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与天地会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83 回复:4

[野史八卦] 方以智与天地会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老僧只看小说

ZxID:13768172


等级: 热心会员
希望能一直到事情的最后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9 0
一、再考方以智晚节的发现
  
  公元一六七一年(清康熙十年),农历十月七日,一代天纵英才的伟人方以智,在被当作政治要犯押解入粤的途中,致命于江西万安的惶恐十八滩。
  
  方以智死于涉嫌反清的事件“粤案”。在三百多年前那个专制黑暗的年代,尤其是在清初满清统治还不稳固,清庭对于涉及反清复明的活动和人物采取极其严厉残酷的打击镇压的特定条件下,时人对于方以智死难事件,不仅在当时讳莫如深,事后也恐受牵连而不敢轻易言及。从现在发现的方以智晚年好友施闰章后来曾修改他与方以智的唱酬诗作的事例可以推证:粤案当时及其之后,不单方以智的家人为着家族的安危,势所必然地会毁灭一些关键或有问题的相关资料,他的亲戚朋友门徒以及曾有来往关系者,也对与方以智相关的诗文书信等文字材料进行过销毁或删改的处理。
  
  这种忌讳的结果,不仅成为方以智在身后数百年间声名不显的重要原因(当然造成方以智在有清一代的历史中淹没无闻的原因,还有乾隆时方以智的著作遭到禁毁,以及乾嘉时期正统汉学家们对持融会三教的“异端”之学的方以智不屑置词等)更直接导致了关于方以智的历史资料的存世极少,使这位生前负海内名望近五十年的杰出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晚年的活动情况尘蒙沙掩、鲜为人知,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迷团疑惑,也影响了后人对他全面而完整地评价。
  
  但历史的痕迹不可能被时间完全抹掉,它总会以这样那样蛛丝马迹般的线索留于后人,引导着他们去发现和还原那已于时空中消逝了的历史真实。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海内外掀起的研究方以智热潮中,美国华裔教授余英时先生不囿于成见,慧眼独具,对方以智隐晦不彰的晚节尤其是死节,进行了极其认真而卓有成效的考证,他通过综合各种零散而语焉不详的史料在闪烁其词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以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推论,揭示了一个为历史遮掩数百年的惊人史实:在三百多年前方以智殉难的那个风雨之夜,方以智并非是如后来史家所言的病死于惶恐滩边的舟中,而是悲壮地投江自沉,慷慨尽节!不惟如此,余先生还通过他的考证进一步提出了他的怀疑:粤案未必是如时人以及后来史家也附会的属于诬陷,种种迹象表明,晚年的方以智极有可能是真实地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政治活动。余先生后来没有进一步去考证,但他的疑问已值得人们去重新思索。二OO四年,笔者为撰写方以智传记而开始搜集资料,研究方以智的生平,在研读方以智的有关著作及一些资料后,越年开始边研究边写作。我写方以智传记的初衷和主旨,是有感于迄今为止未见有一部详实传叙方以智曲折传奇一生的书籍,影响限制了世人对这位明清之际的卓越人物的了解,不利于今天的文化建设。我希望尽我最大的努力,依据我所能搜集掌握的史料反映和我的研究,将一个伟人真实的一生展现给世人。思想指导如此,我在研究写作中,一直采取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和方法:既重视依靠史料的反映来推想刻画方以智在某个时期的活动情况以及他的思想情感,又反过来以方以智这个人物固有的性格与思想情感来审视推测资料的可用性以及可信程度,看它是否反映代表了方以智其时的真实。这个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帮我弥补了资料有限的不足,保证了传记反映的真实,更使我在传记写作到方以智出家后的情形时愈来愈难以相信和接受包括《方以智年谱》(任道斌编著)在内的一些研究书藉大同小异的观点和说法:中年被迫逃禅后的方以智,从此心灰意冷,思想消沉,真的成了一个超脱尘世苦难,洗心自洁的苦行修炼的僧人,顶多也不过是个怀着悲悯之心,出世尚欲传救世方的禅门哲人。
  
  这符合方以智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吆?
  
