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ze=3][color=#002060]魏武帝曹操的丁夫人——[/color][/size]逼曹操离婚的女人[/b]
曹操的结发之妻,由于刘夫人早逝,曹操便让没有生育儿子的正室丁夫人抚育其子曹昂,丁夫人将曹昂视为己出。后来曹昂在宛城战死,丁夫人悲痛欲绝,常常数落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将她打发回了娘家。不久,曹操心生悔意,亲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然而丁夫人却不理睬,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离异。曹操新的嫡妻卞夫人很尊重她,常常在曹操出行之时,将她请来府上款待,和过去一样,令丁夫人既感动又惭愧。丁夫人去世后,葬在许都城南。
丁夫人,是曹操的第一位夫人,曹操长子曹昂养母(曹昂的生母刘夫人早逝,便由没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抚育,丁夫人视为己出。)后来曹昂在宛城之战中阵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常常哭着骂着数落曹操。曹操一烦,便把她打发回了娘家。后来他亲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却坐在织布机前织她的布。曹操便抚着她的背,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问: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还是不理他。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离异。以曹操脾气之暴躁,为人之凶狠,是一个阎王脾气,做到这一步已很不简单。何况曹操还让丁夫人改嫁,不让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就是敢嫁,也没人敢娶。
《魏略》
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刘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长公主。刘早终,丁养子修。子修亡于穰,丁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修,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三国志·魏纪·文帝纪第二》
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王太后。
这里丁夫人是太尉曹嵩的丁夫人,即是曹操之母。而不是曹操的丁夫人,根据曹操夫人与曹操之母同姓可以推测出曹操的夫人很可能是曹操的表姐妹,曹操舅舅的女儿。
[b]轶事典故[/b]
抚养曹昂
曹操是个浪子,无法奢求他回头,只能等着他心倦,或许到了两鬓斑白,才能等来原配夫妻的平淡恩爱,当然,依旧不会是简单的两人世界。不过,丁夫人还有一个心灵的寄托,那就是承欢膝下的儿女们啊,那是曹操长妾刘氏生育的孩子长子曹昂和长女清河公主。
在儿女还年幼的时候,刘氏便因病而故,临终时,她将自己的儿女都托付给了丁夫人,请求正室能够收养自己的孩子,这无疑是个两全其美的提议,孩子们能得到悉心照料,能得到更好的名分,丁夫人也可以为自己的母爱找个出口。
丁夫人答应了刘氏的请求,将刘氏的儿女视若己出,用心扶养,长子曹昂更是成为了她最大的寄托。曹昂文武双全,十九岁便被举为孝廉,更成为战场驰名的少年将领。然而,天妒英才,曹昂死于战乱而死,而他的死与父亲的风流韵事也有些推脱不掉的关系。
宛城之战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初,曹操率军讨伐南阳张绣,张绣被迫献城投降,原本这是一场扩大战果的胜仗,不料,曹操却身陷美人春色,失了城池。原来,曹操看中了张绣寡居的婶母,此举,在张绣看来,无疑是难忍的屈辱。
愤怒之下,张绣率旧部夜袭中军大营,毫无防备的曹操部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退守舞阴。曹操这短暂风流的代价则是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以及长子曹昂的阵亡。曹操身受箭伤,多亏了坐骑大宛良驹“绝影”才脱离险境。“绝影”身上中了三箭仍然疾驰如风,最后因流矢射中眼睛才倒了下去,而这匹战马正是曹昂在危急关头让与父亲的。
与曹离异
宛城之战的次年,曹操再次进攻张绣,大获全胜,后张绣率部投诚,由于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剑拔弩张,备战官渡,为了积蓄兵马,曹操摒弃前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并纳其婶母为妾。
曹操此举,终于触及了丁夫人情感的底线,丈夫的风流事她可以容忍,但养子的死却成为压垮其感情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心中所有积郁的怨愤全在此时爆发了:“你害死了我儿曹昂,却没有一点悔恨思念之意。”
曹操的解释,无论是对是错,在丁夫人听来都是自我维护的说辞,曹操向来威严,下属亲人在其面前都是恭恭敬敬,只有丁夫人敢于当面指责他,虽然有损颜面,但内心的愧疚让他不好发作。不过,让他不曾预料的是,妻子这次的愤懑却一直延续了很久,忍耐到了一定限度,曹操便按捺不住了。某次,面对丁夫人再次的指责,一怒之下,曹操责令将其送回娘家。
这个决定后来也成为曹操抱憾终生的事情,如果时光可以倒转,一切可以重来,他一定会选择继续忍耐。
弃曹居贫
原本曹操以为等夫人消了气,在娘家清贫生活与王府衣食无忧的对比之下,会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自离开时的那一刻便没有想过再回来。
她安贫乐道,纺纱织布,曹操多次派去接她的使者都吃了闭门羹。为了接夫人回来,曹操诚心诚意亲自前往,丁家上下列队相迎,唯有丁夫人依旧在内室织布。即便所有人都敬畏这个男人,她也可以不动声色,这是她的自尊和不可动摇的骄傲。
曹操不见妻子出迎,也没有感到意外,他只身前往织室,面对默默穿梭的丁夫人,他放下了睥睨天下的自尊,轻轻抚着她的背,第一次低声下气地请求着:“你回头看看我,我们一起返回王宫吧?”
有求,无应,夫人没有回首,没有答语,手中依然穿梭织布,梭声衬着室内的静谧,似乎说着“哀莫大于心死”那句老话。曹操伫立良久,他深深了解妻子的秉性,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
丁氏逝世
几年后,丁家传来丁夫人病逝的消息,至此,曹操的悔痛之心更是无以复加。善解人意的卞夫人主动提出由自己来操办丁夫人的丧事,事无巨细,都亲自打点。曹操亲自为其选择了墓地,将自己的发妻安葬在许昌城南。
曹操身边姬妾如云,但对于结发妻子的情感却是十分特殊的,她恨他的风流,恨他的薄情,恨他害儿子丢了性命,她敢于当面责难,她无惧世俗威严,她以自己的决绝证明了这个世上能够与曹操并肩匹敌的女人只有她一个而已。
后来,当曹丕被立为世子时,左右侍从向卞王后道贺,请王后赏赐众人,对于众人透着谄媚的贺语,卞王后淡然处之,年长为嗣,做母亲的没有教导无方的失职就已是幸事了,又何必因此而赏赐众人?
侍从将卞王后的话转述于曹操,曹操送了妻子两句话: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这赞赏中有对卞夫人的认同与喜悦,背后却有着淡淡的苦楚,儿子和妻子,真正的情不是相敬如宾,恭敬遵从,而是真实的情感宣泄。
时光如水,当曹操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说出了内心深处一直藏着的情感:“想我一生之中,最放不下的人就是丁夫人,我对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负心,只不过我做错了事,让一切都无法挽回,以致夫人与我决裂。如果人死之后,真的有灵魂,有另一个世界,如果我遇到子修,他质问我:‘我的母亲在何处?’我该如何作答?”
一生情,一身恨,她和他至死都无法释怀。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曹操之痛
公元220年,曹操一病不起。这时他已六十六岁。据《三国志·后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临终前说过:我一生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问我母亲在哪里,我该怎么回答。
立卞夫人
回到王宫,曹操派人传话给丁家,说既然自己已经无法挽回丁夫人之心,那么任凭夫人改嫁他人。这个变相的离异妥协,为两人的夫妻关系画上了句号,因为曹操那时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相,正室之位不能悬空,因此,卞夫人便转正成为了正室。
丁夫人无惧曹操,丁家父母兄弟却寝食难安,他们原本担心曹操因此事而迁怒于丁家,不想曹操非但没有发难,反而对丁夫人的家人们十分照顾。
相比较而言,卞夫人的兄弟却是被严格要求的对象,卞秉一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也颇有战功,然而曹操为了杜绝悠悠众口,只封其为别部司马,一些军功逊于卞秉的人却都封侯升官。对此,一向低调的卞王后终于有些不满了。
曹操对此解释,正因为卞秉的特殊身份,所以不能封他太大的官爵,卞夫人无奈,转求丈夫多赏赐弟弟一些财物,但曹操却提出卞夫人可以暗地接济,但决不能公开赏赐。
卞夫人聪慧过人,此言一出,她便不再要求什么了。
想当初卞夫人为侧室之时,丁夫人颇有些看不上她,由于养子曹昂的关系,丁夫人对曹丕等人也说不上热络,然而,卞夫人转正后,却依旧对丁夫人恭敬如初。逢着曹操出行的时候,卞夫人便会派人送去许多财物,还时常邀请丁夫人回王府赴宴,并且把与曹操并排的嫡妻座位留给丁夫人,自己退居妾位。
看着对自己低眉顺目的卞夫人,丁夫人有些过意不去,曾言自己已是离异之人,让卞夫人大可不必如此。不过,三人心中明了,卞夫人的种种做法其实是为了迎合曹操未能说出口的心意,对此,丁夫人领了卞夫人的情,却依旧对曹操形同陌路。
丁氏休曹
建安二年(197)初,曹操统领大军,讨伐张绣,进驻宛。张绣交战大败后投降曹操。好色的曹操早就听说张绣的已故叔叔张济将军的老婆姿色倾城,于是将她据为己有,留在了身边。本已投降曹操的张绣得知此事后,决计再反曹操。结果,被曹操的心腹发现了他的密反之心,并密奏给了曹操。曹操决计除掉张绣。但奇怪的是,一直以果断著称的曹操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大约是张济夫人的劝说所起到的作用。
于是,张绣在夜间突然领兵偷袭曹操。此时,曹操正值在南阳,不及防备,所乘马又中了流矢倒地。曹操本人的脸上、右臂、脚上均中流矢,在千钩一发之时,长子曹昂将自己的乘马让给曹操,使曹操逃得了性命,曹昂因失去坐骑后又要为曹操断后,力战而死。曹昂的生母虽是曹操的大妾刘夫人,但是刘夫人早死,临死前,将幼小的曹昂托付给了一直没有正养、仁厚宽怀的丁夫人。丁夫人也确实不负刘夫人的重托,一直没有生养的她,视曹昂如亲生儿子一般,万分疼爱。所以,丁夫人初闻曹昂战死的噩耗,痛不欲生。哀痛的丁夫人得知已投降的张绣,是因为曹操霸占了他的婶婶才又掀起叛乱之时,于是更加怨恨曹操,常常有事无事指着曹操的鼻子痛骂:“就是你贪欢好色,逼反了张绣,害死了曹昂!”又责骂曹操只顾自己逃命,毫不顾惜儿子的性命。曹操也深感此事因自己而起,所以十分的内疚,对丁夫人的怒骂也是一忍再忍。但是,终有一次,曹操还是按捺不住,恼羞成怒将丁夫人遣送回了娘家。
丁夫人虽出自贫寒人家,但她泰然的回到家中,断却了一切尘世的欲望,终日纺纱织布,过着清淡贫寒的生活。丁夫人如此淡漠令曹操十分气愤,原以为吓唬能使得她回心转意,没想到丁夫人是如此倔犟,一直都不能接受因为他的贪欢好色,而至使曹昂性命葬送的事实。丁夫人就这样离开了皇宫,走出了曹操的生活。丁夫人离去以后,曹操新宠卞氏取代了丁夫人的位置,坐镇曹氏后宫。 虽然如此,但曹操毕竟还是觉得曹昂之死与自己脱不了干系。于是,一次行军路过丁夫人娘家时,特地骑马前去看望与她。但丁夫人对曹操已经死了心,所以只顾着织布,干自己的活计像身边没人一样。曹操绝望地叹息:“唉,真是决绝啊!”后,怏怏不快地离去。
过不多久,曹操派特使传谕丁夫人,说如果她愿意,可以改嫁他人。丁夫人没有答理,不置可否。但趋炎附势的丁夫人家人,怎么也不答应,说无论如何丁夫人不会再嫁他人。言外之意,丁夫人会守着曹操,希望曹操能接走丁夫人。 后来,曹操还是十分念及夫妻之情。到了邺城后,又派人强行将丁夫人接回宫中。但是入宫后的丁夫人不开口说一句话。无计可施的曹操,只好又将她送回娘家。过了几日,曹操又派心腹到丁夫人家中,将丁夫人接入宫中,丁夫人依旧不冷不热,不说一句话,吃了饭就走人。反反复复无数次后,厚道的丁夫人终于气恼了,郑重地对曹操说:“废放的人,哪能这样没完没了?”
从此之后,丁夫人拒绝跟任何人回到后宫,也拒绝见曹操的任何心腹和使臣。不久,郁闷苦难的丁夫人染病,平静地死在家里。曹操听到丁夫人病故的消息,痛心疾首,觉得愧对于她。所以,曹操临终前充满愧疚地说:“我思前想后,心中想着丁夫人,也眷顾着她,不曾负心。可是,假如死后真的有灵,儿子曹昂如果问我,母亲在哪里?我将如何回答?”
