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山(六)——从顾思的《白色的海》谈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253 回复:4

[·赋] 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山(六)——从顾思的《白色的海》谈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竹林书屋

ZxID:13843168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29 0
— 本帖被 煞 执行加亮操作(2012-08-06) —
心中装着大地和高天(六)
——从顾思的《白色的海》谈起

三、说作品

一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也不管是戏剧,还是诗歌,只要发表出去,大家看了,就有想法。这就牵扯到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论的问题。

第一,文学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1)欣赏二字,粗略地解释起来只是一个看字。所谓欣赏,除音乐外,都离不开一个看的动作。看文章(首先要识字,不识字怎么看呢?),看绘画,看风景,都是看。欣赏的“欣”字,就是看的同义语。当读者看小说、看诗歌,当观众看电影、看电视剧时,展现在读者或观众眼前是一幅幅生动的、感人的人生图画。这个阅读过程或观看过程,就是一个欣赏的过程。读者或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获得一种健康的有意的思想启示,享受着一种精神的愉快。因此,文艺欣赏是人们接触文艺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文艺实践活动中的一种特有的现象。
(2)读者或观众,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人物的独特个性,情节的曲折或简单、语言的精美或一般,意境的深远或悲壮,等等,都存在读者的心里,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读者或观众,在欣赏文艺的过程中,要把它写成文字,还要写得好——有中肯的分析、有说服力,这就牵扯到欣赏的高水品。所谓欣赏的高水平,即分析一篇作品的优缺点,需要欣赏者有着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某一方面、某一专业或体裁的知识、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美学的知识、哲学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还有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等等。
笔者在欣赏顾思的《白色的海》,就提到了作品的朦胧美。那是笔者在欣赏过程中所感受到的。

(3)所谓审美,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审美客体的美的鉴赏和领会。江河湖海,会引起你自然美的感受;音乐舞蹈,会引起你艺术美的感受;英雄模范,会引起你人物美的感受。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美。

马克思说:

动物只依照它所属的物种底尺度和需要来造形,但人类能够依照任何物种底尺度来生产并且能够到处适用内在的尺度到对象上去;所以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


马克思讲“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其中就包括文学家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每个作家在创造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贯穿着和渗透着自己的美学理想、美学愿望、美学要求、美学主张。现实生活美 ,文艺作品比现实生活更美。因此,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它所反映的生活,比原来的生活,更高、更理想、更典型,更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和催人奋进的动力。

第二,文学欣赏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在欣赏的整个过程中,读者或观众并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作品的影响,而是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进去。读者或观众不仅思考着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意义,而总是把作品中的形象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去丰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再创造”。
顾思创作的《白色的海》一诗,在她的《致敬爱的笔者——竹林书屋》中,对海等有过阐述。现引几句如下:

1、《白色的海》我本意是一种映象,白色是当时心情,海象征的是生活,广博,渊深,永远值得你去探索。
2、而过去发生过的正如“被雕刻过的时间”,在干净的时间上留下过了生活的痕迹,成为过去,永远不再回来,成为了历史。
3“海螺的歌声”指的是那些记忆深刻的,尚未遗忘或许会随着时间沉淀越来越深刻的,常常会以记忆的形式在脑海中回想的事物。海螺本身不会唱歌,它也只是记忆了海的声音而已。

过去读过诗人何其芳的一首诗,题目记不太清了,大概是生活是海洋。作者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在生活这个大海洋里,都要尽情地去歌唱。而顾思的《白色的海》,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生活是海洋。被雕刻的时间和海螺的歌声,都是经过诗人的阐述,笔者才大体知道了作者的意思。顾思那种朦胧美的丰富的想象,实在令人佩服,笔者是望尘莫及的。
笔者在欣赏顾思的《白色的海》时,不是按照顾思的思路去分析,而是按照顾思提供给读者的经过选择的、有概括意义的、有艺术表现力的形象。笔者通过古顾思在《白色的海》提供给的少而精的、有限的、典型的形象:海、少女、浪花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学知识、美学知识等,才对《白色的海》提出了朦胧美的分析与看法、现实主义两个两亮美的分析与看法、美学品味高下(笔者一般把才智、奉献、品味等分九等,即高上、高、高下;中高、中、中下;低高、低、低下)的分析与看法。从这一点来说,笔者的分析与看法,是对顾思《白色的海》补充,或者再补充。
现在看起来,所谓欣赏,并不是随随便变看完一篇作品,就算完事,写上一两句无关痛痒的话,也算不上好的欣赏。好的欣赏应该指出作品的好坏,好在什么地方,坏在什么地方;有表扬,有批评。有人说:这样的欣赏,不是评论家的事吗?是的。作为评论人、评论者,应该提高水平,努力做说到这一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从字面上来看,第一境界的晏殊的词句,不过写了“我”对一个女子的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第二境界的柳永的词句,把“我”对她的的思念的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第三境界的辛弃疾的词句,作者借对一个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和情操。关于这些内容,王国维自然是知道的;但王国维在欣赏这些词句时,已经抛开了词句的原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己做学问上的甘苦作了新的说明。第一首说,成就大事业和作大学问的人,必须眼光远大,立定不变的坚定志向。第二首说,成就大事业和作大学问的人,一定要有虽败不气馁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第三首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成功的喜悦。这不是词人的愿意,而是王国维在欣赏词句的感悟和领会,是积极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这种创造,难能可贵。

