966年10月27日第四次核试验时,核弹头由导弹运载。

自1945年原子弹问世以来 ,原子弹技术不断发展,体积、重量显著减小,战术技术性能日益提高。原子弹小型化对于提高核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和用作氢弹的起爆装置(亦称“扳机”)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战场使用的需要,发展了多种低当量和威力可调的核武器。为改进原子弹的性能,发展了加强型原子弹,即在原子弹中添加氘或氚等热核装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点燃氘或氚,发生热核反应,而反应中所放出的高能中子,又使更多的核装料裂变,从而使威力增大。这种原子弹与氢弹不同,其热核装料释放的能量只占总当量的一小部分。高能炸药的起爆方式和核爆炸装置结构也在不断改进,目的是提高炸药的利用效率和核装料的压缩度,从而增大威力,节省核装料。此外,提高原子弹的突防和生存能力以及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重视。


Ⅳ、胖子:长崎被投放的原子弹


胖子(Fat Ma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的名称。名字是由于丘吉尔体形的启发。1945年8月9日,即广岛首枚原子弹爆炸后三天,由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驾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伯克之车”(Bockscar)在长崎上空三万一千英尺(9000米)投下。在日本当地时间早上十一时零二分,在1,800英尺(550米)高度爆炸。“胖子”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使用的核武器,亦是最后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的核武器。
胖子长10 英尺八吋(3.25米),直径五英尺(1.52米),重10,000磅(4545公斤)。释放的能量约相等于20000吨的 TNT烈性炸药,即大概为8.4 ×10^13 焦耳,比投掷在广岛的首枚原子弹稍多。由于长崎地势多山,造成的损害比平坦的广岛较低。约四万人直接死于胖子的爆炸,约二万五千人受伤。约7000平方米之建筑物被夷平。之后数万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

制作背景
胖子原子弹使用到在自然界之中极微量而通常不会在自然界之中存在的钚-239。但是钚原子弹的核裂变反应与铀原子弹所作出的不尽相同,所以钚原子弹的构造将会与铀原子弹的构造完全不同。因此,钚原子弹的开发就与使用到铀的广岛小男孩原子弹的开发历程将会出现彻底的差异。
在进行铀原子核(第92号元素)的核裂变实验的时候,就开始传出“第93号元素与第94号元素都会存在”的预言。然后就有美国的物理学家在1940年成功发现了第93号元素——镎。然后,在翌年2月就有柏克莱加州大学的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成功发现了第94号元素——钚。
而与此同时,自1939年9月,在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如火如荼,而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则往美国亡命,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送上历史性的原子弹开发建议书。
最后,以钚作为原子弹等核子武器的原料一事迅速得到国际关注。
根据1940年3月的《费里兹-毗艾尔备忘录》(Frisch-Peierls memorandum),实际的原子弹制作就被表明,核裂变过程所得的能源方面就即将成为军事研究的范畴之一。

引爆原理
胖子是内爆式钚弹。在内爆式结构中,将高爆速的烈性炸药制成球形装置,将小于临界质量的核装料制成小球,置于炸药中。通过电雷管同步点火,使炸药各点同时起爆,产生强大的向心聚焦压缩波(又称内爆波),使外围的核装药同时向中心合拢,使其密度大大增加,也就是使其大大超临界。再利用一个可控的中子源,等到压缩波效应最大时,才把它“点燃”。这样就实现了自持链式反应,导致极猛烈的爆炸。
由于内爆式钚弹是一种崭新的设计,因此美国在使用前,先在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试爆了另一枚同一模式,称为“小玩意”(Gadget)的原子弹。结果试验非常成功,得到的当量达二万公吨,比原先预计高出二至四倍。
苏联的首枚试爆的核武器设计基本上与“胖子”相同。

投放过程
1945年8月9日上午,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袭击,此次袭击密码代号为“16号特别轰炸任务”,由5架B-29轰炸机组成的突击队执行。“胖子”本来的首要攻击目标为日本另一城市小仓。当天早上负责投弹的B-29战机飞到小仓上空时,发现当地被云层覆盖,于是斯文尼决定改为攻击后备目标长崎。突击队将原子弹“胖子”投在长崎市。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