  方以智出身于以忠孝传家的名门世家,他祖父方学渐制定的家规,要求子孙绝对忠君报国的思想和训戒,自幼就烙印在他的心底,使他须叟不敢或忘。他的性格易冲动却又坚韧,在经受曲折后会有暂时的消沉或悲观,但很快他又会重新振作起来,这使我们看到:当李自成农民军已逼近北京时,满朝官员或恐慌不已或逃逸保身,他却上疏要参军去前线作战;当崇祯皇帝煤山自尽陈尸东华门外,别人在躲避农民军搜捕时,他却独自去哭灵,准备殉难尽忠;当他为农民军所捕,备受拷刑又逃脱后,他抛下妻小家人不顾,千里南归,要求领兵北伐;当他为阮大铖陷害,流亡岭南,九死一生,自谓要从此归隐山林时,永历政权建立,他又积极参加了拥戴筹建活动;当他眼见永历政权内部相互倾轧,大势已去,又为宦官迫害,顾念白发在堂,十辞宰相之位,窜迹蛮荒之际,却又不忘条陈恢复大计,鼓励朝中元勋将士戮力同心;当他被捕之前眼见朝庭形势已十分危急,他却安顿妻小,准备再去追随永历帝。这样的一个人,他会为被迫的逃禅而忘记家国之痛和复明的大计,放弃他自觉的责任从此不问世事,甘当一个苦行的僧人而不顾有辱家门之风?这不是方以智的人生信念,不是他的作风,不是以他之性格思想所能为者!
  
  我感到迷惑,写作不下去。再去检阅资料,在那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地方终于看到了他这样的字眼:“尽大地是一滴血,无回避处。呜呼痛哉!”“尽虚空是烈焰”“孤臣毕命驱荒草,穷子惊心恨法华!”丧国之痛,孤臣孽子之心,如杜鹃泣血,字字锥心。这不正是本来的方以智么!再看到他在父亲的坟前怀念先人,作《慕述》长诗,起首便是追怀他那不事二主而死节的先祖方法,显露了他那埋藏心底的一腔忠烈!而在最后,他对着先人泣誓道:“退藏于密,水火中行。家风律律,忽忘折肱。”这是真正的方以智!他没有死,还活在他自己的心中!
  
  也适于这时,我得到了余英时先生的《方以智晚节考》,阅读之下,大为敬佩,也很受启发,从而坚定了我心中对方以智的看法:方以智不会忘世不会甘于枯寂,他还要以他自己的方法去践履他的忠节。我去继续在少得很有限的资料中去查找,结果,除了余英时先生所指出的方以智与钱澄之秘密去南京,偕钱谦益共作反清活动,1667年方以智去福建,约会钱澄之并劝昔日的房师余送子游习军事等几件事外,我还找到了一个新的证据:那是他去南京高座寺时,次子中通游楚地而回,所作诗中透露出来的隐情。其诗曰:“楚国逢遗逸,人人感至今。云沾王父泽,聊慰老亲心”①。方以智的父亲曾任崇祯时湖广巡抚,楚地有许多人包括军事将领是其部下,这些人并没有仕清,方以智令其子千里迢迢去访问他们,其意再明显不过,那是联络反清的志士。他并没有在南京的寺庙里仅作一个冷眼观世的高僧!这个发现鼓舞着我更加细致地去研究史料,很快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和重视。
二、一句口号隐藏的历史秘密与真相
  
