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1755:康熙第十四子,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与雍正为同母兄弟。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贝子。从五十年起,凡幸塞外皆随从。五十七年十月,拜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十二月,于太和殿颁授大将军印,遵亲王例用黄旗。五十八年(1719)四月(即起程前夕),疏劾吏部侍郎色尔图及都统胡锡图,藉以振军威、壮声色。翌年正月,由西宁移军穆鲁斯乌苏,遗平逆将军延信率师入西藏,令宗查布防守西宁,讷尔素防古木。当时,更立新胡必尔汗,遣兵送之入藏。不久,延信于卜克河等地大败准噶尔之策零敦多卜。六十年五月,率师驻甘州,进驻吐鲁番。十月,应召来京,面授方略,翌年三月还军。雍正即位,行文西路大军,解除兵权,驰驿来京,参加其父葬礼。至京,命留景陵守祭。雍正元年(1723),以安慰皇妣皇太后,特封郡王。雍正谕道:“允禵无知狂悖,气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今又恐其不能改,不及恩施,特进为郡王,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三年三月,以其的抚远大将军任内,所谓“苦累兵丁、侵扰地方、糜费军帑”等等莫须有的罪名,降为贝子,继而又禁锢于寿皇殿。乾隆即位,始获宽释。乾隆二年(1737),封辅国公。十二年,封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死后,谥“勤”。
=====================================================================================
十四阿哥允祯: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
龙年出生皇子——十四王爷的小档案
爱新觉罗·胤祯(雍正朝时改允祯)
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胤祯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1688年2月10日(星期二),戊辰年甲寅月癸未日
生母德妃(乌雅氏)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十二日派为大将军
同年十二月十二日离京西征
(短短两三年间屡立战功)
雍正年间,被禁于景山及马兰峪等地
乾隆年间被释放
乾隆二十年卒于王府,享年六十八岁
皇十四子胤祯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胤祚同母。但党附胤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雍正夺嫡”案与胤祯
胤祯(1688-1767年)是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亲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雍正帝登极后将胤祯幽禁起来,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祯才恢复了自由。
"世宗夺嫡"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清世宗雍正帝是如何登上金銮宝座的,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康熙帝本意传位于第十四子(胤祯),临终前写下"传位十四子"的遗嘱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狡诈的胤禛(雍正帝)设法得到遗嘱,在"十"字上加上一横一勾,变成"传位于四子";一说康熙帝病重时,皇四子胤禛用一碗人参汤将父皇毒死,然后才夺得了皇位;也有的说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皇孙弘历(乾隆帝),因而把皇位传给弘历之父胤禛,以望相承。种种说法,似乎各有道理,但实际上前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漏洞,只有第三种说法能得到史家的认可。
胤祯比雍正皇帝小十岁,两人虽系一母所生,感情并不深厚。允题与皇八子胤祯却很说得来,称得上情投意合。当康熙四十七年胤祯因夺嫡而被锁拿时,胤祯拼命保允禩,并说:"八阿哥无此心。"当时把康熙帝气得火冒三丈,抽出佩刀要当场杀死胤祯。后来允禩受到幽禁至死的处置,胤祯却逐渐在政治活动中崭露头角。康熙五十年随父皇出巡塞外,时年二十三岁;五十七年十月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气派。
雍正帝在军事上不如胤祯有作为,当废了皇太子胤礽以及夺嫡的弟兄均失败后,他却得到康熙帝的赏识。在代替康熙帝处理政务或祭祀大典等活动中,都比其他皇子的机会多。康熙帝病危时,他正代皇上在南郊行大祀礼,每日都派护卫至畅春园请安。第五天康熙帝将他召回寝宫,命镇国公吴尔占代行祭天,临终前正式宣布皇四子继皇帝位。
