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胡姓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38 回复:3

[人文通史] 百家姓——胡姓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清水雨心

ZxID:10568733


等级: 派派版主
天天开心!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26 0


百家姓——胡姓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读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广,约占 全国 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起源于周王朝初期的封地 陈国,国都在今天的 河南省 淮阳县,得姓始祖为 舜帝后裔陈国首任君主 胡公满。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四川、 山东、 湖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约占全国 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 湖北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0.4%。

一、历史发展
起源始祖
源于 妫姓:出自 舜帝的33世后裔 妫满。 西周初年, 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 虞朝舜帝的嫡裔 妫满,把长女 大姬嫁给他,封之于陈之 株野(今河南柘城 胡襄镇),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以备 三恪,建有 陈国, 侯爵,谥号胡公,因此又称 胡公满、 陈胡公。陈国公族后裔多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胡氏。
源于妫姓:出自 战国时期齐国 齐宣王之弟后裔 胡母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胡母氏,得姓于战国时期齐宣王 田辟疆执政之时,距今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周慎靓王姬定元年(公元前320年),齐宣王即位,其后封其弟 田婴于毋仰(即母乡、古无盐邑,今山东东平), 田婴后成为齐国的相国,遂“远本胡公,近取母邑”,立姓“胡毋”,其后裔子孙多有称胡毋氏者,繁衍发展成胡毋氏一族。胡毋氏的后裔族人在战国后期至秦、汉朝时期分衍为三个主要的姓氏支系,即胡毋氏( 胡母氏)、胡仰氏、毋氏(母氏)。在秦朝时期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朝时期有 胡母生、 胡母班等等,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晋朝以后,胡母氏渐渐省文简化为单姓胡氏。由于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氏,因此复姓胡母氏所传日渐减少,这是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源于 姬姓:《 韩非子· 说难》记载:“昔者 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 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公元前763年, 郑国恃强攻入 胡国。姬胡亡国后, 胡国子孙仍以 国号为氏。
源于 归姓,出自商、周时期归夷族,属于以国名为氏。归胡国,史书又称妢胡国,故址在今颖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一带地区,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归姓诸侯国。归姓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后夔(封伯、归伯),其氏族部落原居于河南商丘一带,后来遭到商王武丁的讨伐,被迫四处播迁。除一部分留居中原今河南省漯河市东部一带地区建立了归胡国外,大部分归夷人不愿臣属于商王朝而继续向南迁徙,其中一支归夷人迁居于汝阴一带,并在该地区建立起妢胡国。在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记载:“妢胡之笴。妢胡,胡子之国,在楚旁。”说明妢胡国盛产“美笴”,就是用来制作箭杆的细木。在春秋末期,弱小的归胡国、妢胡国均被迫参加以楚国为首的诸侯联盟,结成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参加了楚国与吴国之间的“豫章之战”,结果,在周敬王十二年(公元前508年), 楚昭王熊壬(熊轸)在“豫章之战”后的班师回程中,反而顺便吞并了同盟的归胡、妢胡这两个小国。归胡、妢胡两国被灭后,其国王族后裔多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官吏胡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胡史,亦称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设施的官位,专职掌管君王贵胄的餐饮,以及祭祀大典的牺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胡骑校尉,属于以因故改姓为氏。 胡骑校尉,是西汉王朝汉武帝刘彻所设置的军队官职。汉武帝时期,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是汉武帝特设的职位,胡骑校尉专职掌管驻扎在池阳(今陕西咸阳)的胡骑军队,而长水校尉则专职掌管驻扎于长水与宣曲(今陕西关中)的乌桓人与胡人骑兵。胡骑校尉之职不常设,其职平时多由长水校尉兼任。由于胡骑校尉与长水校尉专职掌管“胡人”,因此多由骁勇剽悍而又忠诚大汉王朝的将领统辖,其中不乏归附汉朝的外族将领。在其军队将士中,多有以军队称制为姓氏者,称胡氏,例如后来著名的的护羌校尉胡畴便是。
源于改姓,其起源颇为传奇。当年, 唐昭宗李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三公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但 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明经胡氏后人中,为官者少,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最为知名者当数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开文和胡适等。“明经胡”又称“李改胡”。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迁徙传播
胡氏的起源地,周王朝初期的封地 陈国,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 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氏望族。
汉朝时期,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 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二、人口分布
胡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在当今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台湾则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七百二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1%左右。
当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万,为全国第十五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约占胡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贵州、云南、江西、江苏、河南、重庆、山东,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为当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总人口的10.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全局,突出鄂湘赣皖浙和川渝黔云两个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胡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
胡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长江流域的云黔渝鄂湘赣浙沪八省市、四川大部、皖苏南部、福建大部、粤桂北部,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近3%,这部分面积仅覆盖了总国土面积的16.4%,而居住了大约60%的胡姓人群。在粤桂闽南部、台湾、海南、青海湖以东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区,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2.3%,居住了大约37%的胡姓人群。