  上个世纪下半叶,金庸先生的一本武侠名著《鹿鼎记》,使世人虽不是家喻户晓,但却广泛地知道了清代这个秘密的民间组织天地会,知道了天地会为郑成功所创,它的总负责人(总舵主)是陈近南,各地的负责人(堂主)有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光、胡德帝、李式开等。它的宗旨是反清复明。这是小说中天地会的情形,其真伪自当待辩。事实上,小说介绍的天地会依据不过来源于天地会数百年来的口耳相传的一些传说:顺治末,康熙初,退守台湾的郑成功为团结将士抗清,效仿梁山结义,首开金台山明远堂,与文臣武将结为异姓兄弟,随后又遣蔡德忠五人回大陆发展,五人拜福建莆田少林寺方丈智通为师。秘密发展会众,为清兵发觉,火烧少林。蔡德忠五人逃脱,辗转至襄阳万云山万云寺,投奔明亡后出家的万云龙。万云龙又结纳陈近南,在红花亭聚义,奉崇祯太子朱洪竹为王。后为清兵所败,万云龙牺牲,陈近南遣众散于各省,自行开山立堂求发展(这个传说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但大致意思差不多)。
  
  但传说不能作为史论。由于天地会是秘密组织,外部社会对它的情况并不了解,加上天地会的异名组织(如三点会、小刀会、红熗会等)及其分支很多,几经演变,原始文件失传,近百年来,天地会的历史成为悬案,它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创立者是谁,至今说法不一,无有定论,因为没有确凿的史料佐证。
  
  难道除了等待考古新发现,天地会的历史真相真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谜么?不会的!历史老人既制造了谜问,他也必然会在哪里留下谜底。那么,解开天地会之谜的这个谜底究竟在哪里呢?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它就既隐晦又明白地藏在一句七个字的口号里。
  
  今年年初,为查阅天地会情况介绍,我翻阅了一下尚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在其介绍天地会的部份,我看到了它所记录的天地会流传下来的四句口号诗,四句诗道:“三点暗藏革命宗,入我洪门莫通风,养成锐气复仇日,誓灭清朝一扫空。”这四句诗可能平常并不为研究者所注意,因为我在阅览《简明清史》有关天地会那段文字中,甚至都未见记载。尚本也只说它是组织纪律要求。然而我见到了它,却感到了极大的兴奋和惊喜,盯着“三点暗藏革命宗”这句七个字的口号诗,方以智的名字便倏然从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是的,这样的话,这样的口号只有方以智才说得出来,只有他那著名的∴说才会蕴藏着革命变化的深刻道理!
  
  方以智中年以后,感受着社会动荡的巨大变化,他的思想关注转至探索宇宙世界的本原及运动变化的秩序和规律的哲学思考上来,希望以会通古今、融合三教的做法建立一个以易学为基础的博大的思想体系。而他哲学思想的精华便是公因反因说。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他的反因指事物的相反与对立,公因则指事物的相成与统一,而统一即在对立中,简单地说,“公因,一也;反因,二也”,有一必有二,二皆本于一,一在二中,因二以济。公因反因或一与二的最大例证便是太极和阴阳,亦即大一与大二,太极是一,阴阳为二;太极分为阴阳,又贯于阴阳中。这种大一分为大二,而一以参之的关系可用一个梵文字母∴(音伊,佛家喻物之不一不异、非前非后、没有差别)来象征。上一点便是太极,下两点则是阴阳,上一点不过是设象,它其实是贯于下二点,随着二点的交轮变化而如环。所以∴也可视为0、 。宇宙世界便是在这个圆∴的旋转变化中生成展开,既对立又统一。
  
  方以智的这个公因反因,∴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创造,他不仅自己常常论述,也为他的友人所熟知和推崇。王夫之在《寄怀青原药翁》诗中道:“哭笑不遮∴字眼,宫商遥遥断纹琴”①,便是以∴来指代方以智的思想。在明清之际,禅字也有时会论此∴,以喻无有差别与对立,但若用∴点来表达一种发展变化之革命宗旨,惟方以智有此思想基础和条件。
  
  那么,方以智的∴能暗藏怎样的革命宗旨呢?
  
   · ·
  
   ∴表示的是太极分为阴阳而贯于阴阳,而阴阳最大莫过于天地日月。天地旋转而产生新世界,日月代错而复明,这不正是反清的志士仁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吆?而且,就象那个太极的一会生成千万的事物而又在千万事物之中一样,天地会不也能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发展壮大,而使那反清复明的火种埋在更多人的心里?再者,又如阴阳皆由太极而来,枝叶同仁,天地会众们岂不也应平等亲爱?

