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e=999999,rvrc]全部是实体书。不啰嗦,直接入正题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4/19860_970b13356070955892f72246ce909.gif[/img][b]1.《寻路中国》作者: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 译者:李雪顺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b]
粗浅的说,这本书证明了两件事:一是某些时候,榜单这东西靠谱。第一名也靠谱。二是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苏轼也很靠谱。
这书怎么定义?旅游笔记、公路散文都不是。倒挺像纪实文学。这是一部自驾穿越全中国的记录。可爱又可贵的是没有端起个架子,严肃个面孔。就和作者的中文名字一样。正是这种平易近人使他无限的接近了被访对象。他保持着观察者的出,也不回避参与者的入。驰骋与停留并行。记录与思考并重。看似分散的笔触,充满了画面感、生活感。也将目光投向最远方。而不动声色的幽默与反讽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当代中国农村怎样打破城乡二元对立的坚冰?如何在工业化社会背景下完成转变?那些消失的、那些变化着的、那些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都是作者关切的。没有野心勃勃的表达。却给了我们一个自以为熟识却陌生的中国。也引发我们对于每个人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如何找到自我的思索。
于是你明白一个好作者需要的素质:不仅仅是敏锐的洞察力。无数细节已经是最好的佐证。最重要的是:诚实。田野调查的姿态使他附身贴近大地。同时又保持人为解读的克制。最宝贵的是独立:作者是这么说的:“我写作的领域由我个人的兴趣,而不是出版商或者编辑决定,我愿意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真正的决定权,这对我非常重要。”
引用普鲁斯特说来完成总结:“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们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 ”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4/19860_970b13356070955892f72246ce909.gif[/img][b]2.《1984》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董乐山 / 上海译文出版社[/b]
鼎鼎大名的作者。鼎鼎大名的作品。虽然书册不是很厚。但沉与重令人吃惊。
此书被后人称为“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之一。与另一本《动物农庄》被称为奥威尔的代表作。其实这位作家真的是著作等身。他是个勤于写作善于思索的人。两本书有前后继承关系。
但与《动物农庄》拟人式的写法,欢快的叙事语调、寓言式的象征意义截然不同。它更遵循着传统文学的叙事手法。环境与人物刻画都一丝不苟。但绝不意味着戏剧冲突不强烈。
相反,我觉得它最大程度和限度的体现了作者的风格。此书完成于1948年。可书中构建的那个集权社会体,既是预言,也最后成了历史。比如那个词“老大哥”。历史最终成了作品的验证者。
一句话说此书,这是一部描写极权政治的政治讽喻小说。可作家的最高境界是他关心的不仅仅是政治。更是人类。他点出了人的欲望与恐惧。没有人强大得如superman一般。
我自己看《1984》是目瞪口呆+不寒而栗。在汗涔涔的同时还是舍不得放下这本书。
引用评论者之龢的话语作结:“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4/19860_970b13356070955892f72246ce909.gif[/img][b]3.《我的精神家园》作者: 王小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b]
奥威尔是王小波很推崇的作家。另一位是卡尔维诺。当然,你将王小波与奥威尔做类比。虽然我喜欢王小波。也觉得若以政治小说做考核指标。那王小波作品的力度恐怕远及不上他。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王小波的喜欢程度。他是难得的杂文、小说都写的不错的作家。这本书是他的杂文集。有部分内容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重合。
我自己的偏好,对于文字是退而求其次的态度。对思想的锋利却是顶顶重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喜欢他的缘由。他自己确实是个在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和写作者。他在文中提倡的对写作对生活的要求和追求是有趣和有智慧。也成了我作为读者对一个小说的需求标准之一。
一句话很难概括这本书,只能很烂的说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表达。我读此书,常常被逗的直乐呵。也在乐呵之余陷入深思。
李银河说自己的丈夫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喊了一嗓子的小孩。你们觉得呢?