三、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淮阳),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
新蔡郡: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故名,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国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枣阳县东南、
庐陵郡:辖地在今江西省永新、峡江、乐安、石城以南地区
弋阳郡:隋置弋阳郡,武德三年改为光州,郡治在今河南省潢川县。
定城郡:郡治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堂号
安定堂:以望立堂,源出安定郡,始建于西汉。
三恪堂:始祖胡氍公。
淮阳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亦称蔡州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义阳堂:以望立堂。
弋阳堂:以望立堂。
定城堂:以望立堂。
庐陵堂:庐陵堂胡氏的始迁祖是胡公霸,即胡杲。
澹安堂:得名是由于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绩溪堂:绩溪堂胡氏因为近代出了大学者胡适而斐声中外。

宗祠对联
四言
寿齐九老;名列四真。
赏析:上联典指唐代人胡杲,会昌年间官怀州司马,后与白居易等人在各阳组织香山九老会。下联下联典指北宋初学者、教育家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世代住陕西路安定堡,学者称安定先生。曾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官至太常博士。在苏州、湖州间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 石介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为“宋初三先生”。当时有明令以他的教学方法为太学法。著作有《论语说》、《春秋口叹》。当时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暖为真先生。

春秋心典;理学宗功。
赏析: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著《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因北宋王安石曾提出废《春秋》,他说:“这是古代圣人的传心要典,怎么能让皇帝不得读、学士不得读呢?”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著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清·胡林翼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赏析:联为清代大臣胡林翼(1812-1861)撰题联。胡林翼,字贻生,号润芝 ,湖南益阳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有《胡文忠公遗集》。

虞宾衍派;沩汭流源。
赏析:全联典出“虞宾、沩汭”,均胡姓繁衍望地之一。

系承胡公;望出淮阳。
赏析:全联典指胡姓的源流和郡望。“胡公”,舜之裔孙。

经资羽翼;祠表贤良。
赏析:上联典指宋·胡宁著《春秋通旨》,以羽翼而且书。下联典指清·胡林翼卒,入祀贤良祠。

五言
淮海家声远;苏湖世泽长
赏析:此联为胡姓宗祠“安定堂”联。

地据蛟潭胜;家传麟史风。
赏析:此联为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祠的地理位置;下联典指南宋胡安国著《春秋传》事,孔子作《春秋》,至“西狩获麟”止,所以《春秋》被称为“麟经”。

成名由吴母;有妹媲刘家。
赏析:上联典指宋·胡安国,其母乃吴羡门女,羡门六经教授生徒,安国成为大儒。下联典指清·胡天游,其妹胡石兰、胡景素、胡卧云俱能诗,比之刘家三妹。

七言
冬去松枝仍独秀;春来梅蕊已齐开。
赏析:全联典指宋·胡安国事典。

古色新香画别致;月光清气春宜人。
赏析:此联为鹤顶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联。

古来大千多奇彩;月到十五分外明。
赏析:此联为鹤顶格嵌胡姓“胡”字的祈字联。

镇守金华称大海;撰书禹贡号东蕉。
赏析:上联典指明初将领胡大海事典。胡大海,宁通甫,虹人。卒封越国公。下联典指清代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出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一生潜研儒家经典。所撰《禹贡锥指》,绘图四十七篇,为《禹贡》最好的注释本。

十年烟水持竿钓;千古须眉下笔先。
——清·胡远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赏析:此联为清代书画家胡远撰题联。胡远,字公寿,江苏华亭人,号瘦鹤。善画山水,有《寄鹤轩诗》。

文倔苞深宗二汉;歌辞风致到初唐。
——清·胡震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赏析:此联为清代书法、篆刻家胡震撰题联。胡震,字鼻山,富阳人。工篆刻,得汉人风格。分隶亦古拙可爱。

文武世家源流远;帝裔宗枝翼叶长。
赏析: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八言及以上
安国成名,本由吴母; 稚威有妹,不亚刘家。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推心置腹,群彦所趋。
——清·曾国藩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赏析:此联为清代大臣曾国藩(1811-1872)书赠胡林翼联。

筑堤溉田,起春阳颂;
辅君开国,奠盘石安。
赏析:上联典指晋代秦州刺史胡烈的事典。下联典指明初大将、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的事典。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明·胡居仁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赏析:此联为明代文学家胡居仁(1434-1484)自题联。

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
藏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
——胡位咸撰胡姓宗祠通用联
赏析: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县城胡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该族七十二世祖胡原,明代人,曾在福建兴化府做幕僚,平反一大冤狱,当地士民绘“莲幕图”并作诗文赠他。下联说该族七十六世祖胡有明,明代人,曾在县城东建"东园书屋",并植槐、桂树。其孙胡松,字茂卿,正德年间进士,嘉靖年间官至工部尚书。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陈留始发;
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赏析: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胡氏宗祠“安定堂”联。

宗风自衡麓以外,若五峰、若双湖,类能为道学功臣,昭兹来许;
世变当海水群飞,或割地、或纳币,问谁斥和戎宰相,绍我先人。
赏析:湖南省华夏桥胡氏宗祠联。上联“道学功臣”,典指明代学者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人。一生以讲学为业,曾主持白鹿洞书院,为明代程朱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作有《居业录》、《易象耖》等。下联典指南宋胡寅,主张抗金,曾斥责“和戎宰相”秦桧,被秦桧以“讥讪朝政”罪名贬官,秦桧死后才得以复官。

