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生活§美食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绵软的淡粉团在手里捏揉,隐隐有股子清香气。那气味是春天的甜腥气。
清明草其学名为鼠鞠草,也有叫鼠曲草、鼠麴草的,音都相同,只是“鞠”字写法各异。鼠鞠草,俗称清明草,又名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绵菜、米菜、荠菜、地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绵毛,叶如菊叶而小,开絮状小黄花,一年生草木,清明时节,萌生绵绵白毛细叶。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本草纲目》中有段记载的文字:「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该草遍布我国各地,先人历来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团的记录。
清明果做法分甜、咸两种。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点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明果;包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为咸清明果。清明在古代也成为寒食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做清明果,是用清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皮子,白色的米粉加上清明草的绿色汁液立刻就变成了碧绿色,然后包入馅,这时候还需要一个有圆形刻花的木质模子,将包好的清明果压入模子中,再拿出来时就会有一面印上了漂亮的花纹。一般一块木板上会有三个不同花纹的模子,做好的清明果也会各有特色。上锅蒸好后的清明果是碧绿的像馅饼一样的东西,没有印花的那一面会垫着一张圆形的竹叶,小小的点心透着股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 清明果也被人称作清明团子。
清明果在南方很是盛行,尤其是江浙沪一带。
一把苦菊,
就是这种像菊叶的菜。用榨汁机榨成一碗绿莹莹的菜汁备用,然后把糯米粉和面粉按照2: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加入糖和菜汁搅拌均匀揉成柔软的面团,再准备了一碗黑芝麻糖馅做馅料。一切就准备停当了。
下面上图咯:
1、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段,拌好馅料
2、准备好一个模具(一个瓶盖子)凑合一下,开始把芝麻馅包在里面,再压在模具中,注意要抹点油哦,不然会很粘的。
3、做成圆饼形,看不错吧,先蒸几个尝尝看
碧绿的清明果,寄托的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也代表着春意盎然的气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也为后人留下了描写清明节的著名诗句: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此贴被summer67在2010-04-06 12:0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