①转引自任道斌《方以智年谱》256页
  
  以上虽为推论,但我觉得它们是完全可以由∴论的思想,而生发出来切合的反清斗争和组织发展需要的主张和道理。我更据此推测,以三点命名(我认为天地会最初的名称是三点会,理由后文有叙)的组织,应有一篇依据三点思想全面阐述组织宗旨、纲领、原则的章程性文件。其中内容定会涉及我上述的一些推论。虽然现在看不到这篇文字,但天地会内流传下来的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拜日为兄、拜月为嫂的说法实也可证它的曾经存在。此外,我们尚可从与天地会有渊源关系的一些帮会组织流传下来的文件通草中找到与它一脉相承的痕迹。
  
  清帮在一开始,是为天地会成员所创,它的一篇祖师爷训词道:“词尔后生,仔细听真,吾道宗旨,信义为尊,三一不二,枝叶同根。……乾隆七年六月二十四日训”①这篇训词传为清帮潘祖所定,至乾隆时肯定已不是原貌,但其中“三一不二,枝叶同根”却正是方以智的语调,“三一不二”是方以智表述公因反因常用之语,而“枝叶同根”应由方以智常谓的“枝叶同仁”篡改而来,方以智认为核破仁发为大树枝叶,仁就在所有枝叶中,全树全仁、枝叶同仁,也是他所谓一在二中之意。清帮的祖师爷既是天地会出名,当记得一些方以智为天地会所写的文字训词,用时不免随手拈来,故留有此痕迹。
  
  在广东语系区曾经长期存在过一个江相帮的帮会,这个帮会始为天地会的分支,在近代蜕变为诈骗集团。由于方以智与广东天地会的特殊关系(后文再叙),所以,江相帮流传的文传暗语中,更多见方以智的思想观念和学术术语的影子,譬为其英耀篇中“学者执其端而理其绪,举一隅而知三”②之语即与方以智“两端中贯,举一明三”《东西均·开章》的话,口吻意思皆相近,只不过文字有了变动。
  
  此外,在一贯道组织中,不仅可见方以智中五太极,一多相贯的思想反映,而且有与∴同样意思的 字会③,也可证明它在历史上与天地会颇有渊源,这里不赘述。
  
   ①(转引自《近代中国帮会内幕》上卷631页)
  
  ②转引自《近代中国帮会内幕》《江相派——一个迷信诈财的集团》551页。
  
  ③见于《近代中国帮会内幕》《我在一贯道之经历》及《忻县一贯道》等文。
  
   这些例子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年以三点思想指导天地会创立发展的人只可能是方以智,断非是其他人。
  
  解开了三点思想之谜,我们便会了解,三对于天地会的特殊意义,从而懂得天地会内为何极其崇敬三, “开口不离本,出手不离三,”因为它绝不是一个留单的组织名号和识别暗语,它在天地会众的心中,代表的就是他们的那坚定的信念和目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平等友爱的品质!
  
  解开了三点思想之谜,天地会创立中的一些迷离模糊神秘的传说也就有了着落,不再虚无缥缈,不可捉摸:
  
  一、天地会内,一直传说其祖师是位和尚。不论是蔡德忠等人投奔少林的传说也好,还是天地会文件《西鲁序》记载的故事,天地会创立中总有僧人的身影。而方以智正是这样的身份;
  
