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特别的热爱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小时候觉得无趣,长大了是越来越爱听。尤其是程派的京剧,感觉越听越喜欢,找了一些资料同大家分享。感觉如果是写戏剧类的小说也很有用
程派程砚秋创立,旦角,声情美永的艺术特色。程派的唱腔别具一格。他严守音韵规律,随着戏剧情节和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要求达到“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
他的表演非常细致深刻,讲究舞台表现形式的完整与美感,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雅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在表演上无论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剑术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创造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流派,全面展现在京剧艺术舞台上。 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程砚秋本戏
《龙马姻缘》(又名《南安关》)、《花舫缘》、《梨花记》、《红佛传》(又名《剑侠传》)、《花筵赚》(又名《玉镜台》)、《鸳鸯冢》、《风流棒》(又名《谐趣缘》)、《孔雀屏》、《赚文娟》、《金锁记》(又名《六月雪》、《窦娥冤》)、《玉狮坠》(又名《小天台》)、《青霜剑》(又名《烈女报仇》)
(以上为罗瘿公编剧)
《碧玉簪》、《聂隐娘》、《文姬归汉》、《沈云英》(曾易名《明皇封女将》)、《斟情记》、《朱痕记》(又名《牧羊圈》)、《梅妃》、《柳迎春》、《陈丽卿》、《荒山泪》(又名《祈祷和平》)、《春闺梦》
(以上为金仲荪编剧)
《亡蜀鉴》(又名《江油关》、《李氏殉节》) (吴菊痴编剧) 《费宫人》 (杜颖陶编剧) 《英台抗婚》(曾名《祝英台》) (程砚秋编导)
《费宫人》、《锁麟囊》(又名《牡丹劫》)、《女儿心》(又名《春染江山》)、《马昭仪》(又名《楚宫恨》)
(以上为翁偶虹编剧)
程砚秋演出传统剧目
《彩楼配》、《二进宫》、《祭塔》、《女起解》、《玉堂春》、《战蒲关》、《四郎探母》、《桑园会》、《御碑亭》、《宝莲灯》、《审头刺汤》、《贺后骂殿》、《红鬃烈马》、《汾河湾》、《三娘教子》、《武家坡》、《长坂坡》、《春香闹学》、《惊变》、《思凡》、《十三妹》、《奇双会》、《打渔杀家》、《宇宙锋》、《上元夫人》(陪梅兰芳)、《刺红蟒》、《琵琶缘》、《南天门》、《樊江关》、《法门寺》、《四五花洞》(与梅、尚、荀)、《游龙戏凤》、《虹霓关》、《祭江》、《穆柯寨》、《武昭关》、《二堂舍子》、《琴挑》、《水斗·断桥》、《刺虎》、《朱砂痣》、《贵妃醉酒》、《天河配》、《重耳走国》(陪高庆奎)、《雁门关》、《烛影计》、《西厢记》、《佳期》、《龙凤呈祥》、《岳家庄》、《桑园寄子》、《芦花河》、《梅玉佩》、《棋盘关》、《八蜡庙》(反串)、《乾坤福寿镜》、《百花公主》、《儿女英雄传》、《辕门斩子》、《打金枝》(陪梅兰芳)、《黄鹤楼》、《穆天王》、《双摇会》、《回龙阁》、《丹阳恨》、《出塞》、《九更天》、《娘子军》、《金水桥》、《赶三关》、《浣纱记》、《孝感天》、《孝义节》、《搜狐》、《梳妆》、《掷戟》、《后亲》、《庵会》、《瑶台》、《藏舟》、《问病》、《拷红》、《絮阁》、《三击掌》
程派弟子新创剧目
新艳秋:《虞姬遇霸王》、《春闺选偦》、《琵琶行》、《娄妃》、《玉京道人》、《荆十三娘》、《红拂传(2本)》、《涪江缘》
赵荣琛:《苗青娘》、《火焰驹》、《风雪破窑记》、《李师师》
刘迎春:《骂锦袍》
侯玉兰:《孔雀东南飞》
王吟秋:《火焰驹》、《平地风波》、《白毛女》
李世济:《陈三两爬堂》、《武则天轶事》
张曼玲:《大明魂》、《甘棠夫人》
李海燕:《宝马圆情》、《杜十娘》、《张协状元》、《秋色渐浓》
迟小秋:《宋家姐妹——宋庆龄在1927》、《胡笳》、《梁山伯与祝英台》、《法官妈妈》、《天一阁》
张火丁:《秋江》、《绝路问苍天》、《江姐》、《白蛇传》、《梁祝》
刘桂娟:《大脚皇后》。曾参与大型新编京剧《走西口》、《郑和下西洋》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