[hr]
[b][size=3][color=#002060]魏武帝曹操的继配夫人——卞玲珑([/color][/size][/b][size=3][color=#002060][b]武宣卞皇后[/b][/color][/size][b][size=3][color=#002060])[/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attachment=13054533]
[/color][/size][/b]
[size=2]魏武宣皇后卞氏(159年-230年),琅邪开阳(今山东临沂)人,魏武帝曹操的正妻(继室),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萧怀王曹熊的母亲。原本是倡家,即汉代专门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家庭,后来与曹操成婚,建安初年,原配丁夫人被废,卞夫人成为曹操的正妻。曹丕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曹叡继位后尊其为太皇太后。卞后在太和四年去世,与魏武帝曹操合葬高陵。[/size]
[size=2]
[/size]
[size=2][b]早年经历[/b][/size]
[size=2][b][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0db41447602679536414d65b1e782.jpg[/img]
[/b][/size]
[size=2]卞氏,祖籍琅邪开阳(今山东临沂),于公元159年(汉延熹二年)十二月己巳日出生在齐郡白亭,卞家世操卑贱职业,是以声色谋生的歌者舞伎。据说卞氏出生的时候,产房中整天都充满黄光,初为人父的卞敬侯非常奇怪,便去向卜者王旦问卜。王旦回答:“这是大吉之兆,这个小女孩前途不可限量。”[/size]
[size=2]话虽如此,长大后的卞氏仍然不免再操家族的卑贱职业,成了一名歌舞伎。这个以卖艺为生的家庭四处飘零,若干年后,来到了谯地(安徽亳州)。[/size]
[size=2]此时的东汉权臣当朝,曹操时为东郡太守,为避贵戚之祸而称病辞官返乡。在故乡城外建起别墅,读书放猎,自娱自乐。就在这里,年已二十岁的卞氏以才色过人,而被时年二十五岁的曹操看中,成了乡宦曹操之妾。[/size]
[size=2]曹操乡居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废掉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他们前来联络曹操,想要拉他一起干。曹操很干脆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果然,王芬等人的计谋很快就以失败告终。但是王芬等人的谋叛,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各地造反作乱的层出不穷。[/size]
[size=2]公元187年(中平四年)冬,卞夫人生下了曹丕,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出生的时候,有青色的云笼罩其上整日,形状如同一副车驾的上盖。在古时,乘坐带伞盖的车驾是非同寻常的规格,而这个小婴儿身上的云盖就更不同凡响。有“望气”的术士前来看吉凶,一见此云盖,顿时满面肃然,认为这小婴儿非比寻常。曹家人听了很是欢喜,问术士这孩子前途如何?可否赶上他的祖上,也做一个皇帝亲信大臣?术士连连摇头,答道:“这不是人臣所配有的云气,而是至贵至尊的人主征兆。”[/size]
[size=2]由于局势动荡,闲居乡里的曹操也被征召,并获任命为典军校尉,成为大将军何进的部属,再次来到了祖辈父辈成就功名的东都洛阳。卞氏带着尚在襁褓的曹丕,随着丈夫,也来到了洛阳。[/size]
[size=2][/size]
[size=2][b]内助之贤[/b][/size]
[size=2]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东汉王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大将军何进死于非命,凉州军阀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刘辩改立献帝刘协为帝。董卓觉得曹操是个人才,便封他为骁骑校尉,想要重用于他。曹操拒绝赴任,带着几个亲信微服逃出了洛阳城。[/size]
[size=2]曹操出逃不久,袁术就捎来了关于曹操死在外面的消息。这消息一时间弄得曹府一片混乱,尤其是早先投靠他的部下更是觉得没了奔头,都想离开洛阳回老家去。作为一个从小就跑江湖卖艺的女人,卞氏见多识广而且极有主见,在全家上下惶恐不安没有主心骨的时候,30岁的卞氏挺身而出,料理内外事务。[/size]
[size=2]当她听说丈夫的部属因为流言而要离去,她非常着急,不顾内外之别,按捺着自己满怀对丈夫吉凶的不安,亲自走出来对将要散去的部丛进行劝说:“曹君的生死不能光凭几句传言来确定。假如流言是别人编造出来的假话,你们今天因此辞归乡里,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诸位还有什么面目见主人?为避未知之祸便轻率放弃一生名节声誉,值得吗?”众人佩服她,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曹操后来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赞赏。[/size]
[size=2][/size]
[size=2][b]成为正室[/b][/size]
[size=2]由于丁夫人的离异,曹府没有了女主人。而长子曹昂又死于乱军,那么,卞夫人所出的次子曹丕便成了活着的长子。除了曹丕以外,卞夫人还为曹操生下了曹彰、曹植、曹熊等三个儿子。于是,在丁夫人离异之后不久,曹操便将小妾卞氏扶立为正妻,卞氏从这时起,才真正成为“卞夫人”。成为正妻之后,卞夫人仍然一如既往地辅助丈夫、教养儿女、善待姬妾。曹操儿女众多,姬妾中如刘夫人那样早逝者也不少,很多年幼的孩子都因此失去生母的照顾。他对继弦妻子的贤能豁达非常赞赏,将这些孩子都托付给卞夫人,让她代行养育之责。卞夫人对这些孩子的身世生母毫无芥蒂,都尽心尽意地抚养教育,这使得曹操很是安慰。[/size]
[size=2]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曹操,更能将全副身心投入争夺天下的宏图霸业之中了。后来曹操也一直没有忘记丁夫人,屡屡借卞夫人的名义邀请丁夫人返回王宫赴宴。卞夫人知道丈夫的心思,总是把与丈夫并排的嫡妻座位留给丁夫人,自己退居妾位。丁夫人当初即是嫡妻,又有养子曹昂,从没有给过卞夫人母子什么好脸色,卞夫人能够这样厚待,颇令丁夫人有些过意不去,说:“我已经是离异之人,夫人何必如此呢?”几年后,丁夫人在娘家静静地去世了。曹操对丁夫人的去世非常痛心,感慨自己再无赎罪机会。卞夫人体察丈夫的内心,主动提出由自己操办丁夫人的丧事。曹操点头应允,并亲自为她选择了墓地,将她安葬在许昌城南。[/size][size=3]
[/size]
[size=2]
[/size]
[size=3][b]母仪天下[/b][/size]
[size=3][b][attachment=13054535]
[/b][/size]
公元216(建安二十一年)五月,献帝传诏,封曹操为魏王。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十一月,曹操在儿子群里最后选定了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做自己的继承人,曹丕成为王太子后,曹操和曹丕身边的一些随从人员纷纷跑到卞后那里表示祝贺说:“将军被立为太子,天下都为之高兴,王后您应当把府库中收藏的金银玉帛全部拿出来进行赏赐。”卞夫人淡淡地回答:“曹丕是长子,所以为嗣,而我做为母亲,能够在教导儿子方面没有过失就已经足够了,我们母子没有什么功劳,有什么值得重赏的呢?”
曹操听说了卞夫人的回答,非常欢喜,认为她的表现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赞扬道:“愤怒不变容态、喜悦不失礼节,这真是太难得了。”[7]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封卞夫人为王后,并发布文书说:“夫人卞氏,数年来辛勤抚养各位王子,大有慈母之风范。今特晋位为王后,命太子和各位诸侯王陪位,百官为之上寿。国内犯人死罪各减一等,以示庆贺。”
[size=3][b]尊为太后[/b][/size]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太子曹丕即王位,尊卞夫人为王太后。到曹魏代汉之时,尊卞夫人为皇太后,居处称为永寿宫。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正月,骠骑将军曹洪舍客犯法,曹洪本人下狱当死。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曹丕少时曾对其有所求借而不获,因此意常恨曹洪,欲借此事将曹洪处死。群臣并救皆不能得。卞太后便对郭女王说:“如果曹洪今日身死,我明日便敕令皇帝废去皇后了。”[9] 于是郭女王向曹丕泣涕屡请其命,卞太后又责怒曹丕说:“梁、沛之间,没有子廉没有今日。”曹丕方下诏释曹洪。但仍没入其财产。卞太后又为曹洪请言,曹丕后乃还其财。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曹丕驾崩,曹叡即位,进而尊称为太皇太后。
当初,曹丕曾打算追封卞太后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以自己的圣德应天承运,开创江山社稷之大业,您所制定的种种礼仪制度,也应当永为子孙后世遵循。从历代典章来看,从没有因妇人之故而封王拜侯的做法,在礼仪上,妇人也只是随着丈夫爵位升高而显贵。秦王朝违背古代的礼法,汉王朝又照着秦王朝去做,但这并不是先王所规定下的。”曹丕回答说:“你说得很对,我前面的决定就不要执行了。同时把你的这个建议写下来,用我的名义形成诏制,藏于台阁,以作为后世永久的制度。”这样一直到公元230年(太和四年),曹叡帝才追谥太皇太后的祖父卞广为开阳恭侯,父亲卞远为开阳敬侯,祖母周氏为阳都君及敬侯夫人,并都赠予印绶。这年五月,卞太后驾崩。七月,与曹操合葬于高陵。
[b][size=3]性格特征[/size][/b]
卞夫人推崇节俭,她的服装无文绣,饰物无珠玉,居室内的家具都不用彩漆绘画,一色素黑而已。有一次曹操在外头得到了几副精美的耳环,拿回王府让卞夫人首先选择。卞夫人的选择出乎他的意料——她只拿了其中一副中等档次的。曹操很奇怪,问她为什么?卞夫人淡淡地说:“如果选最好的那是贪心;如果选最差的就是虚伪;所以我择其中者。”在卞王后的以身作则下,开创之初的曹魏后宫,朴素节俭成风。
卞夫人每次接见外亲,不假以颜色,常说:“为人处事当务节俭,不应当期望赏赐,考虑自图安逸。亲戚们怪我对他们不好,我也有自己的考虑。我侍奉武帝四五十年,节俭的时日长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的人,我会对他罪加一等,不要奢求钱米赏赐。”
此外,卞夫人对弟弟的照顾却仍如常人之切。卞夫人的弟弟名卞秉,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虽然军功卓著,在曹操主政的建安年间,他却官运不济,功劳不如他的都封侯,他却只当了个别部司马。卞王后忍不住向丈夫提出异议。曹操答道:“他是我的小舅子,所以我不能给他太大的官爵。”既然如此,卞王后也不再说官职之事,但是弟弟由于官卑职小而生活拮据,卞王后很不忍心,便说:“既然不能授予相符的官职,就赐给他财物吧。”曹操不同意, 说:“你暗暗地给他些,也就够了,要我公开赏赐,那可不行。”因此,直到曹操去世,卞秉的官职都没能再得晋升,财产也很少,一些战功不如他的人都比他富有得多。
[b][size=3]历史评价[/size][/b]
[b][size=3][attachment=13054536]
[/size][/b]
曹操:“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曹植:“我后齐圣,克畅丹聪。不出房闼,心照万邦。年逾耳顺,乾乾匪倦。珠玉不玩,躬御绨练。日旰忘饥,临乐勿宴。去奢即俭,旷世作显。慎终如始,蹈和履贞。”
《魏书》:“后性约俭,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
《三国志》:“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世说·贤媛篇》:“性节俭,不尚华丽,有母仪德行。”
何焯:“卞亦有权数,若显救植,则外廷必有武姜、叔段之议,不以为言而动以意,或可为耳。”
[hr]
[b][size=3][color=#002060]魏武帝曹操的妾——环夫人[/color][/size][/b]
环夫人,曹操的妾室,生有曹冲、曹据、曹宇三子。长子曹冲天资聪颖;三子曹宇为魏明帝托以后事。史载有关她的记载内容十分的少。但对她所生的长子曹冲却是有大幅的记录。因为曹冲从小聪明仁爱,深受曹操喜爱。至今还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曾多次对群臣夸耀他,并且还有让他继嗣的意思。建安十三年(208),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年仅十三岁。史册记载:他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侯’,追加号为‘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虽然,环夫人生了一位如此聪慧的儿子,但历史上仅留下了她所谓的“环夫人”称号,再就是让我们知道她曾为曹操生有冲,据,宇三子。但我们可以根据这点看出,曹操对于这位环夫人还是很宠爱的。但环夫人的身世,生死都是一个谜,有待考证。
曹冲称象的典故:有一次,东吴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曹冲,一同前去观看。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这时,曹冲对曹操说:“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是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于是,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
众大臣跟随曹冲、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时,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看着大臣们心服口服的样子自然十分高兴,更加疼爱于他。
[hr][b][size=3][color=#002060]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女王[/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attachment=13054538]
[/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color][/size][/b]
郭女王(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即文德郭皇后,字女王,曹魏王朝第一位皇后,祖籍安平广宗。有智数,性俭约,魏文帝曹丕的夫人,卢弼《三国志集解》中称其“之足以制魏文可知”。
郭氏少年时父母双亡,丧乱流离,29岁时被比她小3岁的曹丕纳为妾,深得宠遇,然而始终没有生下子女。后来曹丕即位魏王,册封郭氏为魏王夫人。曹魏建立,拜为贵嫔,位次皇后。
黄初三年九月初九,曹丕在许昌立她为后。郭女王做了四年的皇后,后曹丕病笃驾崩,由太子曹叡继位,郭女王成为皇太后。八年后逝世,谥曰“文德皇后”,葬于魏文帝首阳陵西侧。
