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
——《枯木》与《枯木》与《葵百合和日月锦》的比较
(上)
一、诗歌的比较
(一)现将柳色无玄的《枯木》全抄如下:
就立在这里
从这里出生在这里死亡
他的双手折成奇怪的犄角
黑色的虫子爬上了他的肚脐
它在这里筑窝了
快滚 肮脏的虫子
它听不见他的呐喊 固执的用锋利的角
磨穿了他期待腐朽的躯体
南风剥去他的皮
立在这里
阳光融化了张扬的四肢
黑色的虫子 便宜你了
(二)笔者按照作者的《枯木——晚霞似火》作诗如下:
村庄小河旁的一棵枯木,
像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
心中想着——还没有——绿色的——远方,
枯木向东方的顶尖上面,
长出了一小枝翠绿嫩芽,
心中不忘——送给那——土岭的——山冈。
它手柱拐杖,
蹒跚着——走向那个——朝思暮想的——理想之地,
还想在那儿——种柳——种杨。
它手柱拐杖,
摇摆着——走向那个——日夜期盼的——希望之地,
还想在那儿——种茶——育桑。
马茹子啊!
你唱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晚开的花”,
荒山——秃岭——都向枯木——投以——钦佩的目光。
黄金子啊!
你唱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迟到的爱”,
大河——小溪——都向枯木——呼出——赞美的声响。
(三)现将笔者的《葵百合和日月锦——枯木的往事琐记》全抄如下:
春天来了。
我献出的是——浅浅的绿。
夏天来了,
我献出的是——深深的绿。
秋天来了,
我献出的是——浓浓的绿。
冬天来了,
我献出的是——墨墨的绿。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
——燃烧的——火炬。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
——前进的——红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
——盛开的——秋菊。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
——流淌的——小溪。
我走了——将融入大地的——黄土里,
为明年的——葵百合——增加一点绿。
我走了——将融入大地的——黑土里,
为明年的——陆地莲——增加一点绿。
我走了——将融入大地的——红土里,
为明年的——日月锦——增加一点绿。
我走了——将融入大地的——沙土里
为明年的——黄金茶——增加一点绿。
黄河妈妈说:
尽职尽责——全心全意——青春靓丽,
真是妈妈的——好儿女。
长城妈妈说:
忠心赤胆——一生奉献——生命瑰丽
真是妈妈的——好儿女。
二、简析诗歌
(一)简析柳色无玄的《枯木》
<1>清末近代人王国维说: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在说,过去的评论家,在评论诗词的时候,都是把描写景物的语言和描写感情的语言,分别论述,不能把它们加以融合看待。景与情,情与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不能分开,不能隔离。作者强调了景情融合、情景合一的思想。
<2>作家茅盾说:
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茅盾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主要搞小说创作,环境与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他的创作经验之谈。那么,搞诗歌创作的诗人们,描写景物——山风、海浪、花草、树木、泉水、湖泊、太阳、月亮、彩虹、飞鸟等等,同样都是跟抒情主人公——或“我”、或“你”、或“他”,紧密相联的;倘若诗歌中的景物,脱离了或“我”、或“你”、或“他”,景与人分离,物与情隔开,就违背了茅盾先生所说的、环境与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是密切的关系。
<3>笔者在读柳色无玄的《枯木》的时候,感觉既不符合王国维先生景情情融合的论述,也不符合茅盾先生环境与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的密切的关系。枯木“从这里出生在这里死亡”。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枯木用“他的双手折成奇怪的犄角,黑色的虫子爬上了他的肚脐”。那虫子,“用锋利的角”,“磨穿了他期待腐朽的躯体”;“南风剥去他的皮”;“阳光融化了张扬的四肢”。树木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大地,但最后的下场是:不但遭受虫子的欺负,还遭受到南风和阳光的欺负。树木的晚年,特别是离开人间时候,岂不是太凄惨了?那些正在成长的树木、中年的树木、老年的树木,看到枯木晚年是这样的结果,也会感到自己晚年的凄凉和悲惨。笔者感到:第一点,作者用这种笔法写枯木,是不是用了一点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呢?第二点,作者的诗歌中,是不是用了朦胧派的创作方法呢?枯木、虫子、太阳,各比喻和象征什么呢?第三点,作者在这首诗中,虽然出现了抒情主人公“他”,但不是主要的,而且整个诗歌的情调,是那么的低沉和悲凉,给读者太多太多的压抑感,没有给读者正能量的、一往无前的前进力量。
一切景语皆情语
——《枯木》与《枯木》与《葵百合和日月锦》的比较
(下)
(二)简析笔者按照作者的《枯木》作的诗《枯木——晚霞似火》
