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大清宫史……穿越Online御用【清穿篇】介绍~ 超强大清宫史……累……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191 回复:106

[家长里短] 超强大清宫史……穿越Online御用【清穿篇】介绍~ 超强大清宫史……累……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2-22 0
咳咳啊~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亲耐的阿东创立的穿越Online~
鼓掌谢谢~
鉴于在书友会中的帖子看来 貌似支持清穿的多点~
那某只就在这里把资料秀一下~

1L        努尔哈赤
4~6L    皇太极
9L        大阿哥  胤褆
10L      皇太子  胤礽
11L      皇三子  胤祉
12L      皇四子  胤禛
13L      皇五子  胤祺
15L      皇七子  胤佑
17L      皇八子  胤禩
18L      皇九子  胤禟
20L      皇十子  胤誐
22L      皇十二子 胤裪
24L      皇十三子 胤祥
25L      皇十四子 胤祯
26L      皇十五子 胤禑
27L      皇十六子 胤禄
28L      皇十七子 胤礼
29L      皇二十子 胤祎
30L      二十一子 胤禧
31L      二十二子 胤祜
32L      二十三子 胤祈
33L      二十四子 胤秘
35L      胤褆一家人
36L      胤礽一家人
37L      胤祉一家人
38L      胤祺一家人
39L      胤佑一家人
40L      胤禟一家人
41L      胤誐一家人
43L      胤祥一家人
44L      胤禑一家人
45L      胤禄一家人
46L      胤禧一家人
50L      康熙爷的孩子们
51L      康熙爷的历史啊
54L      康熙爷后宫大纪事
55L      附赠:清代后妃的真实闺名

注:
你想作穿越的主人公吗~
如果你喜欢清穿
请列出以下内容
============
穿越前姓名:
穿越后姓名:
穿越前身份:
穿越后身份:
穿越前性别:
穿越后性别:
你的个性:
喜欢的人:
想生在何时:
想生在何地:
想结局如何:
另外:

登记在册的有:
某只的
========================================
穿越前姓名:晓凌缥
穿越后姓名:郭络罗·凌缥
穿越前身份:某无良学生
穿越后身份:宜妃的远……远房亲戚
穿越前性别:女
穿越后性别:女
你的个性:  无良极致 不小白
喜欢的人:  一开始是十二 后改变某无名侍卫
想生在何时:康熙27年
想生在何地:宜妃姨姨家……汗……之前的……不是在皇宫……后来在宫里住一段时间……素姨姨喜欢的孩子……
想结局如何:离开亲耐的皇宫……走遍大江南北……
另外:      要不要反穿越……汗啊……

雪姐姐的~
=========================================
穿越前姓名:泫雪
穿越后姓名:雪翾(姓随便)
穿越前身份:米要求
穿越后身份:米想法
穿越前性别:女
穿越后性别:女
你的个性:智慧、心计深
喜欢的人:四四。。。嘿嘿。。。十四也可以纠缠下
想生在何时:生日中带11这个数字就好
想生在何地:米要求。。。
想结局如何:随便
另外:嗯。最好能是青梅竹马、日久生情型的


糖糖的~
=========================================
穿越前姓名:糖衣
穿越后姓名:白染墨
穿越前身份:普通学生
穿越后身份:杀手
穿越前性别:女
穿越后性别:女
你的个性:外冷内热·爱憎分明·多面性……
喜欢的人:温文儒雅的侠士……
想生在何时:架空……
想生在何地:类似于扬州或者洛阳的地方……
想结局如何:和爱的人浪迹天涯……有令一个灵魂代替我照顾爸妈……
另外:还没想好······

叶子姐的~
==========================================
穿越前姓名:本名
穿越后姓名:叶子
穿越前身份:学生
穿越后身份:女侠 (一定要武功高强)
穿越前性别:女
穿越后性别:女
你的个性:行侠仗义劫富济贫
喜欢的人:这个得是清朝的吗(反正得帅)
想生在何时:待定
想生在何地:风景好的地方
想结局如何:当然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


阿东da~
==========================================
穿越前姓名:阿东
穿越后姓名:沈星星

穿越前身份:路人甲一个
穿越后身份:神奇的路人乙

穿越前性别:女银
穿越后性别:还要当女银.那样子才可以去勾引帅锅。

你的个性:慵懒, 钟爱专宠,富有同情心,但是其实骨子里冷..
喜欢的人:喜欢那种可以给于自己专宠的人, 可以是呆呆可爱壮壮的人。嘻……想象都美啊。
想生在何时:康熙年代,有帅哥的年代。
想生在何地:京城或者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想结局如何:完美结局。

另外:阿东很喜欢皇太极【独步天下】
      还有老十【清.旧梦】
      其实老康也不错的说【我的前半生, 后半生】



一色的~
===========================================
穿越前姓名:一色
穿越后姓名:阿夏 (嘿嘿,以前的一个女性氏族的当家主母就叫阿夏……)
穿越前身份:平头老百姓
穿越后身份:至少得有钱,其余的嘛,,无所谓了
穿越前性别:女
穿越后性别:女 (偶素腐女,但素八打算考验收留偶滴银们的心脏鸟)
你的个性:单纯啊无与伦比地单蠢啊
喜欢的人:……还没办法对老古董有太浓厚的兴趣……没发现
想生在何时:呃,,恩,,以我的条件什么时候都可以,只要不是清末……
想生在何地:江南……风景好,皮肤就好……北方太干燥呢
想结局如何:平平安安到老咯
另外:其实更加喜欢唐朝呢,偶稀饭甜食,虽然目前没有发胖的可能,但是偶要杜绝n年以后发福有人说偶肥……







[attachment=174998]
[ 此贴被凝影雪樱在2008-02-23 18:4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0
  • 步雯

    派派币 +50

    楼主辛苦了!

  • 圈儿

    派派币 +50

    加油!!!

I LOVE CHEMISTRY.=》让你天天对化学小哥表白!去化院了吧!啊!!!



生日快乐啦~小樱花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02-22 0
努尔哈赤·爱新觉罗
简介~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
具体内容~


清太祖

简介
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出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属相:羊卒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 
享年:68岁 
谥号:初谥武皇帝,改谥高皇帝 
庙号:太祖 
陵寝:福陵(沈阳东陵) 
父亲:塔克世 
母亲:喜塔拉氏,后尊为宣皇后 
初婚:19岁结婚,配偶佟佳氏 
配偶:16人,皇后(大福晋)叶赫那拉 
子女:16子,8女 
继位人:皇太极(太宗) 
最得意:萨尔浒之战夺得胜利 
最失意:兵败宁远 
最不幸:父、祖被杀害 
最痛心:杀死长子褚英 
最擅长:谋略


努尔哈赤的一生
满蒙不分家,女真为各部族的融合,如叶赫之先就是蒙古族。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早期依附建州“强酋”亲家王杲,也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万历二年(1574),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攻取王杲之寨,杀掠人畜殆尽,觉昌安、塔克世背叛了亲家,充当明军向导。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图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杀阿台,“杲自是子孙靡孑遗”。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向导,战乱中被明兵误杀。

      噩耗传来,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无可奈何,努尔哈赤乃诿过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其唆使明兵杀害父、祖,奏请明臣执送。不料这一要求,竟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并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因而尼堪外兰威望大升,“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甚至连亲族子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之,尼堪外兰则乘机逼努尔哈赤“往附”,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万历十一年(1583)五月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逐渐吞并了其他建州部落(仅栋鄂部长阿海就有兵四百),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部,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数以万计的女真,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努尔哈赤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内政、外务两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关系到一部、一国盛衰兴亡的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予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努尔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

    努尔哈赤招徕了许多有才之人,他们献计献策,多次进入大明烧杀掠夺使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为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制定了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遭到明朝的打击,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发动叛乱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

    努尔哈赤自幼喜爱兵猎,自称:“吾自幼于千百军中,孤身突入,弓矢相交,兵刃相接,不知几经鏖战。”从明万历十一年以遗甲十三副兴师起,取图伦,下巴尔达,斩尼堪外兰,败九部联军三万,十年之内统一了建州女真部落。接着,他又灭哈达,并辉发,亡乌拉,降叶赫,取东海女真。三十六年内,吞并了建州、海西女真及大部分“野人女真”部落,“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诸部始合为一”。在吞并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建立了叛乱政权。万历十五年(1587),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东南加哈河、硕里加河两界中的平岗筑城三层,“建衙门楼台”。六月二十四日,“定国政,禁革作乱、窃盗、欺诈,立禁约法制”。万历二十三年,他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王子。万历三十三年,他又自称“建州地方等处国王”、“建州王”、“建州国汗”。与此同时,他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满文,又逐步建立牛录——八旗制度。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所有人员皆须编入八旗,一牛录三百丁,设牛录额真一员、代子二人、章京四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旗,置固山额真一、梅勒额真二。八旗人员居住同一地区,互为婚娶,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采参打猎,遵守国法,纳赋服役,听从汗、贝勒统率,使用满语满文。服装发式亦须一律,妇女不得缠脚,男子皆要剃发留辫。这样一来,使原先来自不同地区、制度相异、习俗不一的几十万女真、蒙古、汉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大体上达到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形成为一个在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便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除夕,在赫图阿拉举行开国登基大典,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定国号为后金,建元天命。一个辖地数千里、臣民数十万的叛乱政权,出现在大明的东北地区。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发动叛乱,所谓“七大恨”,是指责明朝政府欺凌自己和广大女真的七条大罪。第一恨为明军“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第二恨是明朝违背誓言,“遣兵出边,护卫叶赫”。第三恨系明臣背誓,指责建州擅杀出边采参挖矿的汉民,逼令建州送献十人斩于边上。第四恨,乃明朝“遣兵出边,为叶赫防御”,使叶赫将其许聘与努尔哈赤及其子代善之女“转嫁蒙古”。第五恨是,明廷遣兵,驱逐居住柴河、齐拉、法纳哈三路耕田种谷的女真,“不容收获”。第六恨为明帝听取叶赫谗言,遣人持函,“备书恶言”,侮辱建州。第七恨是明廷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已经并吞的哈达地区。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十五日“乘隙突入”,抚顺沦陷,东州、马根单等五百余城堡沦陷, 明国被掠人畜三十万,编降民一千户,又击败辽东总兵官张承胤、副将颇廷相来援之兵一万,杀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及千把总等官五十余员,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明将李永芳背叛民族和国家投靠了努尔哈赤,从游击擢升副将,又以孙女嫁彼为妻,尊称为“抚顺额驸”,并赏赐降民大量牛、马、猪、犬、衣物、房、田,依照明制设官,令李永芳统管。

    抚顺失陷,总兵战殁,败报至京,“朝野震惊”。明廷起用曾任“经略朝鲜军务”要职和辽东巡抚的杨镐为辽东经略,以宁远伯李成梁之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官,调兵四方,议兵十万、饷三百万,准备大举征剿建州。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闰四月,辽东巡抚李维翰移咨朝鲜待机合剿,指责“建酋奴儿哈赤”“无端生事,计袭抚顺,公行叛逆,罪大恶极,法当诛讨”。总兵李如柏宣称:“今已有明旨,选精兵百万,勇将千员,分路并进,务擒元恶,枭首藁街。”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经略杨镐奏上“擒奴赏格”,兵部尚书黄嘉善覆奏,万历帝批准,颁示天下。赏格规定,擒斩努尔哈赤、“八大总管”、“奴酋十二亲属伯叔弟侄”,及其中军、前锋、“领兵大头目”、“亲信领兵中外用事小头目”的,一律重赏,封授世职。叶赫金台石、布扬古贝勒能“擒斩奴酋”,“即给予建州敕书,以龙虎将军封殖其地”。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在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官将,议定分兵四路,北路以原任总兵马林为主将,西路主将是山海总兵杜松,南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东路主将是总兵刘綖。四路兵共八万八千五百余人,加上朝鲜兵一万三千余及叶赫兵二千,号称四十七万,携带熗炮数万,约定分道出边,三月初二日在二道关会合,集中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探听到明军消息,遭到灭门灭族之灾的危险形势,努尔哈赤和八旗子弟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强调指出:“恁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撤回各屯寨士卒,只留少数兵土防御南路、东路,八旗劲旅首先迎战明军主力西路杜松部。建州知悉杜松“勇健绝伦”,决定设下埋伏。当杜松领军二万余,日驰百余里,赶至浑河时,努尔哈赤已在山林深处埋下精兵,并遣人堵住上游,使河水突浅,一待杜松见水很浅而率军渡河时,后金军决堤,河水骤涨,“水深没肩”,明兵“没于河者几千人”。当明军拥挤过河后,伏兵突起,努尔哈赤带领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和八旗大臣,统率八旗劲旅,以两倍于杜松的兵力,勇猛冲杀,三月初一日,于萨尔浒(距赫图阿拉西一百二十里,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迅速消灭了西路明军,斩杀杜松、王宣、赵梦麟三总兵。第二日,努尔哈赤又统军击败北路军,总兵马林仓皇逃遁。努尔哈赤坐镇赫图阿拉,遣大贝勒代善,率诸贝勒、大臣,领兵迎击明勇将刘綖的东路军。当刘綖于三月初四日进至阿布达里岗距赫图阿拉约五十里时,后金军早已“设伏于山谷”,并遣一明降官,持所得杜松的“号矢”(即令箭),驰至刘营,诱其速进,刘綖中计,匆忙前往,队不成列,一入伏中,代善挥令八旗劲旅突起冲刺,斩杀刘綖,明军措手不及,全军覆灭,朝鲜从征元帅姜弘立率众降金。明辽东总兵官李如柏知悉兵败,奉杨镐命令撤退。

    明军四路出击,三路败没,四位总兵战死,阵亡道臣、副总兵、参将、游击、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总、把总等官三百一十余员,兵丁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余名,丢失马、骡、驼二万八千余匹,遗弃火器大小熗炮二万件。

    明金(清)之间的第一次大决战,由于努尔哈赤的正确指挥和辫子军的奋勇冲杀,终于以明军在萨尔浒的彻底失败而结束。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的萨尔浒之战,使明金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后金获得了主动权,人心振奋,器械充足,而明国则君惊臣恐,官兵畏战,人畜火器损失巨大,士无守志,陷入了被动困窘的逆境。

    天命四年六月十六日,努尔哈赤乘明摄开原道事的推官郑之范贪婪昏庸不理防务和总兵马林松懈疏忽,率领大军偷袭辽东军事要镇开原,马林等官将英勇献身。七月二十五日铁岭沦陷。在军事进展异常顺利的形势下,努尔哈赤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内部、壮大实力、突破包围,为夺取辽东创造条件。

    天命四年七月,原开原千总王一屏、戴集宾、金玉和、白奇策及守堡戴一位,因“子女被俘”,带二十余人“觅妻子来降”。佟家的二十人亦背弃国家和民族,叛明逃来。努尔哈赤十分高兴,谕告说:“尼堪无叛逃他国之例”,“观此来降者,知天意佑我矣。彼闻吾养人,故来投耳”,“我等应善养来投之人”。遂赐六员千总各人五十名、牛马五十匹头、羊五十只、骆驼二头、银五十两、绸缎十匹、布一百匹。赐守堡、把总等官各四十人、牛马四十匹头、羊四十只、骆驼一头、银四十两、䌷缎八匹、布八十匹。其余随从人员各依职务,赐予妻子、役使阿哈、田舍、耕牛、乘马、衣服、粮食等物。

    七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率辫子军,在铁岭击败喀尔喀部斋赛等贝勒援明之兵,生擒斋赛父子三人及色本等二十名贝勒、台吉,使满蒙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努尔哈赤一向重视与蒙古各部的和好、联盟,很早便与蒙古科尔沁部、喀尔喀五部的一些贝勒、台吉遣使往来,联姻婚娶,他曾将三弟舒尔哈齐贝勒之女孙带格格抚为己女,嫁与喀尔喀部之巴约特部恩格德尔台吉。他闻听科尔沁部的兀鲁特部明安贝勒之女“颇有丰姿”而聘为妃,又娶科尔沁部孔果尔贝勒之女。其子褚英、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皆分别与内齐汗等贝勒之女结为夫妻。

    特别是建州兴起以后,明朝实行“以西虏(蒙古)制东夷(建州)”政策,每年花上百万两银子,赐予蒙古贝勒,要他们出兵,助明作战,从北面包围后金,更加突出了蒙古在明金争斗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影响。在明廷重赏的引诱下,称霸于喀尔喀五部的斋赛,以及扎鲁特部色本、巴克贝勒等人,与明联盟,誓征建州,一再袭击后金村寨,劫杀后金使者,并出兵来援铁岭。甚至连努尔哈赤的内弟桑噶尔寨(明安贝勒之子),也领兵随同斋赛,来援明朝,征剿姐夫。

    努尔哈赤抓住斋赛、色本以后,作出了明智的决定,暂不杀戮,并释放斋赛部下一百四十人返回其部,以此来争取蒙古喀尔喀五部脱离明国,让他们与后金建立友好联盟关系。此举果然见效,八月,喀尔喀五部诸贝勒遣使来,请求不杀斋赛,努尔哈赤回信,列举斋赛之过,说明因念及五部卓礼克图洪巴图鲁贝勒、厄布拉德依皇台吉,故拘而未杀。十月二十二日,以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贝勒为首的喀尔喀五部贝勒,遣使来求联盟对明,战则同战,和则同和。努尔哈赤于十一月初一日遣额克星额等五大臣前往,与五部贝勒宰牛杀马,对天盟誓,决心“共议讨伐原来之仇敌明国”,若欲议和,必“共同议和”,违者“损寿短命”。努尔哈赤释放斋赛之子克实克图,厚赐皮裘衣帽鞍马,送彼回部,并宣布待两国同征明国,取得广宁以后,再考虑斋赛的归期,在此之前,其二子可轮流在后金侍奉其父; 后金与蒙古喀尔喀五部的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努尔哈赤又于天命五年正月十七日,修书回复察哈尔林丹汗的来信,指责他狂妄自大冒称“四十万之蒙古主”,讥讽其两败于明损兵折将,劝其勿受明之财帛,为利所诱而开罪于己。

    努尔哈赤还试图削弱朝鲜与明国的关系,突破南边的包围圈。朝鲜国王一向紧跟明朝政府,轻视建州,并遵明帝之命,派都元帅姜弘立领兵一万三千余名,随明总兵刘铤,从东进攻赫图阿拉。天命四年三月初,努尔哈赤大败明军于萨尔浒时,逼迫姜弘文率兵五千投降,免死拘留,并于三月二十一日遣使致书朝鲜国王,自称“后金国汗”,列述“七大恨”,指责明朝欺侮建州和朝鲜,“明国皇帝要派彼之诸子到朝鲜和我国做国主,这个尼堪皇帝凌辱我等二国太甚”,劝说朝鲜背离明朝。虽然朝鲜回信,坚持亲明尊明政策,劝告努尔哈赤罢兵和好,仍尊明帝为君,自居属臣,但努尔哈赤并未罢休,继续遣使入朝,讲述己见,欲离间朝鲜与明国的关系。与此同时,努尔哈赤积极巩固内部,增强实力。天命四年六月,为便于用兵,于界凡筑“行宫”及八旗贝勒、大臣、兵士住房,迎汗和诸贝勒福金来此居住,十六个月后又迁居萨尔价,一步一步逼近明境。

    天命五年三月,努尔哈赤第一次制定“论功序爵”的制度,援用明朝官称,设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均分为三等,大体上原来任固山额真之人即为总兵官,梅勒额真为副将,参将、游击为甲喇额真,原来当牛录额真的,一律为备御。从总兵官至备御,皆为世职。另外,每牛录下,设千总四员。这对鼓励八旗官将效忠于汗为国出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天命五年六月初四日,努尔哈赤命竖二木于门外,下令说:“凡有下情不得上达者,可书诉词悬于木上,吾据诉词颠末,以便审问。”这一措施,有利于体恤民隐,主持公正,使下情有可能上达于汗。

    同月,努尔哈赤第一次派遣人丁,“往东海煮盐”。建州女真地区素不产盐,一向依靠“抚赏”、“告讨”,从明朝边臣手中领取十斤八斤二十斤盐,十分困难,以致相当多的女真人长期没有盐吃,包衣阿哈常因无盐食而离主逃走。这次煮盐,效果显著,不久便运回一二十万斤,“于国内按丁给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食盐供应极为紧张的局面。

    天命五年九月,努尔哈赤处理了皇族内部纠纷的重大案子,第一次提出了“共治国政”的制度。相当长的时间里,二贝勒阿敏厌恶其异母之弟斋桑古贝勒,大贝勒代善虐待前妻之子硕讬贝勒,关系十分紧张。九月初三日有人首告斋桑古、硕托欲叛逃明国,十三日努尔哈赤与诸贝勒、大臣议定,“发兵堵截通往明国之路”,当晚将二人拘留监禁,代善、阿敏向汗奏乞,欲杀二人。二十日努尔哈赤断定斋桑古、硕讬是与其兄其父不和而出怨言,并非叛逃,下令释放。随即查明,代善不将“良好僚友、国人”分与前妻之子岳讬、硕讬,并诬告硕讬与己二妾通奸。努尔哈赤大怒,严厉谴责代善,愤怒指出这种听信后妻谗言欲杀亲子之人,“哪有资格当一国之君,执(掌大政)!”立即当众宣布:“先前(欲使代善)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使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二十八日,代善亲手杀死继妻,遣人向努尔哈赤奏请,要求“若蒙父汗不处死刑而得再生”,希望允己叩见请罪。努尔哈赤表示了宽厚的态度,并令代善与诸弟立誓缓和关系。代善对天发誓,今后“不再为非”、怀抱怨恨。八和硕贝勒、众大臣“亦立誓书”,指责了代善的过失,宣布“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尔衮、多铎为和硕额真”,规定新汗“不得恣意横行”,不能出于一己私怨而贬革勤理政务的和硕额真。如果某一和硕额真犯有扰乱政务的罪行,则由另外七旗和硕额真集议裁处,该罚则罚,该杀则诛。代善虽被革除太子,但仍旧统辖原有的正红、镶红二旗,仍居四大贝勒之首,佐理国政,统军出征。后金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有了较大程度的缓和。

    天命六年闰二月十六日,针对阿哈遭受奴隶主虐待而反抗逃亡的情况,努尔哈赤下达“汗谕”,劝诫家主“宜怜阿哈”,“阿哈应爱主”,“双方应该相互慈爱”。他要求阿哈将“耕种田地之谷”全部交与家主,主人家中要多织布,供给阿哈衣服饭食,如果家主不“善养”阿哈,阿哈“以衣食为劣而上诉后”,“则从虐养之主取之,转而给与善养之主”。努尔哈赤发布这一汗谕,是妄图在大举攻明前夕,缓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巩固和维护后金国中占居主导地位的奴隶制生产关系。

    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诸方面,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努尔哈赤利用明朝辽东旧经略熊廷弼被罢革新经略袁应泰不谙兵法的好机会,决定进攻沈阳、辽阳,发动了明金之间的第二次大决战。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日,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出发,十二日晨到达沈阳,在城东七里河的北岸筑造木城屯驻。沈阳“城颇坚,城外浚壕,伐木为栅,埋伏火炮”。城外挖有与人身相等的陷阱十道,井底密插尖木桩,陷阱之后挖有四道大壕,尖桩密布,又树立大栅栏,沿内壕排列楯车,每车安放大炮二门小炮四门,两车之间又置大炮五门。奉集堡、虎皮驿亦皆开河建闸,修缮坚固,与沈阳成为犄角。