[b]取字女王[/b]
郭女王是安平广宗(今邢台市广宗县)人,祖上世代为长吏,她的父亲郭永在东汉末年官至南郡太守,母亲董氏,即堂阳君,长兄郭浮为高唐令。
郭女王出生于汉中平元年三月初十(公元184年4月8日),其生而有异象。据说她从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因此父亲很是看重,曾感叹道:“此乃吾女中王也。”说她有“女中王”的气度,便在闺名之外,为她取字为“女王”。 据魏收《魏书.儒林传》记载,北魏孝文帝的皇后高照容与魏文德郭后的名字相拟。
郭女王的少女岁月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她的双亲和兄弟都在乱世不幸死去,她自己则由官宦人家没落在铜鞮侯家中。
[b]嫁予曹丕[/b]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被汉献帝晋封为魏公。当时29岁(按古代虚岁应为三十)的郭女王被曹丕看中,纳为妾,甚被宠遇。郭女王才智过人,时常有计策被采纳,曹丕被定为太子继承王位,其中就有郭女王的功劳。[4]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郭女王之弟任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按法将处死刑弃市,当时曹操驻谯,太子曹丕留守邺城监国,掌管此事的是魏郡西部都尉鲍勋。曹丕多次亲写书信竭力恳请鲍勋私下赦免郭氏之弟,然而鲍勋不敢擅纵,将案情具上呈许都朝廷。此事致使曹丕对鲍勋态度大变。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随着曹操的离世,曹丕继任为魏王,封郭女王为魏王夫人。同年,曹丕登基为帝,郭女王晋封贵嫔,位次皇后。早先曹丕纳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生有长子曹睿。曹丕称帝后宠爱郭女王,留甄氏在邺城,不得御见,甄氏(文昭甄皇后)因而有怨恚之言。曹丕闻此大怒,遂遣使者至邺将甄氏赐死,这是由于郭女王盛宠导致的。
[b]魏室皇后[/b]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魏将要选定皇后之位,曹丕欲立郭女王。初曹丕称帝时,曾封东汉大族李氏、阴氏之女为贵人其并爱幸,中郎栈潜上疏谏言不可将妾立为正妻,而应选择那些世代大族之家的女子。但曹丕仍旧选择立郭女王为皇后。
郭女王被立为皇后以后,虽然备受曹丕宠爱,但却更加谦恭。对婆母卞太后关怀得无微不至,孝名远扬。常仰慕汉明德马皇后的为人,并且遏制自己家族在朝政的势力,不让其滋长蔓延。
曹丕的后宫各位嫔妃贵人有时有了过失,郭皇后常常弥补,掩饰她们的过失,她总是向曹丕讲事情的始末详情,曹丕倘若有所迁怒,至为之顿首请罪,因此六宫没有怨言。
郭女王生性节俭,不事享乐,而且严格约束娘家人。她的亲兄弟都在战乱中丧生,她便将自己的从兄郭表改立为父亲的继子,郭表被起用为为奉车都尉。
郭女王外家的姻亲刘斐要与别国人定婚,郭后听说这件事,就敕令亲戚们说:“嫁娶之事,应该安守本分,只要门户匹配的乡里好人家就可以,不能趋炎附势,与高官贵族攀龙附凤。”
公元224年(黄初五年),曹丕亲征东吴,郭女王留在许昌永始台。当时大雨接连百余日,楼台城墙多数被洪水淹没冲垮。大臣们奏请郭皇后离开皇宫,换个地方住。郭女王却说:“从前楚昭王出游,妻子贞姜留住渐台,江水暴涨,昭王就派人去接她,可匆忙中却忘了带令符,贞姜便坚决不肯离开,直到被大水淹没。如今皇帝身在远方,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那样的危险,为什么要换地方呢?”大臣们听后,谁也不敢再劝了。
公元225年(黄初六年),曹丕又东征孙吴,到达了广陵郡,郭女王则被留在了曹氏故里谯县的行宫。当时,郭表留在行宫当警卫,便想动用公家的建材筑坝拦水捉鱼。郭女王知道后便劝阻他说:“河流首要的应当保证运输军粮的船只畅通,况且现下又缺少木料,家中负责经办这些事的奴客不在,而你却又要私取官府的竹木建造拦水的堤坝。如此说来,你这个奉车校尉不就是‘捕鱼校尉’了吗?”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正月,骠骑将军曹洪舍客犯法,曹洪本人下狱当死。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曹丕少时曾对其有所求借而不获,因此意常恨曹洪,欲借此事将曹洪处死。群臣并救皆不能得。卞太后便对郭女王说:“如果曹洪今日身死,我明日便敕令皇帝废去皇后了。”于是郭女王向曹丕泣涕屡请其命,遂使曹洪免官削爵土代替死罪。
其年五月,曹丕罹患重病,遣散后宫淑媛、昭仪以下的妃嫔归家,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次日于洛阳驾崩。
[b]尊为太后[/b]
先时郭女王没有儿子,曹丕诏令使养长子曹叡。曹叡始因生母被杀而心意不平,后来敬事郭皇后,每天早晨和傍晚都亲自入中宫,通过女官朝见嫡母郭皇后,而郭女王因为自身无子,对他亦是疼爱有加,视如亲生。[12-13] 曹丕起初不喜曹叡,而有意立徐姬之子京兆王曹礼为太子,直到病终前一日才诏立平原王曹叡为嗣。及至曹叡继位,尊郭女王为皇太后,称永安宫太后。
成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节俭,仍然对外戚严加管束。她的姐姐去世后,当年欲娶美妾而不得的外甥孟武又想厚葬母亲,立祠堂祭祀,同样也被姨母制止了。郭女王说:“自从中原丧乱以来,坟墓无不惨遭发掘,都是由于坟墓过于厚葬;关于葬礼,先帝(魏文帝)的首阳陵就可效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阳陵甚简俭。)
公元235年(青龙三年)春,即曹叡即位八年之后。郭女王在许昌驾崩,时年51岁。陵墓规模遵其遗嘱所建,三月十一日,按郭女王的遗嘱,将她安葬在了首阳陵(即曹丕之陵)西侧。曹叡为郭女王服孝举殡,按养母生平功过,追谥其为文德皇后(因曹丕谥号文皇帝,所以以文开头)。
但《魏略》也有曹叡逼杀嫡母郭女王替生母甄氏报仇,并无大殓,且使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当初甄氏死状的说法。 而在同时期,人们则认为郭女王和曹叡的关系良好,且因曹叡对待郭女王言行甚谨,而视他为孝养母后的典范。
之后,曹叡再次晋封郭表为观津千户侯,郭详为驸马都尉。追封郭女王的父母为观津敬侯、堂阳君,亡兄郭浮维梁里亭戴侯、郭都武城亭敬侯、郭成新长亭定侯。都以太牢之礼祭祀。后来郭表去世了,曹叡便让郭详继承其父的侯爵,而郭表的另一个儿子郭述也得到侯爵之封。
[b]历史评价[/b]
曹叡:“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嫔周,圣善弥光,既多受祉,享国延长。哀哀慈妣,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作合圣皇,不虞中年,暴罹灾殃。愍予小子,茕茕摧伤,魂虽永逝,定省曷望?呜呼哀哉!”
《魏书》:“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
《三国志》:“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b]轶事典故[/b]
[b]临台立誓[/b]
永始台原是汉魏故都丞府建筑群的一部分,曹操安置曹丕在此修文习武。据《许昌县志》记载:“永始台,魏文德皇后尝居之。”文德皇后即郭女王。曹丕纳郭女王之后,便将她安置在此处,时刻伴于身边。郭女王与曹丕情义相投,恩爱异常。可是时间一长,郭女王愁容渐生。曹丕不知何故。郭女王说:“妾出身寒微,自知不配伴君,今虽乐,恐难长久。”曹丕听后向郭女王立誓:”吾爱卿出自诚心,今生生死与共,永远如初,此台以为证。”这座殿台遂被人称作永始台。
[b]反对纳妾[/b]
郭女王对家族中男人们三妻四妾的行为很反感。她的外甥孟武想纳妾,郭女王坚决制止,说:“如今适龄的女子少而男人多,应该让她们嫁给为国征战的将士。你们本已有妻,就应该与妻子和睦,不可以倚仗权势假借因由将她们娶来作妾。如果族人中有谁违反这规矩,我一定要给予重罚。”同时还经常敕戒郭表、孟武等人:“汉室那些外戚,极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都是由于骄奢糜费,对此不能不谨慎啊!”
[b]主仆情深[/b]
有关郭女王,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故事。此故事最早见于《搜神记》,并在《晋书》《宋书》等正史上均有记载。
汉末魏初,关中时局大乱。这时,有人趁乱发掘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宫人墓葬,却从中发现了一个还活着的宫女。这个宫女后来恢复如初,被送进了魏宫。郭女王很喜欢她,对她很照顾,留在自己身边。郭女王有时问她西汉时的宫里的事情,这个宫女也能说得清清楚楚,时间顺序都不会错。后来郭女王去世,这宫女悲伤过度,哭泣不止,最终哀伤而死。
[hr]
[b][size=3][color=#002060]魏文帝曹丕的夫人——甄宓[/color][/size][/b]
[attachment=13054542]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 ,又称甄夫人。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妾室,魏明帝曹叡之生母。曹叡即位后追尊甄氏为文昭皇后。
[b]人物生平[/b]
[b]童年经历[/b]
文昭甄皇后是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袭二千石俸禄的官职。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令。
甄氏于183年1月26日(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出生。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里好象有看见有人把玉衣盖在她身上的人,大家对此都很奇怪。甄氏三岁的时候,甄逸去世,甄氏哭的非常伤心,内外周围的人更加看重她了。之后相士刘良为甄氏以及甄逸其他子女看相,刘良指着甄氏说:“这个女孩贵不可言。”因此,甄氏从小到大,都没人敢戏弄她。八岁时,院子外有耍杂技的人,甄氏的家人及几个姐姐都上阁楼观看,只有她没去。几个姐姐奇怪的问她,甄氏回答:“此难道是女人该观看的吗?”
很喜欢读书,九岁时,看过的字文都立刻就知道,多次用她哥哥的笔砚写字,她哥哥就对她说:“你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想当女博士(官名)吗?”甄氏答道:“听说古时候贤惠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2]
[b]救济乡里[/b]
[b][attachment=13054543]
[/b]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可不是善策啊!一个人本来没有罪,但因拥有一件珍宝便可能被定为有罪,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财丧身。再说眼下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我家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是个好主意,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甄氏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二嫂很悲伤的同时还要做些琐事,照顾孩子却非常慈爱。甄氏母亲性格严厉,对几个儿媳妇不是很好,甄氏几次劝母亲:“二哥不幸早死,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照顾唯一的孩子,道理上讲,您对待她要当成是儿媳妇,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母亲听了甄氏的话惭愧的流泪,之后对待二嫂的生活起居就像对待甄氏一样,平时也多有走动,关系密切。
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纳甄氏为妻。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
[b]再嫁曹丕[/b]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刘夫人和甄氏共坐皇堂上。曹丕进入袁府中,见到刘夫人和甄氏,甄氏害怕,把头伏在刘夫人膝上,刘夫人让人把自己手绑起来。曹丕问:“刘夫人为什么要这样?让你儿媳妇把头抬起来!”刘夫人捧起甄氏,让她抬起头来,曹丕看了一眼,见她美貌非凡,惊为天人。曹操知道了曹丕的心思,就为他迎娶了甄氏。 当时还有一说法:曹操攻下邺,曹丕先进袁府,看到有个少妇披头散发,脸上也很脏,躲在刘夫人身后哭泣,曹丕问她是谁,刘夫人回答:“是袁熙妻子。”然后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面庞,发现她姿貌绝伦。之后,刘氏跟甄氏说:”现在不用担心被杀了!“曹丕于是纳甄氏为妾室,很是宠爱。
甄氏初有宠于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甄氏对曹丕妾室中有宠的劝勉她们努力上进,对无宠的安慰开导,并常常建议曹丕说:”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逑淑媛,让子嗣旺盛。“曹丕听了心里很高兴。曹丕要驱逐任氏时,甄氏问曹丕说:“任氏是乡党名族,不论德、色,我都比不上,为什么要休她?”曹丕说:”太任性,性子急,不温柔,心里对我的怨恨很久了,所以休了她。“甄氏哭道:“我受你的宠爱,所有人都知道,肯定会说你休任氏,是因为我的缘故。往上我怕公婆说我自私,往下其他妻妾会数落我受专宠之罪,希望你能重新考虑!”曹丕不听,就休了任氏。
[b]孝顺婆婆[/b]
[b][attachment=13054544]
