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集锦】古代考试趣闻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39 回复:3

[野史八卦] 【故事集锦】古代考试趣闻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zy32593

ZxID:12679754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十夜凉
你笑起来真好看  像夏天的阳光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2-03 0
【故事集锦】古代考试趣闻
[table=800,#ffffff,#974806,3][tr][td]
考试据说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已经历了一千多年,其间关于考试的趣闻也不少。

1、 唐朝末期的举子包谊文采不错,但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曾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刘太真想缓缓,第二场考试再将包黜退,让他多高兴会儿。第二场考试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会儿。第三场考试后刘太真没录取包,拿着名单去找丞相,当时正值朱泚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个姓朱的,宰相 很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惊惶之下,刘太真已经想不起其他举子的名字,只记得包谊,结果包谊高中。

2、贺知章做主考官,录取的进士和举子们的期望不符,引起公愤,举人们围攻贺府。贺知章架起梯子爬上墙头,趴在墙上回答举子们的质问。

3、王维参加科考,想走后门无门,听说公主喜欢音乐,于是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打扮成乐师,抱着琵琶去见公主,被公主相中,一举而登第了。

4、唐朝人赵悰,多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家里人讨厌他,也讨厌他老婆。有次岳父家搞聚会,请了戏班子来表演,人人都有座,唯独不给赵悰老婆设座。演出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说赵悰中进士了,家里人一听,迅速把赵悰老婆请进来,给她披上新衣服,换好凳子,然后继续看演出。

5、 宋真宗时期的宰相晏殊天资聪慧,从小就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到政府。后来被推荐去见宋真宗,恰好宋真宗在面试进士,就让他也参加。晏殊一见试题,就说:“这题目我几天前做过,您还是换个题目吧。”宋真宗这个欢喜啊, 诚实不仅是美德,还是能力。晏殊就这样进入了政府高层。

6、宋朝秀才柳冕超级看重忌讳,考科举时从来听不得“落”或是与“落”同音的字,怕弄成“落第”。他自己也常把“安乐”说成“安康”,仆人们都跟着他这样说。考试完了后,老柳打发仆人去看榜,仆人回来后,老柳急忙问自己中了没有,仆人就回了一句:“秀才康了也。”

7、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省试时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 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个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即:“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8、福建同安县的刘望龄,在明朝末年参加公务员考试,中了福建省乡试第 34名,后因故被革。进入清朝后,再次参加福建的乡试,又是中了第34名。隔朝两中举人,名次相同,这个概率比中500万彩票还低。

9、 清时陕西乡试,一位主考大人赴西安做考官,临行前拜访官至尚书的恩师。两人谈话间尚书放了个屁,但又不好意思,移了移屁股,主考官以为有玄机,立马问有啥吩咐。尚书说:“无他,下气通耳!”意思是说:“没啥,只是 放了个屁。”主考官理解错了,以为要录取一个叫夏器通的。结果在西安,真有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阴差阳错下这夏器通得了个第一名。

10、清嘉庆年间,公务员考试完毕后,皇宫举行接见新科进士的大典,结果新科状元徐开业、探花梅万清,因故没能赶到,嘉庆大怒,把二人的名字从金榜上抹掉,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走了。

11、 清人武某是个文盲,因左宗棠保举做了松江县令,主持县考时,他把熗手列的试题放在靴筒里,等到要公布考题时,却忘了考题在哪。秘书问他知不知道考题的内容,武某称只记得开头是个“马”字,秘书遍访《四书》中“马” 字句,武某皆说不像,后来突然想到在靴筒,拿出一看,原来考题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2、 道光年间主考官穆彰阿,录取考生不是看卷子答得多好,而是看他的鼻烟壶。他有两只外形相同而颜色不同的鼻烟壶,一为琥珀,一为白玉。考官推荐卷子上来时,他就从装有两只鼻烟壶的口袋里摸出一只,如果是琥珀的,谢天 谢地,这份卷子被文曲星看中了,便录取为进士;如是白玉的,则对不起,只好和这份卷子的主人说拜拜了!取足了名额,下面的考卷再好,也都一律作废纸处理。

