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诗与美学的亲缘关系(四)
(上)
一、学习美学知识,构建写作美学和诗歌美学等
(九)中国美学家蔡仪(1906——1992)。
(1)蔡仪,出生于湖南,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其主要作品有《新美学》、《新艺术论》、《唯心主义美学批判》等10多种专著。有《蔡仪文集》(十卷本)。
蔡仪是我国最早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其方法,来研究美学问题的美学家之一,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蔡仪美学思想是,美应该从事物本身去寻找,既不能求诸人心,更不能求之于茫茫宇宙。他首先考查的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他认为:艺术是反映现实的。他肯定了美存在于客观现实本身,这就承认了美的客观性。在他看来,美感的根源是现实事物的美,而不是虚幻想象的美;没有现实的美,就无从产生美感。美一方面离开了人类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同时另一方面,又能为人的主观意识所反映。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的基本问题。蔡仪对美的本质问题是这样认识的。他认为:美在客观事物, 在客观事物的典型性;但同时,他又认为:美就是真,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本质真理。对于美的这两种定义,使蔡仪将典型与本质真理等同起来,造就了他关于美的典型理论的复杂内涵。
蔡仪认为:“社会美是美的重要的一个范畴,若不明白社会美,就不能认识客观的美的主要部分,也就不能理解艺术美的主要根源。”他所说的社会美,包括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的“人化的自然”。自然美一旦被人创作过或改造过,就都成了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美,性格美就是指的人格美。
蔡仪认为:人是从自然中产生出来的,但人一经产生出来就与自然对立。可是人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听从自然之命,而是能够逐步掌握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同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人自身也得到了改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造,使自然关系变成了社会关系。
蔡仪认为:人类劳动创造了社会,也创造了美。
蔡仪对美学的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创造一种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崭新艺术。他说:“现在的人民是以无产阶级为中坚的工农群众”,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因此,他的美学思想,在新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2)蔡仪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来研究美学的美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物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是这样解释的。他说:所谓“物种的尺度”,则是该事物的“普遍性”,或“本质特征”;而所谓的“内在的尺度”,也就是该事物内部固有的“标志”或内在固有的“本质特征”;对于这两个“尺度”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是说,人类能够掌握任何物种的本质特征,另一个更进一步指明,即是物种的内在固有的本质特征,人类也能掌握。蔡仪对“美的规律”是这样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的理论,充分肯定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又不可忽视作为审美创造材料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对于人类的审美创造,作出了深刻的理论概括。蔡仪又说:不是见于形象上的东西,绝不可能是美。美绝不可能是藏在事物内部的隐藏的或抽象的东西。
(3)蔡仪对马克思的“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艺术,提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审美主体的人,一个是审美客体的事物。笔者认为:这个审美客体的事物,就是社会美和自然美。马克思还说:劳动创造了美。
{美学拾趣}之一
(1)笔者认为:马克思关于美的论述,用通俗的语言说:一个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于审美客体的人和事,都能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创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品来的。
(2)笔者认为:这个审美客体的事物,就是社会美和自然美。马克思还说:劳动创造了美。
(3)笔者认为,就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在劳动中,创造了艺术作品。
(4)笔者认为:美的艺术品的诞生,有四点要求:
第一,进行艺术创作的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的脑海里已经储存着美学思想或美学知识。
第二,他具有一般人没有的天赋才华(或大的天赋才华,或中的天赋才华,或小的天赋才华)。
第三,进行艺术创作的人,具备了进行某一方面艺术创作的基本知识。
第四,进行艺术创作的人,熟悉社会美和自然美,即深入了解社会美的人和事,深入了解美的“人化的”自然物和未经“人化的”美的自然物。这些社会美和自然美,进入艺术者的大脑,经过大脑这个机器的搅拌、融合——即想象、联想、加工、提炼、打磨、修改,才创作出美的艺术作品。
(5)笔者认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头脑,加工审美客体,创出美的艺术作品。王国维曾经讲过“美学作品” 他所说的“美学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美的艺术作品。因此我们说劳动创造了“美”,这个“美”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让人们看不到的东西,听不见的东西,而是一个让人们看得见的、听得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让人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感觉到的、吸引人们眼球和撞击人们耳膜的、存在的实在物体。一句话概括,“美”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艺术品,
(6)笔者认为:美的艺术品的诞生,有时很快,几十分钟或几天就完成了,有时需要几年、甚至十多年、几十年(有的一辈子也没完成)的反复修改的艰苦劳动,才完成的。
(7)蔡仪认为:美——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这是蔡仪对美学发展的卓越贡献。现在不少美学书上,都采取了蔡仪的说法,把美分成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
<1>社会美,在整个社会中,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社会美,主要体现在人物美的身上。按照美学家分析,人物美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是人体美,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充满意象的世界,西方美学史上有许多以人体美为内容的绘画。
