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ღ﹏气清景明 怀恩思远﹏◈生活※时尚※美食 ღ 清明系列活动◈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2754 回复:31

.ღ﹏气清景明 怀恩思远﹏◈生活※时尚※美食 ღ 清明系列活动◈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乐乐T

ZxID:8445309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0-04-04 0
金嗓子——周璇
— (流螢°) 90 (2010-04-07 13:43) —

点击在新窗播放简介
  
姓名:周璇(zhou xuán)
  原名:苏璞
  籍贯:江苏常州
  身份:中国早期电影著名女演员、民国时期著名歌唱家
  语言能力:汉语普通话,汉语吴语系方言(江苏常州话)
  评价:一代歌后“周璇”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字招牌,号称“金嗓子”,她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经过麦克风传将出来更是委婉动人。就是不爱听国语流行曲的人,也会对她那燕语莺声一般的歌喉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加上电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凉的身世,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心!

 周璇一生共出演了40多部影片,并主唱过电影主题曲和插曲100多首,因其在电影《马路天使》中饰演女主角小红,并在影片中主唱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而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银幕偶像。主要作品还有《李三娘》、《董小宛》、《苏三艳史》、《长相思》、《歌女之歌》、《莫负青春》、《忆江南》、《夜店》等。
  在一个明星不断涌现又不断被遗忘的时代,离开这个世界已近半个世纪的周璇居然一直没有被遗忘,人们无法忘怀她在银幕上无邪而甜美的面孔,还有她天籁般的歌声。 她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在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拍摄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成为早期娱乐界的一颗耀眼之星。她的代表作《马路天使》、《忆江南》等片更是享誉海内外,受到广泛好评。其中《马路天使》在20世纪曾被评为"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之一,周璇本人则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她最适宜扮演的角色是那种天真未泯的小姑娘。看过《马路天使》的观众谁能忘记小红俏皮的笑容和受委屈发脾气时的伤心模样。古装片盛行的当儿,她披上了古典的衣饰,更显露了她的东方美。《孟姜女》、《李三娘》和《董小宛》赚得了多少人的同情之泪?她顽皮的表情、甜美的笑容,中国电影界似乎还无第二人可比。而周璇的歌声至今仍在各色场合流淌着,与今天的时尚依旧显得那么合拍,有一种老贵族般的华丽气息透过歌声流泻出来。
[ 此贴被toni13597在2010-04-04 14:1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90
珈素琼隐

ZxID:11145812

等级: 脱颖而出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04-04 0
— (流螢°) 20 (2010-04-07 13:44) —
特怀念小时候的清明节,一大家族都要去扫墓,因为要去的墓地太多了,通常要一天的时间,很累,不过很开心。大人挑着担子,小孩在前面开路,累了歇歇,渴了喝点水,饿了就吃专门准备的点心。一路笑闹着,山上也有好玩的东西。下午回到家,把自己打理清爽了,就去吃饭,无论老幼,一大家子坐了好几桌,其乐融融。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你寂寞地走在前面
我孤单地寻着你的足迹
你转身
我抬头
原来缘分就是这么简单
春山爱笑

ZxID:10066340


感情在真,抵不过时间。不当推荐人,请勿私聊谢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0-04-04 0
那些曾经的流行------已逝去的岁月
— (流螢°) 90 (2010-04-07 13:44) —
  那些曾经的流行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祖籍为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生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6月举家迁往台东县池上乡。
  1954年 6月举家迁移至屏东县军用机场附近的眷村。
  1958年 至屏东市仙宫戏院附近学芭蕾舞。
  1959年 11月举家移居至台北县芦洲市(1998年升格为县辖市),就读台北县芦洲市芦洲国民小学,表现出音乐天赋。
  1961年 接受启蒙恩师李成清歌唱指导。
  1962年 随“九三康乐队”四处慰问演出。
  1963年 8月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曲比赛以《访英台》获得冠军,为参赛者中年龄最小者。
  1964年 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
  1965年 就读金陵女中,获得台湾第一届初中演讲比赛第五名。
  1966年 参加正声公司歌唱训练班,以优异成绩毕业;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
  1967年 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开始灌录唱片;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正式以歌唱为职业。《凤阳花鼓》、《心疼的小宝宝》、《嘿嘿阿哥哥》

