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8 回复:6

[『诗』] 清晨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柳色无玄。

ZxID:13157952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倾世慕情
6.1上任周年,9.4周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6-03 0
窗外的麻雀吵醒了梦
想要继续寻找未完的故事
但睡意拖着尾巴  溜进下一个剧集
叹息抓不住的结局  留恋美梦的气息
无奈用记忆勾起一点边角
春光正好,鸟鸣点缀早晨的绿意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2
  • llllers

    派派币 +12 2016-06-03

    原创内容。



寒烟柔。

ZxID:1422542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逐烟霞。
你看着眼前的人,分明还是以前的模样,可心里终究不是以前那般澄清透明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6-03 0
溜走的抓不住
只能偶尔想起
潇萧筱雪

ZxID:54112257


等级: 派派版主
✭ 1/9 ✬ 3/25 ✫ 6/2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6-04 0
也许下次会继续梦到接下来的情节


暮朔

ZxID:14247988


等级: 热心会员
永夜,永无昼。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6-21 0
最喜欢的就是做梦的时候了,感觉自己就像是创造了一个世界一样~~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6-23 0
我们这儿早上已经听不到鸟叫了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7-04-04 0
26、诗是永不生锈的齿轮
(上)

一、无产阶级领袖们对文艺的论述

(一)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前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建者和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说:

对于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文学事业不但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它永远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个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全体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列宁还说:

文学应当替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这是党的文学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说:

我们总要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懂。

毛泽东还说:

        今天我们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毛泽东还说: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立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是否还有认识不正确或者认识不明确的呢?我看是有的。许多同志常常失掉了自己正确的立场。

毛泽东还说: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个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列宁所早已解决了的。列宁还在一九O五年就已经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是革命家的基本任务。

毛泽东还说: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但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毛泽东还说:

普及和提高的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不普及的问题,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是在不断地提高着。……无论是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东西。……我们的文学艺术学校,文学艺术刊物,文学艺术团体和一切文学艺术活动,就应该依照这个方针去做。离开这个方针就是错误的;和这个方针有些不相符合的,就须加以适当的修正。

1938年,毛主席给鲁迅艺术学院的题词是:

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1958年,毛主席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创作方法: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三)中共中央核心领导人习近平主席说: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习近平还说: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要从这个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还说: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驱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的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的憧憬和信心。

习近平还说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逐黑暗,用美善战胜邪恶,让人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梦想的地方,

二、朦胧诗的发展、兴衰、死亡,以及笔者对朦胧诗的看法

笔者是遵照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进行诗歌创作的,因此,笔者创作的诗歌,与朦胧诗人,用朦胧主义手法(笔者暂时这样称呼他们)创作的诗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诗歌。过去,从来不看朦胧诗人创作的诗歌,因为看不懂,看他们的诗歌,是浪费笔者的时间。现在,为了写一篇评论,不得不看有关朦胧诗的一些生存的情况和争论。
(一)朦胧诗的起源、发展、死亡。

(1)“文革”时期的60年代的末期,毛泽东提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一批北京的的知识青年,下方到河北的白洋淀一代,插队落户,参加生产劳动。下乡的知识青年,在思想上不解、怀疑、无奈,甚至沮丧、失落、愤怒、反抗;认为毁灭了自己的理想。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的深入,一批青年人开始崛起于文坛。70年代初期,北京青年“地下阅读”的《麦田的守望者》、《在路上》等,也很快由北京赴白洋淀一带插队的青年人阅读。1978年12月,他们刊印了民间刊物《今天》,这是朦胧诗人,半公开亮相。1979年3月,《诗刊》发表了北岛的《回答》,这标志着朦胧诗由地下走上诗坛。1982年之后,逐渐走向衰退,逐渐走向死亡——这个死亡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二)朦胧诗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1)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发表了《新的崛起面前》,他认为“他们是新的探索者。这种情况之所以让人兴奋,因位在某些方面它的气氛与“五四”当年的气氛酷似。它带来了万象纷呈的新气象……我认为是有利于新诗发展的”。福建大学教授孙绍振先生,发表了《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吉林大学中文系学生徐敬亚发表了《崛起的诗群》,公开为朦胧诗喝彩。他宣称“带着强烈的现代主义文学特色的新诗潮,正式出现在中国诗坛,促进新诗在艺术上迈出了崛起性的一步,从而标志着我国诗歌全面生长的新开始”。这三篇文章,肯定了朦胧诗的作用和成就,为朦胧诗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
(2)还有一些赞美朦胧诗的语言:什么朦胧诗确立了中国当代诗歌转折时期的地位,推动当代诗歌打破自我封闭地,探索与人类广泛文化积累,开始当代诗歌语言的革新,激活现代汉语诗歌语言的生命。

