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鲜花更醉人——写给自己、写给学习者、并与评论者对作文与诗歌的问题进行商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20 回复:2

[人生] 五月鲜花更醉人——写给自己、写给学习者、并与评论者对作文与诗歌的问题进行商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
— 本帖被 半世癫 从 散文随笔 移动到本区(2013-09-25) —
五月鲜花更醉人
——写给自己、写给学习者、并与评论者对作文与诗歌的问题进行商榷

一、关于作文与诗歌

(一)什么是作文?作文不就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作者深深的思考,通过语言,来表达一个思想认识、见解、主张、意见的文体吗?或者说,作文就是写文章。小学、中学、大学的学生,都在作文,都在写文章。学生写作文,一般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书明文;大学生写的学术论文,也包括在作文里。这个问题,谁不知道呢?

(二)作文是文章,文章是什么?文章就是反映客观事物组成的书面语言,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在我国古代,凡独立成篇的文字,都成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
“文学”一词,古代和现代的含义不同,古代指文献博学。《论语•先进》中的“文学:子游、子夏”(意思是擅长文学的有子游、子夏)“文学”是指孔门的四学科之一,后来也指文才或文艺作品,其范围是很广的。
“文章”一词,在古代,起初主要是“文采”的意思。它具有现在所理解的意义,大约开始于《史记•儒林列传》中的“文章尔雅,训辞深厚”。但这里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在内。除此而外,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所论的文章,萧统的《昭明文选》所选的文章,也都包括文学作品。

(三)北宋姚铉的《唐文粹》,将文章分为二十二类;在这二十二类中,又分为三百六十一小类,实在繁琐到了极点。
(1)明代吴纳的《文章辨体•序说》,把文章分为五十九类。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把文章分为一百二十七类。
(2)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清代曾国藩的《古文辞类纂》,把文章分为三门十一类,突破了前人的局限,扩大了分类范围。

(四)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有一些语文学家,首先对古代文章的分类提出异议。

(1)早在1922年,陈望道先生指出:

以前传统的文章分类法,至少有阶级的(如分奏议与诏令为两类)与凌杂的(如序跋依据文章排印的处所分,奏议与诏令又依据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分)两个缺点,今后绝难存在,也且和今后作文方法绝无关系。

(2)1929年,叶圣陶先生说:

        现在最古的总集要推萧统的《文选》,他这部书所分的杂乱而琐碎,当然不足为据。近代完善的总集要数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其中分文字为十三类。我们就从这十三类看,则觉他或文字写列的地位来立类,或以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来立类,或又以文字的特别形式来立类,标准纷杂,脱不出《文选》的范围,也不能使我们满意。

陈望道先生,把文章分为五类:

记载文、记叙文、解释文、论辩文、诱导文。

叶圣陶先生,把文章分为三类:

叙述文、议论文、抒情文。

他们当时为文章分类,其中还包括文学作品。

(3)1933年,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文心》,明确地把文章和文学作品分开,分为“普通文”和“文艺文”。普通文分四类:记述文、叙述文、解说文、议论文。
(4)以后,蒋伯潜、蒋祖悦合著的《体裁与风格》,把文章分为议论、说明、记叙、描写、抒情五类,他们也主张严格把“文章”和“文学”分开。

(五)什么是艺术呢?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电影、建筑文学等。
(1)文学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具体说,它对现实的反映,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概括的、感人的艺术生活图画的描绘,老反映社会现实。这是文学反映现实有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本质特点。
(2)文学一般分四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后来,人们把文学分得更细一点,还有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科普文学、说唱文学等。文学逐渐从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体裁,从广义的文章中分化出来,也将近80年的历史了。
(六)《抒情诗美学探幽》一书的手稿,一共发表了四篇文章,在第二篇《审美意识制约着丰富想象抒情的艺术技巧》中,有的评论者说“我怎么有种作文指导的感觉”。我不知道这位评论者,是否认真的看了这篇文章。我在这篇文章里,有三个关键词:美学——诗歌——技巧。我的一切举例和论述,都是紧紧围绕着这六个字来进行的。作文是指文章,诗歌是指文学。你的“作文指导”的点评,是笔下误呢,还是内心认为这诗歌或者这文章,写的没有水平呢?我不知道。请你看一看我文章的标题:《五月鲜花更醉人》,在美好的春天里,花香芳香着我们每一个诗歌创造者和评论者。我们之间有一点分歧,不是也被浓郁的花香给化解了吗?不过我还得多说一句,这都是说过多次的老话了,要认真地看待别人的作品和认真地点评别人的作品。文如其人。每一篇作品或文章,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要两面看,要多面看,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以便写出更好的作品或文章。笔者写的文章也是有缺点的,笔者在《良言一句三春暖》那篇文章中,关于唐诗所选作者的数字,就写错了,77人,笔者误写了777人,至今还没有改过来。以后一定要改的。

(七)先写下古人的话:

——至诚则金石为开。

——从善如登。

——日闻所未问,日见所未见。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让我们在诗歌的创作中和评论中,共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 神婆婷

    派派币 +1 2012-09-22

    搓搓,更吧

晓梦难离

ZxID:14739145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10-31 0
        我想,也许书屋能够在完成了对于现代诗词的研究与论述之后,若得空闲,也来谈一下对于古代诗词的理解与技巧。现如今,对于它的论述,似乎有些繁复和生涩了。。。
    毕竟现在在网络上的还是年轻人居多,难免会有一些玩乐与游戏的心态在其间,也很难在没有指点的情况下自学。
    幸得爷爷提点,接触诗词的时间早了几年,也沾染了些他老人家的风气,本人所相信的是,对于文章也好,文学也罢,提笔之先,首重修养,气在意先。好汉可以有豪情,书生自然不能少了文气,窃以为,还是大量阅读积累而来的,当然,这也有本人的经验之谈在其中,似乎对于一个20出头的青年来说太过老成,不过我的确就是这么过来的。
    “想要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必须先要做一个好的读者。”,本人对这句话是深信的,因为与文字为伴,必须耐得住寂寞。 就像钱锺书先生那样,做一只会下好蛋的母鸡就好,这是我对于文人的最高理解。
   对于文学,诗词,我始终抱着一颗求索之心,也希望有一日,可以在现实的纸张中看到书屋的作品,毕竟对于实体书,还是有其偏爱的。。。
[ 此帖被晓梦难离在2011-10-31 18:33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祤绫

ZxID:10371954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陸言生
企盼。珍惜。奈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11-02 0
表示说得很好昂……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