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解放战争评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49 回复:2

[军事战争] 华东解放战争评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远山见月。

ZxID:37456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风卷流云,玄浪破礁   发书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7-15 0
  内战初期,山东野战军司令陈毅率山野主力南下淮北地区,与华中野9纵及华中军区部分地方武装配合,在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的西面结合部——两淮地区作战。

  1946年6月19日,中央致电山野司令陈毅,告知蒋军企图向胶东和苏中大举进攻的动向,要求统一胶东滨海指挥,集中兵力于即墨、胶州、高密一线,准备对付3个美械军,如能歼灭两三个师即可阻其西进,还要求准备夺取济南和粉碎徐州之敌进攻,另要求华中准备粉碎蒋军进攻。

  当时滨海、胶东各有2个师,抗击从青岛登陆的国军3个美械军还是有些困难的。夺取济南的难度较大,毕竟是交通枢纽大城市,便于国军固守和沿铁路线机动支援。粉碎徐州之敌进攻倒是可能的,山野主力有7万多人,鲁南鲁中3个师也有5万人,但要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才行。

  6月22日,中央致电晋冀鲁豫刘邓薄和山野陈舒,提出太行夺取鲁西南和豫东地区各据点,山东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对象,配合苏皖夺取各据点,相机攻占徐州,用胶东对付青岛和潍坊、渤海对付济南、其余鲁中、鲁南、滨海三区主力全部南下,粟谭对付江北之敌做配合。作战胜利后(不一定要夺取开封、徐州),考虑太行、山东两区主力渡过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一线前进。

  6月24日,中央补充南线作战指示,规定陇海线及豫东、淮北各城占领由刘邓薄负担,徐蚌线之敌由陈舒负担,粟谭占领蚌浦线并在该区歼敌,策应北区作战。

  这个计划有点大,毕竟敌我兵力对比悬殊,整体为三比一,在装备较差,尤其是缺少重武器的情况下,以攻占据点为主会很难。如山野1纵叶飞所部是新四军最强的1师的一半所组成,攻打1千伪军防守的大汶口都比较吃力。至于渡淮南下作战,就更有点远了。

  6月25日,中央致电华中局并告陈舒,称苏中地区在优势蒋军进攻下,有暂时失陷可能,要求事先准备。这里说明敌强我弱下已考虑放弃苏中。

  6月26日,中央致电华中局并告陈舒,称国军有大举进攻可能,为粉碎其进攻,令刘邓主力出陇海、豫东,陈舒主力出徐蚌间,华中一部在苏中牵制南通之扬州一线之敌,粟谭率不少于15个团的主力出淮南,与陈舒配合攻占蚌浦线,准备歼灭浦口之敌,7月10日前完成一切准备,待命攻击。此即三路四城计划中的南线计划,以攻击国军交通干线及其据点为主,一年后外线出击时,仍然是这种办法。

  蒋军向中原军区发起进攻,中原军区主力分散向陕南、豫西突围。

  6月27日,华中分局张邓致电粟谭并报陈舒和中央,考虑以7纵、8纵、10纵在苏中高邮、东台、如皋一线牵制敌军,以6纵、9纵、5旅和淮南5个团共16个团担负淮南作战任务,并让粟谭考虑安排。看来华中分局是支持中央外线出击的计划的,但留了1个主力即8纵在内线作战,辅以2个地方升级的纵队配合防御。

  陈舒为执行中央计划,决定山野主力2纵、7师、8师等共5万余人于7月10日前南下徐蚌线,并令粟谭率主力(王纵、陶纵、5旅、谢纵)西进淮南天长、六合间整训。陈毅要求全部主力出外线到淮南配合作战,如果照办,苏中南线兵力极少,整个华中有很快失陷可能,那样华中腹地会很快被打穿。

  粟裕收到中央和陈舒电令后,考虑粮食等问题,及苏中已完成作战准备,不打一仗就走难以说服群众和部队,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打一仗再西移。即便主力西移,也应留下10纵协助7纵守住海安、东台、兴化、高邮一线,否则对华中影响极大。同时要求华野机关做好到淮南作战的准备,突击翻印淮南、淮北地图。粟裕的理由很多,但主要还是考虑在哪容易打胜仗的问题,当然他也做好了执行上级命令的准备。

  6月28日,陈毅在新安镇与谭震林会商,确定华中野主力西移和鲁南部队南下,均于7月15日前赶到淮南南北铁道沿线攻击位置,当天谭震林返回淮安。华东两支野战军的政委商量好了,准备执行中央外线出击的指示。

  6月29日,粟裕从前线赶回华中分局,同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商议后,联名致电中央并陈舒,提出华中野主力留苏中坚决当面之敌,改善苏中形势与牵制敌人,待山东和太行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华中野主力再加入蚌浦线作战,完成第二阶段任务,淮南以4旅、5旅及淮南独立旅共9个团担负蚌浦段作战任务,配合山东主力在淮北作战。粟裕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华中各领导的看法,决定主力还是留在苏中作战有利,淮南地区可以少量兵力配合。

  陈毅收到华中电文后,6月30日致电中央、刘邓并华中,要求王陶纵队立即西开,保证于7月10日至20日前后能按时发起战斗,认为王陶纵队留苏中打一两仗无法改变该地区的严重形势,且对全局不利。陈司令对于中央的决策是坚决执行的,只是如果打胜仗不能改变形势,那如何才能改变呢?

  中央致电刘邓、陈舒、邓张,称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有继续停攻的可能,要求三部暂不调动,以免暴露企图。同时致电陈舒,说华中的建议有理由,询问他们对华中建议的意见,同时指示华中野主力暂缓调动,待与陈毅商酌后再告知。中央对华中的建议听进去了,又鉴于南京和谈人员发回来的消息,蒋介石可能停手,为了不暴露意图,原定三路外线出击的不动,也就倾向于同意华中的意见了。

  7月1日,陈舒致电华中并报军委、刘邓,同意王陶留苏中待机,但5旅应开至六合、天长间整训,华中立即在淮南准备9个团。中央改变主意后,陈毅照样是坚决执行。

  7月4日,中央致电刘邓、陈舒和华中,同意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政治上更为有利。经过粟裕的据理力争,加上形势的变化,中央改变了原定三路外线出击的计划,同意先在内线作战。

  1947年7月初,中央同意先在内线作战后,粟裕立即进行作战准备。

  7月10日,粟裕情报中队截获国军情报,获悉蒋军将在13日前后分四路如皋、黄桥,得手后会攻海安,为此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先机制敌,乘其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将其前驱部队各个歼灭,进攻国军整83师侵占的泰兴、宣家堡。第二天中央也通报各区蒋军将于12日前后发起进攻。获取情报,了解清楚敌情很重要。

  7月13日,华中野战军发起进攻泰兴、宣家堡的攻坚打援战斗。这里打的是国军中央军美械师整编第83师(原100军)19旅所属56团、山炮营和57团。整83师抗战末期接受过美军训练,装备好、战力强。

  陈毅、宋时轮致电军委、刘邓并华中:粟部已自主发动进攻,敌必迅速开始大举进攻苏中。陈宋的意思,是说粟裕先动手理亏,会招致国军报复。实际上,粟裕在苏中算不上先动手,此前国军就侵占了他们解放的沿江城市,且国军全面进攻开始,按照此前“蒋不攻李,粟不攻蒋;蒋若攻李,粟必攻蒋”的声明,此时先发制人理直气壮。

  军委致电陈张黎、刘邓薄、张邓粟谭,指出对桂顽进攻淮北,应有反击准备,但鲁南大军此时不宜南下,刘邓部仍现地整训,不要轻动。同时通报周恩来12日从南京来电内容:蒋军将从徐州以南、津浦以东、长江向北三路同时进攻,先求解决苏北,然后打通平汉路、津浦路,指示苏中、苏北先打几个胜仗,看出其弱点,然后鲁南和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看来周恩来从南京发来的情报,既使各方了解国军的作战企图,又在中央从准备外线出击,改为同意内线作战的问题上,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7月14日,陈毅致电华中,询问粟部13日行动结果如何,指示选择扬州、泰州、南通前进之敌,择其好打者争取打一两个好仗,9纵归张谭指挥,在灵泗间阻击桂系,5旅可在淮南配合9纵攻击桂系,开始破路,应适当布置淮南路西游击战。陈毅这是按照中央的意见和华中建议做的指示。

  同时,陈宋致电军委,说蒋军大举进攻苏皖,是分区蚕食的狡计,现有力量难以应付,须友邻区暂时出动配合,才足以挽救,建议执行商定计划,截断津浦路南段、陇海路徐西段,造成山东和太行主力在淮北会合,准备渡淮作战,并说只有全面大打,才能制服蒋分区蚕食的狡计。这里说明陈宋准备配合苏中作战,这个配合的意识不错,只是中央要求再等等。

  7月15日,军委复电陈宋,指示蒋军未攻苏皖时,我军仍应现地待机,等几天看看泰兴战斗结果如何。

  7月16日,陈宋致电华中,指示在敌大举进攻华中的部署未查明前,宜待机而动,华中主力适时西移淮南。看来陈宋对执行中央指示不打折扣,只是念念不忘让华中主力西出淮南作战,既使中央改变了。对于华中敌情,似乎也并不是很清楚,因为国军2天后就大举进攻淮北了。

  7月17日,张邓谭致电陈宋、张黎并报军委,提出如山东主力不南下,淮北很难支持,如五河、泗县、灵璧、睢宁等城失守,对将来整个战局不利,建议山东主力迅速南下。此前陈毅让华中自己负责淮北作战,华中认为淮北兵力势单力孤,山野主力不来很难守住。后来这些城市都丢掉了,且仅有朝阳集一个胜仗。

  陈宋致电军委并刘邓,称山野出淮北的时机,视徐州敌人动向而定。陈宋没有说不南下,只是遵照军委指示,等待时机再南下。

  7月18日,国军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7军、整48师、整69师、整28师、整57师共12旅,从徐州、夹沟、固镇地区分3路进攻淮北,企图与进攻苏中的一绥区配合攻占淮阴。这是国军5个整编师进攻淮北的计划。此时苏中南线也是5个整编师进攻,只是淮北面积大,作战回旋余地大,而苏中南线地域狭小,回旋余地小,且陈毅兵力达7万人(山野主力5万、淮北华中部队2万),应该更有各个击破分散之敌的机会。

