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从《宫》谈影视改编
当大家都在很红火地讨论着宫,包括我;当大家都在吐槽于妈对原创小说界撒播的摧毁类病毒,包括我;当看到“穿越”这个伴随着我许多年见证了我一段青春回忆的词被如此糟蹋时,我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我在想,为什么会有《宫》?还会是这么“火”的《宫》?
在微博上看到作者转发于大妈的话,说要在这几年改编《结爱•异客逢欢》,改编《云中歌》时,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说实话,作为除了读者(那些对原作品保持着忠实和喜爱态度的读者)之外,所有人,都有理由接受这样的改编作品,哪怕是改得失败,哪怕是一个江湖郎中把气质美女整容变成了丑女。
首先,说说投资商。投资商要的无非就是利和名,现在,人家马桶台的收视率抬起来了,人家广告费赚到满堂红了,人家的知名度也锦上添花了。马桶台的受众集中在两类,一者是初中以下的小孩(高中生我没遇见过,所以暂不讨论),一者是大妈大婶这类妇女级人物。我记得今年春节时去亲戚家,婶婶说她们一家人什么时候都只看一个频道:马桶台。为什么呀,大妈看了娱乐,小孩看了更娱乐。是的,我得承认,虽然她们的动机是不同的。小孩因为没有经历过生活所以历史观价值观不是很全,他们有一个由自己的逻辑构建的世界,幼稚却也极度的缜密,抵挡了一切来自成人的对错评判。毕竟,我也有过那样蠢蠢的年华,也曾那样单纯地什么都相信什么都珍惜(就像《戏说乾隆》,就像《新百娘子传奇》,就像当年存在的一切被长辈们责备的不合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我可以相信这是所谓的“童心无忌”了。童年嘛,就让孩子们肆无忌惮地去喜欢去崇拜吧,虽然我也很害怕他们形成不真实的历史观和社会观,但是,也许长大了看得多了他们迟早也就会明白了,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那对于大妈级别的人呢?我记得我婶婶在看《宫》时,我不断对她吐槽。而她却说,我没看过什么穿越文什么小说,而这片挺逗的,全当博君一笑调剂调剂心情了,看电视不用那么较真的。没错,我得说,他们是当成娱乐了,当成了在繁琐无味了无激情的生活后好笑的娱乐了。有人图轻松,有人是想看内涵。就像有人看电影是看情节,有人是看电影的拍摄手法。我必须承认,莎士比亚对一些人根本就没意义,于是管他的作品怎么被恶搞,娱乐到自己就是好的。
一个家庭中男性多只会看新闻,而女性和小孩才是留意电视剧和广告的重点群体。贡献收视的大部分就是这两种人了。一种相信一切没有逻辑的美好,一种努力让自己相信还存在这种美好。于是,把握住他们,收视率高也就不奇怪了。而商家是看钱的,哪管社会价值观乱不乱文学市场毁不毁历史会不会被误解,cash is the king!
其次,说说演员。在我的观念里,对一个行为的判断是讲动机的,那演员的动机是什么?是成名,接着用名来赚钱。那怎么成名?曝光率(所以因此有了很多的炒作和花边八卦)。曝光率又和什么联系?自己的名字或者人被群众看到的空间广度和时间长度。So,电视剧可以带来长时间的曝光,而马桶台甚至比cctv的普及率还高。于是我可以有理由的相信,演员都希望上马桶台兜一圈,不管有没有它砸钱费力的包装(其实马桶台在国内的娱乐包装还是做得很好的,尽管我觉得这是和“脑白金”广告同样的战术)。再看看之前的《丑女无敌》,看看雷阵雨,看看佳期,这么好的果子摆在杨幂冯绍峰等一系列演员面前,不吃才是傻子。
结果呢?结果意料之中,杨幂火了,冯邵峰也火了,所有演员都如同当年的那一部还珠,over the night就攒足了人气,攒足了身价,攒足了未来。再骂又怎样,遗臭万年也是一种“功德”,更何况还有这么多人买单。在这个浮躁和功利的社会里,有人愿意出卖自己的身体甚至灵魂,而他们仅仅是出卖一下自己的审美判断力而已,我想我能体谅他们了。
最后,说说作者。这是我重点想要聊的,虽然和《宫》没有太大的联系,人家于妈可是玩拼贴艺术的。不过大家可以类比想想为什么金庸会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交给那些伪艺术家们不断翻拍。
第一个好处是增大自己作品的读者群体范围。如果仅仅作为原创小说,尤其是这类原创言情小说,阅读的群体是有限的,年龄层也是有限的。但是一旦改编成影视作品,那些不读言情,不能读言情,不屑读言情的人都会接受这一种表现形式进而对这个作品有所了解(就如我上文说的小孩和大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琼瑶。打个比方,《还珠》如果不搬上荧幕,估计有人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又这本书的存在,也不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搞笑甚至有些荒唐的故事。
第二个好处就是对于作者其他小说和未来将要写成的小说造势并形成正外溢性。我们看完《还珠》或许会好奇琼瑶阿姨的其他作品会是怎样,于是,买方市场就在期待中形成了,而且这还是个比文字市场大得太多的市场。
第三个好处是在时间上的。原创小说更新换代很快,而能有幸成为经典的又太少,那一旦搬上荧幕呢。不得不承认,视觉影像存活的时间会长得多,当然,这和群众数量的增加是成正比的。就像《射雕》成了70代人的集体记忆,《还珠》成为了80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宫》,或许也将成为90代人的集体记忆(尽管我非常不希望是这样的结果)。时间一长,记忆者会美化自己的过去,进而连带美化存在于那段记忆里代表那段记忆的所有东西,而作品被时代标签化的一个最大受益者就是作者。当原创小说在未来泛滥成滔滔大海,或者是不幸被淘汰甚至消亡的时候(假设),电视剧仍然会存在并且被保存,然后,等待后人的观看、评价和鉴定。
第四个好处是直接经济利益。版权费、周边节目参与费等等。
第五个好处是间接经济利益。从作者的范围走出来,接触影视圈的导演、编剧、演员、幕后、赞助商、广告商等等。我们得承认,关系就是价值,而关系就是这样慢慢搭上的。
好了,那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那坏处呢,有没有。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至少现在我真的想不出对作者而言会有什么不好的风险。改编得好我们没话说,那若是改编得不好呢,没看过小说的人兴许会笑笑而过或者用脚投票换台走人,而看过小说的人或许就会一致对外声讨除了作者之外的一切改编拍摄人士。试想一下,假如《步步惊心》改失败了,我们会怎么做。总会有人认为作者只是一个受伤的弱者,或许另一些人会说你作者怎么不把关呀,就容得自己的孩子让人糟蹋呀。其实这也不能怪人家,因为作为弱势群体,分得的仅是一点名而已(就像写小说出版赚的也就那么一小点版权费,大头都在出版商那滴~),把小说搬上屏幕的执行者才有真正的话语权和决定权。
写到最后,我想说,小说改编影视,我一直都不喜欢,哈姆雷特的美和维纳斯的美一样,是想象。但是,我却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社会图像文化已经凌驾在了文字文化上了。其实真的受伤的人只有忠实欢喜于原著的人,所以,那些金庸古龙的书迷很无奈,那些仙剑的骨灰级玩家很无奈,那些真正的八爷党四爷党十四爷党十三爷党们很无奈,那些珍惜着自己喜欢的每一本原创小说的朋友们很无奈。
-----
写得好多,觉得还有好多问题没有说到。。。。哎。。。。。[/size]
[ 此贴被4401023在2011-03-05 14: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