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2][/size]一群企业中的高级主管在点评收到的一沓简历。
第一份简历是A先生的。几位面试官看过后,评价如下:
“我觉得这个人,他的学历当然是很漂亮的,但他没有什么经历。”
“我觉得他最大的弱点,坦白讲,还是没有工作经验。”
"这是在不是一份很好的履历。"
“我不会用他。”
“HR这一关是过不去的。”
第二份简历是B先生的,25岁。面试官的评价是:
“他的学历没有竞争力,他中学毕业。”
“他没有一个专业在上面,又当面包学徒,又洗车。”
“以他的这个学历和经历,第一时间就会被刷掉。”
“他的这些经历都是很短很短的,一年半年就走了,这点我比较担心。”
接下来是C先生:
“我觉得这是份很普通的履历,而且很奇怪,29岁,为什么工作才不到一年。”
“他履历有个很吓人的地方,因为他每份工作都只工作一个月,”
……
现在,来揭开面试官的名字。
A先生——李安。大导演李安。
B先生——吴宝春。拥有世界第一名的面包店。
其他几个名字,同样让面试官感到震惊:“这位是我的兄弟”、“他是我朋友的小孩”、“这是我女儿的名字”……
学历不够,没经验,一直跳槽……反正你没有机会。求职时,多少90后被一张纸抹杀掉?那些自以为经验丰厚、火眼金金的职场老司机,总能从年轻人简历上所展示的成就、优点、技能中,轻松判定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轻松丢给你一个差评——“你不行”!但真的是年轻人不行吗?
这是一场由104希望基金会发起,以帮助为名的社会运动——「Be A Giver」,呼吁给年轻人更多一些机会。这场运动,请来社会中可以指点江山的大佬们对匿名简历做评价,结果这些评价除了否定还是否定,总之你会被pass掉,但是他们不知道里面有大导演李安,世界冠军面包师吴宝春,和自己的家人、朋友....
当那些职场前辈们批判年轻人不靠谱,只凭一张纸就能给年轻人贴标签时,年轻人的确该反思,但他们自己呢,是不是对新一代们太过于严苛?
“知识不光是用来谋取利益,知识是可以用来奉献的、知识是可以用来帮助別人的”这是条春伯教授给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切中这个浮躁社会人们的功利自私苛责。当你接受别人的帮助后,在适当的机会下是否学会给予?做个giver?
知识是用来奉献的。社会对应该给年轻人机会成长,而不是去各种挑剔。谩骂和抱怨更是多余而无效。如果各行各业前辈站出来,多一点引导和帮助,向Taker传承专业技术与人生态度,或许这个世界就能稍微不那么令人绝望吧。
[ 此帖被独爱穿越在2016-11-24 12: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