    沈阳城内有贺世贤、尤世功二总兵官,各将兵万余,总兵官陈策、董仲揆引川浙兵一万余正自辽阳来援,守奉集堡总兵李秉诚、守武靖营总兵朱万良、姜弼亦领兵三万来援。按军队总数而言,明国稍占优势,兼之沈阳城坚壕宽堑深,熗炮众多,明军如果据城死守,是很难攻克的。

    努尔哈赤知悉单凭硬攻,以弓矢对熗炮,以人力攻坚城,是难以奏效的,如战事拖延,陈策、李秉诚等四万余军队及其他援兵赶到之后,腹背受敌,局势便十分险恶了,遂临机应变,果断决定诱敌出城,发挥己军善于野战的长处,设下埋伏,乘机歼敌。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先派数十名骑兵“隔壕侦探”,被总兵尤世功家丁追击,死四人。勇猛寡谋的总兵贺世贤“勇而轻,谓奴易与”,遂改变了原来“固守”的方针,“决意出战”。第二日,努尔哈赤又遣少数老弱士卒挑战,贺世贤饮酒大醉,率家丁千余出城,夸下海口说,要“尽敌而反”。金兵“诈败”,世贤中计,“乘锐轻进”。一入伏中,后金“精骑四合”,将明兵重重包围,奋勇砍杀,大败明兵。世贤“身中四矢”,且战且走,退至城边,因吊桥绳索被努尔哈赤数月前派往城中诈降的蒙古、女真人砍断,不能入城。八旗兵追至,击杀贺世贤及来援的尤世功,冲入城内,打下了号称金城汤池的沈阳重镇。

    此时,明总兵陈策等率川浙兵来援,刚至浑河,川兵渡河,营于桥北,浙兵在桥南,营寨尚未安好,努尔哈赤乘机率军猛攻,先消灭了桥北川兵,随即击败朱万良、姜弼来援的三万明军,紧接着又歼灭桥南浙兵。一日之内,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健儿五、六万,鏖战四次,将七万余明军各个击破,攻克沈阳。

    努尔哈赤屯兵五日,论功行赏,三月十八日集诸贝勒、大臣定议,进军辽阳。

    三月十三日沈阳一失,辽阳危如累卵,城中“兵不满万”,又“身无介胄,器不精利”,辽东“战将劲兵”,一半损于沈阳之战,一半在各地应援。如果金兵于十四日飞驰进击,当天即可轻取辽阳。明经略袁应泰、巡按张铨利用努尔哈赤的迟延和失误,飞速征调援军,撤虎皮驿、奉集堡兵回辽阳,五天之内,凑集了十三万大军。

    三月十九日午时,努尔哈赤率军进至辽阳城东南角,当天晚上,于城南七里安营扎寨。此时,论兵数,明倍于金。讲地形,明防守,得地利。辽阳城十分坚固,“城高厚壮,屹然雄峙”,城外挖濠三道,每道宽三丈、深二丈,濠外复筑大堤潴水,又引入太子河水,灌满护城深壕。辽阳有上万门大炮,其中七门,各重一千余、二千余、三千余斤,一发可毙敌数百,威力很大。《武皇帝实录》卷三记述辽阳守备情况说:“(明臣)放代子河水于壕,塞其西闸,内列火器于城上,排兵四面,守御甚严。”朝鲜文献甚至记述了后金军望城生畏的情形,指出:“(八旗军)至辽阳,望见城池险固,兵众甚盛,虏皆意沮欲退。”如果明经略袁应泰调度有方,凭坚死守,辽阳是不会轻易失落的。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守备甚严,决定避免硬攻,力争智取。他首先严正宣布必战、死战的决心,声色俱厉地谕告众人说:“一步退时,我已死矣。你等须先杀我,后退去”,并立即“匹马独进”。
    努尔哈赤再次运用发挥所长制敌所短的正确战术,决定诱敌出城,引入伏中,以便合歼敌军,同时又派遣“细作”,混入城内,待机内应。三月十九日,他先差少数人马横渡太子河,诱骗敌人,明军果然中计了。明经略袁应泰本来已和诸将议定,“畏敌多,主守”,现在看见后金兵马太少,“其骑可数”,遂因“见贼少而主战”,亲督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朱万良五总兵,率兵出城五里,在教场扎营。明兵忽守忽战,军心不定,努尔哈赤乘机指挥军队,“奋力冲杀”,“明兵大溃而死”,“军败多死”。第二日,三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亲督士卒猛攻,鏖战多时,明兵又败。三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领军乘胜进击,原先派入的“奸细”从中内应,遂攻下辽阳,袁应泰自尽,张铨被俘,不屈而死。

    努尔哈赤带领八旗贝勒、大臣,进入城内,驻于经略衙门,谕令汉人归顺,辽河以东的宽甸、海州、耀州、盖州、镇江、熊岳、复州、汤站、武靖营、长宁、长静、三河、十方寺、永宁、镇夷、威远、孤山、甜水站、草河、奉集、平虏、蒲河、懿路、鞍山等七十余城官民“俱削发降”。

    天命六年四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召集诸贝勒、大臣,商议是否迁都于此?他们都主张回到建州,不愿留住辽阳。努尔哈赤断然拒绝了他们的建议,责备诸子目光短浅,没有雄心壮志。他强调指出:承蒙皇天眷佑,艰苦创业获得成功,降服了辽河以东地区,如果回到故里,辽阳必为明国收复和固守,逃散于山谷的城堡人丁便摆脱了后金的统治,“弃所得之疆土而还国,必复烦征讨”,皇天如此“喜爱之地方”,焉能抛弃!他谕告诸子要胸怀大志,并语重心长地说:“今我兴兵,为尔等众子创立大业。诸子,尔等焉能说不能呢!”于是,诸贝勒、大臣一致回答说,“此言诚然”,遂定议迁都辽阳,派人迎接汗之福晋和皇子,将建州地区人丁移驻辽东。努尔哈赤这一决策,对促进后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天命七年正月十八日,努尔哈赤统领八旗劲旅,西征明朝辽东重镇广宁。虽然明在关外有军队二十万,两倍半于金军,而且火器众多,但努尔哈赤并不畏惧,二十日即渡过辽河,进围西平,二十一日午时猛攻克城,并随即与十万明军鏖战于沙岭,斩杀辽东总兵刘渠、援辽总兵祁秉忠,大获全胜,明辽东巡抚王化贞弃广宁城匆忙逃遁。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领军至广宁,明游击孙得功等率士民执旗张盖奏乐叩降,迎入城中,驻巡抚衙门。平阳、西兴、锦州、大凌河、右屯卫等四十余城官兵俱降。二月十七日,努尔哈赤命诸贝勒统兵留守广宁,将锦州、义州等处官民迁于河东,回归辽阳。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三月后金军进驻辽东以后,努尔哈赤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新形势,即在长期封建化的汉族地区,确立和巩固后金国的统治,因而必须解决新出现的许多难题。比如,辽河东西主要是汉族居住,不管是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传统,还是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服装发式,以及语言文字、相貌性格,与满族都截然不同,对他们怎样管辖,怎样剥削?满族人丁移居辽东后,怎样安置,是固守旧俗,还是改行汉制,或是另行他法?辽东及其附近,有相当多数量的蒙古部落,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和政策,满、蒙、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布局?辽东地区人丁大减,民不宁居,田地荒芜,社会混乱,怎样安定,怎样恢复?明廷大调兵马,广修城堡,抢运粮草,赶制火器甲仗刀箭,力图挽救辽东危局,守住宁远、锦州,确保山海关内安全,并屡派密使,潜入辽东州县,联络反金人员,策划武装反抗和大批外逃,以扰乱金国,牵制其兵力,进而伺机出兵,收复失地,此情此策,如何对付。

    特别是辽东汉民的激烈反抗,怎样处置?自从天命六年三月后金军进驻辽东以后,八旗贵族官将大量掠民为奴,扩大奴隶制剥削范围,激怒了长期反抗封建制度的辽东军民,他们不顾汗、贝勒的残酷镇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就在三月二十一日辽阳失陷金兵夺据全城的恶劣处境下,广大辽阳城民便针对后金贪婪抢掠的恶习,“放火焚家,锅、瓮、窗纸,尽皆毁坏”,以示抗议。

    镇江古河屯民陈大等,“不受伪命”,刺杀后金所遣招降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四卫的宽奠参将陈尧道、守备郭彦光、吕端,“聚集三千人,歃血共盟”。马虎山任九、锡头山金国用、马头山崔天泰、卓山王思绍等,以及“东山矿徒”,不肯降金,“各聚众以待大兵(明兵)”。盖州生员李遇春等,聚“矿徒二千余人以守”,击杀后金所派劝降使者。

    辽东兵民大批出走,逃离金国辖区,避居沿海岛屿及进入朝鲜的,有数十万人,逃入关内的更多,天命七年,已达二百八十余万人。

    反金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绵延不断,五年内(1621—1626),已经发生和正在积极准备进行武装反抗的州县有辽阳、海州、鞍山、耀州、盖州、复州、岫岩、叆河、新城、金州、镇江、清河、抚顺等地,基本上遍及后金全部辖区。辽民还采用了其他方式进行斗争。有的秘密投放毒药,欲图毒死汗、贝勒和八旗官兵;有的违犯禁令,私藏兵器,不按规定上缴武器,为兴师起义作准备;有的蔑视汗谕,收留逃亡的兵民和阿哈;有的想方设法,打死为非作歹的八旗官兵,惩治欺压人民的暴徒。

    正是由于辽东兵民和满族阿哈强烈反对野蛮的奴隶制和八旗贵族的奴役,“不定居,常逃走,从事奸细”,频繁起义,大批逃亡,造成了“叛逃甚多,乱”的局面,使得后金国中城乡不宁,境内混乱,严重地威胁到后金的统治。

    面临着复杂的危险局势,努尔哈赤被迫确定了承认辽东汉民原有的封建制、陆续缩小满族奴隶制并促进其向封建制过渡的方针,及时地推行了“各守旧业”和“计丁授田”等过渡性质的新政策。

    天命六年四月初一,即金军攻下辽阳后的第八天,努尔哈赤谕劝海州、复州、金州民归降时,正式提出了对待辽民的“各守旧业”政策。他下达汗谕说:对经过“死战而得获之辽东城民,尚皆不杀而养之,各守旧业”,使辽民“皆各出其力,经商行贾,美好水果,各种良物,随其所产,此乃长远之利矣!”过了一个月,他在谕劝镇江民降顺时又指出:不会因镇江民杀死遣往劝降的后金官员,“而将此处之民俱皆杀戮,此处所出口粮尽皆丢弃”。“我方以民缺少为恨”,辽民应快归顺,则“各守其宅,各耕其田”。此后又多次重申这一政策。

    按照这一政策,辽东兵民可以各自保有自己原来的祖业,各自从事先前从事的行业,因此,地主的田地房宅仍旧归其所有,他人不得侵占,原来经商开店的,照样能够购进货物,打造器具,出售获利,富家大户仍旧可以雇佣工人,招佃耕种,收取租谷,而原来的佃农,还得租种地主庄田,雇农仍为东家效劳,帮工、学徒依然要在老板作坊店铺中出力。这就意味着,辽东地区的新主人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承认了这个地区过去各行各业的旧传统、旧的产权形式、旧的经营方式,即承认了辽沈地区汉民中的封建生产关系可以延续,并保障封建制,甚至还在一些地方恢复封建制的剥削方式。

    紧接着,努尔哈赤又宣布实行“计丁授田”政策。天命六年七月十四日,努尔哈赤颁发分田汗谕,命于海州地方取无主之田十万日(一日为田六亩或十亩)、辽东地方取田二十万日,分给八旗兵丁和汉民,一丁给与种谷之田五晌植棉之田一晌,“均行给与”,“乞丐、僧人皆分与田,勤加耕种”。同年十月初一日,他又降谕汉民说:辽东五卫之人和海州、盖州、复州、金州四卫之人,令种无主之田三十万日。此后,多次将田地授与满汉人丁。在授与汉民的土地上,基本上是延续了过去辽民的封建生产关系。

    努尔哈赤在“各守旧业”、“计丁授田”的基础上,沿袭了明朝政府的封建赋役制度,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在七月十四日的分田谕中,努尔哈赤曾规定,领受田地的汉民,需“三丁耕官田一晌”,“每二十丁,征一丁当兵,以一丁服官役”。但这种耕种官田的劳役地租剥削方式太古老了,根本不适合于已经长期封建化的辽东地区,无法推行,乃改订新法。

    天命六年八月十七日,努尔哈赤下令:“从速逼迫催征依照旧例征收官赋之谷草”。九月十六日又谕令管理汉民事务的八游击、二都司,“官赋征收之谷,须并征以草”。十二月初十日,他再下汗谕,指责盖州副将刘兴祚说:“依照旧例征收之谷、银、炭、铁、盐等官赋,何故不从速催督遣送”,责令刘遣派兵士,“催征依照旧例征收之赋”。这个“旧例”,就是明朝政府在辽东征收封建赋税的规定。

    由于金国一向采用以丁为主要的计算单位,因此,努尔哈赤在保留明朝政府征收封建赋税的基本项目和正额数量的条件下,渗进了入驻辽沈前的传统作法,实行计丁征赋佥役制。天命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下达给汉民的“文书”说:辽东的“各种贡赋”,原来皆以户计,结果“富人给财而免役,穷人无财而应差”,现改用“我之旧制”,“以丁计算”,男丁二十人征兵一人,遇有急事,每十人出一人服役,“若系缓事,百人出一人服役”。当兵之人所需“乘十两之马,以及携带之器具”,令二十人承担置办。天命八年二月,“一年一丁之征取官赋者,赋谷、赋银、饲养军马之料,合共三两”。

    对于满族的诸申,除了按丁交纳官赋以外,还要当兵应役,大体上是三丁征一为兵,遇有重大战争,比例更大一些。天命六年十一月,努尔哈赤下谕,每牛录增披甲五十,分驻辽阳、海州。天命七年正月征广宁,努尔哈赤命令每牛录出一百甲从征,以五十甲留守。按一牛录一百五十甲计,是二丁抽一为兵。其他筑城、运粮等,也常佥诸申赴役。

    由于包衣阿哈猛烈反对奴隶主的野蛮奴役而大批逃亡,努尔哈赤既下汗谕,命令阿哈必须“以主为父”,“不萌贼盗奸诈凶暴之念”,“尽力从事阿哈之事”,以免被主责骂拷打;同时,又惩办了一些残酷虐待阿哈、打死阿哈的奴隶主,不许主人任意杀害阿哈④。这对促进满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起了一定的作用。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进驻辽阳明辽东经略衙门以后,即定下了大量任用汉官的政策。二十四日,他下令“释辽阳狱中官民,查削职闲住者,复其原职。设游击八员、都司二员,委之以事”。努尔哈赤这样做,是十分正确的。因为,以汗、贝勒为首的满族贵族人数并不多,五、六万金兵,只能聚居在辽阳、沈阳、广宁及少数军事要地,其他州县和广大乡村,则难以一一分兵屯驻,兼之,言语不通,文字相异,服饰有别,习俗不同,无法了解辽民心情,不易查获叛逃密谋,也很难逼迫汉人纳粮贡赋当兵服役。在这样条件限制下,没有汉族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支持,汗、贝勒是很难在辽东站稳脚跟的。努尔哈赤就曾专门召集汉官对他们说:“尔等之国人,可信者,不可靠者,尔等知之矣。”

    努尔哈赤特别注意收罗和起用明朝的罪臣、废官及中下武将和官吏。他在六月初八日对督堂下达专谕,指示不用明朝大臣,而应擢用愿为金国效劳的小官小吏,因为,原系明朝大臣之人,“一向为官,不为我等效劳”,于金无益,而那些微员小吏偏裨末弁,以及罪臣闲官,或因少读诗书,唯图渔利,贪赃枉法,谋升官职;或是官场失利,打入狱中,心怀不满,因而有可能背叛旧君,投靠新汗,“归向我等”,“谄谀于我等,出其力,致其才”。所以,他任用的汉官,“一半在明朝时得获死罪,关在狱中,一半失去官职,一无所有,又皆战阵所获而养之也”。

    努尔哈赤在给“明国众游击官”下达的汗谕中,对他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责令降金汉官“勤守各种法令”,即贯彻执行要求阿哈耕田交谷、强迫汉民种地守法、纳粮当差、不得叛逃等等法令和汗谕。二要汉官“为汗之眼,观察众人;为汗之耳,用以听众,诸凡各事,皆详加督察。”即要他们侦察汉民对待汗、贝勒的态度,有无叛逃密谋,随时上报,为努尔哈赤制定的“平盗贼,止恶逆”政策服务。三为谕令汉官“公正审断”,以维护后金国的统治。第四是谕劝汉官不要“科索下人”,以免激化矛盾,招致辽民更加猛烈地反对金国的统治。

    努尔哈赤多次宣布,对尽忠效劳的汉官,要破格提升,要“嘉赏赐财”,要“赏以功,给与为官”,要使他们“终身享受”,而且功臣的子孙可以世代承袭祖、父的官职。原明抚顺游击李永芳,初升三等副将,从征辽阳后晋三等总兵官。明商人佟养性初授三等副将,破辽阳后晋二等总兵官。开原人刘兴祚,降后初任备御,下辽阳后,进至副将,其侄亦为海州参将。

    这些措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金军进入辽东初期,不少明朝官、将、生员降顺新君,献计献策,告密送信,催征赋税,迁民分地,查点丁口,追捕逃人,对巩固金国的统治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努尔哈赤利用攻克辽东大败明军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了争取蒙古来归和建立满蒙联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天命六年十一月,蒙古喀尔喀部古尔布什、莽果尔台吉率部民六百四十五户来归。七年二月十六日,蒙古科尔沁的兀鲁特部明安、兀尔宰图等十六贝勒,以及喀尔喀部石里那克等贝勒,率所属三千余户,前来归顺。喀尔喀五部又有一千二百户来投。努尔哈赤分别封授官职,赐予皮裘䌷缎布匹银器及“房田奴婢牛马粮粟”,“凡所用之物,俱赏给之”。对一些人多势强的贝勒、台吉,还让他们与金国汗、贝勒联姻婚娶,共享荣华富贵。努尔哈赤封古尔布什为一等总兵官世职,以第八女聪古图公主嫁与为妻,尊称额驸,给与女真一牛录、蒙古一牛录。授莽果尔总兵官世职,嫁以族弟济白里之女。布颜代,初授二等参将世职,娶公主为妻,封额驸。努尔哈赤授岳父明安三等总兵官世职,给予特别优遇。明安之子多尔济亦娶公主,为额驸。很早就来拜谒的蒙古喀尔喀部的巴约特部恩格德尔台吉,也娶了努尔哈赤的侄女为妻,尊称额驸,归顺后,又授三等总兵官世职,盟誓赐诰,赐予十四个拖克索、“近身役使和伐木运水”的男女四十对,以及大量金银财帛。其子索尔哈娶努尔哈赤之孙女为妻。

    努尔哈赤还专门下达文书,给予来归蒙古诸贝勒,宣布要“无差别地对待亲生儿子与仰慕而来之诸子”,并指定他们分别与汗、贝勒“结成亲家”,以便“很好地恩养”他们。当斋赛之家送其二子一女为质并带马二千匹、牛三千头、羊五千只来赎斋赛时,努尔哈赤很宽厚,同意提前释放。他率领四贝勒皇太极、二贝勒阿敏,与斋赛对天盟誓,宣布如骗取牲畜而不送还斋赛,则“将遭殃致死”。斋赛也发誓要“以收养之父(指努尔哈赤)为父”,“以诸弟为弟”,若回部之后变心负盟,则“遭殃致死”。努尔哈赤厚赐斋赛皮裘弓矢鞍马甲仗,命诸贝勒送至十里外,设宴饯别,将其所质之女,给与大贝勒代善为妃。努尔哈赤命诸贝勒又与科尔沁部鄂巴等贝勒盟誓,“愿同心合意”对付察哈尔。这些政策和措施,吸引了许多蒙古贝勒、台吉率部来投,编入八旗,扩大了军队,增强了战斗力,与喀尔喀、科尔沁建立了比较巩固的友好联盟关系,对后金国与明作战、与察哈尔林丹汗作战,提供了有利条件。鉴于各贝勒的势力强大和难以挑选合适的嗣子,努尔哈赤于天命七年(1622)三月宣布今后要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并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为这一制度的完全实行创造条件。
    努尔哈赤虽然解决了不少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进入辽沈后又迅速认清了新形势,及时地采取了“各守旧业”、大量任用汉官等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大奴隶主、大农奴主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他不能坚持和彻底推行符合辽东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政策,并且由于一向攻无不克、飞跃前进而有些飘飘然了,骄傲专横,刚愎自用,因而从天命八年以后,犯了不少错误,干了一些蠢事。首先是,他不该从“恩养尼堪”转变为大杀辽民。

    天命八年(明天启三年,1623)六月,听说复州汉民人数增加,接受明国“派来之奸细和札付”,将要叛逃,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讬等贝勒,率兵两万,前往镇压,将男人全部杀光,带回大量子女、牲畜。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连下九次汗谕,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金国的大部分辖区,查量汉民粮谷,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定为“无谷之人”。努尔哈赤辱骂“无谷之人”是“不耕田、无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处(明国)之光棍”,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发现其“闲行乞食”,立即“捕之送来”,并于正月二十七日“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汉人)”。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历数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地汉民武装反抗事例,宣布要斩杀叛逃之人。他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各将遵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时有辽民几尽杀光之说,满汉关系极度恶化。

    努尔哈赤还在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即劳动者),全部编隶汗、贝勒的拖克索(庄),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赋”。编丁隶庄后,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每备御各赐一庄”。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沦落为奴仆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赋,人身奴役加重,剥削更为厉害。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后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后金辖区,这是很大的倒退。

    从天命八年六月镇压复州兵民起,努尔哈赤在对待汉官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放弃了原来拉拢汉奸官员、大量任用汉官的正确政策,错误地对他们产生了怀疑,采取了疏远的态度。进入辽沈初期,不少降金汉官竭力效忠金汗,征田赋,佥汉兵,派役夫,运官粮,筑城池,清点人丁,查获“奸细”,捕捉逃人,劝诱辽民听从新君的命令,做了许多事。但是,由于辽东军民痛恨后金苛政,猛烈反抗,明又不断派遣密使劝说汉官弃金投明,有些汉官就犹豫了,担心金国汗、贝勒不能久驻辽沈,因而或与明臣书信往来,以留后路,或暗订密约,伺机叛逃。努尔哈赤不从改革弊政、减少杀戮、缓和矛盾以平息民怒稳定局势这一根本上着手,却改变策略,怀疑汉官,疏远汉官。当努尔哈赤决定派兵屠杀复州兵民时,“抚顺额驸”李永芳谏阻说:“所谓复州之人叛者,非实也,恐系人之诬陷矣。”李之本意是应当慎重,核实情况后再发兵,这原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努尔哈赤却大发雷霆,厉声指责李永芳等汉官“以明帝为长久,以我为短暂”,“心向明国”,蔑视金汗,竟革去他的总兵官职,捕其子来审讯,后虽复官,但也不似过去那样信任和重用了。这样一来,汉官人人疑惧自危,持有二心,不敢直谏,妨碍了努尔哈赤对辽东汉民情形的深入了解和正确处理,影响了满族贵族与辽东汉族地主阶级的联合,加剧了辽东的动乱。