  陈宋致电军委、刘邓、张黎、张邓谭,报告蒋军进攻淮北情况和我军部署。国军大举进攻淮北,陈宋立即准备南下参战。

  7月19日,军委复电陈宋并告刘邓,指出徐州附近作战关系全局,打得好可以切断徐蚌线,配合刘邓,打得不好则苏中、淮北将处于困难地位,指示等88师、28师出来,进至有利我们的位置,然后集中全力歼灭一个师,然后再歼灭另一个师,解决后则全局胜利。军委对陈宋作战是抱有厚望的,并对如何打做了指示,要求他们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7月23日,陈宋制定淮北作战部署,决心以少数兵力牵制国军中路和右路兵团,而以主力歼灭位置最突出的左路兵团整28师和57师各2个旅。陈宋部共有10个旅以上兵力,打2个整编师4个旅的企图有点大,如果分别围歼倒是有获胜可能,后发现国军行进缓慢而放弃该计划,转去打突出的92旅等部。此时国军已经进攻淮北5天了,陈宋的计划才定出来。

  7月26日,陈宋率山野主力抵达淮北地区,发现国军中路整69师的60旅和92旅进至朝阳集、鱼沟地区,60旅向其左路靠拢,使得92旅较突出,于是令2纵、9纵、20旅共13个团歼灭朝阳集、鱼沟地区国军92旅,并打击向南增援的国军60旅。此时国军已进攻淮北8天了,前线由山野2纵司令韦国清指挥。

  经2昼夜激战,国军92旅和60旅一部被歼灭5000余人,中路被击退。这是山野主力南下淮北后的第一个胜仗,此时山野主力2纵、7师、8师约5万人,华中淮北部队9纵、6旅和地方武装等约2万人,加起来约7万人。可惜这也是山野在淮北半年里唯一的胜仗。

  苏中方向,华中野战军主力歼灭泰兴、宣家堡2团1山炮营,俘虏3200余人后,又奔袭如皋以南,歼灭国军整49师师部、26旅及79旅一部共1。5万余人。粟裕率华中野3万多人已经歼敌2个多旅了。

  淮南方向,国军整74师、7军一部和5军分路向津浦路东进攻,整个淮南解放区失陷。淮南处于蚌埠、南京之间,津浦路穿过,利于敌机动而不利于我,失陷难免。好在苏中、苏北和淮南中间隔着高邮湖、洪泽湖,相对容易防守,未受大的影响。

  1946年7月27日,陈毅致电中央,说粟裕25日请示调5旅赴苏中之事,值得做全面考虑,认为5旅不应东调,仍留淮南,粟部也应该逐步西移(淮南),请军委考虑,通知实施。陈毅仍执行军委三路会攻徐州计划,坚持华中野出淮南作战,但华中又不听,所以只好单独呈请军委指示实施。

  国军攻占淮南天长县。淮南兵力弱小,重镇丢失难免。

  7月28日,军委致电刘邓、陈宋、张邓,指出蒋军经过整编,战斗力加强,我军对其作战时,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的方针,其比例为三对一或四对一,否则不易解决战斗,欲速不达。无好打之机会时,宁可迟几天,等候机会。军委的意图很明显,除了要形成数倍兵力优势,还得忍耐待机。

  陈毅致电华中野战军和华中军区,认为津浦线是主要战线,5旅不宜东调。反正就是不同意华中调5旅过去。

  7月30日,国军整74师攻占淮南盱眙县。淮南的2个重镇都丢了,剩下的只有游击坚持了。

  朝阳集战役后,北面两路国军采取守势,南路桂系7军却乘机占领了泗县和五河,打通了固镇至灵璧、泗县至五河的两条主要公路。

  陈毅、宋时轮等研究后,决定以一部兵力监视北部敌军,集中主力先歼灭南面泗县桂军。

  7月31日,陈毅、宋时轮致电军委并告刘邓、张黎袁、张邓粟,说陇海路两侧敌军主力增加,双沟、曹八集正集结15个团兵力,只能击溃不能歼灭,决定以山野主力向灵璧、泗县间进攻桂系,拟先歼灭2个团,再转而进击津浦路徐蚌段。

  陈宋召开泗县战役作战会议。会上参谋处和华中野9纵司令张震等许多意见认为:当前正是雨季,在水大、部队疲惫的情况下不易攻城,打桂系也不妥。但宋时轮坚决主张歼灭桂系2个团,双方争论激烈。这时某个军分区领导说:泗县外城壕水深不过膝。陈毅于是支持宋时轮的意见,拍板攻泗县。多数人的意见是对的,宋参谋长不知道为何要坚持己见。陈司令仅因分区领导说水深不过膝就决定支持宋,有点轻率,应该事先派人去实地侦查,毕竟大战要慎重。

  华中分局邓子恢、张鼎丞来电,建议打蒋军,不要打桂系,因为桂系较顽固,作战损耗多缴获少不划算。此前张邓还建议陈毅不要弃守泗县,认为弃守后现在又去攻城得不偿失。张邓的意见是对的,守城容易攻城难。

  但陈毅和宋时轮没有听从邓张意见,表明自己事前经过了充分考虑,认为北面蒋军8个旅靠在一起,离徐州不到40里,彼此间隔不过10里、20里,增援多且迅速,只能击溃不能歼灭,无法下决心去打,如果蒋军再向东进才有歼灭机会。现在桂系4个团分布在灵璧、泗县、五河三处,援敌都在七八十里开外,有全歼机会。以前打桂系难以奏效,是因为用相等兵力去打,现在用优势兵力去打定能奏效。怎么说呢,兵力是有优势,但天气影响甚大怎么不考虑呢?而且临战攻城部队并未形成绝对兵力优势。

  8月1日,粟裕致电张邓谭并中央,再次建议5旅东调,并将军区特务团东调参战,认为各战略区除战略上配合外,战役上不应要求一定配合,需单独作战解决当面之敌,否则会影响另一战略区的机动,现在华中兵力少,无法组成两个野战军,天长、盱眙已经丢失,5旅等部留淮南已无大作用,只有淮南主力东移参战,打开苏中局面后,淮南形势才可能逐渐改善,然后以主力西移,打开淮南局面。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能取胜是最重要的,显然粟裕的意见是符合实际的。

  华中军区致电军委并陈毅,报告淮南不利于作战,决定以6旅16团配合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战争,其余5旅和6旅18团、皮定均旅均北撤淮安、宝应地区待机。

  陈毅致电中央,建议粟部迅速西调,仍以切断津浦、陇海,开展淮上新区,夺取徐州为目的,并说张邓谭粟舍不得苏中,以主力在原地打转,实际上淮南在全局上比苏中更重要,此前道理讲过多次,讲不通,现在粟裕在海安、东台再打几个胜仗,恐仍不能退敌,值得考虑一下。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能改变战局,打胜仗才能退敌。淮南在全局比苏中重要从哪论的?作战便利?还是人民支持或经济因素?陈司令这是告了华中一状。

  8月2日,军委致电粟裕并张邓、陈宋,询问主力休整和补充情形如何?一个月内在苏中再歼敌2个旅是否可能?如能在8月歼敌2个旅,南线情况即将改观,那时粟率主力转至淮南作战。军委倾向于支持粟裕的意见了。

  陈宋致电张邓谭并报中央、刘邓并告粟,认为全军战略仍应向西向南,不宜在东面贪念。陈毅、宋时轮坚持自己意见,再次强调华中主力去淮南作战。

  陈宋上报军委,当前之敌一为桂系,一为蒋5军,一为薛岳部99军(不久前在苏中被歼灭其99旅)、60旅,均系硬货,决心消灭泗县桂系7军172师2个团,调动其援军逐次消灭两三个团,并下达了攻击泗县的命令。军委没有批复,陈宋为何就开打了?

  8月3日,军委收到陈宋7月31日打泗县电文,复电指示,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的仗不要打,主要主力在手,总有机会歼敌,过于急躁之意见并不恰当。这里军委批评的,不是陈宋要打击溃战,而是他们沉不住气,不能忍耐待机,一看北面蒋军不好打,就要去打南面桂系。

  8月4日,军委致电陈毅、宋时轮,指示叶飞、赖传珠1纵南调决定不变,粟裕部是否调动各有厉害,待考虑再告,认为陈宋有5万机动兵力在手,只要耐心、不性急,总可找到各个歼灭敌人的机会,除了灵璧、泗县之敌分散孤立外,双沟之敌再向东进,就可找到打好仗的机会,如能打三四次歼灭仗,每次歼敌两三个团,就能转换局势,并询问攻打泗县结果如何。电文中还说明,由于收发电报慢,之前他们的电报收阅迟了。军委因为接到陈宋的电文晚了,得知他们决定打泗县后,才询问战果如何,并指出应忍耐待机,待中路之敌再进就有机会了。

  8月5日,粟裕复电军委询问并告陈宋、张邓谭,说主力各级战斗组织已整理就绪,疲劳亦已恢复,兵员补充续增,在5旅增加到苏中的条件下,8月内再歼敌人2个旅是有把握的。如5旅不来,仅以现有兵力作战则感到吃力,对9月份战斗也将有影响,且苏中局面不能得到较快好转,因此斗胆直陈,坚决要求5旅和特务团仍东调参战,以期早日改变苏中战局,以使主力西移,否则淮南、苏中均成僵局,对整个战局不利。粟部3万多人,一个月再歼灭2个旅,这个任务有点重,因为是全歼,不是靠打消耗战后报歼敌多少人。后面就知道要歼灭国军1个正规旅有多难。

  8月6日,军委复电陈毅,认为似以同意粟裕意见,再打一仗后主力西调为有利,因粟部西调过早,一则苏中人心不顺,二则敌军也将早日跟随西调。如西面仗打不好,怨言必多,故不如让粟部在苏中再打一仗,无论胜负,然后西调,各方均无话说。中央考虑同意粟裕意见,并告知陈毅。