<1>夏衍(1900——1995)浙江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电影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事进步电影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94年,他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他创作的电影剧本,有《狂流》、《春蚕》;他创作的话剧,有《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以及报告文学《包身工》;他改编创作的电影剧本,有《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铺子》,还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著作。他著作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作集》、《夏衍杂文随笔》、《夏衍论创作》等,给人民留下了一大笔精神财富。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王朝闻(1909——2004)生于四川省江合县。雕塑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26年,在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学美术;193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学雕塑;1937年,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延安后,曾在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1941年,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大型毛泽东浮雕像,被称为解放区美术作品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宣部文艺处等部门工作。50年代后,他的文艺评论,虽然以造型艺术为主,但也广泛涉及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学、摄影等领域。他一生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他的主要作品有《新艺术创作》、《论凤姐》、《审美谈》、《审美心态》等。他出版了22卷本的《王朝闻文集》,他给人民留下了1000万字左右的精神财富。2004年11月11日,王朝闻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3>笔者首先把枯木,设置在村庄的小河旁边,因为笔者多年下乡,不论在村庄,不论在河边,不论在山岭,不论在田野,都看到枯木的身影。就是笔者现在居住的海滨城市烟台的小街旁边,就有一棵几百年的枯木,在枯木树头的北边,长出了枝杈,每年的春天,长出嫩芽,夏天,翠绿翠绿的。在树木的旁边,有一间小平房,每天中午,都有人来喝酒吃饭。多年以来,这棵树深深的印在笔者的心中。笔者把它移植到小河旁边,创作了《枯木——晚霞似火》
<4>枯木,一般来说,大都有数十年、数百年的树龄了。生活在在大地上的动植物,生和死的大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的,人要死,树要死,这就是自然的法则。笔者从枯木,联想到人,从枯木的绿叶,想到老人的奉献,因此,就有了“村庄小河旁的一棵枯木,像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心中想着——还没有——绿色的
——远方”;“枯木向东方的顶尖上面,长出了一小枝翠绿嫩芽,
心中不忘——送给那——土岭的——山冈”。笔者把枯木比喻成老人,又象征老人。因此,这两小节,笔者运用了比喻式象征手法,写枯木的理性和希望。
<5>枯木不仅有希望,还有行动。“它手柱拐杖,蹒跚着
——走向那个——朝思暮想的——理想之地,还想在那儿——种柳——种杨”;“它手柱拐杖,摇摆着——走向那个——日夜期盼的——希望之地,还想在那儿——种茶——育桑”。枯木真的老了,“拄拐”、“蹒跚着”、“摇摆着”行走。荒山没有绿色,就在荒山上,种上“柳”和“杨”;沙漠没有绿色,就在沙漠上,种上“茶”和“桑”。这两小节,主要写枯木感人的行动。年老的枯木啊!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令人敬佩。
”
<6>“马茹子啊!你唱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晚开的花”,荒山——秃岭——都向枯木——投以——钦佩的目光”;“黄金子啊!你唱的——“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迟到的爱”,大河——小溪——都向枯木——呼出——赞美的声响”。
最后两小节,笔者也引用了歌词泰斗乔羽先生写的《最美不过夕阳红》里几句歌词,来赞美枯木的奉献精神。
<7>枯木本身是美的,他的奉献精神更是美的。环绕在枯木周围的柳树、杨树、茶树、松树、马茄子、黄金子,荒山、秃岭、大河、小溪等景物,以及枯木的感人的奉献精神,这景和情,情和景,有机结合,水乳交融,分不开,离不开,真正做到了景和情,融为一体了。
<8>笔者创作的《枯木——晚霞似火》,整篇诗歌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就是运用了比喻式象征的艺术手法。枯木比喻象征有奉献的老人,巴金、王朝闻,只不过是千千万万的、老有作为的、有奉献老人的代表而已。
(三)简析笔者的《葵百合和日月锦——枯木的往事琐忆》