家谱文献
浙江宁波柴桥胡氏宗谱
  
修鱼万历年间,30年重修一次柴桥图书馆
苏州兴化泉溪胡氏宗谱
  
胡淡谷,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江苏省兴化县昭阳镂南沧办事处
胡氏族谱胡仁肪,木刻印版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北京延庆胡氏宗谱六卷胡崧,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霸县胡氏宗谱不分卷胡春煦,油印本一册南开大学图书馆
辽宁本溪胡氏谱书一卷胡玉文,手写本辽宁省本溪市富家楼乡富家楼村
上海安定胡民族谱不分卷胡鹏,手写本两侧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上海胡氏家乘家传不分卷胡祖德,石印本两册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江苏丰县胡氏家谱四卷胡敬敷,木刻活字印本江苏省丰县图书馆
浙江余姚南门清风里胡氏宗谱四卷杨荫寰、胡聚星,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奉化鲒埼胡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鲒埼胡氏下宅房宗谱二卷马元度、胡世治,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奉化鲒埼胡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安徽徽州新安胡氏历代报功图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上海市博物馆
安徽徽州胡氏族谱不分卷胡士著,木刻活字印本安徽省徽州市图书馆
安徽徽州胡氏族谱不分卷胡启道,木刻活字印本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安徽徽州大塘明经胡氏己伯三派支谱八卷胡生彬,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临沭胡氏支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山东省临沭县芦庄乡胡格庄
河南光山胡氏宗谱六卷贻远堂,木刻活字印本河南省光山县档案馆
湖北浚县胡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河南省档案馆
湖北胡氏宗谱
  
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湖北新洲胡氏宗谱十卷胡基秀、胡开福,木刻活字印本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沙岅村
湖北监邑胡氏族谱著者待考, 
湖南湘潭中湘胡氏支谱四卷著者待考,铅印本四册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潭拗柴胡氏七修谱四十三卷胡安疆,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大荷塘胡氏六修族谱二十四卷胡绪滋,木刻活字印本中国社会学科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沅江胡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胡氏九修支谱八卷著者待考,铅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阴车塘胡氏家谱十六卷
  
胡裕亿,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四川省蓬溪县文井胡氏族谱
  
胡传淮,
  

上海图书馆、台湾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字辈排序
山东菏泽胡集镇胡氏字辈:(103世至117世)景忠金玉世,遵行孔孟道,效法唐虞德。
江西奉新胡氏字辈:“唐宋美名久著有虞盛德贻芳文章甲第继显道义真传蕃昌诚意正心本学修齐治平均良支分任在衍庆永远以绍书香”。
江西吉水西岭胡氏字辈:“吾祖肇伟基贤嗣诰广继诗书映伦理才华涣彩彰刚直弘扬远忠厚泰运升博爱劲震奋勋猷奕彪炳正仪来上国建策左良仕”。

四、姓氏名望
古代
胡公满:根据《 元和姓纂》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后裔妫满。妫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妫满死后谥号胡公,后人以谥为氏为胡氏。

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胡姓始祖,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传35代传至胡公满,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安徽亳州之间),国号为陈,封为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惯例,赐命之为陈氏,遂称陈满,谥胡公,史称陈胡公,为陈氏的得姓始祖。王莽称帝后,加封陈胡公为陈胡王。
胡公陈满,字少汤,本妫姓(黄帝42世孙、舜帝33世孙),生于殷纣王七年(公元前1067年)十月十五日。薨于周成王二十九年(公元前986)正月十五日,寿81岁。谥胡公。本名妫满,字少汤。舜传位给禹之后,其子商均封在虞,但是后代传承情况不详。直到武王伐纣以后,寻找舜的后代,找到妫满。妫满的父亲是制陶专家,为周朝立下大功,且妫满品德高尚,才识过人,又是圣君之后,于是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他,并于公元前1045年把他封到陈地,以取代商朝所封的虞,为侯爵,是陈国首封国君,改妫姓为陈姓,他有雄才大略,修筑了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他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 复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强盛起来,雄立于十二大诸侯国之林。在位六十年,为陈氏开山之祖,史称陈氏第一人。死后,谥号胡公。葬于陈,墓室就建在水下,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烧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淮阳古称陈国. 淮阳城东南隅湖中三官庙村西头,有清乾隆年间改建的陈胡公祠。现存的陵墓,是1995年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墙砌成的。

胡衍:战国时期名士。
胡毋敬:秦朝太史令,书法家。(胡母虽为复姓,起于胡姓。)
胡母生:西汉 临淄人,名生,字子都,西汉时经学家。
胡安:西汉教育家,曾在 白鹿山聚徒受经, 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胡质:三国魏国荆州刺史。

