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之大美——《北平组曲》作者:谈话册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605 回复:12

[言情] 矛盾之大美——《北平组曲》作者:谈话册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艾米栗

ZxID:14092741


等级: 热心会员
A man is known by the silence he keeps.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2-28 0
矛盾之大美——《北平组曲》作者:谈话册
— 本帖被 °○丶唐无语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hide=999999,rvrc]《北平组曲》作者:谈话册
[url]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405344[/url]

[color=#ff0000]关于剧情[/color]

恕我直接摘引原作,因为再没有比作者的笔法更能说清这个故事了:
[quote]她们全部的生活如同一条平静的河流,在他眼前缓缓流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切都清清楚楚。
沙龙中第一次见面,晚宴上的相聚,她疯狂开车救了他的命,他们第一次接吻,无数次的约会,颐和园的碧水,西山的晚风,胡同里的冰糖葫芦,段政 府广场的血迹,银杏树上挂满的罗愁绮恨,回教巷子里他平静的求婚,雨帅惨死后的哀痛,易帜时长夜里的泪水,为人父母的喜悦,主政华北的辛劳,对苏联绝望的战争,可笑的三十岁寿辰,出兵止息中原大战,辉煌瞩目的南京之行,儿子惨死的悲剧,九一八不堪回首的耻辱,热河失守,通电下野,海外流亡,剿匪的惨痛记忆,不忍回顾的西安事变,她舍命伴狱,辗转凤凰,女儿重病的消息,撕心裂肺的诀别,她刻骨铭心的思念,日日夜夜的期盼……最初的爱情,最后的宿命,似水的往事,平静的告别。
——“我会用一生给你写一首曲子,幼卿,你准备好听了吗?”[/quote]

若要一句话形容此文妙处:多组矛盾元素貌似有微妙的违和感,品之却有奇妙的谐合感。真真是不同而和。
用真实的历史做舞台,其间穿插真人真事,主角却是作者捏塑的。倥偬岁月做行板下那一曲悲歌。史矫若游龙,情翩若惊鸿。

[color=#ff0000]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color]

怎能不矛盾?小说的男女主,一个是“本来是”一个是“应该是”。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作者用三个原型人物各取所需,成就了陆方妮这个充满女性魅力和追求的角色。她就是人应该的样子。从空谷幽兰到傲雪寒梅,完美的合成了爱人和母亲的双重角色。
小说中的方妮,出身大家。一方面受西式教育,有极好的音乐素养。同时又接受了东方价值体系的熏陶。两种观念在她身上各有烙印。所以在思宁初见时的印象是外表温婉,曲子弹奏的却如疾风催草。柔中带刚的魅力瞬间征服了他。
这也是她最大的性格特征。如果说初初只是小荷露尖尖角,随着故事推进。读者熟悉的那一幕幕史剧上演。方妮在其间的心路历程,才是露峥嵘。侵略者的杀机、权利人的操弄,肉体的苦痛、心灵的摧蹂。丧子失父丢夫……大洋彼岸近二十年的相思不能相亲。与此同时,她是北女师的“猫头鹰”与“撒旦夫人”。她是南京记者会上生辉却不愿做焦点的顾夫人。她是洛杉矶交响乐团第一位女性执棒人,指挥家P •K。
小说里方妮最动人处就在思宁被打压时显示出的柔韧力。君也许不是磐石,可妇真乃纫如丝的蒲柳。无论是幽禁岁月的二人独处,还是异国他乡的一人自立。是更著风和雨。却未曾零落成泥,只是香如故。”
方妮种种都清晰的道明,爱是最大的精神动力,是生命里最坚强的堡垒。角色体现了人的尊严,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抽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如果说方妮是神化似的人物,顾思宁就是人化的男主。在他这里,是人“本来是”的面目。
隔着舞台看他,总是年少成名,意气风发,人称民国四公子并四大美男子之一。一时风头无两。可小说掀起了幕布,给了读者更多探视他心灵世界的机会。
原来这个年少时也曾要做个医生的男孩,后来上了战场。惹人艳羡的权势也是熗林弹雨间换来的。哪有不曾受伤的将军?你看他莺歌燕舞,珠环翠绕。可他最想拥有的爱情曾经亲近了他,最终又远离了他。
而那个少帅之名则更悲催,父亲本想多打磨他些年岁,好锻淬的如精钢一般。无奈皇姑屯事件撒手人寰。于是那带着孩子气的天真,未经收敛的冲动,优柔寡断的良善,不合时宜的英雄崇拜,就统统成了性格体的一部分。
这样的男子,因为和方妮有着同样的理想主义所以灵魂契合。可要做权力的掌握者,用阳谋阴谋于家仇国恨间周旋恐怕就力不从心了。他缺的就是作者借禅宗故事暗示的那一点“慧”。这不只是随机应变,更是要高瞻远瞩。
一个在历史的滔天巨澜中背负着一座巨轮的舵手,却迷失了最重要的灯塔,怎能不失航?因为作者在性格塑造上足够的例证,使得读者对于西安事变、对于数十年幽居、对于晚年突然古怪的声明和离异、对于一生的缄默不语都有了自己的解读。
赞许作者评语:“不是英雄,不是罪人,他是一段年代的悲剧旋律下,一支令人摧折的和弦。”看着他在暗河里踉踉跄跄,在巨力下一筹莫展,无力与无奈感令人扼腕叹息:“自古良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color=#ff0000]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color]