    努尔哈赤在天命八年处理八旗贝勒和高级官将的问题上,也做了一些错事。三月,曾为建立后金国驰骋疆场征战三十余年的开国元勋扈尔汉,向养父努尔哈赤上书,承认过失,乞父宽恕,恳求再次起用为国效劳,努尔哈赤却大摆君主威风,再谴其非,不予考虑,使这位叱咤风云威震辽东功勋卓著的总兵官,忧闷病重,九个月后含恨去世,其子浑塔还降级袭职。五月,创制满文、被誉为“一代杰出之人”的大巴克什额尔德尼,仅因细故,夫妇两人被努尔哈赤无辜冤杀,家被抄没。六月,原哈达国主蒙格布禄贝勒之子、努尔哈赤的亲女婿乌尔古岱,因被汉官讦告收其金银,尽管缺乏根据,却遭议处死刑,后虽免斩,仍被革去具体处理军国大政的督堂要职,从总兵官降为备御。努尔哈赤还因此案痛责“爱子”四贝勒皇太极和岳讬、济尔哈朗、德格类三位贝勒。这一重大案件,在八旗贝勒、大臣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努尔哈赤晚年犯的这些错误,严重地破坏了辽东生产。这一曾经是“田人富谷,泽人富鲜,山人富材,海人富货”,“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货贿羡斥”的富饶地区,竟弄得人丁锐减,田园荒芜,庐舍残破,百业凋敝,社会混乱,民不宁居,饥荒频仍,物价飞涨,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悲惨局面。

    明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着手进行大举征明的准备工作。正月,闻听明遣兵一万,由海上至旅顺,修葺城堡,屯驻兵士,努尔哈赤命三贝勒莽古尔泰和阿布泰、巴笃礼二总兵官,领兵六千往攻,克城,击败明兵,毁城而还。

    三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召集八旗贝勒、大臣商议,欲迁都沈阳,诸贝勒、大臣以“恐食用不足,力役繁兴,民不堪苦”为由,乞请不迁。努尔哈赤断然拒绝众议说:“沈阳四通八达之处,西征明国,从都尔弼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到。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他坚持己见,遂议定迁都沈阳。

    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率领诸贝勒,号称十三万大军,进犯明国,发动了明金(清)之间的第四次大决战。

    正月十六日,军抵东昌堡,十七日渡辽河,“于旷野布兵,南至海岸,北越广宁大路,前后络绎,首尾莫测,旌旗剑戟如林”。大军铺天盖地,直向明国杀去。这时,身任兵部尚书、辽东经略要职的高第的情报很准确,情报说后金于“十五日”左右渡河,而后金军越过大辽河的时间是“十七日”,高第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措施,严令从锦州、右屯卫、大凌河、小凌河、杏山、松山、塔山等城撤防,尽驱屯兵居民入关,焚烧房舍。金兵二十三日即抵达宁远城郊。宁远只有明兵万余,被金兵重重围困,孤悬关外,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均已中断。

    努尔哈赤遣被俘汉人入城,谕告城主宁前,袁崇焕说:“吾以二十万众攻此城,破之必矣,尔众官若降,即封以高爵。”遭袁严辞拒绝。正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下令,全军猛烈进攻。袁崇焕率领兵民拼死反抗,“熗炮药罐雷石齐下”,十数门大炮不断燃放,又将被褥裹上火药,卷成一捆捆,投掷城下,发下点燃的火箭,“火星所及,无不糜烂”,击毙烧伤了大量金兵。努尔哈赤连攻两天,未能克城,伤亡惨重,由于金兵把尸体都抢了回去,所以明军只得到200余首级,“攻具焚弃,丧失殆尽”,无可奈何,乃遣三等副将武纳格率蒙古兵往攻宁远南十六里明军屯贮粮草的觉华岛,守兵七千被杀,焚烧粮草千余堆和二千余只船。此时毛文龙的东江军正在沈阳袭扰,后金全部主力扑到宁远城下,后方空虚,沈阳突然遭到袭扰,二十七日,努尔哈赤仓皇撤退,于二月初九日回到沈阳。著名的宁远之战,以明军的胜利金兵的失败而结束。
      此后努尔哈赤亲征蒙古, 又过不久,一条消息传进北京城,说努尔哈赤死了。京城一片叫好声,他们把这个满洲人的死归功于袁崇焕,即使不是大炮震死的,也是被大炮吓死的。不久,毛文龙上报朝廷,说努尔哈赤在宁远大败后就跑到了威宁堡狗儿岭泡汤泉了。在这个时候,他之所以有此闲情,是因为背后恶疮发作。毛文龙说,是自己派了一些士兵拿着火熗在山顶上放熗,努尔哈赤本来打了败仗就生气,又加上他们骚扰,以为明军大部队来了,心慌意乱,就在回沈阳的路上归西了。努尔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9月30日),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葬福陵,又称东陵(在今沈阳东北)。


八旗旗帜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应征为兵。源于满族的牛录制。努尔哈赤将原来牛录这一临时性的生产和军事组织,根据战争的需要,改编成长期的正式组织。规定三百人一牛录,每牛录设一牛录额真(值领),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五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都统)。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兰四旗,1615年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合称满洲八旗。努尔哈赤指定其子侄为代表,分统八旗,称为“固山贝勒”。1635年,增进蒙古八旗,1642年,增加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旗,但仍习惯称为八旗。八旗制度具有军事、政治和生产职能。八旗成员称“旗人”。清朝灭亡后,八旗制度也随之消亡。 

清朝源于中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这个王朝延续了296年,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1/7的时间。而这个王朝的始创者就是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而震惊世界的一代天骄━努尔哈赤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0
 紅緞°

ZxID:205536


等级: 总版主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02-22 0
纯粹来凑热闹的……
穿越前姓名:糖衣
穿越后姓名:白染墨
穿越前身份:普通学生
穿越后身份:杀手
穿越前性别:女
穿越后性别:女
你的个性:外冷内热·爱憎分明·多面性……
喜欢的人:温文儒雅的侠士……
想生在何时:架空……
想生在何地:类似于扬州或者洛阳的地方……
想结局如何:和爱的人浪迹天涯……有令一个灵魂代替我照顾爸妈……
另外:还没想好······
南派三叔 

ZxID:269465


等级: 文坛鼻祖
从零开始~~~新的开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02-22 0
是偶们书友会啊
那偶也要插一脚
--------------------
穿越前姓名:本名
穿越后姓名:叶子
穿越前身份:学生
穿越后身份:女侠 (一定要武功高强)
穿越前性别:女
穿越后性别:女
你的个性:行侠仗义劫富济贫
喜欢的人:这个得是清朝的吗(反正得帅)
想生在何时:待定
想生在何地:风景好的地方
想结局如何:当然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
[ 此贴被叶子の思念在2008-02-22 19:48重新编辑 ]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皇太极 -1 上
皇太极(1592—1643年),一作黄太吉、洪太时、洪太主、红歹是等,均为同音异写,也有称为阿巴海,满族,爱新觉罗氏,正白旗,清朝的建立者,史称清太宗,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名叫孟古姐姐,是女真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仰加奴)之女。杨吉努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称这是天生的“佳偶”。万历十六年(1588)努尔哈赤成婚,时已三十岁,新娘只有十四岁。当时努尔哈赤有众多妻子和儿女,地位最高的是富察氏衮代,即莽古尔泰之母。但是努尔哈赤与叶赫纳喇氏感情甚笃,喜欢她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预政事。

皇太极本人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

皇太极出生时,努尔哈赤正从事统一女真的事业以满洲部为核心,已将其周围各部统一。万历十五年(1587)在呼兰哈达山下东南建筑了费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旧老城)。皇太极就出生在这里,他家住在这一山城的最里边,是方圆几百里内最富有的大户。城外有自己的“农幕”,即农庄,家里有大量的绫罗锦缎。吃不完的鸡、鸭、鱼肉及美酒等。当父兄长年累月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有些事情不烦努尔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极就能干得很出色,与自己想的一样,因而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不幸的是皇太极十二岁那年,他的生母病逝。这位叶赫纳喇氏,母以子贵,在皇太极当皇帝以后被尊为中宫皇后,清代称“孝慈高皇后”。皇太极在母亲死后,跟随父兄,迅速成长,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满族及先世女真人素以尚武著称,皇太极向他父亲学习本民族的传统风俗,从小就参加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当皇帝以后,皇太极还对小时候这种生活记忆犹新,曾说:“太祖时,我们听说第二天要外出打猎,即事先进行调鹰蹴球,作好各种准备。如到时不让去,哭着也要请求前往。过去,无论老少,竟相奋进,皆以行兵出猎为大喜事。那时仆从很少,人人各自牧马披鞍,劈柴做饭,即使这样艰苦,也乐于跟着为主效力,国家之有今日兴隆正是这种努力奋斗的结果。”皇太极很像他父亲,吃苦耐劳,体格健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矢长四尺余,不仅一般人不敢问津,就是一个壮士也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当年运用自如。

    皇太极在参加作战和协助努尔哈赤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逐渐显露了头角。据文献所载,皇太极早期较大的军事行动,是对乌拉作战。时间是万历四十年,皇太极二十岁。那时努尔哈赤正在统一扈伦四部,已灭哈达、辉发两部,还有乌拉和叶赫部。乌拉首领布占泰被努尔哈赤擒获以后放回去,背弃盟好,掠东海窝集部的呼尔哈部,并公然要娶努尔哈赤已下了聘礼的叶赫“老女”,还以骲箭射已嫁他的努尔哈赤侄女,实际这都是阻止和对抗努尔哈赤实现统一。于是努尔哈赤决定发兵征乌拉。皇太极就在这时随军出征。九月二十二日大军起程,二十九日抵乌拉部,与乌拉兵相峙三天。努尔哈赤所部四出焚毁粮草,乌拉兵白天出城对垒,夜里入城固守。皇太极与其兄莽古尔泰急不可耐,想立即过河进攻。努尔哈赤对他们说,“用兵不能像你们想的那样简单,好比砍伐大树,怎么能一下子砍断?必须用斧子一下一下去砍,渐渐折断。相同的大国,势均力敌,要一举将其灭亡,怎么可能办到?应当把它附属的城郭一个一个攻取,一直攻下去。没有阿哈,额真怎么能生存?没有诸申,贝勒怎么能生存?”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他们毁掉了乌拉的一些城寨,而“伐大树”之说,对皇太极后来与明朝作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年,乌拉被灭.在逐步完成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皇太极帮助他父亲努尔哈赤建立了新的后金国家。努尔哈赤一度想立长子褚英为储,但是褚英背着努尔哈赤做了很多违反其愿望的事,甚至逼迫皇太极等也跟他一起行动。皇太极等向努尔哈赤揭发了褚英的阴谋,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又毅然处死了他。从此皇太极进一步得到了信赖。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始建黄、白、红、蓝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建制。皇太极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日,当新年来到的时候,皇太极同诸兄弟们为努尔哈赤举行了庄严而热烈的仪式,上尊号“覆育列国英明汗”,建国称金,也叫大金或后金,年号天命。现辽宁新宾县老城村为当时的都赫图阿拉,迄今还有“尊号台”的遗址,俗称“金銮殿”。从此在东北大地诞生了一个和明朝对立的国家政权。

在这个后金国家里,努尔哈赤以父和汗的名义处于权力的顶峰。其次就是他的子侄四人,称和硕贝勒,他们“共议国政,各置官属”。此四人依年齿次序为: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统称为四大贝勒。他们相当于汉人所说的王,所以有时也称大王、二王、三王、四王。阿敏是努尔哈赤之弟速尔哈赤之子,其余三人均为努尔哈赤之子。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不仅如此,在后金所从事的主要战争活动中,皇太极献智献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对明朝发动进攻,但是具体怎样行动,却议而未决。而在欢庆努尔哈赤六十大寿的宴席上,皇太极献上一计。他提出先打抚顺,“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并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努尔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师征明,结果大获胜利.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太极的献计献策及亲临战阵,对后金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抚顺兵败城陷的消息传到明都,“举朝震骇”,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惊呼:“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十分危急”。为了置后金于死地,明朝于万历四十六年(1619)联合女真叶赫部及朝鲜,发动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明朝倾全国之力,集中将士近十万人,分四路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进攻,企图围而歼之。这对后金是个严峻考验,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努尔哈赤针对明军分进合击的进攻战略,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反攻战略,提出:“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尽管明朝进攻的军队在南方首先暴露出来了,而后金的努尔哈赤、代善等还是判断明朝的西路军是主力,即从抚顺来的杜松军。所以代善、达尔汉辖领兵先行开往抚顺。大军过扎喀关(三道关),欲按兵等待努尔哈赤,皇太极提出不可等待,要加快步伐,以防止明军攻击后金筑城的民夫。行至太兰冈,代善、达尔汉辖又欲将军队隐蔽起来,皇太极也不同意,说应当耀武扬威,对敌布阵,民夫看到这种情形,也会奋勇参战。后金的头号功臣额亦都非常赞成皇太极的主张。按着皇太极的意见,后金军进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东侧),与明军大战,在筑城民夫配合下,歼杜松于铁背山,首战告捷。继而北向迎击开原总兵马林一路明军,途中皇太极又打败了杜松军的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在西、北两路已胜,准备转战东路时,皇太极紧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之后,赶赴前线。他和代善在阿布达里冈(今辽宁新宾县榆树乡嘎巴寨村南十里)与明军相遇,互相配合,大败明军,明总兵官刘綖力战而死。另一路明军在李如柏率领下,未及交锋,狼狈逃回。萨尔浒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决战,皇太极为赢得此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满族是在明代各部女真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皇太极对满族的形成,有特殊的贡献。萨尔浒之战前,叶赫部依靠明朝的支持,一直抵制努尔哈赤的统一。经此一战,叶赫和明朝的联军被打败,它存在的基础动摇了。接着后金又下开原、铁岭,叶赫更加孤立。但是叶赫首领金台石(锦台什)、布扬古(布羊古)拒不投降。天命四年八月,努尔哈赤进攻叶赫,金台石、布扬古分别占据东西二城顽强抵抗。金台石在东城已被攻破而走投无路的时刻,请求见皇太极,说见他以后可以投降。皇太极是他的外甥,特意从进攻西城的战场上来到东城。见面之后,皇太极百般劝金台石投降,然他个人顽固到底,纵火自焚。从此叶赫部被统一。这标志着一个新兴的满族已登上历史舞台。史载:“满洲国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是年诸部始合为一。”

努尔哈赤一生事业的顶峰是率兵进占辽沈,在辽沈大地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皇太极积极帮助他父亲实现这一大业。进占辽沈之前,代善、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本人都多次领兵至这一地区骚扰。但皇太极却是他们当中较早认识辽沈之重要及主张将其占领的一个人物。天命五年六月的一天,皇太极领铁甲八千骑突袭沈阳北境,掠走一千余人。过去“遇唐人辄尽屠,今则一切不杀”,以争取民心。八月,皇太极等随努尔哈赤领兵攻掠懿路、蒲河(沈阳城东北)。明军出城反击,皇太极率精锐轻骑追杀,一直想杀入沈阳城内,被代善劝止了。第二年,二月十一日,皇太极又随父统八路大军,攻掠奉集堡(今沈阳城南家屯区奉集堡)。皇太极麾下精兵进至黄山,并追击明将朱万良至武靖营(今沈阳市西南苏家屯区大武靖营)。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发动了辽沈大战。皇太极是这次大战的策划者之一和冲锋陷阵的前线指挥官。三月初十日,后金倾国出兵,十二日兵临沈阳城下,明总兵贺世贤出城抵御被战败,十三日后金占领沈阳。明援辽总兵童仲揆、陈策及周敦吉等继与后金兵大战浑河。皇太极奋勇参战。后金的将领雅松遥望明兵,胆怯而退,皇太极却毫无畏俱冲上去,打败明军,并追杀至白塔铺(今沈阳市南郊)。然后与明奉集堡守将李秉诚、朱万良、姜粥接战。皇太极以百余骑击败明朝三总兵。第二天,努尔哈赤斥责雅松说:“我的儿子皇太极,父兄依赖如眸子,因你之败,不得不杀入敌营,万一遭到不幸,你的罪何止千刀万剐!”怒斥之后,将其削职。攻下沈阳城后,后金兵进城住了五天,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又统大军攻向辽阳。明朝在辽沈的所有兵将都集中在这个古老的重镇。皇太极率后金右翼四旗兵冲锋在前,在左翼四旗兵配合下,于辽阳城外打败明军,直追至鞍山界方返回。二十一日,经过城外城内的反复激战,后金攻取了辽阳,明朝守城的经略袁应泰自焚,巡按御史张铨被活捉。这位大明的忠臣不肯屈服于后金。李永芳去劝降,被他大骂一顿。皇太极用宋朝徽、钦二宗降金的故事进行说服,他虽然终未低头,但对皇太极却表示相当尊重。从中反映出皇太极不单是后金英勇善战的一员骁将,而且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政治家了。后金在辽沈大战的胜利,影响所及至于辽河以东七十余城相继而下,连同以前所得,后金已经把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了它的统治范围。后来皇太极就以辽沈为中心,统一了全东北及蒙古的一部分地区。天命六年后金迁都辽阳,十年定都沈阳。

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病逝在叆鸡堡(今辽宁沈阳市城南大爱金村)。九月一日,皇太极继父登汗位。这次汗位易人,充满了激烈复杂的斗争。

首先是,努尔哈赤临终前没有明确选出汗位继承人。后金建国前,他曾想让长子褚英接班,后来又有意使次子代善嗣位,均半途而废。天命六年正月十二日,努尔哈赤与代善、皇太极等对天焚香发誓,让子孙互相辅佐,勿开杀戒,二月又令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大贝勒,“按月分直”。终未指定继承人。

其次是,努尔哈赤诸子欲为汗位继承者不止一、二人,他们早已展开明争暗斗。其中皇太极与代善争夺最烈。萨尔浒大战、辽沈大战,他都与代善争过功。那时朝鲜人估计努尔哈赤死后,代善“必代其父”,而皇太极“潜怀弑兄之计”。此外,还有乌拉纳喇氏所生的多尔衮。努尔哈赤死时,乌拉氏只有三十七岁,她为大妃,年富力强,“有机变”,她很想立其子为汗。努尔哈赤一合上双眼,她就被逼殉夫,理由是“心怀嫉妒”。到了顺治初年,多尔衮还说皇太极的为汗,“原系夺立”,也透露了争权的内幕。

第三是,努尔哈赤已经说让代善继嗣之后,又想用皇太极取而代之。努尔哈赤一位从弟叫阿斗,“勇而多智”,努尔哈赤曾询问他:“诸子中谁可以代替我者?”答:“智勇俱全,人皆称道的人就是了!”努尔哈赤立刻明白了,他所指的就是皇太极。这件事很快传了出去,代善知道后深为不安。阿斗又暗中告诉代善,皇太极准备对他下手,代善向努尔哈赤哭诉了事实真相,努尔哈赤追查到了阿斗那里,处罚了他。

但是,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终于登位为汗。与其争夺汗位者,只牺牲了一位乌拉纳喇氏。皇太极能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原因在于,一是他本人当时的势力比较强大,有战功,有政治斗争经验,年仅十五岁的多尔衮不能与他相比。二是努尔哈赤死时,后金国家已经是稳定的政权,继他为汗者,必须有治国才能。这一点皇太极最合适。他在努尔哈赤诸将中是“仅识字”的一个,又对努尔哈赤的统治,“多所赞画”。夺取辽沈时,他首先注意收养辽人,表现出远见卓识,所以选汗位继承人时,代善之子岳讬萨哈廉最先提出皇太极“才德冠世”,拥护他。三是皇太极的母亲曾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他自己处事又比较稳健,不走极端,深得人心,当时就是个“人皆称道的人”。而更重要的因素是,势力最大、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大贝勒代善,十分明智,以巩固后金的大局为重,甘愿让贤,倡议推立皇太极。基于这些原因,皇太极终于继努尔哈赤为汗。<皇太极登汗位的仪式于九月一日举行。届时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及众贝勒、文武大臣聚会于朝,由皇太极领他们焚香告天,行九拜礼毕,皇太极即汗位,转过身来,诸贝勒大臣向皇太极行朝贺礼。当年这位后金国汗三十五岁,改第二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由此也被称为天聪汗。九月二日,皇太极又率诸贝勒大臣对天地祝誓,祈求皇天土“垂祐”,国祚炽昌。皇太极自己发誓,其中说:“今我诸兄弟子侄,以家国人民之重,推我为君,敬绍皇考之业,钦承皇考之心,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徵有过愆,遂削夺皇考所予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谴,夺其寿算。”三大贝勒与众贝勒接着发誓,除了表示拥戴皇太极之外,三大贝勒还单独表示要守盟誓、尽忠良。

天聪汗皇太极雄才大略,不满足于守成,决心要开创崭新的局面。他执政后,踌躇满志,从面临的内政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第一,“安民”。努尔哈赤晚年,境内的人民反抗如火如荼。皇太极继位后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他知道汉官汉民备受虐待是祸乱之源,因此规定,凡国内汉官汉民即使从前想逃跑的及令“奸细”往来的,事属已往,不再追究,结果“逃者皆止,奸细绝迹”。皇太极非常强调满洲、汉人“均属一体”,审罪、服役,不要有差别。他了解到从前按满官品级分配被掠的汉人为奴,编庄服役,汉人常受欺凌,就改革为每个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他还禁止诸贝勒大臣属下私至汉官家勒索财物及进行骚扰。这使汉人得到安定,感到后金统治下的地方是一块“乐土”。第二,“重本”。后金进入辽沈以后,不仅当地汉人从事农业,连满族也把农业作为本业了。皇太极爱惜民力,停止修城筑墙,为的是“专勤南亩,以重本务”。他下令,所有村庄田土,八旗既已稳定,以后就不要变更了。对庄民的财产及所养牛羊鸡猪等,都不准任意妄取。

第三,加强集权统治。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带有浓厚的民族原始特色。皇太极当汗以后,倾心仿照明朝大搞专制集权。他上台伊始,设了八大臣管理国务,称八固山额真,在旗内总管一切事务,国家有事,与诸贝勒“偕坐共议”,狩猎出师,各领本旗兵行,还负有稽察责任。固山额真的设立,削弱了诸贝勒的权力,却加强了汗权。更有过之者是废除三大贝勒“直月”制度。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皇太极即汗位,四去其一,其余三大贝勒仍“分月掌理”,这是一种分权制度。天聪三年(1629)完全改为由以下诸贝勒代行直月之事。皇太极的权力便高高在上了。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国,直到皇太极为汗的第五年,政府机构还不大完善。为了强化统治,皇太极根据汉官宁完我的建议,仿照明朝的政体,正式设立了六部,并以多尔衮等贝勒分管各部,贝勒以下,每部设满、蒙、汉承政三员,参政八员,启心郎一员。只有工部省设蒙古、汉军参政六员。后来证明,由于六部的设立,“各司其事,事不留行”。

天聪六年标志着皇太极集权统治加强的革新措施是,原来国人朝见时,皇太极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受,从本年正月始,由皇太极一人南面独坐。过去诸贝勒率大臣朝见,不论旗分,惟以年齿为序,从此也按旗分,依次朝见了。

在对外扩张上,皇太极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刚刚迎来他即汗位后的天聪第一年,就派大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等统大军征朝鲜,在朝鲜土地上点燃了两国的战火。他提出此战,一征朝鲜,二讨毛文龙,说是“两图之”。朝鲜责问后金无故兴兵,遭到阿敏的反驳,并列了朝鲜不遣使吊努尔哈赤之死等七大罪状。在后金兵的武力进攻之下,朝鲜国王李倧弃京城,带着妻子逃到了江华岛,派其弟原昌君与后金讲和,订立了“江都之盟”。后金与朝鲜结为兄弟之国,大掠三日而返。后金从这次胜利中,打破了朝鲜与明朝的同盟关系,缓和了它今后出兵可能出现的后顾之忧,又从纳贡和开市中获得了一定的物资利益。

