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能被改变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58 回复:1

[其他] 性格能被改变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陈苏木

ZxID:72579403


等级: 文坛鼻祖
2017年7月5日15:30~see you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22 0
性格能被改变吗?
[paragraph]

[table=560,#BEBEBE,,1][tr][td][align=center][size=4][b]性格能被改变吗?[/b][/size][/align][table=550,#9D9D9D,,1][tr][td][table=540,#4F4F4F,,1][tr][td][table=530,#000000,,1][tr][td]
[color=#ffffff]心理学家们一直在讨论人内在的变化性。[/color][color=#ffffff]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在2014年一项关于人的性格目标的研究中,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外向、和善,情绪更稳定或更乐于尝新。高达97%的人希望自己在处事上更认真谨慎。[/color]
[color=#ffffff]这些愿望源于对自身的不满。如果在性生活、业余消遣或是交友中遇到不顺,人们就会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加外向。如果不满于自己的经济状况或是学业成绩,人们就会希望自己处事更认真谨慎。这些发现正对应着社会学家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提出的“不满具体化”概念,即当人们开始体会到生活的不顺时,他们或许会改变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调整应对问题的优先顺序,以此来实现自我进步。[/color][color=#ffffff]每年美国人会花数十亿美元购买帮助自我完善的书籍、CD,参加研讨会、辅导班和压力管理班,都是为了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善社交、更有效率、更热情,提升个人魅力。理论上来说,人们可以被激励做出改变,但心理学家们仍在讨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性格真的能被改变吗?[/color]
[color=#ffffff]关于个人性格的培养,当下存在许多错误观念。社会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因指导了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而闻名。在他1968年所著的极具争议的书《人格与评估》(Personality and Assessment)中,他指出,任何声称性格会保持不变的说法都是谬见。他认为,在特定时刻,与其说人的行为是受内在性格支配,不如说更多是受环境影响,他的研究指出前后行为间的相关性为0.3(置信度为1.0)。[/color][color=#ffffff]心理学家西摩·艾本斯坦(Seymour Epstein)于1979年做了一系列研究,分别观察几种情境下人的行为,情境包括冲动状态、喜悦状态、习惯养成和问题应对。他发现米歇尔的观点是正确的,无论何时,与其他因素相比,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都会更大。但艾本斯坦指出,有一点米歇尔没有考虑到,那就是人在非独处状态时,其行为表现还是会反映出较强的个人性格。在艾本斯坦的四项研究中,通过两周的行为观察比较,人的性格稳定度突破了0.3,有时会达到0.9。[/color]
[color=#ffffff]最近的研究已进一步证实了艾本斯坦的发现。人的性格特征可被视作一种复杂的“密度分布”,即每个人在一天当中会呈现出多种内在性格。与个人性格不符的行为其实不算是例外,而是正常现象。并且从行为分布角度看,个人差异是一直存在的,因此讨论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仍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比如,几乎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需要一定的独处时间,但其中一些人需要独处更久。[/color][color=#ffffff]这一性格研究的新发现还指出,只有在重复多次呈现出一定的性格模式后才能说某个人是内向的、和善的、谨慎的、情绪稳定的或者乐于尝新的。基因的确会影响到行为模式(布莱恩·利特尔(Brian Little)认为人还是具有“生物源”天性的),但并不存在某一种行为模式更高级的说法。人们的性格模式经过长时间足够的调整是有可能被改变的。[/color]
