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崖葬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8 回复:1

[宗教民俗] 神秘的崖葬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慕未末

ZxID:11770673


等级: 热心会员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3 0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著名的峡谷地带,三峡地区位于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有群峰连绵的巫山山脉,滚滚长江在这里切开巍峨重山,向东滔滔奔泻而去。在三峡地区的长江以及支流大宁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大多是致密而坚硬的石灰岩。这里有依山傍水的无尽崖壁层和众多的山崖罅隙,是古人进行崖葬的理想之所。
       整个三峡地区进行崖葬,都是选择在面临江河的高陡崖壁上。长江三峡中的崖葬多是在高出江面100米以上的地方,最高的可达700米左右,非常险峻壮观,令人惊奇。
       大宁河峡谷中崖葬的高度一般在高出江面30~100米左右的地方,崖葬的高度大概是由江面的水位高度决定的,芽种选择的具体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天然洞穴
       在三峡地区中,崖葬的木棺多是放在天然的洞穴中,一个洞穴中放多少棺木,要视洞穴大小而定。有的是一个洞穴放一具棺,有的是几具木棺一起放在一个洞穴内,有的木棺还是相互重叠的放在一起。在洞穴中放棺的地方,要用石块、木棒等将地面垫平,然后放入棺木,在三侠的盔甲洞中,是在洞口用石块砌成放棺的平台,以便安放棺木。
       2.利用崖壁裂缝
       西陵峡的风箱峡和大宁河东岸的九层楼崖壁都是利用崖壁裂缝进行崖葬的。其方法是,利用纵向竖起的狭长形天然崖壁裂缝,在裂缝两侧的地上凿孔而横放木棒,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崖壁中上下好几层地悬空安放木棺了。例如在西陵峡的风箱峡的一处崖壁裂缝中,横放有两根木棒,在这两根木棒上,以前曾重叠放置了多达九具木棺。
       3.利用天然岩墩
       利用天然岩墩进行崖葬,就是将木棺顺着放在天然岩石层里凸出的岩墩上这些可以安放棺木的岩墩,一般都是为狭长型的平台形状。在巫溪县荆竹坝的棺木岩地方,在同一水平面的天然岩墩上,首尾相接的放置了大量的木棺,如果有不平的地方,还要用石块垫平再放棺。在巫山县三峡错开峡中,有一个多面体柱状的岩墩平台上,原葬有十具木棺,其中有八具顺着崖壁相互重叠放置,另有两具平放在平台上。
       4.制造人工龛穴
       如果崖壁面上既没有天然的洞穴,又没有天然的裂缝和岩时,人们就在崖壁上凿出一个小洞,所以把它称为龛穴。在巫溪县的南门湾,凤凰山的很大崖壁上,洞龛分布密集,十分壮观。这种龛穴的形状为一个横的长方形浅穴,大小只要能够放下一具木棺就可以了,所以龛的大小依照木棺的大小而不等,这些龛穴都发现在大宁河流域。
       三峡崖葬的葬具都是用木材而做成的棺,棺有两种,一种是用整木刳成的,另一种是由木板拼合而成,在整木棺中也有两种不同的外型,即圆形和长方形。
       圆形木棺一般制作比较粗糙,外形就像一根原木,但是底部弧度大稍微平一些,以便平稳的放在地上,有的木棺在一端或两端做成带耳的穿孔。
       长方形木棺整个棺身显得浑厚,棺盖的顶面略呈弧形,部分木棺的一端或两端有一圈伸出的外檐,在冠盖和棺身两端的两侧各有一对凿孔,其用途不得而知,江西省贵溪崖葬的木棺也有类似的做法。
       三峡地区崖葬的安葬习俗形式多样,木棺中安葬死者,有的是群葬,如7个人同葬在一具棺内,这就是一种群葬,还有一种群葬的情况是许多人同葬在一处葬地。例如,宜昌县长江北岸的新坪棺材岩的一个洞穴中就放置有30多具木棺,至少安葬有30多人。又如在巫山县错开峡棺木阡的岩墩上,9具木棺至少安葬有16个人以上。这种群葬的盛行,可能反映出在三峡地区实行崖葬的民族中,还保留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的组织形式。
       较多的是一个死者安放在一具木棺内,仰身直肢地平躺着,死者穿着服饰,先用粗麻布裹尸,外面再用编织精细的竹席包裹,然后又用竹篾条捆扎好后放入棺内。
       此外,也有两个人共同安葬在一具木棺内的,例如,巫溪县荆竹坝的18号墓棺内,就有人头骨两个和一些肢骨躯干骨等,经鉴定这两个头骨为一男一女两个儿童,男孩10岁左右,女孩不超过13岁,两具儿童的尸体可能是直接放入一具棺内的,但那些肢骨和躯干骨应该是先经历了一次安葬,等到若干年尸体的软组织腐烂之后,再把头骨和一部分肢骨进行再次的安葬,放入这一木棺内。这种方法被称为二次葬,在世界上许多民族中都有这种葬俗。在第2次安葬之前,一般是要将准备再次安葬的人骨清洗干净,所以这种葬法又被称为二次洗骨葬。
       在大宁河等长江支流沿岸的崖葬,经考证,其死者的头部都是朝着河流下游的方向,大概希望死者的灵魂要返回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如果是这样,这说明行崖葬的民族最早是居住在河的下游,以后才逐渐迁徙到上游方向。
       根据对木棺进行的碳素年代测定和棺墓中的随葬物品的年代学分析,认为三峡地区的流行年代应是战国时期至东汉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峡地区属于巴国统治的区域。巴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巴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周王的宗族,与纣王一样也姓姬。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巴国的最高统治者被分封的诸侯等级是“子”爵,所以又经常称为“巴子”。东周时期,巴国的统治范围大概在四川盆地的东部,其东部的国境一直达到湖北省西部的山区,三峡地区也包括在内。根据《华阳国志·八志》的记载,巴国境内的一般居民都是“蛮民”,有濮、景、苴、共、奴、儴、夷、蜑之蛮民”。是说巴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据考证,巴国统治集团的丧葬习俗是土葬,他们所用的棺是木制的船棺。而崖葬应该是当时居住在三峡地区的蛮民中流行的一种丧葬习俗。现在我们在三峡地区所见的崖葬遗迹,应该是儴和蜑这两种土著居民所留下来的。
那是我的愿望,有多艰难,就有多坚定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23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