对皇太极最重要的考验当然是对付明朝。努尔哈赤是在宁远吃了败仗不久死去的,皇太极即位时,明朝正因为宁远的胜利而变得强硬起来。皇太极一上台就曾致函宁远巡抚袁崇焕,表示希望“彼此和好”。袁崇焕绝不示弱,回信提出,既然希望和好,就应说明后金如何从占领的辽东地区退出。实际上双方都没有多大诚意讲和,后金想争取时间用兵朝鲜,明朝则时时不忘恢复一统天下。后金有一名汉人生员岳起鸾,力主与明朝议和,说不议和,人民就会逃亡殆尽,若和好,就应速行放还汉人,或归其绅士。他的奏疏上达以后,皇太极就把他杀了。明朝也并非坐等后金退兵,而是一边要地,一边修筑塔山、大小凌河城及锦州城,加紧备战。天聪元年五月,继征朝鲜之后,皇太极亲率大军征明。这是他当后金汗以来对明朝的首次用兵,也是他施展最大抱负的开始。但是前进路上荆棘丛生,困难重重。这时大明的忠臣袁崇焕正在实施“恢复之计”,即“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他修城屯田,以屯养战,以“守为正著,战为奇著”。他总结交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筑起了一道宁防线。皇太极想及早发动进攻,旨在使袁氏的防御体系付诸东流。他在六日起程,十一日兵临锦州城下,一上去就是四面合围.后金兵先打外围,企图迫使锦州城内的明军不战而降。但是平辽总兵赵率教和副将左辅、朱梅等坚守不屈。皇太极下令攻城,整整打了一天,自己伤亡惨重,城却屹立未动。继续又攻十几天,依然无成。后金只得分出部分兵围攻锦州,主力由皇太极率领转攻宁远(今辽宁兴城县城)。守宁远的正是袁崇焕,他命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出城拒战。皇太极督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等进击。明兵呐喊抵抗。袁崇焕坐镇指挥,放大炮,后金兵一排排倒下,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伤。明将满桂也负重伤,士兵死伤大半。宁远不下,皇太极又返回锦州,再次攻城,时已六月四日。城既不下,又赶上暑天来临,将士中暑很多,皇太极知不可久留,第二天下令退兵,毁大小凌河二城。此战明军防守成功,时称“宁、锦大捷”。

宁锦苦战,不胜而归,皇太极遇到了新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辽西不能攻取,便不能进山海关,如果要夺取北京,只有另找出路。但是不管走不走辽西这条路,这条路线却非投入相当兵力不可,否则明朝就要从这里反攻上来。再则,改变进攻路线,又不得不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皇太极在总的战略上要与明朝争衡,这是不可改变的。但在辽西受阻,一时不得不另找出路。他决定向蒙古进军,一方面征服尚未统一的蒙古余部,另方面也是寻找从蒙古向明朝进攻的道路。皇太极对蒙古是有所了解的,当时他已参加过与喀尔喀、科尔沁等部的结盟,也曾领兵驰援过科尔沁,还娶了两位蒙古女子为妻。然而蒙古方面的最大劲敌是察哈尔林丹汗。他在对付蒙古问题上要有所进展,必须制服这个劲敌。天聪二年二月,喀喇沁部落苏布地杜棱古英等致书皇太极,报告“察哈尔根本动摇,可乘此机,秣马肥壮,及草青时,同嫩阿霸垓、喀喇沁、土默特兴师取之”。于是,皇太极首先带领两幼弟多尔衮及多铎统大军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因敖木伦大捷,多尔衮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八月,与喀喇沁议和,九月调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兵来会。九月六日,后金大军出征察哈尔。二十日进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等处,俱下。第二天追至兴安岭,获人畜无计其数。十月中旬胜利而归。这次出征,后金既打击了大敌察哈尔,也进一步巩固了对已归服的诸部蒙古的统治。不久,皇太极派阿什达尔汉到这些地方宣敕,以后如征察哈尔,凡管旗诸贝勒年七十以下,十三以上,俱从征,违者罚马驼,不至约会之地者也罚马。

皇太极从此改变了进攻明朝的策略和路线。他要大力利用蒙古了,并且绕过山海关,从长城各口入边。天聪三年六月,皇太极明确提出,征伐明朝新的部署是:一、此次行师不能独往,要诸蒙古合师并举;二、为保证供应,必先采木造舟;三、满汉蒙古凡有善谋,各以所见入告,择善而从。大军出发前又遣使谕蒙古诸贝勒率所部兵来会。十月初二日,皇太极亲统大军征明,首次绕过山海关,攻向内地。历史上称此为“入口”之战。十一日后金兵到辽河,沿途蒙古各部纷纷来会。但是征询对察哈尔与明朝先征哪个时,出现了两种分歧意见。皇太极赞成先征明朝,所以继续向明朝边境进军。二十日,抵喀剌沁的青城,皇太极突然遇到来自两大贝勒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压力,二人至皇太极住处,“密议班师”,举出“劳师远袭”、“粮匮马疲”、“众寡不敌”、“恐无归路”等等为由,但是岳讬、济尔哈朗等坚决支持皇太极的行动。最后,皇太极裁定,继续进军。这是皇太极在军政集权上的一次巨大胜利。意见统一以后,以济尔哈朗、岳讬统右翼四旗,阿巴泰、阿济格领左翼四旗,迅速攻破大安口、龙井关。皇太极继后攻克洪山口城,入内驻师。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兵援遵化,兵败被斩。十一月三日后金兵攻占遵化。皇太极特别表扬了正白旗小卒萨木哈图奋勇先登的英雄行为。入遵化城后,他还大加宴赏功臣,用“膺显荣,获富厚”,激发他们“克勤厥职”。二十日,后金兵又进逼北京城,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来援,至德胜门。原来皇太极一直在辽西派一部分兵力以守为攻,不断骚扰,明朝不敢丝毫放松警惕,大兵皆集于宁远,山海关以西很空虚。此时为保卫北京,只得调边兵入援。连袁崇焕、祖大寿也领兵进山海关入援了。对北京的威胁使皇太极得到的巨大收获就是他的对手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清洗了。袁崇焕在辽西的顽强抵御曾使皇太极父子受阻,逼得皇太极绕过山海关的正是袁崇焕。但是这位大明忠臣竟在内外夹攻之下含冤而死。灾祸起于崇祯元年的平台召见。那时袁崇焕被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入都,崇祯于平台召见他,他对皇帝说,“计年,全辽可复”。当时就有人认为他说了空话,要惹祸的。第二年,他又到皮岛亲自斩杀了毛文龙。时毛为辽东总兵,虽有迹象表明他与后金暗中媾和,但袁的行动毕竟有些冒失。在后金兵迅猛向北京进发时,袁崇焕、祖大寿的入援兵都没有狙击,到了广渠门外才重创后金兵。但此时满城都在传袁崇焕引敌协和,将为城下之盟。特别是后金兵攻北京城南时,袁崇焕拥兵不战,独满桂以五千人一日二十战。传说满桂身中五箭,拔出来,皆袁兵字号。崇祯和明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就在这时,皇太极巧施了一个反间计。他从进攻北京作战中捉了明朝两个太监,故意向二人泄露后金撤兵是与袁崇焕有密约。再把这两个太监放回去。他们到了北京,以重大军情奏报崇祯,性多猜疑的崇祯皇帝,认为不能再留着袁崇焕了。这就导致了十二月一日逮捕袁崇焕,祖大寿在旁见此情景,战栗失措,立刻逃回锦州。第二年八月,以酷刑处死袁崇焕。这是一桩历史冤案,袁崇焕对后金的斗争是坚决的,崇祯杀他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从此明朝“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袁崇焕下狱,辽东兵溃,皇太极所率后金兵继续得以在京师附近攻掠。他们见北京不可下,便西趋良乡,克固安,然后返回,过北京近郊时得到消息,原来攻下的十余城皆叛。天聪四年正月皇太极亲自指挥后金兵攻下永平,迁安不战而降,滦州也降。二月皇太极率军北返,所得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皆令贝勒大臣率满洲、蒙古八旗驻守。在这四个多月的入口作战中,皇太极对明朝地方官民发布了很多招降的“谕令”,并不断派遣使者要求与明朝政府议和。这里既表现出他对已夺取的土地不肯放弃,也对未得到的地方心向往之。

但是大明国直到此时仍有相当势力,其内部也不乏有为之士。后金兵东归不久,明朝兵部尚书、大学士孙承宗就恢复了关内四城。后金派去的守城阿敏,不但弃城逃回,还在弃城之前尽屠城中归降的明朝官民。皇太极甚为愤懑,因数阿敏大罪,将其幽禁。这位二大贝勒至崇德五年(1640)死于幽所。孙承宗乘机加强防御,修大凌河城,兵部尚书梁廷栋主其事,七月兴工,未能完成,皇太极已经发起了有名的大凌河围城战。后金兵按八旗,分列四面八方,各旗还成立了炮兵营。从这年起,后金已能造红衣大将军炮了。城内明朝约有三万军民被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的兵几次突围,均告失败,外来的援军也遭后金截击,退回锦州。此间明朝派监兵张春同总兵吴襄等率四万援军开来,结果张春被活捉,吴襄逃跑,全军被歼。从天聪五年八月初七日起,后金围困了两个月后,城中粮尽援绝,“炊骨析骸”,而皇太极不断发动政治攻势,到十月廿五日,守将祖大寿“力竭计穷”,投降了后金。拒不投降的副将何可纲被斩。原来的三万余人只剩下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马三十二匹。后金消灭了明在关外的精锐部队。后来,祖大寿借故奔回锦州,而张存仁等数十名明将归金,他们大部分成了这个国家的栋梁。皇太极及诸贝勒皆以得人为庆。天聪五年以后的五年,皇太极以主要精力为后金的统治建立了更巩固的基础。天聪六年八月廿九日下令八旗固山额真于所属各旗察问民间贫乏疾苦,认真审断罪犯。素以射猎为业的满族统治者这时也提出不准因射猎而私入庄屯,不准擅取柴薪,不准喧哗。天聪七年正月,皇太极告诫各牛录额真:“田畴庐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要他们关心农家的房屋建筑、耕牛饲养及差派徭役等。在耕种与征战发生矛盾时,宁可服从耕种。这就把安定的农耕生活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皇太极本人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这时他推行了振兴文教的措施。天聪三年首先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文人的政策,并于当年进行考试,选取了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他已认识到发展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说不能认为不读书不会误事。规定从天聪六年起,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努尔哈赤时代创造的满文无圈点,上下字雷同,人名地名极易弄错,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酌加圈点,大大方便了学习,这就是有圈点满文的来历。皇太极还非常重视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至天聪六年七月达海逝世时,经他手已翻译成帙的汉籍有《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及正在翻译中的《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等。后来又命达海之子继续学习汉书。天聪九年后金的文馆诸臣翻译了辽金宋元四代史书。

作为后金国家的统治者皇太极这时期的又一个成功是以“善养人”扩大了影响。天聪六年正月,管兵部贝勒岳讬向皇太极建议改变原来屠戮辽东及关内四城的做法,以对待大凌河之役归降的汉人为榜样,重新树立“善养人”的形象。他主张无论官民都给家室和庄屯,不要使一个人失其所在。天聪七年六月初二日,皇太极在一次讲话中谕令将士对新附之众,“一切勿得侵扰”在皇太极这种政策影响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孔、耿皆辽东人,在明为登州参将,因内部矛盾,发动兵变,占领登州。明朝发兵来攻,他们难以自存,航海归金。天聪七年六月三日,皇太极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行抱见礼,以示优隆。这是后金发展史上的大奇迹,孔、耿不仅带了一万二千多精壮官兵及红夷大炮等,而且促使明朝的辽东海防很快崩溃了。之后不到四个月,明镇守广鹿岛的副将尚可喜就步了孔、耿后尘,皇太极称赞他“识时势之向背”,“残破海防,实为我功”。皇太极重新任命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尚可喜都为总兵官,让他们继续带兵,与和硕贝勒并列。原来后金的军队是清一色的满洲八旗,天聪五年佟养性被命为总兵官,管理汉兵,攻大凌河时这支被称为旧汉兵的军队用红衣炮多所立功,到天聪七年马光远统领汉兵时,实际形成了一个汉军旗,满语叫乌真超哈。孔、耿、尚所领兵也是汉军。在此之前,蒙古旗兵也已形成。天聪八年三月十三日皇太极在沈阳城郊阅兵,参加的有满洲八旗、蒙古二旗、旧汉兵一旗,共十一旗。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的是这时的军队已从私人武装变为国家的军队了。这几年利用军事力量进行扩张始终是皇太极的一项重要活动。天聪七年六月十九日,他派满汉兵万余人分左右翼攻旅顺,七月十四日奏捷,东北的南大门旅顺口要塞落到了后金手里,同时俘获大批人畜财物。天聪八年十二月,皇太极命副都统霸奇兰、参领萨木什哈领二千五百兵士征讨黑龙江未服之地。第二年故土传来佳音,他们收服了虎尔哈壮丁及老少男女共七千三百余人。同时期,吴巴海出征瓦尔喀也屡战屡胜。皇太极把他在东北的版图扩大到南自旅顺口,北抵乌苏里江以东并黑龙江中游地区。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皇太极 -1 下 汗 N长……不过很细
当然重要的仍然是对明作战,这不但关系到明朝自身的存亡,还旁及蒙古与朝鲜的态度。天聪七年六月,皇太极问诸贝勒大臣:“征明国及朝鲜、察哈尔三者,用兵何先?”发言者济尔哈朗等共十五人都主张先攻明朝。而实际上是先攻了察哈尔。在此前一年,皇太极亲自领兵征察哈尔,四月出发,追击林丹汗,过黄河,后金军粮尽,射黄羊充饥,无水,以一羊易杯水而饮,只得半途而返。天聪八年再次征察哈尔,始知林丹汗已病死于青海打草滩,众无所归。第二年派多尔衮、岳讬等往收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及其部众。多尔衮意外地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玺。这一胜利标志着漠南蒙古全部归于后金统一。

皇太极就在天聪八年、九年利用征服察哈尔之机,转攻了明朝,但主要在大同、宣府附近徘徊,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明朝的统治。在皇太极一生的经历中,最大的转折是从后金汗到大清帝。他是第一位当大清皇帝的人,这是他个人权势的升华,也是他父亲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以来的划时代的飞跃,同时也是满族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皇太极即汗位以来就倾心于学习中国历代专制主义的封建统治,不断地加强集权。他废除了三大贝勒按月分直的制度,削弱了诸贝勒的特权,使汗任命的官吏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所有的人都不能和他争衡的情况下,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间是天聪十年(1636)四月。先是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后来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去,表示今后忠诚效力,皇太极答应可以考虑了。然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萨哈廉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外藩”诸贝勒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同意了。上尊号的准备活动至天聪十年三月末大体就绪。

四月五日,满洲诸贝勒、固山额真,蒙古八固山额真,六部大臣,孔、耿、尚,外藩蒙古贝勒及满蒙汉文武官员齐集。多尔衮捧满字表、巴达礼捧蒙字表、孔有德捧汉字表各一道,率诸贝勒大臣文武各官赴宫门跪下,皇太极在内楼,御前侍卫传达,皇太极命满、蒙、汉三儒臣捧表入,诸贝勒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左右列班候旨。三儒臣捧表至御前跪读,表中盛赞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上合天意,下顺民情,请上尊号,一切仪物,俱已完备,只待赐允。皇太极听后同意,并发誓倍加乾惕,忧国勤政。消息由儒臣传出,众皆踊跃欢欣,叩头而出。第二天决定选择吉日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即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祭告天地完毕,在坛前树鹄较射。从此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清朝诞生了,就是这个封建王朝统治全中国二百六十八年,跨古代、近代两个历史时期。在此之前一年,皇太极下令国中之人皆称满洲原名,禁止称诸申,一个少为世人所知的满族因而扩大为举世闻名的中华民族重要成员了。

崇德年间(1636—1643)是皇太极统治的第二个时期。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了在东北的统治,为入关统治全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一件事映了他的思想,称帝前夕,内院诸臣仿照明朝制度,给新筑的城门起名,叫扬威、昭德等,皇太极认为虚张声势不如务实,给改了巩固、靖远等名。皇太极自认是个伟大的建筑师,他要为子孙创大业,所以非常重视打基础。崇德二年(1637)六月的一天,他向诸王臣说明,自他即位以来,统一蒙古,征服朝鲜,版图扩大,人民繁庶,今后就要“宣布法纪,修明典常,为保邦致治之计”。他举例说:“盖治国之道,如筑室然。基址坚固,庀材精良者,必不致速毁,世世子孙可以久居。其或苛且成工者,则不久圮坏,梓材作诰。古人所以谆谆垂诫也。”不出一个月,将同样的话又对诸王贝勒文武群臣重说了一遍。最后一语破的:“自古至今,懈于治国者,国必败;勤于治国者,国恒存。”为使国家统治久远,皇太极虽没有改变掠夺财富的手段,但却更注意发展本地区的生产了。他称帝后立刻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规定下来,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不许杀,这是为了繁殖。也不准杀马、牛等作牺牲或出卖。以后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提出“农时不可失”,“废农事者罪之”。他知道五谷乃万民之命所关,因此一再强调搞好农业生产,入关前清朝的粮食不太缺乏,与这种努力分不开。手工业生产也大有进步。崇德三年十二月,一次赏给察哈尔固伦公主瓷器一千七百件,可以反映制瓷业有所成就。盛京(今沈阳)宫殿大部分为皇太极时所建,其规模和工艺技术都标志后金手工业的水平很高。盛京城西实胜寺,铸大钟千斤,是冶铸业的发展象征。商业贸易在境内有之,与明及朝鲜也均有之。皇太极曾命令大学士希福带领八家商人及公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家人的庞大代表团赴张家口贸易。后来又命人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买马。个人远走贸易的也不乏其例。

崇德年间,虽然不再发生大批汉人被杀,或汉人投毒、拦路劫杀等反抗事件了,但皇太极却仍然注意缓和清朝的社会矛盾。他命令臣下做好“养人”的事情,尤其是对新掠取或来降的满洲、蒙古、汉人做好安置。皇太极晚年,他的子侄们在他面前发牢骚说太祖时诛戮汉人,而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者矣,而满洲宗室却有为官者,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但这位远见卓识的大清帝并未因此动摇其国策。

以前皇太极的权威并不很绝对。天聪九年九月,即称帝前半年,代善和哈达公主曾有轻视他的举动,皇太极大怒,召集诸贝勒大臣,让他们“别举一强有力者为君”,靠了他们的跪请,才出朝听政。崇德年间就再无人敢向他的权威挑战了。

在机构设置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清初决策的重要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崇德二年四月对这个机构作了调整:一、成员除令固山贝子尼堪、罗讬、博洛等与议国政外,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人;二、规定他们启迪主心,救济贫乏,抚养新人三项任务;三、议政大臣奏事必先通过他们各自的固山额真,公议之后上奏。议政王大臣会议从此有了固定的程式,也更成了专制主义皇权的工具了。天命、天聪年间没有监察机关,崇德年间皇太极成立了都察院,给他们稽察一切官员的大权。有清一代,满蒙的结合,早比满汉更紧密。为了处理蒙古事务曾设蒙古衙门,崇德三年六月又改为理藩院。合原有的六部、都察院,构成了有名的八衙门。皇太极任命满洲、蒙古、汉人担任承政,每部三人,以下皆参政。崇德三年七月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以下酌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由二等变成五等。这就强化了以他为首的国家统治权力。清入关前没有内阁的名称。但是皇太极统治下的大清已初具内阁性质的内三院。天聪十年三月,皇太极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从文馆到内三院,虽任职者均为大学士、学士,但分工更明确了,有的负责编考历史,有的起草敕谕及注释古今政事得失,还有的向皇帝进讲。崇德以后内三院的大学士、学士们对皇太极的决策有了更大的影响。

皇太极的统治还继续利用了八旗这个军政合一的组织。他使八旗通过变革越发充满生机。一是对满洲八旗不断补充新的成员,二是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努尔哈赤时的满洲被称为“佛满洲”,即旧满洲。皇太极对黑龙江等地多次用兵,带来大批少数民族加入满洲共同体,被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皇太极把新满洲编入八旗。崇德五年一次就把征索伦俘获的新满洲壮丁并家小五千六百七十三人编为牛录,隶于八旗了。同时把征库尔喀俘获的新满洲壮丁四十二人补充了各旗披甲的缺额。满洲八旗之外,蒙古八旗早于汉军八旗建立。崇德年间汉军八旗发展最快。崇德二年,照满洲例,汉军分为两旗,四年扩大为四旗,每旗设牛录章京十八人,固山额真一人,梅勒章京二人,甲喇章京四人,但内部仍分正黄镶黄两旗,正白镶白两旗,正红镶红两旗,正蓝镶蓝两旗。崇德七年六月式完成了汉军八旗的建制。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这种扩大满洲八旗和建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既增强了清朝的武装力量,也对满蒙汉的广大人民实行了深一层的控制。尤其是为了夺取全中国统治权,皇太极创立的汉军八旗有重要意义。

崇德以后的清朝不像以前那么脆弱,皇太极虽然继续要采取一些巩固其统治的措施,但是并不担心其被消灭,他的目的是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全中国的统治。崇德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皇太极下令把从前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和蒙古诸部所接受的明朝敕书全部收上来,在笃恭殿(今沈阳故宫大政殿)前烧掉。这表明从此他们都是清朝的臣民,再也不能对明朝存在幻想了。皇太极已认识到,这时的明朝到处是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不可能存在下去。崇德七年六月,他就说明之国运将亡。同年派兵进攻明朝,对领兵大将阿巴泰说,明朝要求讲和,你们可答“我等奉命来征,惟君命是听,他无可言。尔如有言,其向我君言之”。又告诉他们如遇到农民起义军,则说你们为明政紊乱,激而成变,我国来征,也正为此。他们如欲遣使来见,即携之而来,有奏疏,即行转达。皇太极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中国社会舞台上有三大政治势力在争夺,他作为清朝的统治者,对明与农民军这两大势力都想打交道,但对二者的态度却有不同,他实在是要利用农民军,对付明朝。一时目的没有达到,可是他越来越相信,“明之必亡昭然矣”。清朝的发展,皇太极设想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统一东北,第二步扩大到黄河以北,第三步才是统治全中国。这时他想从第一步向第二步跨越。崇德二年在征朝鲜、征皮岛获得大胜之后,皇太极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到了明朝,在宫中,仿佛看见了万历帝,仔细一瞧,原来是金代神像给了他一册金史。第二天早晨反复向年院大学士及诸王贝勒说梦并征求意见。大家都说是得国吉兆。但是从梦中所反映的皇太极的志向就是重建第二个金朝。崇德三年六月皇太极对喀尔喀蒙古达尔汉囊苏喇嘛说的一番话,有同样的意思。他说:“昔辽、金、元三国之主,当征战时,西伐厄讷忒黑,东抵朝鲜,北及黑龙江,南至于海,无远弗届。朕今日正与相等也。”第二年皇太极致书明朝皇帝,一方面说自古以来未有帝之裔常为帝;另方面又说辽、金、元亦曾君临天下,暗指他也要像历史那样,以另一个少数民族取代大明的统治。崇德七年,他又用金朝曾占领中原为例,示意将像他们那样入主中原。但是明朝派兵部职方司员外马绍愉到清朝讲和,清朝只提出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沿海至黄城岛以西为界,黄城岛以东属清朝。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皇太极是位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他称帝之后,或亲自领兵,或坐镇指挥,其军事活动,是他帝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他亲自领兵打的第一个大仗是征朝鲜。自从十年前与朝鲜结为兄弟以来,朝鲜仍与明朝藕断丝连,对后金要求政治上尊重,经济上开市贸易,军事上借兵等都寻找借口不肯应允。皇太极每有胜利,都不厌其详地告诉朝鲜,极力想把朝鲜从明朝一边拉过来,但收效甚微。皇太极登帝位的典礼上,最令人扫兴的是朝鲜使臣不拜,这使皇太极非常恼怒,促成了征伐朝鲜战争的爆发。崇德元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十二月一日,大兵会于盛京(今沈阳),部署了济尔哈朗留守盛京,阿济格驻牛庄,阿巴泰驻噶海城。第二天征朝鲜的大兵出发,代善、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杜度等随征。全军分左右两翼,右翼由往东京(辽阳)大路,至浑河岸排列,左翼由往抚顺大路排列。上午十时,皇太极大驾起行。朝鲜国王李倧预料“朝夕被兵”,寄希望于明朝支援,实际落空了。清军于十二月十日渡鸭绿江,十三日抵安洲,来势凶猛。李倧召大臣问:“寇已深矣,将如之何?”大臣有的主张抵抗,有的提出逃走。李倧举棋不定。听说清军已过松都,只得奔向四十里外的南汉山城。朝鲜京城哭声震天,南汉山城也被清军包围了。三十日清军入朝鲜京城。第二年正月初四日,清军北渡汉江,距王京二十里驻营。初七日,清军战胜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援军,但是六十六岁的额驸扬古利被朝鲜一败卒击中身亡。李倧“势穷情迫”,称臣请罪。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二十八日,李倧献出两祸首。同一天皇太极提出:必须去掉明国年号,断绝与明交往,献出明国所与诰命册印;国王亲自来谒,以长子并另一子为质,诸大臣也以子弟为质,将来立其质子为嗣;从今以后一应文移,奉大清国正朔,所有节日俱行贡献之礼。使臣往来均遵照明国旧例;有事征伐明国,调兵数目、日期,一切不误,并当即备齐鸟熗、弓箭手及兵船五十艘,助攻皮岛;大军撤还时,欢送,俘获之人逃回执送本主;以后每年进贡一次,黄金百两,白银千两及皮张纸席等物均有定数。三十日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行受降仪式后,当即留下其长子及次子为质,其余被俘妻子家口二百余人遣送还京。二月初二日,皇太极自朝鲜班师。从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不久阿济格领兵攻克皮岛,斩明将沈世魁等,彻底解除了清朝攻向关内的后顾之忧。