胡质(?—250年),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 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 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爵关内侯。 正始二年(241年),在樊城击退吴将朱然,迁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鼓励农耕,令粮仓有多年的储藏,又设置东征台,一方面用作耕作,另一面则用作军事驻防。又开通河道,方便船只航行,严防东吴攻击。而沿海则一片安定。 嘉平二年(250年)逝世,家中都没有什么钱财。追封阳陵亭侯,谥贞侯。由儿子胡威继嗣。
胡渊:西晋将军。
胡车儿:东汉末年武将。
胡遵:三国时魏国大将。
胡威:西晋奉车都尉。
胡奋:西晋大将。

胡奋(?―288年),字玄威,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曹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之子,西晋将领、外戚。胡奋性开朗,有谋略,少好武事。早年效力军中,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时,胡奋以平民身份随军出征,深受司马懿喜爱。后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与路蕃联合,平定匈奴刘猛叛乱,建立赫赫军功,升任征南将军、散骑常侍。胡奋晚年好读书学习,文章写得很好,名声大,而为官所到之处,口碑颇佳。泰始末年,其女儿胡芳入选后宫,被晋武帝封为贵人。因此,晋武帝对胡奋十分信任,先后官拜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康九年(288年),胡奋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壮
胡烈:西晋凉州刺史。
胡芳:晋武帝贵嫔。
胡国珍:北魏 司徒。
胡充华:北魏宣武帝皇后。
胡焱:东晋散骑常侍。
胡广:东汉重臣。古华容(今湖北监利)德高望重的学者。
胡曾:唐代诗人。
胡令能:唐代诗人。
胡则:北宋兵部侍郎。
胡松年:北宋抗金卫国英雄。
胡舜陟:北宋庐州知府。
胡仔:北宋文林郎。
胡瑗:北宋理学家、思想家及教育家。
胡铨: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枢密院编修官。曾撰文斩秦桧。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庐陵“五忠一节”之一。胡铨生于国家多事之秋,胡铨闻知秦桧于1138年8月派王伦为计议使出使金国乞求和议,屈辱称臣,写下著名的《戌午上高宗封事》,声明“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要求高宗砍下秦桧、王伦、孙近三贼的头颅,如若不然,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胡铨坚决站在主战派一边,反对议和,抗金爱国之心矢志不移。晚年定居庐陵青原山南麓。死后,谥“忠简”。
人物简介:
胡铨(1102~1180),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此科由高宗策士,胡铨答策万余言,授抚州军事判官,转承直郎。绍兴五年(1135),兵部尚书吕祉荐,赐对,升枢密院编修官;八年,上疏反对秦桧主和,乞斩王伦、秦桧、孙近,而且指责高宗。秦桧认为"狂妄凶悖",于是下诏除名,贬昭州。由于朝臣营救,改监广州盐仓。十二年被劾,又贬新州,十八年又被谪移吉阳军。直至秦桧死,才得徙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议郎。历官至权兵部侍郎。由于始终反对和议,与朝廷政见分歧,于是力求去职。归庐陵,从事著述。卒谥忠简。
胡铨虽颠沛流离,半生岭海,但志苦心劳,好学不厌。对经史百家之学均有所得,而且通晓绘画艺术。他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他的文章,内容丰富,驰骋古今,多长篇大论。代表作如《上高宗封事》,决然表示"不与桧等共戴天","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并主张"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文章一出,群臣振奋,□佞失色。其他文章,如《应诏言事状》、 《应诏集议状》、 《上孝宗封事》、《与王中丞相书》,也都痛快淋漓。题跋如《跋陈了翁帖》,也写得激昂慷慨。杨万里曾为他的集子作序,说道:"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是中肯之评。
胡铨的诗,颇具风采,一如其文。如《次雷州和朱□秀才韵时欲渡海》,虽再遭贬斥,意气不衰。其词亦多激愤之语,如《好事近》直斥"豺狼当辙"。秦桧的私党张棣迎合意旨,以此词为据,向朝廷检举他"谤讪怨望",以致被远谪海南岛(《四朝名臣言行录》)。
胡铨作品散失不少,今传本有《胡澹□先生文集》32卷,《补遗》1卷,有道光十三年刊本。其词集《澹□词》1卷另行,有《四印斋所刻词》本。