怎能不矛盾?小说里的爱情有和风细雨的柔情,也有疾风暴雨的凄情。

爱情之舟初登如如临碧波之上,奈何乘者非常人可比,航途波云诡谲。战争的阴霾,国柄的争斗使其终是要入黑海,经冰山。可泰坦尼克会沉没,爱情之心却永远璀璨。
微笑:北平城——他们用青春的足迹一处处踏遍了大街小巷。小儿女的耳鬓厮磨。
心动:伦敦郊外的别墅——两人争食一块红豆糕,思宁的促狭偷嘴,方妮的绵长一吻。情浓夫妻的旖旎风情。
纠结:协和医院——那一封方妮压在早餐盘子下的短信。虽然当时并未分离,可日寇炮制的丧子之痛只是痛苦的开始。
叹服:奉化雪窦山——冰天雪地的夜奔—方妮毅然与夫赴难,那勇气与决心令人动容。可之后是天各一方数十年的别离。
喟叹:台北阳明山——儿子阿欢演奏的那用方妮一生写的曲子。思宁颈间挂着的那个琥珀吊坠。本是海滩上捡来之物,那个千万年前松柏植物的一滴泪凝结之物。却保留了所有关于北平的青草气息和阳光记忆。还有那句“留下她痕迹最多的,是我自己。”

分隔和毁坏是迅速而容易。而连结和重聚却要经过多久的漂流而不可得。所以当你看到方妮在美国对着宋子文说“我已经不吃红豆糕了。” 你才通晓什么叫做“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当你看到思宁信中将妮妮换做宝宝的称谓。你恍然大悟彼时方妮要思宁为孩子起名,他不肯,说宝宝已经被我用了。也许第一次看那句“妮妮,你知道我有多爱你么。”——“有多爱?”——“很爱很爱。”——“有没有长一点的形容词啊?”——“很爱很爱很爱很爱。”平淡的言辞似乎不过尔尔。可到了终篇再看这句。埋伏在爱情汪洋之海下成了终生难以磨灭的铭誓。
爱情里的相处并不完美。武人与艺术家,惊惧与愁恨,可离别的爱情却最大的价值化了,与林觉民的《与妻书》简直如出一辙:“吾爱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纸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color=#ff0000]二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color]

怎能不矛盾?秀丽的风光引来贼人的觊觎,可战火洗礼后的江山依然壮美的不可摧折。

“这世上有很多城市值得为之而死,北京城却让人们愿意为之而活。”
“这世上有很多城市值得为之而死,南京却让人们愿意为之而活。”
北平城,红墙碧瓦的千年帝都。金陵城,粉黛无颜色的六朝古都。一个大气浑厚,一个秀美怡人。可偌大的华夏神州多少这样美的让人爱的城市。却齐齐在战火中凄风苦雨。侵略者、掌权者用一波波的钢甲洪流蹂躏着它们。
思宁、方妮是四万万国人难的二十年,北平、金陵是千座座城池痛的三千里。山是丹躯与精魂,河是热泪与赤血。那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痕。太深太重,至今仍隐隐作痛。山河虽永寂,却遗世独屹立。