皇太极对明朝的军事行动仍因山海关的阻隔,分成为入口之战和关外之战。崇德年间一共发动了三次入口之战,每次作战都分出一部分兵力在关外,以为牵制。崇德元年五月派阿济格等领兵出战,六月二十七日分路入边,相会于延庆州,这是第一次入口之战。此战于九月八日阿济格奏捷,其军直入长城,过保定,至安州,克十二城,凡五十六战皆捷,俘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生擒总兵巢丕昌。明兵部尚书张凤翼、总督梁廷栋拥兵不敢出击,清军得以饱掠而归。崇德三年八、九月,清朝发动第二次入口之战,派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岳讬为扬武大将军,分统左右翼伐明。皇太极亲自领兵向山海关作牵制。岳讬自密云东北墙子岭口毁墙而入,多尔衮自董家口东山关西墙缺处入,这是一次关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崇德四年三月多尔衮奏报,两翼兵会于通州河西,由北边过燕京,自涿州分八道南下,京西千里之内六府俱被蹂躏,至山西界而还,复至临清州,渡运河,攻破山东济南府,克城败敌,俘人口二十五万余。右翼杜度奏报其军从燕京西至山西,南至山东,克城败敌,俘人口二十万四千余。两翼俱从迁安回,出青山关,四月凯旋。清军最大的损失是扬威大将军岳讬死于军中。但是明朝损失更大,著名的抗清人物孙承宗、卢象昇皆战死。原来明朝的兵部尚韦杨嗣昌主张对清媾和,还说清军不会南下,他们没有火器,等等,实际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崇祯皇帝不但宣布了京师戒严,而且非常忧虑,以致在农民军和清军都攻上来的时候,宁肯暂时放松对农民军的围剿,而把主要力量调到抗清战场上。清军第三次入口前,明清在松锦一带展开了萨尔浒之战以后的第二次大决战。明朝看出了只有在东北战场上打败清军才能阻止他们发动关内外的一切进攻。而皇太极更清楚,只有从山海关进攻北京,才能灭亡明朝,或建立如辽、金、元那样的国家。所以在松锦有这样一场大决战并非偶然。自从大凌河之战以后,祖大寿回到明朝就驻守在锦州。吴三桂是大寿之甥,时为副将,祖、吴在辽东拥有强大实力,是明朝倚重的军事集团。清军打不败他,皇太极就用高官厚禄拉拢他的子孙。崇德三年为配合清军入口之战,皇太极亲自领兵攻向宁远、锦州,祖大寿在中后所,打败多铎的军队,皇太极到中后所,要求祖大寿来见,被拒绝。第二年皇太极又领兵围攻松山,旁及连山、塔山、杏山,崇祯召祖大寿救援,皇太极却要他来投降,也没有成功。祖大寿坚守锦州,清军屡攻不克。从崇德六年起,济尔哈朗开始令诸军包围锦州。前此因清军威胁,明朝已调洪承畴入卫京师,至是正式任命洪承畴为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这是准备决战的重要一步。洪氏十月出山海关,调集曹变蛟、王廷臣、自广恩、马科、吴三桂、杨国柱、王朴、唐通八总兵,十三万军队,东来决战。当时祖大寿驻锦州,以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为犄角。

崇德五年三月清兵修义州城。过去清军分出一部分入关,现在全力用于松锦决战。特别是明兵的增援,促使清朝不但把孔、耿、尚的军队调来助围锦州,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甚至认为“明必与我并力一战”,我军换防都不必换了。崇德六年八月,皇太极见形势危急,事关重大,亲自领兵进战,不顾鼻子出血,十五日起程,三日后方止。有人建议“徐行”,皇太极说:“朕如有翼可飞,当即飞去,何可徐行也!”经过六天急行军到了松山。皇太极亲征,大大鼓舞了清军的士气。他部署清军自乌忻河南至海,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再在高桥设伏,围追堵截,处处有备。明兵虽号称十三万,能战者只有白、马、吴三总兵所部。洪承畴不愿急战,但崇祯及兵部尚书陈新甲、职方郎中张若麒等皆轻躁促战,洪氏被迫进兵,初获小胜。皇太极采取大包围的攻势,挖深濠困住了明军,洪承畴正欲决一胜负,而诸将以无饷,议回宁远取粮。洪承畴看出:“战亦死,不战亦死;若战,或可冀幸万一。”但部将各怀异志。还没等下令打,王朴已畏敌先逃,于是各帅争驰,败如山倒。逃兵半路被清军伏击,追击,明十三万兵,被斩就有五万。只有曹变蛟、王廷臣突围入松山城,洪承畴与巡抚邱民仰在松山坚守。松山城内兵不过万,外失救援,孤立绝望。洪承畴几次欲突围而出,皆失败。到第二年正月,副将夏承德以其子夏舒为质,密约清军为内应,二月十八日清军入松山,生擒洪承畴。三月初八日,锦州城内的祖大寿也以孤立无援被围一年后投降。四月,清军又攻克塔山、杏山,并毁二城。至此,松锦决战以清军胜利告终。经过松锦决战,明朝军队精锐伤亡殆尽。清朝人说,萨尔浒之战是“王基开”,而松锦之战是“帝业定”。皇太极为大清奠定了一代基业。崇德七年,皇太极发动了生前最后一次入口之战。他对这次军事行动提出了异乎寻常的要求,即注意明朝和农民军的动向及应采取合作的态度。这表明皇太极认为大清取代明朝而统治全国已为期不远了。这次进军的统帅是奉命大将军阿巴泰等,两翼大军分别从界岭口及黄岩口毁墙而入,长驱南下,至山东兖州,计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败敌三十九处,获黄金二千二百五十两、白金二百二十万五千二百七十两,俘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口及牛马衣服等物。但是就在这样的大胜利面前,许多文武大将提出直捣山海关时,皇太极仍坚持既定国策,不轻易冒险。终皇太极之世,清军不曾通过山海关,但没有他们扫清道路,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清军入关。

皇太极在五十岁时,因他心爱的宸妃之死,身体立刻变得虚弱了。皇太极一生娶了十五位妻子,而他最喜欢的是天聪八年娶的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元年封她为关雎宫宸妃。这位妻子贤淑文静,皇太极和她颇恩爱,婚后曾生一子,皇太极高兴至极,为此发布了大清第一道大赦令。这个儿子二岁而殇。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忽听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到时宸妃已死。皇太极悲不自胜。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大清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当年十月初二日,他对诸王及他们的妻子儿女说:“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这流露出皇太极已为他年老体衰而不安了。崇德六年以后,皇太极因身体不好,曾发布过大赦令,也减少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甚至做过祈祷。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劳累一生的皇太极终于因病在沈阳清宁宫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庙号太宗,谥为文皇帝。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皇太极 源自于百度的……
清太宗
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创建者。满族,爱新觉罗氏。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在位十七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侵略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多次对外掠夺,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他虽继承了汗位,但实际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按月分值”政务。权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虚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极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打击、削弱分权势力,提高汗权。天聪四年,皇太极以阿敏弃守滦州、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五年,莽古尔泰同皇太极发生口角时,竟拔刀相向。皇太极借机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至此,四大贝勒,仅剩他和代善两人。六年,皇太极终于废除了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务的旧制,改成自己南面独坐,取得了汗的独尊地位。另外,皇太极仿照明制,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三年,建立了由满汉文人组成的“文馆”,职掌“翻译汉字书籍”,“记注本朝政事”,为皇太极推行汉化运筹帷幄。五年,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十年,又将“文馆”扩充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统称“内三院”,负责撰拟诏令、编纂史书、掌管和起草对外文书与敕谕、讲经注史、颁布制度等。稍后,又建立了都察院,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皇太极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在经济上,由于努尔哈赤晚年在辽东实行“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奴隶制政策,汉人纷纷逃亡和暴动,生产凋敝,后金社会动荡不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皇太极执政伊始,便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把原先努尔哈赤所推行的汉人每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的政策改为每备御止给壮丁八人、牛二头、以备使令,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用汉官管理,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成为后金政权下的个体农民。天聪五年,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其中规定“凡奴隶主犯有私行拓猎、擅杀人命、隐匿战利品、奸污属下妇女、冒功滥荐、压制申诉等罪,许奴仆告发,准其离主”。这一条例,限制了满洲贵族的某些特权,有利于奴仆争取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皇太极注意体恤民力,凡有妨农务的工程,一律不复兴筑,使百姓能“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皇太极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时,并没有放弃努尔哈赤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政策。他认为要战胜明朝,首先要征服蒙古和朝鲜,这既可以解除后顾之懮,又可以利用他们的力量,共同对付明朝。天聪元年一月,皇太极不宣而战,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入侵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都和约》。1636年,皇太极又以朝鲜“屡败盟誓”,“助明害我”为由,亲率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包围南汉山城。国王李 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沈阳为人质。对蒙古,皇太极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首先争取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天聪二年,达成共同征讨林丹汗的协议。经过几次征战,林丹汗势力大衰。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大草滩出痘病死。九年初,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一万人渡黄河西进,至托里图,俘获了林丹汗子额哲及其部众一千余户,统一了漠南蒙古。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

皇太极深知满族要想入主中原,必须取得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因此,他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买政策。天聪三年,首次考试儒生,网罗了两百名汉族文人。此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五年,大凌河战役后,对大批降将赐以庄田、奴仆、马匹,并委以官职。天聪七、八年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沉志祥等明朝将领纷纷自愿来投,皇太极对他们封王封侯,宠荣备至。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

天聪十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从此全力以赴地对明朝发动侵略。是年秋,他命阿济格统兵南侵,掠夺人畜十八万。崇德三年,又命多尔兖、岳托率军南侵。攻破城池五十多处,虏获人口四十六万,金银百余万两。为了从正面打开山海关,自五年三月起,发动了锦州战役。明廷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往援锦州祖大寿。皇太极指挥作战,后明军因塔山粮草被夺而决定分成两路突围。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松山副将夏承德密约降清,以为内应。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洪承畴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关外仅剩宁远一孤城。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宫中猝然病死,葬沈阳昭陵(沈阳北陵)。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后妃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有博尔济吉特氏都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名哲哲。正宫皇后。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一子,顺治帝。女三,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生一子,二岁而殇。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博穆博果尔。一女,下嫁噶尔玛索诺木。
康惠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衍庆宫淑妃。
元妃,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的女儿。生一子,洛博会。
继妃,乌拉纳拉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侧妃,叶赫纳拉氏。生一子,硕塞。
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两女,下嫁夸扎、哈尚。
庶妃,纳拉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辉塞、拉哈。
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生一女,下嫁吴应熊。
庶妃,颜扎氏。生一子,叶布舒。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韬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子女
皇太极生有11子14女。

爱新觉罗•豪格,长子,肃武亲王。
爱新觉罗•洛格,早殇
爱新觉罗•洛博会,早殇。
爱新觉罗•叶布舒,四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硕塞,五子,承泽裕亲王。
爱新觉罗•高塞,六子,镇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常舒,七子,辅国公品级。
第八子,早殇。
爱新觉罗•福临,九子,清世祖,顺治帝。
爱新觉罗•韬塞,十子,辅国公。
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十一子,襄昭亲王。


长女:敖汉固伦公主,母继妃乌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汉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名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再嫁额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名雅图,母孝庄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弼尔塔哈尔。
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名阿图,母孝庄文皇后,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腾。
六女:固伦公主,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满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伦淑哲公主,母孝庄文皇后,嫁镶黄满洲旗旗人喇玛思。
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尔沁部巴雅斯护朗。
九女:母侧妃博尔济吉特氏,嫁博尔济吉特氏哈尚。
十女:县君,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辉塞。
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母懿靖大贵妃,嫁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
十二女:乡君品级,母氏阙,嫁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纳喇氏,嫁满洲旗人瓜尔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母庶妃察哈尔奇垒氏,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皇太极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帝王.
蔓草11

ZxID:251219

等级: 明星作家
凉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劳累一生的皇太极终于因病在沈阳清宁宫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庙号太宗,谥为文皇帝。



劳累而死的吗。。。
我更愿意相信独步

年挨个皇太极我实在是喜欢啊啊啊
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
 紅緞°

ZxID:205536


等级: 总版主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小樱花啊……我无所谓……
其实……偶看不懂你说的素什么啊……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禔
1672-1734:康熙第一子,惠妃纳喇氏所出。自幼随父巡幸,以广见闻。康熙二十九年(1690),佐裕亲王福全率军抗御噶尔丹。以其好听谗言,与福全不和,担心军中败事,被父召回京师。三十五年(1708),从父征讨噶尔丹,命统率八旗前锋、治军火器营、察哈尔四旗及绿旗兵先行,驻扎拖陵布喇克地方待父,继而奉命犒军,封直郡王。三十九年,命总理永定河疏浚工程。四十七年,因废太子允礽事,口出狂言:“如诛允礽,不必出皇父手”,遭康熙怒斥:“凶顽愚昧”。接着,用喇嘛汉格隆巫术魇废太子,事发,命监守,削爵幽于禁所,严密设防,严加监管。雍正十二年,卒,照贝子礼殡葬。
==================================================================================
爱新觉罗·胤禔
胤禔(1672-1734年)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其初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按封建礼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龄最大,所以被列为皇长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

  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视,都有所作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年仅十八岁的胤禔奉命随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他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这年三月,26岁,被封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随同父皇巡视永定河河堤,任总管,还衔命祭华山。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胤禔一心想夺嫡继大统,他密切注视着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的态度。从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月,这近二十年来皇帝和太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随之引起的关系变化,胤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认为对他谋取皇储之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时机。

  胤禔迷信喇嘛教"魇胜"巫术,企图以喇嘛巴汉格隆的匿术咒死皇太子胤礽,以便取而代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围时胤礽被废,胤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胤禔,让他负责监视胤礽,从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胤禔认为时机已到,便向父皇进言,要杀死胤礽。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后来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用魇术魔废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对胤禔所作所为极为气愤,宣示其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视塞外临行时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万一祸发,联在塞外,三日后始闻,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议,最后决定派遣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八人、护军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监守。康熙帝还不放心,又加派了贝勒延寿、贝子苏努、公鄂飞、都统辛泰、护军统领图尔海、陈泰,并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监视,还对这些官员下了一道严渝:"如果谁玩忽职守,将遭到灭九族之灾。"胤禔夺嫡失败时只有三十七岁,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二十六个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终年六十三岁。


子十五人女十四人

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尚书科尔坤之女;
继夫人张佳氏,总兵官张浩尚之女;
妾吴雅氏,郎中巴奇纳之女妾关氏,麻色之女;
妾钱氏;
妾阮氏,雅图之女;
妾郭氏,郭永之女;
妾晋氏,达色之女;
妾范氏,二格之女;
妾王氏,王忠之女;
妾高氏,高登科之女。

第一女27年10月初六日申时生,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 45年3月嫁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色稜;50年6月卒,年24岁。

第二女28年7月初二日寅时生,与第一女同母,46年9月嫁李氏李淑鰲。55年5月卒,年28岁。 

第三女县君  30年3月11日丑时生,与第二女同母;53年3月,嫁喀凯氏喇布坦;雍正元年正月卒,年33岁。 

第四女县君,31年7月21日未时生,与第三女同母;49年二月,嫁孙承恩;50年二月卒,年20岁。 

第一子弘昱,35年9月30日丑时生,母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尚书科尔坤之女;57年正月13日未时卒,年23岁。嫡妻赫舍里氏,尚书赫呢之女。无嗣。

第五女县君,42年十月28日卯时生,母为媵妾吴雅氏务达哈之女;61年11月,嫁科尔沁台吉塞楞纳穆扎尔;乾隆33年4月4日巳时卒,年66。

第二子奉恩镇国公弘方,43年8月12日申时生,母妾王氏,王忠之女;乾隆37年12月5日卯时卒,年69。嫡妻辉和氏,副都统伯济之女;侧室孙氏,监生孙国弼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三等侍卫八十三之女;妾孙氏,孙正之女;妾江氏,江瑞之女;另室所居妾杜氏,四品典卫杜世甘之女;妾侯氏,侯什备之女;妾孙氏,孙昭之女;另室所居妾江氏,江祜之女;妾孙氏,孙国英之女。九子:长子四等侍卫永公次子二等侍卫永凡三子永存,四子永托,子永干六子永步七子永玖八子永介九子辅国公永扬。

第三子弘韦,44年七月初七日寅时生,母继夫人张佳氏,总兵官张浩尚之女;49年3月19日亥时卒,年六岁。

第四子弘曜,康熙四十六年丁亥正月初二日寅时生,母继夫人张佳氏,总兵官张浩尚之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四月初十日丑时卒,年四岁。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九月初二日子时生,母妾关氏,麻色之女;康熙五十年辛卯正月十七日亥时卒,年三岁。

第六子二等侍卫弘晗,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一月初十日戌时生,母妾钱氏。乾隆十九年甲戌十二月初九日巳时卒,年四十六岁。嫡妻喀尔罗特氏,员外郎达克屯之女。二子长子永琼,次子(承继子)主事永琴。

第七子三等侍卫弘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二月十二日酉时生,母妾阮氏,雅图之女。乾隆七年壬戌六月二十七日卯时卒,年三十四岁。嫡妻甘佳氏,按察例甘国桂之女;妾江氏,江九儿之女;妾周氏,周承恩之女。七子:长子四等侍卫永仓,次子永文,三子永璀,四子永师,五子未有名,六子永留,七子永玳。

第八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十四日未时生,母继夫人张佳氏,总兵官张浩尚之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六月初八日戌时卒,年二岁。

第六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为媵妾李氏李浩山之女;女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六月卒,年五岁。

第七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时生,母为媵妾晁氏;雍正十二年甲寅九月,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拉锡;女乾隆元年丙辰十一月卒,年二十七岁。

第八女县君,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申时生,母为继夫人张氏张浩尚之女;雍正十一年癸丑十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罗卜藏敦多卜;县君乾隆五十三年甲午九月十三日丑时卒,年六十七岁。

第九女县君,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四月十九日亥时生,母为媵妾郭氏郭永吉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吉尔第;县君乾隆十五年庚午十一月初八日辰时卒,年三十六岁。

第九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九月十九日亥时生,母妾郭氏,郭永之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二月初十日巳时卒,年六岁。

 
第十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二月十九日丑时生,母妾吴雅氏,郎中巴奇纳之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五月十一日未时卒,年五岁。

第十一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十九日寅时生,母妾晋氏,达色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三月十一日巳时卒,年四岁。

第十女县君,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七月初八日卯时生,母为媵妾郭氏郭永吉之女,与第九女同母;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汪扎尔;县君乾隆二十年乙亥九月十一日巳时生,年四十岁。

第十二子奉恩将军永晌,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二月十九日亥时生,母妾高氏,高登科之女;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三月十五日子时卒,年六十四岁。嫡妻宁古塔氏,按察使多纶之女;妾崔氏,崔巴格之女;妾崔氏,德贵之女;妾贾黑子之女;妾良氏,良广泰之女。七子:长子奉恩将军永多,次子主事永琴,三子永荪,四子永门,五子护军参领永岳,六子永标,七子宗学副管永浔。

第十一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七月初七日巳时生,母为媵妾郭氏郭永吉之女,与第十女同母;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三月卒,年二岁。

第十二女,雍正元年癸卯四月初七日丑时生,母为媵妾郭氏郭永吉之女,与第十一女同母;女雍正二年甲辰十二月十二日申时卒,年二岁。

第十三子三等侍卫弘同,雍正元年癸卯五月二十八日辰时生,母妾郭氏,郭永之女;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四月二十七日丑时卒,年三十八岁。嫡妻赫舍里氏,副都统、御使布备慎之女;妾李氏,李万保之女;妾陈氏,陈文璧之女;妾王氏,王武之女。四子:长子永旷,次子永周,三子永华,四子永论。

第十三女郡主,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十八日丑时生,母为媵妾晋氏达色之女;乾隆二年丁巳六月抚育宫中,选婿科尔沁珠郎汉济拉马氏僧滚扎青,未婚;婿于乾隆五年庚申五月卒,郡主守节,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七月十五日亥时卒,年七十岁。

第十四女县君,雍正三年乙巳八月十六日寅时生,母为媵妾郭氏郭永吉之女,与第十二女同母;乾隆十一年丙寅正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吉喇里达;县君乾隆十六年辛未十月二十日丑时卒,年二十七岁。

第十四子弘明,雍正十年壬子三月十一日戌时生,母妾晋氏,达色之女;嘉庆十一年丙寅十月十六日未时卒,年七十五岁。嫡妻瓜尔佳氏,参领色楞泰之女;妾聂氏,聂七十之女。一子:第一子永超。

