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杜甫头号粉丝,靠吃书追星却一生穷酸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07 回复:2

[人文通史] 他是杜甫头号粉丝,靠吃书追星却一生穷酸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zkzsn

ZxID:13114988


等级: 热心会员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05 0
01
他有一个怪癖:吃杜甫的诗灰
在唐诗这个圈子里,杜甫是诗圣,他拥有很多资深粉。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诗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在俺心里,天下要属李白、杜甫二位才情最高,他俩岂是无知小儿瞎评判的?

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将杜甫奉为祖师爷,顶礼膜拜,甚至幻想杜甫是自己的前身。

大诗人元稹,在男女感情上虽有“渣男”之嫌,杜甫能从名不见经传到名扬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元稹所写的墓志铭。

还有甘拜下风的苏东坡、将杜甫作为精神领袖的文天祥、直言“平生结习最于诗,老杜真堪作我师”的乾隆皇帝……

各有各的痴迷,各有各的疯狂。

在众多粉丝当中,还有一个人,他叫张籍,韩愈的大弟子,许是受老师影响,他同样喜欢杜诗,追捧的方式非常神经质:

五代期间,有一本叫《云仙散录》的书,专门记录前朝名士与隐者的轶事逸闻。其中就有一则关于张籍的短文。

说的是,张籍有一个怪癖,他不但喜欢诵读杜甫诗作,读完之后,还把诗稿一首一首烧掉,然后,将纸灰拌了蜂蜜,每天早上服用三勺。

有一天,朋友登门拜访,恰巧遇上张籍的“诗灰时间”。朋友困惑不解,便问何故。张籍答道:

“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咯!”


02
少小离家,北漂一族
张籍,字文昌,出生在项王自刎的地方,安徽乌江。总归是门第微寒,上世宗谱、生平资料都无可考,连出生与离世的年份都带了一个“约”字。

为谋学业,张籍小小年纪就离开故乡。山东鹊山、河南漳水,都有他求学的足记。后来,与年龄相仿、也是穷人家出生的王建性情相投,志同道合,同窗十年,结下“出处两相因,如彼衣与裳”的情谊。

求学结束后,张籍决定做一名北漂,去追求诗与远方。

他一路向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所见所闻所感化成笔下诸如《凉州词》《陇头行》《北邙行》系等一列游记诗作。

走着走着,孤单的人儿动了归乡之心。回到家,又是怎样呢?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骨肉至亲见我归去甚是欢欣,父老乡亲期盼我荣归故里,可是,我这么多年,东奔西走,竟一事无成,实在惭愧啊!

没脸继续在家待下去,也没脸面见江东父老,于是张籍又出发了。

这一次,他一路向南。同样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所见所闻所感,写诸笔端,成为一首首描写民风民俗、百姓苦难、征人怨女的诗作。

求学十年,羁旅十年,最终还是一事无成。要说有,便是这一路不知不觉当中积累下来的大量现实主义诗作。

03
走过的艰难路,成就他的乐府诗
在这世界上,有人信邪,有人不信邪,就像《天下无贼》中,信邪的王丽活得时惊时险,不信邪的傻根却是无知无畏。

不管是不是吃多了诗灰的缘故,张籍的诗作似乎得到了诗圣的真传:

“水淹手足尽有疮,山虻绕身飞飏飏。桑林椹黑蚕再眠,妇姑采桑不向田。”

农忙时节,为了插秧,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里,都生了疮,昆虫绕着人飞来飞去。水稻该种了,春蚕也该上山了,妇人们忙着采桑叶,都没时间给田间劳作的家人送饭。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年底了,忙活一年,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墙头,只好叫孩子上山捡些橡子回来充饥。江面有船驶过,上面的商人,他有成百上千的珠宝,连养在船上的狗也长年吃肉。真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藩镇战乱,道路两旁的旌旗在风中兀自触碰,因为受惊吓,百姓家里鸡飞狗跳,逃难中的女人看丈夫死在自己面前,都不敢哭出声。老天,这是啥世道?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写的领悟。

张籍东飘西荡的生活,成为写作生涯的积累。艰苦岁月,让他接触到底层人民的生活。



这些诗,随着他的足迹流传开来,并且获得文坛一批名家的赞赏和分享。

韩愈称道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不但力透纸背,那力道简直能扛起千斤大鼎。

白居易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张籍最擅长乐府诗,当代文人难有出其右者。

王安石夸他:“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所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可见,张籍的诗,是真好。