[color=#ff000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color]

怎能不矛盾?创作对每一个创作者来说大概都得有王国维所言之三重门吧。

方妮一生的音乐之路是最好的印证。第一个缪斯是爱情,第二个缪斯是命运。作品也犹如俄罗斯套娃般因着自身经历的不同,如花般次第盛放。无忧少女时光下第一钢协的潇洒。初获爱情里的第一交响曲的热烈浪漫。重重磨难后的第二交响曲的宏伟。 小说中借乐团圆号手道出的是作者对创作的理解。任何艺术形式,美是其表,真是其里。先给人以光风霁月的舒适感。可最终打动人的是抛弃了外在华丽修饰后蕴含之要义。那些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世间不可解的问题。也许荒谬甚至迷茫。可超越了所谓的悲喜这真却是美的世界的珠穆朗玛峰。所以,精致的美脆弱易折,粗糙的真能固守永存。


[color=#ff0000]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color]

怎能不矛盾?实录与爱奇的何以两全。

所谓历史, 便只是马蹄声、鲜血、和诗歌之爱。----蒋勋。历史对现实者来说就是个已经成为过去,不断消失和变化的世界。留下太多的缝隙给创作者挥洒空间。可同时它又是无法违背的既定框架。
作品是民国数十年的时光流转,却不是少帅与原配夫人的再现。我称其为半架空。深厚起伏的背景与质感隽永的文字合力。最重要的是作者采取的春秋笔法与假语村言,摆脱了补花的不熨帖感,是双面绣的流光溢彩。
此段引语本是司马迁著《史记》之言。对于一般创作者,也许通晓古今确实难度极大。我自己想来要做到如此,一是要有史学素养。这临时抱佛脚的局促与养成后的通达自有分晓。二来作者要有正确的史观。这里指对于历史涵盖下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有合乎时代特征(定)性与普世价值性的观念体系。
整篇文字,单取一段也许不惊艳,但整体却具有流动性的美感。配合着跌宕的历史大背景,真是“去掉沉繁画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color=#ff0000]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color]

怎能不矛盾?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永恒的难题。

小说里的方妮感叹着这个属于每个人的课题,自己也领到了试卷。而方妮曾经的拷问为何是我,在自我的调和和超越下获得了和解。而作者也巧妙的借她之口说出那些展现美与苦难的作品,之所以恒久,不在于作品形式,不在于创作者的才思。这些有解。而在于提出握住了恒常的部分:命运。
在我看,这也是此文最大魅力所在。叙事的中心在人物的命运上。从而使读者思考命运究竟为何物?
它本来就是人对存在与生命的困惑。命运是以人为中心辐射世界的一个基点。人何以为人?那句写在德尔斐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是思索一生的话题。
作品里是作者对命运的解构。小说固然有言情的抒发。但也有现实的探索意义。是作者以自己眼中的“真、善、美”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对方妮自我的挖掘,对思宁内心挣扎的刻画,揭示了个体的命运是看似是偶然的机会所主导,实则是个人价值观所导致的必然的悲剧。

小说通篇命运之无常,承诺之背叛,欲望之丑陋都有所展示。而两位主人公在开篇就通过二人之子顾念欢的旁白说思宁是个如阿喀琉斯般的悲剧人物。无论是形象的白描还是性格的速写都延续了这种悲剧气质。似乎神秘的宿命论挥之不去。两位看来是上帝的宠儿却难逃战争的利刃、政治的黑爪。思宁更多的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承受苦难。但方妮却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在命运里不放弃希望,虽然也还是在政治洪流中沉浮看来终是悲剧的无解。可我看到的是对命运现实的再现中生命的真谛——爱溶化了悲哀。
无情的命运现实里却因为人们经历过苦难的洗礼后,领悟到人生的伟大与成功的喜悦。而思想也获得无形的能量。孤独是人生的旋律,是命运的课题。爱是最大的精神动力,是生命里最坚强的堡垒。偶然是命运的手拨弄着人们,而若是人沉沦于欲望,才是真的悲剧。死亡不过是命运的终点站,却不是真的归处和意义。生命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驾一页扁舟,随着北平的几回寒暑去历史的长河里悠游,河畔的金柳,波光的斑斓。和着星辉,放歌青春的恣意,触怀爱的灵犀。沉淀生命的真义。