<1>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勤工俭学。回国后,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的斗争中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后,成为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打倒“四人帮”之后,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他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1997年2月19日,他在北京病逝。他的夫人卓琳,根据他的嘱托,致信党中央: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家中不设灵堂,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院研究,骨灰撒入大海。周恩来、刘少奇、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邓小平的夫人卓琳的骨灰,也撒入大海。
<2>蒋文忠(1933——2016)祖籍重庆。1950年,他前往空军某部服役,修理飞机。1958年转业来到当时的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四矿党委宣传部工作,以后,调到十矿,后在十矿劳动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休。退休后,他就萌生了捐献遗体的年头。他说:“人死了还要买个墓地,占国家的地皮,不如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1997年,它就填写了一份捐献遗体的志愿书。后来,因脑血栓瘫痪在家。2016年过世。家人遵照他的意愿,将他的遗体,交给了红十字会
<3>枯木老了,快要死了,它在临死前,回忆着五六十年的、流失岁月的往事:“春天来了。我献出的是——浅浅的绿。夏天来了,我献出的是——深深的绿。秋天来了,我献出的是——浓浓的绿。冬天来了,我献出的是——墨墨的绿”。这四个小节,其含义在说明,这些奉献遗体的老人,在青年时期和壮年时期,一直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4>枯木继续回忆往事:“”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燃烧的——火炬”。“我”一生勤奋好学,为了做好工作,日以继夜地读书,潜心思考,不论成绩大小,无怨无悔,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祖国和人民。
<5>枯木继续回忆往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前进的——红旗”。新中国建立前,雪山草地的艰苦生活,“我”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后,三年自然灾害的、缺粮日子,“我”也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好日子,“我”也经历过。艰苦奋斗、勤俭持家,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代代人必须坚持下去。
<6>枯木继续回忆往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
盛开的——秋菊”。危害国家和危害人民的坏事,即是很小,“我”也不去做;有利于国家和有利于人民的好事,即是很小,“我”也要去做。这是“我”终生不变的、坚定的的信条。
<7>枯木继续回忆往事:““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这名句——在我心中——已经化作了——终生不变的——流淌的——小溪”。在党的领导下,为建立新中国,“我“与国内外的敌人,拼杀疆场;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改革开放,呕心沥血,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8>下面四小节,写枯木死后的情况“我走了——将融入大地的——黄土里,为明年的——葵百合——增加一点绿。我走了
——将融入大地的——黑土里,为明年的——陆地莲——增加一点绿。我走了——将融入大地的——红土里,为明年的——日月锦
——增加一点绿。我走了——将融入大地的——沙土里,为明年的——黄金茶——增加一点绿”。“我”死后,“为明年的——葵百合”、“为明年的——陆地莲”、“为明年的——日月锦”、“为明年的——黄金茶”,“增加一点绿”,其含义是:人死后,也要想着祖国和人民,不要墓地,捐献器官,骨灰撒向大海或埋在树下,都是一个老人,向祖国和人民、最后奉献的是赤胆忠心。
<9>最后两小节:“黄河妈妈说:尽职尽责——全心全意
——青春靓丽,真是妈妈的——好儿女。长城妈妈说:忠心赤胆
——一生奉献——生命瑰丽,真是妈妈的——好儿女”。这儿,笔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祖国对全体捐献遗体和器官、骨灰撒向大海和埋入树下的老人们的赞美和称颂。而整首诗,仍然运用了比喻式象征的手法,来进行创作的。
<10>从整首诗看,笔者已经基本做到了:枯木往事回忆中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绿”、“火炬”、“红旗”、“秋菊”、“小溪”、“葵百合”、“陆地莲”、“日月锦”、“黄金茶”、“黄河”、“长城”等景物,和老人奉献遗体和器官与骨灰撒向大海的死后的奉献精神的有机结合。
<11>结语:青年诗人们,在诗歌的创作中,提高思想认识,多读诗人们的好作品,从中悟出提高写作能力的技巧,不是单纯的写物,而是借物抒情,并达到景与情、情与景的密不可分,水乳交融,以便写出思想美的好作品,切盼!切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