04
虽有才情,穷苦一生
那个时代没有自媒体,做文写诗并不能赚钱,读书人要吃饭,还得走仕途。

张籍虽然有才,却一生穷苦,到了老年,疾病缠身,连买药治病的钱都没有。

“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 ”本就没有经济来源,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在病中就是在愁中。这不,药铺的人又上门来讨钱了。

“家贫常畏客,身老转怜儿。 ”家里实在太穷,老担心有客到来,没有什么招待啊。

“君为天子识,我方沉病缠。无因会同语,悄悄中怀煎。”有一次,张籍在写给白居易的信中发了两句牢骚,乐天兄弟你有幸为老板赏识,而我却被疾病纠缠,唉,唉唉……

张籍进士及第归乡后,又等了好几年,才轮到一个太常寺太祝。这个九品芝麻官的职务,让他一做就是十年。直到五十来岁,才成为员外郎。

一个有才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时代局势、命运不济的因素,最根本原因,大概在于他的为人处世。白居易在写张籍的文章里,有这样两句:“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张籍是怎样一种为人呢?

他在诗文中自称“性朴直”,做事疏懒,有了空地就修篱种竹,没有水池也要养鸭养鹅,优哉游哉。

小事可见情调,大事可见情操。下面要说的两件事,可见张籍的性情。

05
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人
韩愈是很多人的伯乐,和张籍也是亦师亦友。

听说张籍的才情后,韩愈派人将他接到自己府上。经过一番交谈,便将张籍留下,让他安心读书应试。

第二年,韩愈为汴州考官,张籍进士及第第一名,之后去京城考试,再次及第。“公领试士司,首荐到上京。一来遂登科,不见苦贡场。”在公务员考试中顺风顺水,除了自身才华,自然少不了贵人关照。

在当时的文坛,韩愈德高望重,对自己更是有知遇之恩,张籍却连写二封信,毫不客气地指出对方“无实驳杂”“博塞之戏与之竞财”“商论之际,或不容人之短”这些写文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如果换一个人,可能就把对方得罪了,“张籍,你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我怎么做,还需要你来教?”



但是韩愈在忙于公务之余回了信,对张籍提出建议表示感激,说自己读完来信,好似陈年老病一下子消散那样轻松。不过呢,对于信中批评,有些能够接受,一些还是不愿苟同的。

与人交往,多的是锦上添花的泛泛之交,怕的是阳奉阴违的狐朋狗友,难的是敢于直接批评的真心诤友。

之所以难,是因为懂得的人少,喜欢听好话的人多。

张籍很幸运,遇到的是胸怀宽广的韩愈。可是,像韩愈这样听得见逆耳忠言的,名利场中能有几人?



06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很多人将这一联作为爱情诗,实际上它是张籍的明志诗。

有一年,张籍已接受某个单位聘请,有个叫李师道的节度使,用厚礼请他去自己麾下,大概还给出了高薪优待的条件,说白了,就是挖墙脚。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些都可以作为另谋高就的理由,张籍却婉拒了这个机会。他给李师道做了一首诗: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表面上看,是写男子用“双明珠”追求一位有夫之妇,她对此有所心动,也有感激。后来想到自己的身份,最终还是把珠宝归还,同时给出态度,明确拒绝。

有对明知故犯的指责,有对情深意切的感念,有对当下所拥有的珍惜,不卑不亢,又不伤及对方颜面。

但凡李师道不是太蠢笨,自然明白诗文背后的寓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说的应该就是张籍这种傻气吧。而这种傻,恰恰是现在很多企业文化倡导的忠诚。

崇拜诗圣,吃了很多杜甫的诗灰,东飘西荡,走了那么多的路,人在囧途。老了老了,还活成“老大登朝如梦里,贫穷作活似村中”的穷酸。

张籍的一生,虽然没有活得世俗意义上好,却让我想起《菜根谭》里的一段话: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转自闲谈集锦,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以便及时删除)
荷鱼水

ZxID:13350317

等级: 热心会员
我们是寂寞的流浪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08 0
挺有趣的,长见识了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3-09 0
已审核

资深粉丝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