纪念地点
天宁岛的出名是因为二战中美国投向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都是从这里装载起飞的,岛上留有当时原子弹装载遗址(Atomic Bomb Pits)。
与“小男孩”、“胖子”同型号但已拆除核心部件的原子弹以及执行任务的“博克之车”号B-29轰炸机在代顿市的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永久展出,每年有13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


V、相关人物

1、山口疆:日本原子弹双重受害者


山口疆(1916年3月16日-2010年1月4日),是日本首位获正式认定的原子弹“双重受害者”。1945年先后经历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并幸存下来的日本人,是日本首位获正式认定的原子弹“双重受害者”。2010年1月4日,山口疆因胃癌去世,享年94岁。

生平

1945年8月6日,当时供职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的山口前往广岛出差,遭遇首次原子弹爆炸,上半身部分遭灼烧,但幸免于难。
1945年8月9日,29岁的山口返回长崎。当他向上司报告广岛的见闻时,窗外一道亮光闪过,长崎也发生原子弹爆炸。虽然幸存,但山口从此丧失左耳听力,并罹患白血病、白内障等后遗症。
2006年8月,以山口等原子弹受害者为主人公的纪录片《双重被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放映。山口也出现在联合国总部,呼吁废除核武器。
2006年8月3日,《双重被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上映,引起了极大反响,随后在世界各国屡次巡演。8名“双重被爆”的受害者用自己的身体做明证,超越人种和语言,谴责美国对日本平民实施原子弹爆炸的非人道主义行为。
2009年3月,长崎市政府正式认定山口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的受害事实。山口被认定为长崎原子弹爆炸受害者。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布拉格发表演说呼吁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令山口深受感动。在2009年6月的演讲会上,山口透露他致信奥巴马:“深信你的决心,希望一同采取行动废除核武器”。
2010年1月4日,先后经历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并幸存下来的日本人山口疆去世,享年94岁。

人生经历

1916年3月山口疆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8岁的时候,母亲自杀。14岁时,父亲破产。中学毕业后,山口疆进入三菱造船厂工作,担任船舶设计部制图师。多才多艺的山口疆从十几岁开始就会作诗,他用诗歌记录了原子弹爆炸留给人类的创伤。

广岛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军当天8时15分在广岛投下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当时29岁的山口疆是日本长崎市三菱重工业公司造船部年轻的绘图技师,因为工作关系,1945年5月至8月间,他在广岛出差。8月6日,山口疆和两名同事正前往车站准备返回长崎,突然想起自己遗忘了印章,于是返回工作地点去取。8:15分,就在他往船厂码头方向走时,在距离爆炸中心3公里处遭遇原子弹爆炸。
山口疆回忆说,当时他见到两个小降落伞(美国伴航机投下的收集爆炸数据的侦测仪器),其后就看到巨大的光芒闪起。他暂时失明,被强大的爆炸气体卷起,然后重重抛落在农田的小路上。等他反应过来,山口疆的上半身左侧遭到严重灼伤,皮肤溃烂,头发也被烧光。从那一天起山口疆的左耳开始失聪。之后他找到一处掩体短暂休息了一会,然后找到了同样幸免于难的两名同事。这场爆炸导致广岛市14万人死亡,原本繁华的商业都市广岛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
1945年8月6日晚上,山口疆等人在广岛市中心留宿一夜,第二天搭乘政府提供的避难列车返回长崎。火车在8月8日中午到达长崎,山口疆被安排进公司附属医院三菱医院接受治疗。
1945年8月9日,山口疆回到公司,报告广岛之行的结果。上司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他的话,怀疑地说:“不过区区一枚炸弹,就能让广岛这样的大城市全部摧毁?我不相信。你是不是被炸坏了头?”

