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竹【宋】
[attachment=13283544]
拜年送名片 (明)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attachment=13283537]
馈春盘(晋)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五辛盘又称春盘,就是在立春日,用蔬菜、果饼、糖果等汇集在一个大陶盘里,亲友间相互馈赠、共同享用,取生机蓬勃、迎春纳福之意。”这一风俗一直传到唐、宋、金、元。《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attachment=13283542]
鞭春牛(明)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鞭春牛意在策励农耕, 开始只是一种迎春仪式,到后来慢慢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在清代,各州、县的地方官员,立春之日会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毕,要将彩纸扎制的“春牛”打破,牛肚内所装的干果食品,随之抛洒一地,儿童争而食之。那时的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attachment=13283541]
送穷(唐)
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至唐仍有此俗。
[attachment=13283538]
祭扫(唐)
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在唐代寒食扫墓,后来与清明祭扫合为一事。《东京梦华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
[attachment=13283536]
结羊肠(元)
元宵初过犹自忙,家家女儿结羊肠。含情暗思心中语:何时得似双鸳鸯。 《霏雪录》:“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
[attachment=13283543]
请紫姑神(清)
唐代寿阳刺史李景,纳何媚为妾,为大妇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杀何于厕中。天帝悯之,命何为厕神。故民间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临,请她保佑蚕桑丰收,人畜平安。虽为一种迷信活动,实则含有对旧社会不幸妇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护善良人们的神力。
[attachment=13283540]
走马射箭(唐)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attachment=13283535]
[ 此帖被Leob5a12在2016-12-26 14:4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