(3)评论家章明发表了《令人气闷的“朦胧”》。他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象显示某种荒谬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
老诗人臧克家认为: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的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股逆流。”
文学家程代熙先生认为:它根本不是什么“新美学原则”,而是“散发出非常浓烈的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气味的美学思想”,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脚迹。
文学家郑伯农、丁力等人,也否定了朦胧诗。

(三)笔者对朦胧诗的了解和看法

(1)笔者从1970年至1984年,在烟台师专(现在的鲁东大学)做了14年的行政工作,远离教学,不知道有什么朦胧诗。1986年调教育学院中文系工作。笔者在烟台教育学院中文系这三类的高等学任教、并兼任中文系党支部书记,为了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课情况,不得不去听一听教师讲课的情况。有一次,笔者去听一位现代文学老师的讲课。他讲到朦胧诗的时候,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一位朦胧诗人写了《网》,下面只有一个字:网。另一个例子是《黄河》,下面只有两个字:尸布。这位老师分析道:一个字也成为诗,两个字也成为诗。就“网”字和“尸布”来说”,无非是说明:我们这代城市人,真倒霉,不能上大学,不能在城市里就业,现在的理想破灭了,把我们“网”在农村,就在农村劳动一辈子,生活多苦啊!潜台词是:都是毛泽东搞的,都是社会主义搞的,什么社会主义祖国,不过是一块包裹死人的尸布而已。这种对领袖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不满,是彻底的、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其中包含着封建阶级的、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混合思想的大杂烩。我们比你们大了十几岁,上大学时,每年的麦收和秋收,都去农村劳动。整个文化大革命,我们作为臭老九,受到批判,下乡劳动。复课后,我们是拼命的工作,夺回失去的时间。中央已经做了决定:文化大反革命是错误的,毛主席有错误,但他的功绩是很大的,他不愧为是中国的开国领袖和伟人。中国共产党,虽然走过了弯路,但它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实行改革开放,逐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和人民的富裕之路。我当时想:这位老师的思想水平很高,分析得令人信服(三十多年了,只是凭记忆说的)。

(2)这位教现代文学的老师,是60年初的大学毕业生,业余时间进行小说创作。我在教写作课时,去请教过他和现代文学组的其他老师,我说:我讲《写作》课时,要讲主题的集中、鲜明、新颖、深刻,朦胧诗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主题的集中、鲜明、新颖、深刻?他们告诉我,没有。我还说,我讲《文艺理论》时,要讲到文学的反作用:第一,文学的认识作用,第二,文学的教育作用,第三,文学的美感作用。朦胧诗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他们告诉我,没有。

(3)笔者和现代文学组的几位老师,探讨了创作方法的问题。一位60年代初毕业的、从事现代文学教学的老师说:朦胧诗没有什么创作方法。我们讲现代文学,主要是讲现实主义的文学,浪漫主义的文学。一位80年代初毕业的、从事当代文学教学的老师说:当代文学涉及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大家最后一致认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流传了三千多年,它比将还会继续流传下去;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才流传了几十年,它也比将会继续发展下去。至于朦胧主义的创作方法,因为写的作品人民不懂,它必将走向死亡。

(4)2001年,烟台诗人出版的诗歌集《潮声云影》,有24位诗人的作品,其中有2位是朦胧诗人,其余都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写的作品。后来在“烟台晚报”上,看到了一则消息,有好几个诗人,出版了一部诗集,说那是前卫诗人写的作品,一般人看不懂,这部作品,只是给圈里人看的。这说明了,朦胧诗人,又多了几个。

(5)2012年,笔者在网上,看过不少青年人写的诗歌。

<1>有的青年人,用十分之八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其它用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的朦胧因素,创作的作品,笔者看得懂,这样的作品,可以生存下去。