长崎原子弹
山口疆回忆说,“上司的话刚一说完,窗外啪的一声,爆炸了。”当天上午11点2分,美国向长崎投下了第二枚原子弹,山口疆再次见到了那炫目的闪光,这次他所处的位置距离爆心依然是3公里。在这一次爆炸中他并没有受伤,不过由于在广岛的伤口无法得到进一步处理,发了一星期高烧。这次爆炸造成长崎7万人死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三菱重工造船厂因为涉嫌在战争时期为日本军队提供武器被新政府查封,山口疆为了养活一家人,开始为在长崎的驻日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五大队做翻译。
之后,山口疆又转入中学做了7年英语老师。20世纪60年代,三菱重工重新开工,山口疆又回到三菱重工做坦克设计师,一直到退休。
转眼到了2005年,山口疆的次子、年仅60岁的山口捷利因在幼年遭受原子弹爆炸,和病魔斗争了几十年后去世,让山口疆原本已平静的内心再次翻腾,山口疆决定讲出自己的故事。

社会影响
2006年7月,已经90岁高龄的山口疆主演了纪实电影《双重被爆》。《双重被爆》共收录8名经受两次原子弹爆炸的日本老人的证言。
2006年8月3日,《双重被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上映,引起了极大反响,随后在世界各国屡次巡演。8名“双重被爆”的受害者用自己的身体做明证,超越人种和语言,谴责美国对日本平民实施原子弹爆炸的非人道主义行为。
已经垂暮之年的山口疆受到邀请,在上映当日亲自来到联合国发表演讲,他说:“我是为了说话才活着的,想在死前把话说完。虽然说有二就有三,但是我不想再经历第三次原子弹爆炸。


2、保罗·蒂贝茨:美国空军飞行员


保罗·蒂贝茨(1915年2月23日—2007年11月1日),美国空军飞行员,1945年曾执行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任务。
蒂贝茨一生从未后悔当年向日本投下原子弹,他坚信那是“为尽快结束杀戮”所采取的正确行动。

1944年9月,蒂贝茨获选指挥一个在犹他州文多弗陆军机场的计划,该计划后来成为第509混合部队,与曼哈顿计划的艾伯塔计划有关连。1945年8月5日,他把一架序号为44-86292的B-29轰炸机命名为他母亲的名字“艾诺拉·盖伊”。翌日上午2时25分,艾诺拉·盖伊号轰炸机从天宁岛起飞前往日本广岛市;当地时间当日上午8时15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被投下,导致约14万人死亡。
据报道,保罗·蒂贝茨于2007年11月1日在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保罗·蒂贝茨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昆西出生,父母分别是保罗·沃菲尔德·蒂贝茨和艾诺拉·盖伊·蒂贝茨(本姓哈格德)。蒂贝茨在艾奥瓦州锡达拉皮兹长大,父亲在当地当批发商。根据193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蒂贝茨一家已迁往德梅因。后来,他们又迁往佛罗里达州迈阿密。蒂贝茨随后入读盖恩斯维尔的佛罗里达大学。

服役时期
1937年2月25日,蒂贝茨在肯塔基州托马斯堡加入美国陆军航空兵,1938年获任命为少尉,他被认为是当时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1942年8月17日,他率领第一批B-17轰炸机参与第八空军在欧洲的轰炸行动;后来又在地中海战区参与战斗,直至返回美国试飞B-29超级堡垒轰炸机。
1944年9月,蒂贝茨获选指挥一个在犹他州文多弗陆军机场的计划,该计划后来成为第509混合部队,与曼哈顿计划的艾伯塔计划有关连。1945年8月5日,他把一架序号为44-86292的B-29轰炸机以他母亲“艾诺拉·盖伊”的名字命名。翌日上午2时25分,“艾诺拉·盖伊”号轰炸机从天宁岛起飞前往日本广岛市;当地时间当日上午8时15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在广岛被投下,导致约14万人死亡。
1959年,蒂贝茨获晋升为准将;1966年从美国空军退役。