康熙帝病故时,胤祯正出征西藏,转战边陲,屡建战功。雍正帝即位,谕总理大臣;"西路军务大将军职务重大,但于皇考大事,若不来京恐于心不安,速行文大将军王,驰驿来京。"胤祯应召回京,对胤禛称帝很不服气,不肯跪拜行君臣之礼。雍正帝对这位享有众望、统帅大军的弟弟无可奈何,只好采取拢络手段,命胤祯留景陵侍大祭,实际上是夺了胤祯的兵权。雍正元年五月,雍正皇帝封胤祯为郡王,胤祯仍不服气。雍正三年三月,宗人府劾胤祯任大将军时任意妄为等罪名,请降授镇国公。雍正帝胤祯降为固山贝子,发落到马兰峪看守康熙皇帝的景陵。胤祯在马兰峪也一直不屈服于雍正。到了雍正四年五月,诸王大臣又劾请将胤祯正国法;雍正虽然没亲手杀死这位同胞兄弟,却从马兰峪将胤祯撤回,以逐惑众听等种种罪名,将胤祯禁锢在景山寿皇殿,直至雍正帝死后才获得自由。乾隆帝不仅释放了亲叔叔胤祯,还将他晋为恂郡王。乾隆二十年胤祯薨,时年六十八岁,葬黄花山。其第二子多罗贝勒弘明也随葬在他墓旁。
黄花山景区包括黄花山、紫云洞、清泉寺、静因寺。位于涉县固新镇西山的黄花山,山势险峻,绿树掩映,风光旖旎,风景秀丽,四季皆景。早春二月黄栌花开,满山遍野,黄花点缀于林间,别具一番景致。盛夏松涛遮天蔽日,游人穿梭其中,尽享天然氧吧。秋日万山红遍,更使人寄望几多相思,几多祝福。冬季松柏傲雪,给人以昂扬向上之精神。此山因春来腊梅花香四溢而得名,“卧龙卧颠黄花山,千层阶梯入云端,层林尽染探海处,紫云洞天探神奇。”这是景区得真实写照。
清泉寺位于河北涉县固新镇原曲村一青头山上。始建 于汉代,初名累通,唐改净化,梁宋时改为清碧、明清以后改称清泉寺。寺内龟石龙碑,对联匾额、骚人题诗,游子散记天王石像,字壁经文,遍布寺院。
紫云洞位于河北涉县固新镇黄岩村、黄花山腰,因洞中时有紫云飘逸洞外而得名。左有一洞叫"白龙洞"。洞高处3-----5米,矮处不及寸余,面积3000多平方米,洞中有天然仲乳石花纹、石柱、石龙、石虎、石猴等奇观。清乾隆32年,知县杨霆浏览后,特书"紫云洞"大字。清同治二年,知县刘观光至此立碑为记,历代游人不绝。
静因寺在固新镇原曲村西,风景秀丽。传说,袁天罡李淳风生于此寺,寺内凌云白塔内,放有"天书、天子剑"。又传说,寺内一长老会聚蛇为床,享清凉之福,一日上城赶集,徒儿偷书聚蛇,因误了时辰,蛇没放完,所以,又有蛇寺莽仙之说
嫡福晋完颜氏 侍郎罗察之女
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员外郎明德之女
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典卫西泰之女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二等护卫石保之女
妾吴氏 常有之女。
下面介绍四个儿子是哪个妈生的
----------------
第一子:弘春(七子)康熙四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母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二子:弘明(五子)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初三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第三子:弘映(三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生,母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第四子:弘暟(七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十四八字:戊辰甲寅癸未辛酉
从十四的命局来看应是不得志或守成之命,他年上正官坐正官,春心早动,恋爱较早,别支有印透出,主少年时就飞黄腾达,名声在外。
从好几个地方都看得出他有官非。他时支偏印坐偏印有失权,或患长期暗疾之凶。且有官又见伤官的,都做不了大官,或是主官非。时上的偏印也是泄正官的,易有官非、失职。
他年上正官,月上伤官主情绪不稳,常多有口舌是非。月柱伤官坐伤官则会被兄弟姐妹背弃。且一生劳碌,有富气也不得长久。
此外父母对他的帮助应该还是挺大的,他也需要父母的帮助。
且我觉得他性格内向(从八字上好几处都觉得他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应该比较精明,而且比较吝啬、贪财。反正命里上来说,他就算是发很大的财,也是个很节约的人,反正就是小气,看重钱。他多疑,有时还自视甚高。
另,他的命局里有早克母,后克妻。如果他跟他老婆关系很好的话,就主他福晋身体不好或早夭。
但是他还算是个有义气之人。
从八字上看应该长得不怎么样,比较矮小,不会好看到哪里去,他肤色不会很白。
从他和雍正的八字上看,他跟雍正的关系一般,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他可能肠胃或筋骨会不太好。
十四只有一朵桃花,是桃花刀,其恋爱结婚中易有争斗。
《十月雪》
雪染青松拂玉枝,红尘不到静阶墀。
黄花未谢梅将发,相伴琴书在是时。
《砚》
质禀山川秀气生,良工砥砺体因成。
濡毫时注冰壶水,方寸池中彻底清。
《焚香弹琴》
琴能静念少纷纭,更有仙声娱听闻。
盥手焚香弹夜月,桐香兰味两氤氲。
《乘撬飞控雪山》
风在林中雪在山,乘撬荡荡更闲闲。
凭空驰下三千尺,一似天仙降世寰。
悼亡女
嗟尔生来一岁零,忽闻疾殁泪盈盈。
灵魂莫苦归时早,百岁还同一岁生。
