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霍尔:歌剧界的传奇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73 回复:2

[人文通史] 彼得·霍尔:歌剧界的传奇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陈苏木

ZxID:72579403


等级: 文坛鼻祖
2017年7月5日15:30~see you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22 0
彼得·霍尔:歌剧界的传奇
[paragraph]

[table=560,#8E8E8E,,1][tr][td][align=center][size=4][b]彼得·霍尔:歌剧界的传奇[/b][/size][/align][table=550,#BEBEBE,,1][tr][td][table=540,#E0E0E0,,1][tr][td][table=530,#FCFCFC,,1][tr][td]
彼得·霍尔(Peter Hall)执导的歌剧《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在格林德伯恩歌剧节(Glyndebourne)上重新上演,乐评人鲁伯特·克里斯天森(Rupert Christiansen)借此回顾了这位伟大导演的一生。现在的歌剧迷们觉得,就算怀有满腹牢骚,也比祈祷演出不要雷人,演员不要蛮横,剧情不要无聊好受得多。
在歌剧中掺杂无谓的情色与暴力场面一度可以吸引年轻人前来观看,但如今已干扰了其自身的发展。不过鉴于传统歌剧的魅力,这也不能令人信服,因为歌剧团的活跃需要新颖故事的注入,观众们也期待着特别的演出风格能为他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只有少数导演可以驾驭这两点,放弃乏味枯燥的表演模式,让音乐剧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激起观众情感的共鸣。不可否认,彼得·霍尔伯爵便是其中之一。
霍尔今年85岁高龄,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从前。他为事业奔波忙碌了五十年:领导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十年,之后在国家大剧院(National Theatre)又干了十年,期间涉足影视行业。直到五年前退休,他还在尝试执导各类表演。但他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他在歌剧演出风格上作出的贡献。对于歌剧这一复杂又最具挑战性的艺术形式,他通过钻研莎士比亚和平特(Pinter)的戏剧,总结二者的经验并将之与其自身良好的乐感、高雅的艺术品位以及对时代背景的敏锐度相结合,在不限制歌剧演员声乐表演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更为戏剧性的表演方式。
包括黛博拉·华纳(Deborah Warner)和菲利达·劳埃德(Phyllida Lloyd)在内的很多电影导演都转行做起了歌剧,但没有一位能与霍尔相媲美。40年以来,霍尔导演了30部风格迥异的歌剧。尽管他最先承认这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它们都饱含他对艺术美的追求,其中大获成功的也不在少数。1965年,霍尔凭借初出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热情投入歌剧演出中。他制作的勋伯格(Schönberg)的《摩西与亚伦》(Moses und Aron)在考文特花园(Covent Garden)上演,但却因其中一幕狂欢场景中意外曝出的女性裸体而见诸于报,引发广泛议论。
不过之后他在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的几场演出都获得了成功,其中包括蒂皮特的《烦恼园》(The Knot Garden)首演和与年轻的科特鲁巴斯(Ileana Cotrubas)合作的《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由于他请愿增加工作量,但随时又可能撂挑子不干,他和科特鲁巴斯的合作关系意外缩减,音乐指导科林·戴维斯(Colin Davis)也对他非常不满。霍尔还曾去往国外指导歌剧表演,比如八十年代到德国拜罗伊特(Bayreuth)演出瓦格纳(Wagner)的《尼伯龙根的指环》(Ring Cycle),这一歌剧演出后来由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éreau)继承创新并重新演绎。霍尔这部歌剧突出展现的是瓦格纳的浪漫主义,而非其政治观带来的反动思想,至少从当时拍摄的照片来看,它的舞台表演绚丽华美。
但霍尔还是最喜欢在格林德伯恩表演,他说:“这座深居于苏塞克斯唐斯(Sussex Downs)的小小歌剧院于我而言,其分量堪比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 upon Avon)。”(注:斯特拉特福德是莎士比亚的出生地)在这里,他带领一个成立大约35年的歌剧社团并指导了18场表演。今年夏天,霍尔导演的名作之一——布里顿(Britten)的《仲夏夜之梦》回归上演,魔幻再现精灵出没的奇幻森林。1981年,也就是布里顿去世五年后,他的搭档彼得·皮尔斯(Peter Pears)观看了这场演出。看后的他千言万语化作热泪:“我真希望本今晚也在这里。”演出第一场好评如潮,《歌剧》(Opera)杂志点评它是“一个欢乐的时刻”。在经历九次重演后,它依旧出类拔萃,无与伦比。
霍尔最早在格林德博恩上演的歌剧属于早期巴洛克风格,比如卡瓦利(Cavalli)的《卡里斯托》(La Calisto),模仿的是17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歌剧特色,同时也让快被世人遗忘的作曲者卡瓦利重新回归大众视野。霍尔最喜爱的一部歌剧是蒙特韦尔迪(Monteverdi)的《尤利西斯返乡记》(Il Ritorno di Ulisse),他评价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之一。”霍尔的御用女主角是大名鼎鼎的詹妮特·蓓克(Dame Janet Baker),她认为和霍尔合作“是她作为歌唱演员的极致体验”。1982年,他们一同创作了格鲁克(Gluck)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Orfeo ed Euridice),这也是蓓克的收官之作。
莫扎特的曲子一直是霍尔的终极挑战。他发现《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创作起来“难于上青天”,不管是找科特鲁巴斯(Cotrubas),奇里·特·卡娜娃(Kiri Te Kanawa)还是弗雷德里卡·冯·斯塔德(Frederica von Stade)来演,他都觉得“差强人意”。他在九十年代第二次制作这部歌剧,由杰拉尔德·芬利(Gerald Finley)饰演费加罗,蕾妮·弗莱明(Renee Fleming)饰演伯爵夫人。这一次应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霍尔对他制作的拜伦版《唐·乔瓦尼(唐璜)》(Don Giovanni)也不甚满意。他在1977年歌剧演出后写道:“我从未完成过这样一部半成品。”接着第二年他又称《疯狂欲望》(Così fan tutte)“是我执导过的最难的一部……如果我能进一步改进,它大概可以更好。”但实际情况是,他因为这部歌剧第一次与天资卓越的女中音歌手玛丽亚·艾雯(Maria Ewing)碰面,后来艾雯成为了他的第三任妻子。
尽管他对自己基于莫扎特名曲制作的歌剧持保留意见(比如认为在考文特花园上演的《魔笛》(Die Zauberflöte)“是个鸡肋”,还有他绝不会涉足《伊多梅纽斯》(Idomeneo)和《后宫诱逃》(Die Entführung)),他的歌剧演出始终座无虚席。霍尔制作过四部威尔第(Verdi)的歌剧,但手法不定,且反响平平。但极富梦幻的《费德里奥》(Fidelio)、《卡门》(Carmen)和《亚伯‧赫林》(Albert Herring)(这部歌剧是霍尔在东安格利亚(East Anglian)的童年写照)可以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它们反映了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可以信赖的人所流露的真挚情感。2005年,罗西尼(Rossini)的《灰姑娘》带着质朴优美的旋律,成为这位深爱歌剧的伟大导演的谢幕演出。
原文作者:Rupert Christiansen译者:刘佳丽
编辑:钦君原文选自:《每日电讯报》[/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align=right]侵删歉[/align][/td][/tr][/table]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眸渊若潭
9.11转正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22 0
已审核。

歌剧其实我根本欣赏不来啊,对于歌剧届传奇也没啥认知。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