退役后生活
蒂贝茨退役后,曾在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国际租机服务公司工作,1970年离开后又在1974年重返该公司。1976年他成为该公司总裁,1987年退休。
蒂贝茨在2007年11月1日在哥伦布的家中逝世,终年92岁。

坚持

蒂贝茨的老友格里·纽豪斯说,蒂贝茨的身体状况在近两个月内恶化,多种疾病缠身。
纽豪斯说,蒂贝茨生前要求不为他举办葬礼,不立墓碑,这是为防止他的那些批评者们借机“搅局”。
蒂贝茨2005年接受《哥伦布电讯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希望死后被火化,骨灰撒入英吉利海峡,因为那是他二战时最喜欢飞过的地方。
蒂贝茨身后留下一妻三子,还有一些孙辈和曾孙辈孩子。他的一个孙子继承祖父职业,成为一名美军B-2轰炸机飞行员,在欧洲服役。
1945年8月6日晨,蒂贝茨一行14人乘代号为“埃诺拉·盖伊”的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从近1万米高空投下一枚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致使数万人当天丧生。这是人类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
3天后,第二颗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在日本长崎爆炸,造成长崎当地数万人当日伤亡。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终生不悔

原子弹轰炸造成数以万计平民伤亡,美国这项战争决策后来遭到人们质疑。蒂贝茨也因此数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但他每次都坚定表示,他无悔于当时的行动。
“当我接到这项任务(原子弹轰炸),我就知道这事容易触发人们的感情。”蒂贝茨2005年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些人也有感情,但你得把这些情感置于一个大背景中。我知道那会造成很多人死亡,但为尽快结束杀戮,这(轰炸)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这个想法成为我的动力来源。”
当时导弹专家要求飞机投放原子弹后立即偏转159度飞行,所有动作要在一分钟内完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组成员安全。蒂贝茨带领飞行员团队经过刻苦练习、不断尝试,最终达到专家要求。
蒂贝茨1975年接受采访时说:“从毫无头绪,到列出(飞行)计划,再到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我对此感到骄傲……当时正处在战争状态,你要利用掌握的一切手段(结束战争)。”
曾有传言说,蒂贝茨战后开始酗酒,还试图自杀。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那些纯属无稽之谈,(接受采访时已经85岁高龄,世界军事杂志上还刊登过他教孙子驾驶当年的B29飞行的照片)
”我知道自己所扔下的那颗原子弹杀掉了很多人,但同时也拯救了很多人,所以我和我的同事只痛恨战争,却从来不为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干的那件事后悔。 “
“该死的战争 战争让很多人死掉 那简直糟透了 但是战争毫无道德可言,我从来没把(投放原子弹)和道德等同起来, (所以)我每晚都睡得很香。”
蒂贝茨如今逝世,关于60多年前那次飞行任务的争论却还在继续,正如美国作家鲍勃·格林所说:“蒂贝茨深刻地改变了全世界。只要人类还存在,他的所作所为就将成为我们永恒探讨的话题。”

曾备毒药

此前,当年投下原子弹的美军B-29型“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飞行员蒂贝茨曾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回忆了当时“致命投掷”的一幕。
90岁时的蒂贝茨在接受采访时说,60年前,当“埃诺拉·盖伊”号从天宁岛呼啸腾空直奔广岛的时候,他身上除了几支雪茄和他最喜欢的烟斗外,他还带了一个装了十几粒氰化物毒药的盒子,以防机组人员在意外情况下降落到敌占区,被敌人俘获。


3、西奥多·范柯克:美国军人


西奥多·范柯克,美国军人,是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埃诺拉·盖伊” 号名机组成员,负责导航任务。2014年7月28日在美国佐治亚州去世,享年93岁。

事件回顾

1945年夏,日本败局已定。美国政府为尽快迫使日本投降,选定日本东京、京都、广岛、长崎、小仓、新泻等城市作为投掷原子弹的备选目标。此前,美国、中国和英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军出动B—29型轰炸机“伊诺拉·盖伊”到广岛上空执行特别投弹任务。机上成员中,时年24岁的范柯克负责导航,与其他11名空军成员协作投弹。 这枚原子弹造成巨大的伤亡,直接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人物言论

