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
小说的起笔描述了两个聋哑男子平淡的十年生活。
以残疾这一视角将孤独放大,在放大镜下人和人之间的孤独是透明的也是彻骨的。“人生理上的缺陷便象征着精神上的缺陷,无法接受或回报他人的爱———亦即精神上的隔绝孤立”她说。
在辛格的心中,只想着他在精神病院里的安多那波利。他攒钱赶往遥远的医院去看辛格,飞快地对他打着手势,额头的汗闪闪发亮,但安东尼帕罗斯只对他带来的食品感兴趣。“辛格从来不知道他的伙伴到底能明白多少他的话。可是这一点儿都不重要。”他甚至妒忌在与安东尼帕罗斯住一个病房里的那些老人,如果有机会他会开心地和他们置换。
在小说中,最让我感动的却是小女孩米克,她时常跑到富人家的花园,坐在黑漆漆的角落里听收音机里传出的交响乐,迷恋其间。显然这是麦卡勒斯将自己的童年记忆投注其间。米克和卡森一样,父亲都是钟表匠,也都对音乐如痴如醉。
孤独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以自拔。文中写道,“当她想到以前她想象中的上帝的模样时,她却只能看到辛格,他的身上披着长长的白单子。上帝是沉默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点她才想到了上帝”这个幻想的寓意显然表达的是神祗只是个虚假的幻影。这个细节暗示着结局的悲剧性。
那四个人最终将辛格当作精神寄托,事实上,辛格并不能理解那四个人,而他深爱的安东尼帕罗斯也不能理解他。悲剧性正在于此,人付出的感情,只能是单向的,永远无法得到回报,你爱的人,永远在爱着别人。
人们必然跌入现实孤独而黑暗的深渊。
最后,安东尼帕罗斯死在医院里,辛格因绝望举熗自尽,黑人医生一病不起,酒鬼杰克逃往下一个站点,酒馆老板回到没有爱的现实,而小姑娘米克,则成了没有任何希望和前途的卖货女郎。悲剧是无法逃避的,不管维系情感的链条是否存在,因为这链条本身就是虚假的、幻想出来的。人和人的交流最终是无望的,孤独是无法摆脱的,是致命的.
魂断威尼斯
奧森巴哈驚訝於那少年俊美過人的長相,頓時忘了自我。少年的柔軟捲髮如蜂蜜般金黃,襯托出蒼白、優雅、無懈可擊的臉龐,挺直的鼻子,柔和的嘴,莊嚴如天使般完美的表情,令人想到最高貴的希臘時代雕像,他的輪廓雖然如此古典,卻又散發出一種獨特的個人魅力。奧森巴哈不記得在任何博物館看過比這少年更美的藝術傑作。托瑪斯曼所著《魂斷威尼斯》,敘述德國作家奧森巴哈對於長年刻苦嚴謹的寫作生涯忽生倦怠,於是前往威尼斯度假。如詩如畫的美景喚醒了他壓抑許久的感性思維,他在那邂逅了俊美如希臘雕像般的十四歲波蘭少年達秋,從此深陷戀慕之中,無法自拔。他熱切注視著達秋的一舉一動,緊緊追隨,幾乎忘記自我,全然不理會瘟疫的陰影已蒙上威尼斯…。
作者簡介
托瑪斯•曼
(Thomas Mann,1875∼1955),出生於德國北部的留倍克市,父祖在該地頗有威望,家道殷實。母親尤麗雅熱愛音樂,因此托瑪斯曼本人亦深受影響,尤其喜愛貝多芬、華格納、莫札特、布拉姆斯等音樂家的作品,並嘗試將音樂的精神體現於作品之中。
托瑪斯曼有強烈的人道精神及使命感,曾對法西斯主義及希特勒政權大加撻伐,而被開除國籍,流亡瑞士、美國等地。1955年病歿於蘇黎世,享年80歲。
他的著作,詩意優美且意味雋永,再加上受到托爾斯泰寫作技法的影響,描景寫情均十分細膩深刻。叔本華、海涅、尼采等名家對於他的思想亦有啟發之功,由此可見托瑪斯曼的嚴謹與認真。自幼身體孱弱的他,憑著高度的抑制與自制,終於成為德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1929年以《布登勃魯克家族》而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最為人知的代表作《魂斷威尼斯》曾搬上銀幕,風靡歐美等地。
譯者簡介
蔡靜如
國立清華大學應用外語系學士,法國巴黎大學翻譯所學士、碩士,曾旅居法國七年,精通中英法語文,現為專業譯者。
林夕---原来你非不快乐
這本書沒有列出一千種快樂的方法,一萬個快活逍遙遊好去處。還沒放下心裡的包袱,逍遙得到哪裡去?沒提供心靈的雞湯,湯只能補身,我不自兩量力試圖扮神農嚐草開藥,所以選擇殘忍地嘗試把這包袱打開,理解痛苦的來源,才能為心把關,只有心無挂礙,才能讓煩惱與痛苦貶值到視而不見,才能找回快樂的生母:安樂自在。
再說白點,舉例,關於愛情,因安樂而快樂,就是做到「不錯過任何挑逗,也不為任何人等候」,「不給我的我不要 ,不是我的我不愛」。
書名叫《原來你非不快樂》,副題該是「得你一人未發覺」。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快樂本由心決定,一如空氣存在,用力呼吸才會發覺,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執著於快樂,便不快樂。
本書分為八章, 小心的是,最後一章講死亡,因為我深信未知死焉知生,正如未知苦焉知樂。對終極結局忌諱,沒有想過探索之後的出路,之前的快樂都是一場快活的幻覺罷了。
快樂不可能從外境追求, 因為現實挫敗難免,只能往自己內在的心修練,才能無敵無懼於外在遭遇。不用找,不要追。
诺贝尔的囚徒
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科学界,一个在局外人看来洁白无暇的世界。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分子生物学教授康托,这是一位自信的科学家,据他自己认为,“只有少数科学家既诚实又富有原创精神”,而他自认他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他在某个凌晨灵光乍现,冒出一个将要赢得诺贝尔奖的想法--用他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非常谦虚地说,是一个天才的想法”。他为此而构思了一个实验。但恰恰是这个实验给他日后的研究生涯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烦恼……
生死朗读/朗读者
朗读者”是一个叫做米歇尔·白格的少年。白格在他十五岁的那一年,巧遇并结识了三十六岁的妇女汉娜。汉娜足可以做他的母亲,可他们却成了秘密情人。比超越正常性关第更可怕的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在纳粹时期,竟然是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女看守。汉娜一直对白格隐瞒着自己的经历并在关键时刻失踪了。当白格作为法律系大学生参与法庭实习的时候,审判的战犯之一就是汉娜。而白格发现自己居然还深深地爱着汉娜。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 此贴被末锦在2009-06-26 13:3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