[/b]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途中生病留在孟津,曹丕留守邺城。当时卞夫人身体虚弱,又担心曹操的安危,睡觉也不塌实,经常流泪。甄氏要去孟津照顾婆婆,曹丕不想让她去,就让下人骗她说卞夫人病好了,甄氏不信,说:“夫人在家,老毛病常犯,现在怎么好的这么快?你一定是安慰我!”所以更加担心。之后得卞夫人回信,说身体已经恢复,甄氏才开心起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正月,大军回邺,甄氏去迎接,看到卞夫人悲喜交加,感动了周围的人。卞夫人见甄氏这么关心自己,也忍不住流泪,还说:“新媳妇怕我上次生病也会象以前那样反复难愈吗?我只是有点不舒服,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了。你看看我的气色很好呢。”然后叹道:“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及曹叡、东乡公主都跟随,当时甄氏生病所以留在邺。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卞夫人看见甄氏脸色很好,奇怪的问她:“你跟两个孩子分别那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怎么脸色这么好,什么原因?”甄氏笑着回答:“曹叡他们跟随夫人,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b]失宠被杀[/b]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其子曹丕继任为魏王。六月,曹丕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而成为皇帝,即魏文帝。退位为山阳公的刘协将两个女儿献与魏室为嫔。除献帝二女外,曹丕在洛阳,后宫爱幸者有三:贵嫔郭女王,位次皇后;李贵人,生有皇子曹协;阴贵人,东汉大族南阳阴氏女。早在曹丕初即王位时,便进郭女王为夫人,封号等同甄氏。到曹丕称帝,携郭女王到洛阳,进封贵嫔,地位仅次于皇后;甄氏则被留在邺城,仍为夫人,不立为皇后。甄氏愈发失意,有怨言。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六月,曹丕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赐死,葬在邺城,据传殡葬时披发覆面,以糠塞口。[12] 当时,曹丕曾请术士周宣解梦,周宣答:“天下将有贵族女子冤死。”曹丕闻言后悔,派人追回赐死甄氏的使者但已不及。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丕册立郭女王为皇后,令甄氏之子曹叡奉郭皇后为母。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曹丕驾崩,曹叡即位,朝中掌管礼乐祭祀的官员奏请为甄后追加谥号。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节以三牲之礼到甄后陵墓祭祀,又专门为她修建寝庙。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三月,曹叡以中山国魏昌县之安城乡一千户追封甄后的父亲甄逸,谥号安城乡敬侯,其孙甄像承袭爵位。四月,曹叡下诏在洛阳营建祖庙,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此玉玺一寸九分见方,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六个字。曹叡持玺而动情,因而备下牲礼到宗庙祭告。此后曹叡又多次梦见母亲,益发增加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对诸舅氏按亲疏排出顺序,分别予以任用,赏赐累计达到万两之巨,又擢升甄像为虎贲中郎将。是月,甄后母亲病故,曹叡披麻戴孝亲自参加了葬礼,朝中文武百官陪同致祭。
公元230(太和四年)十一月,曹叡感到母亲甄氏的陵墓过于低矮简陋,便委派甄像以兼职太尉的身份,持皇帝节杖到邺城,祭告土神,改葬甄氏于朝阳陵。
[b]历史评价[/b]
[b][attachment=13054545]
[/b]
刘良:“此女贵乃不可言。”
卞夫人:“此真孝妇也。”
王朗:”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
陈寿:“魏后妃之家,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於斯为美。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
[b]轶事典故[/b]
甄氏梳的发髻式样一日一换,据说她每天都见到一条口含赤珠的绿蛇,绿蛇以盘卷的姿态向她传授髻的各种梳法,因此甄皇后的发髻每日更新,称为灵蛇髻。一时宫女们人人仿效,她们的发式随甄氏的改变而改变。
[hr]
[size=3][color=#002060][b]魏文帝曹丕妃——薛灵芸[/b][/color][/size]
[attachment=13054550]
[size=2][三国·魏]女,常山真定人(古魏郡,今河北正定)。乃魏文帝曹丕妃子,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size]
[size=2]注:薛灵芸不见于正史,仅见野史小说。[/size]
[size=2]
[/size]
[size=2][b]记载[/b][/size]
[size=2]东晋王嘉撰《拾遗记》略曰:[/size]
[size=2]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元年,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减,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旁,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云云。[/size]
[size=2]明朝蒋一葵撰《尧山堂外纪》曰:[/size]
[size=2]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咸熙初,习谷出守常山,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迎以文车十乘。车徒咽路,尘起蔽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台高三十丈,列烛台下,远近望之如列星。又为铜表志里数。行者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size]
[size=2]
[/size]
[size=2][b]背景[/b][/size]
[size=2]薛灵芸是三国时常山人。其父薛业是亭长,母亲陈氏随丈夫住在亭旁。他们那里十分贫穷,夜里妇女们聚在一起纺纱,点燃麻藁以照亮。 待薛灵芸十七岁那年,已是容颜绝世。闾中的少年,都暗慕薛灵芸,趁夜色悄悄潜来偷看她。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与她接触。 咸熙元年,谷习任常山郡守,他听说乡亭长有美女而家境甚贫。当时魏文帝曹丕选良家女子以充入六宫。[/size]
[size=2]
[/size]
[size=2][b]被献魏文帝[/b][/size]
[size=2]谷习以千金聘走了薛灵芸,然后将她献给魏文帝。薛灵芸与父母告别时,泪水沾湿了衣襟。在登车上路时,泪水不可抑制,她以玉唾壶盛泪,泪水落在壶中成了红色。 还未到京师,壶中的泪已凝如血色。文帝以雕刻着花纹的十辆车迎接薛灵芸。车皆镂金为轮辋,丹青画毂轭,前后缀满了宝石;铃铛锵锵和鸣,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林野;所驾的青色骈蹄牛,可以日行三百里。这种牛是尸涂国进献的,蹄子与马蹄一样。路边烧石叶香。这种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如云母,所发的香气可以避恶疾,是腹题国进献的。 薛灵芸去京师的一路上,数十里点起膏烛,久久不熄灭。车子走过的路,尘土遮蔽了星月,时人称为“尘霄”。筑赤土为台,台基三十丈,列膏烛于台下,名叫“烛台”,远望如流星坠地。 大路两旁,每隔一里铸一铜表,高五尺,以标志里数。因此有路人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当时以铜表标志里数,是“土上出金”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是膏烛之火在土的下面,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台”即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隐喻魏灭而晋兴。 薛灵芸距离京师十里,文帝乘雕玉的车辇,远远看见,叹息说:“古人云: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此改薛灵芸的名字为“夜来”。后世花卉名“夜来香”即得自薛灵芸。[/size]
[size=2][b]神针[/b][/size]
[size=2]薛灵芸入宫后受到宠爱。外国进献火珠龙鸾钗很重,文帝怜惜薛灵芸弱不禁风,于是说:“明珠翠羽都不胜其重,何况这么重的龙鸾钗。”薛灵芸缝制衣服的那根针出神入化,虽然处于深帏内,夜里不用点灯烛,她也可以缝制衣服。凡不是薛灵芸缝制的衣服,文帝一概不穿。宫中称她为“针神”。魏文帝为之改名“夜来”。 黄初七年,魏文帝病逝,薛灵芸也不知下落。[/size]
[size=2][b]红泪[/b][/size]
[size=2]薛灵芸的故事在正史里没有记载,许多野史笔记偶尔提及,如《拾遗记》、《太平广记》、《艳异编》等。李商隐有“一夜芙蓉红泪多”;贺铸《石州引》有“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其中“红泪”即是薛灵芸的典故。《拾遗记》中说,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成了一个通用的典故,如红蜡烛垂的是“红泪”,子规鸟哀啼泣血等。据说唐代杨玉环被召入宫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 清代冒鹤亭《太清遗事诗》云:“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其中“夜来”亦指薛灵芸。《红楼真梦》第六十四回叙众人玩象牙筹:“黛玉宝钗取出几根来看,一面刻的是古来美人,一面是词句并各种饮例。大家都说有趣,当下说定由宝钗起令。宝钗抽了一根,刻的美人是薛灵芸,那面词句是‘问何因玉筋惹春红’,注‘善啼者饮,浓妆者饮’。笑道:‘这善啼的,除了林妹妹还有谁?’”大概薛灵芸之善哭只有林黛玉可以比拟一二。[/size]
[size=2]
[/size]
[b]相关故事[/b]
曹操的长子曹丕,是一位极赋心计和雄才的人,曹操死后,他抛开汉献帝,即位作了魏文帝,改元黄初,迁都洛阳。曹丕称帝后,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营建宫殿,选投人才,减轻赋税,提倡文学,禁止宦官干政,外戚不得为辅政大臣等,使朝廷内外气象一新,魏国呈现兴盛的气象。
虽然在政事方面曹丕志满意得,但在感情生活上却一直得不到满足。曹丕不但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文人,他内心中十分向往两心相悦的真挚情感。然而,当他利用手腕强娶甄妃为妻时,虽然得到了甄妃美艳绝伦的身体,也一直未能拥有她那颗温柔多情的心,因为她的心始终萦绕在曹子建身边。为此.曹丕深感遗憾,但这又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所能攫取的东西。
黄初二年甄妃悒郁而死,曹丕为之闷闷不乐,虽然后宫粉黛如云,但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人们誉之为“针神”,从而向往不已。
说起薛灵革芸,乃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她父亲薛业是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因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她的纺织、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赞乡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民风质朴,文风不盛,当地人很少读书
识字,亭长家里也不例外。当地盛行养蚕缫丝,所以丝织和刺绣都十分发达。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能以假乱真。穷山僻壤的山水居然把薛灵芸养育得灵秀动人,她个头高挑,皮肤白晰,双眸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
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道,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入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但因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份的念头。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了魏文帝曾丕耳中。曹丕听到传闻后,心中暗暗一动。为什么堂堂一位得意天子,会为遥远山乡的一位山村姑娘而动心呢?因为这时曹丕失去了爱如至宝的甄妃,感情上出现了一片空白,正需有真挚的温情来填补,而这时北方因为连年征战,早已残破不堪,妙龄少女所剩不多,即使幸存下来的,心灵也往往受到重创,多一份冷漠而少一份真情,倒是江南的僻野未曾经过重大战火的波及,女孩的心里应是保留着一种天然的纯真之情,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尊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来经雕琢的亚璞玉。如今薛灵芸的情况正合他的心意,怎么不让他心动呢?
然而,当时虽然曹丕称帝,但整个中国并不全在他的掌握之下。魏国主要占据了北方地区,西蜀则有刘备,东吴有孙权,薛灵芸的家乡常山郡,正是孙权的势力范围,曹丕心有所往,但却鞭长莫及。正当曹丕陷入懊恼时,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八月底遣国使奉表前来投魏,曹丕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获得吴国境内的薛灵芸。于是,曹丕派使节往吴国,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并加“九锡”之礼。可见他内心的兴奋是不可抑制的。既然魏文帝如此看重,孙权着实非常感激,除了把大批的贡品送到洛阳外,还风闻曹丕对于常山郡中一位薛姓美女十分向往,就急忙命令常山郡守谷习着力办成这件事。
谷习受命后,以郡守身份亲访酂乡亭长薛业,薛业受宠若惊,但听说是要送他女儿薛灵芸到洛阳去作魏文帝妃,心中又有些犹疑,他想:一个乡野俗女到了皇宫,怕是难以伺候好皇帝,那样,小则女儿受冷落,大则牵连全家遭秧。这样想来,他便婉言推辞,谷习放下身份,百般劝导,好说歹说,总算获得了薛业的首肯。于是留下千金聘礼,准备择吉日赶行程,送薛灵芸往魏都洛阳。
生长在僻乡的薛灵芸,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故乡一步,也从未曾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之下;如今即将远离故土,进入皇宫深院,还不知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因此心中倍感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日日泪水洗面。及至登车上路,她的眼泪更象启闸的泉水,哗哗直淌,随从递上五唾壶给她承接泪水,只见流进壶中的泪水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职,玉唾壶中已盛满了血泪。
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美女似乎特别用心,他听到薛灵芸一行动身的消息,就赶紧准备了十辆“安车”,派大批兵马护送。直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所备“安车”,是曹丕发明的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车篷上镶满了各色金玉珠宝,车轮车轭全用粉丹画上漂亮的花纹,前车装饰着龙凤图案,整个车看上去就象一座金碧堂皇的小宫殿;车身四周还安有百子铃,车行之际,叮咚和鸣,令人心旷神怡;驾车的牲畜是尸涂国进贡的青毛骈蹄牛,行走起来快如马又稳似驴。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一行,薛灵芸换乘上“安车”继续北行,一路上,魏文帝下令各地人在路旁燃烧香草,沿途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据说可避疫疾。