  参加泗县战役的是山野2纵、7师、8师和华中野9纵,共7个旅19个团,打桂系在泗县的7军172师2个团,符合以少胜多的原则,应该是有把握的。只是当时正值暴雨季节,泗县地区河多沟深,部队在齐腰深的水里艰难行进,拉炮的车无法跟上,弹药也大多受潮,部队相当疲劳。

  张震率华中野9纵开进时,受暴雨影响,4小时才走了7里路。他将情况发电文报告了陈毅和宋时轮,并通报了2纵和8师。8师从鲁南长途跋涉去淮北参战,路途更远。

  此后,张震又与山野参谋长宋时轮通电话,提出现在这种情况,是否此仗可以不打?宋时轮认为,如果拖下去等北面敌人过来,就更不好打了,坚决要打。宋参谋长也是铁了心了。抓战机是一回事,是否是良机又是一回事。

  张震认为敌人以逸待劳,我们在泥泞里奔波后去攻城,此仗没有把握,考虑后直接发电给陈毅,建议暂不攻击泗县,但一直未接到回电。陈司令为何不回电?因为他把战事指挥都委托给宋时轮了。

  8月7日下午,攻击泗县的战斗打响。9纵的79团和81团参加城西和东南的阻援,只有3个团参加攻城,从东面进攻。张震以77团从东关攻东门,75团从城东南角攻城,一部兵力向南攻击,73团进攻东关三里湾之敌后转为预备队。

  由于连日下雨,泗县护城河暴涨,四周积水很深,原来准备的攻城器材失效,战士们靠泅渡进攻,被敌火力封锁,仅有一部突上城墙,但被反击下来,伤亡严重。泅渡攻城,进攻速度多慢可想而知,差不多就是敌人的活靶子。

  8师从城北攻击,他们善于爆破,以5个营兵力连续爆破,不到10分钟就突破了北门和西北门攻入城内,与守敌展开巷战,但未能发展打通2个突破口的联系,又缺乏后备队和炮火支援。8师攻城还是有一套的。

  桂系守敌善于防守,拼死抵抗。

  天亮后,桂军以猛烈炮火轰断城内外联系,先对突入西北门的2个营连续攻击,8师部队没有工事依托,伤亡惨重,阵地失守,伤亡和溺亡的很多。

  桂军又集中炮火、飞机轰炸加步兵攻击北门8师2个营,该处部队经顽强拼杀守住了阵地。

  当晚,8师投入3个营的预备队入城接替,但因力量不足形成对峙。机会挺好,就是攻城兵力弱了,无法扩张战果。

  9纵在城东连续攻城也未奏效。2纵因河水阻隔,无法攻入西门,也无法支援北门。大雨大水的影响确实很大。

  陈毅深夜2时接到8师报告,非常焦虑,派宋时轮去前线处置,同时发电询问具体战况。

  9日,桂军一部从五河增援,被7师击退,但更多援敌正赶来。

  上午,桂军集中兵力向8师反扑,占领了北城门楼,切断了8师入城部队的后路,情况危急。担负阻援任务的2纵、7师等部也为大水阻延,无法迅速增援。8师攻入城的部队被包围在里面了。

  中午,赶到前线的宋时轮召集8师和9纵干部研究情况,决定救出城内8师部队,然后撤围。9纵77团参加策应8师城内部队突围,75团求歼城东北八里桥之敌,当晚在强攻八里桥的战斗中,75团团长张永远中弹牺牲。

  当晚,陈宋令8师撤出,主力转至睢宁以北休整。

  由于泗县攻坚受挫,伤亡很大,打了一个消耗战,部队情绪受到很大影响。

  张震认为:此仗失利,客观原因是大雨导致部队机动和转移困难,弹药受潮失效,电话难以架设,译电又慢,无法及时沟通情况;战役指挥上,兵力不够集中,特别对攻击重点使用兵力单薄,作战准备不够充分,对7军的作战特点也缺乏研究,对其防御能力估计不足。

  8师损失很大,士气严重受挫,干部战士讲怪话的很多。有的说:上级老说要集中兵力,临到打起仗来,却让敌人两个打我们一个。当时参战的有20来个团,但攻城的部队只有6个团,还要分一半去打外围据点,这个布置看来很差了。城内2个团防守,每个方向都只用1个团,共3个团去攻,结果自然不好。

  1946年8月7日,军委致电粟裕并告陈毅,征询对华中野战军主力作战方向的意见,是率华中野主力与陈毅部会合打开淮北局面,或出淮南切断津浦线,直接配合陈宋、刘邓作战,还是8月内再打一仗后西移?

  陈毅致电军委并告粟张邓谭,认为粟部已在苏中打2个胜仗,这是正确的,今后应迅速西调为好,现在山东、太行均全力向西、向南会师,华中主力滞留苏中与敌人分路纠缠,必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如同意,粟部于取胜后开淮南,或到淮北亦可。陈司令大概认为被华中忽悠了,当初说好打一两个仗就西移的,现在打了2个胜仗还不愿去。

  粟裕复电陈毅并报军委、张邓谭,称“歼敌良机已至,5旅仍应东调,明后日即可参加此间作战”,本应遵令不调5旅,但华中兵力过于分散,以致钳制方向兵力多于突击方向,如以5旅加入苏中作战,则苏中战局很可能于最近有新的开展,如是则苏中主力当可于本月底西移淮南方面时,淮北作战才能更有效果。粟裕的意思,以集中兵力打胜仗为原则,哪里好作战就在哪里作战,何况歼敌良机已至。

  8月8日,军委复电粟裕并告陈宋、张邓谭,指示“歼敌良机已至,甚好甚慰',如连续歼敌2个旅有便利条件,则可连续歼敌2个旅,否则先歼灭1个旅,休息数日后再找机会歼灭另1个旅,预备部队或钳制部队如有可调者,往张邓谭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军委看粟裕连续胜利,直接支持他继续作战了。打胜仗不是那么容易的,能连续打胜仗的将领不好找。

  陈毅致电粟裕,同意1师、6师、7纵和5旅集中东台、海安间待机歼敌,充分准备勿浪战,然后再行西进。陈司令严格执行中央的指示。

  8月9日,军委致电刘邓、陈粟,希望8月10日至9月10日一个月内,粟裕部在苏中歼敌两到三个旅,陈宋部在徐蚌及以东地区歼敌两到三个旅,刘邓占领汴梁线和豫东、淮北等城,歼敌两到三个旅。军委派任务有意思,粟裕3万人,陈宋7万人,刘邓10万人,歼敌任务都是一个月两到三个旅,这是能者多劳吗?谁可以完成任务?

  8月11日,粟裕致电军委并陈宋、张黎、张邓,报告李堡战斗结束,歼敌1个半旅9000余人。说话间,粟裕就完成了大半任务。粟裕放弃海安后,国军以为华中野战军战斗损失大,连忙分兵抢占各要点,想构筑封锁线,以便清剿,使得集中的兵力分散开来,华中野的兵力可以乘机形成局部优势兵力,歼灭李堡守敌。

  8月12日,军委致电陈宋,说粟裕在苏中的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困难,也使淮南5军无法北调。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蒋军也较5军装备差,较易取胜,如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能完成切断津浦路的任务,不如让粟裕再在苏中作战一段时期,再打一两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为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区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也更有利。能打胜仗谁不喜欢呢?不打胜仗靠什么解决问题、改变局势?军委原以为苏中会在优势敌人进攻下丢失的,现在看来粟裕指挥下能保住。

  8月13日,陈毅致电粟谭并军委,指示:你部继续胜利,宜就地继续开展局面,而不必忙于西调,军委亦有此指示,望照办。陈司令坚决执行军委指示,此前坚持华中野主力西移,主要还是为了贯彻军委三路会攻徐州的指示。

  8月中旬,淮北各部干部在山野司令部所在地睢宁东南的葛口子,参加总结会,各部汇报泗县战役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主要的教训,就是不顾客观条件(雨季大水攻城困难),以为以多打少是良机,坚持攻城。此前泗县不守,放弃了反而要去攻,都知道防守易、攻坚难,不能单纯看是否有局部优势兵力。粟裕的打法,就是千方百计诱敌出据点,歼其于运动中,或者趁其不备攻击。

  会上,张震提出此仗受水的影响很大,陈毅问:为何当时不提意见?张震将发电报、打电话提建议的情况如实做了汇报,并查到了签发的电报,陈毅便没有再说什么。陈司令这是甩手掌柜啊,到现在都不知道战时下级部队领导签发给他的电报。战争年代,能坚持实事求是、取得胜利的人更吃香,因为这关乎能否取得天下。和平年代,能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的人更吃香,既使遭受挫败,也不用担太大的责任风险,还能博个态度好的名声,而那些与上级意见相左的所谓“刺头”就不好混了。

  泗县战役后,山野8师政委丁秋生和参谋主任石一寰连夜赶到山野前指驻地许大庄,向陈毅汇报战役情况,并代表全师请求处分。下面部队领导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山野野司,决策失误。

  陈毅安慰他们说:泗县之战,我不认为是什么败仗,顶多也只是一次平仗。我要批评你们的是,8师还不够全面,你们只会打胜仗,不会打败仗,你们要经得起各种各样的磨练,打了胜仗,骄傲了,那很危险。打了败仗,气馁了,这也很危险,那是灭自己的志气,长敌人的威风。败仗说成平仗,然后说要会打败仗,到底是平仗还是败仗?怎么说呢,还是粟裕评价恰当,陈司令是一个很好的鼓动家。

  8月13日,军委致电粟裕,询问战况和敌情,并询问下一步是西移淮南作战有利,还是以在苏中利用群众地形等有利条件再打一仗,然后西移有利?