    1968年------到1995 2月返台与家人团聚并接受媒体访问;出席3月23日香港亚视台庆,为最后一次在香港露面;5月8日在泰国清迈因气喘病发与世长辞;5月11日遗体返抵台湾;5月28日长眠金宝山“筠园”;大陆摇滚圈发行告别的摇滚——纪念邓丽君专辑;王菲发行《菲靡靡之音》
    1996 香港嘉利大楼失火,烧毁宝丽金拥有邓丽君原声母带 。《邓丽君八八极品》、《美丽与孤独》
 

邓丽君起因形象高贵、亲切、成熟,令她逐渐成为80年代的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巨星的天王巨星。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当中》,邓丽君被选为港台最有影响力的艺人。据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其中有众人熟知的 : 《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但愿人长久》《又见炊烟》
  《我只在乎你》《漫步人生路》《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美酒加咖啡》《你怎么说》
  《何日君再来》《独上西楼》《回娘家》《千言万语》《夜来香》《在水一方》
  《小村之恋》《北国之春》《爱人》《忘记他》《再见,我的爱人》《南海姑娘》
  《原乡人》《梅花》《爱的寂寞》《恰似你的温柔》《奈何》等等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邓丽君的歌是那首《我只在乎你》初次并不觉得怎么样只是觉得好听。
后面陆续听过《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记得听这首歌的时候是因为某班的同学说某人很花心呢?当时觉得好玩还学来着呢?
我记得我在上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歌词本,总是喜欢把别人抄好的歌词或者自己喜欢的歌词借过来抄这个习惯维持到初一因为学业问题就没有在抄了。(哎!真是怀念啊)

我真正认识邓丽君是从她和保罗的爱情故事开始的。
1981年,邓丽君来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在此期间和郭孔丞的感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时间二人的绯闻成为香港各大媒体的头条,而双方一改昔日的低调,对这段恋情坦然承认,邓丽君亲自为郭下厨做饭,而郭则非常乐观地对新闻界透露二人将在1982年春天结婚。
  然而这段恋情最终却没能开花结果。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一向非常疼爱自己的长孙,亲切地称之为“胡须佬”。她一见到邓丽君,便与其约法三章:婚后洗尽铅华,不做歌手;从此不得在任何场合抛头露面唱歌;断绝和娱乐圈一切朋友的联系。
  当时在歌坛如日中天的邓丽君表示为了爱情可以舍弃自己歌唱事业,但断绝娱乐圈一切朋友的联系对她来说无疑太不公平,双方互不相让,最终这段恋情以“无言的结局”告终。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君不见,共饮一江水。爱情是这样的吗?

邓丽君离开英属香港,旅居法国,结识了年纪较轻、身为摄影师的法国籍男友。
其实邓丽君从1991年认识保罗开始,她不但持续婉拒参与商业演出,更行为低调,几乎非必要绝不曝光,来往法国、香港等地过着离群隐居的生活。因此,当1995年初,邓丽君回台湾探视母亲时,家人就相当讶异为何邓丽君的气喘病喷剂几乎不离身,并且健康状况不佳。邓丽君则说,可能是1994年在日本仙台演出后,感冒迟迟未愈,加上香港房子停电等因素导致湿气过重,让气喘宿疾发作所致。家人纷纷叮咛她要勤看医生、保养身体。没想到意外却发生得这么突然。


如果当时邓丽君能选择一个爱她比较多的而不是爱自己比较多的人,事情是不是就不会这样呢?(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为据)