<2>有的青年人,用十分之五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其它用用十分之三、或十分之四、甚至十分之五的朦胧因素,创作的作品,笔者多看几遍,也看得懂,这样的作品,可以生存下去。
<3>有的青年人,用十分之三、或十分之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其它用十分之七、或十分之八的朦胧因素,创作的作品,笔者看不懂,这样的作品,就不能生存下去了。

(6)所有朦胧诗人写的作品,无论是名望大,也无论是名望小,他们运用现实主义写的作品,都可以生存下去,并且被人们所喜爱,所留流传。就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那样,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但她也写出了豪放派的诗歌,她那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笔者相信,朦胧主义诗人,用现实主义写出的作品,也一定会是很好的、很优秀的、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作品。

(7)朦胧诗的死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在“立意”方面,语言别别扭扭、意思朦朦胧胧,不知写的是什么,不知道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即主题不集中、不鲜明、不新颖、不深刻的朦胧诗,必然死亡。

<2>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文学,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必须对社会主义的经济起到反作用。第一,文艺的认识作用,第二,文艺的教育作用,第三,文艺的美感作用。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看了《洪湖赤卫队》电影之后写道:

共产党员——韩英同志那种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无穷的力量……她在敌人监狱里宁死不屈,并歌唱“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她这崇高的豪言壮语,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决心永远向韩英学习,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那怕粉身碎骨,我永不变心。

这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所起到的认识和教育作用。改革开放的今天,思想已经多元化,金钱已经主宰着某些人的灵魂,就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来说,作为诗人,必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习近平语)而写作,必须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语)而写作。这种“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其核心,就是热爱祖国,献身祖国;就是热爱人民,献身人民,甚至牺牲在为祖国拼搏的工作岗位上,甚至牺牲在为人民奉献的工作岗位上。朦胧诗人是当代文艺市场的奴隶和乞丐,朦胧诗是当代文艺市场的垃圾和破烂。朦胧诗人和所写的朦胧诗,起不到现实主义诗人和所写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唤醒人民,继续战斗,实现小康生活,实现伟大理想。因此,朦胧诗的死亡,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4>朦胧诗违背了“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
的一部分”(列宁语);朦胧诗违背了“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部分”(毛泽东语);朦胧诗违背了“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语);朦胧诗违背了“文学应当替千千万的劳动人民服,这是党的文学原则”(列宁语); 朦胧诗违背了“无论是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东西” (毛泽东语);朦胧诗违背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语);朦胧诗违背了“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活水,一旦离开了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驱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的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的憧憬和信心”(习近平语); 朦胧诗违背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毛泽东语)的创作方法;朦胧诗违背了“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邪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习近平语)。总之,朦胧诗违背了文艺成为党的基本原则,文艺要为千千万万老动人民服务,文艺要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因此,朦胧诗的死亡,只是一个早晚的过程。

<4>无论是地下的朦胧诗,也无论是登上诗坛的朦胧诗;无论是鼎盛时期的朦胧诗,也无论是衰败时期的朦胧诗,朦胧诗人写的作品,有四点否定。第一点,否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的、关于文艺是党的无产阶级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第二点,否定了文艺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宗旨;第三点,否定了写作学的“立意”——主题的集中、鲜明、新颖、深刻;第四点,否定了文学理论的中,文艺对经济基础反作用——文艺的教育作用、文艺的认识作用,文艺的美感作用。朦胧诗归根结顶是否定现实主义,成为当时一股逆流的反叛诗,其思想的核心,不是无产阶级的思想,而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思想,或极端的自私自利思想,或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一种发泄——诋毁毛泽东,攻击社会主义,攻击伟大的祖国。其思想根源,他们是下乡的知识青年,没有认真阅读古典诗文的精华,没有认真阅读哲学书籍,没有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的书籍,其灵魂的深处,是一个极端的自私自利的自由王国,一切以“我”为中心,不考虑国家的利益,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旦触犯了“我”的利益,就要发牢骚,泄私愤,明里不敢说,只好用朦胧诗这种隐晦的方式,来宣泄自心中的苦闷和不满。(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只是说明有这么一部分朦胧诗人,具有这种思想,因为人与人的思想、总是有差别的,人的世界观也不会完全相同,其他朦胧诗人,也许没有,也许有那么一点或两点的以上的那种思想。)朦胧诗人,把自己的思想(不论是好思想,还是坏思想),隐藏在乌龟壳里,隐藏在蜗牛壳里,让千千万劳动人民看不到什么见解、什么看法,总是不好的。