胡安国(1074-1138),南宋时期的著名经学家和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字康侯,号青山,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原籍福建崇安。早年拜程颢、程颐弟子杨时为师,研究性命之学。入太学时,又从程颐之友朱长文、靳裁之,得程学真传。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游酢,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胡安国对于心、理、性等理学范畴的研究虽尚未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但其以心为本、心与理一的思想却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1、生平
胡安国15岁那年,到州学就读。一天,一个戏班子在州学前演出,州学学生都弃学外出看热闹,仅剩胡安国一人还留在书斋中诵读,州学教授发现后非常感动,赏赠他纸笔佳砚。两年后,胡安国进入太学学习,这段时间他接受了程颐、程颢学说,成为理学的坚定信奉者,极力推崇二程是孔孟之道的直接继承人。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胡安国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先徙居潭州城南,提举湖南学士,在官6年。以后还任过中书舍人等职。由于仕途坎坷,他在晚年干脆辞职退隐,致力于学术研究。1123年始撰《春秋传》。北宋末年,黄河流域战争频频,中原士人纷纷南下,给长江流域的文化兴盛创造了机遇。胡安国也于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抵湘潭,至碧泉定居,遂落籍湘潭。在潭州湘潭建碧泉书院,“前后居潭三十余载”。著书讲学,从游弟子数十人,潜心续撰《春秋传》。胡安国志在经世济民,感于时事,往往借《春秋》寓意,不拘章句 训诂,成为宋代理学家以义理治《春秋》的代表作。然后又在衡山山麓办文定书院,以讲学撰述为业,除自己的子侄胡寅、胡宏、胡宪等外,还吸引了众多湖湘士 子前来就学。其中仅长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谭知礼,以孝友信义著称的黎明等,从而开始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 学派别-湖湘学派。1138年(绍兴八年)书成,30卷,进呈朝廷。宋高宗赞他“深得圣人之旨”,诏加宝文阁直学士。同年四月春,胡安国在湖南逝世,葬隐山,朝廷破格赐谥文定。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又著《资治通鉴举要补遗》100卷,《文集》15卷。《宋史》立传,《宋元学案》中有《武夷学案》,明正统年间从祀孔庙。1706年朝廷赐“霜松雪柏”匾额一方,1737年拨内府库银建祠于隐山。
2、学风
大凡一个著名的学派都有一定的学术风尚,宋代湖湘学派也不例外。其学风主要有:   
首先是尊奉理学。湖湘学派主要人物的学术思想,都直接渊源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程颢。胡安国认为自己的学问主要来自二程,以二程的私淑弟子自居,并请朱熹前来长沙会讲,此后湖南士人一直与朱熹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胡安国去世后,他的学生许多改从了朱熹。朱熹在就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又致力于振兴岳麓书院,经常和生徒讲论问答。于是,程朱理学在湖湘占据了学术的主导地位。虽然以后也有心学、农学渗入湖南,但这一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其次是重经世务实。宋代的许多理学家都有空谈心性,不究实用的倾向。湖湘学派虽然也是理拿中的一派,却自创立之初就反对“腐儒”学风;主张“通晓时务”,“留心经济”。胡安国提倡实际生产劳作,提倡学者不妨锄锄地种种菜;认为君子之学,最重要的就是一“实”’宇,除经史之外,还必须致力于兵、农等经世实学,在他自己的著作中对这类知识就多有涉及。由此,在知行关系上,湖湘学派阐述“知行互发”,特别注重“行”的作用,强调“践履”,即实践,认为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因为湖湘学派重视务实,所以后人评价他们都是有用之才,而非“迂谈道学者”。   
湖湘学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存门户之见,抱兼容并蓄态度,对与程朱理学不同的陆九渊心学派、陈亮事功学派并不一概否定,而是互为取舍。如胡安国等人提出的“性,天下之大本也”的性本体论体系,就兼容了二程的理本论与陆九渊的心本论。   
3、传承
胡安国的长子胡寅,礼部侍郎。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学者称致堂先生。次子胡宁,官祠部郎中,后辞佐父修纂《春秋传》,著《春秋通旨》,学者称茆堂先生。季子胡宏传父学,讲学碧泉20余年,传学于张木式等,著《胡子知言》等书,学者称五峰先生,《宋元学案》中有《五峰学案》。侄胡宪从胡安国学而不仕,门下朱熹从游最久,学者称籍溪先生。   
4、贡献及影响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对两宋之际的政治和学术领域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胡安国以其《时政论》、《治国论》、《春秋传》奠定了将心性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湘派”学风,一方面为理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有用的治国宝典。胡安国传学胡宏及弟子。胡宏传学张木式 。张木式湘中门人众多,仅见于《岳麓学案》的即有33人。他们先后讲学于碧泉、岳麓、南岳、主一等书院,培养大批学者,形成胡氏学派,一称“稳山之学”。黄宗羲称 “湖湘学派”。王闿运称“潭学”,说“胡开潭学,朱张继响”;“道学开自周敦颐,乡邦无传其学者。至安国及子寅、宏来发明之。湖湘之学,比于关洛。”湖湘学派研究传统理学,有历史局限性,但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邪恶,对湘潭乃至湖南的人文教化和道德风尚有深远影响。胡安国父子及他们的门生湖湘文化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造就湖南近世英才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不容置疑的推动作用。以修身养性,经世我用为典型特征的湖湘文化,是由胡安国父子创立,由他们的门生继承且光大发扬的,他们是湖湘文化的鼻祖。
5、著作
著有《春秋传》,今存三十卷;又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今已佚。《全宋诗》卷一三七十录其诗二十二首。《全宋文》卷三一四六收有其文。事迹见胡寅《先公行状》(《斐然集》卷二五)、《宋史》卷四三五本传。

胡宏:南宋理学名家,为胡安国之子。人称“五峰先生”
胡三省:元代史学家。
胡惟庸:明代开国功臣、丞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1380年),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早年追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任丞相。后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处死,随后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此案牵连甚广。胡惟庸被杀,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内阁大学士丝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与皇帝。从此中国再无宰相一职。