事故发生时,保罗刚好出外购物,回来后发现邓丽君病危为时已晚,因此他相当低调难过,一整天把自己关在饭店房间里,也不愿与媒体多做交谈。面对邓家人的悲愤与指责,保罗也一直相当低调。百般巧合,或许正如台湾一位密宗大师林云所说,邓丽君原本应该是“长命之人”,不过命中劫数到了,这一关没能躲过去罢了,让人不胜欷。


这样的一代歌星就这样消香玉殒了。
那些曾经的流行
那些已失去的岁月
请记住这个地球上曾经有位可心佳人
                                邓丽君!!!
[ 此贴被春山爱笑在2010-04-05 01:2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90
风中浮玲

ZxID:8370029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0-04-04 0
— (流螢°) 20 (2010-04-07 13:44) —
清明节
每年的4月5日,不管晴天还是下雨,不变的是我们全族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翻山越岭的去扫墓。鞭炮、香、腊烛、白纸、酒、供品,最少不了的是锄头。先人的墓是分开的,有时翻过几座山头才一位祖先,所以时间是很紧迫的。那天也是深山最热闹的一天,在山中时不时听闻人们开怀的笑声和鞭炮声,为那静默的深山增添了几许热闹。大山中的墓地长满了野草,小孩子用手去拔草,大人就用锄头铲光附近的草木,放上供品,挂上白纸,点上香,每个人都要弯腰上香,期望着祖先可以保佑后代的兴盛,最后再点上鞭炮。扫完墓,全族晚上就用供奉过祖先的鸡鸭吃饭,那热闹丝毫不逊于过年的气氛。
今年的清明节回不了家,只能一个人在这里怀念以前的时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xiejinping

ZxID:156628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0-04-04 0
— (流螢°) 30(包括楼下) (2010-04-07 13:45) —
清明时节话烧饼:        过了二月二,直到清明节,恩平城镇的烧饼作坊应运而生,有的甚至几档连在一起,形成烧饼制作专卖行。因为烧饼是当地群众历来清明扫墓祭祖的主要祭品,各地作坊便抓紧机遇,日夜制作,供应市场。因为这个缘故,在恩平,清明节又称“烧饼节”。

  恩平人之所以用烧饼作为扫墓祭祖的主要祭品,当中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明朝时,恩平有个叫冯德的人,在兵营当千总,他的妻子很爱吃恩平烧饼。一天,家里来人说冯妻病了。冯德思妻心切,遂辞官赶回家,可是当他回到家时,爱妻已辞世了。之后,每年清明,冯德都带上妻子最爱吃的恩平烧饼拜祭她。有一年,冯德刚摆好祭品,发现一个放牛娃晕倒在旁边。冯德忙上前查看,只见放牛娃面黄肌瘦,想他准是饿坏了。冯德立即在妻子坟前祷告,说救人要紧,望妻子莫生气,然后把拜祭妻子的烧饼拿给放牛娃吃。放牛娃醒来后,深刻地记住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以及救命的烧饼。放牛娃长大后做了大官,想要报答恩人时,冯德已去世了。于是他就买了许多烧饼到恩人冯德坟前拜祭以示感恩。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渐渐成了一种习俗。自此,恩平人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就用烧饼作为主要祭品,并在拜祭完后把烧饼分给过路人或在附近干农活的人。

  恩平人制作烧饼,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加上制饼作坊多,互相竞争,因而制出来的烧饼质量上乘,独具品味,皮脆囊软,甘香可口。如果夹上烧猪一起进食,味道更佳。群众称“烧饼夹烧猪,食过返寻味”。正因如此,恩平烧饼早已登上了恩平美食殿堂,驰名海内外。不少恩平籍的海外游子,如果清明时节回乡,常有在外的亲朋叮嘱他们返回时携带几斤恩平烧饼,供大家品尝。

  笔者走访过制饼的老师傅。据称,要制作靓烧饼,必须采用传统工艺。第一,要选用纯净靓糯米打粉,粉和糖要比例适中;第二,饼酱发酵充分,揉制粉团功夫做足;第三,烤饼炉盖用木柴生火,炉子用木炭生火,上下恒温烤制,并严格掌控好烘烤时间。这样烤制出来的烧饼,就会皮脆囊软,甘香可口,吃过之后还想吃。