<5>在1981年,除了徐敬亚是学生,谢冕先生、孙绍振先生,都是有名望的人物,他们都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教授、诗人、作家、评论家。某位编辑,声称这三位评论家,概括和总结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肯定了朦胧诗作用和成就,可以说为朦胧诗起到了鸣锣开道的作用。笔者认为,三位评论家,对朦胧诗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对一些朦胧诗人,发牢骚,泄私愤,否定毛泽东同志,攻击社会主义,攻击伟大祖国因不了解,没有进行批评。理论来自实践,要经过多次的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三位评论家的理论,没有经过多次的实践,也就很难正确了。笔者谈到了朦胧诗人的四点否定,三位评论家恐怕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的。笔者认为三位评论家没有站到党性的立场上和人民的立场上来评论,不是运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来评论,到底运用了多少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思想,那么热衷于抬高朦胧诗,吹捧朦胧诗,就请三位评论家自己去考虑和对照吧!笔者想:三位评论家,实际上是朦胧诗的最强大的抬轿人,最强大的吹鼓手,把朦胧诗抬到天上,吹到天上,其结果,朦胧诗也必将从天上摔到地上——不是摔得鼻青脸肿,就是呜呼哀哉。这些话,不是现在的结论,而是五十年后的结论、或一百年后的结论,让我们的后辈人,或者让流失岁月的老人来做结论吧!不过,根据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2016年,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就其精神来看,已经宣告朦胧诗是不折不扣的、垂死挣扎的死亡的诗,为朦胧诗歇斯底里、大吹大擂的、鸣锣开道的谢冕、孙绍振、徐敬亚的所谓“三个崛起”的评论文章,也应该随着朦胧诗的死亡而死亡。有人说:1982年,朦胧诗逐渐走向衰落,没有说到它的死亡。1988年,朦胧诗人又成立了朦胧诗社。朦胧诗作为一种现实主义的反叛诗,它与现实主义的斗争,将是长期的。笔者因一则朦胧诗,谈了自己的看法,只不过是一篇迟到的与朦胧诗论争和战斗的文章而已。


2016年11月初稿,12月1日定稿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7-04-04 0
27、诗是永不生锈的齿轮
(下)

二、三首诗歌的比较

(一)现将青年诗人柳色无玄写的《清晨》,全抄如下:

窗外的麻雀吵醒了梦
想要继续寻找未完的故事
但睡意拖着尾巴
溜进下一个剧集
叹息抓不住的结局
留恋美梦的气息
无奈用记忆勾起一点边角
春光正好
鸟鸣点缀早晨的绿意

(二)现将笔者的《春天早晨》,全抄如下:
古人说得好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1)(湖南本333页)

古人说得好啊,
“一日之计在于晨”。(2)

春天的早晨,
农民在田野上——播种理想,
去收获吧——那是一囤一囤的——耀眼的黄金。

春天的早晨,
工人在工厂里——播种希望,
去收获吧——那是一车一车的——闪光的白银。

春天的早晨,
战士在打靶场——播种向往,
去收获吧——那是一次一次的——凯旋的军魂。

春天的早晨,
学生在教室里——播种目标,
去收获吧——那是一年一年的——知识的创新。


春天早晨的——每一个人,
都用自己——描龙绣凤的——巧手,
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丈土地——每一尺土地;
今天的——神州大地——风姿绰约,
明天的——神州大地——更是——美若天仙,
玉皇大帝——来到神州大地——也会说:
今天的神州大地——没有四季——只有一个——
姹紫嫣红的——永远不走的——新春。

春天早晨的——每一个人,
都用自己——描鸾刺凤的——巧手,
修饰着——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土。
今天的中华大地——花容月貌,
明天的——中华大地——更是——倾国倾城,
王母娘娘——来到中华大地——也会说:
今天的中华大地——没有四季——只有一个——
莺歌燕舞——永远不走的——新春。

(1)(2)(湖南本333页)

舒婷(1952——)生于福建龙海市石马镇,祖籍福建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开始发表诗歌,1980年至福建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之一。