[color=#ff0000]题外话:以下是可恶的挑剔环节[/color]

小说开篇以顾念欢为引子,出整个故事。章节外他的画外音旁白颇有点染的效果。可惜于全局未能贯彻,只是寥寥几笔。
到1 3处场景的切换微微有些断层之感。作为交待性的文字和故事主线的发展似乎未尽。
而整体上,在某些方面饱满度还是有短板。比如文势的起伏更多的依赖于历史背景自己。而作为小说主人公情感的表现力度微滞后于背景情节的推进。因此这种不同步感使得整体的饱和度略不足。
也因为历史激荡和人物命运交互关系上力度问题使得最后关于命运的探讨性还是不够深入。当然,作者能触及到此,已经不同凡响。但是作为一个男作者,我总觉得还可以再开阔明朗大气点或者更深沉雄厚些的。(好吧,我又习惯性的苛求了。)


[/hide]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3-04-05 23:0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读书值 +15 派派币 +65 威望 +3
 私人日志    

零的牙牙

ZxID:15397078


等级: 热心会员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2-28 0
昨天某人催我碎觉差点开喷,扛不住压力于是就去碎觉了,噗。然后今天上午忙到现在,我现在过来回帖啦~

先说一个小问题,那个三个原型人物,我之前说的是杜小秋,作者说是以孟小冬、刘喜奎、赵四为原型的,至于女主,具体是以谁为原型,不太清楚了,作者木有说。我觉得方妮应该是作者心目中的完美优雅女性的典型形象。

小说里的人物和爱情我就不多说了,咱们各种帖子QQ神马的聊了好多回了,理想主义与现实环境的矛盾。不过,我还是很同意提琴妹纸和dodo的看法的,她们对于女主和男主分离,独自一人在美国的那段时光颇为喜欢。我想,如果没有那段几十年的分别时光,完美的爱情固然是童话,但是也是如玻璃般易碎又虚假的童话,正因为有了现实、政治、战争、环境的阻碍,两人的分别,才让爱情显得更忠贞,更有血有肉,更加真实,女主的坚韧勇敢的特质才凸显得更加明显。小说里悲情的地方很多,让人流泪的地方也不少,不过让我哭得最厉害的就是女主在美国那些年的时光,一个女人,不光是一个男人的妻子,也是孩子的母亲。无论是面对被吓疯的女儿时的心疼无奈又坚强,还是知道儿子的性取向之后的坚定支持,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的爱。那句“阿欢,什么都不要担心,天塌下来妈妈陪你扛着。”让我完全放弃了和眼泪抵抗,让泪水肆意流淌。

北京和南京,03年开始我在南京呆了4年,07年开始我又在北京一直呆到现在。两座城市的古老建筑我都去一一看过。南京的雨花台、明孝陵、秦淮河,还有那震惊我心神的大屠杀纪念馆和万人坑,北京的故宫、国子监、颐和园,还有那只剩下破旧砖石的圆明园遗址和大都遗址等等等等。在苏州游园林的时候,那些古典建筑就如姑苏城一样,那是一种江南的秀美和娇柔,如小家碧玉一般,而北京与南京的建筑和整体风格,无一不饱含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见证了曾经的风光和后来的战火洗礼,站在那些残砖破瓦跟前,心中的震撼感非三言两语能形容,也对饱经风雨之后依然屹立不倒的祖国有了更深沉的眷恋。

哈,我又说了一大堆不知所云的东西。最后说说乃提的几个缺点吧。首先画外音旁白那个,我一开始的时候都没意识到那是画外音,只觉得突然出现的那几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然后看到后面几章才恍然是顾念欢在法庭上讲故事时候的旁白,然后又返回去重新看。呃,好像我又表现得很2了。。。
对于饱满度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女主对楠竹的感情发展过快,也许楠竹那样的男子确实是没有人能抗拒,但是女主也不是一般等闲的花痴女子,仅仅因为宴席的解围,是自己的未婚夫,就有那样的勇气和胆量去救楠竹,这点上我还是有疑惑的。