  8月14日,粟裕与率5旅和军特务团到达苏中前线的谭震林联名复电军委,认为在苏中打仗有利,不仅群众、地形、运输、粮食均比淮南方便,且有足够民力可用,同时威胁长江,可直接拖住敌人无法他调,可吸引蒋军继续来援,且苏中蒋军已受三次打击,余者已遭很大消耗和损失。如华中野主力西移淮南,则必须打下盱眙和天长两城,除付出一定代价外,不一定能调动敌人,如舍天长和盱眙而直驱铁道线,则战场狭小,后方也无法安全。拟于一周内以一部攻占南通海门,吸引敌人南援而歼灭,估计能再歼敌2个旅,则苏中局势更好转。各方面情况考虑得很周到,敌我利弊认识清晰准确,这才是大军统帅该有的能力和素质。

  8月15日,军委复电粟裕:所见很对,可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如能今后一个月内打两三个胜仗,则对整个局势助益极大。军委对粟裕建议深表认同。

  1946年8月下旬,国军参谋总长陈诚到徐州开会,与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等商定:以淮安、淮阴为目标,继续进攻华中,发动“第二期攻势”,南线由汤恩伯指挥,北线由李延年指挥,部队包括从南京北上进攻淮南的整74师。在蒋介石“15天内结束苏北战事”的要求下,国军进攻两淮的计划已定,但华中共军两部的领导仍在拉扯中。

  8月23日,军委致电刘邓和陈毅,指出蒋介石直接进攻兵力,单算正规军有:汤恩伯(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1绥区司令)11个旅(扬州、如皋一线),薛岳(徐州绥靖公署主任)35个旅,刘峙(郑州绥靖公署主任)30个旅,程潜(武汉行营主任)7个旅,胡宗南(第1战区司令长官)16个旅(晋南、陕南及边区),王耀武(第2绥靖区司令)14个旅,孙连仲(第11战区司令)14个旅,杜聿明(东北保安司令)24个旅,共计151个旅,这是最高限度的兵力,现在已全部摆上来了,难再增加,既使增加也为数不大。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从这151个旅中,歼灭约40几个旅,就能解决问题。过去东北歼灭的不算,热河和胶济线歼灭的小部也不算,午元至未马共已歼10个旅。李默庵遇到粟裕算倒大霉了,部队丢了近一半,一绥区司令职务也丢了,换成汤恩伯。

  8月25日,军委致电刘邓并告陈毅,要求充实15个到20个团,每团人数在2500人至3000人,经常保证满员,作为突击力量,勿取平均主义。这个建议很好,满员充足的部队才有力量连续作战。

  8月26日,山东军区张云逸、黎玉、舒同和袁仲贤致电军委并陈毅,称徐州之敌继续东进,似有控制陇海路东段,分割华中和山东解放区,然后向北打通,南北夹攻,企图各个击破之目的。建议山野如在淮北无好仗可打,应将主力北靠陇海线休整,准备消灭东进的整28师及整74师,以打通陇海路东段,便于将来野战军对山东和华中机动作战,对刘邓作战也有配合。事后诸葛亮:他们判断错了,这一路是佯攻。

  8月27日,军委致电陈毅并告刘邓、张黎,认为现在秋高水落,正是歼敌时机。薛岳手中有30多个旅,我军无论在津浦线、陇海线还是两线之间,必须寻机歼灭薛岳部8到10个旅,刘邓须歼灭刘峙部8到10个旅,方能初步解决问题。请考虑切断津浦,调动敌人打野战,是否尚有希望?如有希望,则以切断津浦线执行原计划有利,如无希望,则须考虑是否有东进之敌将我主力割断于陇海路南的危险,并请考虑在睢宁、宿迁间歼敌,与在陇海线上歼敌哪个更为有利?如无割断危险,并在睢宁、宿迁间歼敌有利,则应在该地歼敌。如有割断危险,且在陇海线上歼敌也有利,则应照张黎主张行动为宜。究应如何方有利于打开局面,请考虑见复。军委在后方,具体情况不清楚,还得前方指挥者拿主意。如果前方指挥者也不清楚,就有大麻烦了。

  8月29日,军委致电陈毅、张黎、张邓、粟谭,并转各区党委、各师各纵首长,要求山东华中必须大量歼灭王耀武部14个旅、薛岳部35个旅、汤恩伯部15个旅,方能解决问题。胶济、鲁南、苏北对王耀武和薛岳两部,应以歼灭三分之一(5到12个旅)为第一步目标,苏中我军已于过去一个半月歼敌正规军6个半旅和交警5千,接近歼敌二分之一,今后以歼敌十分之八至十分之九为目标。歼敌方法,是集中兵力打敌一部。野战军补充应有重点,胶济苏北苏中三战区各应补充野战军10至15个主力团,每团2500人至3000人,给以最好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作为突击力量,勿采取平均主义。军委对其他各路的要求是歼灭三分之一,对粟的要求是歼灭十之八九!粟的兵力还是最少的。

  军委又致电陈毅,让他率主力在睢宁以东地区待机,仿粟裕办法,集中主力歼敌一部,休整若干天又打,打后又休整若干天。如此保持高度士气,纪律也可改善。9月正是作战时机,刘邓、中原军均希望你军配合。此时不打,敌占地愈多,威风愈大,我士气民气均受损,故必须寻机作战,灭敌人威风,壮自己志气。打当然要打,学也应该学,但能否打好,能否学得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陈毅曾考虑以华中野9纵和2纵强袭大王集,考虑到各路敌军前进慎重,队形密集,不易分割,加上雨水影响,未能找到战机,于是决定留下9纵迟滞当面之敌,山野主力转移到泗阳以东地区休整。敌人不是傻子,哪里那么容易露破绽给你抓呢?何况对方指挥者还是名将。得搞清楚敌情,了解自己的优势、敌人的弱势,善于调动敌人,知道什么情况是良机,才能发现和抓住战机。

  华中野9纵轮番阻击、交替转移,一直未能得到补充和休整,部队非常疲劳。疲惫之师不可战,应该有其他部队接替轮换,至少也应协助。

  8月底,华中野9纵退至泗阳、洋河地区,背靠运河,南有洪泽湖,不便机动作战。陈宋考虑后,向军委提出山野主力在泗阳及运河以东地区整训待机,下一步可南可北,亦可相机向西反攻,令华中野9纵位于运河、洪泽湖之间,与敌保持接触,同时以部分兵力加强7分区,在淮北坚持游击战争。主力留在这是可以的,能阻止国军进攻淮阴的计划,只是后来转到北面去了,而且9纵孤军奋战成问题。

  据此,华中野9纵司令张震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主力3个团和骑兵团在正面迟滞敌人,79团和81团归华中7分区指挥,坚持淮北路东地区,他们面对优势敌人,损失很大,79团副团长钟志远在敌后侦察时被俘,被押解南京途中跳火车牺牲。

  9月4日,淮北地区国军部署进攻淮阴,同时以一部向东佯动,整74师和整69师进至宿迁、睢宁一线,7军2个师进至泗阳以北的洋河、凌河一带。薛岳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用佯动隐蔽真实意图。

  陈宋召集各部首长开会研究,认为位于睢宁地区的整28师、整74师和7军等部若全力向沭阳突击,对我军后方形成巨大威胁,遂准备集中全力在宿迁、沭阳、新安镇之间迎击东犯之敌,或向西进攻睢宁、泗阳,改变淮北战局,并决定将2纵和7师摆在泗阳以东、运河北岸,令华中野9纵移驻泗阳以南、运河南岸,接替2纵9旅的防务。事后诸葛亮:陈宋判读错误。国军计划是首先解决苏北,在山野华中野主力尚强的情况下,强行分割山东和华中两地区需要大量兵力,否则难以实现,而且容易遭受南北夹击。

  于是,陈宋致电军委并告张黎、张邓,提出山野行动的三个方案:北移沭阳、出击洋河、现地待机,倾向于第一方案,迎击自宿迁东进的整74师和整69师。陈宋采取第一方案给了薛岳直捣淮阴的可乘之机,后面华中军区和粟裕都看出来薛岳企图,劝陈毅不要率山野主力北渡六塘河去沭阳以南,但他不听。

  9月5日,邓子恢致电陈宋并报中央,认为山野行动以留现地待机为上策。同时,华中将陈毅电文转告苏中前线的粟裕。邓子恢的建议是合适的。

  同日,粟裕致电张邓,认为敌军占宿迁、洋河一线,有进犯两淮之极大可能,企图直捣我华中心脏并切断山东和华中联系。以山野目前布置,似乎让敌过黄河以东再与其决战,如决战顺利,两淮当无问题,否则华中局势当受极大影响。不知军长整个作战步骤与决心如何,如山野不打进犯两淮之敌,则华野主力西进截断扬泰线;如山野于泗阳歼敌,则华中主力攻占海安后再攻如皋。粟裕一眼就看出了薛岳企图,并明白无误地指出来不打进犯两淮之敌的后果。

  9月6日,邓张致电陈宋、张黎、军委、粟谭,认为蒋军南北夹击两淮,势必影响整个华中、苏中前线及未来战场,陈宋所提三个方案,只能采取第三方案,请陈宋考虑调叶飞纵队南下,或调粟谭主力北上,集中力量解决蒋军主力。同时将粟裕意见转告中央和陈宋。华中军区的邓子恢和张鼎承的意见是适当的。

  中央致电陈毅并张黎、张邓,请陈考虑调8师回鲁南,暂时受叶飞指挥,协同1纵及2个地方旅组成鲁南前线,准备派徐向前负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让陈率2纵、7师组成淮海前线,准备敌截断陇海线时,有一个时期留在淮海区域。如此则胶济、鲁南、淮海、苏中4个前线均有适当兵力及指挥人员,而由陈负统筹各个前线之责,并直接指挥淮海,请他考虑后提意见或建议答复。军委根据听了山东军区的建议,根据陇海线可能被截断的情况,打算派徐向前来指挥鲁南前线的叶飞1纵和山野8师。只是后来8师未北上,徐就没来。

  1946年9月20日,军委致电陈毅、粟裕谭震林并张鼎丞邓子恢:放弃淮阴后各部主力撤至距敌较远地区休整,以一部袭扰敌人,待1师、6师到达之后,待敌分散有机可乘时,各个歼灭敌人。依苏中经验,敌分散占领我区,利于我各个歼敌,人民亦可从战争中获得锻炼,惟军事工业须迁往安全地点。淮阴淮安已经丢了,军委也只好指示善后,并安慰他们。