第十五子弘屯,雍正十年壬子十月初一日戌时生,母妾范氏,二格之女;嘉庆十年乙丑六月初十日申时卒,年七十四岁。嫡妻栋鄂氏,笔贴式伯禄之女;妾徐氏,徐国秀之女;妾马氏,马忠之女;妾单氏,单坤之女。六子:长子永名,次子永纳,三子永祜,四子永然,五子永谦,六子永清。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礽
(1674-1724):康熙第二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康熙十四年(1675)立为太子。髫龄读书,即受父教,所读四书五经,必背诵复讲、精熟贯通乃止。6岁就学,先后受业于大学士张英、李光地、熊赐履、汤斌等名家大师,读孔孟,学性理,通晓满汉文字,谙熟诗词歌赋,精骑善射。参与政务处理,结交内外臣工,渐渐地形成了势力庞大的“太子党”。二十九年(1690),康熙在征伐噶尔丹途中染病,应召至行宫,以侍疾毫无忧色,父子感情开始破裂。三十三年,康熙命将奉先殿太子拜褥由槛内移设槛外。三十五年(1696),奉命代行郊祀礼,处理政事。三十六年,兵行宁夏,仍命留京居守。待闻其亲昵“匪人”,品行变坏,固结党援,诏命置其左右于峻法,幽禁潜谋大事之索额图,并诛格尔芬、阿尔吉善二子。四十七年(1708)八月,康熙行围,于布尔哈苏台,召集王大臣,揭露其罪:赋性奢侈,暴戾淫乱;评议颠倒,竟类狂疾;贪婪需索,纠集党羽;夜逼布城,裂缝窃视,图谋置鸩毒等等罪名,见废被拿,幽于上驷院之侧。十月,据三阿哥允祉揭发,其“狂疾”之症,乃大阿哥允褆唆使喇嘛汉格隆“魇魅”所致,是以再次被召,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之名,予以宽释,居咸安宫,并于四十八年三月,复立为皇太子;五十年十月,康熙查出他庆贺结党,而会饮之诸党徒,或遭重谴,或夺军民处绞,或终生幽禁。终以其“狂易之疾仍然未除”,“暴戾僭越,迷惑转甚”之罪,再行废黜禁锢。雍正即位后,将其移解祁县郑家庄居住,派兵严密监护。雍正三年二二月,卒于囚所,追封理亲王,谥“密”。
======================================================================================
爱新觉罗·胤礽
(1674-1725年)

生于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皇帝的儿子里原本排行第七,后因前四个哥哥幼年夭折,不序齿,所以成为了二阿哥(皇长子为胤禔)。

他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又因赫舍里氏皇后因生此子产后大出血而去世,康熙的爱妻之情就全都转移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上,自幼即被视为父皇掌上明珠。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岁时就考虑到立储是关系清朝统治是否能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儒家立嫡立长的传统,他选中了刚刚一岁的胤礽为皇太子,皇帝亲自教他读书,六岁时又特请大学士为师;胤礽经父、师指点,确实显露出几分聪明。他文通满汉,武熟骑射,加上一副仪表,着实惹人喜爱。康熙帝特在畅春园之西为胤礽修了一座小园林,赏他居住;出巡时也命他随侍左右。

这位皇太子十分受宠,且具有特殊的权力,养成了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这些又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胤礽在行宫侍疾时毫无忧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无忠君爱父之念,实属不孝,怒遣胤礽先归。四十七年八凡康熙帝出塞行围,忽闻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忧色,康熙帝亲自回銮看视。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时年仅八岁。胤礽对十八皇弟之死,毫无弟兄友爱之情,这就更加深了康熙帝对他的嫌恶。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帏幄),扒裂缝隙,鬼头鬼脑地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这些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不得安宁。胤礽平时对臣民百姓,稍有不从便任意殴打,其侍从肆意敲诈勒索,仗势欺人,也激起公愤。康熙帝对胤礽的行径无比气愤,特令随行文武官员齐集塞外行宫,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历数其罪状:"胤礽不听教诲,目无法度,联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康熙帝边哭边诉,竟至气倒在地,被大臣急忙扶起。康熙帝下令,首先惩办了怂恿皇太子的官员,继而又废了皇太子,令直都王胤禔监视胤礽。这次废皇太子,对康熙帝精神上刺激很大,致使他六天六夜不能入睡。康熙帝召见随从大臣,边诉边注,罗列了胤礽的罪状;群臣也为之伤感,泣不成声。康熙帝又疑惑胤礽为狂疾,自塞外回京后,将胤礽囚禁在上驷院侧,由皇长子胤禔看守,还将废皇太子胤礽之事宣示天下。

皇太子已废,天下皆知,康熙又亲自撰文,告天地、太庙、社稷。康熙帝总结了历史的规律,"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辄,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在列举胤礽罪状之后又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始终。"接着又下令;"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贼,法所不宥。" 

"凶顽愚昧"。废皇太子胤礽后不久,皇三子因胤祉向父皇告发胤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魔废皇太子之事。康熙帝闻听此事,当即派人前往胤礽住处搜查,果然搜出"魇胜",确信胤礽为魔术致狂。康熙帝气愤万分,对胤禔"不诸君臣大义,不念父子之情"而宣示为"乱臣贼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将胤禔夺爵,在府第高墙之内幽禁起来,严加看守;直至雍正十二年幽死,共幽禁了二十六年。

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魇至狂之后,立即召见胤礽,问及以前所做所为,胤礽竟全然不知,是魔术真灵验还是现在装傻,只有他自己明白。康熙帝确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纷纷建议复立皇太子,康熙帝经过反复思想斗争,才于四十八年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立太子福晋石氏为太子妃。时过二年,康熙帝又发觉大臣们为太子结觉会饮,于是将这些大臣分别遣责、绞杀、缉捕、幽禁。康熙帝手谕:"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发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

康熙五十一年复废皇太子胤礽,禁固在咸安宫内。胤礽并不甘心,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发觉。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备,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庆寿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对此置之不理;事过数日,又有十二人联名上疏立储,康熙帝怀疑这些人为胤礽同党,均给予处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传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将康熙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迁居到祁县郑家庄,被众兵严加看守,最后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于的所,时年五十一岁。

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葬于黄花山。谥"密"。有诗见《熙朝雅颂集》。




子十二人女十四

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文炳之女。
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
侧福晋李佳氏,不详。
侧福晋程佳氏,程世福之女。
侧福晋王佳氏,不详。
侧福晋林佳氏,不详。
庶福晋刘佳氏,不详。
庶福晋范佳氏,不详。
庶福晋唐佳氏,不详。
妾刘氏,不详。
妾钱氏,不详。
妾邱氏,不详。
妾祁氏,不详。
妾朱氏,不详。
妾裴氏,不详。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三十年辛未十二月二十八日丑时生,母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康熙四十年辛巳十一月二十八日亥时卒,年十一岁。

第一女,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四月二十三日辰时生,母为侧福晋李佳氏舒尔德库之女;本年五月卒,年一岁。

第二女,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二月十六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李佳氏舒尔德库之女,与第一女同母;本月卒。

第二子已革理亲王弘皙,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七月初五日辰时生,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乾隆七年壬戌九月二十八日卯时卒,年四十九岁。嫡妻喀尔沁乌郎罕济尔默氏,噶尔藏之女;妾兆氏,兆庆之女;妾强氏,强世卓之女;妾章氏,道员章万钟之女;妾袁氏,袁西保之女;妾张氏,张洪之女;妾王氏,王廷成之女。十八子:长子二等侍卫永琛,次子永琳,三子永玫,四子三等侍卫永旬,五子永瑾,六子未有名,七子永廷,八子永召,九子永琚,十子永典,十一子未有名,十二子永灌,十三子永佩,十四子护军参领永淮,十五子未有名,十六子未有名,十七子永箦,十八子未有名。


第三子奉恩辅国公品级弘晋,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十月二十日未时生,母侧福晋林佳氏,康熙五十六年丁酉三月十二日戌时卒,年二十二岁。嫡妻兆佳氏,员外郎雅尔泰之女;妾纳喇氏,元保之女;妾杨氏,巴尔泰之女。三子:长子未有名,次子三等侍卫永秀,三子奉恩辅国公永敬。

第三女郡主,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八月十一日卯时生,母为嫡福晋瓜尔佳氏石文炳之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五月,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郡主雍正十三年乙卯四月十三日巳时卒,年三十九岁。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十月初四日寅时生,母侧福晋唐佳氏;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二月二十一日巳时卒,年二岁。

第四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二月初二日丑时生,母为庶福晋范氏;本日卒。

第五女,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十二日午时生,母为庶福晋范氏,与第四女同母;女康熙五十一年壬辰正月卒,年六岁。

第六女和硕淑慎公主,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二日丑时生,侧福晋唐氏出。雍正初,抚养宫中。四年丙午,年十九。十二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锦氏观音保,封今位号。十三年二月,夫亡。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九月初十日亥刻卒,年七十有七。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一月初五日未时生,母妾刘氏,本日卒。

第七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十月十六日戌时生,母为庶福晋刘氏;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十月卒,年六岁。

第六子奉恩辅国恪僖公弘燕,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七月初四日丑时生,母侧福晋唐佳氏;乾隆十五年庚午四月十四日子时卒,年三十九岁。嫡妻左佳氏,左世恩之女;侧室王佳氏,护军校存柱之女;妾阿颜觉罗氏,三等护卫拴住之女;妾陈氏,陈柏之女;妾阿颜觉罗氏,五十之女。六子:长子奉恩辅国恪勤公永玮,次子永堪,三子永班,四子永润,五子永嘉,六子永年。

第八女郡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正月十七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程氏程世福之女;雍正八年庚戌十二月,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郡主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十四日巳时卒,年四十六岁。

第七子已革辅国公弘晁,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五月初五日卯时生,母侧福晋王佳氏。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七月二十二日未时生,年六十一岁。嫡妻那穆都鲁氏,按察使岳岱之女;妾纳喇氏,八十六之女;妾纳喇氏,护军校金五之女;妾马氏,马良之女。十四子:长子未有名。次子护军参领永尹,三子永增,四子奉国将军永登,五子永故,六子永学,七子奉国将军永避,八子永宽,九子三等侍卫永纯,十子永鸟,十一子永瓜,十二子永瑚,十三子永册,十四子永怀。

第九女县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二月五日丑时生,母为侧福晋林氏;雍正八年庚戌十二月,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额附乾隆十六年辛未六月十日卒,县主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闰五月二十一日丑时卒,年四十九岁。

第八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四年乙示直一月二十六日寅时生,母妾钱氏。雍正四年丙午六月初五日午时卒,年十二岁。

第九子三等侍卫弘遥,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十四日卯时生,母妾邱氏。乾隆四十八年癸卯正月十一日申时卒,年六十八岁。嫡妻尚佳氏,尚玉德之女;继妻乌苏氏,郎中雅尔布之女;妾郭氏,二格之女。五子:长子永达,次子副护军参领永定,三子永盍,四子永撤,五子永赐。

第十女,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六月十九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程氏程世福之女,与第八女同母;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正月卒,年四岁。

第十一女,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六月十九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刘氏,与第七女同母;女雍正三年乙巳二月十六日酉时卒,年九岁。

第十二女郡主,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月十二日巳时生,母为媵妾祁氏;雍正十年壬子十二月,嫁科尔沁一等塔布囊喀英阿;郡主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三月十三日巳时卒,年六十岁。

第十三女,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正月初五日亥时生,母为媵妾朱氏;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四月卒,年二岁。

第十子多罗理恪郡王弘为,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十二月初八日亥时生,母侧福晋程佳氏,程世福之女。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八月二十七日巳时薨。年六十三岁。嫡福晋瓜尔佳氏,笔贴式塞特之女;侧福晋陈佳氏,陈贵之女;侧福晋孟佳氏,孟铎之女;庶福晋苏氏,苏辉克之女;庶福晋刘佳氏,刘二之女;庶福晋马佳氏,济兰泰之女。七子:长子多罗贝勒永瑷,次子告退侍卫、奉恩将军永育,三子未有名,四子未有名,五子辅国将军永准,六子永爽,七子永瀛。

第十一子弘丙,康熙五十九年庚子正月初一日卯时生,母侧福晋王佳氏。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三月二十二日卯时卒,年四十四岁。嫡妻赵佳氏,步军校泽和之女;继妻鄂佳氏,员外郎色明之女;妾林氏,林英之女。二子:长子永羽,次子永佐。

第十四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三月初十日未时生,母为媵妾裴氏;本年七月卒。

第十二子奉恩辅国公弘皖,雍正二年甲辰九月二十一日丑时生,母侧福晋程佳氏,程世福之女。乾隆四十年乙未五月初一日寅时卒,年五十二岁。嫡妻侯佳氏,侯文玉之女;侧室王氏,三等护卫厄尔达色之女;妾周氏,典卫额尔珂之女。二子:长子永川,次子不入八分辅国公永浩。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祉
(1677-1732):康熙第三子,荣妃马佳氏所生。康熙三十二年(1693),奉命同胤禛往孔子故乡参加孔庙落成祭典。凡行围、谒陵皆扈从父皇玄烨。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亲征噶尔丹,领镶红旗大营。三十七年三月,以征战功晋诚郡王。三十八年,因敏妃之丧不满百日而剃发,坐降贝勒。自四十六年(1707)始,每年都迎父皇光临自家花园。四十七年,揭发蒙古喇嘛汉格降为允褆用巫术魇胜废太子,使允礽得以复立,以功晋封亲王。不久,奉命率庶吉士何国宗等编纂律吕、历法、算法各书,至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辑成《律历渊源》以及《古今图书集成》。五十九年,封其子弘晟为世子,班俸视同贝子。六十年,奉命与胤禛、允祹祭盛京三陵。雍正即位,以其与允礽素来亲睦,命守景陵。六年(1728)六月,因索贿苏克济,命降郡王,交宗人府禁锢。八年,复晋封亲王。不久,以怡亲王允祥丧而无戚容,命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十年卒,照郡王例殡葬。乾隆二年(737),追谥“隐”。
=========================================================================================
爱新觉罗·胤祉
爱新觉罗•胤祉,清圣祖康熙仁皇帝第三子,雍正帝胤禛即位後,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祉"。编入满洲镶蓝旗,雍正帝异母兄,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二十日,殡于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母荣妃马佳氏。其人博学多才,成为圣祖爷学术上的得力助手。自幼酷爱学术,备受康熙欣赏,法国耶稣会士白晋写给法王路易十四的信中说,康熙亲自给胤祉讲解几何学。康熙在畅春园蒙养斋开馆,派胤祉主持纂修《律历渊源》,集律吕、历法和演算法於一书,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胤祉不太热心皇储,心思编书,命其门客陈梦雷纂集类书,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书《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位後,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雍正六年(1728)六月,因索贿苏克济,命降郡王,交宗人府禁锢。雍正八年,复晋封亲王。同年,以怡亲王允祥丧而无戚容,命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卒,照郡王例殡葬于平谷县峪口镇东樊各庄村东“三王爷墓”。乾隆二年(737),追諡“隐”
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
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理之女;
妾王氏,桑格之女;
妾富察氏,外富阿之女;
妾伊尔根觉罗氏,噶尔汉之女;
妾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
妾李氏,李先隆之女;
妾奇德里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
妾朱氏,朱鼐程之女;
妾吴氏,吴美之女;
妾陈氏,陈富荣之女。

胤祉十三子:弘晴、弘晟、弘曦、弘景、弘暹、弘晃、弘易、弘瞩、弘昙(其中次子、四子、五子、九子早殇,未有名。)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


雍正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严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萧杀恐怖的气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之子,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生性孤僻的胤禛,并未因其性格弱点而远离朝政,反而采取表面竭尽孝心,暗地结交朝臣与江湖术士的隐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后,他内倚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读的康熙皇帝“传位于皇四子”遗诏的安排下,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禛虽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允禩为首的当年争夺储位的劲敌,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散布流言,制造事端,以发泄愤懑之情,动摇刚刚易主的皇权。雍正对他们分化瓦解,撤职监禁,予以严厉打击。为表明继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极为隆重的丧礼,将圣祖葬入景陵,使其成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动用先皇遗物为由,将清帝处理政务之所,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养心殿从此而成为清廷的政务中心。在整肃皇族中反对派的同时,对当年的功臣、即位后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尧,雍正也毫不手软,以“居功自傲,蔑视皇权”为由,施以削权、调任、抄家、遣戍,直至处决的严酷惩罚。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卒谥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

=========================================================================================
雍正帝
目录·简介
·后妃
·子女
·偖位之争



简介
雍正(中国清朝皇帝在位1722—1735年)
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立中体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经过众多兄弟激烈的竞争后取得了皇位,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他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几项很有影响的改革:“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之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征收人头税的历史,有利于穷人,也对人口迅猛增长起了作用;在西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动官员,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中央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以此加强皇帝本人的权威;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他勤政务实的13年统治,才有了"康乾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严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萧杀恐怖的气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之子,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胤禛采取表面竭尽孝心,暗地结交朝臣与江湖术士的隐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后,他内倚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读的康熙皇帝“传位于皇四子”遗诏的安排下,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胤禛虽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当年争夺储位的劲敌,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散布流言,制造事端,以发泄愤懑之情,动摇刚刚易主的皇权。雍正对他们分化瓦解,撤职监禁,予以严厉打击。为表明继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极为隆重的丧礼,将圣祖葬入景陵,使其成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动用先皇遗物为由,将清帝处理政务之所,从乾清宫移至养心殿,养心殿从此而成为清廷的政务中心。在整肃皇族中反对派的同时,对当年的功臣、即位后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尧,雍正也毫不手软,以“居功自傲,蔑视皇权”为由,施以削权、调任、抄家、遣戍,直至处决的严酷惩罚。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圆明园。卒谥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



后妃
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飞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帝。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的女儿,雍正三年十一月,崩。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 
纯悫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女。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乾隆时,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崩。一子,弘昼。 
齐妃,李氏,知府李文烨女。三子,弘盼、弘昀,弘时,只有弘时活了下来,其他两个皆殇;一女,下嫁星德。 
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雍正上台后,封其为谦嫔,乾隆时尊为皇考谦妃,生一子,果毅亲王弘瞻。
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为宁妃。
懋嫔,宋氏,主事金柱女。生二女,皆殇。 
李贵人(?—1760年),雍正七年封贵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卒。
郭贵人(?—1786年),雍正初年封为郭常在,雍正七年进位郭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安贵人(?—?),卒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之间,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海贵人(?—1762年)雍正三年为常在,十三年进为海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卒,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张贵人(?—1732年)初入宫为常在,雍正十三年四月晋封张贵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
老贵人
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李常在,雍正八年已进宫,封为李答应,雍正十年闰五月进位李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尚健在,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马常在(?—1768年),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宫,称马答应,雍正八年一月进位马常在。卒于乾隆三十三年夏,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春常在,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称高答应,八年十一月,称高常在。约卒于雍正十年七月到十二年底之间,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常常在(?—1732年)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宫,雍正十年八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顾常在(?—1729年)雍正七年四月已进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苏答应,雍正四年七月进宫,可能卒于雍正七年八月以后。
吉常在,原称吉官(吉官女子?),葬在妃园、泰陵、泰东陵之外,待考。
英答应,原称兰英,葬在妃园、泰陵、泰东陵之外,待考。
汪答应,葬在妃园、泰陵、泰东陵之外,待考。
德答应,葬在妃园、泰陵、泰东陵之外,待考。
苏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疑为苏答应。
张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伊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张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云惠,葬在妃园、泰陵、泰东陵之外,待考。

子女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次女和硕怀恪公主,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偖位之争
以下从雍正继位前奏、继位疑案和继位余波三个方面,对此加以阐释和解说。

储位之争:前奏

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采取汉族的嫡长继承制,就是正妻长子继承制。努尔哈赤因为曾经立长子褚英失败,于是决定汗位的继承由八大和硕贝勒会议推定;皇太极猝死,他的遗位继承,也是在满洲贵族会议上推定,由6岁的福临继位;顺治死前,皇位的继承没有经过满洲贵族会议讨论,而是由孝庄皇太后同顺治商量,用遗诏决定由年仅8岁的玄烨继位。这个“遗诏制”破坏了清太祖、太宗两代的皇位继承由满洲贵族会议推定的传统,开了清代皇帝生前用遗诏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先例。

康熙继承了其皇父顺治生前决定继承人的办法,采取皇太子制。先立太子的好处是免得皇帝死后引起皇位争夺的血腥斗争,坏处是皇太子同兄弟之间会产生残酷斗争。康熙看到了前者,却忽视了后者。

康熙共有35个儿子,排序的有24人,成年且受册封的只有20人。这20个皇子中,年龄较长者有12人。他们是:大阿哥允褆 、二阿哥允礽、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允祺、七阿哥允佑、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TáNG)、十阿哥允礻我(é)、十二阿哥允祹(TáO)、十三阿哥允祥、十四阿哥允禵。

康熙十三年(1674年),皇二子(实际上是第六子)允礽生。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允礽时难产死亡,年仅22岁。康熙十分伤心,故对允礽格外钟爱,第二年就册立他为皇太子。这年康熙22岁,皇太子才两岁。康熙的这个决定虽然看到他父亲未能尽早立储的教训,但立储过早、太子过幼,显然也是欠妥当的。因为其间的变数太多、太大,两岁的皇太子允礽以后会是什么样?难以预料。

康熙对皇太子的教育竭尽心力,生活上特别关爱。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出痘,时值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亲自护理太子,竟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皇太子在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留守京师,处理政务。平时他也分担处理皇父的部分政务和军务。所以,在皇太子册立后的33年间,朝廷中自然形成太子党。

皇太子集团。皇太子允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的祖父是索尼,父亲是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叔父是当朝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索额图结党,趋奉皇太子,议论国政,密谋大事。康熙曾警告索额图说:“你们背后谋划的事,你们勾结一处的所作所为,你们背后说的怨恨之言,都不能摆在桌面儿上说,你心里很清楚!”康熙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胁,说:“说不定哪天就被鸩杀,或者被谋害,真是日夜警惕,心神不宁。”后来康熙下令将索额图处死,同时警告皇太子说:“从前索额图帮着你谋划的那些事情,我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将索额图处死。”但皇太子并未因此而收敛,反而更加乖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康熙以皇太子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宣布废除皇太子。当时,他且谕且泣,至于仆地。谕毕,悲伤万分,愤懑不已。甚至六天六夜,不安寝食,涕泣不止。后患中风,只能用左手批阅奏折。

康熙废皇太子引出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抱有野心的皇子们,结党钻营,谋贪大位。于是在太子党之外,又形成皇八子集团和皇四子集团。

皇八子集团。皇八子允禩,“有才有德”,聪明能干,内外经营,很得众心。在初废皇太子之后,允禩署内务府总管事,党羽相结,谋为代立。皇长子允为惠妃庶出,外叔公是已免职的大学士明珠,本没有希望获取储位。但允生母惠妃曾抚养过允禩,于是两人勾联。其他如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皇十四子允(与胤禛同母),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都依附于允禩。

皇长子允褆的密谋泄露,被夺爵、幽禁。储位空悬,也不是回事。大臣们建议康熙早定储位。康熙命诸大臣密举可继立为太子者,以测验大臣之意。大学士马齐等大臣都秘密推举皇八子允禩。允禩觉得自己做皇太子有望,一些兄弟和朝臣也纷纷靠向允禩。由是,在皇八子允禩周围,逐渐形成一个争夺皇储的政治集团。后允禩被锁拿,革爵位。十四阿哥允求情,康熙大怒,“出佩刀将诛允,允祺跪抱劝止”。诸皇子俯地叩头,恳求皇父息怒。康熙帝怒气稍解,命诸皇子鞭挞允禩。

康熙看到废皇太子后诸子争夺储位斗争更为复杂,也更为激烈,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允礽为皇太子。诸皇子明白:既然皇太子第一次能被废掉,也可能第二次被废掉。于是,皇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之间的斗争更加激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对其党羽恨之入骨、严厉惩罚,如将尚书齐世武“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而死”,将死于狱中的步军统领托合齐锉尸焚烧。这样,形势越发复杂,在皇太子集团和皇八子集团之间的皇四子胤禛也逐渐形成集团。

皇四子集团。皇四子党包括胤禛的十三弟允祥、十七弟允礼,以及隆科多、年羹尧等。胤禛颇有心计,细心观察,不露声色。他对皇太子的废立,窥测风向,暗藏心机。他对皇八弟允禩集团,既不附从,也不作对。他佯听父言,“安静守分”,虔心佛法,广结善缘,巧妙地将自己隐蔽起来。他对父皇表示忠孝,又尽力友善兄弟,并交好朝廷诸臣。对其同母所生的皇十四弟允,却不去交结,听任其同皇八弟允禩结党。当皇太子党和皇八子党争得鱼死网破的时候,在父皇、兄弟、王公、大臣们将视线集注于皇太子党和皇八子党的时候,他以不争为争,坐收渔人之利。