恩,77乃写评真不错,总能挖掘出与众不同的立意和主题,这篇评的矛盾之美,我就从来都木有想到过,我还是头脑里的东西积累不够,看东西不够深入呀。

楼主留言:

嗯先来说原型。刘喜奎是先后被张勋曹锟之流追求过,后来嫁给了崔承炽。孟小冬这个很明显,冬皇就是了。赵四是游历欧洲和后来数十年的陪伴。游历欧洲这一段移植到女主那里去了。
看来都喜欢女主后来去美国的那一段。前面确实如提琴所说,带着些微的小资味。所以后来这段经历人物形象丰满的同时,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泪点咱们DQ说过的,我的比较分散。个人对文化比较有感,所以林语堂那里也会感动。
南京这个城市实在是国人之伤心地。近来的风波又一次触痛了。这个伤疤何时会痊愈,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有自强才不会被轻慢被侮辱。
饱满度那里我

[ 此帖被零的牙牙在2012-02-29 11:21重新编辑 ]
yumikoz

ZxID:14488220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2-29 0
这文还没看,但七嫂的评论一向戳中我的萌点啦啦啦~ ...作为长期沉溺于各种小白抽风文、三观不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脑残人士,我总觉得民国背景太跌宕太沉重,强烈觉得脑子不够用啊啊啊 民国文难写,这段历史太近,偶然和必然,乱花渐欲迷人眼,最难把握人物和历史之间的平衡,一不小心就会沦为人物负担历史的个人英雄主义,或者干脆是历史主导人物的宿命论。对于历史小说,我的期望是:承认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本于人性,偶然的过程之中体现哲学必然。另一方面,历史性是人的一部分,人不是孤立的存在,处于永恒的变化流动之中,所谓人性亦是由一系列偶然的经历塑造,必然之中又无时无刻不包含偶然。历史归根结底吧总是人物命运。虽然这文还没看吧,但看评论我觉得应该是我喜欢的类型,并且看过作者的短篇文笔情节应该都有保障,可惜最近太忙,各种无力。嗯,总之,必须mark之~
p.s.原来是男作者啊…………

楼主留言:

嘿,其实乃每次回复也能戳中我的萌点。这次也是。
先说民国题材,我以前看到的小言,大多就是个纷乱背景下的离愁别恨。也只是缠绵有余。
很少作品能写出颠沛流离大时代背景下国民之命运的。关于历史背景和人物塑造之关系,我记得咱们好像某贴提及过。乃这次说的很清晰。我不多嘴了。赞同。反正最近打动我的是龙应台那本《大江大海1949》。时局动荡必然造成平民的悲歌。也许就连高位之上的掌权者亦不能幸免。

[ 此帖被yumikoz在2012-02-29 20:51重新编辑 ]
金色提琴

ZxID:15658139

等级: 职业撰稿
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2-29 0
乃终于写评了,之前跟我说周末写的,结果周末没等到乃的评,推迟了两天呀。

好,回归正题,从乃的评一段一段的聊聊。

人物方面,之前提过,男女主的思想中都具有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在里面。可惜两个人生活年代和位置都与他们的性格思想格格不入,我想这也是造成他们悲剧的部分原因。顾虽为武将,却更多在父亲的保护,始终无法独当一面,更没有与位置相配的政治谋略眼光,因此在华北少帅的位置上那种无力感显得更强,人物的悲剧性也更强。陆更不必说,艺术家的纯洁浪漫,本身对政治就存在的排斥感,我一直觉得能站在权利者身边的女子应该是宋氏姐妹的样子。这种人物性格和位置环境的矛盾更显悲壮气息。

爱情方面,之前和作者聊过关于爱情平面的问题,我觉得他们的爱情很完美,所有的阻力都来源于风雨摇摆的环境,如果没有这种环境,那么这份情感的深刻和悲伤就消失,故事就成了童话。所有我喜欢后面更多余前面,觉得那就是精华所在。体现深刻的地方。