曹丕之所以要把迎亲之事办得这样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了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魏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借以说明对吴土一乡野女子的尊重,来感化东吴臣民,使他们对魏国心悦诚服。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登高等使之用、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是入夜时分,只因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生长的僻乡、用惯了幽暗惹火的薛灵芙,见到这种场面,是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
魏文帝乘坐雕玉皇辇登烛台等候她,遥见车马滚滚,尘埃腾空,迤逦而至,宛如云雾弥漫,因而感叹道:“过去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于是又称薛灵芸为“夜来”。及见到灵芸,是她娇羞切切,纯朴清雅,象一朵远离尘嚣的荷花,美丽中透满了纯洁,使曹丕欣喜至极,急忙上前握住她的纤纤玉手,同登雕玉辇,进入宫中。外夷蓄邦听说魏文帝新娶美妃,特派人送来火珠龙驾钗庆贺,这火珠龙鸾钗乃是域外异宝,白天看上去就象普通的龙凤金钗,但一到夜晚,就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亮丽夺目。曹丕拿过火珠龙鸾钗,准备替薛灵芸插上发髻,可他掂了掂,心觉此钗太重,戴在纤秀的薛灵芸头上恐怕有累佳人,他顿生怜香惜玉之情,脱口念道:“明珠翠羽尚不胜,况乎龙鸾之重,如何消受得了。”因命人替薛灵芸收好火珠龙鸾钗,仅作观赏,不必戴在头上。曹丕对薛灵芸的关爱之情,从这件小事上就可见一斑。薛灵芸就是一块没有人工雕饰的美玉,以她纯朴、自然、善良的风貌
生活在宫中。
她不懂得宫廷的繁文褥节,也不了解朝廷中的争斗倾轧;她只把曹丕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丈夫,以她所能了解的夫妻之情,温柔地、真切地、委婉地、无微不至地侍奉夫君。薛灵芸的到来,仿佛一股原野里清新的风吹进曹丕历经沧桑的心田,使他享受到一般的帝王所难以体味到的真挚相依的夫妻之情。夫妻挚情,在普通的百姓中很容易产生,一般的人也就常常不觉得特别珍贵;但贵为至尊,富拥天下的帝王与后妃因为有着权势、财富、子嗣等因素的影响,反而难以产生纯真的夫妻之情。而魏文帝曹丕偏又对这种纯真之情十分向往,所以薛灵芸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难得,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有了情感的归宿。因为有对薛灵芸的真爱,所以他对薛灵芸生活习惯与宫中礼制不合的地方也就很能宽容。例如,薛灵芸在家乡已习惯在昏暗的灯光下缝织刺绣,以便节省灯火;到皇宫后,宫殿灯火通明,她觉得真是极大的浪
费,因此也要求全部熄灭,只剩下一支蜡烛照着她缝织刺绣。曹丕也应允了她的要求,常常伴坐在一旁,在幽幽烛光下,默默望着忙碌着的薛灵芸,有时甚至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与妻子,是一对过着男耕女织生活的乡野夫妻。
薛灵芸心灵手巧,所缝制的衣物,新颖美观,手工精致,自从她入宫后,曹丕所着服饰,都是由她亲手剪裁缝制,宫女们也纷纷向她学习缝织和刺绣技巧,人们都称她是“针神娘娘。”一次,曹丕不小心,在后花园中挂破了衣裾,他脱下衣服丢在一旁,又换上新装,贵为天子的他已习惯不穿破旧衣装了。薛灵芸见了也不作声,只默默地拾起衣眼,用细针精心地把破口处织补好,并在织补处巧妙地绣上一些花纹,使破口处完全看不出破绽。她把衣服挂好,并不叫曹丕换上。几天后曹丕发现他丢掉的衣服又挂在床头,便拿了过来,一看破处已修补得天衣无缝,他心中一热,知是薛灵芸所为,赶紧把衣服换上身。从此后,他对薛灵芸缝制的衣服穿得更爱惜了。为了慰籍薛灵芸的思乡之情,魏文帝下令在后宫中筑起九华台,以便
妻子登台远眺,遥思南方的故乡;又开凿了流香池,池中遍植由江南引进的荷花,荷叶田田,花香四溢,曹丕与薛灵芸泛舟池中,仿佛使薛灵芸回到了江南故乡的山水中。为此,曹丕写下了传诵不衰的“芙蓉池”诗:
乘辇夜行游,巡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可借好景不长,黄初七年夏天,魏文帝曹丕一病不起,驾崩于嘉福殿,享年仅四十岁。临终前,他遗命尽遣后宫淑媛出宫返家;他死后,薛灵芸也辗转回到故乡常山郡,从此信讯全无。
[hr][b][size=3][color=#002060]魏明帝曹睿的皇后——毛氏[/color][/size][/b]
毛氏,河内(今河南武涉县西南)人。她的父亲毛嘉原是一个低贱的工匠。 黄初七年(226),曹睿被立为太子时,毛氏被选入太子宫为妃。入宫就得到曹睿的宠爱,终日两人厮守一处,甚至曹睿外出也要同她坐在一辆车子上。同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曹睿即帝位,毛氏被立为贵嫔。
太和元年(227),毛氏被立为皇后。此时,曹睿的后宫里有一位虞妃对毛氏立后十分不满,因为虞氏比毛氏进宫早,而毛氏却越过她被立为皇后。曹睿的祖母太皇太后卞氏得知后,就前去劝慰虞氏,没想到怒火攻心的虞氏竟然指着卞太皇太后说:“曹家的人就是喜欢立地位低贱的人做皇后,从来就没有以德义为重立过什么人。然而皇后职掌宫内事物,君皇听问宫外大政,这两者本是相辅相成的。假如真不能善始,那也就不可能会有善终。恐怕大魏的亡数到了。”卞太皇太后听了十分不快,便将她的这番话告诉了曹睿。曹睿大怒,将虞氏打入冷宫。但虞氏的话语必竟刺激到了魏明帝的痛处,于是,他立即封毛皇后的父亲毛嘉为骑都尉,弟弟毛曾为郎中。后又封散骑侍郎,追赠光禄大夫,封安国侯,谥“节侯”。封毛皇后的母亲夏氏为野王君。就这样,原本只是个造车工匠的毛嘉,突然间便暴富暴贵起来。
有一次,明帝为了抬高毛皇后家人的地位,下令朝臣们都到毛家去聚会饮宴。但毛嘉必竟是低下的身份出身,他的容貌、举止都显得十分痴呆,动辄就自称“侯爷我”,惹得大家直发笑。 随着岁月的流逝,毛皇后渐渐衰老。这时年轻漂亮的郭夫人占据了曹睿的心。毛皇后对曹睿宠幸郭夫人心怀醋意而百般干涉。
景初元年,曹睿带着妃嫔新宠到后苑游乐,连才人一级的都通知来了,就是没有告之毛皇后。郭夫人觉得不妥,便向明帝提议:“应该请皇后也来赴宴吧?”但曹睿就是不肯召皇后,反而传令谁也不准泄漏这次游宴之事。可是第二天,明帝见了毛皇后,毛皇后却问:“陛下昨日在北园游宴,还欢乐吗?”明帝认为左右的人泄漏了此事,立即将亲信侍从杀了十多个。
公元237年十月,曹睿实在是无法容忍失去宠爱之后的毛皇后无理取闹,将她赐死。谥号“悼皇后”。葬在愍陵。第二年,便晋封受宠爱的郭夫人为皇后。
[b][size=3][color=#002060]
[/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魏明帝曹睿的皇后——郭氏[/color][/size][/b]
郭氏,西平(今青海西宁一带)人。祖上是河西大族。父亲郭蒲,母亲杜氏。她是魏明帝曹睿的第二任皇后。 魏黄初元年(220),西平发生叛乱。曹丕派全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带兵平叛。叛乱平定后,年轻美貌的郭氏被带入皇宫。 魏黄初八年(227),魏文帝曹丕死,曹睿即位后,立毛贵嫔为后。不久,曹睿就将当初宠爱毛皇后的一颗心转到了如花似玉的郭氏身上。因此,毛皇后对郭氏十分的嫉恨,常常对明帝宠幸后宫百般干涉。 景初元年,魏明帝带着郭夫人与其他新宠到后苑游乐,连才人一级的都接到了通知,就是没有告之毛皇后。郭夫人觉得不妥,便向明帝提议:“应该请皇后也来赴宴吧?”但曹睿非但没有同意,反而下令谁也不准泄漏这次游宴之事。可是第二天,得知此事的毛皇后怒气冲冲的问明帝:“陛下昨日在北园游宴,还欢乐吗?”明帝听罢十分恼怒,认为左右的人泄漏了此事,立即将亲信侍从杀了十多个。
景初元年(237)十月,明帝将常常无理取闹的毛皇后赐死。景初二年(238),郭夫人被立为皇后。
景初三年(239),明帝死,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郭皇后为皇太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
景元四年(264)正月,郭皇后死。同年三月,与魏明帝葬于高平陵。
[b][size=3][color=#002060]魏明帝曹睿的妃——虞氏[/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 [/color][/size][/b] 虞氏,出生年月、何处不详。魏明帝曹睿被封为平原王时,娶元配虞氏。黄初七年(226),曹睿被立为太子后,在民间征选民女入太子宫,随着这一批的美女入宫后,虞氏失去了曹睿的宠爱。同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曹睿即帝位,虞氏被立为妃。
太和元年(227),魏明帝竟然弃虞氏元配的身份不顾,册封后入宫的毛氏为皇后。况且毛氏出身卑微,仅是一个造车的工匠。至使虞妃十分的气愤。曹睿的祖母太皇太后卞氏得知此事后,就前去劝慰虞氏,正在气头上的虞氏也没有细想话语的轻重,就指着卞太皇太后说:“曹家自好立贱!总是喜欢立这种地位低贱的人做皇后,从来就没有以德义为重立过什么人。然而皇后职掌宫内事物,君皇听问宫外大政,这两者本是相辅相成的。假如真不能善始,那也就不可能会有善终。恐怕大魏的亡数到了。”卞太皇太后听后十分不快,随即将将她的这番话告诉了曹睿。虞氏的出言不逊,大大刺激到了卞太皇太后和魏明帝的痛处。原来,魏武帝曹操的王后卞太皇太后就出身倡家(乐人),生帝曹丕。而曹丕的甄皇后,原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魏武平定冀州时,曹丕才娶了她,后来生了明帝曹睿。甄皇后因失意口出怨言,被曹丕赐死——实际上曹丕当时并没有立她为后,而是明帝即位后追尊母亲为皇后的。曹丕的郭皇后,入宫前也是一富商家的丫环,入宫后渐受曹丕宠爱才被立为皇后。当时,就郭氏立后之时,曾有中郎栈潜用“无以妾为妻”上疏力谏帝不要这么做:若使贱人暴贵,担心后世下陵上替,乱自上起。但曹丕没有采纳,最终立郭氏为皇后。所以,曹睿听到这样大不敬的话大怒,将虞氏黜回远离京都的邺城冷宫。至此,历史上再没有虞氏的记载。
[hr][b][size=3][color=#002060]魏废帝曹芳的皇后——甄氏[/color][/size][/b]
甄氏,魏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定元县)人,文昭甄洛皇后的侄孙女。其祖父甄俨是文昭皇后的哥哥,被追赠为安城乡穆侯,后改魏昌穆侯。她是魏齐王曹芳的皇后。曹芳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三任皇帝,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魏青龙三年,曹芳封为齐王。239年又被立为太子,于当年登基即帝位,当时年仅八岁,改年号景初。公元240年又改年号为正始,即位后由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正始四年(243)夏四月乙卯,甄氏被立为皇后。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罢废曹爽之后灭其三族,独掌了军国大权,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嘉平三年(251)秋七月壬戌,甄皇后崩。乙未,葬于太清陵,谥曰‘怀皇后’。甄皇后死后三年,也就是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去帝号,贬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公元266年,西晋代魏,改封齐王曹芳为邵陵县公。
[b][size=3][color=#002060]魏废帝曹芳的皇后——王氏[/color][/size][/b]
王皇后,三国时期曹魏废帝曹芳的第三任皇后,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嘉平六年(254),因前任皇后张氏的父亲张缉因看不惯司马师的专权,于是与夏侯玄、李丰等谋诛司马师,事情败露后被杀。三月,张皇后就因父亲之罪而被废黜,不久就被司马师杀害。四月,王氏被曹芳册封为皇后。九月,司马师上奏太后废曹芳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王皇后就此也贬为了齐王妃。随后,王氏随曹芳搬出洛阳,住进了在河内郡重门营建的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266年,西晋代魏,曹芳又由齐王改封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去世。
[b][size=3][color=#002060]魏废帝曹芳的皇后——张氏[/color][/size][/b]
张氏(-254年),凉州刺史张既的孙女、东莞(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太守张缉的女儿。她是曹魏废帝曹芳的第二任皇后。曹魏嘉平四年(252年)二月,曹芳封张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并且擢升张氏的父亲张缉为光禄大夫。张缉曾为温县县令,很有才能。诸葛亮征魏时,张缉上筹略给中书令孙资,资使其参征蜀军。后入宫为尚书郎,因称职被曹叡所赏识,任东莞太守时,拥兵数千。张缉曾屡次上书陈述击蜀破吴的方略,又料得诸葛恪功高盖主,必死无疑,此事后果然应验。因此,司马师对张缉青眼有加。张氏这才得以成为为魏帝曹芳的皇后。嘉平六年(254),因司马师专权,张缉与夏侯玄、李丰等谋诛司马师,事情败露后被杀。同年三月,张皇后因父亲之罪而被废黜,不久被杀害。
[hr]
[b][size=3][color=#002060]魏高贵乡公曹髦的皇后——卞氏[/color][/size][/b]
卞氏,魏高贵乡公曹髦的皇后,琅琊开阳(今山东临沂)人。魏武帝曹操武宣卞皇后的弟弟卞秉曾孙女。公元254年,司马师曹芳后,立十二岁的曹髦为帝,改元“正元”。当时,曹髦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实权先后由司马师和司马昭掌握。而司马昭的专横跋扈,使得朝政腐败,国势衰弱,魏国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正元二年(255)三月,被立为皇后。随着曹髦的长大,他日渐对司马昭产生了不满。不久,他写了一首《黄龙歌》被司马昭发现,于是,对他有了戒备之心。魏甘露五年(260)四月,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三人,愤慨的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于是,他不顾郭太后及众臣的反对,率领宫人三百余人前去讨伐。王沈与王业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贾充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一剑从曹髦胸部刺穿,曹髦当即死在车上,年仅20岁。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景元元年(260),司马昭立曹奂为曹魏皇帝,于是曹魏的实权就彻底地落入了司马氏手中。随着陈留王曹奂即位,卞氏遂让出皇后位。
[hr][b][size=3][color=#002060]魏元帝曹奂的皇后——卞氏[/color][/size][/b]