  22时,张邓粟谭致电中央并陈毅宋时轮、张云逸黎玉,提出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集中作战,改变战局,以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得手后向西扩张战果,攻占睢宁、灵璧、泗县,并扫除陇海路东段之曹八集、大许家等处敌人,以恢复淮北路东地区。第二步攻占津浦路,配合刘邓包围徐州,李延年必然东调,我可在运动中求得逐步歼灭他有生力量。华中几个大佬看到陈宋如此任性用兵,感觉两个野战军不集中起来是难以改变战局了,所以提出集中作战。

  9月21日午时,陈毅致电中央并张邓粟谭、张黎:我同意华中分局20日夜建议,山野、华野集中由淮海区向西行动的办法,并主张两个野战军合成一个。陈毅同意两军集中作战,并主张合成一个,这样论职务资格,他的司令职务跑不了,人马增加了。

  张黎复电:完全同意张邓粟谭20日电意见。山东军区也同意两军合并。

  9月22日,军委复电:同意两个野战军集中行动,统一指挥,向淮海行动打开战局。望按此方针坚决执行。军委同意两军集中行动。

  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机关撤出淮安。淮阴保卫战以失败告终。

  9月23日,军委致电陈宋、张邓粟谭并张黎: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也应合二为一,提议陈毅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谭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即公布(对内)执行。军委对山野和华中野合并做了人事安排,陈毅任司令,直接管辖的人马更多了。

  9月25日,陈毅致电张邓粟谭、张黎并军委,提出两个野战军合并后的作战部署,力求陇海路东段及淮海区之巩固,待主力集结后再行出击桂顽。陈毅当上了两个野战军的司令,不顾刚经历过失败和恶战,想立即打不划算的桂军。

  9月26日,山野连发三电给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认为首先运河以东打一两个胜仗才能打开局面,令华中野战军主力迅速北移至涟水陈师庵一带,集中21个团歼击桂军。陈司令踌躇满志啊,刚丢了首府,别人啥心情不知道?还着急忙慌地催他们打桂军?

  张邓粟谭致电山野:建议目前第一仗以打蒋军为宜。华野各部战斗两个月未经休整,目前不宜进行激烈之恶战,山野各部也应先求小胜为宜。建议集中华野和2纵一部,歼灭进犯涟水之整74师,尔后再依据情况变化转移兵力,歼灭桂军与整69师,或乘胜取两淮。华中提出的建议是适合目前情况的。

  亥时,军委致电粟谭:山野、华野会合后,第一仗必须打胜。你们对于当前战役意见如何?两军何时可在何地会合?你们两人是否应当早日去陈毅处共同计划一切?军委让山野和华野合并后,陈毅为正职,故让粟谭两个副职去找陈毅商谈作战计划。

  9月27日,粟谭复电军委: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已在涟水地区会合,拟于明后日与陈毅会合。我们意见,两军会合,初战必须获全胜。华野全部经两月余之战斗,未得休整之前,不宜与桂系恶战,山野部队也应先打较弱之敌,以提高士气为宜。建议首先集中兵力解决由两淮进攻涟水之敌整74师,可能有整28师一部配合,而后再依情况发展,集中全力歼灭69师或桂顽,如获全胜亦可乘胜收复两淮。粟谭不同意打桂系,建议是符合当前实际的。

  9月28日,军委致电陈毅: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我们意见,不要打桂系,先打中央系。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你们部署如何?盼告。军委根据华中情况,同意粟谭的建议,并定出了框框,让陈司令拿作战方案。

  午时,陈毅、张粟谭复电军委:陈已来华野,即以华野为统一指挥机关,我们集中2纵及华野全军,在沭阳、涟水之间集结,布置出击或去运东作战。经到华中商谈,陈司令同意两军集中,在淮北作战,可惜回去就变卦了。

  9月30日午时,张邓粟谭曾致电中央并华东局:我军必须在1946年冬季至1947年春季歼敌20个旅20万人,才能根本改变华东战局。而在淮海地区的作战是有决定意义的。淮北战斗之胜败,不但关系华中及山东之安稳,而且对全局都有重要作用。提议将华野部队改编,将7师和9纵分别编入1师、6师、1纵、2纵,使各师各纵队各有3个旅,以更有力地进行作战。既然两个野战军集中合并,所以华中考虑进行部队整编,使每个作战单位3个旅,有利于作战。

  10月1日,张邓粟谭曾以9月30日电再发陈宋并军委。

  军委致电陈粟谭并告刘邓:你们必须于3个月内歼灭薛岳7到10个旅,刘邓则担任歼灭5军及整11师。今后一时期主要打薛岳,转换战局。军委给华东定了任务,相当于每个月歼敌两三个旅。

  陈毅致电中央并张黎舒陈袁,通报与华中分局商定的作战部署,集中山野、华野主力于宿迁、沭阳之间,如敌东进即歼敌于运河东岸。如敌不进即西渡运河恢复淮北。此部署是着重集中主力出击,并确保和坚持华中地区为严重战争任务。两次到华中分局会谈,他们战争方针很正确。但我至淮北,战局顾虑太多,决心不够,未能发挥山野力量,有负党与人民的托付。今后集结张邓粟一起,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陈司令又开始检讨自己的问题了,可惜后面还在犯。

  10月3日,军委复电陈毅: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

  10月4日,针对部队的埋怨情绪,陈毅给8师领导写了一封信,对部队3个月来未获连续胜利,且丧失5城,而产生失望和对领导不满的情绪,以负责人的身份承担了这一责任:3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一个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个是不坚决守淮阴。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八师)始终是很好的头等兵团,纪律为各军之冠,南下北来,人民交口赞誉。。。。。。两淮和承德的撤退,并不足以决定战争,决定因素是有生力量的消长。蒋已被消灭二十几个师,30万人,实难弥补,已决定了蒋军必败。我虽暂时失城失地,但主力保持,因此不应对失利作过分严重的估计,而应着眼全国形势,看到我由弱转强。。。。。。世界上有常胜的军队吗?有不后退的军队吗?如斯大林及其红军堪称常胜而无愧,曾一退莫斯科,二退斯大林格勒,因此常胜规律在于善于撤退而后再进。。。。。。。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从来不抱怨部队,不抱怨同事,不推拒责任,因而不丧失信心。。。。。。我从来不向敌人低头,但对自己同志我常常自我批评很愿意低头,胜利时如此,不利时也如此,即失败时亦如此!愿山野同仁在不利情况应赞成撤退,而在有利情况善于勇进,目前已到猛进的时候了。山野南下两淮一个多月以来,就打了朝阳集歼敌1个旅的小胜仗,打了泗县损失严重的仗,丢了五河、灵璧、睢宁、泗县、泗阳共5城,算上淮阴、淮安共7城,下面怪话连篇,甚至说他不会打仗,他便给下面写检讨信做思想工作。

  10月5日,侵占两淮之国军整74师两部进至马厂、悦来集,企图侵占涟水。

  粟裕致电陈毅:敌已知我主力北移,且知我有进攻宿迁企图,侵占淮阴之敌已于前日乘机向涟水进攻。建议调整原定部署,华野6师南返,配合5旅、13旅、9纵,首先歼灭进攻涟水之敌,然后继续进行淮北行动。失利的情况下,军情容易泄露,只好调整部署。

  军委复电华中9月30日电:望即商得陈军长同意,迅速执行(部队整编)。

  10月7日,陈毅复电粟裕:同意你们南移作战计划,望即行动。目前趋势是分布南北作战,你们南下负责打两淮,我在北面照顾。一切望机动处理,不必等待协商。几天前(1日)陈毅刚检讨过自己的问题,几天就变卦了,各方都同意两军合并了,他却不想合并,还要分开整。

  张邓粟致电陈毅,说明调整作战部署的理由,认为必须彻底歼灭会攻涟水之敌,才能保障华中坚持之后路,有所依托。否则苏中全失,于华中不利,于山东及整个战局也不利。建议陈粟会合,山野和华野指挥机关合并,盼军长即来此间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今后取胜的基本条件,如山野、华野名合实离,陈粟仍分开,不仅影响指挥统一,对财粮供应我们亦无法解决,对下面影响也不好,有许多问题只靠电台来往亦不便解决。华中只好继续劝,谁叫人家是司令呢。

  10月8日2时,山野致电7师、8师、2纵、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决以1师、6师南歼由两淮进犯涟水之敌,尔后再回师执行原计划。目前山野应巩固运河、新安镇、沭阳及六塘河北阵地,并准备西进。陈司令还是分兵部署。

  陈毅致电华中分局、华中军区:鲁南之敌已于7日开始北攻,如鲁南紧张,则应考虑山野回固根本,我便不能来你处,只好分任南北。陈司令要不管淮海,率主力回山东了,两军集中作战甚至合并的事也不顾了。

  华中分局致电陈毅并华野:建议仍照9月8日2时电部署执行,维持淮海局面,待南面战役结束,1师、6师迅速北上,与山野合并西进,以改变战局。我们意见,今后华中、山东长远相依,合则俱存,分则俱亡。因此,我们认为无论西进或北上,都应如此。这两个方案,不要轻易改变。大局已极紧张,望军长深长考虑。华中再次劝谏,苦口婆心,认为局势严重,如果还是朝令夕改,后果会很严重。

  10月9日,陈宋致电山野1纵、鲁南军区、山东军区,提出鲁南作战方案,我正商定,迅速率部返鲁歼敌。

  陈毅致电中央并粟谭、张邓、张黎舒:我意山野必须迅速回鲁,华野应迅速北上或派队巩固淮海区。或竟不顾淮海糜烂,让山野北上打仗之后再南下。我主张山野突然转回鲁南能打仗,华野派队接替淮海。陈司令决心回鲁南打胜仗去,不顾华中敌情严重了。