胤禛为着谋取皇位,韬光养晦,费尽心机。他的心腹戴铎,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他谋划道:

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

戴铎提出的策略是——对皇父要诚孝:适当展露才华。不露才华,英明之父皇瞧不上;过露所长,同样会引起皇父疑忌。对兄弟要友爱:大度包容,和睦相待。对事对人都要平和忍让:能和则和,能结则结,能忍则忍,能容则容。使有才能的人不忌恨你,没有才能的人把你当作依靠。雍正帝基本按照上述策略,一步一步地绕过皇位争夺中的险滩暗礁,向着皇帝的宝座曲折航进。

“诚孝”皇父。胤禛知道,博得皇父的信赖和喜欢,是自己一生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他抱定一项宗旨,就是诚孝皇父。如在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极力表现出对皇父的“诚”与“孝”,既不公开竞争,且劝慰皇父保重。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后,大病一场。胤禛入内,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中稍知药性者允祉、允祺、允禩和自己检视方药,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康熙帝服药后,病体逐渐痊愈。于是,康熙帝命内侍梁九功等传谕:“当初拘禁允礽时,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只有四阿哥深知大义,多次在我面前为允礽保奏,像这样的心地和行事,才是能做大事的人。”胤禛自己也说:“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对皇父的“诚”与“孝”得到了回应。

“友爱”兄弟。胤禛知道,善于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自己一生事业中仅次于诚孝皇父的重要事情。他在随驾出京途中,作《早起寄都中诸弟》诗说:“一雁孤鸣惊旅梦,千峰攒立动诗思。凤城诸弟应相忆,好对黄花泛酒卮(ZHī)。”表明他愿做群雁而不做孤雁的心意。他在继位之前,处理兄弟关系的主要原则是“不结党”、“不结怨”。诸兄弟之间,结党必结怨。胤禛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八子党。他表现出既诚孝皇父,也友爱兄弟的态度,使他躲避开皇父与兄弟两方面的矢镞,而安然无恙。

勤慎敬业。胤禛尽量避开皇储争夺的矛盾,极力表现自己不仅诚孝皇父、友爱兄弟,而且勤勉敬业。凡是皇父交办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好,即使皇父满意,也使朝臣口碑相传。自结婚后30年的实际磨炼,使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为后雍正手书对联来登上皇位准备了条件。

戒急用忍。胤禛的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怒不定,二是遇事急躁。康熙就此曾经批评过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禛央求皇父说:“现在我已经三十多岁了,请您开恩将谕旨内‘喜怒不定’四字,不要记载了吧。”康熙帝同意,因谕:“此语不必记载!”胤禛是个性格急躁的皇子。他曾对大臣说:“皇考每训朕,诸事当戒急用忍。屡降旨,朕敬书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胤禛继位后,定做“戒急用忍”掉牌,为座右铭,用以警示。

康熙晚年因其诸子皇位继承纠葛而大伤元气,郁结成疾,悲离人世。他曾说:“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康熙是以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晚年的境况自喻:齐桓公晚年,五个儿子树党争位。齐桓公刚死,诸子相攻,箭射在尸体上,也没有人顾及。其尸体在床上67天没法入殓,以至蛆虫爬出窗外。由此可以透出康熙大帝晚年心境的悲苦。

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皇帝。一段历史疑案就此产生。

储位之争:登极

关于雍正的继位,有三种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

第一,遗诏继位说

持此说者认为:

(1)雍正受到皇父康熙的信任,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雍亲王继承皇位。

(2)有康熙遗旨为证。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重。《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佑、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3)有《康熙遗诏》为证。《康熙遗诏》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面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第二,改诏篡位说

持此说者认为:

(1)胤禛虽在康熙眼中印象不错,让他代为天坛祭天,但不能证明康熙有意、有遗旨让他继位。

(2)康熙在临终的当天(十三日),寅刻,宣召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共七位阿哥和隆科多进宫,向他们宣谕:“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么重要的决定,既然将继位大事告诉七位阿哥和隆科多,为什么不向当事人——继位者胤禛宣谕?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件事是无中生有,是雍正继位后编造的。

(3)如果说胤禛当时代父到天坛祭天不在西郊,那么胤禛在当天曾三次受召到康熙榻前问安,《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记载:“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可见这时康熙并没有糊涂。可他为什么在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12个小时之间,三次召见胤禛,都没有当面告诉由他继承皇位?有的学者认为:这反倒证明康熙没有向七位皇子宣布由胤禛继位遗旨这件事。

(4)康熙咽气之后,为什么由隆科多一人单独向胤禛宣谕由皇四子继位的遗诏?而宣谕康熙遗旨时王公大臣和其他兄弟都不在场?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康熙遗旨是假的。

(5)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这就使人们产生“雍正政变”的疑问。

(6)《康熙遗诏》自然应在康熙去世之前已经定稿并经康熙审定,本应在康熙十三日死后立即当众宣布,为什么到十六日才公布?可见这段记载有伪造的嫌疑。

(7)经过清史专家研究,这份《康熙遗诏》是参照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谕旨加以修改而成的。康熙帝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康熙遗诏漏洞百出。”

(8)有人说,雍正死后不埋在清东陵而埋在清西陵,说明他得位不正,不愿意、没有脸面在地下见他的皇父康熙、祖父顺治。

(9)雍正对诸多兄弟或杀害、或监禁,似有“杀人灭口”或有口不能说之嫌。(详见下文)

(10)雍正继位后杀年羹尧、隆科多是为了“杀人灭口”。(这是不正确的,雍正即位很多年以后,仍然重用年羹尧,但是年羹尧越来越嚣张跋扈,让朝廷上下气愤,雍正才"挥泪斩人")

在上述雍正改诏继位诸说中,主要为夺嫡说和篡位说。

其一,雍正是否夺嫡?如前所说,清朝的皇位继承没有实行嫡长制。在清太祖、太宗时,皇位继承采用满洲贵族会议推选制。清世祖福临首用遗旨制,就是在临终前指定皇三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的皇位继承,先是指定允礽为皇太子,继而废,废而立,又再废。既然清朝没有实行“嫡长制”,雍正登极之前康熙并没有“立嫡”,雍正何嫡之可夺?所以不能说雍正继位是“夺嫡”。

其二,雍正是否篡位?认为雍正篡位者的根据是:雍正篡了他的同胞皇十四弟允的位。其理由是:

(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允,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但是当时康熙已经年老随时会有架崩的可能,战争又是没有期限的,怎么可能会不把继承人放到身边呢?

(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这份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如说康熙临终前本来发了一道诏谕,叫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紧急回京继位,却被步军统领隆科多捏在手里不发,改作“传位于四子”。此属传闻,不为史实。因为如果康熙帝真有“传位于四子”的遗嘱,那么:

其一,当时繁体字的“于”写作“於”,“十”字很难改成“於”字;

其二,当时行文规范是“皇某子”,“于”与“四”之间隔了一个“皇”字,很难改;

其三,满文为清朝的国书,如此重要的遗旨应同时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又岂能改“十”为“于”?

(3)雍正是否更改名字?有人说:康熙遗嘱传位“胤祯”(皇十四子),因“胤祯”与“胤禛”字形、字音相近,胤禛遂取而代之。后将《玉牒》的名字挖改。雍正又命十四弟改名允禵。这就是“玉牒易名”说。学界对雍正改名看法颇不一致。一种看法是,皇四子就叫胤禛(ZHēN),皇十四子就叫胤祯(ZHēN),雍正做了皇帝,便命皇十四弟改名允禵。胤禛做了皇帝之后,命他的兄弟将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以示避讳。

总之,康熙临终前立皇十四子允继位说,可谓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既然康熙晚年没有“立储”,雍正登极之前康熙没立“储位”,雍正何位之可篡?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篡了兄长的位;燕王朱棣(Dì)发起“靖难之役”,篡了侄子建文帝的位。康熙死后、雍正登极之前没有皇帝在位,所以不能说雍正继位是“篡位”。

第三,无诏夺位说。

持此说者认为:

说雍正奉遗诏继位,许多矛盾解释不清楚,其说难以自圆;说雍正改诏篡位,真正有力的证据也显得不足。雍正登极,是因为他在皇位争夺中取得了胜利。这场皇位争夺斗争,或明或暗,或隐或显,前前后后,40多年。结果,皇太子党失败,皇八阿哥党也失败,皇四阿哥党胜利。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胤禛登极至今282年以来,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雍正继位是否逆取?历史没有留下记载。历史是胜利者的记录,正史不会也不可能会对雍正逆取皇位做出记载。康熙生前未立皇位继承的遗诏,也不会留下一鳞半爪暗示皇位继承的文献。但是,自康熙宾天至雍正继统,即有皇位出自篡夺的传闻异说。雍正为此亲撰上谕驳斥,编纂《大义觉迷录》一书,想为自己洗刷不白。

储位之争:余波

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让我们一一分析: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种说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这话从伦理、法理、情理讲,既悖于情,也不合理。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既违背史实,也绝无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义觉迷录》说:“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看来当时雍正“逼母”说流传很广。雍正生母乌雅氏,生三个儿子:胤禛、允祚(5岁死)、允。传说:雍正继位后,将允调回北京关押起来,他母亲想见允,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死在铁柱子上。乌雅氏眼看亲生儿子允被囚禁,作为皇太后能不生气吗?时人将雍正母亲的死同他囚禁胞弟相联系是很自然的事情。

雍正是否弑兄杀弟?雍正帝继承皇位之日,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允、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佑、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礻我、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祯、十五弟允、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

大阿哥允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允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礽死去。

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雍正即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允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五弟允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七弟允佑,雍正八年(1730年)死。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允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允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礻我,因党附允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允赍(Jī)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允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允祹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四弟允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允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允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允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禄和十七弟允礼。允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详。雍正继位,即封允祥为怡亲王,格外信用。允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允礼,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允祥和允礼显然早加入“胤禛党”,只是康熙在世时,十分隐秘,没有暴露。



年羹尧,汉军镶黄旗人,父遐龄官至湖广总督、遐龄女事胤禛潜邸,后为雍正皇贵妃。年羹尧在康熙时任四川巡抚、定西将军,在青藏有军功。雍正继位,召抚远大将军允还京师,命羹尧管理大将军印务。但是他因为深得雍正信赖而势宠而骄,嚣张跋扈引来朝野不满.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以羹尧《贺疏》中将“朝乾夕惕”写为“夕惕朝乾”,而兴文字狱,命罢其将军,尽削其官职。“朝乾夕惕”出自《周易》,是勤勉努力、只争朝夕的意思。雍正认为,年羹尧故意这么写,就是不想把“朝乾夕惕”的美名给自己。同年,定年羹尧92款大罪,其中有32条都够杀头。最后令其在狱中自裁,斩其子年富,余子年15岁以上者皆戍极边。

有一种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年羹尧私通,入宫八个月生下雍正,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康熙遗诏”之事是年羹尧干的。年羹尧的生年不详,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中进士,这年胤禛21岁,由此看来雍正同年羹尧岁数可能相差不多,不像两代人。这像是从吕不韦纳赵姬怀孕后送给庄襄王而后生嬴政(秦始皇)的故事移植过来的。

隆科多,满洲镶黄旗人,其父为一等公佟国维,其妹为康熙的孝懿仁皇后。隆科多在康熙晚年任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康熙死时,唯有隆科多一人传遗诏由雍正继位。治丧期间,隆科多提督九门、卫戍京师。《清宫十三朝演义》说隆科多在康熙死后,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康熙遗诏,将“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这种改法上面说过不可能。“秘密立储”制度是从雍正元年开始的,移花接木到康熙朝是张冠李戴。但雍正继位同他舅舅隆科多关系密切。雍正继位,隆科多说:“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隆科多虽受赐袭一等公、吏部尚书、加太保等,但仍被定41款大罪,命在畅春园外建屋三间,永远禁锢。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年羹尧与隆科多二人,对他们自己来说,则是知进不知退,知显不知隐,泰极否来,自酿其祸。《清史稿》论者谓:隆、年凭借权势,无复顾及,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雍正皇帝的性格具有两面性: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明处一套暗里一套、外朝一套内廷一套。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为他比其他兄弟聪明,而是因为他性格的两面性。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能够“掩短显长”:其长,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勤勉敬业;其短,残忍苛刻、猜忌多疑、虚伪急躁——虚伪造作将“残忍苛刻、猜忌多疑”的性格掩盖,特别是把自己贪禄天位的想法隐藏起来。所以在角逐皇位时,诸兄弟失败,而胤禛独胜。雍正的两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秘诀,也是他巩固皇位的法宝。他在做皇帝时,极力表现出节俭、爱民,隐藏其奢靡、残忍。近年以来,关于雍正皇帝的学术论著与艺术形象,只突出、隐藏其奢靡、残忍的一面,而忽视其节俭的另一面,这就给读者、观众以误导。

当然,雍正作为一个政治家,我们评价他的功过是非,主要的着眼点不应是其性情品格,也不应是其皇位的获得是否正当。皇位争夺问题是满洲宗室内部雍正兄弟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斗争的结果,我们不能站在雍正的立场,也不能站在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等的立场,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对雍正的评价,关键要看他对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做了哪些事情。

改革:承上启下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他盛年登雍正“为君难”玺极,年富力强,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刚毅果决,颇有作为。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猛。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可以说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雍正改革措施,列举以下六点:

第一,整顿吏治。康熙晚年,身患中风,标榜宽仁,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雍正在长年皇子生活中,对皇父晚年弊政,看得较为清楚。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连续颁布11道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不许暗通贿赂,私受请托;不许库钱亏空,私纳苞苴(Jū);不许虚名冒饷,侵渔贪婪;不许纳贿财货,戕人之罪;不许克扣运费,馈遗纳贿;不许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许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严诫: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严惩。二月,命将亏空钱粮各官即行革职追赃,不得留任。三月,命各省督、抚将幕客姓名报部。禁止出差官员纵容属下需索地方。后以户部库存亏空银250余万两,令历任堂司官员赔补。同年设立会考府,进行审计,整顿收支。这一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其中有很多是三品以上大员。与曹雪芹家是亲戚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为经济亏空而被革职抄家。《清史稿·食货志》说:“雍正初,整理度支,收入颇增。”史家评论说:雍正“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惩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彼时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风俗,贪冒之徒,莫不望风革面”。说明雍正整顿吏治的成效。

第二,密折制度。什么是密折呢?密就是机密;折就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面加上封套。康熙朝有奏折,雍正朝密折制度加以完善。皇帝特许的官员才有资格上奏折。康熙朝具折奏事的官员100多人,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奏折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诸如刮风下雨、社会舆情、官场隐私、家庭秘事等。皇帝通过奏折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奏折运转处理程序,因“阁臣不得与闻”,而避开阁臣干预,特别是官员之间互相告密、互相监督,强化了皇帝专制权力。雍正朝现存满、汉文奏折41600余件,是研究雍正朝历史的重要档案资料。

第三,设军机处。雍正创设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地点在紫禁城隆宗门内北侧。军机大臣没有定员,少则二人,多则九人。主要职掌: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政要务,以面奉谕旨名义,对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面奉谕旨,起草公文,由朝廷直接寄发,称为“廷寄”,封函标明“某处某官开拆”字样,由兵部捷报处发送;誊录保存公文,就是将皇帝批阅的奏折,誊录副本,称为“录副奏折”。这项制度使大量档案得以保存。在清初,重要的军政机构有三个:一是议政处,二是内阁,三是军机处。议政处源自关外,主要由王公贵族组成,称议政大臣,参画机要。后设内三院,即后来的内阁。军务归议政处,政务归内阁。议政处的权力逐渐减弱,到乾隆朝撤销。内阁,仿明朝制度,逐渐排斥议政处于机务之外。而军机处建立后,军政要务归军机处,一般政务归内阁。军机处权力远在内阁之上,大学士的权力为军机大臣所分,逐渐排斥内阁于机务之外。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才有一定实权。内阁宰相,名存实亡。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皇权专制走向极端。明代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如诏令由内阁草拟、经内阁下发,阁臣对诏令有权封驳。但是军机处成立之后,排除了王公贵族,也排除了内阁大臣。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皇帝乾纲独断——既不容皇帝大权旁落,也不许臣下阻挠旨意。

第四,改土归流。在云、贵、粤、桂、川、湘、鄂等省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由世袭土司进行管辖。此前已有“改土归流”的举措,但雍正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同内地大体一样。雍正帝的改土归流,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负担和灾难,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民族与边疆问题,东北地区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已经解决;东南的台湾、北方的蒙古,到康熙时已经得到解决;西南的民族问题,雍正时已经解决;新疆和西藏,到乾隆朝得以解决。

第五,摊丁入亩。中国过去土地和人丁分开纳税。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但此前出生的人丁还要缴纳丁银。雍正推行丁银摊入地亩。这项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从法律上取消了人头税,减轻了贫穷无地者的负担。就这一点来说,摊丁入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自“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特别是实行“摊丁入地”制度之后,社会人口,急剧增长。道光年间,人口之数,突破4亿。

第六,废除贱籍。贱籍就是不属士、农、工、商的“贱民”,世代相传,不得改变。他们不能读书科举,也不能做官。这种贱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陕西乐籍、北京乐户、广东疍(DàN)户等。在绍兴的“惰民”,相传是宋、元罪人后代。他们男的从事捕蛙、卖汤等;女的做媒婆、卖珠等活计,兼带卖淫。这些人“丑秽不堪,辱贱已极”,人皆贱之。在陕西,明燕王朱棣起兵推翻其侄建文帝政权后,将坚决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身陷火坑,陪酒卖淫,受尽凌辱。安徽的伴当、世仆,其地位比乐户、惰民更为悲惨。如果村里有两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当、世仆,有如奴隶,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广东沿海、沿江一代,有疍户,以船为家,捕鱼为业,生活漂泊不定,不得上岸居住。江苏苏州府有丐户,也为贱民。雍正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乐户、惰民、丐户、世仆、伴当、疍户等,命令除籍,开豁为民,编入正户。

雍正皇帝作为一代政治家,他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还有两点值得特别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选储。

勤政,是雍正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著特征。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样勤政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选储,是雍正留给清代的一份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清朝皇帝的继承人问题,康熙以前没有制度化。清太祖死后,因皇位继承演出大妃生殉的悲剧,害得多尔衮从小失去母亲;清太宗死后,尚未入殓,几乎演出兵戎相见的惨剧;清世祖死后,仓促让一位8岁的孩童继位,大清出现一位英明的君主实属幸运;清圣祖死前储位未定,演出了雍正兄弟骨肉相残的闹剧。大清皇朝,是家天下,用什么办法在家族内确立接班人,是清朝建立100多年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用嫡长制?虽可以避免兄弟之争,但不能保证选优。明亡教训,已有前车之鉴。用太子制?康熙帝失败的教训,雍正已经亲历切肤之痛。怎么办?雍正想出一个办法,既预立皇位继承人,又不公开宣布,这就是秘密立储。即将传位诏书置密封锦匣中预先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是建储制度的一项重大创革。其积极的方面是,既有利于在皇子中选优,又避免皇子们争夺储位,相对地保证了皇位继承的平稳过渡。

顺治选了康熙继位,雍正选了乾隆继位。这两位大清皇帝,都君临天下60年,开创出中国皇朝史上的“黄金时代”——“康乾盛世”。应当说,雍正有眼力,有见识,看准并决定要乾隆继承、光大他的事业,确是选对了接班人。这对大清帝国、对中华民族、对亚洲历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雍正既继承了康熙大帝的历史遗产,又改革了康熙晚年的弊政;他既为乾隆强盛奠下了根基,又为乾隆繁盛准备了条件。康、雍、乾三朝,既是清朝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帝国皇朝历史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应当说,雍正在位的13年,政绩卓然。但是,就在他执政已见成效之时,却突然去世。

死因:众说纷纭

胤禛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在圆明园猝然去世。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一说,胤禛是被吕四娘谋刺死的。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有雍正遇刺身亡之文。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这些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纯属野史逸闻。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说,实属子虚乌有,绝不可信。

二说,胤禛是被宫女缢死的。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这个逸闻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组,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ZHé)死。显然,雍正帝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三说,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据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这是编造的故事,纯属无稽之谈。

四说,胤禛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桥年),得了一场大病。大臣说“皇上下颏偶有些微疙瘩”,是甚么病,说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后来李卫密荐道士贾士芳,到北京为胤禛看病。后将贾道士处死。胤禛对道士、丹药感兴趣,特为紫阳道人重建道院。胤禛还曾延请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到圆明园炼丹,以求吞服灵丹妙药,长生不老。

胤禛死后三天,他的儿子、新君乾隆帝下令驱逐张太虚等道士,并严谕他们不许透露宫中只言片字。乾隆帝对圆明园中道士的严厉态度,可能同其父食道士烧炼的丹药致死有关。近人金梁(息侯)在《清帝外纪·世宗崩》中说:“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杨启樵教授认为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有学者则认为:“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然而究属推论,未可成为定谳。”或谓:“这类宫闱秘事,要确证论定,难得过硬资料。”

五说,胤禛是患中风而死的。郑天挺先生认为,雍正“是中风死去的”。这个重要论断,需要史料证明。

雍正皇帝死因,是个历史之谜。

雍正皇帝自从登上皇位,就传闻不断。甚至他的死,也显得扑朔迷离。雍正的一生,留给人们许多话题,也留给研究者许多课题。他死之后,其子弘历即位,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
《雍正皇帝》,描写了雍正的一生。本书问世后,获得河南省政府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奖和湖北省优秀畅销书奖,并由香港、台湾等地出版社相继出版发行.并作为茅盾文学奖候选作品被推荐。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都盛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几百年来,雍正皇帝的头上一直笼罩着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疑团。作为创建了清王朝“康乾盛世”的三位杰出帝王之一,雍正生活在两位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大帝和乾隆之间,他承先启后,是“康乾盛世”中功不可没的一代帝王。

历史上的雍正,公正的来说是很伟大了不起的皇帝.
他接手康熙的皇位时,国库空虚,贪官污吏横行,那个时候太平盛世已经衰落了.同样嘉庆接手乾隆的皇位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但是即使嘉庆还没收了当时的世界首富和珅的家产也是让清朝继续走向衰落.而雍正呢?

雍正整顿吏治,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和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说"雍正一朝,无官不清"是对雍正治理国家的公正评价.改土归流也是雍正的一大功绩,可惜的是很多历史书只是说"康熙以后".摊丁入亩也是雍正的重要功绩.还有密折制度,严防官员的贪污腐败.还有废除贱籍,老农顶戴,八旗改制,平定青海西藏叛乱等功绩.促使了国家有衰弱转为昌盛,稳定了国家政局,促进了民族融合..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由于他站在反对利益集团的前端大力改革,所以被那些利益集团妖魔化了,以至于严重影响到了今人对他的认知.如果没有雍正的作为就不会有乾隆的盛世.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杀光兄来争夺皇位,甚至逼迫父亲退位.鲜少听到有人说唐太宗的不是.雍正只是和大多君王一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杀不安定的兄弟.而且雍正在即位之初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给兄弟升官加爵.却和唐太宗有不一样的名声.