卞氏,琅琊开阳(山东临沂县)人,魏元帝的皇后。她是武宣卞皇后(曹操妻,曹丕母)之弟卞秉的孙女。卞皇后之父卞琳是卞兰之弟,而卞兰孙女又为曹髦皇后,故元帝卞皇后是高贵乡公卞皇后的堂姑。甘露五年(260),曹髦死后立曹奂为皇帝,曹奂是燕王曹宇的儿子,曹操的孙子。实际上曹奂手中毫无权力,在大臣和军队中也没有任何势力,完全是司马兄弟的傀儡。景元四年(263)秋九月癸卯,元帝立她为皇后。咸熙二年(265)十二月壬戌,魏元帝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晋王即皇帝位,是为晋武帝。做了3年皇后的卞氏,随元帝逊居曹魏的兴发之地--邺(今河北临漳)。至此,魏灭亡。晋惠帝太安元年(302),曹奂逝世于许昌,享年五十八岁。追封元皇帝,后人称魏元帝。卞氏以及曹奂的后人再也没有在官方的纪录出现,而我们亦无从知道他有没有后人,因为他离世时正值八王之乱,很多纪录都可能在那段期间遗失或被摧毁。后来东晋是一直有姓曹的陈留王这个爵位,但无法所知是否为曹奂的后人,或是曹家旁系入继。邺城遗址附近一直有一个相传为曹奂墓的土墩,后来被考古发掘证实并不是曹奂的墓。
[hr]
[b][size=3][color=#002060]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美白如玉甘夫人[/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attachment=13054580]
[/color][/size][/b]
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生卒年不详,沛国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夫人,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于是娶甘夫人时为了能让她长寿,并未将其纳为正室,而是纳为小妾。甘夫人虽是刘备小妾,但一直以来都被作为正房看待,而甘夫人本人在刘备阵营里,帮刘备处理许多内事。后来去世,葬于南郡。刘备称帝后,追谥亡妾甘氏为“皇思夫人”。刘禅即位后追谥生母甘夫人为“昭烈皇后”。
[b]嫁于刘备[/b]
[b][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52fd1447600986e02c5033e9ec24f.jpg[/img]
[/b]
甘夫人是沛国人,刘备担任豫州牧时,纳甘夫人为妾。刘备早年因为多次丧偶,所以不敢将甘夫人纳为正室,但甘夫人常常主持家政。建安十二年(207年),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生下儿子刘禅。幸免于难.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军南下征讨荆州牧刘表,恰逢刘表病亡,刘表次子刘琮接任荆州牧,派遣使节向曹操求降。当时刘备驻军樊城,未料曹操军队突然攻袭。待曹军攻到宛城时,刘备才得知这一消息,于是率领军马撤出樊城。 刘备撤军过程中因为荆州数十万百姓相随,导致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到当阳长坂坡时,被曹操的大军追上。仓促之间,刘备丢下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乘马向南逃走。 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幸亏赵云及时返回,保护甘夫人和刘禅,舍命与曹军拼杀使他们母子二人幸免于难。去世追谥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大半个荆州,但甘夫人却在此时病死。刘备将甘夫人安葬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7]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章武二年(222年),刘备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下令将她的灵柩运到蜀地安葬。章武三年(223年)四月,甘夫人的灵柩尚未运到蜀地,而刘备便已去世。 丞相诸葛亮上书朝廷,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同年八月,甘夫人与刘备合葬于惠陵。
[b]趣闻逸事[/b]
[b][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63fc14476009871bc819a1eba2bc9.jpg[/img]
[/b]
刘备人生的一大特点就是丢东西,不仅丢的东西种类很多,而且一样东西可以重复丢很多次。作为枭雄,他丢过徐州、荆州等好几块地盘;作为兄长,他丢过关羽、张飞两个最好的兄弟;作为丈夫,他丢过三个妻子。如果问三国领袖中,谁的命运最坎坷,无疑就是刘备。不过话说回来,刘备虽然丢过很多妻子,但一辈子的桃花运也不差。其中后来被封为皇后的甘夫人,还是是三国时代著名的美女之一,也是刘备众多夫人中最美的一个。
甘氏(公元188-2O9年),生於微贱的家庭,幼小的时候乡里会看相的说: “这个女孩子此后贵不可限,当位极宫掖。”等她长大后体貌与一般女子不同。而她的丈夫刘备在年轻的时候,即被人看出克妻,后来他在老家果然“数丧嫡室”。刘备起兵后,於沛城娶甘氏为夫人。对於甘夫人的美貌,史书上还有细致的记载,“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於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这句话大概介绍了一个情况,甘夫人的皮肤像玉一样白,恰好刘备得到一个三尺高的白玉人,晚上就在月光下,把甘夫人脱的不著一缕,和玉人放在一起看哪个更白。刘备把美人当作玉人,玉人当作美人,迷恋不已,自己还常说:“玉之所贵,比德君子。况且雕凿为人形,而难道可以不玩麼?” 刘备白天与谋臣谈论军国大事,夜里就抱著甘夫人玩弄那个玉人,甘夫人与玉人洁白温润没有二致,看见的人都分不清哪一个是甘夫人哪一个是玉人。嬖宠者不仅仅妒忌於甘后,也妒忌那个玉人。甘夫人常想将玉人毁去,她对刘备说:“以前子罕不以玉为宝,春秋上赞美他。现在吴魏未灭,怎麼能玩物丧志呢?凡是淫惑生疑的东西,不要再拿进来。”刘备听从了甘夫人的话,撤下玉人再也不玩了,取嬖者见没有机会可趁都退靠后了。当时的君子议论以为甘夫人是位神智清醒的夫人,即“神智妇人”。
甘夫人娴淑端庄,识大体,就连诸葛亮都很尊重她,但是甘夫人却被刘备“抛弃” 过两次。刘备从陶谦手里接管了徐州之后,用糜竺、陈登为辅佐。袁术自接邻的扬州起兵与刘备争夺徐州。建安元年吕布袭取徐州的治所下邳,守将张飞嗜酒误事,刘备的家眷都陷落在城里。刘备溃退到广陵收集败兵散卒,以图后举。糜竺与陈登辗转找到了刘备,糜竺原来是一个商人,家产十分丰厚。糜竺在广陵遇到刘备,刘备问及自己的家眷,糜竺说还在下邳城里。刘备丢了城池失去了甘夫人,弄得两手空空,无奈只有叹息一番。 糜竺有一个年已及笄的妹妹,长得很美艳。为了安慰刘备,他便将妹妹送给了刘备,并将家产倾囊而出充作军资。刘备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好像天下掉下一个馅饼,不仅使危军复振,而且还得到一个美女相伴。他写信给吕布请他送还家眷,互释嫌疑。吕布只是为了得到徐州的地盘,与刘备本来没有什麼个人恩怨,便了得做个人情,将家眷送还了刘备,并且还格外开恩让没有地方安身的刘备驻扎在徐州的小沛。甘夫人回来后,却发现刘备战场失意情场得意,又娶了一个小妾。不过她没有表现出不快的神情,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本来是很平常的。甘夫人与糜夫人相见后寒暄了一番,然后暗中彼此偷偷打量对方,再将自己与对方做了一番比较。
不过这是妻妾心中的小波澜,外人不得而知。吕布归还了甘夫人,但是刘备与吕布已经互生嫌怨。建安三年春,吕布派人去河内买马,半路上被刘备将马匹都抢走了,吕布正好没有借口,便遣部将高顺、张辽率兵攻打小沛。刘备知道自己的力量不支,飞书向许都的曹操求救。曹操立刻派遣夏侯惇领兵往援小沛。夏侯惇来到小沛还没来得及安营,被高顺部下的锐骑冲得四散,急得他脚忙手乱。夏侯惇左目中了一箭,鲜血直流,多亏亲兵救护才逃出险境。刘备带著关羽、张飞前来接应夏侯惇,刘备正与高顺相遇,不料被张辽袭击背后,刘备全军陷落。他前后都没有了去路,不得已跑往梁地。小沛里只有孙干、糜竺等几个文士,甘糜二位夫人被吕布劫去。看来当刘备的老婆真是不容易,三天两头被人家抢走。刘备跑到了梁地,正仓皇穷蹙的时候,曹操亲自督兵前来救他。救刘备是假,夺取地盘是真。曹军首先攻下了彭城,并将彭城的守兵平民全部杀戮一空,然后再引军进攻下邳。吕布作战失利,听信妻子严氏的话,又怀疑属下的谋士将领,导致将士离心,被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出卖给曹操。这样刘备又找回了妻妾甘糜二位夫人。
甘夫人第三次遇险是在赤壁之战前。建安五年曹操打败了刘备,甘糜二位夫人再一次被抢走,关羽也被擒。后来关羽听说了刘备流落到袁绍那里,遂带著二位夫人离开曹操回到刘备的身边。不过幼子阿斗在乱兵中窜匿西入汉中,被人贩子所卖。到了建安十六年,扶风人刘括避乱来到汉中,买到了阿斗。这时阿斗不知已经被卖了几次,估计是太傻的缘故,谁也不愿意养活他。刘括给他娶了媳妇,还生下一个儿子。起初阿斗与刘备失去联系时,还记得父亲叫玄德。邻居简雍后来依附了刘备,并告诉他阿斗的下落。於是刘备遣简雍到汉中寻找阿斗,张鲁知道后给阿斗洗了个澡送还给了刘备。这件事鱼豢的《魏略》有记载,但不知是否可信,裴松之虽然对《魏略》作了辩驳,但鱼豢搞错的可能只是人的名字,并不能否认事情的存在,也就是说刘备还有一个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儿子。因为阿斗的生母甘夫人并不是第一个正室,在她之前刘备还死了几个夫人。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刘备可以放弃兄弟,可以放弃爱情,可以放弃儿子,但从来没放弃过野心,正因为此他成功了,虽然不是满分。所以,有志於出人头地的人一定要在一个时期内设定唯一的一个目标,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时间在哪儿,你的成就就在哪儿。 甘夫人曾被多次俘虏,但都能安然脱险,回到刘备身边。甘夫人长得非常美丽,肌肤如玉,刘备曾把一尊三尺高的白玉人放在床头,比喻甘夫人皮肤白皙,甘夫人却劝刘备不可玩物丧志。于是刘备撤去玉人,群僚们称赞甘夫人为“神智妇人”。
公元209年,甘夫人病逝,时年二十二岁。甘夫人病逝后,葬于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公元222年,刘备病危,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迁葬她来和自己合葬。灵柩还没有到蜀国,公元223年四月,刘备便病死于白帝城,于是丞相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八月刘备与甘皇后合葬于惠陵。
[b][size=3][color=#002060] 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穆皇后(吴氏)[/color][/size][/b]
吴氏,名吴苋,刘备的妻子,吴懿的妹妹,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吴氏不但性情温顺,而且相貌迷人,让人百看不厌。憾的是,她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她的父亲和益州牧刘焉交情很深。
中平五年(188),刘焉带着亲戚故旧等一大批人去益州上任,吴氏同哥哥吴懿也随父亲到了益州。吴氏来蜀后,刘焉曾想纳吴氏为妾。但碍于辈份,况且又是故友的女儿,只好作罢。于是就将吴氏嫁给自己的儿子刘瑁。不料,刘瑁短命,使得吴氏小小年纪就过起了清苦的寡居生活。
汉兴平元年(194),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吴氏的哥哥吴懿被刘璋任命为中郎将,带兵抵刘备入蜀。当他看到刘璋大势已去,就率所部投降了刘备,做了刘备的护军讨逆将军。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孙夫人此时与他离异回到东吴。于是有人建议刘备娶稳重聪明的漂亮寡妇吴氏。刘备顾虑到与刘瑁有同族关系,大臣法正劝刘备说:“论到亲族关系,比起晋文公和子圉又如何呢?”于是刘备再娶吴氏为夫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立吴氏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221)五月,刘备称帝,吴氏被立为皇后。 章武三年,刘备死后,十七岁的刘禅由丞相诸葛亮辅佐称帝,改元建兴。尊吴皇后为皇太后。 延熙八年(245)八月,吴太后去世,在位二十五年,合葬在刘备与甘皇后的惠陵。
[b][size=3][color=#002060]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夫人——糜夫人[/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3af814476013029db2b5ceb4058a5.jpg[/img]
[/color][/size][/b]
糜夫人的事迹很少,在三国里交待得不是十分的清楚,到底她是第一夫人还是甘夫人。我们通过三国知道,糜夫人在长坂坡死在了乱兵之中,赵云当时只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但按推算来说,甘夫人应是第一位夫人,但书上却又称糜夫人为妻,甘夫人的妾。所以她的资料确实十分难以整理,现只摘录一个民间关于刘备娶甘、糜二位夫人的传说,转录如下:
刘备自从和简雍、公孙瓒跟随卢植读书以来,心胸更觉豁然开朗。后又拜青龙寺老方丈慧同为师习练武艺。三年后,三人都长成一表人才,既学了五经四书,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刘备学成之后,不肯远离母亲,便在家中帮母亲耕田度日。
一天,本族刘乾哥哥对刘备说:“当下集市上贩卖芦苇很能挣钱,不如和我贩些芦苇去卖,赚些钱来使婶娘过几天好日子。”刘备一想也是,便征得母亲同意,和刘乾一起去四十里外的糜家庄贩席,回到城里集市脱手。这糜家庄是个大村,在涿州东南,约有五百户人家,其中糜氏占有大半。全村大部以织席贩席为生。因此,村中生活较富裕。
村中有一糜老,膝下有二男一女,长子名叫糜竺,次子名叫糜芳,女儿小字春莲。据说春莲生下时,糜老夫妇梦见春天满院开满了莲花,因此给她起名春莲。他家在村中开了一座席店买卖,专收村中芦苇席后,再批发给外地席客,因买卖公道,大家都愿意和他家交易。因此,刘乾和刘备也就成了他家的常客。一年冬天,二人冒雪来到糜家店时,天已黑了,雪也越下越大。糜老立即叫店伙热情招待,备了一壶水酒,切了一盘牛肉为他们驱寒,二人吃过后便宿在店内。糜老和夫人甘氏饭后也早早安歇了。
谁知睡到三更时分,梦见上房火起,不觉惊醒,醒后吓出一身冷汗,心头不住突突乱跳。这时甘氏也在梦中大叫起来,糜老推醒她问道:“你做什么梦了,吓得这么喊叫?” 甘氏定了定神说:“我梦见上房火起,所以才这么叫喊。”糜老听了十分惊讶,怎么我二人同作此梦呢?正在这时,忽听女儿糜春莲在外叫门,开门只见她衣衫不整,面色煞白,躲在母亲甘氏身后颤声说道:“吓死我了,我梦见一条大蛇,张开血盆大口向女儿扑来,把女儿吓醒。” 甘氏忙问道:“那么你甘家表妹怎么样?” 春莲道:“说来真是怪得很,她和我竟作了同样的怪梦,现在吓得藏在被窝里打哆嗦哪!”甘氏听了,慌忙也将她扯到自己屋里,只见她也是吓得面无人色。夫妻二人见状都不胜惊疑。原来甘家表妹是甘氏娘家的侄女, 名叫甘兰英,自幼父母早亡,甘氏才把她接到自己家中收养。春莲和她脾气相投,胜似同胞姐妹。迷茫中的糜老突然把桌子一拍道:“莫非中在此人身上?”甘氏忙问缘故。糜老说:“只因天降大雪,昨夜店中来了两位贩席客人,一个叫刘乾,四十岁上下倒没什么可谈,另一个叫刘备,约有十八、九岁,生得长眉朗目,双耳垂肩,两手过膝,气宇轩昂。你我夜梦上房失火,她姐妹又同做此怪梦,莫非这人有些来历?”甘氏说:“如此说来,莫非女儿的亲事就应在此人身上?”