  二、天地会传说中有一位神秘的木立,也有“木立斗世知天下”的暗语。乾隆年间台湾天地会起义被镇压后,被俘的天地会众解释此句之意是:木字是指顺治十八年,立字,是指康熙六十一年,斗字是指雍正十三年,世字是因天地会起源于乾隆三十二年,借世字以暗藏。这种拆字法解释也太牵强附凿,因为造一句话附会几个年代没有任何意议。很可能是因为后来的会众因不知道而臆造的。实际上,从“木立斗世知天下”看,应该是说有这么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他不仅敢挺身而出斗满清,而且他还极具智慧,洞察天下之事。他的名字或号叫作木立。康熙初年,有没有一个叫木立的呢?有,那正是方以智入江西后的一个法号。方以智一生名号尤其是出家后的法号之多,变换之频繁,令人惊奇而不解。但“木立”之号却有音讹之变。他实际用的是墨历(墨历是他家乡浮山一处岩名)可别人听成了木立,后即以木立称呼他,他却也默认了,以至后来称墨历者少,而称木立者多。他当时结识的一些朋友,如易堂九子的魏禧丘维屏等人便一直尊呼他为木公、木大师。丘维屏在《木立师六十寿卷跋》中说:“……于是知师乃禀山木立师”①。可见他是在1659夏前后始用木立之号的。这个时期正是我在传记中分析他苦心经营秘密组织时期,所以,绝非是名号偶然的巧合。他实则就是天地会传说中的木立其人。他以“木立斗世知天下”作为会中暗语,既切合他的身份,更切合他的实际。他博学多识,又历经生死坎坷,自信洞察宇宙人生,旁人也如斯之认为。丘维屏在同他讨论历算后,退而惊叹:“此神人也!”,黎愧曾称他“和尚天上人”,还有人称他为“三教之主”。这样的人,如何担不起“知天下”!想必天地会众与他接触,莫不信服且受鼓舞。或者,这句暗语本就是出自天地会众或者是其他领导人对他的敬服赞叹,而后转为暗语的。
  
  三、天地会传说中,还有另外一位神秘的人物,他就是被天地会奉为始祖的万云龙。在天地会起源中的各种传说版本中,都有他的存在。可见此人并非是虚幻杜撰的,而是实有其人。但这个人究竟是谁,多种说法不一,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干脆将他指为郑成功。我认为,万云龙极有可能就是方以智。此说有据吆?有。其一,万云龙与方以智在天地会创立早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差不多;其二,二人同为僧人,且同是明亡后出家的僧人;其三,方以智是文字高手,若万云龙在是他的化名,则完全可理解为他是将自己的方姓,去掉上头一点而为万,而去掉那一点则入云成龙了,合为万云龙。这推想非妄臆揣测,我还有一实证。在前文提及的与方以智可能有密切关系的江相帮的数目隐语中,指代万这个数字的字就赫然是一个“方”字!而方以智取入云成龙之意,也非仅是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也符合他的自信心理,他智慧超人,而他的母亲在生产他时作有见龙之梦,他后来屡次提及,颇有受命不凡之自视。他的朋友也有类似推崇,魏禧曾说“余向与师相见,有犹龙之况”,那也是孔子见老子之叹,而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也实在符合他的隐密身份的需要。
  
  以上种种,使我自信地认为,方以智就是天地会早期的创始人,或者他不是唯一的——就象我在传记中推想的那样,他需要寻找明王室成员作为名义上的领导,以增加号召力——然而可以肯定,他是天地会的实际领导者和精神领袖。
  
  三、几个疑问的简要推测
  
  (一)天地会“海底”和凤尾老么
  
   注:①转引自任道斌《方以智年谱》208页。
  
   根据天地会帮内流传,清军攻克台湾时,郑成功的后人将天地会重要文件沉入海中,后被一年轻会员从海中捞起。从此天地会的文件便称为“海底”,而为了感谢那位年轻的会员的贡献,此后天地会各处分支皆设一个凤尾老么的排位,以示纪念。知道了这个传说,倒使我想起方以智被捕后的一个疑问:那是他在狱中写给也被羁押的次子方中通的二首诗,慰勉之意不说,其中有一句“藏壁有深意”,儿子复诗说“此间能破壁”,我总是不解,藏壁有何深意?而现在我却可以较肯定的判断:他在被捕前所居住的友人家中,藏有天地会的重要文件,所以他不得不在狱中透消息给方中通,要他取回。据此推测,这是否就是传说中“海底”和凤尾老么的由来?
  