雍正的性格是情绪化的,急噪的.康熙也批评过雍正性格急燥.所以雍正就把"戒急用忍"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并且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子发现自己的缺点很难的,更难得的是用了很多年去改正.如果太子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如果他能改正的话,康熙朝也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故事.如果大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的话,并且改的话.也不至于把机会给不起眼的雍正!
大阿哥在太子被废的时候,直接向康熙表示:假如父皇想让太子死掉,而又怕天下人说闲话的话,他可以代替父皇动手.在被康熙指责以后,还想谋划巫术.最后被康熙圈禁.

八阿哥仁爱好礼,很得人心.八阿哥摆脱母亲的影响力争上游,是了不起的.但是他并不讨康熙的喜欢.康熙认为八阿哥:"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之言,大背臣道,雇人谋杀胤乃,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因不得立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凶险百倍于二阿哥."并且与八阿哥断绝"父子之恩".八阿哥与康熙快到了反目的地步.一次康熙出塞狩猎回京,八阿哥非但不恭迎,反而派太监送2只快要死的老鹰,表示对康熙狩猎的蔑视,在康熙47年八阿哥就被锁拿.
十四阿哥在八阿哥被锁拿的时候,拼命求情,康熙当然明白十四阿哥也是八阿哥党的,气的康熙要当场杀了十四阿哥.后来十四阿哥又学八阿哥广泛联络人世,谋取储位,然而康熙最恨的就是结党.最后康熙把十四阿哥派到西北出征,远离京师.康熙年时以高,不可能立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

雍正韬光养晦使他成功的做到了"热爱手足,诚孝父皇".在太子被废的时候,只有雍正站出来替太子说话.就算是作秀,一做那么多年,而且做的不露声色.隐忍的级别是练到很高的地步了.
      自从雍正继位,到现在282年间,史学界乃至民间对胤禛得位是否正、为君是否正的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议论和争论。野史笔记、文艺创作,更是对此,特别是对雍正即位之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前段时间播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进一步将雍正继位疑案加以渲染,更引起广大观众的极大兴趣。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祺
1679-1732:康熙第五子,宜妃郭络罗氏所出。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父征讨噶尔丹,奉命领正黄旗大营,以功于三十七年三月晋封为多罗贝勒。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赐银5000,子弘升为世子。雍正十年病故,赐祭葬如典礼,谥“温”。十二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
爱新觉罗·胤祺
(1679-1732)

清康熙帝第五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十八年己未十二月初四日申时生,宜嫔郭啰罗氏即宜妃出。雍正十年壬子闰五月十九日丑刻卒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祺"

康熙三十五年(1696),胤祺随父征讨噶尔丹,奉命领正黄旗大营,以功于三十七年三月晋封为多罗贝勒。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和硕亲王,赐号为恒亲王,赐银5000两,子弘升为世子。康熙评价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

雍正十年病故,赐祭葬如典礼,谥“温”。十二年,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嫡福晋:他塔喇氏(员外郎张保之女)
  
  侧福晋:刘佳氏(刘文焕之女);瓜尔佳氏(硕色之女)
  
  庶福晋:马佳氏(马三合之女);白佳氏(白玉之女);钱佳氏(管领土完整钱加官之女);张佳氏(张唤文之女)
  
  第一子恭恪贝勒品级弘升,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四月初六日未时生,母侧福晋刘佳氏
  第一女郡主,康熙三十七年戊寅九月二十四日卯时生,母为侧福晋刘佳氏
  第二女郡主,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九月十九日寅时生,母为庶福晋白佳氏
  第二子和硕恒恪亲王弘蛭,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八月二十六日申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三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八月十六日戌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三女县君,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二十五日丑时生,母为庶福晋马佳氏
  第四子镇国将军弘昂,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四月初三日丑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四女县君,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一月初八日巳时生,母为庶福晋马佳氏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六月十一日巳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五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初十日戌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六子奉恩将军弘晌,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九月十八日寅时生,母庶福晋钱佳氏
  第六女,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初四日未时生,母为庶福晋张佳氏
  第七子奉恩将军弘瞳,康熙五十年辛卯九月二十三日丑时生,母庶福晋钱佳氏
  
  合计子女数:共13人。侧福晋瓜尔佳氏5人,侧福晋刘佳氏2人,庶福晋马佳氏2人,庶福晋钱佳氏2人,庶福晋张佳氏1人,庶福晋白佳氏1人。
橙三三

ZxID:475568


等级: 文学之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你就这样一篇一篇的帖?
http://t.sina.com.cn/orangejuebaby
我的围脖.关注我呗
十三风

ZxID:577210


等级: 文学大师
配偶: anminmin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attachment=177421]
[attachment=177422]
[attachment=177423]
[attachment=177424]
[attachment=177425]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禩
1681-1726:康熙第八子,良妃卫氏所生。康熙三十七年(1698)三月,封贝勒。四十七年九月,署内务府总管事务。足智多谋,才干超群,广交往,结人心,颇具治事之才,诸王大臣中无出其右者。时太子允礽被废,皇子角逐储位活动日益加剧。诸皇子如允礻是、允禟、雍正、允礻我以及国舅佟国维、大学士马齐、尚书王鸿绪等,一致推举他为皇太子。遂激起康熙震怒,斥其柔奸性成,固结党羽,妄蓄大志,废其贝勒为闲散宗室。其主要党羽马齐亦遭重谴。以己竞争皇太子无望,转而支持允禵角逐,便结怨于雍正。雍正即位,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翌年(1723),奉命办理工部事务,藉以稳定政局。待雍正龙廷坐稳之后,打着皇考的旗号,发起总攻,强加其40款“莫须有”的罪名,夺官削爵,革除宗籍,改其名为“阿其那”。四年九月,卒于幽所。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乾隆在上谕中说,其父晚年多次谈及八叔的事,心里总是闷闷不乐,十分懊悔,因为他八叔没有“悖逆”的行为,这桩冤案有待于他来平反。于是,恢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叙入。
========================================================================================
爱新觉罗·胤禩

简介
(1681-1726)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末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

      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既而又更名为"塞尔黑"。同年,死。
 

      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于食辛者库(内管领下奴仆)之家,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他自幼聪明机灵、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阶层人物。同时他很善于与其他皇子搞好关系并使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自己的支持者。皇九子胤禟皇十胤俄、皇十四子胤禵都党附于他,就连大阿哥胤禔也曾为其所用。对于其他王公大臣、各级官吏,甚至江湖术士,只要有利用价值,都是他收买的对象。除此之外,他还想方设法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以为将来进身获取更多的资本和舆论支持。当时有许多文人儒士都赞扬他好学,是个好王子。 

      胤禩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只作一位所谓的"贤王",他瞄准的是太子的宝座。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对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只能慢慢网罗私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康熙三十七年,皇帝首次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是得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说明此时的胤禩还是很得康熙的欢心的。从此以后,他的"夺嫡"行动开始日益公开化。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皇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不久,康熙命大臣们推举太子人选。实际上皇帝是希望大家给个台阶,让胤礽重登太子宝座。结果大臣们推举的竟然是皇八子胤禩。皇帝此时意识到了胤禩在朝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如果不家以抑制的话,将来会危害到社稷的安危。于是对胤禩极其同党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由此,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终于使得康熙痛骂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大背臣道,雇人谋杀胤礽,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险倍于二阿哥也",并宣称"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烨临终前宣布皇四子胤禛为嗣皇帝,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闻听此言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胤禛即位之初,对胤禩一伙各以不同的手段对待,他知道八弟在朝野上下有一定的影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父皇去世的次日,任命胤禩及其党羽大学士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破格晋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此后的两个月中,先后授与他兼管理藩院、上驷院、工部的权力;对其子弘旺赐予贝勒衔;其母舅噶达浑解除辛者库贱籍、赐世袭佐领世职;一些原属胤禩集团的官员也被提升重用。 

但恩宠只是一时的,大权在握的雍正皇帝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胤禩一伙政敌。他首先将胤禵、胤禟分别软禁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青海西宁军中,又借故将胤俄革爵拘禁,这样就断绝了胤禩与其同党兄弟的联系,将其控制在皇帝身边,使之孤掌难鸣。从雍正二年起,胤禛便开始为彻底消灭胤禩集团做舆论准备以及外围的工作。首先,他指责胤禩不以事君事兄为重,勾结胤禟、胤禵为私党,有不臣之心。然后,将胤禩党中的骨于之一贝勒苏努被革爵。雍正三年,又将胤禩同党胤禟革除贝子爵位。 

雍正四年,胤禛在解决权臣年羹尧、隆科多之后,感到大局已经稳定,应该对胤禩一伙开刀了。 

这年的正月初五日他便召集亲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文武大臣传谕,宣称:"廉亲王允禩狂悖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然后历数其康熙时期和胤禛继位以来种种恶行,而自己嗣位之后如何对他宽容忍让、委以重任,胤禩如何心怀不满、怨尤诽谤,做出种种侵害皇权之举,最后宣布;"允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命将其黄带子革去,开除宗室籍,同党的胤禟、苏努、吴尔占也一并开除宗籍。胤禩嫡福晋乌雅氏也被革去封号、斥回母家严行看守。二月,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猪"或"俎上冻鱼",后更名为"塞尔黑",满语意为"狗"。 

这年的九月十四日,46岁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呕吐之症,不进饮食,死于狱中。 

5O多年后,乾隆皇帝发布了一道上谕,说胤禩、胤禟获罪虽是咎由自取,但并无明显的悖逆之迹。胤禛晚年曾多次对他提及此事,颇有后悔之意,并期待他将来予以改正。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弘历正式宣布,将他的八叔、九叔恢复原名,与其子孙一并归入宗室籍中,仍在皇室族谱《玉碟》上载录其名于康熙皇帝位下。算是为胤禩恢复了名誉。

家族列表
子一人女一人 

    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
    妾张氏,张之碧之女;
    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第一子弘旺,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母妾张氏,张之碧之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五十五岁。嫡妻舒穆禄氏,伦布之女;妾茂怡氏,马尔泰之女;妾完颜氏,四格之女;妾荣氏,荣禧之女。三子:长子永类,次子肃英额,三子总兵永明额。


    第一女,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八日巳时生,母为媵妾毛氏毛二格之女;雍正二年甲辰六月,嫁孙氏五福;女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一月二十一日巳时卒,年六十八岁。


爱新觉罗胤禩年谱
康熙二十年(辛酉)
二月初十(甲午),出生。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 1岁 
二月初十日(甲午)未时出生(公历1681年3月29日),在康熙皇帝诸子中排行第八。其母卫氏,满州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

康熙三十年(1691年)10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边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1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视京畿。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13岁 
七月, 随康熙帝巡幸边塞。
十一月, 随康熙帝谒暂安奉殿和孝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14岁 
八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15岁 
正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随其谒暂安奉殿和孝陵。
二月,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
九月,随康熙巡行北塞,经理军务。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6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17岁 
三月初二日,康熙第一次册封皇子,晋为多罗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8岁 
二月,随康熙帝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并视察河工。
闰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是年, 康熙帝为成年诸皇子建府邸。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岁 
七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二月,生母册为良嫔,未几进为良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20岁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永定河。
六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22岁 
五月十九日 索额图获罪,与诸皇子觊觎储位有关。
六月二十六日 裕亲王福全逝世,其曾向康熙夸赞胤禩。康熙帝命诸皇子俱穿孝。

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23岁 
六月, 随康熙巡幸塞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27岁 
正月初五日寅时,长子弘旺出生,庶母张氏。
九月初四日,康熙于行猎途中废立皇太子胤礽。
九月初七日,受命署内务府总管事。
九月二十五日,康熙闻皇长子胤禔言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随命胤禔将张明德拿交刑部审问。
九月二十八日,奉旨查原内务府总管凌普家产后回奏。康熙称其所查未尽,到处妄博虚名,是又一出皇太子。
九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召众皇子至乾清官,言其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欲著将其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后由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舍身相救,方才未果。
十月初二日,因张明德案,被革去贝勒,降为闲散宗室。
十月初四,再受康熙帝责,谓其自幼性奸心妄,邀结苏努为党羽,并言其妻“嫉妒行恶”。按,胤禩之妻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
十月二十三日,受康熙召见。时帝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复召见。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帝令满汉文武举奏皇太子,诸大臣皆举胤禩,康熙未允,诸大臣皆不敢再议。
十一月十六日,废太子胤礽被释。
十一月二十八日,复封为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28岁 
正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召满汉文武大臣,查问去年为何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
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将马齐交于胤禩严行拘禁。
二月二十八日,随康熙巡畿甸。
三月初九日,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六日,随康熙帝往塞外避暑行猎,九月二十三日回京。
十二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29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游五台山。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年(1711年)30岁 
一月,随康熙帝巡视通州河堤。
四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十一月二十日,其母良妃薨,心甚悲痛,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31岁 
五月,随康熙帝巡塞。
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十一月,随康熙帝谒陵。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32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二月十七日,其母良妃奉安。
五月初十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九月二十日回京。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33岁 
十一月二十六日,因其母逝世二周年往祭,未赴康熙热河行在请安,遣太监送两只将毙之鹰给康熙,康熙帝极为愤怒,召诸皇子至,重责于其。
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奏折诉冤。
十一月二十八日,再受康熙帝责。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34岁 
正月二十九日,被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35岁 
九月十二日,患伤寒病不起。
九月二十五日,因卧病处在康熙帝回京所必经之路,帝降旨将伊移回家中。
十月初五日,病愈。康熙帝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36岁 
二月初一日,随康熙帝巡视畿甸,本月十八日回京。
四月,随康熙帝巡塞外。

康熙五十七年 (1718年)37岁 
十二月十二日 抚远大将军胤礻题率军起程。于太和殿前行颁给大将军敕印仪式。
本年,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38岁 
四月十一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八日回京。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39岁 
四月十二日,随康熙帝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十日回京。

康熙六十年 (1721年)40岁 
三月,由康熙帝朱笔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七月,随康熙帝行围。

康熙六十一年(1722)41岁 
二月,随康熙帝巡畿甸。
五月,随康熙帝巡幸塞外。
十一月十三日(甲午),本日戊刻,康熙帝逝,终年六十九岁。
十一月十四日,受命与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受封为亲王。
十一月二十日,胤禛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
十二月十一日,受封为和硕廉亲王。
十二月十三日,受命为理藩院尚书。

雍正元年(1723年)42岁 
二月十七日,受命办理工部事务。
九月初四日,因奉圣祖皇帝及其上皇后神牌升附太庙事,于端门前设更衣帐房,因新制,油气薰蒸,雍正帝怒,命其跪太庙前一昼夜。
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其母良妃之事丧事奢靡事受雍正责。 

雍正二年(1724年)43岁 
四月初七日,雍正帝责其“奏事并不亲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四月初八日,因皇十弟敦郡王允[礻我]逗留张家口事,受雍正责。
五月二十日,并七十、马尔齐哈、常明等人雍正帝责为“夤缘妄乱之人”。
八月二十二日,雍正帝责其与允禟、允禵等人于康熙年间“结为朋党”。
十一月初二日,因凡事减省,出门时不用引观受雍正责。
十一月十三日,受雍正责,言其阻挠政事。
十一月十四日,因议陵寝所用红土折银发往当地采买以省运费事受雍正责。

雍正三年 (1725年)44岁 
二月十四日,因减省夫役、畜马等事受雍正帝责。
二月二十九日,并允禟、允禵、允[礻我]、阿灵阿、鄂伦岱等人受雍正责。
三月十三日,于工部行文时被抬写,被果亲王允礼等参奏。
三月二十三日,宗人府议将其革退王爵。雍正帝谕“尚望其回心归正”。
三月二十七日,议总理事务王大臣功过,雍正帝言其无功有罪,宽免。
三月,退总理事务。
四月十六日,因工部所制阿尔泰军用之兵器粗陋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二日,因内务府增减披甲人数事,受雍正责。
十一月初五日,宗人府议其应革去王爵,撤出佐领。有旨宽免。
十二月二十一日,护军九十六被毙事,遭宗人府参奏。雍正命每旗派马兵若干于其府周围防守。又于上三旗侍卫内每日派出四员,随其出入行走。

雍正四年 (1726年)45岁 
正月初五日,与允禟、苏努、吴尔占等人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削除宗籍。
正月二十五日,受雍正命与允禵共议奏皇九弟允禟以密语与其子通信之罪。
正月二十七日申时,长孙永类出生,嫡母舒穆禄氏。
一月二十八日,将其妻革去“福晋”,休回外家,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
二月初七日,遭囚禁。
二月,雍正令其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三月初四日,令其改名。
三月十二日,自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五月十七日,雍正帝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其与允禟等罪恶。
六月初一日,雍正将其于康熙、雍正两朝诸罪共四十款颁示全国。
七月二十二日亥时,孙肃英额出生,庶母茂怡氏。
九月初五日,其时已患呕病,病甚重。
九月初八日,因病身亡。按,《世宗实录》记为九月初十日殁,此处取其子弘旺所著《元功臣名录》载:“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薨。”
九月二十九日,诸王大臣议奏应戮尸示众。雍正帝谕“既伏冥诛,其戮尸之罪著宽免”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八月二十三日,本日子刻,雍正帝逝世。
十月初八日,乾隆帝命议其与允禟子孙屏除宗牒案。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将其与允禟子孙均给出予红带,收入玉牒。

乾隆四十三年 
正月,乾隆帝旨,令其复入宗室。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禟
1683-1726:康熙第九子,宜妃郭络罗氏所出,与允祺为同母兄弟。康熙四十七年(1708),将康熙怒谴允祀结党之事,转告允禵,致允禵冒颜保奏,营救允祀,惹得康熙盛怒,几欲手刃允禵。皇父巡幸,每每扈随。翌年,封贝子。先后支持允祀、允禵图取帝们,以此结怨于雍正。雍正即位后,奉命出驻西宁。雍正二年(1724)四月,宗人府弹劾其擅遣人至河州买草、勘察牧地;三年,又纵容属人在西宁生事,其护卫乌雅图等殴打生员,为雍正深责,且涉及允祀、允禵、允(礻我)私结党援诸事,夺封爵,撤佐领,即于西宁软禁。四年正月,以别人不懂的西洋字与属人毛太、余保等秘密联系事发,被斥为“僭妄非礼”,革去黄带子,除宗籍,逮还京师。五月,又以所拟字样“奸巧”,命改名为“塞思黑”。八月,押至保定,由直隶总督李绂暂禁,观其行止。李绂语押送者胡什礼“当便宜行事”。二十七日,突以腹疾死于幽所。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于上谕中曰,其父晚年多次向他说明:九叔根本没有“悖逆”之迹。每念此事,总是愀然不乐,十分懊悔,此桩冤狱,期待弘历来日平反。是以乾隆间,恢复其原名,归还宗籍,其子弘晸封国不入八分辅国公。
====================================================================================
爱新觉罗·胤禟
(1683-1726)

清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母宜妃郭络罗氏,为皇五子胤祺同母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26岁,被封为贝子。与八阿哥胤禩结为党援,纵属下肆行无忌。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今青海),命亲信年羹尧严加监视。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封爵,撤佐领,即于西宁软禁。雍正四年正月,以“僭妄非礼”,革去黄带子,除宗籍,逮还京师。八月,定罪状28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同年,胤禟“腹疾卒于幽所”,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岁。乾隆间恢复原名、宗籍。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禟"


子八人女六人

嫡妻栋鄂氏,七十之女;
妾刘氏,刘大之女;
妾兆氏,玛纳哈之女;
妾郎氏,郎图之女;
妾周氏,周大之女;
妾完颜氏,王达之女;
妾朱氏,朱大之女;
妾佟氏,佟大之;
妾陈氏,陈大之女。

第一女,康熙四十年辛巳十一月十一日巳时生,母为媵妾完颜氏王大之女;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八月,嫁厄鲁特绰络斯氏郡王色卜腾旺布;女雍正三年乙巳七月初九日卒,年二十五岁。

第二女,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二月初四日酉时生,媵妾兆佳氏玛纳哈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五月,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郡王侃布;女乾隆六年辛酉四月卒,年四十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六月十三日辰时生,母为媵妾完颜氏王大之女,与第一女同母;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二月,嫁侍卫永福;女雍正五年丁未二月卒,年二十四岁。

第四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七月二十五日寅时生,母为嫡妻董鄂氏七十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嫁赵世扬;女雍正四年丙午十二月卒,年二十二岁。

第五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七月十四日辰时生,媵妾兆佳氏玛纳哈之女,与第二女同母;乾隆四年己未七月,嫁色卜腾;女乾隆七年壬戌九月八日巳时卒,年三十七岁。

第一子散秩大臣弘政,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初八日戌时生,母妾刘氏,刘大之女。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十一月十八日辰时卒,年八十二岁。嫡妻纳喇氏,尚书盛安之女;妾杨氏,杨大之女。二子:长子硕绥。

第二子弘蟑,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十九日丑时生,母妾刘氏,刘大之女;乾隆二十一年丙子六月初八日寅时卒,年四十八岁。嫡妻郭络罗氏,根特宜之女。一子:第一子世泰。

第三子弘相,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正月二十二日丑时生,母妾兆氏,玛纳哈之女;乾隆四年己未三月十四日巳时卒,年三十岁。妾张氏,张大之女。一子:长一子未有名。

第四子弘旷,康熙五十年卯十一月初六日卯时生,母妾郎氏,郎图之女;乾隆二年丁巳正月二十一日子时卒,年二十七岁。

第五子三等侍卫弘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初十日戌时生,母妾完颜氏,王达之女;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十月二十四日丑时卒,年七直二岁。嫡妻巴林讷穆氏,察哈尔总管布坦之女;继妻兆佳氏,骑尉唐古图之女;妾刘氏,巴朗之女。七子:长子吉兴,次子延瑞,三子延恒,四子颖福,五子庚福,六子永德,七子二等侍卫永辉。

第六女,康熙五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丑时生,母为媵妾陈氏;选婿陈氏陈布,未婚;婿乾隆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卒,女守节,女乾隆三十二年十月二十日酉时卒,年四十九岁。

第六子栋喜,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六月初八日丑时生,母妾朱氏,朱大之女;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十二月十五日卯时卒,年七十二岁。嫡妻彭佳氏,索柱之女。五子:长子宗余,次子福存泰,三子福保泰,四子福佑住,五子郎中福琛。

第七子已革侍卫四保,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九月十四日未时生,母妾周氏,周大之女;康熙六十一年九月奉旨过继尼雅哈为嗣,太祖十六子(费所果曾孙),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二月二十八日寅时卒,年五十三岁。嫡妻金氏,诚住之女。二子:长子国星阿,次子祝尔杭阿。
阿东。

ZxID:457368


等级: 文学大师
烫了卷发,往熟女方向迈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穿越前姓名:阿东
穿越后姓名:沈星星

穿越前身份:路人甲一个
穿越后身份:神奇的路人乙

穿越前性别:女银
穿越后性别:还要当女银.那样子才可以去勾引帅锅。

你的个性:慵懒, 钟爱专宠,富有同情心,但是其实骨子里冷..
喜欢的人:喜欢那种可以给于自己专宠的人, 可以是呆呆可爱壮壮的人。嘻……想象都美啊。
想生在何时:康熙年代,有帅哥的年代。
想生在何地:京城或者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想结局如何:完美结局。

另外:阿东很喜欢皇太极【独步天下】
      还有老十【清.旧梦】
      其实老康也不错的说【我的前半生, 后半生】
御子柴秋也。

ZxID:451097


等级: 博览群书
真·回归打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02-22 0
康熙的阿哥们 爱新觉罗·胤礻我
辅国公允礻我,圣祖第十子。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允礻我与允禟、允昷皆党附允禩,为世宗所恶。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梓宫,俄病卒,上遣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礻我赍印册赐奠。允礻我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 张家口。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兵部劾奏,命允禩议其罪。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释之,封辅国公。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

(这个……胤礻我的后面一个字明明念e第二声 但是找不到……康熙爷倒真是会为他的儿子们起名字……)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