  张邓曾致电中央:陈(毅)佳电悉。我们对陈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

  当他大军屯住陇海时,桂系攻占灵城,我们建议山野移灵泗公路间歼灭桂顽,陈不听,后桂顽已占泗城,陈决攻泗城。我们曾两电建议不应攻泗,陈决心不变,又不亲自指挥,而把如此重任给宋一人主持,结果八师、九纵损失甚重,情绪降低。

  当山野据守众兴,陈拟北撤回山东,我们建议守泗阳,陈决在众兴与淮阴待机,但以后敌情未明,山野主力即撤到六塘河以北,把泗阳防务交给元气未复之九纵把守。以后李延年三军南下泗阳,阵地三天即失。

  陈尤不守淮阴,虽经中央电示两淮关系全局。但陈始终不重视,把主力控制于渔沟、来安之间,等待桂顽,一无所获。而淮阴方面我守军兵力薄弱,主力未到,我们几次求陈派队南援,终不来。

  后五旅敢死顽强,给七四军以惨重杀伤,淮阴局面已定,六师亦于皓日可到淮阴,陈亦允派二纵南来增援,并派人来要粟、谭布置出击,巧晚粟、谭遵命布置,将部队摆开,但到皓晨三时半陈又来电,部队不来,此时淮阴守军已摆开,一时收不回来,敌即在此时从我空虚处进入淮阴城。虽经皓日一日巷战,已无可挽救。这完全是由于陈对用兵开玩笑所致。否则,不仅淮阴可保,且可歼灭敌人,改变战局。

  为什么陈如此动摇,固与宋曾有关,但我们估计与陈之英雄思想亦非无关系。两淮失后,中央决定山野与华野合并,陈、粟、谭统一指挥,命令已公布,但陈始终保持两个机关,拖不合并,陈亦自己行动,不在一起,仍采取临时接头会商方式。我们屡电建议,陈不采纳。

  此次因敌知我北移,攻宿七四军,东攻涟水,决一、六师南下配合五旅、皮旅歼敌,要八师接防徐家溜,峻集防务,保持六塘河防线,但陈又于今天提出山野北返山东,甚至让淮海失掉。如按陈此种布置,则六塘河、沐阳一带可能丧失,则一、六师将无归路(因要渡黄河、盐河、前后六塘河及沐河),这对华野是极大威胁。

  同时陈指挥如此踌躇,山野回鲁南后也不一定打胜战,而山野、华野分开行动,对将来战局无法改变,对全国战局亦有害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陈这种布置。

  我们主张:一、山野仍应在原地担任后防,候华野十日后北来,再配合作战。二、陈、粟、谭应会合一起,不宜分开,使粟能助陈下决心,并便统一山野指挥。三、为了兼顾山东起见,以八师回鲁南,由叶去指挥。并要山东补充叶纵五千人(闻叶纵人数很少)。四、如陈定要北返,至少应以二纵留下,山野无论如何,要在一、六师北返前确保六塘河与沐阳城,否则前途极坏。

  此我们三个人几个月以来观察所识,本知无不言之义,直告中央。是否妥当,请中央决定,但望勿告陈。华中三大佬直接把陈司令给告了。从前面所列电文等可知,他们三人说的是实情,陈司令用兵,确实踌躇,且朝令夕改。原因在哪呢?

  做任何事,包括打仗,都得具备条件和经验,一是要搞清楚情况(粟裕说的三情:敌情、我情、民情);二是要有作战指挥的经验,这个经验可能1万小时还不够,因为军事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人类最高形式的智力竞赛,搞不好就死了,没法从头来;三是要有作战指挥的能力。

  好谋无断,或多谋少断,不是因为缺乏对情况的了解,就是缺乏能力和经验,这样可以,那样好像也行,就是不知道哪个合适,所以才朝令夕改。如果只是玩游戏,你乱整都没事,但如果打仗乱整问题就太大了,得枉死多少人啊。

  10月10日,张邓曾致电粟谭并中央:不同意山野主力回鲁,即日去陈毅处商谈。

  中央致电陈毅并粟谭:山野以适当兵力回鲁南,配合叶飞歼敌,这是必要的。但山野全部回鲁南,则与华野平分兵力,于目前形势下作战不利。8师可立即北上,其余各部行动待考虑后电告。中央不同意陈司令率山野全部回鲁南。

  14时,陈毅致电张邓、粟谭并告中央:2纵、8师北开鲁南,7师在淮海地区防守,华中野战军安心在涟水以南歼敌。陈司令就留一个7师,还说让华中放心歼敌。华中这时候南北两线遭遇的国军,起码有七八个整编师,华中算上7师3个旅,统共也就10个旅,相当于3个整编师,只有对方的一半,还得保守一些地方,国军两三个整编师抱团,又刚经历过连续恶战,如单独对敌,后果可想而知。

  粟谭致电华中分局:两淮之敌得知华野主力南下,立即停止向涟水进攻,因此决定华中野战军主力在涟水地区战备休整。

  10月11日酉时,粟裕致电中央并陈毅、张邓谭:建议山野、华野集中主力沿陇海路西进,威胁徐州,直逼津浦,并求得在徐州以东去与蒋军决战,迫使进攻鲁南、淮海之敌回援。如是,则鲁南之危可解,淮海之压力亦可减轻,而8师不致被动调回鲁南,且可使叶纵配合主力之行动更为有效。粟裕的考虑是贴合兵法的:致敌而不致于敌。

  华中军区致电陈毅:决定停止歼击进犯涟水之敌,以求山野、华野统一指挥集中行动。

  蒋介石宣布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决定加紧对解放区的进攻,要求迅速结束苏北战事。事后诸葛亮:老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先解决华中。陈毅如率山野全部回山东,将正中老蒋下怀。

  10月12日辰时,陈毅致电军委并告粟谭:与张邓曾商谈,今后实行统一指挥集中行动,执行中央提出的歼灭薛岳10个旅计划。惟在鲁南或淮北作战各有利弊,请中央指示。提出两个作战方案,请军委考虑:要稳妥则宜出鲁南,要大胜则一直向西。陈司令还想回鲁南。

  谭震林致电陈毅、张邓并粟裕:提出三个作战方案,坚决主张第二个方案,即先歼睢宁北之敌,再歼鲁南之敌。谭政委提出打睢宁后再打鲁南。

  10月13日辰时,陈毅致电军委:主张山野先回鲁南打一仗,再向西行动。陈司令再三要求回鲁南。

  未时,中央致电陈毅、张邓、粟谭:各电均悉。你们仍照过去决定,集中山野、华野全军(包括8师),在淮海地区打几个大仗,开展局面,对淮海本身,对鲁南,对苏中,对配合刘邓均好,对将来出大别山转入外线(几个月之后)亦有利。在此方针下,8师暂不回鲁南。中央指示在淮北作战。

  亥时,陈毅复电中央:目前行动以迅速出击鲁南为宜,在淮北,敌有准备,工事坚固,敌火下渡河有困难,战场不好。在鲁南,战备好,供应便利,易求运动战,可避开桂系。山野、华野同去,胜利有把握。陈司令第四次要求回鲁南作战。

  10月14日未时和申时,中央连发两电给陈毅:现在因为感觉渡运河向西作战困难,而主张全军入鲁,假如入鲁后仍感作战困难,打不好仗,而苏北各城尽失,那时结果将如何?且渡运河作战是你自己曾经同意之方案,此次你与张邓曾会商,亦以渡运作战列为方案之一,何以元亥(13日)电又不相同?如按元亥电实行,你与张邓粟谭同志间关系是否将生影响?请对各方利害分析再告。中央直接对陈司令提出批评,认为他朝令夕改。

  中央致电张邓、粟谭:陈军长元亥电仍主张山野、华野全军去鲁南,你们意见如何?速告。你们决定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如确有把握,自以去鲁南打较淮海打为有利,因鲁南歼敌后,即可出陇海、淮泗,对华中局面并非不利。问题是歼敌究竟以在何地为宜?中央征询华中意见。

  收到中央的责备电报后,陈毅曾对作战科长王德说:我将来还是搞我的文化工作去好了……我们给中央说话也不灵了,提什么意见都不灵了。

  10月15日子时,陈毅与张邓曾将经过反复商讨取得的一致意见报告中央,认为速出淮北,因粟率1师、6师南移涟水,北返费时,且敌在运西警戒日严,已不好实施。已令粟率1师、6师北回沭阳集结,可能打几个好仗。如敌东进快,而华野来不及北返时,则就地相机打击敌侧背。山野拟选蒋军一路,从1个团到2个团着手,亦可能打一两个胜仗。故回鲁南打算已暂缓。经过华中大佬们的规劝,陈司令暂时放弃回鲁南打算了。

  中央复电陈毅、张邓曾并告粟谭:决心在淮海打仗,甚慰。南京悉,蒋方计划,引我去山东,我久不去,乃决心与我在淮北决战。此种情况下于我有利。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两三个月内务必歼灭薛岳7到10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中央看清楚了,陈毅指挥作战会坏事,故直接把战役指挥权给了粟裕,为以后华东地区接二连三的大胜仗奠定了基础。

  10月16日,张黎舒袁致电军委:山野、华野集中力量歼敌以改变华中战局为有利,山野入鲁对整个华东战局不利。山东军区另几个大佬拥护中央决定。

  1946年10月27日申时,陈毅、张鼎丞、邓子恢联名致电中央:涟水战役已胜利,予蒋军主力以歼灭性打击,意义甚大,详情请粟谭查清后直报中央。。。。。。大军屯集涟、沭、宿、淮,无仗可打时西渡运河,则华野涟水战后不应立即疲行,渡河后攻强固工事亦不宜,故对目前行动主张:粟谭率华野就涟城西附近整补,山野司令部率8师即返鲁南,第2师(山野第2纵队)、第7师暂留淮海地区,于必要时再北开。华东两野战军指挥部会合后,在张邓的正确引导下,决策比较符合实际,说明此前中央对华东人事的安排是适当的。此时考虑部队休整和鲁南敌情的需要,由陈毅率8师北上鲁南,会合那里的1纵和10师等歼敌,余部休整并牵制其他方向进攻的蒋军。