PS:我自己读王小波作品的轨迹是:唐人故事------杂文------时代三部曲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4/19860_970b13356070955892f72246ce909.gif[/img][b]4.《资中筠自选集之士人风骨》作者: 资中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b]
此书也来自于1中所提及的榜单。好友曾说一本书的装帧都会吸引她购买。这本也是。顺带说下,该书的出版社近年来还真出了不少人文类的好书。
此书是作者自选集中的一卷。也是最容易入手的一卷。书中涉及到孔子、汉武帝、兵马俑、方孝孺、五四运动……既有历史面的追忆。也有诸如文化与制度的关系、重建精神家园等等当下的考察与沉思。
此书以“士人风骨”做题。无非是想阐述“士”的道义与责任。每个人都厌恶假恶丑。但未必都能坚持真善美。特别是在外部力量裹挟的前提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士”的道统有继承也有失落。冯友兰先生说自己是“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私以为最后那个最难。
所以公知们不是装一副夸夸其谈的高人面目。更不可做“御用文人”当起五毛与美分。知识分子的风骨就是遗世而独立。即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依然香如故。没有这点脊梁,不配称“士”。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4/19860_970b13356070955892f72246ce909.gif[/img][b]5.《傅雷谈艺录》作者: 傅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b]
作为翻译家的傅雷很出名。但作为文艺评论家的傅雷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熟悉。这本《傅雷谈艺录》是了解他艺术观点很好的读物。
此书分为四部分。分别是他对文学、对翻译、对音乐、对美术的一些观点。也有和儿子傅聪的对谈收录在其中。
谈文学。有书评也有剧评。比如在比较张爱玲作品《金锁记》和《倾城之恋》时,他提及后者“仿佛是一座雕刻精工的翡翠宝塔。而非哥特式大寺的一角”。说它在艺术上只有技巧的精致,却缺少灵魂。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
读到此处,多么的深有同感啊。
谈翻译。傅雷是长于法文名著的翻译的。对于翻译,我觉得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有些时候,不是外国那门语言掌握的怎么样。而是本国语言你通晓到了什么地步。
傅雷自己认为过与不及是随时随地都可能有的毛病。除了个人能力、才华、气质、性情外。还有个中外思想方式基本不同的问题。他拿《红楼梦》第一回中表现出的神话气息举例子,说明它和罗曼罗兰某些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完全不同。
另外还有对音乐和美术的看法。简单提下。他认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流动性极强。也因此与个人特质关系特别密切。在比较中国画与西洋画时,他提及中国画的虚是“留白”。而西洋画的虚还是色彩。孰难孰易则读者可见仁见智了。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4/19860_970b13356070955892f72246ce909.gif[/img][b]6.《如何培养美感》作者: 汉宝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b]
作者是台湾建筑学、美学的学者兼实行家。这本书是他推广美育的科普性质小册子。
从女生的角度,即使是功利实用性作祟,比如怎么把衣服搭的漂亮一点。受点美学教育也是好的。更不说美育对一个人综合素养的益处。可惜,除非专业院校生能在相关专业上得到培植。普通人很难有类似的机会。所以找点相关书籍自己脑补下也不失为一招。
因为是科普读物。所以作者尽量写的深入浅出。开篇就是从自然界的一朵花谈起。接着是一个瓷器、一把椅子……有了形象上的认知。再慢慢导入诸如秩序、比例、线条等结构性的理念。来帮助读者建立美的概念。
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读者从熟悉的物品建立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上理论上的美学形式。且论理也没有说教气。所引用的概念也不艰深。比如瓷器一节。作者将不同时代的两种瓷器图片并立。让读者自己选择观感上哪个更美?然后再佐以文字和画图说明不仅仅是外部装饰,还有比例构成的问题。直观的一目了然。
以我自己来说,读此书,不在于要多么高端的体验。哪怕于我能感受到大自然只叶片花之美。就足矣。
[img]http://l.paipai.fm/118851/photo/Mon_1204/19860_970b13356070955892f72246ce909.gif[/img][b]7.《退步集续编》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b]
我第一次知道陈丹青这个名字。是他以画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但透过《纽约琐记》、《退步集》以及这本,他的形象被拓展了。
涯叔有人说陈丹青是老愤青。我却说他是真君子。一个对时下种种现象能直言不讳,又有切肤之痛的。比充耳不闻、掩耳盗铃强的多。
这本《退步集续编》也属于杂文集。除了和他本职紧密联系的绘画、教育所感。还收录了他对城市、青春、历史、责任、人性的杂谈。最后是博客选摘的一部分内容。
如果仅仅是骂,我是不会去看这本书的。为什么骂,骂的到底是什么,骂要期望达到何目的才是骂背后给予读者的东西。
当然,此书也不仅仅是骂。骂的篇幅并不大。更多是作者对人生、对世事的游历和体悟。比如书中提及作者在日本京都随意游逛。看到小书店里陈列的那些完全是汉字名的中国古代经典书籍。连我看了都森森有震撼之感。再比如作者贴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作。底下配以他的解说。能较快的领你入门,做个简单的了解。
总之,这是一本我自己前一段时间的枕边书。
后记:我最近变得有了惰性。可写写实体书又是早就说下的事情。于是想了这么个投机的法子。以随感的形式完成。诸位就凑和看看吧。我也在BS这么懒的自己……
[/hide]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3-04-05 23:0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