13、清道光某年,原拟定的状元是史求。道光帝一看名字,史求不就是“死囚”么,很不吉利,因此勾去不取。后看到二甲第九名戴长芬时,心头顿时一阵狂喜,立即提笔点为状元。因为大清朝天长第九(天长地久),戴戴(代代)兰芬,真是大吉大利。

14、写《聊斋志异》的作家蒲松龄,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拿到考题时,觉得这题太简单了嘛,奋笔疾书,书完一看,“越幅”了,就是第一页做完后,直接翻到了第三页做,这是没法补救的。糟了,又考不上啦。

15、古时乡试、会试都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考生吃喝拉撒全在考场里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状元李幡,家里穷,考试时篮子里带的是36个馒头。

16、清时,广东流行科举赌博。每当开科考试时,某些大富商就设赌局,预先拟出考生姓名几人,彩头大到成千上万银子。等考试揭晓后,按是否猜中来决定输赢。所以,姓越冷僻就越是有人买。

17、唐 朝名人温庭筠出生在山西,他的祖辈是闻名于唐朝政坛和文坛的双料牛人——温彦博,他在政坛一直混到了宰相,在文坛则成就了一代著名词人。到了温庭筠这一辈,打小就才思敏捷,年纪轻轻就以词赋大有名气,但在仕途却一直光走路不上道,即所谓仕途驴友是也。温庭筠一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恃才傲物,年轻的时候没 把科举应试当回事,总认为只要自己啥时候想考,皇帝的乌纱帽就啥时候给,所以他一直四处游玩。到了快40岁的时候,温庭筠玩够了,也逛够了,这才大摇大摆 走进考场,开始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现在他是把科举当回事了,可科举却不把他当回事,一直考到56岁,始终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弄进进士榜。在作弊现象最 严重的唐朝,上至高官子弟、下至贫民百姓,就连著名的大诗人温庭筠也乐此不疲,加入到轰轰烈烈的作弊大军中。不过与一般的酒囊饭袋相比,温大诗人的作弊手段堪称一绝,即使在主考官防贼一样的重点“防御”下,他依然可以于众目睽睽中替八个人写完考卷,而且居然全身而退,当时的人无不称奇。如果在唐朝的作弊界 他自称榜眼,没人敢自称状元。

18、 唐德宗贞元十六 年,即公元785年,是年白居易29岁,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考试。唐代进士科策文命题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包括吏道、财政、刑狱、选贤举能、移风易俗以及开渠、漕运、救灾、除弊、边塞防务等关系治国方略的问题,考核应试者的才能与见识。白居易回答比较精彩的是关于财政、救灾等方面的问题,反映了他的政治 主张,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

19、 山东省淄川(现 在叫做淄博县)人蒲松龄先生,留下了一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聊斋志异》。这位蒲先生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3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可惜届届考 之不中。他没有过上官瘾,心里不甘,依旧3年一届,按时前去赴考。考呀,考呀,一直考到71岁,连胡子都通根白了,主考官看他实在可怜,才援例让他当了个贡生。满腔悲愤无处发泄,在艰难的时世中,蒲先生逐渐认识到“仕途黑暗,公道不彰。”把他心中的万般不平,寄托在小说创作之中,写出了他那部永垂青史的 《聊斋志异》来。

20、 唐伯虎16岁在 原籍苏州府考上头名秀才,明孝宗弘治十二年,梁储梁大人莅临南京主持乡试,录取他作了头名解元。第二年,唐解元得意洋洋进京会试。唐伯虎要想中试,心中难免也有一点紧张。心中无底就去探主考官的底。唐伯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昔日的故交好友避而不见,连老婆也对他翻白眼。人 情冷落,世态炎凉。不得不去城外筑起座桃花庵,自号作“六如居士”,卖书卖画度日。

21、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

22、孟郊,40多岁中进士,感慨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现自己考中进士后游街,一天就看遍全城美女的得意心情,这个苦吟派诗人只做过县尉(县公安局局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是“孟局”的句子。

