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简、牍、笺、素、函、札、缄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63 回复:2

[其他] 信、简、牍、笺、素、函、札、缄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径戎

ZxID:73023641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葉修
[忆1012 1113——/6.29] [婚礼8.29][周年11.04]Ugly people and more troubl.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02 0
信、简、牍、笺、素、函、札、缄
信、简、牍、笺、素、函、札、缄

——与“书信”有关的一组词语解说

  谭汝为

书信属于应用文的范畴。书信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魅力。古代散文中许多名篇都是书信体的佳作,例如:乐毅《报燕王书》、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报任安书》、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李陵《答苏武书》、李白《与韩荆州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等,以及现代作品,如《两地书》、《傅雷家书》等,都是名著。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解说与“书信”有关的一组词语。

在古代,“书、信”二词有别,“书”指函札,就是信件;“信”指使人,就是送信的使者。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时称为“书”,如司马迁《报任安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等。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例如“情书”“家书”等。

信——“信”字从人从言,是个会意字,即所谓“人言为信”。本义是言语真实,诚实。《说文》:“信,诚也。” “信”字的本义是信实、信用。《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是古义。

“信”的今义为书信。乍看起来,“诚实”和“书信”这两个意义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并非如此。“信”由“诚实”引申为相信,又引申为信使,因为只有相信的人才能作为信使。遇有紧要的话,必须派可靠的人带去,就称这人为“信”。《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 其中的“信”就指传话送信的人。杜甫《寄彭州高适、虢州岑参》:“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这里的“书”,指书信。“信”指信使。“将”就是“传送”的意思。至于“信”指书信,那是比较晚的事情了。

“信”又引申为音讯。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之一:“西忆岐阳信,无人遂欲回。”又由“音讯”引申为书信。《南齐书·张敬儿传》:“得家信云,足下有废立之事。”这样看来,“信”的现代义书信是由“信”的本义“诚实”演变来的,只不过由形容词变成了名词。

现将古代书信的各种名称介绍于下:

1. 简——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称为“书简”,指信件。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老祖宗拿竹子当纸往上面写字,称之为“竹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筒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就是把竹筒的水份蒸发出来。经烤灼,竹筒表皮渗出水滴,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为虫蛀。故称经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

2. 牍——古时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叫作“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文章,有明确规定:政府写诏书律令不得宽于三尺,民间写书信不得宽过一尺。故书信又名“尺牍”。

3. 柬——与“简”通用。是书信、名片、帖子之类的通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4.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一尺见方的白绢(或白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为书信代称。

5. 笺——原指供题诗作画用的精美小竹片。一般信纸也称为“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也指写信或题词用的纸,如“便笺”“信笺”等)

6. 函——原指封套。古代寄信用鱼形木匣递送,这种木匣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信函”“来函”“公函”等。

7. 札——原指古代书写用的小而薄的木片,后指书信,如“信札”“书札”“手札”等。

在古代诗词作品中,“书信”往往和“鲤鱼”“双鲤”“双鱼”连在一起。例如:

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赵令畤《蝶恋花》)

关于“鱼传尺素”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代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实质上“双鲤鱼”是信封,“尺素”是一尺见方的本色丝绢,就是信纸。

诗中的“双鲤鱼”是指雕刻或彩绘成鱼形的两块木板,作为一底一盖。木板上刻有三道线槽。把书写在绢帛上的信放在两板中间,合拢齐缝后,用细绳在线槽处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绳端或交叉处,封以粘土,上盖印章,以防私拆。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了。

收信人开启信函后,鱼形信函则分为两块,就成了“双鲤鱼”了。至于“呼儿烹鲤鱼”,使用艺术表述手法,形象生动。旧时灯谜有“呼儿烹鲤鱼——打一城市名”者,谜底为“开封”。这可从阅读欣赏侧面说明人们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战国、秦汉时期,用这种木制信封。魏晋之后,流行用纸、帛作书写材料,信封就由木板改为厚茧纸制的两片,两面仍绘有鲤鱼形。直至唐代,还在仿制鲤鱼形信封。因而,古代一直以“双鲤”代称书信。

信封的落款处习惯写“某某缄”。《说文》:“缄,束箧也。”可见“缄”的本义,是捆箱子的绳子。《汉书》载:“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在周庙里看到一个铜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三缄其口”是说用绳子把铜人的嘴绑了好几道。现在形容闭嘴不说话,如“缄口”“缄默”等。“缄”的本义是封闭,又引申为“封”,指把公文或书信 封盖上,勿使旁人看到。
番外不补! 签到评分/回礼不提醒需要pb联系我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02 0
已审核。

现在日本台湾那边还保留着信札、手札之类的称呼,然而大陆却没有了,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啊。

相关素材

书信启首、启禀简例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4052&keyword=

文言书信(尺牍)常用祝福问安语简释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4712&keyword=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4-24 0
感觉很深奥的样子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