  (二)方以智与广东天地会的关系。
  
  方以智殉难于“粤案”事件,后来人们皆说他是受仇人诬陷。我现在深信那绝非仅仅是诬陷,肯定与他从事天地会活动有关。他人在江西,为何案发于粤?这只能说明他与粤地天地会关系密切,因而有隙为人所趁。我以为,他很可能就是天地会传说中“二户插草方大洪,红旗飘飘镇广东”的方大洪,或者方大洪就是他的儿子方中通。广东临海,与台湾明军近,而他在两广又曾生活八年之久,情况熟悉,友人较多,天地会的体制又是分散自行发展,所以他很可能负责两广地区的天地会。这有证明,1667年他去福建活动,陪同他的方中通照理应留在他身边照料,但结果中通还是由闵独自去了粤地。方中通六十岁时,他的妻子陈舜英还自家乡寄诗贺寿说“十年岭外总心酸”,可证在方以智死后,方中通尚在岭外活动十数年。前文说到的江相帮就说他们的祖师姓方,这个帮号称江相,乃江湖上的宰相之意,职位分为大学士,状元、探花、进士等,这也切合方以智的身份。此帮中的一些暗语隐语,皆有与方家相联之痕迹(如以中代“五”,以丙(火)指代“生命”等,皆是方以智的概念和观念),很可能它即是当年方以智以及方中通所建的组织。
  
  ㈢《东西均》之谜。
  
  《东西均》是方以智的重要哲学著作,但这本著作很蹊跷,在方以智生前未见刊行,也从不见提起,现在考证它确实是方以智的著作,可对之前为何不刊不被提起还是一团疑窦,没有合理解释。我在研究中,初以为是因为此书的纪年(以太岁纪年,不奉清朝正朔)以及题意(东西均含有复明之意)所致,但现在我明白,问题出在方以智的∴说上。此书非易学专著,所讨论的是运动变化之道,那明明白白的又稀奇古怪的∴论若为人所见,联系到三点会的名称,岂不立致怀疑?所以只能埋在箱底。这有很好的证明:方以智在《东西均》中不仅在其他篇章中谈论∴内容,且记有“别详∴说”之语,蒋国保先生根据此书体例,断定“∴说”应是其中一个合逻辑的独立篇章,详论∴说。但现在没见于书中,也未见于它处。可以推定,在“粤案”之后,以智家人不仅将《东西均》束之高阁,甚至干脆将那∴说篇从书中彻底抹掉。然这正又是一个很有力的说明方以智与天地会的关系以及三点会名称早于天地会之名的证据。
  
  ㈣关于天地会创立于康熙甲寅之辩析
  
  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多种说法,但直接源于天地会文件记载的只有一种,即天地会成立于清康熙甲寅(公元一六七四年),这个说法见于天地会的一段誓词,从誓词文中有“五祖及始祖”字眼看,誓词非是原文,而是后来人根据记忆所写。所以不能依据它定天地会创立的确切年份;倘若说它是原始文件,则同样由“五祖及始祖”说明天地会创立要早于甲寅。如果认可方以智为天地会创始人,则更能说明甲寅非天地会创立之年,因为此时方以智已逝两年有余。但是甲寅结拜又非常值得重视,我以为它反映了天地会一次重大的承前启后的变动。甲寅是何年?它正是吴三桂起兵反清的第二年。极有可能的情形是:天地会在吴三桂起兵几个月后,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不仅依据面临的形势为此后天地会的活动重新谋定策略方针,也因为方以智已去世,重新确立了领导人,并将三点会改名为天地会。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1-02 0
已审核。

我相信清朝中后期,这样的同盟就有很多。只是天地会比较被人熟知吧。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2-22 0
天地会这个名称感觉小时候听过,就是鹿鼎记里看到过。
nicolh76

ZxID:79965503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3-01 0
谢谢楼主
懿萱嘉薇

ZxID:17603237


等级: 热心会员
文编 5.3   海淘:10.15   曾用名:yiyi!2.14结婚周年。结婚:11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03-12 0
谢谢分享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