(三)现将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全抄如下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膀
——祖国呵!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呵!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三、三首诗歌的简析

(一)简析柳色无玄的《清晨》

(1)柳色无玄的《清晨》,共写了九句。

(2)从第一句到第六句,作者写清晨“窗外的麻雀吵醒了”“我”的梦,“想要继续寻找”“我”梦中“未完的故事”,找不到了,因为“睡意拖着尾巴”,让“我”“溜进下一个剧集”。“我”“叹息抓不住”戏剧的“结局”;虽然如此,“我”仍然“留恋美梦的气息”。这美梦、故事、戏剧,到底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呢?笔者不知道!

(3)第七句到第九句,作者写的还算明白“无奈用记忆勾起一点边角,春光正好,鸟鸣点缀早晨的绿意”。春天的早晨,鸟儿鸣叫。难道作者要读者所接受的思想,就是春天、早晨、鸟鸣吗?

(4)作者显然运用了朦胧主义的创作方法:(这是笔者给他起的名字)来进行诗歌创作的。

(二)简析笔者的《春天的早晨》

(1)笔者的《春天的早晨》,共分八个小节。

(2)第一至第二小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引用了南朝梁萧绎的《篡要》里的两句话,说明春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3)第三至第六小,描写在春天里,“农民在田野上——播种理想”,“工人在工厂里——播种希望”,“战士在打靶场
——播种向往”,“学生在教室里——播种目标”,来概括祖国的每一个人,在春节之后的新春里,都要选准目标,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慧和力量,大干一场,干出成绩。
(4)第七小节,笔者具体描写,在春天里的每个人,“都用自己——描龙绣凤的——巧手,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丈土地——每一尺土地”,天上的“玉皇大帝——来到神州大地——也会说:“今天的神州大地——没有四季——只有一个
——姹紫嫣红的——永远不走的——新春”。中国大地,一年四季,只有春天;这春天,难道不是象征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吉祥吗?不是象征人民,已经在小康大路上迅猛前进吗?有些地方的人民,已经进入——天堂美景式的——小康生活了。

(5)第八小节,笔者具体描写,在春天里的每个人,“都用自己——描鸾刺凤的——巧手,修饰着——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土地”,天上的“王母娘娘——来到中华大地——也会说:“今天的中华大地——没有四季——只有一个
——莺歌燕舞的——永远不走的——新春” 中国大地,一年四季,只有春天;这春天,难道不是象征祖国强大,人民幸福、安康吗?不是象征人民,已经在小康大路上奋勇前进吗?有些地方的人民,已经进入——桃花源林式的——小康生活了。

(三)简析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共分四个段落。作者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写作的。

(1)第一个段落。“我”是祖国“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膀”。作者选取的这些意象,让笔者感到祖国的贫穷和落后。

(2)第二个段落。祖国是这样的贫穷和落后。“我”能富裕吗?“我”也是“贫穷”的,并且是“悲哀的”。“我”的祖祖辈辈、痛苦的的希望是——从天上“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一段多是议论,只有“花朵”这样一个意象,调子低沉了一点,反映了千百年来人民苦难的生活,以及建国之后的17年,人民生活改善不大。

(3)第三个段落。“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一段有实实在在的的意象“蛛网”、“雪被”、“古莲”、“胚芽”、“起跑线”、“黎明”和虚的“理想”。笔者感到,作者写出了“我”的希望。

(4)第四个段落。“我”是祖国十亿人民当中的一员。祖国虽然贫穷和落后,但祖国用她那“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么,“我”就应该用“我的血肉之躯”,让我的祖国“富饶”、“ 荣光”、“ 自由”。这一段,既有实的“乳房”、“血肉”,又有虚的“迷惘”、“深思”、“沸腾”、“富饶”、“荣光”、“自由”,作者运用实虚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我”献身祖国的崇高理想。

(5)就整篇是个来看,如笔者前面所说的,朦胧诗人,只要运用十分之五的现实主义手法,用十分之一、之二、之三、只四、之五的朦胧因素,笔者还是能读懂的。笔者想,舒婷虽然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她的这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是运用十分之九的现实主义的手法、加上十分之一的朦胧元素,进行创作的,只有两三句笔者没有读懂。笔者读后感觉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下乡知识青年的、对自己命运的困惑、不解、探索、朦胧,但他们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那颗跳动的红心,依然欢蹦着。他们仍然是建设祖国的、未来的希望。总的看,这是一首热爱祖国和献身祖国的好诗,值得人们阅读。