23、 “三丝坠地”定 鼎甲。明朝,首登状元的福建人是丁显。  会试时,会元(第一名)为江西人黄子澄,第二名为江西人练子宁,丁显名列第三。殿试时,丁显的文章写得最好,跃居第一,练子宁仍列第二,而黄子澄退居第三。相传在将要公布名次的前夜,皇帝朱元璋夜梦“三丝坠地”。醒来后,对鼎甲三及第的姓名进行查核,发现丁显的 “显”(繁体为顯)和练子宁的姓都含有“丝”字,而黄子澄的姓名与“丝”无关。为了应梦,在二甲中找到一位名字含有“丝”的花纶来取代黄子澄,正要下旨意,忽然发觉丁显的 “显”字含有两个“丝”字,合练子宁,已经是“三丝”了,再加上花纶,不就成了“四丝”了,于是,只好作罢,按原定名次公布:状元丁显,榜眼练子宁,探花黄子澄。

24、 明代文学家李梦 阳,有一年督学江西,担任主考官,发现应试秀才的花名册上有一考生与他同名,感到可笑,于是在唱名时,朝那同名秀才幽了一默:“小老弟与本官同名,真乃巧事,本官理当照顾。这样吧,我出一联让你来对,倘能当堂应对,你就算中举了。倘若对答不上,就请回去再苦读三年,下届乡试再来。”那秀才也算是一位满腹文 才的孔门儒生,听后微笑答曰:“大人倘出言不悔,请出句。”李梦阳出了那精心构思的诙谐上联:“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此上联以其名同人不同,切合自己与那同名考生,暗含揶揄之意。那考生听后一沉吟,拱手便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此下联以其名“无忌”,双关两方不要 忌讳。李梦阳十分欣赏这考生的才智,当即点其为本科举人,后来予以重用。

25、 清朝道光年间的 头名状元孙家鼐,在殿试大卷里把“董仲舒”的“舒”字误写成“书”字。清廷规定:阅卷大臣在大卷中选出前10本,叠在一起,头一本就是状元,进呈御览钦 定。皇帝有时照原叠发下,有时把次序抽换颠倒。那一次殿试,孙家鼐写的别字,10个阅卷大臣都没有看出来,竟拟为一甲第一名状元,叠在头一本进呈。道光皇 帝钦定,仍照原叠次序发下,孙家鼐中了状元。那个别字事后才发现,10个阅卷大臣联名奏请处分。因为状元是道光帝自己钦定的,既已揭晓,不便追究,于是孙家鼐竟“大魁天下”了。这位幸运的“别字状元”此后官运亨通,直上青云,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还当了同治皇帝的老师。

26、 刘凤诰“半月依 旧照乾坤”打动乾隆。清代乾隆年间,江西萍乡有位寒窗苦读的勤奋儒生叫刘凤诰,不到20岁不仅已熟读四书五经,对唐诗宋词也造诣颇深,背诵如流,因而县 试、乡试、会试连连及第。然而刘凤诰相貌丑陋,又只有一只眼睛。按照当时规定,五官不全者是不能及第入仕的。事又凑巧,这次会试的主考是位爱才之辈,他硬着头皮禀告了皇上。乾隆帝为避以貌取人之讳,决定亲临保和殿。是日,乾隆帝高坐在御椅上,骄矜而笑,口占上联令刘凤诰应对:“独眼不登龙虎榜。”这上联既含讥讽,又大泼了冷水。才华横溢的刘凤诰挺胸昂首,接口便对:“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帝见其如此气魄,暗自惊叹,复又出句令对:“东启明,西长庚,南箕 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不卑不亢,当即应答曰:“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乾隆帝见其才思如此敏捷,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不禁龙颜大悦,当即御笔一圈,钦点刘凤诰为殿试探花,登上金榜。

27、张发财:古代科举考试,进考场跟进监狱一模一样,考生要穿单衣单裤单鞋,查完脱下来检查身体。然后检查文具用品,怕小抄儿塞进笔管或砚台里。安检后关进小号答题。除了来回巡视的考官外,考场上还要建个炮楼,叫“明远楼”,供考官居高临下监视……

28、 山寨福尔摩斯:清后期有本《五经全注》是中国古籍字最小、版面最密的私刻本。卖得贼贵,《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全部内容及宋代儒学大师详尽注释。上下两册352页30万字,面积只有火柴盒大小,一毫米一 个字居然还很清楚。印刷机从德国引进的――干吗用?考试作弊呗,个个拿放大镜装福尔摩斯。