第二天一清早,糜老便向刘乾打听刘备的家境身世和年龄大小。刘乾一听,心中便有几分明白,把刘备的家世、年龄、习文练武的情况,都一古脑儿说了出来。糜老听完,不由心花怒放,说道:“既然如此,老朽有一事相烦,膝下有一小女,名叫春莲,与令弟同庚,还尚未婚配,烦你为小女作媒,匹配令弟,不知成否?”刘乾满口答应下来,说道:“这事我和弟弟谈谈,然后再作定局。”接着,刘乾回房便把此事和刘备说了,刘备推托半天,最后说:“只要母亲不怪,我就同意了。”
再说糜老夫妇把这事与女儿春莲说后,春莲满脸飞红地问母亲道:“孩儿终身大事,应由父母作主,但我有一心愿,愿向父母说明,如能答应孩儿要求,任凭母亲作主,不然,我誓死不从。”甘氏听后忙问道:“你有什么心愿,快当面讲来!”春莲说:“孩儿与甘兰英妹妹私小商定,将来愿嫁一夫终身相伴,永不分离。母亲能替孩儿作主,孩儿的终身大事便听母亲的。”甘氏听了低头不语。半晌,糜老才说:“既然如此,可把兰英唤出,问明白再作道理,如她们同意这样做,然后再设法成全此事。”待把甘兰英叫来问及此事,兰英红着脸说:“我和春莲姐姐从小就有此誓言,今日她既与姑父姑母说明,但愿二老作主,侄女听吩咐就是。”糜老便又把此事与刘乾说了,刘乾自然心中欢喜,满口答应了下来。与刘备说后,又从刘备身上找出用红丝线缠在一起的两个大钱作为定礼留给了糜老。 他们二人回到家,和刘备母亲马氏一说,马氏当然喜出望外,一口答应下来。准备停当后,择日与刘备完了婚。就这样,刘备一下子娶了甘兰英和糜春莲两位夫人。
[b][size=3][color=#002060] 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夫人——乱世袅姬孙尚香[/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50c814476013829456a97490946d9.jpg[/img]
[/color][/size][/b]
孙夫人的父亲孙坚,哥哥孙策、孙权都是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铁马金戈,悲歌慷慨,但英雄命短,孙策死时只有26岁。当时孙权20岁左右,他继承父兄遗愿,东打西杀,顽强作战,开创了一个新的天下。孙家的天下确实来之不易,一寸一寸的土地都是用血换来的。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夫人的婚姻,是历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婚姻。在曹操欲扫平江南的时候,孙权出于无奈与刘备合作。当初刘备没有立足的地方,向东吴借荆州暂时栖身,约定以后归还。
赤壁之战后孙权想讨回荆州,刘备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托。荆州在今天湖北一带,不但物产丰饶,粮草充足,而且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更何况当年孙坚就是在夺荆州的战争中战死的,所以刘备借荆州而不还对孙权来说,根本不能接受。但一提起归还荆州的事,刘备就放声大哭。孙权实在没有办法,东吴的得力将领周瑜给孙权设计,趁刘备丧妻之机,以其妹孙尚香送给刘备作继室为诱饵,借口吴国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刘备去东吴完成婚礼。名为东吴与刘备连亲,实则趁刘备过江之机加以拘禁,好逼诸葛亮拿荆州换回刘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
刘备原先的夫人有甘夫人、糜夫人,但在兵荒马乱中都先后死的死,亡的亡。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历来就告诫刘备,蜀国的主要敌人是曹操,蜀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应是“联吴抗曹”。所以当孙权派使者鲁肃到蜀国表达愿结秦晋之好并共同抗曹的意见后,自然是一拍即合。
汉献帝十二年腊月下旬,刘备率领一行人来到京口,与吴国缔结良缘。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刘备到京口后,先拜访鲁肃,再贿赂乔国老,更讨好吴国太,在甘露寺吴国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就真的招他为婿。终于使圈套、陷阱遍布的相亲事件,在刀光剑影中圆满完成。
结婚的那一天,一百多个侍婢簇拥着一位珠围翠绕的袅娜佳人与刘备参拜天地。待入了洞房刘备不禁吃了一惊,洞房里面侍婢佩剑侍立一旁,好像要出兵打仗的样子。刘备不禁心惊胆战的问:“这是做什么?”侍婢说:“我们郡主从小喜欢练武,一向是兵器随身。”刘备说:“今夜是洞房花烛的好日子,还是将这些暂时拿开的好。”孙夫人撇嘴说:“你打打杀杀了大半生,难道还怕兵器么?”刘备故作镇静地说:“厮杀半生,何惧兵器?”于是装着昂首挺胸的样子走进内室。
当时刘备虽然年过半百,然而身体魁梧,相貌堂堂,有龙凤之姿与天日之表;而这个孙夫人只有20来岁,正值青春妙龄,神采奕奕,长得也很端正,即使这段婚姻掺杂了浓厚的政治成分,然而在温馨的洞房花烛之夜,一切政治因素在男欢女爱的冲击下,都暂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刀光如雪洞房秋,信有人间作婿愁;烛影摇红郎半醉,合欢床上梦荆州。这宗政治婚姻就这样形成了。
周瑜所谋之事,没想到会这样。既已弄假成真,只好就此用计。于是他们想把刘备软禁于吴国。具体办法是:大张旗鼓为他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孙权马上修整东府,广栽花木,盛设器皿,请妹夫与妹妹居住;又增女乐数十余人,并赠金玉、锦绮玩好之物。吴国太以为孙权好意,高兴得不得了。刘备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花天酒地,其乐融融,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
赵云与五百军兵在东府前住,在终日无事的时候,想起孔明临行前给他的三个锦囊,按照孔明的要求,去告诉刘备说:“曹操要报赤壁鏖兵之恨,起精兵五十万,杀奔荆州。”刘备听了,十分着急。他对孙权说曹操眈视荆州不能不回去,孙权不好说不放的话,况且刘备早将吴国太哄得团团转,另外他也想让刘备驻荆州作为曹魏和东吴之间的缓冲。等到刘备携孙夫人回到了荆州以后,周瑜从江陵来见孙权,问起孙权为何放刘备回去,孙权说是防备曹操,周瑜只好无奈叹息。他给孙权分析了形势,孙权也很后悔,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桩政治婚姻十分奇妙。孙夫人怀着献身国家的使命,竟落入“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的世俗轮回之中。然而,这个智勇双全的女性,追随刘备回到荆州后,始终保持着进退自如的处境。但毕竟这是孙权埋在刘备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诸葛亮时刻提醒刘备要小心翼翼,以免稍有闪失,就会命归西天。其实,孙权的这一招是一箭双雕,曹操听说后,吓得将笔掉在地上,曹操对孙、刘更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之后,刘备占领了湖南一带,接着占领益州,即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地区。随着蜀国力量的壮大,蜀国占领荆州已经日益成为对吴国的威胁。孙权再一次强烈要求蜀国归还荆州。刘备取得益州后根本不想归还荆州,孙权便趁刘备西征入川的时候,悄悄给妹妹写信谎称吴国太病重,想将孙夫人和阿斗骗到东吴,然后用阿斗换回荆州。孙夫人不辨真伪,匆匆携阿斗登船回吴国,张飞、赵子龙闻讯追赶拦截,把刘阿斗留下,只放孙夫人一人回去。
孙夫人到了东吴后才知吴国太根本没有病。从此以后,孙夫人留在了东吴,被迫还是自愿不得而知,只是与刘备再也没有见面。这桩政治婚姻大约持续了3年。当初孙夫人虽然也有温存的一面,但日常倚仗兄长的势力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不仅刘备身边的大将都怕她三分,刘备也不敢违忤。等孙夫人回到了东吴,刘备回想起那些提心吊胆的感觉,所以也不派使者去东吴迎接孙夫人。
孙夫人一去,吴蜀关系恶化,围绕着荆州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剧。刘备这时在蜀中站稳了脚跟,孙权又觉得要武力收回荆州希望渺茫。孙权又故伎重施,刚玩了大政治又玩小政治,希望与关云长结为儿女亲家,讨关云长的女儿做儿媳妇,被关云长拒绝,孙权更被关云长的“虎女焉配犬子”气得昏了过去。在周密准备后,吴国年轻的将领吕蒙轻取轻敌的关云长,让关云长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之后,曹操死在洛阳,而张飞也被部将所杀。曹操死后,他的儿子即位为皇帝,刘备即于第二年称帝。
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出兵讨伐东吴,为关云长、张飞报仇。然而,刘备进攻吴国一败涂地,退到白帝城,愧悔交加,悒郁而死。孙夫人听到刘备的死讯,百感交集,毕竟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亲至江边祭奠,然后投江而死。
[hr]
[b][size=3][color=#002060]蜀汉后主刘禅的皇后——大、小张后[/color][/size][/b]
[b]大张后[/b]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969d1447601552a8ac42a5937ca79.jpg[/img]
张氏是涿郡人(207?-237年),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任皇后,她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张飞之长女。其母夏氏家族均为魏国之将侯,张氏可谓出身将门。张氏自幼受到家庭浸染,所以性格豁达开朗,并且聪明过人。打小张氏就时常出入皇宫,所以,对后宫的生活也略有所知。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时,其子刘禅被立为太子。刘备就曾与张飞商量,让此女进宫做自己的如意儿媳。 章武元年(221),刘备正式称帝,刘禅被立为太子,张氏被纳为太子妃。 章武三年(223)夏,刘备病逝,刘禅继位为帝,改元建兴,张氏被立为皇后。 建兴十五年(237),张皇后病逝,葬于南陵。为‘敬哀皇后。
[b]小张后[/b]
[b][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8578144760155495b7b9c1bbb44b9.jpg[/img]
[/b]
小张皇后,是蜀汉后主刘禅前任张皇后的妹妹,三国名将张飞的次女。其姐逝世后,后主选中妹妹为继后。 建兴十五年(237),小张氏入宫。次年的正月被立为皇后。但后主刘禅自幼喜爱玩耍,刘备深知刘禅的品行。所以,临死前曾嘱咐诸葛亮:“如太子刘禅尚能辅佐就辅佐;如果实在不行,你可自立为君。”
但后主刘禅十分敬重诸葛亮,将一切政事都交由他处理。诸葛亮也尽心尽力辅佐于他。诸葛亮死前又将国事托付蒋琬,刘禅听从诸葛亮的遗嘱,任命丞相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兼益册刺史。后来又封为大将军,接替诸葛亮的职位。
因少了诸葛亮制约的刘禅,他那原本贪图享乐的劣根又显露出来。他不但不理朝政,对大臣们的奏章不予理会,还时常带领宫人、宦官外出游玩,还令人在内宫设置声乐供其赏玩娱乐。蒋琬对他没有一点办法。小张皇后对他的放荡行为也只能望而叹之!
景耀五年(262),姜维发现魏有代蜀的迹象,便上书刘禅,建议派重兵防守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和阴平(今甘肃文县),但刘禅置之不理。第二年,魏军果然代蜀。敌军兵临城下时,刘禅已作好了投降的准备。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听说后,悲痛万分的乞求刘禅:“父皇,若真的没有办法,也应该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计稷共存灭,怎么可以投降啊?”但刘禅因为贪生怕死,他最后还是率着太子和百官缚着双手,抬着棺材投降了。北地王刘谌因不愿忍受屈辱,便杀死妻子后自杀身亡。
蜀灭亡后,小张后随刘禅举家迁往洛阳。魏封刘禅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奴婢百人。刘禅对此十分满足,全然忘了自己是蜀国的国君。魏国为了羞辱蜀国的君臣,将刘禅的宫人赐给魏国无妻子的诸将为妻。而做为亡国之君的刘禅还怡然自得、乐不思归。小张后一直随着刘禅在魏国过着寄人篱下、形同囚徒的生活。 西晋泰始七年(271),刘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生活在魏国的小张后思念蜀国,不久也在抑郁忧伤之中死去。
[hr]
[b][size=3][color=#002060]东吴烈帝孙坚的夫人——吴氏[/color][/size][/b][b][size=3][color=#002060][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558b14476018252e9106be8014f28.jpg[/img]
[/color][/size][/b]
吴氏,中国东汉末年江东地区的女性,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江东孙氏政权的开创者孙坚的原配妻子,三国之一吴国的奠基者孙策和建国者孙权的亲生母亲。由于孙坚生前担任过东汉的破虏将军,人称“孙破虏”,作为孙坚夫人的她也因此被称为孙破虏吴夫人,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则被称为吴太夫人。其次子孙权自立为吴国皇帝后,她被追尊为皇后。 《三国志》等正史中没有关于吴夫人的名讳及其祖先的描述,只能在野史或吴姓宗谱中略窥一二,但准确性值得怀疑。据《江阴吴统宗源流考》,吴夫人是春秋时期吴国第一位国王寿梦第四子季札的直系后代。季札的后代们本应为姬姓,吴国被越国灭亡后,改以国号“吴”为姓。季札虽然两度将吴国王位让出并流亡国外,但他的子孙繁衍发达,吴姓的各支族谱大多称出自季札之后,吴夫人也不列外。吴夫人的祖父是季札的直系后代吴允承,父亲是吴惴,她有个弟弟叫吴景,还有正史上没有记载的哥哥和妹妹,哥哥叫吴熊庆,妹妹就是《三国演义》中随着吴夫人一起嫁给孙坚的吴国太。吴惴夫妇过早去世,长子吴允承继承家业,次子吴熊庆则带着姐姐(吴夫人)和妹妹(吴国太)往南迁居到吴郡下辖的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西),三人就住在一起相依为命。正史中虽然记载了吴夫人和弟弟吴景迁居钱唐,但没有记载她还有哥哥和妹妹,也没有记载她的妹妹和她一起嫁给了孙坚。
后来,孙坚听说了吴夫人才貌双全,想要娶她。吴夫人的亲戚们嫌弃孙坚,认为孙坚为人轻浮、狡诈,于是拒绝孙坚的要求,孙坚感到非常羞愧和遗憾。吴夫人知道孙坚不好惹,就对亲戚们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我这个小女子而招惹祸事呢?如果他(指孙坚)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该如此。”于是吴夫人嫁给了孙坚。吴夫人共为孙坚生下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生长子孙策;光和五年(182年)生次子孙权; 光和七年或中平元年(184年)生三子孙翊;之后又生幼子孙匡(生年不详);她还生了一个女儿,很可能就是后来嫁给刘备的孙夫人。从她生长子孙策的时间来推断,她和孙坚结婚不会晚于175年。东晋时干宝所编的《搜神记》记载了吴夫人怀孕孙策和孙权的传说:吴夫人第一次怀孕时梦见月亮进入自己的肚子,就生下了孙策。第二次怀孕时梦见太阳进入自己的肚子,又生下了孙权。时任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将家搬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吴夫人母子们随行。孙策就是在舒县城结识了周瑜,并成为一生的知己。