[color=#ffffff]从理论上看似乎很理想,但实践起来如何呢?即便不做出任何努力,在人的一生中性格是会发生一些改变的。研究发现,随着年纪增大,人会变得愈发成熟,也更加适应社会。一般来说,65岁的老年人会比85%的年轻人更自律,比75%的年轻人更和善。社会身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工作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会变得更认真谨慎,同样,情感上的长期关系会让人情绪更稳定,自尊心更强。事实上,在任何情境中,一个人需要投入的心力越多,其性格也就越有可能发生改变。[/color][color=#ffffff]但大多数购买自我完善书籍的人对于这种改变可能不太感兴趣。这些人更想知道他们是否能根据个人意愿来改变自己的性格,那么除了换工作、换社会身份或者保持长久的情感关系,他们能否按自身想法来改变性格呢?[/color]
[color=#ffffff]有一项研究指出可能性是存在的。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中,有些大学生担心自己将来会变成无聊的人,于是他们酗酒豪饮,认为这样会使他们成为更有趣的人(这种方法可不值得效仿!)。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们会主动选择一些有助于发展个人性格的课外活动,比如培养领导力的活动。[/color][color=#ffffff]最近,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研究者内森·哈德森(Nathan Hudson)和克里斯·弗雷利(Chris Fraley)以一些大学生为观察样本,在16周课程的学期初,这些学生都表示自己有改变性格的愿望(比如:“我想变得更健谈”),接下来每一周他们都会接受性格测试,观察性格的发展变化。[/color]
[color=#ffffff]为了帮助参与者达到自己的性格发展目标。研究者随机给其中一半的学生提供了“目标激励”的介入指导。研究者会让学生关注他们自己最想改变的性格特征并给出具体的方案,比如“给安德鲁打电话邀请他周二吃午饭”,还让学生们想一些“如果……就……”的备用方案,比如“如果我感觉压力很大,就给妈妈打电话聊聊。”那些参与者还被告知要避免过于宽泛的目标,比如“我想要变得更自律,学会控制自己”这样的目标就太模糊了,不易于实现。[/color][color=#ffffff]在这一学期中,那些想要变得更加外向、和善、情绪稳定的学生往往在性格上得到了切实的发展。比如想要变得“比现在”情绪更稳定的人,他们每个月都确实在情绪稳定性上得到了进步。并且和对照组的学生相比,给出切实方案的学生能在外向性、责任感、情绪稳定度上得到更大进步,但这种介入方法并不能帮助想要变和善的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color]
[color=#ffffff]这些实验结果听起来似乎很棒,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变化程度很小。在长达一学期的观察中,这些性格变化进行得十分缓慢,并且也还算不上是根本性的改变。但哈德森与弗雷利的实验方法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点出了一个被广泛误解的人格成长问题。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珍妮特·波利维(Janet Polivy)和彼得·赫尔曼(Peter Herman)认为,许多人在自我改变上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追求速度快变化大,指望不费功夫就能得到好结果,由于这种“错误愿望综合症”的存在,一些人往往无法达到发展目标。[/color][color=#ffffff]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在一开始倾向于选择有难度、甚至不太可能实现的个人发展目标(比如:“我要变瘦”)。经过一些努力后,他们往往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同时还会给自己的失败找一些理由,比如,没成功只是因为努力的不够而已。他们告诉自己只要做一些小调整就会成功的。然后他们拿出决心再次尝试,却只在计划上做了一点点改动,对于结果仍然抱有不太实际的期待,满怀希望但结果却再次让他们失望。这个恶性循环会一直持续下去。[/color]
[color=#ffffff]如果想要在性格上做出真正的、长久的改变,首先应该对那些宣称可以快速实现自我发展并从根本上改变性格的培训项目持批判态度。正如培养思想感受和行为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改变自我也更是如此,可能要许多年。但好消息是,改变性格是有可能的。[/color][color=#ffffff]译者:赵雪莹[/color]
[color=#ffffff]编辑:钦君[/color][color=#ffffff]原文选自:《大西洋月刊》[/color][/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align=right][size=3]侵删歉[/size][/align][/td][/tr][/table]



[ 此帖被苏云儒在2017-02-01 17:33重新编辑 ]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眸渊若潭
9.11转正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22 0
已审核。

我觉得性格还是能改变的吧,后天影响还是蛮大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