桐按:允祯共有七女,其中长女和第六女幼年夭折,第六女五岁时殇。根据“生来一岁零”可知此诗,当是为其长女所写,她也是允祯夭折的第一个孩子。允祯第一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正月二十七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石保之女;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二月卒,年二岁。
十四的这首诗写得比较直白,但是给人的感觉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一些很做作的修饰,更显得情真意切。
看十四的诗,可能就会明白,为什么德妃比较偏爱,十四了。怎么说呢,四和十四表达方式很不同,十四对于亡女的悲痛感情能很真切的表达出来,他不在意是不是有人会因此觉得他儿女情长。而雍正则不同,他总是说“我之名节,关乎千古”,所以福慧的死,虽然令他很伤心,但也没有见诸于诗文,十三去世后,他一时感情失控,曾说八阿哥(福慧)之死,有人认为“朕之痛必不可解”,所以他不会让那些幸灾乐祸,看他笑话的人如愿。正因为如此,他怎么可能去写诗,说什么我儿子死了,我很伤心之类的话头呢?
胤祯 《七夕处暑》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桐按:以前曾经录过胤禛的一首《七夕》,和十四的相比,胤禛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融情于景,特别是那句“天孙犹有约,人世那无情?”(蒙唐可亲告知:天孙是织女星的别称,不过“天孙犹有约,人世那无情”的潜台词,则似乎是说我也有约),显得很乐观,整首诗也比较清丽;而十四的诗,则是由牛郎织女的故事展开联想,所以,全诗都是一种悲伤的气氛。可亲查了韵书,十四用的是尤韵,雍正用的是庚韵,都是仄起平韵的律诗,两个人都没有出格,都是比较工整的,而尤韵相对来说,是比庚韵悲。
========================================================================================
爱新觉罗•胤禵
姓名:爱新觉罗·
姓名:爱新觉罗·胤禵(亦名胤祯,雍正朝改允禵)
出生: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
卒年: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
终年:六十八岁
封号:恂郡王,谥曰“勤”
陵寝:蓟县黄花山恂勤郡王陵(与其子弘明合葬)
父亲:圣祖康熙
母亲:乌雅氏(孝恭仁皇后)
配偶:完颜氏
子女:四子
最得意:受封大将军王西征
最失意:后半生多年的幽禁生活
最痛心:夺嫡失败
最擅长:用兵如神,军事谋略
嫡福晋完颜氏 侍郎罗察之女
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员外郎明德之女
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典卫西泰之女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二等护卫石保之女
妾吴氏 常有之女。
第一子:弘春(七子)康熙四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母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二子:弘明(五子)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初三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第三子:弘映(三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生,母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第四子:弘暟(七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康熙61年11月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
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允禵势难暂离。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来,恐于心不安。著速行文大将军王,令与弘曙二人驰驿来京。军前事务甚属紧要,公延信著驰驿速赴甘州管理大将军印务。
拜行文总督年羹尧,于西路军务粮饷及地方诸事,俱同延信管理。年羹尧或驻肃州或至甘州办利军务,或至西安办理总督事务,令其酌量奏闻。至现在军前大臣等职名,一并缮写进呈,尔等会议具奏。
寻议谕旨甚属周祥,应速行文大将军王将印敕暂交平郡王讷尔素署理。即与弘曙来京。副督统阿林保著随弘曙来京。
PS:雍正办事的条理还真清楚明晰。十四阿哥几十万大军,瞬间就被雍正接手。他只能只身回京奔丧。整个谕旨分差不多分三步:(一)诏命十四阿哥回京奔丧,军务由延信接管。(二)令年羹尧会延信一起管理西边军务。(三)令十四阿哥把大将军印移交平郡王讷尔素。允禵就这样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