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很火很拉风,它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交平台而被称为“圈”,或在于其独特的排他设置——如果不是彼此手动选择互加,即便对方骂你,你也什么都看不到。把时间前溯到战国时代,楚怀王的夫人郑袖,显然也是玩转朋友圈的,而且玩的还真像个“圈”。
公元前314年,秦国国相张仪使楚。该故事又名“张仪戏楚”,流传很广,背景就不说了,反正破坏性极大,不但齐楚“合纵”流产,还激怒楚怀王草率攻秦,丹阳、蓝田二役皆惨败,失地千里,又割地求和。那么,张仪的能量真有如此之大吗?非也,他得益于郑袖的“朋友圈”:内奸的帮助。该圈说起来不大,手机摇一摇,郢都内外也就那么几个人在线,靳尚、子兰等是其中的重量级“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都有一个同质化标签:贪财卖国。
张仪使楚,带了两张“支票”,一张给楚怀王的,“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条件是离齐国远点。当然是空头的,没打算兑现;另一张用来收买郑袖的圈里人,绝对真金白银,没玩虚的。既然有现实的利益分享,那就互加吧。于是乎,张仪成了这个熟人社会的一分子,朋友圈,也有了某些变异。
郑袖的“朋友圈”大概没有卖东西的,但鸡汤与谣言一样也不少。
楚怀王子承父业,他爹楚威王曾对苏秦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这是楚的基本国策,屈原、陈轸等人都知道,尤其陈轸,了解张仪到骨子里,他劝怀王别信张仪,楚怀王却完全彻底地信了,若非被人一天到晚灌“鸡汤”拉低了智商,他焉能上张仪的当?《史记》里还记载了他们的造谣之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靳尚)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另,张仪取信楚怀王之后,怀王让其搜罗天下美女。按道理,这种要求有很强的私密性,知情者必须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起码也得瞒着夫人。但是郑袖很快就知道了,出重金贿赂张仪,张仪拿人手短,遂以“遍行天下,未尝见如此美者”敷衍楚怀王。如果不是“亲密朋友”之间有互动,郑袖焉知?
三年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秦惠王想用武关以外的土地跟楚国交换黔中,以构建从关中、汉中、巴蜀到贵州的多面攻击前沿,灭楚之心昭然若揭。可楚怀王毫无警惕之心,还想着报仇呢:“原(愿)得张仪,不原得地”。也就是说,如果秦国交出张仪,他将黔中之地白送也成。这种“鸡汤”喝多了的主,在今天注定要被默认拉黑。张仪面对威胁,轻描淡写地对秦惠王说:“我去吧,这根本不叫事儿。我和楚国大夫靳尚等人是一个朋友圈的,靳尚的话,郑袖会听,郑袖的话,楚王全部会听。所以一定奈何不了我。”
有封闭的“朋友圈”就是好啊!
张仪被囚,果然大把花钱;靳尚看在钱的分上,果然两肋插刀,对郑袖说:“您不怕失宠吗?”郑袖不解,问何故?靳尚说:“大王要杀张仪,可张仪是秦国功臣。我们大王最爱美女,秦王为保张仪,肯定会送给大王许多美女,包括他的那个漂亮女儿。到那时,大王有了新宠,您怎么办?”
郑袖果然急了,按照靳尚的计谋,日夜在楚怀王面前哭闹,成功地救了张仪一条命。张仪的人品怎样,就不予置评了,先秦时的策士大多只注重个人的功名利禄,朝秦暮楚、见风使舵的事儿再常见不过。倒是郑袖的“朋友圈”值得说一说。这个圈子的实质,就是腐败分子的集散地;这个圈子的价值观,就是权臣的放纵和利益劫掠。史书评楚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每一件事儿都与该圈子有关,致使强大的楚国从此衰弱,一蹶不振。
楚顷襄王即位,子兰做了令尹。公元292年,顷襄王居然忘了父仇,又与秦国结为婚姻,以求苟安。屈原自然不会同意,强烈反对之余,还揭发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于是,郑袖的圈子又发挥作用,她的“朋友圈”更新了,多了一位权力更大的人,即顷襄王。一干人等不思绥靖与修补,却有事没事地在“朋友圈”造谣诋毁屈原,顷襄王在线阅读,海量信息,总有一款适合他,耳朵根子一软,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终含恨而死。
所谓朋友决定人生,圈子成就未来。郑袖的“朋友们”倒是帮她获得了善终,42岁,在当时不算夭;而楚国的未来就整个儿不好了,在这个圈子的作践下,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怪圈”,面对秦军的打击,几无抗拒之力,不停迁都,不停逃亡,前223年,与众不同的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