胡大海:明朝开国功臣。

胡大海(?—1362年),字 通甫, 泗州虹县人,明初朱元璋手下军事将领。
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元朝末年,从朱元璋 起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胡大海率兵将 杨完者打败,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归降。任江南行省 参知政事。镇守浙江金华。虽是文盲,但是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胡大海军纪严明,不妄杀人,不掠妇女。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命枢密院判事耿再成、参军胡大海率兵取处州。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部将蒋英邀请胡大海前往 八咏楼,视察 士卒演习,大海不疑有他,欣然前往,未上马时,有苗将钟矮子跪于马前称“蒋英欲杀我!”胡大海未及回答,即被蒋英以铁锤打死,次子胡关住同时被杀, 耿再成亦死。朱元璋取杭州之后,杀死蒋英,血祭胡大海,并作文以祭。
明朝建立后,特赠 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胡季犛:越南 胡朝开国皇帝
胡直:明朝福建按察使。
胡富:明朝户部尚书。
胡瓒:明朝工部尚书
胡海:明朝开国将军。
胡松:明朝工部尚书。
胡琏:明朝户部侍郎。
胡效才:明朝监察御史。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1、人物生平
步入仕途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即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

发展宏图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民起义。在胡宗宪踏入仕途这十多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政绩显著。他的从政经验和能力都毋庸置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世宗钦点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平息倭患
自明开国以来,一直存在倭患,嘉靖时期,倭患已经愈演愈烈。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两批使臣先后来华朝贡贸易,因市舶司的太监对待不公,互争贡使资格,引发大规模的仇杀,史称“争贡之役”。此后不久,明朝罢市舶司,并严申海禁。正常的贸易渠道被堵死,在暴利的诱惑下,更多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骤然加剧,浙江和南直隶为甚,沿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背景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可见朝廷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宪也感到责任重大,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上任伊始,胡宗宪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以祭海神的名义,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他排挤、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如何和这种人搞好关系而不致于误了正事,胡宗宪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胡宗宪谨慎小心,有时甚至行事圆滑,最后不仅没有受到赵文华的阻挠,还得到了后者的赞赏。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他儿子和他因此也较贪。
胡宗宪知道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他一方面招揽、重用各种杰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来;另一方面,有骁勇善战的将领,还得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胡宗宪支持部下练兵,其中成就最大者当属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后来发展为抗倭主力军。在胡宗宪的抗倭斗争中,胡宗宪擒汪直、杀徐海,两浙倭患暂告平息。
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的倭寇。

含冤而死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在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授意下,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王世贞曾说:“我知道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衡。
很快,世宗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此时,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举的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个死罪。胡宗宪到京之后,世宗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胡宗宪网开一面,再次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胡宗宪的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春天,胡宗宪带着不甘回到了绩溪县的龙川故里。

胡宗宪本打算从此不问政事,在故里安享晚年。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宗宪的政敌们却不想罢手,他们在等待机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就在胡宗宪回乡快两年的时候,灭顶之灾从天而降。事情的起因还是离不开严氏父子。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在对罗龙文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假拟圣旨,这次就是老天爷也救不了胡宗宪了。果然,世宗闻听此事后大怒,对胡宗宪降旨问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胡宗宪再次被押赴至京。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辩诬疏》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结果,胡宗宪无法忍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1572年),朝廷为其平反,追谥襄懋。

2、主要成就
建立海防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胡宗宪针对倭寇“去来飙忽难测”、“海涯曼衍难守”,沿海地区随时可能遭受倭寇焚掠的情况,决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统。组织人员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势及抗倭措施编成《筹海图编》,指导抗倭斗争。“缮甲造舰”,修造战船千艘,多置火器,配备佛郎机、鸟铳、火砖、喷筒、火箭等,由俞大猷、戚继光分率巡洋。福建沿海设立哨兵,置烽火门、小埕、南日、浯屿和铜山五大水寨,派驻军队捍卫海岸。浙江沿海设海盐、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苍山、福清等船78只布列各港口,以四参将六总兵统之,“不拘警报有无,而亲出海洋,严督各总戮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来”。明朝真正的水师就是从这时建立的。

蠲免租赋
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额外增税,亩出兵饷一分三厘,加上其他名目众多的赋役征发和严厉的海禁,沿海居民“膏血为之罄尽”,生路断绝,部分百姓被迫加入倭寇行列。胡宗宪深感问题严重,他奏请朝廷宽限征收江南地区历年所欠加派、逋赋,并蠲免倭患重灾区钱粮。浙江省加派缎匹、工料等项银两,已达二十多万,户、工二部还催查历年逋赋。时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上疏请敕户部,将加派本省的缎匹等项一一查清,除国家急需者严督依限征解外。

在胡宗宪疏争下,明廷除因自然灾害对东南地区减免赋税外,又多次在倭害严重地区大规模蠲免钱粮。他还根据需要,随时裁减水陆官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奏准裁去部分士卒及岁费银四十九万九千余两,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民众的抗倭积极性。

