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力优异,擅长联合难度,所有成套(绳、环、棒跟彩带)的编排都充满高难度动作,被称作艺术体操界的难度第一人。
似乎一切美好的词语都可以用在俄罗斯艺术体操选手叶夫根尼娅·卡纳耶娃身上。微抬的颌、下沉的肩、修长的颈、挺拔的胸、平坦的腹、圆润的臀、笔直的腿,高贵如白天鹅,优雅如梅花鹿……卡纳耶娃高1.72米,重48公斤,长相甜美,一出场就赢得了众人的眼球。如果你看了她如仙子般的表演,会觉得这些堆砌的辞藻一点儿也不过分。
1990年,卡纳耶娃出生于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市。母亲斯维特拉娜曾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获得过苏联运动健将称号。父亲奥列格则是颇有名气的古典式摔跤教练,哥哥也是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外祖母是一名忠实的艺术体操和花样滑冰迷,在她6岁时带她进入艺术体操世界,初衷是为了矫正她的不良姿势,以及有点弯的腿。母亲本不想让她练艺术体操,因为自己身体不够柔软,吃了很多苦,但不久后她便惊讶地发现,卡纳耶娃天生柔韧性很好,没有因疼痛而哭泣,母亲于是放心了。
卡纳耶娃年轻时就显示出极大的天赋。她的第一个教练施特尔鲍姆斯对她学习的热情印象深刻。她常常练到所有学生都走了,祖母站在寒冷黑暗的走廊里等着接她回家。卡纳耶娃回忆起外祖母对她的影响时说,小时候每次她练习完回家后,外祖母都会嘱咐她把当天所学的动作重复再做一遍,就像多上一次体操课。那时候,卡纳耶娃还热衷于照顾别人,得到一个“特蕾莎修女”的绰号。
12岁,她入选艺术体操少年队,从鄂木斯克来到莫斯科。她的表现吸引了负责青年计划的扎里波娃的注意,于是受邀进入奥林匹克后备运动员体校。在那里她进步很快,2003年以少年组选手身份参加了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赢得冠军。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家队的主教练维纳注意到她,接纳她到俄罗斯“诺沃戈斯克”国家队训练中心接受训练。这是她职业生涯的关键。维纳说:“她开始在明星中训练了。橡树不长在沙漠里,它们生长在橡树林里。”
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健身房,每周6天,每天4~8个小时。早上8点半到10点,她和编舞者学习新排的内容;10点到13点,先是固定练习,然后花半小时进行伸展和力量训练,重点是背和腿;中午休息两小时后回到训练场,开始第二段训练,先是一个小时伸展热身,接下来2~3个小时的常规训练。在此期间,她吃得很少,每天早上都要称体重,不吃任何烘焙的食物和零食。如果吃了一点巧克力或者冰激凌,接下来的一整天就什么也不能吃。
刻苦给了她回报。2007年欧锦赛,主教练维纳本打算派卡普拉诺娃、谢辛娜以及复出的卡巴耶娃参加个人项目角逐。结果,卡巴耶娃膝伤复发,无法参赛,维纳临时决定由卡纳耶娃代替卡巴耶娃参加带操比赛。当时,卡纳耶娃和教练还在意大利,得知这一消息时离比赛开始只有4天时间。
即便是仓促上阵,卡纳耶娃依然牢牢把握住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战胜了当时世界上顶尖的艺术体操选手:别索诺娃、卡普拉诺娃和谢辛娜,夺得金牌。从那时候起,全世界才知道,人才济济的俄罗斯队里有个叫热尼娅的小姑娘很厉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以75.500分的成绩夺得艺术体操个人全能金牌,开始了一枝独秀的时代。2009年的巴库欧锦赛,卡纳耶娃凭借稳定的发挥一举获得了团体、绳操、圈操、球操、带操五项冠军。2009、2010和2011年世锦赛,她一共收获了15枚金牌,成为历史上获得世锦赛金牌最多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这一成绩前无古人,恐怕也难有来者。卡纳耶娃当之不愧地成为俄罗斯新一代艺术体操的领军人物。
队友和教练称赞她“天赋极高、柔韧性出众、心理素质好”。她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力优异,擅长联合难度,所有成套(绳、环、棒跟彩带)的编排都充满高难度动作,被称作艺术体操界的难度第一人。她的转体与跳步能力极其出色,踹燕转体720度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完成起来都轻松自如。她对器械的使用也极其娴熟,视线外的抛接全部精准无误,除了用手,还用其他部位如脚和膝弯去接。她还会尽量提升抛掷高度,这一点对集体比赛非常重要,抛掷的高度超过6米可以获得0.2的加分。
除了基本功扎实外,艺术体操选手还要有独特的气质、深厚的艺术领悟力和表现力。卡纳耶娃喜欢追求新的舞蹈动作,喜欢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在其中加入新元素。她还喜欢读叶赛宁感伤的抒情诗,看《命运的捉弄》这样老掉牙的苏联电影。脱俗的内在气质加上优秀的基本功,使得她每一个动作都充满美感而又张力十足。这样的卡纳耶娃,几乎无法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