范柯克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曾表达对原子弹和战争的厌恶,但坚持认为对日本投下原子弹的决定正确,因为这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投降,从长期角度看是“挽救生命”。 西奥多·范柯克曾说,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不内疚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让“这场战争结束了”。
“老实讲,我认为使用原子弹从长期讲挽救了生命,挽救了不少生命,而绝大多数被挽救的生命是日本人,”范柯克说,原子弹让他厌恶战争,“整个二战经历显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事,原子弹也没有解决任何事。我个人认为世界上不应该再有原子弹,希望看它们全部被销毁。”
西奥多的儿子汤姆·范柯克称赞其父亲“他一直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直到生命的结束”。汤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知道他是一位战争英雄,但我们更知道到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美国《纽约时报》30日称,科克去世前曾告诉该报,人们经常问他,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是否还愿意参加核袭广岛行动。他的回答是“愿意”,“我们是在同一个危险的敌人作战,那个敌人既不投降也不接受战败的现实。日军在巴丹死亡行军、南京大屠杀和偷袭珍珠港时何曾考虑过道德?作为军人,我们想到的是美国必须以最小伤亡代价赢得战争”。


Ⅵ、相关影视作品

1、记录影片《白光/黑雨:广岛长崎之毁灭》


《白光/黑雨:广岛长崎之毁灭》是Steven Okazaki导演的一部纪录片电影。
制片地区:美国
编    剧:Steven Okazaki
主    演:Harold Agnew、Dr. Shuntaro Hida
上映时间:2007年07月28日
对白语言:英语/ 日语 / 韩语


剧情简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执著于优渥的物质生活,而开始遗忘曾经的创痛。
广岛和长崎,两个曾遭受原子弹毁灭的城市,而今活跃在这里的年轻人们已经遗忘了半个多世纪前的战争和笼罩在祖辈头顶上空的蘑菇云。但对某一类人来说,这确是一段永生难忘的恐怖记忆。本片采访了经历过原爆的生还者,他们回忆了战争时期的生活、原爆的恐怖瞬间、爆炸后的残酷场面以及之后身心所遭受的无尽痛苦。与此相对,剧组还参访了当天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国老兵,听他们谈论了投放原子弹时交杂矛盾的感受……


2、纪录影片《广岛核爆》


《广岛核爆》正是这样一部揭示原子弹给日本民众造成的痛苦的记实片。这部纪录片试图向我们展示经历了原子弹轰炸之后的日本人民的生活。时间定格在短短的三周时间,从在新墨西哥的爆炸试验到最后在日本上空的投下。

剧情简介
那是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时刻——世界上第一颗用于袭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原子弹投向了日本的广岛,这是一次科学的、技术的、军事的以及政治上的冒险。
这部纪录片企图向我们展示经历了原子弹轰炸的日本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前还没有类似的纪录片)时间定格在短短的三周时间,从在新墨西哥的爆炸试验到最后在日本上空的投下,我们有机会看到当年做出决策的那个房间,灾难发生的那一刹那的广岛街头。故事以平行的线索展开。


3、《广岛昭和20年8月6日》


《广岛昭和20年8月6日》是福泽克雄执导的一部特别篇电视剧,由松隆子主演,加藤爱、长泽雅美等共演,于2005年在日本TBS电视台播出。
导演:福泽克雄
中文名:广岛昭和20年8月6日
外文名:広島 昭和20年8月6日
作品类型:剧情、历史、战争
主    演:松隆子、加藤爱、长泽雅美

