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table=480,#ffffff,#dddddd,3][tr][td]
古代的日本武士往往和自己的佩刀形影不离。日本刀又被称为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这种复杂的名字体现了刀匠对于制作工艺的追求。按照功能划分,日本刀可以被分为太刀、打刀、肋差、短刀等,前两者属于长刀,后两者属于短刀,主要用于防身。战败的武士切腹自尽时,用的就是肋差或短刀。由于在制造过程中,日本刀的刀身不同位置采用不同材质的钢铁,所以可以兼顾硬度和韧性。
早期的日本刀借鉴了中国的唐刀设计。唐刀是直刀,在刺杀方面有优势,但劈砍不如弯刀。日本刀大多采用直中有弯的设计,既可以劈砍,又可以刺杀,拥有不错的性能。
明治维新后,日本组建了近代化的陆军和海军,装备当然也要换换了。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军人佩刀是惯例,尤其是军官。这一方面可以在战斗中当做辅助武器,另一方面也是权力和荣誉的象征。清朝的军官大多配有剑或者腰刀,英法等国的军官也都配有剑。
[align=center][attachment=13524205]
[b]19世纪末日军装备的西洋刀[/b][/align]
日本陆军最初学习的对象是法国陆军,但还没学多久,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军惨败,连皇帝拿破仑三世都被普鲁士人俘虏。日本于是改变主意,像德国陆军学习。日本的海军则一直师从英国海军。
在一片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中,日本的陆海军军官也都装备着西洋式的指挥刀。包括明治天皇、伊藤博文等高层人物在内,都在穿军装时佩西洋指挥刀。西洋式军刀偏重于刺,在劈砍时往往很无力,在日军中口碑并不好。
1899年,日本开始装备32式军刀(这一年是明治三十二年)。这种军刀最现实装备给骑兵的,刀长101厘米,刃长83厘米。骑兵刀的护手设有皮指套环,以便让骑兵冲锋挥刀时能更加牢固握住刀。此后,32式军刀也开始装备步兵。这种军刀一直生产了46年,到二战结束时还被日军广泛使用,是日本史上产量最大的制式军刀。
[align=center][attachment=13524206]
[b]32式军刀最早装备骑兵,后来推广到步兵,数量极大[/b][/align]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老迈的俄国。这对于日本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在低三下四几十年后,日本军人竟然击败了白种人的俄国,对日本人来说,这是无上的荣光。日本军队中的自尊心也在此时迸发出来。
1933年,荒川五郎、栗厚彦三郎等人在东京下议院向政府提议:复兴日本刀剑,提倡日本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这项提议获得了一致通过。
1934年,日本陆军在长城和中国的国军第29军交手后,深感西洋指挥刀华而不实。对日本军人来说,真正可靠好用的还是传统的日本式军刀。
[align=center][attachment=13524207]
[b]佩带94式军刀的昭和天皇[/b][/align]
同年,日军开始装备94式军刀。针对部队要求,这种军刀参考了传统武士刀,拼杀力度极大。94式军刀有两种型号,分别是中高级军官的官佐军刀和基层军官的尉官军刀。一直到二战结束,日军军刀均采用肉搏战中威力较大的武士刀样式制作。
1935年,日军给士官(军曹、曹长)配发军刀,这就是著名的95式士官刀。95式军刀的刃上有血槽,从鎺本直到刃尖,一旦捅入人体,就会血流不止。日本军事不喜欢这种军刀,认为其过于粗糙毫无美感,因此称之为“铁棒”。但毕竟成本低廉,材质出色,在白刃战中非常有效。抗战中许多中国人都是死在95式军刀下的。
[align=center][attachment=13524208]
[b]95式军刀的血槽[/b][/align]
1938年,日军改进了94式军刀,去掉了第二佩环,成为了新款的98式军刀。这些制造的军刀大多来自工厂流水线,而不是传统的手工制作。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早已有制造比手工军刀更好的工艺了。不过还是有很多武士家族出身的军官佩带自家祖传的日本刀。南京大屠杀中,比赛“百人斩”的野田和向井就是用的自家武士刀。当然这两个屠夫没有好下场,1948年一同被国民政府在南京熗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终于以中国的胜利告终。在投降问题上,日本请求保留军官的军刀,但被中方拒绝。日本军官和士兵都向中国军队交出了武器,然后离开中国返回日本。那把冈村宁次的刀被国军没收后放在了南京,1949年被解放军缴获,从此就安静地躺在北京的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align=center][attachment=13524209]
[b]冈村宁次的刀[/b][/align]
[/td][/tr][/table][/al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