关于家国,三千里河山,一直饱受摧残,却任然多娇迷人。相反因为战火苦难更平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显不屈的尊严和气度。我始终觉得那种坚韧和宽厚塑造了华夏大地文明气度的精髓,虽然沉重,却也更显骄傲,风骨。就像我喜欢的故事和人一样,有过磨难痛苦的更能触动我。杜拉斯的情人开篇那段比起年轻时的美,更爱现在饱经风霜的容颜,一直被我说喜。

方妮后面对命运的思索我很喜欢,艺术,文学都有解答,唯独命运无解,方妮后面的淡然态度是我很欣赏的。命运有千种模样,苦难也好,欢喜也罢,无论哪种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不必抱怨,也无需彷徨,若说人生真的遇到一些不可预估的苦难,也无需害怕伤怀,从容的接受他们,最终回望时,他们都成为人生道路上的石头,点缀生命的部分而已。

ps:不知乃看到我那楼中作者的一些回复没有,作者提了好多的问题,特别是关于陆大度问题以及关于他的题材问题,应该想听听更多人的意见吧。乃如果有想法也可以谈谈。

楼主留言:

乃和牙牙都十分滴有上进心,两篇评相继出笼。尤其是乃,简直是神速。我实在惭愧了。原谅我这只小乌龟吧。
嗯,乃看问题总是这么透彻。那个纷乱的背景和理性主义情怀下的天真浪漫简直是格格不入。因此他们杯具了。其实我觉得番外长安事变里美龄那一句最刺骨也最真实,江山始终是一个人的江山。唯有这样的女子才是为政治而生,或者说她天生就是政治动物。
方妮那里,确实命运无解。所以看到的是作者的追问和苦苦的思索。命运到底是巧合式的偶然?还是一路走来终归的必然。每个人答案都不同。
爱情与苦难相辅相成。成天泡在蜜罐里,那是温室里的娇花

[ 此帖被金色提琴在2012-02-29 10:21重新编辑 ]
袁大喵

ZxID:12968861

等级: 热心会员
海纳百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2-29 0
看七嫂写最多的人物还是女猪脚,哈哈,高兴ING~
我很喜欢有关女猪脚开始时的桥段,初出场弹琴时展露的气势,对宋庆龄女士爱情的困惑,与林语堂先生的相处,还有开车去救男主,这种少女特有的倔强、勇敢与对爱情的朦胧感受让我觉得非常有爱~当然还是七嫂说的更有深度。同样还有里面一些配角,寥寥几笔似乎也展现了他们自己的那个世界(超喜欢宋美龄女士那句话啊,超有范~~)相比之下就感觉男主稍稍描写的温和了点,大概顾忌的多,无法放开吧。还有那个饱和度问题,我也深以为然。当然瑕不掩瑜,看大家的评就知道啦~
最后感叹一句,大家真是好能说啊,都写那么多,只能说一小点的自己真是惭愧

楼主留言:

看来大家都喜欢女主吗。
的确,作者从少女时的状态写起,一直写到做母亲。可以说写尽了一个女人的一生中所有阶段。最好的是各个阶段之不同的风貌。也许她不是最惊艳,却是最夺魄。是这赶脚吧?
矮油,回复这个完全是自己的文字啊,不在多少,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

老册

ZxID:17636991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3-01 0
评论写得太好也是犯罪啊!
应该抓起来抓起来抓起来......

我反复读了两遍,很喜欢,很感激。如果说文章是作者送给读者的礼物,那么这样的点评是我能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尤其作为一个仍然在摸索着学习该如何处理剧情,人物,语言......的学徒,能得到这样认真,全面,水平高出我想象的点评,我非常之感激

楼主留言:

