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杜鹃声里斜阳暮”——少游经典之作【踏莎行】赏析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align]
在众多的婉约名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秦观、姜夔和纳兰了,而在《淮海集》中,少游的这篇【踏莎行】以凄婉的笔墨,营造出的曲折迷离、幽怨伤情的气氛,蜚声于词坛。
宋人填词喜欢用些对偶句,而那些精彩的对句,从来就是诗词中的亮点。除了【踏莎行】外,象【满庭芳】、【浣溪沙】、【满江红】、【忆江南】、【鹧鸪天】等这些词牌中,都有用到对句,不过词牌中的对句并不象律诗那样严格要求,如少游在另一篇【满庭芳】开头的“晓色云开,春随人意”就没有对偶,小晏的一首【鹧鸪天】中“从别后,忆相逢”也不是对句。
这篇【踏莎行】少游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四言对句来开端,把当时因为被贬谪后的痛苦和迷惘,很好地表达出来。桃源一向是古代士大夫心中的理想乐土,此时此刻,词人被一贬到底,孤独地宿在郴州的旅舍,一个“断”字写尽了词人对仕途的绝望和理想的破灭。
一些诗词评家对“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的“斜阳”颇为不解,认为:既然之前已是“月迷”了,怎么又是“斜阳”了?岂不前后矛盾?我认为:诗词中的意境,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此句看似无理,却是情理兼顾。因为开端的三句是词人被一路贬谪下来的心情的反映,又不能直接点明,只得用“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来含蓄地作喻了。古人即使在贬官罢职中,文章中也是要为尊者讳的,如东坡被贬到黄州后的诗句,而象孟浩然这样直接的“不才明主弃”应是个例。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孤馆、杜鹃、斜阳等这些字眼,也多是表达一些思乡之情,在如此一个凄清的环境中,词人看到的是斜阳正暮,感受的是孤馆清冷,听到的是杜鹃哀鸣,虽没有明写愁字,但词中表现的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片过片处“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典,不仅仅是写亲友殷勤致意的深情,更是为下片更深一层地“砌成此恨无重数”作铺垫。在敏感多情的词人心中,亲友的安慰,不但不能减轻痛苦,更是累积成了离恨无数,所谓悲愤交加也不过如此耳!可是,词人心中的悲愤愁苦,又能对谁说呢?又怎么能白白地诉之于口呢?其实,不要说封建王朝了,就算是现在,也是河蟹无处不在。所以词人的一腔悲愤和冤屈,到最后也只能荡开一笔,问道:郴江啊,为何要“绕郴山”,又是“为谁流下潇湘去”呢?读到此,不觉掩卷叹息,秦淮海,真乃古今伤情之人也。
北宋词坛自东坡用诗语入词后(诗语入词可,反之则不可),虽也可说是一扫以往靡靡之风。但是,词的本质终究要归于婉约,而少游凭着抒情的笔墨,大量的经典之作,更是奠定了其在婉约诸家中的领头地位,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写于2012年5月22日下午。
[ 此帖被qiongqiong35在2012-05-28 13:3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