  占领枣庄、峄县、台儿庄等地的蒋军冯治安部(整77师、59师)、整26师等部,东犯向城、兰陵,直指临沂。各路蒋军较谨慎,行进缓慢,只有整77师的2个旅较积极。叶飞等指挥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10师在鲁南峄县(今山东枣庄市峄城)以东开始付山口反击战,迎击蒋军整编26师等东犯之敌。

  当晚,陈毅率山野司令部和第8师离开涟水北上,于10月30日到达鲁南,准备鲁南作战。陈毅率8师北上,会合叶飞的1纵、鲁南8师、鲁南10师、新任参谋长陈士榘及滨海警备旅等共17个团,就看他们如何歼敌了。

  10月28日,中央致电陈毅并告粟谭:26师东进是歼敌良机,望组织1纵、8师及其他部队歼灭该敌。此次涟水胜利已给74师歼灭性打击。现须给26师以同样打击,则薛岳威风可望打下来。中央对陈毅等在鲁南歼敌寄予厚望。

  10月29日,中央致电张邓粟谭:今后3个月内歼敌7、8个旅,明春3、4月转入外线如何?如能在今后3个月内外再歼敌7、8个旅,则蒋之进攻即可根本打破,苏北即可巩固,然后我主力再转至外线,似较有利。中央考虑华东在大量歼敌后外线出击。

  中央致电陈毅、张云逸、黎玉:薛岳及王耀武尚有多少进攻力量?要求你们在鲁南及胶济两线于今后3个月内外歼敌6、7个旅,有此把握否?如敌切断陇海路,我粟谭主力是否尚可在苏北坚持斗争,以便在内线作战中继续大量歼敌?对于华东军区陈张负责的主力和地方武装对敌部署,中央同样寄予厚望,因为这时的山东军区地方武装数量和质量都比较强,每个军区都有2个师,共20万部队,只是缺少名将指挥,难以完成任务。

  10月30日,蒋军整77师的37旅占领付山口,132旅占领马家楼。叶飞原本打算放弃向城,诱敌深入、寻机歼敌,但山东军区张云逸等不同意放弃向城,因向城对于临沂,类似泗阳对于淮阴,是门户,一旦失守,山东军区首府临沂的军民就要跑反了。

  于是叶飞指挥部队全线反击:1旅攻付山口及其以西地区敌军,3旅攻占店子街、马家楼,向西警戒,协助1旅歼敌。

  上午10时,1纵全线出击,将整77师击溃,包围马家楼1个团,但整26师开来8辆坦克,向付山口一线攻击,1纵战士不熟悉打坦克办法,以致被围的77师1个团乘机溜走,打了个得不偿失的击溃战。至此,叶飞在山东七战,仅泰安一胜,其余六战均未打好:1月初攻兖州吴化文,1周未下,停战令到来不得不停止;7月上旬与鲁中部队攻淄博失利;7月中旬与鲁南部队攻青州失利;此后与鲁南部队防守韩庄、峄县、枣庄等作战均失利),和陈毅在淮北的六战(五河、灵璧、睢宁、泗县、泗阳、渔沟来安/淮阴),仅朝阳集一胜类似,加起来山野就是13战2胜了。接下来的一仗,在陈士榘参谋下,他们能打赢吗?按概率来说也赢不了。

  陈毅、张云逸、黎玉复电中央:整个华东局势,计胶济线、淮北、鲁南、苏中四个战场,目前不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彻底解决一面,战局难以改变。仍主张全力解决鲁南、鲁中之敌为主。。。。。。为保卫鲁南和临沂,速令第2纵队北上。。。。。。2纵何时动身北上?华野涟水战斗后是否应入鲁作战?均请考虑速告。陈毅和张云逸等会合后,希望抽调淮北部分兵力,增加到鲁南方向,如调2纵北上,以利于取胜。只是山东军区那20万兵力,为何不抽点过来呢?是各自为战,还是调不动?

  中央答复陈张黎:你们主要精神应靠打得好,不要靠兵多。。。有十几个团在手,只要打得好,可使深入鲁南之敌彻底被打败。中央考虑到华中蒋军10来个整编师三路进攻,需要留足够兵力应对,鲁南只有蒋军2个整编师,故未同意调2纵或华野北上,希望陈毅凭山东现有力量解决问题,但不是人人都有粟裕的本事,能够辗转腾挪形成局部优势兵力歼敌,对他们的要求过高了。而且山东每个军区都有2个师,地方兵力达20万,没有利用起来。

  10月31日,军委致电陈张黎,粟谭:一、2纵行动须待涟南战役结束后方能考虑。二、敌既不打通津浦,又不切断陇海,而进攻临沂,其目的是欲调动我苏北主力北援(调虎离山),以便先解决苏北,然后以苏北、苏中主力(12个旅以上)进攻山东,我们切不可上当。三、刘邓昨日歼灭刘汝明1个旅,正在歼击另1个旅。望鲁南方面给进犯蒋军以一两个大的打击。山东军区已经中招,要求调淮北主力北上了,幸好中央有密息。

  11月1日午时,陈毅致电中央并张邓粟谭:我顷抵鲁南前线。。。。。。即部署1纵、8师歼击鲁南之敌。陈毅、叶飞、陈士榘等率1纵、8师、10师、滨海警备旅等共17个团,计划歼敌一部了。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七战七捷的指挥者粟裕将军》:苏中七战七捷的指挥者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将军,最近又参与组织了涟水保卫战的胜利战役。他的军事天才和保卫人民利益卓著的功绩,光辉照耀着苏皖解放区。。。。。。最近泰县人民送给粟司令的匾上写着: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当年的官方报纸,对粟裕的夸赞到了这样肉麻的地步。后来不让宣传突出个人,又因粟被打倒,就改成“华野首长”了。

  11月2日,华中分局发出庆祝涟水大捷的指示:涟水战役已胜利结束,顽192旅被歼,74师残部向清江(淮阴)近郊溃退,我已收复很大失地,此次胜利意义很大。华中大佬们对粟裕指挥的涟水保卫战结果,是非常满意的,认为打击了敌人的士气,遏制了敌人的进攻,收复了失地,稳定了两淮失守后的混乱局势。

  午时,陈毅、陈士榘致电刘邓、张黎、张邓粟谭并中央:拟集中17个团歼击冯治安部及26师。战前开会时,陈毅下决心说:打赢了开庆祝会,打不好开斗争会,打死了开追悼会。决心好下,但打胜仗得靠指挥能力。

  粟裕致电陈张黎并报中央:(一)涟水之战,由于部署欠妥方针未定,部队往返调动,不仅战略站以上处于被动,且战斗上也处于被动(敌兵力火力均已展开,且一部已突入城内),故我伤亡较大,俘获不多。30日晚继续攻击黄河南岸之敌时,该区敌已构成据点网,逐村抵抗,节节后退,也未达大量歼灭目的。现敌已退至钦工、马厂、黄家口、席家桥之线,构成更强固之据点网顽抗,似在固守待援。我为避免消耗,争取主动,决今已停止攻击该顽,以便对另一敌人开展工事。粟裕很谦虚,即便打赢了涟水保卫战,还是说了很多存在的问题。成绩不说不会跑(实际有时也会跑,可能有人抢),问题不说不得了。

  (二)自涟水战役迄今共毙伤俘整74师约6000人、28师约2000,生俘仅2000余人。指战员打红了眼,于是杀俘者颇多,特别是苏中战役中俘虏补入部队者,杀俘虏更凶,正加紧教育制止中。缴获机熗约100挺,炮数门,各种弹药仓库(炮弹多)四所。战斗俘虏虽不多,但敌人损失仍重,多半落入河中,现在继续打捞。涟水保卫战虽然损失较大,俘获不多,但毫无疑问是胜仗。

  (三)涟南战斗共收复大小茭菱、仁和集、顺和集、黄庄、大小董庄等村镇据点数十处。敌经此打击后,估计今后将更稳重,不敢猛进,鲁南之敌又被击退,因此宿迁之69师亦不敢单独东犯。为此,我们应趁机予桂顽以大打击,只要达到使其今后不再积极进扰,即适可而止,但不能硬拼,以便今后能集中力量歼灭企图东犯之74师及28师等。若不如此,则今后须对付敌之四路进犯(东台、兴化敌会攻盐城,两淮敌再东攻涟水、阜宁,桂顽由泗阳向东北攻击及宿迁敌东犯),如打击桂顽任务完成,则可立即集结于六塘河两岸休整待机。涟水保卫战收复了部分失地,下一步计划遏制其他路敌军的进攻,稳定华中局势和人心。华中蒋军四路进攻,每路2-3个整编师,敌情仍然很严重。

  (四)在宿迁敌东进与否未到之前,已令2纵、7师作打69师及桂顽之各种准备。谭(震林)已于昨晚先去沭阳布置,我对此间各部队调整后,亦前去沭阳。涟水战后,估计74师暂时不敢轻动,我已开始争取战局主动,如再能将桂顽本钱打塌,我即能完全转入主动,则今后对我更有利,苏中局面才不致受大影响,坚持战争之数十万人口才不致丧失,南线敌人才不靠拢,如此才更便于第二期作战。妥否请示。开始布置淮沭路反击,遏制蒋军的猖狂攻势,为下一步大规模歼敌准备条件。

  11月3日亥时,中央复电粟裕并告陈毅:冬午电悉。如确实有把握自以歼灭桂顽一部为好,宜在10天内完成任务,以便早日休整部队,准备新作战。陈率17个团主动歼击冯治安及26师,甚关重要。希望精心组织,务获大胜。此役完成后8师或1纵可南下监视宿迁之敌,我华野全力加2纵、7纵可集中打击由两淮进攻之敌。中央对粟裕的布置是认可的,无论他打不打桂系。对陈毅率17个团歼灭台枣线蒋军也寄予了厚望,毕竟这时候陈士榘、叶飞、傅秋涛、谭启龙、郭化若等名将都和他在一起,兵力也不小,比苏中苏中战役时的15个团兵力还多2个团,面对的敌军却少3个整编师(只有整26师、整59师、整77师各1个旅参战)。后来粟裕主持华野时,也是这些人,基本上所向披靡。