我回复在6楼,咳咳,它终于显示粗来了。

艾米栗

ZxID:14092741


等级: 热心会员
A man is known by the silence he keeps.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3-02 0
回 5楼(老册) 的帖子
哈,为何要抓起来,还用叠词
我看了提琴帖子里你们的对谈。当时觉得是两个人真诚的交流,不好打搅。故而没有再插话进去。
这次乃回复了,提琴也说可以再说说想法。我一并说了罢。
提琴的帖子写的好,好在于由作品生发出对爱情、对人生、对历史种种之感悟。由于她自身的积累,所以有深度。这也是我一直欣赏喜欢她的缘故。这点,我自愧不如。
回过头来说作者君回复的。
先说言情之情。我是物理白痴,所以不献丑了。直接说,一般小言惯会风月之卿卿我我。固然甜蜜,却口味单一,若是浓度高,我有蛀牙的担虑。反而是此种加阻的戏码,印象会更深刻点。这个妙处,诸位聪明的写手也领会的。但运用的是何种阻力则尽显一个作者的功力。有些无厘头的七情六欲、莫名其妙的一连串巧合,读者也许只能送两个字:狗血。

这篇作品其实讨巧处在于选择的人物和背景。在这个大前提下制造的爱情,自然不凡。对于整体塑造,我倒觉得前面没什么不好。恰恰是这种你侬我侬的儿女情怀在命运魔爪之拨弄下在后段出现了悲剧性效果。才有了对比,才有了变奏。
也因此,我同意敬畏说。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做事有底线,行事反而不獐头鼠目。题外话了。
陆方妮是不是大度。其实,当时是形势所迫吧。在她从没有放弃和丈夫团聚。因此我看更像是托管性质。这其实是爱最高级的形式。当你真的爱到顶点,就舍弃了动物本能性的部分。代之以纯粹的为他着想,他的幸福就是你的福祉。

题材吗,我过去也一直觉得古代比近现代好写。因为对我们而言,那是个久远的时空。不像现代,体验几乎是同步的。所以如果有BUG,违和感会很强烈。但近期却也不这么觉得了,若是没有个正确的史观,古代也很容易犯错。何况现在小言里太多今套古、今为古的例子。
民国,是个很特殊的存在。看理想国沙龙,那几位学者谈民国都一脸的向往。陈丹青谈的其实最适合对对应写作。他说由于人为的遮盖,民国反而既不是近现代。也不是古代。说熟悉,其实我们很模糊。我们对于当时的时代精神、社会制度、人文风貌几乎是雪泥鸿爪。
历史是胜利者掌握着话语权。好在今天,慢慢的有机会露出冰山之一角。当然,若是涉及乃说的内战层面,一来审查是个问题,二来自己的切入角度也是问题。这直接联系到作者怎么理解看待的问题了好在这篇作品不需要涉及这个,当止则止也是一种慧。

最后说我最想说的写作这个问题。好友dodo曾和我讨论过此文。她是先于我看的,在推荐贴里有精彩回复。我们都惋惜这文的冷。许多人误以为沉重而与它擦身而过了。其实我们都认为这文最适合以此形式来读。她甚至戏说要不要改名为邪魅王爷冷情妃?无奈于这三俗的现实面,话题一度延伸到了书的出版。还是无奈。
就是那个词:矛盾。
一方面,如今的阅读文化、发表机制和出版环境不言而喻。所以此文有点冷。冷的又何止此文?但同时网路文学的好处就是打破壁垒后无限的可能。写作不再有定式。只要你厚积薄发,脑中自有清明之一点,那么相信你自己的手,自然的把它表达出来。它就是独家,无法复制与替代。我理解作者的感受,创作时本来就是孤独的过程,当然希望与人分享。但是我还是喜欢董启章所说的柜桶(抽屉)主义。一个作家,有作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反倒是未耗尽的资源。如银行的储蓄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写下去。所以且把它当做一种心理保护机制也未尝不可。
再来就是读者和作者的关系。一来写作不是布施,阅读也不是慈善。这样说好像冷血。但的确如此。读者是有理由随时点红叉行使关闭权的。作者若是时时想要讨好读者,尽一切可能满足他们。反倒是陷自己于不义。这其实也不可能。任何作品只能是尽可能扩大受众群范围的弹性,但终不可囊括的刚性。
可同时,写作也确实如梁文道所说的,是成己和达人反复摇摆的过程。写作本来就是自我人生体悟之表达。写时是一个房间里的独自运动。可拿到公共领域发表就不可避免的要成为公共意识的介质了。所以写作也是独善和兼济的复合体。
由此,我欣赏作者的野心。或者说偏爱有想法的作者。对这样的尝试我都格外宽容。讲法可以磨练提升,但是企图心却是最珍贵的品质。
我看了作者君的作品,个人最喜欢的其实是《停不了的爱人》。我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人物那饱满的爱和初作的勃勃生机的朝气。所以我对音乐作品也是,特别爱他们的第一张专辑。技法圆熟后固然精湛,但最初的悸动再不可寻。
无论如何,相信对于作者君来说,写作是基于兴趣的,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那么,无论之后它是终身的事业,还是片段的体验。都不辜负自己。当做之时做了想做的事,无悔就很好。

