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面试指导:如何破解社会现象类难题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15 回复:2

[面经分享] 【转】面试指导:如何破解社会现象类难题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3-28 0

公务员面试社会现象类题目这样答更有特色

很多小伙伴在面试中思路上会出现很多困扰,例如:无思路、过度生硬、没有感染性。这些问题会让考官觉得分析内容不透彻、学习模式化、听觉疲劳。所以建议各位小伙伴在面试备考中说要着重整理答题思路、过渡话术,为自己的面试水平添砖加瓦。

一、消极类

1、——(概括话题)从表面上看是——,实质上则是反映了——问题,必须得到有效遏制。

2、(应然:)原本——(题中行为)应该是——。

3、(实然:)然而现实却是——(题意)。

4、这背后暴露出来

第一:个人主观意识淡薄,无法认清所带来的危害;

第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第三:政府监督监管不力,责任意识缺位,权责不清,职责不明,懒政怠政滥政,四风主义作祟,党性修养不高。

5、正是因这些因素导致XX问题,更给我们极坏的影响:

第一:对个人,不利于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出现精神倦怠;

第二:对社会,激化社会矛盾,玷污社会风气,容易形成恶俗风;

第三:对政府,不利于政府的公信力建立,增加政府工作人员在群众工作的难度系数。同时,激化了政府和群众的矛盾冲突,不利于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升级。

6、为了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舆论媒体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对国人进行——(精神/知识)引导,对——(行为/现象)要客观、全面和公正的进行报道,以免让碎片化、片面化和零星化的信息形成误导;

第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群众的行为规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政府要加大学习教育。各地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经常性教育促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日常行为带动日常性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全体党员干部队伍中形成勇于担当,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做一名懂规矩、守规矩、敢担当、善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

二、积极类

1、——(概括话题)是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的具体体现,是值得我们认可和学习的。

2、此种行为/现象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可以看出来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提升等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的做法:

不仅有利于——观念。

而且有利于——发展和建设。

4、——精神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健康、现代的标志,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提倡推广这种做法:

一是:——精神对当下我们的年轻人提高自身能力,真抓实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是:年轻人对待工作要端正态度,用——精神中的耐心,专注坚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三是:要学习——精神中的专业,敬业,对待工作要孜孜不倦,肯花时间和精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对工作负责,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越走越远。


面试技巧:社会现象题作答的那些事儿

社会现象是公考面试考察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难在三处,一如何找准立场,支持与否如何界定;二如何分析的全面且有深度;三对策怎么谈,怎么避免套路化。今天专家就从观点、分析、对策三个方面和大家说一说社会现象这些事。

1. 观点正确且鲜明。看待现象的态度背后体现考生深层次的价值观、有无深度思考,若是考生看待现象的态度与主流价值观偏差,考官自然也会质疑考生是否有良好的执政理念进而符合岗位需求。所以,看待现象不仅从我们个人角度出发,更要有政府思维,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如:对于“高空抛物”现象我们的观点即是否定的,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开始,都是情法难容的。这类现象态度很鲜明,但是也存在争议类的现象,考生可能会在支持与否之间摇摆。如:对于“慢就业”怎么看?从个人角度来说,是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期,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或提升技能,我们当然支持。但是从更为家庭甚至社会、政府的角度来说,慢就业往往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政府教育资源浪费,无法促进社会进步。综合来说“慢就业”是个人选择,但是出现这一趋势不利于社会进步,值得我们警惕。所以看待现象要有政府思维,不仅作为考生个人去考虑,更应该从社会、政府、人民的角度全面考虑。

2.多维度分析。分析一个现象,大家有不同的角度,在分析层面上避免片面,尽量全面深入,体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往往会有哪些分析的角度呢。一方面,原因影响分析。我们认为某个现象是“不好的”,那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从态度过度到影响、原因,这是完整的逻辑链。如:家长帮孩子报辅导班,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违背素质教育初衷等,原因是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社会存在唯分数论、素质教育需进一步推进等。另一方面,辩证分析。部分现象往往有两面性,既有利又有弊,这时候需要我们全面看待。如:互联网公益众筹,我们要看到其积极意义:激发群众公益热情、帮助困难群主解决燃眉之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面临的问题及危害:骗捐诈捐消费群众爱心、加剧社会信任危机等。从原因影响和辩证两个维度进行入手,可以帮助考生考虑更加全面深入。

3.对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对策则是现象到实际的延伸,体现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考生往往存在不知道提出什么对策或者对策较为空泛,无针对性。一方面,我们实际可以针对原因提对策,抓住根本源头,切断源头,自然解决问题,如因为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导致帮孩子报辅导班,我们就可以加强思想引导,改变家长观念。另一方面,对策要有针对性。如何通过思想引导,改变家长的观念呢?我们可以考虑家校互动或者社会教育学家进行科学育儿观的普及。对策层面一定要能够解决“问题”,换言之,具体化的同时也有可行性。


面试技巧:看社会现象到底在看什么?