剧情简介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一位老先生和修学旅行的一群学生畅谈著。
过去这是民宅和商店并存的时代,是4个失去双亲的孤儿相互扶持,亲密生活的时代,这就是60年前那个夏天的故事。
正处战争的昭和20(1945)年7月16日
志信,(松隆子)作为矢岛家的长女,继承了双亲的矢岛旅馆,成为了照顾弟妹的顶梁柱。她把守护自己的亲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将其看的比自己的幸福,甚至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次女,信子(加藤爱)是学校的临时教师,虽然对当时的战时教育以及战争报有疑问的态度,可是对于自己什么都办不成而焦躁不安。
三女儿真希(长泽雅美) 高中生,对于日本战胜充满了信心,被强制在军人服装厂,拼命努力工作。
年明是(冨浦智嗣)十分喜爱花草动物的矢岛家的小儿子。看到姐姐们的争吵后,总是充当小丑的角色来化解一切。总是带着微笑的他,最讨厌的就是战争。
正是这一群姐弟,经历了一次次的洗礼。
不想让姐姐们担心的弟弟,微笑着出征了,然而,这一切只有志信知道。
出征前夜,年明还抱着捡来的小狗gorou边哭边说着:“不想出征,死亡真是太恐怖了。”
喜欢孕育新生命的弟弟,为什么必须接受杀人的命令呢?这场战争,到底是谁发起的呢?
数日之后,志信和信子以及真希,在广岛车站为去往战地的年明送别。年明一走,矢岛一家彷佛失去了光明,而gorou则成为了三姐妹的安慰。一天,真希和在工厂跳芭蕾的少女美花相遇。美花被其他的学生叫做“朝鲜”,当她看见被教官区别对待的真希后,想都没想就拉着真希从工厂逃走。
另一方面,信子看到年幼的学生们不堪疏散而充满同情心,于是违反规定让孩子们在山中玩耍一天。然而,这一切被军队知道后,信子被捕了。志信豁出性命向指挥官谢罪,请求释放信子。
而正在那时,3年前曾经向志信求婚的重松(国分太一),寄来了一封信……


4、《夕岚之街樱之国》


《夕岚之街樱之国》是佐佐部清执导的剧情电影,由田中丽奈、麻生久美子、藤村志保等主演。于2007年7月28日上映。
该片改编自描写广岛被炸十年后的漫画《夕岚之街》,以1987年和2004年的东京为舞台,讲述被炸后两个时代的姐弟作为主人公,以淡泊的描写日常生活的温暖笔致,让年轻一代获得了同样的感受。


中文名:夕岚之街樱之国
外文名:Yunagi no machi sakura no kuni
类    型:剧情/战争
制片地区/拍摄地点“日本
导    演”佐佐部清
片    长:118 分钟
上映时间:2007年7月28日

剧情简介
1958年,距离原子弹爆炸已经过了十三年,广岛市正在复兴。平野皆实(麻生久美子饰)和母亲富士见(藤村志保饰)一起生活,父亲和妹妹在核爆中丧生,弟弟旭在战争避难中成了别人家的养子,如今不在广岛。公司的同事打越丰(吉泽悠饰)向皆实告白。皆实的心中埋着战争留下的创伤,不愿接受他的感情。而打越温柔地鼓励她,结实决定抓住自己的幸福,然而,原子病的症状还是出现了。2007年,东京,夏。石川七波(田中丽奈饰)发现退休的父亲进来举动反常,因此特别留心。一天晚上,父亲又独自骑着自行车出去了。七波赶忙跟在后面,竟看见父亲在车站买火车票。七波碰巧遇到了小学时代的同学东子(中越典子饰)。东子是七波弟弟的女朋友,而她的双亲却反对她和遭核爆者的后裔交往。两人跟着老人家坐上火车再换乘长途巴士,原来老人的目的地是广岛。老人正是平野皆实的弟弟旭,他来到亲人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走访了认识她们的人。远远地望着父亲的声音,七波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创作背景
1945年8月6日,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接着,长崎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在日本,围绕“核爆”展开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本片的原作《夕岚之街樱之国》也是其中之一。夕凪之街·樱之国是日本漫画家河野史代2004年的作品。作为一部“献给广岛的、日本的,爱这世界的所有人”的漫画,其内容主要是反思战争。漫画由描写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夕凪之街》和以描写当代社会的《樱之国》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生活的美好来痛定思痛。这部总共才一百二十页的漫画曾经荣获2004年度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单元大奖、第九届手冢治虫文化奖新生奖。媒体也是一片叫好之声。《朝日新闻》连续两周撰文推荐,《达芬奇》月刊的编辑一致将其评选为“绝对不可错过的白金作品”。该漫画已经译成韩文、法文、英文于海外出版,并准备接着再推出德文版和中文版。
漫画的作者河野史代是广岛人,但她出生于战后,身边也没有经历过核爆亲人,对于核爆事件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书面资料。因此,河野“避重就轻”,着重描绘生还者极其后代的生活。整个故事将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的人生交织在一起,一个是背负着核爆生还者的命运生活在五十年代广岛的平野皆实,另一个则是她的侄女——作为生还者后代生活在现代东京的石川七波。