  恩平烧饼简称“恩平烧”。据老一辈说,“恩平烧”过去数牛江渡(今牛江镇)的白糖烧饼最有名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恩平各地的烧饼各具特色,而且品种逐渐增多,除了传统的斋饼、冰肉芝麻饼外,还推出有豆沙馅饼、奶黄馅饼、叉烧馅饼、咸甜饼等等,适应了各种口味人群需求。

  美哉妙哉,欢迎各方游客齐来品尝恩平美食靓烧饼,享受一下个中美味!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0
xiejinping

ZxID:1566285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0-04-04 0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清明节由来、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清明节由来、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kiwi_88

ZxID:2322801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0-04-05 0
— (流螢°) 20 (2010-04-07 13:47) —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兴尽方归。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索索的猪

ZxID:8212267


等级: 内阁元老
到处走,不着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0-04-05 0
— (琳儿来也) 10分 (2010-04-07 13:54) —
清明前期在苏州看见了好看的旗袍
我想我一直是个古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0-04-05 0
— (流螢°) 40+50 (2010-04-07 13:47) —

清明系列活动——清明节由来
  又是一年清明至,那么就说说清明节的由来吧。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系列活动——美食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清明节习惯。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在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有的.做绵菜饼可是很有讲究的,先要去地里采摘绵菜,(绵菜这东西可不是种的,是每到这个清明时节就会自已长出来的,)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个石头做的一种工具,以前他们用来倒年糕用)倒碎后,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要把绵菜全部均匀的容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后我们就要准备里面的馅,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我们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我们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要放一张柚子叶,一、是避免粘锅、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放了柚子后,这个绵菜饼里会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好吃起来口感好多了,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上25分钟即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
  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
  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

清明节美食——图片解说


青团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



绵菜饼

  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先要去地里采摘绵菜,(绵菜这东西可不是种的,是每到这个清明时节就会自已长出来的,)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个石头做的一种工具,以前他们用来倒年糕用)倒碎后,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要把绵菜全部均匀的容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后我们就要准备里面的馅,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我们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我们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要放一张柚子叶,一、是避免粘锅、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放了柚子后,这个绵菜饼里会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好吃起来口感好多了,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上25分钟即可.



清明活动——曾经的流行
  无可替代的曾经——林青霞
  徐克曾说林青霞是无人能代替的,50年才能出一个.他说:"林青霞是上世纪60年代很多年青人的暗恋对象,她代表了一个年代的符号,我们从她的影片里学习爱情生活的经验." 事实证明,徐克至今都对这段"银幕暗恋情怀"都很难放手,不断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 从1983年的《新蜀山剑侠传》的纯美飘逸到《东方不败》里林青霞俊美潇洒的“男性”之姿,不夸张的说,是徐克赋予了林青霞第二次艺术生命。在《东方不败》中林青霞的男装东方不败造型英气十足,眉宇带着杀气,其扮相绝对是前无古人。
  对于林青霞的印象,最初不过是源于电影。
  初看她的电影《白发魔女》,彼时不过是女童, 还记得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守候她的出场,那个天仙一样的青霞姐姐,真美!还记得,当演到青霞和哥哥的一段激情戏时,妈妈捂住了我的眼,彼时,不懂,虽一眼,却只觉得画面很唯美。
  现在看,似乎懂的了相爱的两个人,只是如此缠绵过的人儿,却依然不能互相信任,青霞在哥哥的质问下,满头青丝变白发,无处话凄凉。
  想恋的人啊!
  请别怀疑我,好吗?
  即使全世界都不相信我
  但我只在乎你一个人的想法
  请别让我挥剑斩情丝,好吗?

