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郁闷了下,“那么剩下一个人的你怎么能理直气壮的说其余的99看到得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东西?”
这个不是我说的,还专门去看了我第一次回的帖子。
我重头到尾说的是,我怎么看,别人怎么看关我什么事,就算是1000个人里只有我一个人这么看,这么理解又为什么不可以?我这么认为,你那么认为,这种意识流的东西,完全是可以共存,为什么因为有大多数人这么看,我就是一个人,我就是错的【这个我下面会附上有关论文的名字,请自己参考,我说的是一种看法。学术界尚不是一言堂,这年头一本小说难道还要求所有读者有一致的感受】?请你不要替我下结论,因为你所下的结论,我是拒绝承担责任的,而你说这是我说的。
法朗士在《乐图之花》中说:“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否呆板乏味,或是生气盎然,情感是否热如火,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的体验。或者换句话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魔灵的手指,它只拨动我们脑纤维的琴弦和灵魂的音板,而激发出来的声音却与我们心灵相关。”
我信奉接受美学,书在没有经过读者再创作之前是半成品,读者的个人解读才使作品成为完整作品。是我认为书里的原配不恶毒,三不楚楚可怜,这和作者本身是否刻意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我的视角无法有这样的感觉,而我不能依从你的视角。我尊重你的感觉,你可以试图说服我,但请不要站在道德审判殿堂法官的位置告诉我你是对的。
再者,你认可直接因果关系。而我觉得小说中可以接受间接因果关系的,这种逻辑上思维方式的不同。为什么就是我想当然。你认为卖火彩的小女孩的死因为贫穷,才叫因果关系。我却觉得,她为什么只是卖火柴,会什么不乞讨,或则不盗窃,她的死贫穷只是因果之一。视角的不一样,导致的结论的不一样而已。我认为她们的死不是造化,而是作者最终没有勇气反抗传统社会道德,所以到最后还是选择以死结束,这是作者本身的控诉,却终究是对道德的屈服,我为什么不可以有和你不一样的解读。而我觉得,HE是作者最终选择用小说把道德界限拉低。这不是悲剧和喜剧表现力的问题,而是不同视角不同解读的问题。为什么我不可以说我认为,评论本来就是读者自我价值观和作者的碰撞,你难道还要说,大多数人都这么看,所以他就应该这么看。你可以用说理说服我,或则告诉我,我逻辑本身的错误,但是什么时候有用大多数人来评价的道理了。红楼梦的索隐派尚且有人有各种批判,一本言情小说,反倒必须要求作者本人必须和作品主人公思维完全一致,这是什么道理。
下面有关论文附录,欢迎参考:你不要告诉我,琼瑶小说有什么研究价值就好了
80后爱情理想中的琼瑶剧——论80后读者的接受心理与“琼瑶热”——华中师范大学 林嫒
琼瑶小说模式对青年的正负效应—— 华翔; 汪发元; 陈德中
琼瑶作品中的社会学意涵—— 余迎; 周吉国
从文学接受过程看琼瑶小说—— 邵卯仙
发乎情,止乎礼义——琼瑶小说爱情模式面面观——沈学习
琼瑶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味——王爱华
琼瑶小说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维护—— 刘玉霞
浅析琼瑶笔下的女性形象——林姝
最后再次强调,我不认为琼瑶的三观正,只是想比较而言,我觉得,现在的写手,再一次把道德底线拉低,让我更加不能忍受。我认为看作者必须站在作者本身的时代去看。我基本是赞同楼上上娄兰儿同学的观点的。
以上为一家之言,如有可能产生误解的地方,欢迎探讨。但是请勿强加你的价值观给我。也请不要,替我下结论。因为你所下的结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道德后果,我一概拒绝承担。这样可能会发生道德危险行为,谢谢。
楼主留言:
虎摸,不要激动,大家都是在阐述自己的想法~~我的观点在4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