领军有方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正月,柘林倭寇犯乍浦、海宁,陷崇海,杀死官兵多人。胡宗宪奏请“正失事诸人之罪”。巡抚、指挥、参将、把总以指挥无方,临阵脱逃,“各坐罪有差”。胡宗宪疏请对王鹏害数百姓其“宜重究以彰大戒者也”。对抗倭有功官吏则不次超擢。知县杨藏、千户周勇、监生乔镗等作战有功,“奖赏有差”。吏员吴成器“敢死善战”,“量改郡职”。唐顺之战功卓著,迁佥都御史。即使对同一人,亦赏罚分明。同年七月,倭寇攻破杭州北新关,提督李天宠贻误军机被胡宗宪弹劾。同年十月至十一月,倭寇分掠绍兴府各县,李天宠率军斩擒三百多人。胡宗宪上疏“请录巡抚都御史李天宠……等功”。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八月,胡宗宪调兵进攻占据东沈庄的倭首徐海,倭寇穷凶极恶,保靖、河朔官兵先后为其所败。此时,胡宗宪“擐甲厉声叱永保兵左右列,大呼而入,瞰垒下击”,大败倭寇。同年十一月,倭兵侵犯会稽,报沈庄惨败之仇,来势凶猛,“官兵莫能御”,胡宗宪督促将领卢镗迎战,被他以士兵疲劳宜稍事休整为由拒绝,形势危急。宗宪不顾敌众我寡,“夜召亲兵袭破之,达旦,诸营方知,入贺,镗大惭服”。在抗倭战斗中,胡宗宪常“辄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置生死于度外。倭寇围杭州时,他又“亲登城监视,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栗,惧为流矢所加,宗宪恬然视之”,展示了身为统帅的风范。
为使赏罚制度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胡宗宪规定死事诸臣为三等,“有功而又能死事者为一等,虽无功而能忠于所事者次之,勤无可录而事适不幸者又次之。其或失机偾事,虽身故仍须追夺官荫”。

剿灭倭寇
王直、徐海长期以来在海上“南面称孤”,坐遣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为倭寇巨魁。胡宗宪不顾一些朝臣反对,决计剿、抚并施,铲除王、徐。他一面令戚继光、俞大猷痛击倭寇,一面派人到日本五岛招抚王直。此时,日方因连年进犯我国,伤亡颇大,或“全岛无一归者”,怨声载道。王直集团内部亦矛盾重重,他表示如明廷能免其罪并开放海禁,就可归附。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徐海、叶麻与陈东率倭数万大举入犯,胡宗宪施离间计,倭寇自相擒杀。明军抓住时机,大败徐海、陈东部。徐海投河自尽,麻叶、陈东和辛五郎并斩于嘉兴。未几,势力日蹙的王直从五岛西渡至定海,欲同徐海联合,但徐部已被剿灭,王直进退维谷。胡宗宪即命戚继光“督健将埋伏数匝,水陆要害,星罗棋列,鱼鸟莫度”。同时,答应为王直请封都官号,允许通商互市。王直迫于官军“兵威甚盛”及利禄诱使,投降官府。至此,王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灭,“两浙倭渐平”。

3、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明史·卷二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三》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会御史汪汝正籍罗龙文家,上宗宪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宗宪自叙平贼功,言以献瑞得罪言官,且讦汝正受赃事。帝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宗宪竟瘐死,汝正得释。万历初,复官,谥襄懋。

后世评价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困扰明王朝多年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中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首先,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好色,这是不争的事实。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是用在招抚倭寇上。以胡宗宪微薄的俸银根本无法维持如此奢靡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自然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非议。胡宗宪成为众矢之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千里做官只为钱”,明代官员贪污的非常多,无论是前代“三杨”还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都有贪污事迹。而且胡宗宪贪污的钱财有些用于抗倭斗争,有些用于与上级搞好关系,这也是应该考虑的。不过胡宗宪贪污数额确实过于巨大,加上严嵩一倒,无人保他,他厄运也确实该降临了。

4、轶事典故
东南御倭战争
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并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宪听取幕僚徐渭(徐文长)的建议与策略,又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对汪直采用招抚策略,对徐海、陈东、叶麻等海盗首领采用剿灭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翘使其上岸投降,而后胡宗宪为了斩草除根,用反间计促使陈东杀死徐海,最后自己再将陈东处决。胡宗宪之后为了招抚王直,让他去杭州旅游,但是却被死脑筋的御史王本固杀掉,胡宗宪面对倭寇的愤怒侵袭,只得采取战争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继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继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图,创造多次大捷。但他为减轻浙江压力,曾经有意放走倭寇,纵其寇掠福建,并嫁祸于俞大猷等,使他们蒙冤下狱。

金云翘传
相传,王翠翘被俘后曾向胡宗宪请求埋葬徐海,胡宗宪不许;请求去做尼姑,还是不许,而是要将她许配给一个小兵。王翠翘对胡宗宪说道:“你诛杀归顺的人,你把天道放在什么地方了?” 她面对大海痛哭,喊道:“明山,我辜负了你呀!”遂写诗一首,投水而死。她的诗写道:建旗海上独称尊,为妾投诚拜戟门。十里英魂如不昧,与君烟月伴黄昏。