  在与星爷合作《鹿顶记》中,林青霞扮演了神龙岛主一角,一如她所展现的那样身怀绝世武功,精妙甚至胜过许多男高手。
  但最后她依然为了心爱的男人,做了他背后的女人,只为了最爱男子的一笑。纵有万般的委屈,也化做了云烟,随风而去,留下遗憾。

六指琴魔剧照

  我始终难以忘怀的是林青霞见到元彪所扮演的弟弟来相认,却被他误解是杀父仇人后,那转身飞去时,哀伤的眼神。她将要去面对所有的仇家。
  从今而后,也许再也无法相见的亲人,却还误解自己,也许会孤独终老。
  那眼神里的哀伤,触动了我心底的最深处……
  喜欢她,不需要理由,怀念那段过去的辉煌!

[ 此贴被夏恋天使在2010-04-05 15:5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90
紫意

ZxID:7753460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0-04-05 0
— (流螢°) 20 (2010-04-07 13:47) —
我们这清明节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还有就是在家门口周围的门上或者窗棂上插上晒干的艾草,以避邪之类的。
吃什么的好像没注意,我们家主要就是去扫墓……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summer67

ZxID:1548056


等级: 职业撰稿
平淡-幸福-生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0-04-06 0
— (流螢°) 50 (2010-04-07 13:48) —
清明--- 生活§美食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绵软的淡粉团在手里捏揉,隐隐有股子清香气。那气味是春天的甜腥气。

  清明草其学名为鼠鞠草,也有叫鼠曲草、鼠麴草的,音都相同,只是“鞠”字写法各异。鼠鞠草,俗称清明草,又名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绵菜、米菜、荠菜、地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绵毛,叶如菊叶而小,开絮状小黄花,一年生草木,清明时节,萌生绵绵白毛细叶。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本草纲目》中有段记载的文字:「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该草遍布我国各地,先人历来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团的记录。


  清明果做法分甜、咸两种。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点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包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清明在古代也成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做清明果,是用清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皮子,白色的米粉加上清明草的绿色汁液立刻就变成了碧绿色,然后包入馅,这时候还需要一个有圆形刻花的木质模子,将包好的清明果压入模子中,再拿出来时就会有一面印上了漂亮的花纹。一般一块木板上会有三个不同花纹的模子,做好的清明果也会各有特色。上锅蒸好后的清明果是碧绿的像馅饼一样的东西,没有印花的那一面会垫着一张圆形的竹叶,小小的点心透着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 清明果也被人称作清明团子。
  清明果在南方很是盛行,尤其是江浙沪一带。
      一把苦菊,就是这种像菊叶的菜。用榨汁机榨成一碗绿莹莹的菜汁备用,然后把糯米粉和面粉按照2: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加入糖和菜汁搅拌均匀揉成柔软的面团,再准备了一碗黑芝麻糖馅做馅料。一切就准备停当了。
下面上图咯:
1、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段,拌好馅料





2、准备好一个模具(一个瓶盖子)凑合一下,开始把芝麻馅包在里面,再压在模具中,注意要抹点油哦,不然会很粘的。








3、做成圆饼形,看不错吧,先蒸几个尝尝看











      碧绿的清明果,寄托的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也代表着春意盎然的气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此贴被summer67在2010-04-06 12:0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0
0o~圈圈~o0

ZxID:11620690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0-04-06 0
— (流螢°) 20 (2010-04-07 13:48) —
天津的清明习俗

天津倒米有说清明扫墓时一定要吃什么东西。但是在扫墓的时候,家人都会买一些糕点和时令的新鲜水果带到坟地或者公墓的墓碑前~成宝塔状的摆放~祭拜已逝的家人~
尤其是在城郊还有祖坟的家族~在祭拜完成后~会将一些供品埋进坟堆里,但是会把祭品尖端的那个水果活着糕点带回来给小一辈的孩子吃,叫做“供尖”,是祖上给后辈的福祉与祝福。

扫墓的话~我们家每年都会给爷爷奶奶的坟添上一车的土,这样坟就会越来越大。也算是子孙的孝心吧。

别的就没有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