[ 此帖被艾米栗在2012-03-02 01:27重新编辑 ]
秋秋-racheld

ZxID:38152

等级: 热心会员
累~~吃力~~沙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3-02 0
娘得~~这回复是一个比一个长。。

楼主留言:

喵呜,乃真好。

袁大喵

ZxID:12968861

等级: 热心会员
海纳百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3-02 0
有点感慨6楼的矛盾之说,想起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则:
这届芥川文学奖得主田中慎弥从高中开始写作,毕业后没工作,也没谈恋爱,生活完全靠母亲养。他的生活单调,每天早上8点起床写,晚上睡觉前喝酒,然后第二天继续写,写了20年,终于写出了令人折服的小说。
有人问,现在中国有这样的作家吗?
还用问吗,这种宅男会遭鄙视的!同时又有一点难过……

楼主留言:

所以了,这也是能称之为“作家”的缘故。那个“家”不是那么好成的。

老册

ZxID:17636991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3-03 0
回 6楼(艾米栗) 的帖子
哇,又回复了这么多,这么好,我真脸红了。

遇上这样的读者,我何其有幸啊啊啊啊

说到野心,北平组曲的切入点就那么小,我自己也挺遗憾的。它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简单的二人故事,连条像样的副线都没有。写的时候也有局促之感,比如想变换一下视角,却发现除了顾陆二人,再无视角可用。

但我确实没信心把规模搞得更大了。功力有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坦率的说,写文章对我,或者对多数人,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精神的愉悦上,付出都远远多于回报。写作并非不快乐,和读者的交流更是异常满足,但它消耗太多精力和感情了(对于认真的作者是这样),付出与回报完全无法相比。

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虽然相对于网上动辄上百万的作品,它其实非常短,但那种下班就自闭的生活状态,走路想着它吃饭想着它甚至开会都能走神的牵念,正事被持续敷衍,写作成了主题的倒置......即使只有短短三多月,我一点都不想再去尝试了。这样的生活状态可能适合一些人,但它绝对不适合多数人,包括我。

纯粹站在读者角度,有了这样一番经历之后,我对那些奉献了伟大作品的人有一种别样的感觉,不要说曹雪芹,路遥,陈寅恪......从一部优秀的作品中读到作者诚意的时候,我会感觉到一种极为细腻而动人的美,这种感觉和我在写北平之前,是绝对不一样的。包括再读到宪法里关于版权那句  “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專有權利的保障......”,感觉都很不一样了。

P.S.: 吃货王爷疯狂妃,哈哈

楼主留言:

我去乃作品下按个爪留个言吧。

零的牙牙

ZxID:15397078


等级: 热心会员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3-03 0
77,乃的评我搬过去,但是JJ抽风显示不全。。。2次都不行。。要不乃自己试试吧。。。我RP太次。。。

楼主留言:

哎,勤劳的牙牙,看来是我RP出问题了。算鸟,自己爬上去回复下作者好了,万年潜水党这回要冒泡了撒。

518里的青黛

ZxID:1665249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1-31 0
看的激动不已,但又不敢去看这个文,那段历史太过于沉重,心里还是惧怕着。
jiongsang

ZxID:17402284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1-31 0
看这文的唯一问题在我自己身上,我主观对张学良印象很不好…所以很可惜整一篇文下来对文中爱情并无很深体会但是莫名其妙觉得女主可怜……囧RZ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