第三,一篇优秀的作品和警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变化。

从王国维对宋代三位词人的词句地、创造性地解释来看,一篇作品一经发表,作者说了不算,而是当代人和后代人说了算。当代人,特别是后代人,他们根据后来的情况和自己的经验,对作品和警句,进行创造性的说明和解释。
现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名句摘抄如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古原上的野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和杀不绝的。只要留下一点根须,来年就会郁郁葱葱的成长起来,很快蔓延整个原野。在大地回春和草木芊芊的背景下,作者送别友人,是惆怅,又富于诗意。作者以生机旺盛的野草,比喻对友人的长久的真挚的怀念之情。
现在的人们,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人生经验,把这两句名言,进行了创造性的新的解释和说明,即新生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是不以人们的一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请顾思和其他诗人思索和考虑。

第四,文学欣赏的两个条件——客观和主观

文艺欣赏,必须有两个条件:那就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了客观的社会存在。它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成了人们欣赏的直接的对象。但是,没有欣赏者,没有欣赏的主体,欣赏过程还是不能产生。欣赏的客体和主体,这两者只有在欣赏者的思维过程中,发生了感情上的交流,并且互相渗透,才能产生欣赏现象。一部文学作品再好,对于一个不识字的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两者不能产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笔者之所以能欣赏顾思的《白色的海》,正因为笔者和顾思的《白色的海》,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第五、欣赏的主观性和多样性

美学家朱光潜在《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写道: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个人同时来这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对同一件事物,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你说这是美的,他说这是丑的。你说这是真的,他说这是假的。你说这是善的,他说这是恶的。人们在观察事物时,由于职业、性格、情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说,观察事物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

马克思说:

从主观方面看来来,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对于它,音乐并不是一个对象……

在这儿,马克思强调了人们欣赏文学和艺术的主观条件的重要性。
现将笔者、其他评论人、评论者对顾思的《白色的海》的评论,全抄如下:

大家怎样评论顾思的《白色的海》呢?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1)笔者的评论:

《白色的海》是一篇带有朦胧美的、带有现实主义亮点的、思想品位高下的诗歌。

(1)白梦青州的评语:

期待明媚的明天

(2)堇色•橄榄的评语:

给我一种很平静的感觉。没有一点浮躁。我喜欢这种。其实开始想到的是席慕蓉的一篇散文,同样在海边但感情是完全相反的

(3)晓梦难离

大姐,好久不见。
大海啊。
我觉得那是个让人能够感受到自己渺小的地方。

(4)燕雁无语

大海,派派何尝不是海,今天听到了晓晓说要取消词文社的消息,一浪过来,我还没有晃过来,不知道是自己的听觉错了还是我的QQ错了,突然想起了,从别后,忆重逢。也许几天以后,就是这样的感觉哎,那些值得怀念的事和人,只要身份不对可能再没有当时的感觉,我知道对我来讲,可是还是忍不住有点点伤感,大海上的那片小舟,已经不是曾经的家,几个月下来,深深扎根于我的生活,也许,明天再也不在……
——既然大家离开,就让我回头再作最后一次留恋。

    (5)cvierIin

不错的文采 我读着很有一种感觉。

    (6)南星夜

没有见过大海。读不出大海的深沉,却在
这诗间感觉隐隐透出一丝伤情。

为什么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个作品,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呢?这主要是因为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各自不同,而造成的结果。每个人的主观条件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爱好不同,欣赏水平不同,欣赏习惯不同,欣赏文学和艺术的环境、气氛、心境不同,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个作品,其欣赏的程度和欣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归根结底,是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六,评论的标准

按照教科书上说的,评论一篇作品,思想标准要放到第一位,艺术标准要放到第二位。笔者第一篇评论文章的题目就是《思想品位高、艺术品味高、美学品位高》。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多次提到,下面就不赘述了。(在朋友的帮助下,完成全稿。其他帖子,以后再发。)
(十分感谢晓梦难离版主对自己病情的关切和写得那么认真、那么有理论水平的评论。十分感谢燕雁无心和见到神灯的小孩,写得那么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评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5
duduopen

ZxID:18408240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7-29 0
拜读啦!不错 捧个场
http://www.zxhot.net
晓梦难离

ZxID:14739145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7-29 0
很多时候,其实。。。评论要博取众家之长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众口难调啊。
对于原作者、评论者,怎样做到有理有据的交流,是一门学问。。。
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完全否定或者完全赞同,而是体现一种中庸的精神。。。
取其“精”而从之方是正道。。。
至少,顾思和竹林都是能够理性对待探讨和批评的人。。。我相信
dxzhujob

ZxID:18304931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7-29 0
很好











峈暄莳苡

ZxID:1376488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妖紫魅
潜水随缘!周年:5.27结婚,9.21文编10.23结拜,12.23注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7-30 0
写的真的是详细呐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