191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杀死,长子孙策继承父业。孙策的舅舅、吴太夫人的弟弟吴景,当时任丹杨郡(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吴郡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于是孙策用船载着母亲前往曲阿与舅舅会合,也将父亲孙坚暂时葬在曲阿。后来在孙策征讨江东各地的过程中,吴太夫人从曲阿迁往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又迁往阜陵县(今安徽省全椒县附近)。孙策征服江东吴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治所在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等地后,驻扎在江东的中心城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太夫人也因此回到了故乡。据《江表传》记载,孙策在治理江东和吴郡的末期,逮捕了传教行医的道士于吉,想要杀掉他。很多人同情于吉,他们让妇女们拜见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请她救于吉。吴太夫人便对孙策说,于吉为将士们治病疗伤也是为了帮助孙策的军队,不可以杀。但孙策不听,终于将于吉杀害。该事件后来被罗贯中写入《三国演义》,并加以神化,成为演义中孙策的重要死因之一。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吴太夫人又辅佐年轻的孙权。建安七年(202年),吴太夫人去世。临终前,召见张昭、董袭等人,嘱托后事。
吴太夫人去世后,与夫君孙坚合葬,两人的合葬墓位于今苏州盘门外青旸地,俗称“孙王坟”,孙权称帝后改“墓”为“陵”,号“高陵”。而吴太夫人的长子孙策的墓也在附近,俗称“孙将军坟”。黄武八年夏四月十三丙申日(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自立为皇帝,建立吴国,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同时追尊母亲吴太夫人为武烈皇后。孙权称帝后,为了报答母恩,于赤乌年间(238年-251年)在吴太夫人的故居(今苏州市人民路北北塔公园内)建造佛寺,名为“报恩寺”,南朝梁和南宋时两次重建,又经历代兴废,现寺已不在,仅存宝塔,塔名报恩寺塔,今俗称北寺塔,是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hr]
[b][size=3][color=#002060]东吴大帝孙权的皇后——步练师[/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2015/11/75076_fb411447602119ff1cf08de0e76cc.jpg[/img]
[/color][/size][/b]
步氏是临淮淮阴人,与丞相步骘同族。东汉末年,她与母亲迁徙到庐江郡。孙权的哥哥孙策带兵攻打庐江郡,庐江被破,当地的百姓迁到江东。步氏因为美丽被孙权相中,嫁给了孙权。 婚后,生下两个女儿,长女鲁班全公主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又改嫁给全琮;小女儿鲁育许配了朱据,朱据死后改嫁刘纂。步夫人性情和婉而不妒忌,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得到了孙权的宠爱。
黄龙元年(229),孙权建立吴国,正式称帝,改元为黄龙。孙权称帝后一直想将步氏立为皇后,但群臣认为应该立皇太子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为皇后。于是,君臣僵持对立。所以孙权长达十多年始终未立皇后。不过步氏在皇宫内的威严仅次于孙权,人们都称她为“皇后”,而且孙氏亲戚向孙权上奏时也是以“中宫”称呼步氏。布氏去世后,群臣按孙权之意,上奏请追封步氏为皇后,大帝孙权终于了却了心愿。赤乌元年(238年)十月初一,步氏被追封为皇后,并授于皇后的印章、丝带。册立诏书十分哀婉。诏书曰:“惟赤乌元年闰月戊子,皇帝曰:呜呼皇后,惟后佐命,共承天地。虔恭夙夜,与朕均劳。内教修整,礼义不愆。宽容慈惠,有淑懿之德。民臣悬望,远近归心。朕以世难未夷,大统未一,缘后雅志,每怀谦损。是以于时未授名号,亦必谓后降年有永,永与朕躬对扬天休。不寤奄忽,大命近止。朕恨本意不早昭显,伤后殂逝,不终天禄。愍悼之至,痛于厥心。今使使持节丞相(醴陵亭侯雍)奉策授号,配食先后。魂而有灵,嘉其宠荣。呜呼哀哉!”葬于蒋陵。 太元二年(252)四月,孙权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大皇帝,七月与步氏一起安葬于蒋陵。
[b][size=3][color=#002060]东吴大帝孙权的赵夫人——历史记载最早女画家[/color][/size][/b]
赵夫人,是孙权众多的嫔妃中的一位,在《三国志·吴书·妃嫔传》中没有记载,但她的事迹却散见于多种文献中。她是最早见之于文献记载的女画家。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吴主孙权赵夫人,是赵达的妹妹。赵达,河南人,《三国志·吴书》有传。年少时曾精研“九宫”、“一算”的学问,推算精微神灵。避难江东后,出任为孙权的太史郎,掌管推算历法。他的妹妹深受家学熏陶,勤奋好学,博识广闻,多才多艺,拥有当世无比的“三大绝技”。这在晋朝王嘉的《拾遗记》中有详细地记载。
一是“机绝”。她心灵手巧,能在手指间用彩丝编织龙凤图案的织锦,大的超过一尺,小的仅有一寸。 二为“针绝”。孙权在长期的行军作战中,很想有一位擅长绘画的人,帮助自己绘制一幅有山川地势,供行军布阵用的地图。赵达得知后,就把善长绘画刺绣的妹妹推荐给了孙权。赵夫人的绘画,往往构思巧妙无双。她根据山川地形,绘制了一幅九州江湖山岳形势图。但她认为:“丹青的颜色很容易消褪无痕,不能长久保存,不如把它刺绣出来。”于是又把描绘的江湖、山岳、城邑等图案,绣在一块方形的帛上,进献给孙权。因此赵夫人被后人称为“画绣”的创始人。三为“丝绝”。江南的春夏时节,天气特别潮湿闷热,孙权休息时常常苦不堪言,为了通风纳凉,就只好卷起紫绡幔帐,但又多蚊蝇叮咬。于是,赵夫人决心编织一种凉快的轻帐。她用发丝、丝线加工织成薄绢,裁制成帷幔。据说这种轻帐夏日里能习习生风,因此,孙权常常随身携带,作为行军的幕帐,而卷起来又可以放在枕头里面,携带使用非常便利,被时人称之为“丝绝”。 赵夫人以机、针、丝“三绝”著称于世。尤其在绘画方面,不仅能“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还能“绣作五岳列国地形”,这种地形图实际上就是山水画的一种,它的实用性要求作者具有较强的写实技能以及表现力。由此可以看出,她“实开后世山水画之首”,是开启了山水画先河的第一人。 赵夫人,以她自身卓越的才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画家。可惜还是被身边卓越的男人掩没了光彩,并在后宫争宠中,受到谄害,失去了宠幸而遭贬弃,最后竟失去了夫人的地位而不知所终。
[b][size=3][color=#002060]东吴大帝孙权的夫人——王氏[/color][/size][/b]
王氏,琅玡人(今山东省胶南诸城)人,王卢九的女儿,生卒年不详。孙权之妻,孙皓继位后追封为皇后。王氏被选入宮后,一直到黄武年间才得到孙权的宠幸,并且诞下三子孙和及四子孙霸。當時王氏是继孙权另一妻子步夫人以后最受宠的一位妃嫔。赤乌元年(238),步氏逝世。赤乌五年(242),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并且有意让王氏当皇后。但步夫人所生的女儿全公主,因为憎恨王氏和她的母亲一样受到宠爱,于是恶意中伤她。有一次,孙权病重,全公主等人四处散播传言说王氏面露喜色。孙权听后大怒,谴责王氏如此薄情,最后至使王氏有冤无处诉,忧郁成疾而死。孙和的太子亦被废除。吴景帝永安七年(264),景帝孙休逝世,丞相濮阳兴等拥立孙和之子,乌程侯孙皓为帝。孙皓即位后追封祖母王氏为大懿皇后。她三個弟弟都封列侯。
[b][size=3][color=#002060]东吴大帝孙权的次妃——徐氏[/color][/size][/b]
[b][size=3][color=#002060] [/color][/size][/b] 徐氏,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人。她的祖父徐真与孙权的父亲孙坚十分要好,孙坚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徐真。徐氏和孙权是姑表亲戚,孙权的姑母嫁给徐真,生儿子徐琨,徐氏就是徐琨的女儿。所以,孙权是徐氏的表叔。徐氏先是嫁给同郡的陆尚,陆尚去世后被讨虏将军孙权聘以为妃。徐氏入宫时已是少妇,但因长得容貌秀丽,加上他的父亲徐琨屡立战功,孙权曾要立她为正妃。但是,先她入宫的谢夫人执意不肯,而谢夫人是吴国太作主聘娶的,所以孙权也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思。后来, 孙权有一小妾生下一子,取名孙登,因其母出身太卑贱,孙权先令谢夫人抚养,谢夫人死后,孙权又将孙登转交给徐夫人养育。不久,孙权又爱上了新入宫的步夫人,渐渐开始冷落徐夫人开始冷落了。徐夫人因嫉妒,长发牢骚,结果被废。
徐夫人被废黜后住在吴郡。但她经常派人赐给孙登衣物,孙登每次必沐浴之后才穿。此时,正是步夫人十分得宠之时,孙权意欲立她为皇后,终因朝臣以徐夫人相抗而未成。步夫人对孙登经常也有所赏赐,孙登总是恭敬地接受。孙权要立孙登为太子时,他却推辞道:“本立道才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孙权笑道:“那么立王后,也就是你的母亲是谁?”孙登回答:“母亲在吴郡。” 于是,孙权不说话了,他本以为孙登会说是步夫人。 徐夫人虽然被废黜了,但在孙登心里,一日为母,终身为母。其恭孝之道,在宫廷里实在是难得。后来,徐夫人终因失宠被废而生病死去。
[b][size=3][color=#002060]东吴大帝孙权的元妃——谢氏[/color][/size][/b]
谢氏是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她出身于官宦人家,父亲曾做过东汉王朝的尚书郎和徐县(今江苏泗洪南)令;叔叔谢贞很有学问,做过建昌县(江西宜丰北)长。谢氏受家庭影响,自幼喜欢读书,知书达理,并以她的天姿国色闻名于江东。当时媒人踏破了门槛,但都被谢家所拒绝。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将谢氏聘为孙权的妻子。新婚期间,孙权对谢氏十分宠爱,时常临幸于她。但好景不长,孙权又娶了姑母的孙女徐氏为妃,徐氏比谢氏更加年轻、美丽,孙权对她的恩宠超过了谢氏。孙权甚至想给徐妃更高的名份,谢氏坚决不肯,孙权只好作罢,但此后,孙权对谢氏很冷漠,几乎不再光顾于她。无法接近孙权的谢氏只得独宿冷宫,忍受着悲哀和痛苦,不久恚恨抑郁而死。
[b][size=3][color=#002060]东吴大帝孙权的夫人——袁氏[/color][/size][/b]
袁夫人,三国时期人,袁术之女,她也是孙权的爱妾之一。她与其父袁术是完全不同的人,她为人颇有节行操守。袁术败亡后,她便沦为孙权之妾。虽然很得宠爱,但始终沒有生育。孙权曾屡次將其他姬妾所生的儿子交由她抚养,但都沒有养活。孙权称帝后,在立皇后方面一直举棋不定。他原本想立最宠爱的步夫人为皇后,但是群臣却认为应以徐夫人为皇后。君臣的僵立,至使孙权称帝十几年未立后。后来步夫人过世后,孙权有意以袁夫人为皇后,便袁夫人却以自己沒有生育为理由,拒绝了孙权的好意。因袁夫人不肯答应做皇后一事,而让生有一子孙亮的潘夫人成为皇后。但争强好胜的潘夫人不但没有感激之心,反而对袁夫人一直耿耿于怀,认为皇后之位是袁夫人不要才落在自己的头上。所以,潘夫人一直到死,都一直在设法陷害袁夫人。 [hr]
[b][size=3][color=#002060]东吴会稽王孙亮的皇后——全惠解[/color][/size][/b] 全惠解,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父亲全尚官至尚书,母亲孙氏,全公主(孙鲁班)的侄孙女。吴会稽王孙亮的皇后。全氏聪明伶俐,相貌不俗。况且她们家在当地又是一个大族。原来全公主与太子孙和母子关系不好,为了拉拢孙权宠爱的潘夫人,于是让全惠解与潘夫人的儿子孙亮结婚。
赤乌十三年(250),全公主与潘夫人联手终使太子孙和母子失宠,孙和的太子位也被废除,而改立孙亮为太子。翌年,孙亮的生母潘夫人被立为皇后。神凤元年(252),孙权病逝后,孙亮登基,全惠解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的她也深受孙亮宠爱,并对她是言听计从。于是,全氏家族有五人掌握兵权,全氏的父亲更是从城门校尉、太常、卫将军,做到了尚书,又由原来爵封都亭侯,后来又改封为永平侯。 太平三年(258),全尚夫人孙氏的弟弟孙林当上了丞相,但他对全氏一家无功而受禄十分不满。于是处处与全氏家族作对。鉴于他威胁到了全氏的势力,孙亮就与岳丈全尚商议,企图杀了他。一天,孙亮密令全尚率军行动,全尚无意中把军机告诉了妻子孙氏。孙氏不忍弟弟被害,就派人告诉了孙林。于是孙林连夜发兵,将全尚被捕,又将孙亮贬为会稽王,全皇后被废。
不久,孙亮又被废黜为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侯。全氏也跟随孙亮一起同往封地。晋永宁年(301),全氏死于晋惠帝晚年,时年50余岁。 [hr][b][size=3][color=#002060]东吴景帝孙休的皇后——朱氏[/color][/size][/b]
朱氏(234——265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父亲朱据文武双全,倍受孙权器重。母亲孙鲁育,是孙权和步夫人所生的小女儿。她也是孙休的外甥女。 赤乌末年(238-251),孙权为少子孙休纳年青美貌、温柔贤惠的朱氏为妃。 神凤元年(252),孙权死后,孙亮即位,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于是让诸王均回到自己的封地。孙休当时被迁居丹阳(今江苏丹阳)。不久,朱氏的母亲孙鲁育(也称小虎公主)被她的亲姐姐大虎公主(孙鲁班)陷害。当时,孙亮刚刚即位,由孙林摄政。孙林先逼前太子、南阳王自尽,引起孙鲁育和丈夫朱据的不满。于是,她的姐姐孙鲁班和孙林先设法贬死朱据,后诬陷她同将军孙议通谋,要害死孙林。于是,孙鲁育被下狱处死。死后,还不许她安葬,只是将尸体草草埋在石子岗。五凤二年(255),孙休担心朱氏会因母亲之事而受牵连,就把她送回京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分手时两人难分难舍,抱头痛苦。后来,孙林认为其母亲的事与她无关,又将她送回孙休身边。 太平三年(258),孙林废孙亮,然后迎琅琊王孙休即帝位,是为景帝,改元永安。
永安五年(262),朱氏被册立为皇后。朱氏当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生母的尸骨,她派人去石子岗寻找坟冢,但已无从辨认。吴宫有一老宫人,还记得小虎公主死时所穿的衣裙。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美妇人,从岗上走过。忽然,又飘飘忽忽地进入一座乱坟之中。第二天,这位老宫人立即按梦中所示找到那堆乱坟,挖开一看,果然是小虎公主的遗体。 永安七年(264),孙休即位六年后,病重不起。于是召丞相和大臣入宫,把年幼的太子孙覃托付给他们,然后闭目而逝。朱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但是,丞相、左将军等一班公卿大臣认为,蜀汉已被曹魏所灭,曹魏不久必兴兵攻吴,太子年幼,不能保国,不如迎立前太子孙和的儿子、乌程侯孙皓为帝。于是,大家一起入宫向朱皇后禀明这个意思。朱皇后继承了母亲善良柔顺的秉性,只得凄楚地回答说:“我乃一寡妇,哪里懂得这等大事?但凭卿等做主罢了!”同年八月,乌程侯孙皓继位为皇帝,改元元兴。同年九月,孙皓尊自己的庶母何姬为皇太后,将朱太后贬为景皇后,住安定宫。 甘露五年(265)八月,朱皇后在孙皓的逼迫下自杀身亡,时年30余岁。与孙休合葬于定陵。
[hr][b][size=3][color=#002060]东吴末帝孙皓的皇后——滕芳兰[/color][/size][/b]
滕氏,名芳兰,北海剧县人,她的父亲滕牧官任五官署的中郎,与重臣滕胤同族。后受滕胤的牵连被流放。孙休称帝后,大赦天下之机滕牧才返回建康(今南京),并且担任五官中郎将。永安元年(258),孙皓被封为乌程侯,并且聘娶滕氏为妃。元兴元年(264),孙休死,孙皓即位后,立滕氏为皇后。父以女贵,滕牧也被封为高密侯,并拜为卫将军,主尚书事。不久,孙皓开始对滕氏感到厌倦,有意废掉她的皇后身份,但孙皓的母亲何氏不断劝阻她,而太史说皇后不可以更换,那样的话会影响国运。孙皓笃信巫术,所以始终没有废掉滕氏,还是让她居升平宫。但是,荒唐的孙皓为讨宠妃们的欢心,他居然将所有的宠妃都配上了皇后的玺绶。因此,滕氏虽有皇后之名,而无皇后之尊。天纪四年(280),西晋举兵灭吴,孙皓投降退位。滕皇后和孙皓一起迁往洛阳。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