29、尽此乎:福建某大员主持会试。在京宴请同乡举子和亲友,执壶斟酒道:“尽此壶”了。都明白了,八股结尾都用“尽此乎”了,都中了。中太多就出事了,上面提审这个官员,官员以为完蛋了,谁知没事――因他姑爷参加考试落榜了,于是证明他清白。其实是他姑爷喝多了,迷糊忘答卷了。

30、大圣齐天:福建有一京官主持会试,亲戚和学生跟他打听考题。京官一脸正气怒斥道:“你们这群孙猴子,好大胆!”一哄而散。等到进场首题是“巍巍乎唯天为大”。有聪明小子顿时理解了,试卷开头写了“大圣齐天”。这四个字相当于跟京官接暗号,果然中了。

31、张献忠爱状元:张在蜀地开科取士,得到一个姓张的状元。状元长得好看,张献忠对他非常宠爱,24小时形影不离。这一天张忽然对随从说:“我爱这个状元,一刻舍不得他离开,整天牵肠挂肚。不如杀了他吧!”汗……

32、在史书中,沐浴总是与“斋戒”、“更衣”连在一起,放在皇帝登基、臣属朝见、祭祀庆典等重大活动之前,以体现庄重肃穆,堪称是古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之一。但我极是怀疑,古人对洗澡这事,似乎从政治上抓得比较紧,生活上抓得比较松。比如《太平御览》引自《汉书》的“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 也。”那是说汉代规定官吏们工作五天、“休沐”一天。休息日与洗澡紧紧相连,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那时的官吏也许曾经因为长期不洗澡而影响官容官貌,以致不得不从法律上对“休沐”大事作出明确规定。这绝不是胡思乱想。你看白居易的《沐浴》一诗:“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自问今 年几,春秋四十初。”四十多岁的人了,竟能多年不洗澡,而一洗之后,还沾沾自喜于搓掉了几层陈泥、“衰瘦”不少。此情此景啊,若不是他老人家亲笔留下供词,我们后辈如何想像得来?而从白老先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笔调,似乎可以想见,古人生活中的洗澡,只怕也不 是常有的事说来也有道理。古时候没有热水器和浴缸淋浴房,洗澡委实不太方便。《孝经》上又说“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示人”,更为公共澡堂的出现设置了伦理障碍。唯一方便洗澡的大概只有皇帝 了。《明史》载,皇廷内宫设有“混堂司”,配“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掌沐浴之事。”这说明皇帝的澡堂及其职工都是有正式编制的,毕竟天下人洗澡之事小,皇帝沐浴之事大。说到皇帝洗澡,就不能不提到白居易的《长恨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唐明 皇的洗澡,不但场面够宏大,而且内容够香艳,还大书特书闹得千百年后人人皆知,更是够嚣张。历史上洗澡还曾是反考试作弊的重要方式。《金史》记载当时的科举考试之前,考生们都要由不识字的士兵搜身以防作弊。后来有人指出,“搜检之际虽当严切,然至于解发袒衣,索及耳鼻,则过甚矣,岂待士之礼哉!”遂向皇帝 建议“使就沐浴,官置衣为之更之,既可防滥,且不亏礼”,并得到许可。通过考前洗澡并提供制式服装,既防作弊又不“亏礼”,真可谓有理有节。


[/td][/tr][/table]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2-07 0
已审核。

从古至今选拔人才总是少不了趣闻。

相关素材:
古代考试严防带纸条入场手段种种
http://www.paipai.fm/r5885308&keyword=

禛惜黛玉

ZxID:13699390

等级: 文学之神
☆鳳凰於飛,翙翙其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3-05 0
比较熟悉的经常有听到的就是唐伯虎无辜卷入舞弊案里面的故事 也只能发出几声感叹之音了 古代考试的趣事还真的不少呢。



☆鳳凰於飛瀟瀟江湖百折歸!雁字囬時雲中點點离人淚!
斷崖驚魂已是前世不堪追!天涯路遙明月如霜永相隨!☆
宸章

ZxID:48395933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月昭
2023.6.24回归;2019.08.28转正;2019.06.21【影视天地】实习;2016.05.21结婚;2014.05.08注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3-06 0
这么严肃的事情竟然有这么多偶然性
有投机取巧的,有考官任性的
最发指的是31!这。。。这比“十动然揍”还可怕啊,可怜那如花似玉状元郎,可恨这心狠手辣张献忠啊
发帖 回复