第二,是人的风姿美和风神美,人体美是人体感性生命的美,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声音笑貌、表现出这个人的内在的灵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了一种风姿美和风神美。西方油画中有许多人物肖像,就是表现人物的风姿美和风神美的。
第三,是处于特定历史情景中的美,就是把人物放在某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欣赏人物的美。中国的卧薪尝胆的勾践和舌战群儒的诸葛亮等,就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美。
第四,是人物精神美和品德的美。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涌现出来的客观现实,这些人物的精神美和品德美,感动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教育着人们。
{美学拾趣}之二
(1)笔者认为:自从人类产生之后,特别是阶级产生之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是人民书写着灿烂的光辉的历史篇章,因此,他们才是最美的人物。
(2)笔者认为:几千年来,在与国内和国外敌人的斗争中,人民表现的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天动地,因而,人民才是最美的人物。在人民当中,那些民族英雄、劳动模范、革命烈士、科学家、发明家等等,他们所表现崇高理想、美好希望,潜心思考、日夜拼搏、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意志、品格、力量,才华、谋略等,都是超乎一般人的,因此,他们是人民美的、最杰出代表——个个都是人物美。
几千年历史证明:社会实践的主体,不是别人,而是勤劳的、勇敢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伟大的人民,每一个人物都是人民美的其中的一员,他们才是不可撼动的社会美的核心。
<2>自然美,在整个地球上,是先有了大自然,然后才有了人类。美学家认为: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可是,在美学史上关于自然美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同的的观点。有的说:自然美“这是人内心一些美好的东西与对象的适应”。也有的说:“”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他们都否定了自然美的存在。
{美学拾趣}之三
笔者认为,自然美的表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改造的自然美,另一种是未经过过人们改造的自然美。
第一种,经过人们改造的自然美。在远古时代,泛滥的洪水,曾经危机人类的生命和生活,造成“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的悲惨景象。这样的自然物,当然无美可言。但是,经过人类的改造,把有害的水变为有利的水,在水上行舟、利用水灌溉、发电。由于人的实践,自然变美了,正如马克思说的:“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这种自然的美。笔者还认为:“自然的人化”,确是产生了自然美,荒山梯田美、秃陵花香美、盐碱稻花美、沙漠丛林美、人造水库美等等,都是人们实践的结果。都是“自然人化”的结果。这就是说,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物上的实践,是构成自然美的决定的因素。但是,大自然的“人化美”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沙丘的移动和沙尘暴的侵袭,使我们的村庄和良田,变成了沙漠;戈壁滩的绿化,至今还没有进行,因此,大自然的“人化美”,需要一代一代的人们去进行,这需要几百年、几千年进行的工作。
第二种,未经过人们改造的自然美。在大自然界中,那些没有“人化的”自然美,也是存在的,辽阔无边的海洋的广阔美,矗着云天的雪山的晶莹美,高山瀑布的珠玉耀眼美,千里大河的奔腾咆哮美,东海日出的冉冉升起美,夕阳晚照的辉煌灿烂美,火红太阳的光芒四射美,夜空月亮的皎洁亮丽美,蓝天白云的自由飘飞美,雨后彩虹的多姿多容美,花的芳香美,叶的碧绿美,鸟的翱翔美,虫的叫声美,等等,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恩格斯说:“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长着和消失着”。他认为: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而浩瀚的体系,这个体系又是有各种物体组成的,物体既包括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比如星球和原子就是如此。这对我们认识生态美学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大地作用。
<3>艺术美,就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作品的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一个是艺术家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才能进行艺术创作,画家离不开画布、色彩;雕塑家离不开泥块、石头;舞蹈家离不开人的肢体语言;文学家离不开人物和故事,离开了这些物质媒介,艺术家就就不能进行艺术创作了。
第二个条件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的时候,已经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到艺术作品中去了,他先进的世界观、丰富的生活、优美的技巧,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都可以通过有限的材料,表现出丰富的社会内容。
一般来说,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都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委婉曲折地表现出来的。恩格斯在评论《城市姑娘》时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愈好。”别林斯基说:“任何感情,任何思想必须形象地表现出来。”
{美学拾趣}之四
(1)笔者认为:艺术美,实际上就是艺术形象的美,但并非所有的艺术形象都是美的,只有典型的形象才是美的。艺术典型形象是充分的共性与鲜明的个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人世间一切事物的必然规律。共性是寓于个性之中的,个性是具体体现共性的。共性是个性的本质,个性是表现共性的形式,两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笔者认为:中外艺术历史证明:成功的艺术典型,高度概括的共性,都有机地存在于鲜明和独特的个性之中。就是说,艺术典型形象具有普遍的而又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又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因此,艺术家要努力塑造艺术典型形象。艺术美的高与低,是有艺术典型的高与低来决定的。
(3)笔者认为:现实生活中,有美的人和事,也有丑的人和事。生活中丑的人和事,一旦进入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便成了艺术家否定的、鞭打的艺术形象,从反面肯定了美,从目的上达到了美。因此,丑的人和事,也是可以进入艺术领域,成为反面的艺术典型的。当读者看到了和读到了这样的反面的艺术典型时,就会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价值。
2016年11月初稿,12月1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