创作过程
电影制作人立刻抓住了这部名作,他们向因《半告白》而名声大噪的佐佐部清导演发出了片约,请他担纲将之搬上银幕。当时,佐佐部清手头有两部电影要拍,只抽空匆匆翻了一下漫画。由于分身乏术,实在无法按照制作方的要求赶在次年(即2005年,停战六十周年)完成,佐佐部清拒绝了这一片约。
而一年后,制作方再度找到了佐佐部导演,表示就算不作为停战纪念电影也没关系。当时,佐佐部清非常高兴,觉得这部片子与自己有缘,便应承了下来。
这一次,佐佐部清将漫画读了四遍。他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部内涵深厚的作品。一直以来,佐佐部清不愿在自己的电影里安排“超人”,他青睐那些普通的,甚至比普通人更软弱一些的主人公。他热衷于让这些主人公一点点获得勇气迈开前进的步伐,并让而注视着他们的观众们也从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在这一点上,原作的精神恰好与佐佐部的电影观合上了拍。
各大发行公司的冷遇反而激发了导演的斗志,佐佐部清多方集资,带领摄制组开始了奋斗,终于在2007年夏顺利地推出了影片。
本片中的两位女主角分别由具有大家闺秀气质的麻生久美子和模特出身、美丽动人的田中丽奈出演。电影里还有三个原创要素,第一是串起整部影片的一张照片,第二是平野家祖传的发卡、第三,石川七波将会出现在“过去”。


5、《长崎的天空下》


《长崎的天空下》是一部由日向寺太郎执导,原田裕文编剧,由北乃纪伊、稻森泉、柳乐优弥等人主演的剧情电影,于2013年7月13日在日本上映。
该片以长崎这个经历过原子弹爆炸的城市为舞台,描述了生活在这里的3代人各自不同的心理创伤。


中文名:长崎的天空下
外文名:Bakushin/Under The Nagasaki Sky
其他译名:爆心 長崎の空
导    演:日向寺太郎
编    剧:原田裕文、Hirofumi Harada
制片人:Kei Sawada、Hirofumi Harada
主    演:北乃纪伊、稻森泉、柳乐优弥
上映时间:2013-06-21(上海国际电影节)/2013-07-13(日本)

剧情简介
主人公门田清水(北乃纪伊饰)是一名痴迷于田径比赛的大三女生。一天在与母亲吵架后赌气离家出走。然而就在当天夜里,正当她和男友约会时,母亲却突然病逝,得知母亲病逝的消息后,门田便开始生活在无尽的悔恨之中。另一方面,高森纱织(稻森泉饰)的女儿在一年前由于肺炎突然去世,纱织父母则皆是长岛核爆的幸存者。纱织的丈夫在电影一开始便想要采访岳父母,但被生硬地拒绝了。纱织的生活一直不太正常,即便再次怀孕这一代表新生的事情,也无法给她以救赎。她不断纠结在女儿的死亡和核爆的阴影之下,相反,她的父母乐观、积极。随着女儿忌日的临近,沙织沉溺于痛苦的回忆不可自拔,并且开始将过错归咎于身为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父母。一直对那次爆炸避而不谈的父母,也终于向儿女们重述历史。父母最终将自己的秘密都告诉了纱织,她也借此获得了新生,终于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好好生活。一家人借助交流创伤,最终达成和解。