(6)从古至今,那些关心祖国命运、为祖国捐躯的好诗;那些关心人民的命运、为人民大声疾呼的好诗,以及它的的名句,之所以流传千年,之所以被人民喜爱,正因为它表现了诗人的崇高的美德和高贵的人格。屈原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1);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2);阎尔梅的“安得及今一滂沱,救此未死之遗黎”(3);苏舜钦的“欲决沈云叫阴帝,虏灭不使天下寒”(4)等等,都是诗人美对客体美的能动的反映。

小结与联想:

(1)朦胧诗圈内的人士,或者是喜欢朦胧诗的人,是这样评价朦胧诗的:

<1>“朦胧诗派”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派”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2>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的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还在于开启了诗歌的多个方面,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它的源头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对于当代汉语来说,朦胧诗始终是一个强大的存在,是一座金量罕见、挖掘不尽的宝库。

<3>朦胧诗人食指说:朦胧诗,可以说,是一个文学时代最重要的时段,它不仅开启了新兴的诗歌格式,也挖掘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诗人的才华。同时,朦胧诗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叱咤文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也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尽管岁月流迁,时光流逝,这些代表作品,仍然没有失去它们的魅力。

(2)谢冕、孙绍振、徐敬亚、还有朦胧诗圈内的人、以及圈外的喜欢朦胧诗的人,用他们那只生花的妙笔,对现实主义的反叛诗——朦胧诗,锦上添花的、美轮美奂的、大加赞扬一番罢了,为朦胧诗人和朦胧诗,在其脸上添上千吨耀眼的黄金,在其胸前捧上万朵芳香的鲜花,无论怎样吹捧,无论过去,无论现在,也无论将来,他们的理论和朦胧诗一样,都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实际上,朦胧诗不过是从母腹里出来的一个畸形儿、智障儿,其寿命绝不会长久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已经流传了三千多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也已经流传了近80年了。这三种创作手法,必将继续流传下去。唯独朦胧主义手法,是一个夭折儿,人们看到的是它的死灵魂,以及它的腐烂的躯体。
(3)笔者长期做行政工作,对朦胧诗了解甚少,为了写一篇关于朦胧诗的文章,才看了有关朦胧诗的兴衰过程,为此,发表了一些看法。我们党的方针是:百花齐风,百家争鸣,笔者虽然是三类高校的教授写作课和文艺理论课的教师,其言论对否?其错误多少?那就请高明者不吝赐教了。

(4)从古至今,那些关心祖国命运、为祖国捐躯的好诗;那些关心人民的命运、为人民大声疾呼的好诗,以及它的的名句,之所以流传千年,之所以被人民喜爱,正因为它表现了诗人的崇高的美德和高贵的人格。屈原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1);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2);阎尔梅的“安得及今一滂沱,救此未死之遗黎”(3);苏舜钦的“欲决沈云叫阴帝,虏灭不使天下寒”(4)等等,都是诗人美对客体美的能动的反映。

(5)笔者是在三类高校,讲授《写作》和《文艺理论》的一线教师,在讲到“立意”的集中、鲜明、新颖、深刻时;在讲到文学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时——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这两个例子,都可以用到,而柳色无玄的《清晨》用不上,因为这种朦胧诗,是现实主义的反叛诗,既没有主题,也没有鲜明的艺术形象,怎么会用得上呢?。

(6)诗人们,你们写的作品,必须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永不生锈额的齿轮和螺丝钉,必须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为成为德艺双馨的诗人而奋斗。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与朦胧主义的创作手法,其较量和斗争,并没有结束,这种斗争一直持续到朦胧主义彻底完蛋为止,那是后来人们去做的事情。那些让人看不懂的朦胧诗和隐秘的、深藏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及吹捧朦胧诗的、帮腔的、帮力的、帮势的、帮闲的文人的文章,必将被岁月的历史老人,彻底埋葬在千里之下的大地里,彻底抛弃在万丈之下的沟壑里。


2016年11月初稿,12月1日定稿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