提起社会现象,了解它的人都可谓是头疼不已。每次都让对一个事件或者现象谈看法,这类题能屡屡占据公考的重点和难点,也并非巧合,而是考官有明确的出题意图。因为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中,体现着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感知能力和大局意识等能力和思维,这都是公务人员应具备的素养,具体来说,也就是高度、深度、厚度、力度和温度,下面就让专家来帮大家仔细分析一下。

一、高度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分析社会现象时,一定要做到政治思想上有高度,这体现在作答时要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分析时要有政治素养和大局意识。比如在谈及“慢就业”这个问题上,很多同学觉得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应该过度干预;但是有的同学认为慢就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且是难就业的催生物之一,所以还是应该引导干预。甚至还提到今年两会报告中首次把就业提到宏观层面的这一做法。从考官来看,哪个回答让他更为钟意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要学会从“顶层”看,而不能只是从“身边”看。

二、深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社会现象绝对不能“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看到问题浅显的表面,而是针砭时弊,分析意识、制度的问题。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能只分析到道德素养,也要追因溯果,分析出规则意识缺失的原因;或者“城市建设中部分城市只重视面子不重视里子”这一现象,很多同学都能分析出来政绩观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政绩观缺失呢?其实是“以人民为中心”“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政绩观的缺失,但除此之外,其他引导和约束的层面就没问题了吗?其实不然,还有考核制度、决策机制和任职制度的问题,而只有将这些都分析到位,才算是将这一问题看透。

三、厚度

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想把社会现象看透,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是万万不能的。2019年国考试题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一位老人到超市买东西,等到排队交款时,被收银员告知不收现金,只能用手机支付,老人表示自己不会用,之后与超市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此事引发了社会热议。很多同学在分析的时候只谈到移动支付和服务意识的缺失,但是对于损害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却闭口不言,更不知道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当然,大家不是不想谈,而是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所以,平时学习时,别再“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了,多看新闻多思考才是王道。

四、力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现象不仅要看透,也要解决透彻。很多同学在谈对策的时候,觉得无非就是“宣传、考核、监督”等等,非常容易。这种想法不算错误,但是不具有针对性,易形成套路化。曾有位学生,他每次提出对策都结合社会实际,绞尽脑汁提出有针对性、有力度、有效果的解决对策。比如,监督要谈到人大、审计等内部监督;落实政策中涉及群众参与决策、社会共建共治等;宣传中也涉及社会舆论阵地建设,利用短视频和专业人士引导风向等等。整改落实方有力度,才能推进落实。

五、温度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社会现象中不仅只有客观公正和公事公办,还有人情冷暖,一味激进地批判、否定并不是最理智的。就如第三条涉及的那道试题,不仅要批判和整改,更要去反思政府如何做工作,是否也应引以为戒,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不可为了省事而损害整体利益;又如“慢就业”这种现象,不应该大批特批,而是学会尊重和理解。

总而言之,高度、深度、厚度、力度和温度相互交织,想答好一道社会现象题目,这五项缺一不可,最后专家祝各位同学面试顺利。


面试指导:如何破解社会现象类难题?

在国考面试当中,有这样一类问题,比如对“低头族”“中国式过马路”“校园暴力”等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一般考察的都是当今社会上舆论关注度相对比较高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考生们普遍比较头大,一是真的不知道有啥好说的,但此类问题又恰恰考察思考的全面性,二是这类问题需要答出深度,但往往由于考生们的积累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天就来谈谈对此类问题的看法。

第一,态度要坚决。

其实这一理念不少人也都知道,无非就是“观点要明确”“无非就是总分总结构,在第一句话表达个人明确观点”,但是我认为态度坚决不等同于观点要明确,比如近期考察比较火热的话题——移动支付乱象,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支付中介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生活,但是也长出现了各种诸如泄露消费者隐私、恶意二维码等问题,针对这一话题考生们往往能想到“各位考官好。我认为移动支付乱象是一种不对的现象”显然这样的答案语言很low,也缺乏理由支撑,因此观点是不是在第一句表达不重要,关键在于能给出实际理由,比如“移动支付在当下社会中已经成为了群众生活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也因为恰恰不可或缺,所以出现诸如此类的乱象,不仅仅更大面积得威胁了广大群众的财产和隐私安全,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任由其发展的话,也会严重影响移动支付的这一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比之下,语言的力度可见端倪。

第二,分析要深刻。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各位已经司空见惯了,而这句话恰恰点透了作答现象类问题的本质。什么是本质呢,个人认为本质实质上指的是问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做好这一点确实能使得我们的答案听起来有更好的深度。例题,近年来随着和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有很多群众在购物时会倾向于购买外国货,比如化妆品、电器等等,对此你怎么看?一般考生会说这其实反映的是国人在购物时的不理性,存在盲目攀比的行为,不看质量只看价格。而我要说:国人购买外国产品在更深层次上反映的是国货产品力的问题,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此类问题我们更该反思国货和外国产品的差距在哪里,这也正是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理念的背景,国货当自强。总而言之,并非分析了原因就是看本质,你的原因更该科学反映当下的问题,符合实际情况。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各位考生带来帮助,最后,预祝各位考生面试顺利过关。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8
  • 司凌。

    派派币 +8 2020-03-29

    感谢您的分享O(∩_∩)O~

                

jiruoqi

ZxID:11783755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3-28 0
都收藏了
司凌。

ZxID:9742737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3-29 0
已审核,感谢分享~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