幕后花絮
谈及难度最大的一场戏,北乃纪伊表示,在一场戏中,柳乐优弥饰演的男主人公勇一要向自己表白,导演当时要求她在听到表白后要表现出圣母玛利亚般的表情,由于她对整个氛围也有了一定的的理解,才勉强得到了导演的认可。

创作背景
二战的日本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唯一受到过核武器攻击的名义让日本多年都生活在这样的创伤之下,成为了国民性的创伤体验。长崎核弹爆炸创伤后遗症使日本本土诞生了非常多的展示、反思核弹攻击的作品,《长崎的天空下》正是此背景之下的一部作品。

主创团队
该片根据出生于日本长崎的作家青来有一的短篇小说集《爆心》改编。他早年任长崎市政府的公务员,1995年凭借处女作《杰罗尼莫的十字架(ジェロニモの十字架)》荣获第80届文学界新人奖。2001年再凭《圣水》获第124届芥川龙之介奖,自此事业重心逐渐转向文学。2007年身为长崎原爆资料馆馆长的青来有一出版《爆心》,并获得第18届伊藤整文学奖和第43届谷崎润一郎奖的垂青。
曾执导过《萤火虫之墓(火垂るの墓)》实写版的日向寺太郎撷取《爆心》中的两篇故事,交织成了这部融会母子亲情和生死哀婉的动人之作。钢琴演奏一段段动人旋律出自爵士乐钢琴家小曾根真之手,此番也是他首次为电影制作原声。印象主题歌《向日葵(ひまわり)》,则由同样首度为电影填词的流行歌手小柳由纪奉上。

演员选择
在演员方面,影片集结了当下日本影视界最具实力和人气的黄金演绎阵容。女主角清水,由在模特、电影、电视、PV等领域多栖发展且颇具人气的北乃纪伊担纲;与之形成情感缺陷互补的丧女之母砂织,则由出道业已二十个年头、兼具美貌与实力的稻森泉饰演。除此之外,戛纳影帝柳乐优弥、石桥莲司等不同世代实力派演员鼎力助阵,共同讲述这个凝结了万千情感的感人影片。

影片正面评价
导演用独特的镜头讲述了关于失去和获得,挣扎与希望的故事。这部片心怀希望重述历史,讲述了几个家庭的故事,人物刻画上着重表现了一位失去母亲的女儿和一名失去女儿的母亲的生活状态。优美的钢琴演奏也有效的烘托了影片的感人气氛。而由“90后”新生代女星北乃绮领衔主演,汇集了稻森泉、池胁千鹤、石桥莲司等豪华配角阵容,更有曾以《无人知晓》成为戛纳史上最年轻影帝的柳乐优弥倾情加盟,为影片增色不少,吸引了不少眼球。

影片反面评价
《长崎的天空下》是日本展示、反思核弹攻击的作品中的一部,但其呈现出的效果堪称牵强附会。影片并没有直白展示遭受核武器袭击后的惨景奇观,而是试图通过当代人的生活呈现核袭击造成的延续不断、难以忘却的影响,希望通过展现日本人对原子弹爆炸的记忆,将平凡人生老病死的日常生活和大历史焊接在一起。
影片站在一个纯粹受害者的角度,借助普通人溃败的生活,却力图呈现反思和批判,而片中每个人的痛苦,更多倾向于个人臆想,而非真正的战争后遗症。影评尽管秉持“以日常化、克制的表达去展示战争的创伤”的出发点,但在叙事和故事的表达之上,该片缺乏一种最基本的真诚。
[ 此帖被陌峥在2023-08-04 10:0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8-04 0
已审核

2颗原子弹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