  戌时,中央致电刘邓:戌东电悉。下一步你们究打敌何部,可依那时情况再决定,总以拖住邱胡不使加入鲁南为原则。中央对于刘邓拖住蒋军主力邱清泉5军和胡琏整11师,使其不加入华东战场作战寄予厚望,可惜后来刘邓作战不利退过黄河,邱胡随后调往华东战场,增加了华野的负担,形成了南线蒋军20多个整编师群殴华野的局面。

  如打孙震可以吸引邱胡西援,则打孙震为好;如打75师可以抑留邱胡,则打75师为好;如打金、鱼、单、成、定、曹足以威胁徐州吸引邱胡并直接策应苏北,则以南下突袭上述诸城为好。中央认为刘邓打谁都行,只要能打好。

  薛岳所属李默庵(苏中)、李延年(苏北)、冯治安(鲁南)、王敬久(鲁西)、王耀武(胶济)及直属各部共达80个旅,为全国第一个强敌,而我苏中、苏北现处困难中。如邱胡加入鲁南,切断陇海,则苏中、苏北难于支持,极为不利。此种情况望加注意。华东面对的蒋军有80个旅,华中(包括苏中、苏北)面对的蒋军有10来个整编师。刘邓渡河北上后,中原地区的蒋军也调了过来。如此大军压在身上,非战神难以扭转战局。

  华野连发两电给山野并报中央,报告涟水战役后敌军动态,估计敌人将对涟水、沭阳、盐城、阜宁发动新攻势,我军拟先机制敌,歼击进犯涟水之敌。华野获悉蒋军两路出击,准备分路迎战予以打击。

  此时,鲁南蒋军调整部署,加强纵深配备,准备继续东犯,占领向城,进窥临沂。陈毅与参谋长陈士榘等决心乘敌调整部署之机,于一周内集中1纵和8师出击峄县、台儿庄之间交接防务之敌,歼击由峄县南撤之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77师:以1纵担任阻击峄县之敌的任务,第8师担任攻歼南、北洛和马兰屯地区之敌的任务。鲁南蒋军已占领临沂西面门户向城,威胁很大,就看陈士榘、叶飞等协助陈毅能否退敌了。

  11月8日,粟裕致电中央并陈陈、张邓谭:74师等4个旅进攻涟水遭惨败后,将再以更多兵力继续东犯,企图结束其对苏北之作战。我为准备今后作战,除出茭菱、顺和集给74师以打击外,现正对桂顽施以打击,错乱其进攻部署,警告桂顽,使其今后不致过于猖獗而影响我今后对顽之作战。对桂顽作战任务,以2纵及9纵担任。我军主力(1、6师及5旅、皮旅共4个旅)则已分别集结于涟水东北及沭阳东南地区休整。如韦国清等部能予桂顽以重大打击,则对今后与蒋顽决战有极大帮助。但今后蒋军之进攻可能采步步为营,或大集团之齐头并进。果如此,对我大量歼敌均将发生困难。粟裕对蒋军的估计符合实际,能及时发现蒋军因屡屡被歼而集结更大兵力的这一个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是很了不起的,因为有的人仗打完了都没搞懂这一点。

  华中蒋军此前成建制丢掉一个旅甚至两个旅,早就2-3个整编师集体行动。此时要想歼灭一路,必须集中蒋军两三倍以上的力量,即五六个纵队15个旅以上兵力才有可能,否则只能予以遏制或者拼消耗。

  其他地区的蒋军,则因受歼灭性打击少,并未形成这种集结规模。直到大决战时期,华北蒋军35军一个军还敢出击,东北蒋军廖兵团一个兵团也敢出击,中原蒋军黄维1个兵团也敢出援,华东蒋军则至少2个兵团(邱清泉李弥、李延年刘汝明)才敢出动,后杜聿明3个兵团选择跑路。

  为此,今后我们作战必须改如下方式:(一)敌进我进方针。当敌东进时,我除以主力一部钳制阻击外,主力则向运河西进,以恢复淮北局面。但此举对涟水与盐阜有失陷可能,西进有便于打开局面,而造成两方收失之危险。这是兵力弱小时采取的游击战办法。

  (二)取积小胜为大胜方针。当地人集中兵力东进时,其后方当更为空虚,我除以一部扼守正面外,以有力部队分别入顽侧后,辗转袭击歼灭其小部队与单独兵团,以打破其计划之全部或大部。这是兵力不足以决战时周旋的办法。

  (三)以上两种方案,我们尚在考虑研究中,并同时作两种以上的作战准备,以待今后情况发展再决定,如何盼示。显然粟裕对以上两个办法均不满意,因为打歼灭战才是追求,收益最大,现在兵力不足以打歼灭战,所以继续考虑研究。

  11月10日,蒋军整26师位于峄县,整59师位于台儿庄,整77师的132旅在枣庄以西,37旅从枣庄南进至运河边的南洛、北洛地区,打算去台儿庄换防,态势孤立,陈毅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将其歼灭。陈毅集中6个旅17个团,歼灭这2个团的37旅,并阻击北面的整26师和南面的整59师,难度大不大呢?不算大,因整26师和整59师都只派了1个旅支援,各派出2个旅共4个旅阻援,用2个旅吃掉这2个团还是有把握的,且冯治安的整77师是杂牌西北军。只是陈士榘协助陈毅做的作战部署,搞成了5个旅去阻援,1个旅去吃1个旅,还分出1个团参与阻援,成了2个团去吃2个团。陈士榘回忆录都不提这档子事。

  山野致电华野、2纵、7师:请张邓粟谭注意陇海、津浦之敌动向。陈毅、陈士榘、叶飞等要大显身手了,叮嘱华中予以策应配合,拖住南面两路可能的援敌。

  当晚,陈毅指挥山野1纵、8师及滨海警备旅等部共17个团发起台枣公路线反击战。

  作战部署:1纵负责阻击可能来援的峄县蒋军整26师,并钳制枣庄以西的整77师132旅;8师负责歼灭南洛、北洛的蒋军整77师37旅,鲁南10师向临沂枣庄一线的整26师佯攻,滨海警备旅负责向台儿庄的整59师佯攻。这个布置是很成问题的,兵力分散,缺乏重点。一共6个旅,阻击用去5个旅,8师只1个旅3个团,却要承担歼灭蒋军2个团的中心任务,自然难以完成,怎么也得形成2:1甚至3:1的兵力优势吧。适当的办法,2个旅北面阻援,1个旅南面钳制,2个旅突击,1个旅为预备队。

  叶飞率1纵阻击整26师的增援,1旅1个团在南洛村、北洛村以南警戒台儿庄之敌,2旅为预备队,3旅攻占峄县以南的沟圈、泥沟一线,阻击峄县枣庄之敌。南面1旅1个团是和滨海警备旅一起阻击台儿庄的整59师。叶飞回忆没提这个。

  8师派1个团警戒台儿庄之敌,两个团进攻,23团攻南洛村,22团打北洛村。当晚南洛村之敌已撤走,攻北洛的22团被敌军炮火杀伤,一晚上未能解决战斗。8师派出2个团,每个团攻蒋军整77师37旅的1个团,兵力相当,不知道陈毅、陈士榘等人战前开会咋考虑的。

  11月11日,1纵2旅4团攻击进入沟圈村的整26师援敌,但敌人以20多辆坦克排成三角阵地,4团用炸药包、手榴弹、手雷、汽油瓶等攻击,均未奏效,伤亡很大,4团参谋长赖竹泉牺牲,战至黄昏敌军撤回峄县。叶飞任务是阻援,此时有3旅抗击援敌1个团,但他提前派出预备队2旅1个团,打算吃掉沟圈援敌1个团,打成了歼灭战,但部队又不会打坦克,此前对战过两次吃过这方面的亏,还是没有学会,迟迟解决不了战斗,敌军援军却增加到1个旅,导致伤亡较大。

  台儿庄整59师出动3个团分路北援,8师派出1个团参与阻援,此时北洛村之敌乘机突围,被8师追至马兰屯再次包围,并由23团主攻,22团协助。这方面有滨海警备旅和叶飞1纵1旅的1个团阻援,还是嫌兵力不足。

  8师师长何以祥感觉兵力不足,无力歼灭,向陈毅提出让1纵派1旅去支援他们。叶飞认为今天派2旅打阻击伤亡很大,如调走1旅,明天敌人再攻就没有把握阻住。2个团打2个团,自然无法解决了。如果叶飞派去1旅,是没啥问题的。他以2旅伤亡大,不肯调1旅去配合8师围歼,借口是难以阻住援敌,实际只有2旅4团想围歼援敌伤亡大,他还有3旅和2旅的2个团可用于阻援,兵力是不少的。

  这种情况下,他们认为吃掉马兰屯之敌就差1个旅。考虑到半夜,叶飞不松口,陈毅最后说:只好不打这一仗了。 6个旅实际对敌3个旅,不是差1个旅的问题,而是陈士榘协助陈毅的部署问题,围歼兵力过少,鲁南10师形同闲置。

  苏中战役时的如黄路遭遇战,粟裕所部5个旅围住了蒋军2个旅另1个团,兵力对比2:1,通过战场转运兵力将其全歼。现在陈毅所部17个团(6个旅),用6个团(如调鲁南10师)来围攻这2个团,其他11个团阻援足够了,为何搞得只有2个团吃2个团?这里重现了泗县战役总兵力不少、实际攻击兵力很少的教训。

  战后,叶飞向陈毅建议:不要受各方牵制,集中3个纵队的主力在手,寻机歼灭1个旅或2个旅。如果集中1纵、2纵和7师就是3个纵队9个旅。淮北作战时,陈毅指挥的山野7个旅(2纵3个旅,7师3个旅、8师1个旅,5旅8月初南下后剩6个旅),华中野4个旅(9纵2个旅、6旅、皮旅)及地方武装(淮北路东部队等),共10个旅以上,已经不止3个纵队了,但还是打不好仗。显然不是兵力不集中,兵力不足的问题,而是指挥部署的问题。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5

kennyasa

ZxID:54874133


等级: 热心会员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7-15 0
喜欢看这些历史的文章,谢谢楼主~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7-18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