5、后世纪念
尚书府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坐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尚书府是古徽州迄今保存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
阮仪三评价:从善堂“尚书府非常典型反映了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这种特殊家族,建筑做得很细节,细部做得很精致,可以左顾右盼,处处生景,是徽州保护最好的古建筑。

胡公岩
清光绪《余姚县志》记载,胡宗宪平倭寇后,还复莅余姚受降。余姚百姓感念胡宗宪收胜归山、平息倭患等种种功绩,于嘉靖四十年在城内龙泉山上建“三锡祠”,世代祭祀不绝。又于胜归山南麓山崖雕凿胡宗宪像,上刻“胡公殿”三字,虽经数百年风风雨雨,石像仍栩栩如生。但见胡公头戴乌纱帽,身穿朝服,左手捋须,右手伏案,身子略微前倾,如在公堂上办公断案一般,民间称之“胡公岩”。
此后至民国时期,以胡公像为中心,周围又陆续雕凿了14尊佛教造型,石像附近的石壁上,又雕凿了许多先贤名句、文人诗词,字体、大小各异,蔚为壮观,使得胡公岩成为浙东地区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
1981年6月,余姚县人民政府公布胡公岩摩崖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懈:明朝副都御史。
胡居仁:明朝理学家。
胡正言:明朝书画家。
胡应麟:明朝文学家。
胡震亨:明朝文学家。
胡登洲:明朝伊斯兰教经师。
胡渭:清朝经学家、地理学家。
胡简敬:清朝吏部侍郎。
胡长龄:清朝礼部尚书。
胡公寿:清朝书画家。
胡璋:清朝画家。
胡定:清朝御史。
胡峄阳:清朝文学家。
胡开文:清朝徽墨行家。
胡雪岩:清末 红顶商人。

胡光墉(1823年—1885年),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林翼: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湘军将领。

近现代
胡兆明,现任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
胡志明:越南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现代越南国父。
胡藻斌:民初岭南画家。
胡万洲:国民政府海陆大元帅。
胡汉民:国民党右派首领。
胡逸民:原国民党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监狱长。
胡适:近代学者。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1]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也频:近代文学家。
胡宗南:中华民国陆军一级 上将。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胡文虎:近代华侨企业家。
胡兰成:近代作家。
胡愈之:社会活动家及学者。
胡厥文:近代实业家。
胡耀邦: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主席和 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字国光,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是改革开放早期平反冤假错案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具体执行者。
胡耀邦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三团党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共青团书记、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81年6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9月至1987年1月,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而辞职。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因病逝世。

胡乔木: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
胡正详: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胡金铨:著名电影导演。
胡启立:原政治局常委、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 宋庆龄基金会主席、 中国福利会主席。
胡锦涛:原中共中央 总书记,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原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出生于1942年12月,安徽绩溪人,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中国共产党党员,工程师。曾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胡春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胡春华,男,汉族,1963年4月生,湖北五峰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兼任国家防总总指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胡云辉: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胡慧中:台湾著名女演员、主持人。
胡瓜:台湾艺人、歌手、演员、节目主持人。
胡枫:香港演员。
胡松华:男高音歌唱家。
胡杏儿:香港演员、歌手。
胡定欣:香港演员、歌手。
胡志强:台中市市长。
胡歌:大陆实力演员。
胡军:大陆实力演员。
胡兵:大陆演员。
胡彦斌,大陆歌手。
胡海泉:大陆歌手( 羽·泉组合成员)。
胡慧冲:旅泰港人。
胡志伟:前市政局议员、现东九龙区议员。
胡支前: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名誉学生会主席,摄影师。
胡天衡:亚洲电视记者及主播。
胡乔华:艺名华少,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
胡法光:香港商人。
胡鸿烈:香港树仁大学校监。
胡应湘:香港地产商。
胡革纪:内地作家、编剧、制片人、影视出品人。
胡卫东:中国篮球运动员、教练员。
胡佳: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冠军。
胡传淮:著名学者、文史专家。
胡可:内地演员
胡静:内地演员。
胡东:国内著名男模、演员、歌手。
胡宇崴:台湾男演员。
胡蝶:中央电视台主播,另有上世纪著名演员和现大陆女演员。
胡月:国家一级演员。
胡诗学:艺名古月,最形似的毛泽东饰演者。
胡舒立: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杨林:大陆著名女歌手。
胡紫薇:国内著名主持人。
胡灵:大陆女歌手。
胡亚捷:内地男演员。
胡力:著名音乐人。
胡清蓝:香港歌手。
胡玫:著名导演。
胡一虎: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之一。
胡占凡:中央电视台台长。
胡恩: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胡因梦:台湾演员。
胡晓峰: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多钱:中国IT行业网络营销专家
胡海锋:内地男演员。
胡 夏:实力歌手。
胡继红:绿源电动车总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红红宝宝

ZxID:2406277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8-26 0
谢谢楼主发帖,昨天提到胡姓今天就给整理出来了,谢谢
燕玄夜

ZxID:80755143

等级: 寒窗墨者
魅力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语言。 可爱的双眼,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8-26 0
涨姿势了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8-27 0
已审核

姓氏细分也是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内容呀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